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前些日子,我回溯了自己经手的一个病例。这个患者是某机关工作人员。人很年轻,32岁。大概是两年前吧,经介绍来我这儿看头痛。他经常频繁头痛,头痛的症状不算太重,脉细弱,尤以尺脉为重。舌红,少苔。
我当时就想到了陈士铎《辨证录》中的方子,八味地黄汤加减。
其实就是六味地黄汤加川芎再添少许肉桂: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川芎,肉桂。
陈士铎自己是这样解释这个方药的:“此乃少年之时,不慎酒色,又加气恼而得之者也。人皆以头痛之药治之而不愈者何也?盖此病得之肾劳,无肾水以润肝,则肝木之气燥,木中龙雷之火,时时冲击一身,而上升于癫顶,故头痛而且晕也。治法宜大补其肾中之水,而少益以补火之品,使水足以制火,而火可归源,自然下引而入肾宫。火有水养,则龙雷之火安然居肾,不再上升而为头痛也。“
在这儿,龙火指肾火,肝火指雷火,肝肾兼失肾水滋养,故龙雷之火上扰,上升至癫顶而为头痛。川芎能活血行气而至癫顶,但,川芎辛、温、升、散,久服耗气,得六味地黄汤滋养后,其性则柔顺许多,这便是中医配伍的奥秘所在了。加少许肉桂,按照陈士铎的解释则是,火得水养,则龙雷之火安然居肾。
总之当时,此方一用下去,患者头痛豁然得解。
后来,患者偶有发作,再用此方,加加减减每次都有效果,后期多去川芎,用赤芍加当归巩固。
这个患者大概半年左右才复诊一次,于是我便记了下来,以温故而知新。
后来有读者看到我这则医案,便在我的文章下面质问我:“是否考虑到了脑瘤的可能?”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也是中西医两种思维的碰撞。
从西医的观点看,遇见一个头痛,从大的方向,可以考虑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指颅脑病变。例如脑膜炎等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个网友所说的脑肿瘤等占位性病变,颅脑外伤,以及常见的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头痛型癫痫等等。
第二方面是颅外病变。例如颅骨病变,颈椎病,三叉神经痛,以及青光眼,鼻窦炎等等疾病。
第三方面是全身性疾病。例如流行性感冒,高血压,乃至一氧化碳中毒,肺性脑病,月经及绝经期头痛等等。
第四方面是神经证。例如神经衰弱,以及癔症。
这位读者指出的脑瘤就是引起头痛病因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慢性的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并且伴有颅内压增高的一系列症状,例如喷射性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导致的视力下降等等,有的患者还会有精神症状。
若是中医思维又有不同。
有外感风寒头痛,此头痛时作时止,恶风畏寒,遇风尤剧,苔薄白,脉浮,治法用疏散风寒之法。
有风热头痛,患者头痛且胀,发热或恶风,面红面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治则用疏风清热之法。
有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大便稀溏,苔白腻,脉濡,用祛风胜湿之法。
有肾虚头痛,头痛且空,兼有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无力,用养阴补肾之法。
有肝阳上亢之头痛,头痛而目眩,心烦而易怒,兼有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而有力,用平肝潜阳之法治之。
此外尚有血虚,痰浊,瘀血等等病因导致的头痛。
总的来说,西医思维重形,中医思维重气,西医思维重还原,中医思维重整体。
两种思维各有所长,临证时,用中医思维梳理一遍,再用西医思维过滤一道,不易出错,也更能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有意思的是,我看了看,向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其实是一个坚定的中医爱好者。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人的社会属性,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超脱于他所在的时代,此言不虚。
今天,每一个热爱中医的人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西学的影响,这是历史的必然,我们所需要做的,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这个患者让我印象深刻,不仅仅是因为他好转得比较快,还因为他在服用中药期间表现出的恐惧感。
是的,很多人质疑中医、中药的疗效,最喜欢用的一个理由就是安慰剂效应,所谓安慰剂效应,就是患者出于对“医师”,“疗法”的信任,所以,虽然接受的是“无效的治疗”,但是由于“心理作用”,使得自己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安慰剂效应,又叫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也是很多人用来批评中医的一个入口。
但是,这个患者不同,这个患者自始至终都对“中医”有一种恐惧感,他妻子也反对他服用中药,这可能和社会上有人宣传中医会损伤肝肾有关。
患者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小三阳,比较怕冷,受寒后容易出现腹部疼痛及腹泻,频率为一周1-2次,平素大便稀溏,于2018年6月9日就诊于我处。
患者身体较瘦,身高1米7却只有48公斤,舌胖,舌质淡而稍紫,舌中及舌根有黄腻苔,就诊时踌躇不安,为了对比,治疗前还专门查了腹部B超,肝肾功能,舌苔如下:
患者,怕冷,腹痛后腹泻,比较符合痛泻要方的方证,而从舌胖淡来看,患者又有比较明显的脾阳虚。舌略紫,提示有瘀血。舌中和舌根苔略黄腻,提示中焦和下焦有湿热。当然,现在困扰患者的是腹部遇寒则腹痛腹泻的问题,所以,需要先把这个主要矛盾解决了。患者的中焦,下焦热,也是由于中焦运化失司导致的,所以治疗这种湿热,关键在于恢复脾胃的升清、降浊的功能,待脾健湿去后,再加一些清下焦热的药物祛除余邪即可,亦需加一些活血之品。
