当前位置:首页>

防治小儿缺铁性贫血

防治小儿缺铁性贫血
发表人:胡亚军

1. 什么是贫血?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简单来说,6 个月以上宝宝血红蛋白<110g/L、6 个月以下宝宝血红蛋白<100g/L 时,就属于贫血。而缺铁性贫血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是由于体内铁缺乏,造成血红蛋白合成不足,从而引起贫血。

2. 哪些宝宝容易患缺铁性贫血?

  •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 一周岁以内就开始喝牛奶的宝宝
  • 满 6 个月后没有按时添加辅食的纯母乳宝宝
  • 一岁以上挑食偏食的宝宝
  • 有慢性基础疾病的宝宝

3.宝宝缺铁性贫血都有哪些症状呢

缺铁性贫血的宝宝通常有以下症状,如唇色苍白,面色苍黄,指甲苍白,严重的指甲中间还有凹陷,就像汤匙一样(反甲)。有时家长会发现孩子变得烦躁不安或者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没有胃口吃饭、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比较慢。如果到医院检查,可能会发现孩子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严重者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4.如何预防宝宝缺铁性贫血呢?

  • 健康教育:指导合理喂养和饮食搭配。
  • 孕期预防:加强营养,摄入富铁食物。必要时补充铁剂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
  •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提倡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应从 2-4 周龄在医师的指导下开始补铁,直至一周岁。不能母乳喂养的宝宝应采用铁强化配方奶。1 岁以内不宜采用单纯牛奶喂养。
  • 足月儿:尽量母乳喂养 4-6 个月,此后如继续纯母乳喂养,应及时添加含铁辅食。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宝宝应采用铁强化配方奶,且添加含铁辅食。
  • 幼儿及年长儿:注意食物的营养均衡,纠正厌食和偏食等不良习惯,多吃蔬菜水果,促进肠道铁吸收。
  • 健康筛查: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现状,建议对缺铁的高危儿童在生后 3-6 个月进行血常规检测,其他儿童可在 9-12 个月时进行血常规检测。青春期儿童尤其是女童应常规定期检测血常规。

5. 宝宝出现了缺铁性贫血,

应该如何治疗呢?

  • 一般治疗:合理喂养,多吃富含铁的食物。
  • 病因治疗:尽可能查找导致缺铁的原因和基础疾病,并采取相应措施去除病因。如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治疗慢性失血性疾病等。
  • 铁剂治疗:应采用亚铁制剂口服补铁,利于铁的吸收。一般按照元素铁计算补铁剂量,即每日补充元素铁 2-6mg/kg,餐间服用,每日 2-3 次,可同时口服维生素 C 促进铁吸收。一般补铁 2 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4 周后血红蛋白应上升 20g/L 以上。
  • 定期复查:一般每 2-3 周复查血常规一次,若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需进行进一步检查。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缺铁性贫血疾病介绍: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铁缺乏症的最终阶段,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等,临床治疗缺铁性贫血以根除病因、补足贮铁为主,单纯营养不足者,易恢复正常,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取决于原发病能否根治。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贫血的头号凶手就是缺铁。城市里12个月以下的宝宝贫血率超过20%;农村里6~24月龄的宝宝贫血率高达30%~50%,怪不得说每3个宝宝就有一个贫血的呢!

     

    (如果宝宝发生贫血,要问清楚医生是什么原因,缺铁是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哦。)

    除了贫血,缺铁还会阻碍孩子的生长发育、损害免疫功能,影响大脑发育。当你家娃出现这些情况,要注意了:

     

    精神不振,面色苍白;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困倦;食欲下降,不爱吃饭爱哭闹;抵抗力差,三天两头往医院跑......

     

    查出了缺铁,有的妈妈还不信:我经常给娃做菠菜吃,怎么还会缺铁呢?

     

    菠菜本身含铁量就一般(100g菠菜含2.9mg铁),真正能被人体吸收的只有1%~

     

    哪怕每天吃10斤菠菜,能被吸收的铁也就1.5mg左右。离1岁宝宝每天需要的10mg铁还差得远呢。

     

    同理,像红枣和红糖这些含糖量远大于含铁量的食物,也不建议用它们来补铁。

     

     

    这种补铁剂,慎买!

