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不典型川崎诊断思路

不典型川崎诊断思路
发表人:任金亮

川崎病,是 1967 日本科学家川崎首先描述报道的,为纪念其对川崎病的认识,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疾病。川崎病好发于 6 个月~5 岁的儿童,但近年小于 6 个月的婴儿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川崎病早期的临床表现,可能只有发热,随后慢慢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和手足红肿等典型改变,容易和感冒、气管炎等常见疾病混淆。

小婴儿出现以下情况应该考虑川崎病可能:

  • <6 个月婴儿长时间发热、易激惹;
  • 婴儿长时间发热伴不明原因的无菌性脑膜炎;
  • 婴儿或儿童长时间发热及不明原因或培养阴性的休克;
  • 婴儿或儿童长时间发热及颈部淋巴结炎抗生素治疗无效;
  • 婴儿或儿童长时间发热及咽后壁和咽旁蜂窝织炎抗生素治疗无效。

心脏损害是川崎病的特点,也是本病预后不好的最重要原因。 川崎病的治疗及预后,多数病人治疗效果好,早期及时诊断并使用足量的人免疫球蛋白是治疗的关键 ,对于阻止川崎病导致冠脉病变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则容易损害患儿冠状动脉,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事实上,在临床实践中小婴儿川崎病经常被误诊为普通感冒、气管炎,导致心脏损害、冠脉扩张等严重后果。2017 年美国 AHA 新版指南指出,小婴儿的川崎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漏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Part1 公益援助信息

     

    京东健康罕见病关爱基金

    (点击进入)

     

    权威名医,在线义诊

    (点击进入)

     

    患者招募,免费入组

    (1)所有种类(点击进入)

    (2)罕见病(2021.11.2更新)

    适用人群:非复发性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点击进入)

    适用人群: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点击进入)

     

    Part2 权威名医,在线问诊

     

    国红

    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在线接诊6000+

    擅长:多发性硬化、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点击咨询)

     

    王蓓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在线问诊700+

    擅长:多发性硬化、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点击咨询)

     

    吴家勇

    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在线接诊700+

    擅长:多发性硬化

    (点击咨询)

     

    徐严明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在线接诊600+

    擅长:运动神经元病

    (点击咨询)

     

    黄嵘

    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在线接诊500+

    擅长:运动神经元病

    (点击咨询)

     

    赵海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医师

    在线接诊200+

    擅长:多发性硬化

    (点击咨询)

     

    黄智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在线接诊200+

    擅长: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点击咨询)

     

    马建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在线接诊200+

    擅长: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

    (点击咨询)

     

    刘若卓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在线接诊100+

    擅长: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点击咨询)

     

    郑东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在线接诊100+

    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

    (点击咨询)

     

    周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在线接诊100+

    擅长: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点击咨询)

     

    Part3 药物治疗

     

    特发性肺纤维化(点击下方文字可查看)

    维加特,乙磺酸尼达尼布软胶囊

    艾思瑞,吡非尼酮胶囊

     

    肌萎缩侧索硬化(点击下方文字可查看)

    恩华,利鲁唑片

    协一力,利鲁唑片

    万全力太,利鲁唑片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点击下方文字可查看)

    瑞万托,枸橼酸西地那非片

    优拓比,司来帕格片

    傲朴舒,马昔腾坦片

     

    Part4 器械用具

     

    鱼跃(点击下方文字可查看)

    家用全自动睡眠呼吸机

    家用防褥疮床垫

    电动轮椅车

     

    斯曼峰(点击下方文字可查看)

    电动吸痰器

     

    Part5 健康管理服务

     

    京东家医,线下就医升级版

    就诊预约+全程陪诊

    (点击查看详情)