     

    要补铁,还得多!吃!肉!来自肉类、鱼类、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食物中的铁为血红素铁,宝宝的吸收率更高。

     

    注意啦,即使是公认的优秀补铁食物,也要摄入足够多的量才能满足宝宝每日所需。

     

    以猪肝为例:要满足1岁+宝宝每天所需的10mg铁,对应要摄入的猪肝足足有200g,一般的大人都吃不下呢。

     

    扭转缺铁,还有一个比较快的方法,那就是补充铁剂。

     

    当宝宝出现严重缺铁或贫血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摄入补铁产品,这也是很安全的一种方法,妈妈们不要排斥。

     

    第1招,分龄食补法

     

    ①6~12个月

     

    6月龄以内宝宝只吃母乳完全可以满足补铁的需求,正常宝宝补铁最早需要从6月龄开始注意筛查是否存在缺铁的问题。宝宝可以选择添加富含铁的米粉、奶粉、配方奶。

     

    ②1~3岁

     

    这个时间段宝宝喝奶少了,开始吃“大人饭”。所以需要通过富含铁的辅食来给宝宝补铁。可以多给宝宝食用一些猪瘦肉、牛羊肉、血制品等。轻度缺铁的宝宝也可以用食补法来补铁哦。

     

    第2招,药补法

     

    严重缺铁的宝宝和早产儿,可以适量补充铁剂。补铁剂选择的原则是:有机铁、二价铁、优选。首选蛋白琥珀酸亚铁,多糖铁,甘氨基酸亚铁等对肠胃黏膜刺激较小的铁剂。

     

    但有三种情况需要爸妈注意:

     

    ①补铁剂口味不佳,要选择宝宝能够接受的口感,那应该怎么办呢?

     

    选择宝宝能够接受的口感,果味补铁剂更容易被宝宝接受哦。

     

    ②服用补铁剂期间,宝宝的牙齿和大便会变黑,还可能恶心、便秘、腹胀。爸妈们无须担心,宝宝服完补铁剂立即漱口,就可以减少牙齿着色。另外,当宝宝停用补铁剂之后大便颜色也会恢复正常。对于反应太大的宝宝而言,可以采取隔天口服,换成液体铁剂等方法减少副作用。

     

    ③不要给宝宝选择钙铁锌复合补充剂,因为钙锌与铁同时补充,会影响铁的吸收过程和最终效果。早产儿要在出生后1~2个月开始补铁哦,推荐服用小剂量补铁剂,可以持续到12~15月龄。

  •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上了缺铁性贫血。什么是缺铁性贫血呢?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许多人甚至对此见怪不怪。在此小编要提醒大家不要忽视疾病,积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呢?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老人,除了少数先天性体质影响外,主要原因还和平时饮食、生活习惯有关。所以,要想有效防治贫血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多食用一些含铁量丰富的食物,提高血色素。防治缺铁性贫血效果比较好的食物有:瘦肉、猪肝、蛋黄、海带、鸡肝、紫菜、香菇和豆制品等。

    容易贫血的老人还需要注意多吃一些维生素C的食物。胡萝卜就含有很高的维生素B、C,多吃这些食物可以使铁在人体的肠道中容易溶解,有利于铁元素的充分吸收。当然,多吃一些富含C的水果也可以代替蔬菜,来帮助铁的吸收。日常生活中,鲜枣、猕猴桃、山楂、柚子、草莓、柑橘等这些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都非常高,多吃有益。

    专家指出,要想有效防治老人缺铁性贫血除了多吃上述介绍的“生血”食物之外,平时最好不要喝浓茶和咖啡。因为,浓茶。咖啡中含有的鞣酸与铁结合,形成不溶解的化合物,会严重影响到铁元素的吸收。所以,老人在贫血不仅要保证膳食平衡,还要尽量避免食用各种影响铁吸收的食物。

    通过专家的简单解说,相信能对广大读者们有所帮助。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于人体的伤害极大,特别是老人。所以,在此小编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预防老年缺铁性贫血。

  • 春天是孩子长个最快的时候,可细心的父母却发现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小鸣个子好像没怎么长,而且还经常感冒,小脸苍白苍白的,爬起楼梯来还呼哧呼哧直喘粗气;老师也反映他最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成绩有所下降,到底怎么回事呢?带着疑虑,父母带着小鸣来到儿童保健中心,做了一系列的检查,结果发现孩子的血红蛋白值只有90克/升, 儿保医师告知, 小鸣患了缺铁性贫血。

     

     

     

    经医生讲解,小鸣父母才知道,14岁以下的儿童血红蛋白都必须超过120克/升,在这个标准以下,都认为是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小儿一种常见病症,多数是因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造成的,贫血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低、学习能力下降等症状。原来小鸣最近出现的反常现象竟是缺铁性贫血造成的,据统计,我国近40%的学 龄儿童和托幼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

     

    原来,小鸣在几个月前随大人吃海鲜后又吃了冷的东西,上吐下泻了好几天,后来胃口就似乎一直不太好,好多东西变得不爱吃了,比如猪肝或绿叶蔬菜什么的,碰都不愿碰,医生给小鸣开了些补血的药之外,又嘱咐小鸣父母最好药补食补同时进行,那么贫血的孩子如何合理的营养调理呢?

     

    首先要对孩子进行营养教育,纠正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等;

     

    其次,要补充富含铁的食物,如瘦牛肉、瘦猪肉、蛋黄、动物肝脏、动物血,以及绿叶蔬菜、水果。粗粮中,含有丰富的铁及维生素,其中以动物肝脏、瘦肉、动物血等补血效果最好,因为其中所含铁是血红素铁,吸收不受外界影响,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

     

     

    但食补时应注意滋补而不油腻,且每餐不宜过多。采用铁质炊具,对预防和纠正缺铁性贫血有益处。补充充足的蛋白质,特别是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虾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另一方面也为人体合成血红蛋白提供必需的材料。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像猕猴桃、橙子、草莓、青椒、西蓝花等都是较好的选择。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适当补充铁强化的食品也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法,如可使用铁强化的酱油,食用铁强化的饼干等。

     

    下面,介绍几种方便有效的食补方法:

     

    (1)黄焖鸭肝:

     

    鲜鸭肝200克、泡发木耳10克,葱、姜适量;将鸭肝切成厚片,锅内加水,待水开时,下入鸭肝,用中火稍煮一会儿,倒出冲洗干净,另烧锅下油,放入姜片、葱段、爆香锅,下鸭肝、木耳,加料酒及少许清汤,用中火焖至快熟时,调入盐、味精、胡椒粉焖透入味,再用湿生粉勾芡,出锅时淋上麻油即成。

     

    操作要点:鸭肝易腥,炒时火要大,可多些胡椒粉。

     

    功效:富含蛋白质、血红素铁、维生素和矿物质,可健脾养肝,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及夜盲症。

     

     

    (2) 八宝粥:

     

    糯米100克,薏仁20克,赤小豆10克,大红枣10枚,莲子10克,芡实米10克,山药30克,白扁豆10克。先将薏米、赤小豆、芡实米、白扁豆入锅煮烂,再入糯米、大枣、 莲子同煮至粥成,每日早晚服食,可加入红糖调味。

     

    功效: 富含碳水化合物和各种矿物质,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有健脾养胃益肾之功效,红糖比白糖更富含铁质。

     

     

     (3) 猪肝菠菜粥:

     

     

    猪肝50克,嫩菠菜适量,粳米50克,将菠菜焯水1-2分钟,捞出切成末待用,猪肝洗净切碎,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加水煮粥,待粥熟后加入菠菜末,加精盐、生姜末、味精,再稍煮片刻即成。

     

    操作要点:猪肝应去筋膜,切片浸泡去血水后再用,菠菜一定要焯水,去除草酸,否则易影响铁质吸收。

    功效:色泽翠绿,咸鲜爽口,补血养肝,滋阴明目。

     

     

     (4)陈皮牛肉:

     

     

    牛腿肉500克,陈皮15克,将牛肉洗净,切成小块;陈皮用温水浸泡5分钟,换清水洗净,切成细丝;锅置火上,放入油烧热,下牛肉丁煸炒,煸干水分后加入开水,旺火烧开,改用小火,烧至肉熟烂,盛出备用;另置锅放油烧热,下陈皮、葱段、姜丝、蒜片、胡椒粉、料酒烧匀,加入牛肉、酱油、盐、白糖、味精,迅速翻炒几下,旺火收干汤汁,起锅盛盘即成。

     

    功效:牛肉富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维生素、铁、磷等成分,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增血、强筋壮骨的作用。陈皮有理气健胃作用,对食欲不振引起贫血的儿童尤其适宜。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 由于饮食习惯和生理特点的原因,我国女性和婴幼儿中间都会常易发生缺乏铁元素的情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体缺乏铁元素的表现和造成的危害。

     

    人体长期缺乏铁元素会直接造成缺铁性贫血,从而引发头晕耳鸣,乏力,气短以及面色苍白。我们经常听说一些人蹲一会再站起来后会头晕眼花,这也是缺铁性贫血的明显表现。除此之外还会伴有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异食癖等现象。

     

    儿童长期缺乏铁元素会造成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女性则会造成月经过多以及影响卵巢功能。特别是处于妊娠期的女性如果在怀孕前就具有缺铁性贫血并且没有进行调理,那么可能会造成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可能,

     

    因此补铁对广大女性和婴幼儿来说有重要的健康意义。

     

     

    那么我们该如何从膳食的方法缓解体内缺乏铁元素从而预防缺铁性贫血呢?