  • 凡确诊为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于病发后六个月,HBsAg血症不减退,抗-HBc效价不降落,抗-HBs不阳转者(尽大年夜部分),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种类有很多,这个相信大家也有所听闻吧,种类越多就难以确诊,如果诊断错误的话,不仅病情无法得到好转,还会出现恶化的迹象,所以说对症下药是很重要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凡确诊为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于病发后六个月,HBsAg血症不减退,抗-HBc效价不降落,抗-HBs不阳转者(尽大年夜部分),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2)凡慢性肝炎HBV传染指标不较着或只有抗-HBc一项指标阳性,应进行肝穿刺,用荧光抗体手艺、ELISA染色手艺进行肝内HBsAg、HBsAg检测,此中一项阳性者仍可诊断为乙型肝炎。

     

    2、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急性期初期大年夜便抗-HAV免疫电镜看到有抗体桥保持的HAV颗粒凝集体者。


    (2)凡急性期肝炎患者血清抗-HAVIgM阳性者。


    (3)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IgG效价呈4倍以上降落者。

     

     


    3、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凡呈水源、食品爆发流行特点,又分歧适甲型肝炎病原学诊断标准者,可诊为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


    (2)凡分歧适急性甲、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指标,并解除大小胞病毒、EB病毒传染者(无特异性IgM抗体)可诊为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


    (3)凡慢性肝炎患者HBV传染指标全数阴性,并解除本身免疫性肝炎、荮物中毒或过敏者,可诊为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


    可能你会觉得自己不需要了解上文所说的内容,但是小编不得不告诉你,你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了解诊断过程能够让更好地配合检查人员,让病情得到更加精确的诊断,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措施。

  • 川崎病(KD, Kawasaki diseases)在儿科中并不常见,它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诊性小儿疾病。但对家有川崎病患儿的家庭来说,更重要地对这种疾病有着更深的了解,树立一个正确的、积极的心态去辅助医生的治疗。

     

     

    川崎病怎么诊断的?

     

    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可能只有发热,跟普通感冒的表现没有太大差异。因此疾病早期不只是家长没办法辨认出,连医生也无法仅根据发热症状就诊断川崎病。

     

    那么如何诊断?发热持续5天或更久,并且在下述5条主要临床症状中至少满足4条才能确诊。但如果超声心动图或心血管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则满足以下3条主要症状即可确诊。

     

    1. (皮肤)多形性皮疹

     

    2. (黏膜)结膜充血

     

    3. (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肿大

     

    4.(口舌)唇红皲裂,杨梅舌

     

    5. (手足)手足硬肿,指端膜状脱皮

     

    川崎病的并发症

      

    并发症之一:心血管并发症

     

    心血管并发症是KD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二尖瓣反流、迁延性心肌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病变、心功能衰竭、休克,因此及时准确识别并积极处理非常重要。其中,冠状动脉病变是最重要的心血管并发症。

     

    并发症之二:川崎病休克综合征

     

    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DSS)的发病率约为7%,表现为低血压和休克。KDSS为中度休克,可以是心源性、血流重新分布性或二者兼而有之的混合性。

     

    病理生理过程与脓毒性休克相似,表现为相对或绝对的低血容量、心功能不全和血流的重新分布,血流重新分布可能源于循环中较多炎性细胞因子。

     

    其发生可能与一些内源性活性物质释放有关,这些活性物质介导了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心肌功能不全以及毛细血管渗漏,但确切的机制不明,患者循环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很高,可能与毛细血管渗漏有关。

     

     

     

    并发症之三: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嗜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嗜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HLH由于触发因素不同,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而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属于继发性sHLH。

     

    MAS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与其他HPS类似——以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以及骨髓、肝、脾、淋巴结组织发现嗜血现象为主要特征;多见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也可以见于川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

     

    总之,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另有部分患儿症状不完全,需要注意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还有部分患儿炎症反应过度,导致休克综合症及巨噬细胞活化,进展快、预后差,需早期识别、尽早治疗。

     