     

    其实非常简单,一周两餐加点这个就足够。这就是动物肝脏或动物血。

     

    首先,铁元素主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后者多存在于植物中,受多种膳食因素的影响,消化吸收率低;前者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动物肝脏、动物血和畜肉,其吸收率不受食物中各种干扰物质的影响,生物消化、吸收、利用率更高。

     

    普通缺铁人群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每周补充两次动物肝脏或动物血(25-50g/次)即可,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以便提高膳食铁的吸收与利用。

     

    注意:如果正处于备孕期的女性建议一日三餐中应该有瘦畜肉50~100g,每周补充一次动物肝脏或动物血(25-50g/次)即可,同时仍然要记得与维生素c较多的蔬菜和水果同食补充。

     

     

    最后给大家推荐三道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菜肴

     

    猪肝炒柿子椒:猪肝50g、柿子椒150g。(含铁12.5mg、维生素c 118mg);鸭血炒韭菜:鸭血50g,韭菜100g。(含铁16.8mg、维生素c 24mg);水煮羊肉片:羊肉50g、豌豆苗100g、油菜100g、辣椒25g。(含铁7.6mg、维生素c 118mg)

     

    除了动物肝脏和血外,菠菜、黑木耳、芝麻酱、海带、草莓等植物性食物含铁量都比较高,虽然这些食物中所含的都是非血红铁,远没有动物肝脏和血中的血红素铁含量高,但依然可以作为日常膳食中提补充铁元素的不错选择。

  • 小儿出现缺铁性贫血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这是由于小儿机体生长发育比较快,对于铁的需求量比较大,而日常饮食当中铁的摄入量不能够满足机体对于铁的需求量,造成了相对性的铁缺乏从而出现了缺铁性贫血。

    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导致小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是:

     

     

    1.先天储铁不足胎儿从母体中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为最多,故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导致其出生后发生缺铁性贫血。

     

    2.铁的摄入不足这是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最主要的原因。人乳、牛乳和谷物中的含铁量非常低,因此如不及时给婴幼儿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就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3.小儿对铁的需求量大 婴儿生长发育较快,婴儿5个月和1岁时的体重分别是其出生时的2倍和3倍。

     

    随着婴儿体重的增加,其血溶量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也要大大增加,这就需要更多的铁。有关资料显示:婴幼儿每增加1公斤体重,就需要增加铁质35~45毫克。此时,如果不及时给婴幼儿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就易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4.铁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小儿对铁的吸收。小儿经常腹泻不仅会影响对铁的吸收,还会增加铁的排泄。

     

    5.铁的丢失过多肠息肉、美克尔憩室(小肠的一种先天性畸形)、钩虫病、膈疝等疾病可导致小儿慢性失血,引起其铁的流失过多,从而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另外,用不经加热的鲜牛奶喂养婴儿,也可导致婴儿对牛奶过敏而发生肠出血,引起铁的流失。

     

    小儿缺铁性贫血应如何治疗?

    小儿缺铁性贫血如果程度较轻,可以单纯的食疗,如果程度偏重,就可以口服补铁药物来治疗,如果贫血程度更严重,则需要静脉补铁治疗。

    小儿缺铁性贫血吃什么食物好?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孩子,平常的食物上尽量的选择一些含铁元素比较丰富的食物,例如牛奶,鸡蛋,瘦肉,大虾,还有就是肝脏,动物的血。这些动物性的食物里边含铁是比较丰富的,而且它的吸收利用率也是比较高的。

     

    同时在饮食上可以多补充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瓜果,因为维生素C可以增加食物当中铁的吸收量,加强补铁的效果。

     

    并且还有一些植物性的食物,含铁也是丰富的,例如菠菜,木耳,大枣,也是可以选择的。

     

    最后,需要提倡的就是需要纯母乳的喂养,母乳里边还有的铁元素比较丰富,而且母乳里边的铁吸收利用率是最高的,这也是提倡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之一。

  • 在关注婴幼儿成长发育的过程中,DHA(二十二碳六烯酸)这个名词经常出现。DHA是一种ω-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脑部和视网膜的发育至关重要。然而,关于DHA的补充,特别是最佳开始时间和是否有必要停止补充,家长们常常存在疑问。

    DHA补充的最佳开始时间

    DHA的补充应该从婴儿出生开始,乃至于在孕期就应该开始关注。母亲在孕期通过饮食或补充剂摄入DHA,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有助于胎儿大脑和视网膜的健康发展。出生后,通过母乳喂养是婴儿获取DHA的最佳方式,因为母乳中自然含有DHA。对于无法完全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选择添加了DHA的婴儿配方奶粉。

    对于具体的补充时间,多数研究建议从出生开始,尤其是在婴儿的前六个月,这是大脑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DHA的补充对于支持健康的大脑发展尤为重要。

    是否有停止补充的建议年龄?

    关于DHA的补充是否需要在某个特定的年龄停止,目前的科学研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限。DHA对于儿童乃至成人的大脑健康都是有益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可以通过更多样化的饮食来获取DHA,如富含ω-3的鱼类(比如三文鱼、鲭鱼和沙丁鱼等)。因此,如果儿童的饮食中已经足够丰富,可以满足其DHA的需求,那么额外补充的必要性可能会降低。

    对于饮食中不常包含富含ω-3脂肪酸食物的儿童,继续补充DHA可能是一个好选择。特别是在学龄前和学龄期,这是认知功能发展的关键时期,DHA的补充可以支持记忆、注意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DHA的补充应从婴儿出生开始,乃至孕期就应该得到重视。对于是否有必要在某个年龄停止补充,没有明确的科学界限。家长应根据儿童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以及儿童的健康状况,做出适当的决定。在任何情况下,保证儿童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是满足其营养需求的关键。如果有疑问,应及时咨询专业的儿科医生或营养师。

  • 婴童DHA一般建议在婴儿6个月~2岁之间进行补充,一般出生1~2年的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比较快,这个时候补充DHA可以起到促进脑神经发育的作用。

    DHA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幼儿大脑、智力和视力发育的重要元素之一,特别是在神经细胞、神经纤维以及神经突触发育时候,需要量增大。所以在这个时期给婴儿补充DHA,可以起到促进大脑细胞发育的作用,以及促进视网膜的发育,同时还可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婴儿在六个月的时候开始添加辅食,这个时候母乳喂养减少,所以适当给婴儿补充DHA,可避免出现缺乏的现象。

    不过具体的补充时间,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婴儿的具体喂养情况进行决定,不可盲目服用药物而影响到婴儿身体健康。

  •  在婴儿的成长过程中,营养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些特殊需要的婴儿,如早产儿、低体重儿或有特定疾病的婴儿,特医食产品成为了提供必要营养的关键。如何确定这些产品的正确剂量和喂养频率则是家长和护理人员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1. 了解特医食产品的种类

    特医食产品通常分为几类,包括但不限于:

    - 高能量配方:适用于需要额外能量的婴儿。

    - 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适合乳糖不耐受的婴儿。

    - 氨基酸配方:用于对蛋白质过敏的婴儿。

    - 特殊营养配方:针对特定疾病(如代谢疾病)的婴儿。

    在选择特医食产品时,首先要了解婴儿的具体需求和医生的建议。

     2. 医生的建议是关键

    确定特医食产品的剂量和喂养频率时,最重要的步骤是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他们会根据婴儿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以及营养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喂养方案。医生通常会提供以下信息:

    - 推荐的每日摄入量: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建议每天需要摄入的特医食产品的量。

    - 喂养频率:一般来说,婴儿的喂养频率会根据其年龄和生长发育阶段有所不同。新生儿通常需要每2-3小时喂养,而稍大一些的婴儿可能可以延长到每4小时。

     3. 计算剂量

    特医食产品的剂量计算通常基于婴儿的体重。一般来说,医生会按照每千克体重所需的卡路里或特定营养素来进行计算。例如,如果医生建议每千克体重需要100卡路里,而婴儿体重为3千克,则每日需要的总能量为300卡路里。

    在计算剂量时,还需要考虑到婴儿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如果婴儿在生长发育上有特殊需求,可能需要适当增加剂量。

     4. 监测和调整

    在开始使用特医食产品后,家长应定期监测婴儿的生长和健康状况。这包括体重、身高的增长,以及任何可能的健康问题。根据监测结果,医生可能会建议调整剂量或喂养频率。

    例如,如果婴儿体重增长缓慢,可能需要增加特医食产品的摄入量;而如果婴儿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则可能需要调整配方或减少剂量。