    这其中,也离不开家长的协助。儿科医生最好的帮手是家长,医生很需要家长提供的信息,因为患儿刚开始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且症状出现的顺序因人而异。因此,家长了解疾病的症状、关注宝宝的状态并及时就诊、及时治疗,有助于疾病的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 创伤性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动脉瘤是动脉壁的局部薄弱,所以形成永久性的异常扩张。创伤性动脉瘤是创伤所导致的动脉瘤,它的瘤壁不是完整的动脉壁,仅仅为动脉内膜或者由周围纤维的组织构成,因此又称为假性动脉瘤。在四肢的动脉瘤中,创伤性动脉瘤较为多见,常见于四肢的各动脉。

     


    创伤性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动脉瘤是动脉壁的局部薄弱,所以形成永久性的异常扩张。创伤性动脉瘤是创伤所导致的动脉瘤,它的瘤壁不是完整的动脉壁,仅仅为动脉内膜或者由周围纤维的组织构成,因此又称为假性动脉瘤。在四肢的动脉瘤中,创伤性动脉瘤较为多见,常见于四肢的各动脉。


    创伤性动脉瘤的诊断:患者有明确的创伤史,伤后在局部出现搏动性的肿块,常伴随有胀痛或者跳痛,如果涉及到附近的神经,则会有麻木及放射痛的感觉。并发感染的话,则为持续性的剧痛。肢体远端可能会出现缺血的症状。局部的检查,沿动脉的行径可以见到局部的隆起,膨胀性的肿块,表面会有收缩期的震颤与杂音。压迫阻断肿块近侧的动脉主干产生血流,肿块可能缩小,搏动、震颤及杂音都减轻或者消失。远侧的肢体缺血时候,皮肤变得苍白,肌肉出现萎缩,甚至趾端出现溃疡或者坏死,远侧的动脉搏动变得减弱或者消失。


    创伤性动脉瘤的治疗:治疗创伤性动脉瘤唯一的有效措施是外科手术。对于手术的时机,创伤性动脉瘤破裂而影响肢体存活者,应采用紧急的手术;动脉瘤迅速增大有破裂倾向的话,应尽早的手术;一般在受伤后一到两个月,伤口已经愈合完全,局部与邻近组织的炎症水肿消退后,即可以手术。由于血管移植发展,不必等待,侧支循环充分的形成后才可以手术。手术的方法是:应根据动脉瘤部位、大小、有无合并感染、局部解剖条件、及侧支循环情况等决定。

     


    以上内容就是对创伤性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对它都有了自己的了解了,这些会给大家带来一些的帮助,因此大家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创伤性动脉瘤这种疾病的话,可以参考以上的内容,或是咨询专业的医生,从而及早并有效的进行治疗。

  • 成骨不全,又名脆骨—蓝巩膜—耳聋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中医学认为遗传病是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那么何为禀赋,禀赋为何会不足?禀赋就是父母对子的精血荣养。子于父母,一体而分,而禀受不可不察,如若父精不足,母血虚衰,均会导致子女先天禀赋不足。先天禀赋不足表现在五脏也各有区别,禀肺气皮薄怯寒;禀心气血不华色;禀脾气肌肉不生;禀肝气筋不束骨;禀肾气骨节软弱等。故成骨不全病本应责之于肾,禀肾气不足而导致骨节软弱。此外,也与肝,脾关系密切,因为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人能站立行走,需要筋骨肌肉的协调配合。

     

     

    成骨不全患者会出现骨质疏松和骨脆性增加,这是因为肾主骨,肾有充养骨骼的作用,肾藏精,精生髓,髓能养骨,肾精充盛,骨骼才坚硬,我们常说烈士们真有骨气,是个硬骨头 或者常说汉奸骨头软,是个软骨头。实际上也就是说这个人肾气充足,或者肾气虚弱。成骨不全的肾气虚衰,表现在有形的骨头,受到轻微外伤即容易骨折。而那种“软骨头”则是无形的骨气,受到轻微的挫折即容易屈服。这都是肾主骨功能出现障碍的结果,需要强肾健骨。

     

    此外,成骨不全患者还会出现蓝巩膜的症状,目中之瞳子属肾,表现在成骨不全患者就是蓝色巩膜,严重者会影响视力,出现视网膜脱落等眼部疾患。且肾开窍于耳,表现在成骨不全患者就是进行性耳聋,患者听觉不断下降。对于成骨不全患者的目疾和耳疾皆是因为肾精亏虚,不能上荣眼,耳。这都是肾藏精功能出现障碍的结果,患者的眼耳得不到肾精充养,需要补肾填精。

     

     

    对于成骨不全的患者,中医属于五迟五软的范畴,其病本责之于肾,与肝脾密切相关,所以治疗则当补肝肾,养脾血。主方可选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加减,配伍理中丸,加牛膝,杜仲,续断等强筋健骨药。患者可在临床医生准确辩证的基础上,口服中药以补肝肾强筋骨,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或预防骨折的发生,从而减轻疾病给患者及患者家属带来的痛苦。

  • 前些日子,我回溯了自己经手的一个病例。这个患者是某机关工作人员。人很年轻,32岁。大概是两年前吧,经介绍来我这儿看头痛。他经常频繁头痛,头痛的症状不算太重,脉细弱,尤以尺脉为重。舌红,少苔。

     

    我当时就想到了陈士铎《辨证录》中的方子,八味地黄汤加减。

     

     

    其实就是六味地黄汤加川芎再添少许肉桂: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川芎,肉桂。

     

    陈士铎自己是这样解释这个方药的:“此乃少年之时,不慎酒色,又加气恼而得之者也。人皆以头痛之药治之而不愈者何也?盖此病得之肾劳,无肾水以润肝,则肝木之气燥,木中龙雷之火,时时冲击一身,而上升于癫顶,故头痛而且晕也。治法宜大补其肾中之水,而少益以补火之品,使水足以制火,而火可归源,自然下引而入肾宫。火有水养,则龙雷之火安然居肾,不再上升而为头痛也。“


    在这儿,龙火指肾火,肝火指雷火,肝肾兼失肾水滋养,故龙雷之火上扰,上升至癫顶而为头痛。川芎能活血行气而至癫顶,但,川芎辛、温、升、散,久服耗气,得六味地黄汤滋养后,其性则柔顺许多,这便是中医配伍的奥秘所在了。加少许肉桂,按照陈士铎的解释则是,火得水养,则龙雷之火安然居肾。


    总之当时,此方一用下去,患者头痛豁然得解。


    后来,患者偶有发作,再用此方,加加减减每次都有效果,后期多去川芎,用赤芍加当归巩固。

    这个患者大概半年左右才复诊一次,于是我便记了下来,以温故而知新。

     

     

     

    后来有读者看到我这则医案,便在我的文章下面质问我:“是否考虑到了脑瘤的可能?”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也是中西医两种思维的碰撞。


    从西医的观点看,遇见一个头痛,从大的方向,可以考虑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指颅脑病变。例如脑膜炎等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个网友所说的脑肿瘤等占位性病变,颅脑外伤,以及常见的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头痛型癫痫等等。


    第二方面是颅外病变。例如颅骨病变,颈椎病,三叉神经痛,以及青光眼,鼻窦炎等等疾病。


    第三方面是全身性疾病。例如流行性感冒,高血压,乃至一氧化碳中毒,肺性脑病,月经及绝经期头痛等等。

    第四方面是神经证。例如神经衰弱,以及癔症。


    这位读者指出的脑瘤就是引起头痛病因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慢性的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并且伴有颅内压增高的一系列症状,例如喷射性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导致的视力下降等等,有的患者还会有精神症状。
    若是中医思维又有不同。

     

     

    有外感风寒头痛,此头痛时作时止,恶风畏寒,遇风尤剧,苔薄白,脉浮,治法用疏散风寒之法。


    有风热头痛,患者头痛且胀,发热或恶风,面红面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治则用疏风清热之法。