     5. 注意喂养方式

    喂养方式也会影响特医食产品的效果。对于婴儿,通常有以下几种喂养方式:

    - 瓶喂:适合大多数婴儿,确保每次喂养时都能准确测量剂量。

    - 母乳喂养:如果母亲能提供母乳,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将特医食产品与母乳结合使用。

    - 混合喂养:在某些情况下,特医食产品可以与普通配方奶混合,具体比例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确定婴儿特医食产品的正确剂量和喂养频率是一个复杂但至关重要的过程。家长应与医生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喂养计划,并定期监测婴儿的成长情况。

  • 婴童DHA的用法和用量可以根据具体产品的指导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一般来说,婴儿每天补充DHA的用量是在100毫克。

    DHA是一种长链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神经系统细胞生长以及维持的主要成分之一,同时也是大脑和视网膜的主要成分,对于婴儿的大脑发育、智力发育以及视力发育都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而母乳就是DHA的主要来源,所以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DHA,可直接通过母乳喂养就可获取足够的量。另外对于采用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也不需要额外补充DHA。当婴儿六个月添加辅食后,母乳减少,可以适当通过药剂进行补充,一般一天摄入100毫克,一般一天吃一颗DHA胶囊即可。

    无论是母乳喂养、配方奶粉还是婴儿辅食,建议在给婴儿添加DHA之前咨询医生,根据婴儿的个体情况和需求,给出适当的建议和剂量指导。

  • 婴童过多食用鱼肝油可能会导致维生素A中毒、钓鱼线病毒、高血钙和高血脂等。

    1.维生素A中毒:鱼肝油富含维生素A,如果婴童长期过量摄入,可导致维生素A中毒。维生素A中毒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头晕、皮肤干燥、脱屑、骨骼疼痛等。特别是婴儿和幼儿对维生素A的耐受性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影响。

    2.钓鱼线病毒感染:鱼肝油中可能存在钓鱼线病毒(包括亚硝胺类物质),如果鱼肝油不经过适当的加工和检测,可存在感染的风险。钓鱼线病毒感染可导致胃肠道症状,如恶心、腹泻、呕吐等。

    3.高血钙和高血脂:过量摄入鱼肝油可能导致血液中钙和脂肪含量升高,从而增加患上高血钙和高血脂的风险。

    对于服用婴儿鱼肝油的婴儿,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进补而影响到身体健康。

  • 孕期贫血,这一看似普通的病症,却对孕妇和胎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孕期贫血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帮助准妈妈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一、孕期贫血的成因

    孕期贫血主要分为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两种类型。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孕妇体内缺乏铁元素,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从而引起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则是因为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导致红细胞形态异常,进而引发贫血。

    孕期贫血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孕妇营养摄入不足:孕期饮食中缺乏足够的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容易导致贫血。
    • 孕妇生理需求增加:孕期孕妇的生理需求增加,尤其是铁的需求量比平时增加近4倍,容易导致铁元素不足。
    • 孕妇自身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导致贫血。
    • 孕期出血:如胎盘剥离、流产等,可能导致孕妇出血过多,引发贫血。

    二、孕期贫血的危害

    孕期贫血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对孕妇的影响:
    • 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贫血症状。
    • 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 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等并发症风险增加。
    • 分娩时可能出现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风险。
    • 产后身体恢复缓慢。
    • 对胎儿的影响:
    •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出生体重偏低。
    • 胎儿缺氧,影响智力发育。
    • 胎儿神经系统发育不良,导致智力低下。
    • 胎儿出生后可能出现黄疸、贫血等症状。

    三、孕期贫血的预防和治疗

    孕期贫血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加强营养摄入:孕妇应保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瘦肉、猪肝、绿叶蔬菜、水果等。
    • 补充铁剂: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
    • 定期产检: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贫血问题并进行治疗。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 必要时进行输血治疗。

    四、结语

    孕期贫血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严重,孕妇应重视孕期营养摄入,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贫血问题,以确保母婴健康。

  • 婴儿贫血是家长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9-12月龄的婴儿中,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类型。针对这一情况,家长需要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婴儿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摄入不足或铁吸收不良导致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胞胎以及没有及时添加辅食的宝宝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是保证铁元素的摄入。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含量较高,吸收率也相对较好。因此,建议在宝宝6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肉泥、蛋黄、肝泥等富含动物性铁的食物,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如果婴儿被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应及时补充铁剂。同时,应保证婴儿摄入足够的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肝、鱼肝、动物肝脏等。此外,维生素C可以帮助铁的吸收,因此,在宝宝饮食中适当添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也是有益的。