    有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大便稀溏,苔白腻,脉濡,用祛风胜湿之法。


    有肾虚头痛,头痛且空,兼有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无力,用养阴补肾之法。


    有肝阳上亢之头痛,头痛而目眩,心烦而易怒,兼有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而有力,用平肝潜阳之法治之。


    此外尚有血虚,痰浊,瘀血等等病因导致的头痛。


    总的来说,西医思维重形,中医思维重气,西医思维重还原,中医思维重整体。


    两种思维各有所长,临证时,用中医思维梳理一遍,再用西医思维过滤一道,不易出错,也更能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有意思的是,我看了看,向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其实是一个坚定的中医爱好者。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人的社会属性,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超脱于他所在的时代,此言不虚。


    今天,每一个热爱中医的人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西学的影响,这是历史的必然,我们所需要做的,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前些日子,我回溯了自己经手的一个病例。这个患者是某机关工作人员。人很年轻,32岁。大概是两年前吧,经介绍来我这儿看头痛。他经常频繁头痛,头痛的症状不算太重,脉细弱,尤以尺脉为重。舌红,少苔。

    我当时就想到了陈士铎《辨证录》中的方子,八味地黄汤加减。

     

     

    其实就是六味地黄汤加川芎再添少许肉桂: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川芎,肉桂。


    陈士铎自己是这样解释这个方药的:“此乃少年之时,不慎酒色,又加气恼而得之者也。人皆以头痛之药治之而不愈者何也?盖此病得之肾劳,无肾水以润肝,则肝木之气燥,木中龙雷之火,时时冲击一身,而上升于癫顶,故头痛而且晕也。治法宜大补其肾中之水,而少益以补火之品,使水足以制火,而火可归源,自然下引而入肾宫。火有水养,则龙雷之火安然居肾,不再上升而为头痛也。“


    在这儿,龙火指肾火,肝火指雷火,肝肾兼失肾水滋养,故龙雷之火上扰,上升至癫顶而为头痛。川芎能活血行气而至癫顶,但,川芎辛、温、升、散,久服耗气,得六味地黄汤滋养后,其性则柔顺许多,这便是中医配伍的奥秘所在了。加少许肉桂,按照陈士铎的解释则是,火得水养,则龙雷之火安然居肾。总之当时,此方一用下去,患者头痛豁然得解。

     

     

     

    后来,患者偶有发作,再用此方,加加减减每次都有效果,后期多去川芎,用赤芍加当归巩固。这个患者大概半年左右才复诊一次,于是我便记了下来,以温故而知新。后来有读者看到我这则医案,便在我的文章下面质问我:“是否考虑到了脑瘤的可能?”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也是中西医两种思维的碰撞。


    从西医的观点看,遇见一个头痛,从大的方向,可以考虑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指颅脑病变。例如脑膜炎等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个网友所说的脑肿瘤等占位性病变,颅脑外伤,以及常见的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头痛型癫痫等等。


    第二方面是颅外病变。例如颅骨病变,颈椎病,三叉神经痛,以及青光眼,鼻窦炎等等疾病。


    第三方面是全身性疾病。例如流行性感冒,高血压,乃至一氧化碳中毒,肺性脑病,月经及绝经期头痛等等。


    第四方面是神经证。例如神经衰弱,以及癔症。


    这位读者指出的脑瘤就是引起头痛病因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慢性的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并且伴有颅内压增高的一系列症状,例如喷射性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导致的视力下降等等,有的患者还会有精神症状。


    若是中医思维又有不同

     

    有外感风寒头痛,此头痛时作时止,恶风畏寒,遇风尤剧,苔薄白,脉浮,治法用疏散风寒之法。


    有风热头痛,患者头痛且胀,发热或恶风,面红面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治则用疏风清热之法。


    有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大便稀溏,苔白腻,脉濡,用祛风胜湿之法。


    有肾虚头痛,头痛且空,兼有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无力,用养阴补肾之法。


    有肝阳上亢之头痛,头痛而目眩,心烦而易怒,兼有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而有力,用平肝潜阳之法治之。


    此外尚有血虚,痰浊,瘀血等等病因导致的头痛。


    总的来说,西医思维重形,中医思维重气,西医思维重还原,中医思维重整体。两种思维各有所长,临证时,用中医思维梳理一遍,再用西医思维过滤一道,不易出错,也更能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有意思的是,我看了看,向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其实是一个坚定的中医爱好者。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人的社会属性,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超脱于他所在的时代,此言不虚。
    今天,每一个热爱中医的人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西学的影响,这是历史的必然,我们所需要做的,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当然,还有朋友向我提出了一个意义更加深远的问题:“中医应该探寻脑瘤发病更深层的原因,罹患脑瘤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

  • 母乳是婴儿最天然,最理想的营养品,母乳喂养被发掘出的“益处”更是冰山一角。随着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高发,越来越多的妈妈想通过母乳喂养的方式达到预防过敏的效果。

     

    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同样发生了湿疹、反流、腹泻甚至血便等症状,是不是说明宝宝对“母乳”也产生了过敏反应呢?

    一、过敏是因为食物抗原暴露

    食物过敏的免疫机制主要包括IgE和非IgE介导这两种类型,无论发病机制如何,食物抗原暴露是必要条件。

     

    通俗来讲就是进入体内的某种食物调动起体内的“小警察”,“小警察”和“非法入侵者”的“打斗场面”体现在宝宝身体上,就出现了湿疹、呕吐、腹泻、血便、严重肠绞痛、咳嗽、生长停滞等等反应。

     

    换言之,即便在化验中未检测到过敏项目,宝宝却表现出“打斗场面”,也要判定为过敏反应;若是被检测出过敏项目,宝宝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异常反应,也不建议停掉该种食物。

     

    二、母亲摄入的膳食蛋白可以在母乳中检测

    婴儿可以通过母乳接触到过敏原。以牛奶为例,主要引起过敏症状的牛奶过敏原组分是酪蛋白、α乳球蛋白和β乳球蛋白,其中β乳球蛋白为牛奶制品独有,也是引起牛奶蛋白过敏因素。

     

    婴儿可以因乳母食用牛奶或牛奶制品通过母乳接触到牛奶蛋白,从而引发牛奶蛋白过敏。当母亲单次摄入240ml牛奶后,乳汁中检测出β乳球蛋白的持续时间可长达7天。

     

    因此,目前的过敏诊疗指南推荐,母乳喂养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母亲需要回避牛奶及奶制品,并补充钙剂。

     

    除牛奶外,母乳中也可检测出卵清蛋白,其浓度随母亲膳食中摄入的鸡蛋量的增加而增加;亦可检测出花生蛋白,此外卵粘蛋白、α-S1-酪蛋白、小麦中的醇溶蛋白及其他食物过敏原也在生理状态下可从母乳中检测出来。

     

    目前指南认为,经母乳导致的婴儿食物过敏,在母亲饮食回避2-4周后,症状有所缓解,然而,当母亲回避饮食后患儿症状无法改善,生长发育迟缓,或婴儿过敏症状严重,回避饮食后妈妈及婴儿营养无法保证,需考虑更换特殊配方奶粉。

     

     三、母乳喂养也会出现过敏症状,合理回避是治疗首选

    综上所述:

     

    ①即便是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也会因乳母饮食不合理出现过敏症状;

     

    ②当婴儿被确诊过敏后,母亲针对性的饮食回避是治疗首选,且通过合理的饮食规避后,可以达到消除过敏症状的目的。

     

    在过敏疾病治疗过程中,减轻症状是最直观的目的,但重中之重是在回避饮食后仍可以保证妈妈及孩子的正常营养需求,保证健康、保证生长发育所需。

     

    科学的营养替代、过敏食物的灵活再添加、在有限的食材里满足孩子和妈妈的“口腹之欲”以及如何平衡过敏宝宝“我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心理落差,这些是专研过敏方向需要掌握的必要技能。

     

    但每一个回避饮食的妈妈都是辛苦又慈爱的,带娃不易,回避饮食的同时兼顾带娃更是不易。

  • 宝宝刚出生十分脆弱,头一周可能会有黄疸问题,还有新生儿感染了病菌也不一定会发烧,因为免疫系统太弱,不会反应,就连肺炎也仅仅是呼吸比较快而已。所以,婴儿如果出现12个症状,就要快去看医生!