    除了补充铁剂和调整饮食外,家长还应注意观察婴儿的病情变化。缺铁性贫血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仅表现为皮肤黏膜的苍白,如颜面、四肢、口唇、眼结膜、指甲发白。如果病情加重,宝宝可能会出现疲乏、无力、不爱吃饭、腹泻、睡眠不踏实等症状。严重贫血还可能导致呼吸增快、心率增快、智力发育落后等问题。

    如果怀疑婴儿患有缺铁性贫血,应及时带宝宝就医。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确保宝宝能够得到充分的营养和关爱。

  • 青春期是女孩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容易出现贫血的时期。导致青春期少女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缺铁性贫血。铁是制造红细胞的必需元素,如果摄入不足,就会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从而引发贫血。

    除了缺铁性贫血,月经过多也是青春期少女发生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女性每月的经血量不超过100毫升,不会造成贫血。但如果月经量过多,就会导致失血过多,引发贫血。此外,肝脏、肾脏等器官疾病,以及长期腹泻等问题,也可能导致贫血。

    那么,青春期少女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贫血呢?首先,要引起高度重视。贫血虽然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对身体健康和发育的影响很大。尤其是缺铁性贫血,如果不及时纠正,会影响生育和后代健康。

    其次,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如果出现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头晕、心慌、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血液检查,确定是否患有贫血。医生会根据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判断是否患有贫血。

    对于缺铁性贫血,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预防和治疗:

    1. 增加铁的摄入: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鱼类、豆类、坚果、深绿色蔬菜等。同时,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C,帮助铁的吸收。

    2. 改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节食,尤其是避免盲目追求身材苗条而限制饮食。

    3.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贫血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应及时治疗原发病。

    4. 补充铁剂: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铁剂。

    5.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总之,青春期少女要重视贫血的预防和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健康成长。

  • 宝宝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尤其在4个月到2岁之间的高发期。许多家长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往往忽略宝宝的贫血症状,导致病情延误。本文将针对宝宝贫血的成因、症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家长更好地关爱宝宝的健康。

    一、宝宝贫血的常见原因

    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这是宝宝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生在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身上。胎儿在母体内吸收铁元素的时期为出产前的三个月,如果母亲本身贫血,就可能影响胎儿铁元素的摄入。

    2. 铁摄入不足:宝宝的主要食物是母乳和牛奶,而这些食物中的铁含量相对较低。如果宝宝长期摄入不足,或者存在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都可能导致铁元素吸收不良,进而引发贫血。

    3. 肠道吸收功能不良:宝宝肠道吸收功能不良也可能导致贫血。例如,长期腹泻、慢性肠道疾病等都可能影响铁元素的吸收。

    二、宝宝贫血的症状

    1. 皮肤苍白:宝宝贫血时,皮肤常常呈现出苍白色,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2. 精神不振:宝宝可能表现出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症状。

    3. 食欲不振:宝宝食欲下降,甚至出现厌食现象。

    4. 消化系统问题:宝宝可能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三、宝宝贫血的预防和治疗

    1. 日常饮食:家长在宝宝的日常饮食中,应注重铁元素的摄入。可以适当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同时,注意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

    2. 定期体检:定期给宝宝进行体检,及时发现贫血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使用铁剂等药物治疗。

    4. 注意休息: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四、总结

    宝宝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家长应引起重视。通过了解宝宝贫血的成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关爱宝宝的健康,避免因贫血而导致的生长发育不良等问题。

  • 贫血,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不足。它可能导致疲劳、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生活质量。

    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红细胞破坏:如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2. 造血不良: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3. 失血:如消化道出血、月经量过多等。

    4. 铁质摄入不足:如挑食、偏食等。

    5. 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B12、叶酸等。

    针对贫血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针对红细胞破坏:如溶血性贫血,可以通过输血、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2. 针对造血不良: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通过输血、免疫抑制剂、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式进行治疗。

    3. 针对失血:如消化道出血,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内镜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4. 针对铁质摄入不足:可以通过饮食调整、补充铁剂等方式进行治疗。

    5. 针对维生素缺乏:可以通过补充相应维生素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对贫血的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1. 适当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2. 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有助于铁的吸收。

    3. 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贫血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 孕期贫血,这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构成潜在威胁。它不仅影响孕妇的体能和免疫力,还可能对胎儿的智力发育和出生后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那么,孕妇贫血应该如何应对?首先,需要了解贫血的类型。常见的孕期贫血是缺铁性贫血,这主要是因为孕妇在孕期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