     


     
    新生婴儿第一个月要注意的12件事

     

    首先,新生儿可能会有遗传病,有的遗传代谢病要尽快洞悉,及早治疗才能避免严重的后遗症。

     

    新生儿头一周可能会有黄疸问题,要是血液里黄疸素太高的话,可能会损害脑细胞,甚至对生命构成威胁,一定要多留意。黄疸病是很容易医好的,多用光线治疗,非常简单,父母千万要察觉。

     

    有时,新手妈妈可能不够母乳但又不自知,婴儿吃不够,就可能会脱水,这可对脑部造成永久伤害和对生命构成威胁。脱水的宝宝症状不明显,可能就只是疲倦,和少一点反应而已。

     

    新生儿感染了病菌也不一定会发烧,因为他的免疫系统太弱,不会反应,就连肺炎也仅仅是呼吸比较快而已。

     

     

    所以,要注意婴儿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要快去看医生:

     

    1. 非常疲倦,睡不醒

    2. 吃得很少

    3. 呕吐

    4. 呼吸太快

    5. 痉挛、抽搐

    6. 肌肉无力

    7. 没有反应

    8. 无意义的伸舌头等动作,可能是癫痫病的先兆,也可能是脑部有问题的症状。

    9. 小便太多或太少,或有异味。

    10. 大便太多或便秘,或有血。

    11. 脸太黄,眼白黄(黄疸病)。

    12. 脸太黑或紫,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也可能是感染。

     
     
    婴儿有16个反应和症状,赶紧就医!

     

    随着婴儿长大,他的反应也开始转变,不过,宝宝还是小,反应跟大人的不一样。察觉到下面的症状,也是赶快去看医生:

     

    1. 吃的问题:不吃不喝,少吃少喝,给最爱的东西也不吃。

    2. 睡眠的问题:睡得太多,昏睡,睡不安宁,边睡边哭,不睡。

    3. 哭的问题:哭不停,大哭,用什么方法哄也无效,不停闹别扭。

    4. 疲劳的问题:非常疲倦,没有反应。

    5. 情绪的问题:不动,不玩,给他最爱的玩具也不要。

    6. 大便的问题:拉肚子,大便稀,大便水,大便次数太多,大便有血,大便颜色不对,便结,几天没有大便。

    7. 小便的问题:小便太多,太频密,颜色太深(红、啡、深啡),小便太少(一天只有几遍)。

    8. 呕吐的问题:吐奶量太多,或太多遍。

    9. 又吐又便秘,或者大便出血,就可能是肠堵塞,不立刻处理,会有性命危险。

    10. 发烧

    11. 咳嗽

    12. 呼吸太快(一分钟超过三十遍)

    13. 流鼻涕(尤其是黄、绿色的),鼻塞。

    14. 出疹,脸、手脚红肿。

    15. 痉挛、抽搐等。

    16. 突然不动任何四肢:可能有骨折或关节脱位。

     


     
    宝宝8个慢性问题及早发现并医治

     

    慢性问题方面,婴儿可能有自闭症、智障、遗传病、心脏病、肾病等,早点发觉,早点医治,有机会好转。

     

    1. 生长发育缓慢:达不到生长指标,不长高,不长重,头围不长。

    2. 语言发育缓慢

    3. 视力发育缓慢:好像看不见,斜视。

    4. 听力发育缓慢:好像听不到

    5. 肌肉发育缓慢:肌肉无力

    6. 脑部发育缓慢:社交发育没有正常反应

    7. 没有眼神接触

    8. 不听指示

     

    若有以上的情况,及早求医为上。

  •  相信每一个父母在超市里,面对各种各样的牛奶、酸奶、儿童牛奶都会有些头痛,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为了让所有父母在面对复杂多样的奶制饮品时,做到心中有数。今天Dr.京整理了一些适合宝宝的奶类选购方法,希望能减轻各位宝妈宝爸的一些负担。让亲爱的宝宝们都喝到最适合自己的奶制饮品。

     

     

    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儿童奶制品,父母们头都晕了。超市里我们可以看到牛奶、酸奶、乳饮料、儿童牛奶等各种产品。在这些包装花花绿绿的产品里,想要找到一款适合自己宝宝的一款牛奶显得有点困难。Dr.京这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儿童奶、复原乳?

     

    奶粉冲的奶,就叫复原乳。在中国市场上,大部分的儿童奶都是以复原乳为主要原料的。

     

    有些商家为了让孩子爱喝,在奶里添加白砂糖或甜味剂,虽然孩子很喜欢,但存在一些隐患。太甜的奶,容易诱发龋齿。所以尽可能不要选择添加了白砂糖的儿童奶。

     

     

    宝宝多大可以喝纯牛奶?

     

    首先Dr.京想先说明一下——纯牛奶不是生牛奶。生牛奶是未经高温杀菌处理的牛奶。虽然口感好,但是携带了大量的细菌,会导致各种疾病。所以生牛奶是不可以给宝宝喝的。

     

     

    只有经过杀菌处理后的纯牛奶是可以喝的,但是宝宝最好在2岁以后再慢慢开始喝纯牛奶。

     

    在挑选纯牛奶时,父母们应该尽量选择大品牌的产品,品质和卫生有所保障。同时还要看纯牛奶当中的蛋白质指标,纯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约为2.9%,低于这个标准的饮品都不是纯牛奶。

     

    宝宝何时可以喝酸奶,怎么挑?

     

    根据澳大利亚《婴儿喂养指南(2012)》,宝宝6个月后可以尝试将酸奶作为辅食,但不建议把酸奶作为婴儿的主要奶类来源。

     

    因为婴儿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如果宝宝进食过多的乳酸,可能会引起腹泻和呕吐的情况。而且乳酸中的益生菌也不利于婴儿肠道发育。

     

    所以在宝宝满6个月后可以少量饮用但也只能当做辅食添加。在宝宝1-3岁的时候仍尽量首选母乳或配方奶。

     

     

    另外在挑选酸奶的时候,宝爸宝妈们也要注意,一定要仔细看产品包装的标签标识,特别是要仔细察看产品上的配料表和产品成分表!

     

     

    酸奶的配料表中,蛋白质含量标示不应低于2.9%或2.3%。建议各位宝爸宝妈最好选择原味酸奶,另外全脂酸奶当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A或D,是酸奶当中最富有营养的。

     

    在最后,关于乳饮料和调制乳,Dr.京想要多说一句。

     

    乳饮料,它的重点是饮料。它并不是牛奶,只是含有牛奶成分的饮料,而且含糖量比较高。乳饮料的配方表中,大部分的内容是纯净水。也就是说,你花了不少钱,其实买了一瓶兑奶的水。

     

    调制乳,Dr.京建议3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开始喝。因为调制乳是生牛(羊)奶或是复原乳添加了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的饮品。

     

    所以它有一定营养,但不高。同时还需要注意它的配方表,如果存在太多添加剂,就不推荐给宝宝喝了哦。

     

     

    参考文献:
    [1]钱革,郭武,吴邓婷,李林飞.牛乳蛋白敏感的婴儿湿疹患者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内牛乳蛋白sIgE及血清总IgE的变化[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1,28(02):86-89.
    [2]何春霞,王蕾,曹卫丹.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J].临床医学,2021,41(01):70-71.
    [3]潘育林,陈志鸿,薛立军,黄锦有.早产儿出院充足能量配方对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2):85-87.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