    对于孕期贫血的治疗,首先推荐的是饮食调整。孕妇应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内脏、豆类、绿叶蔬菜等。同时,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C,以帮助铁的吸收。

    如果饮食调整后贫血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医生可能会建议补充铁剂。常用的铁剂包括阿胶颗粒、复方硫酸亚铁和速力菲等。这些药物在饭后服用可以减轻胃部不适。

    除了铁剂,孕妇还需要补充小剂量的叶酸。叶酸不仅可以预防贫血,还有助于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

    除了药物治疗,孕妇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都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孕妇贫血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药物和日常保养等多个方面。在孕期,孕妇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

  • 儿童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婴幼儿群体。引起儿童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营养不良是主要原因之一。

    一、营养不良导致贫血

    1. 缺铁性贫血:由于缺乏铁元素,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从而引起贫血。常见于挑食、偏食的儿童,尤其是不吃动物内脏、血制品的儿童。

    2. 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B12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物质,缺乏这两种物质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常见于饮食中缺乏新鲜蔬菜、水果、肉类等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儿童。

    二、其他原因导致贫血

    1. 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等慢性疾病会导致贫血。

    2. 感染:如疟疾、钩虫病等感染性疾病会导致贫血。

    3. 出血:如消化道出血、尿路出血等出血性疾病会导致贫血。

    三、儿童贫血的危害

    1. 影响生长发育:贫血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

    2. 影响智力发育:贫血会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

    3. 影响心血管系统:贫血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四、预防和治疗儿童贫血

    1. 预防:加强儿童营养摄入,保证充足的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摄入。

    2. 治疗:针对不同原因的贫血,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

  • 营养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贫血类型,其中缺铁性贫血在哺乳期妇女中尤为常见。

    哺乳期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主要包括胸闷、心慌、乏力、食欲减退以及头痛、头晕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对母亲的健康和哺乳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

    针对哺乳期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最常见的方法是口服铁剂,如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多维铁口服液以及右旋糖酐铁等。选择适合自己的铁剂时,应注意其胃肠道刺激性,并配合维生素C一起使用,以增强铁的吸收。此外,在饮食方面,应多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等,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苹果、西瓜、橘子、橙子等。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还需要查明贫血的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除了补充铁剂外,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的补充也是必要的。对于免疫机制引起的贫血,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环孢素A等药物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选用雄激素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可进行骨髓移植。

    轻度贫血患者可以适当运动,日常生活可以自理,但需要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活动时若出现头晕、眼花的现象,应立即休息,以增强头部循环血量,缓解头晕症状。重度贫血的患者需卧床休息,满足患者生活基本需要,防止继发皮肤感染。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护理治疗应集中进行,以保证患者充分休息。贫血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铁和高维生素饮食,同时按贫血原因进行调控。针对口腔疼痛和口腔黏膜溃疡的患者,鼓励进食,可以少吃多餐,多饮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过热、有刺激性食物。

  •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贫血类型,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1. 先天性体内铁缺乏:母亲的缺铁性贫血、早产、多胞胎、胎儿循环失血等都可能导致新生儿体内铁储备不足,进而引发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 饮食中铁摄入不足:母乳、配方奶粉等乳制品中含铁量较低,且吸收率不高。此外,儿童饮食中缺乏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豆制品等,也会导致铁摄入不足。

    3. 生长发育因素: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血容量和血红蛋白需求量不断增加,若不及时补充铁质,容易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4. 铁损失或过度消耗:长期小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寄生虫感染等,可能导致铁丢失过多,引发缺铁性贫血。

    5.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酸药等,可能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增加儿童患缺铁性贫血的风险。

    针对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治疗原则包括:补充铁剂、改善饮食习惯、预防出血等。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和医生应密切合作,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 贫血,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本质是人体外周血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不足,导致组织器官缺氧。贫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

    首先,对症治疗是缓解贫血症状的关键。对于重度贫血患者,输血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纠正贫血,改善缺氧状态。此外,针对合并出血、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还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如止血、抗感染等。

    其次,病因治疗是根治贫血的根本。根据贫血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缺铁性贫血患者需要补充铁剂,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需要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针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术。

    除了药物治疗,饮食调理也是贫血患者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建议患者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铁、高维生素的食物,如肝脏、牛肉、绿色蔬菜等。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等,也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贫血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监测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购药或停药。

    总之,贫血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患者应与医生密切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