治法为:温脾利湿,调和肝脾。方药:苓桂术甘汤与痛泻药方合方。具体组成如:茯苓24克、 桂枝12克、 炒白术12克、 炙甘草9克、防风12克、 白芍9克、 陈皮9克、 莲子20克、生姜12克。中药配方颗粒,早晚各一袋,200毫升水冲,饭前温服。
甘草是治疗肝病和脾胃病的要药
其中茯苓健脾渗湿;桂枝温阳通络化气;白术健脾燥湿,助脾运化;甘草益气和中;白芍养血调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既可除湿,又可散肝舒脾,又可祛除肠风。总之使用苓桂术甘汤是为了振奋中阳且健脾祛湿,使用痛泻药方是为了调肝木而补脾土,调气机以止痛泻。
患者服药后,腹泻,腹痛都消失了。但是患者很紧张,又去查了一次肝功能,结果,谷丙转氨酶为21U/L,谷草转氨酶为22U/L,都稳稳妥妥地在正常范围内。
实际上,使用这个方案我很有信心,不仅仅不会伤害肝肾功能,而且还有一定的保护肝脏的功能,这也是我用来治疗肝脾不和的基础方案之一。
所以,无论什么病,每一位接受我治疗的患者,我都会建议他们在治疗前后系统查一个肝肾功能全套,以及彩色B超看看,如果是乙肝患者,我还会让他们在治疗前后查一个HBVDNA。
我不认为这是什么“中医西化”,实际上,治病我依然是用中医思维,但是,我主张建立基于证据的中医学,无论声称合理地使用中药可以保护肝肾功能,还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中药会损害肝肾功能,无论是声称中药可以抑制乙肝病毒,还是认为中药会贻误乙肝患者的治疗时机,都应该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
的确有一些中药是会伤害肝功能的,例如金不换,何首乌,土三七,千里光,野百合等等,但是另外又有一些中药可以有效地保护功能,例如甘草,丹参,五味子等等,所以,中药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中药伤肝,中药不伤肝,而是应该在熟悉中药药理的中医的指导下在合适的时机使用中药。
一个擅于保护患者,也擅于保护自己的中医医师,不应该拒绝化验、放射、B超等现代诊疗技术,因为让患者治疗前后对比自己的各项指标,是对患者知情权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同时,患者的指标如果慢慢地向好的方向变化,也是证明中医的有力证据。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双黄连抗过敏研究取得了令人震撼的结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团队偶然发现双黄连具有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作用,由此进行了数年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他们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他们将小鼠分为六组,每组12只。然后用Compound48/80来诱导小鼠出现致命性的过敏性休克。在没有使用任何药物干预的情况下,小鼠的死亡率为100%。接着他们在给小鼠注射致命性药物之前30分钟,给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双黄连(下图中的SHL),对照组是抗过敏的西药组胺受体H1拮抗剂酮替芬,以及色甘酸钠,这两种药物在西医中被广泛用于预防哮喘发作。
结果:使用酮替芬(使用剂量相当于临床用药剂量600倍)的存活率只有41.7%,使用色甘酸钠气雾剂的存活率只有58.5%,但使用双黄连(相当于临床用药剂量6.7倍)的则达到了100%!
这是预防性给药,那么在给小鼠注射致命性药物之后五分钟再用这些药物呢?结果:使用酮替芬和色甘酸钠,只有25%的小鼠活了下来。但是,使用双黄连注射剂,91.7%的小鼠活下来了。这是一个让人震撼的结果,该结果真实且可以重复。
在这个实验中,他们没有发现双黄连有细胞毒性,同时他们发现,双黄连对于肥大细胞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肥大细胞可以表达大量的IgE Fc 受体,释放过敏介质[1]。在接下来的体外细胞实验中,他们又发现使用双黄连连续治疗,可以显著抑制ST刺激的Th2细胞因子释放和IgE合成,为临床应用SHL以连续剂量方案缓解I型超敏反应提供了药理学基础[2]。他们还将进一步研究双黄连对于过敏性哮喘发作的预防作用。
但是他们遭遇了大雾
双黄连是一个在中国已被使用多年的中药复方,它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症状,很少用于咳嗽性哮喘(Cough Type Asthma),支气管哮喘等激发因素为“吸入变应原”的,“过敏体质”高发的疾病。
谁能料到在实验中双黄连对过敏反应有这样好的预防性作用呢?
于是这个团队开始寻找单体,是的,这和寻找青蒿素的思路是一样,只有找到单体,才有可能把药物的机制阐述清楚,发影响因子高的文章,然后研发新药,这是一条非常光明的道路。
于是,他们用液相色谱仪分析双黄连的成分,把现在的科学共同体在双黄连中发现的化合物,一个个拿来做试验,能够做的化合物他们都做了,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研究旅途,很不幸,每一个化合物抗过敏的作用都非常微弱,是的,只有成分异常复杂的双黄连组方才有显著效果,化原论的分析方法在此暂时失效,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结果!
他们遭遇了一场大雾,这意味着,他们的结果虽然真实,可重复,但是很难上影响因子高的杂志,因为找不到青蒿素那样的单体。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在重复着上万个中医复方研究的故事。
和研究团队成员之一进行的对话
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我和研究团队成员之一,进行了一番长谈。
我告诉他,我平时用来治疗咳嗽性哮喘(Cough Type Asthma)中“风热犯肺型”的组方和“双黄连”的组方有一定的类似之处。我还给他举了一个病例。
患者女,62岁,咳嗽,咽痒1+年,加重3+月。患者症见咽喉痛而瘙痒,咳嗽,咽喉有异物感。四诊:舌红苔薄黄,脉浮,面色稍泛红。1+月前就诊于四川某三甲医院,予喉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变异性咳嗽?给予西药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上症未缓解。情绪波动大,易发火。
遂用此方进行治疗:蜜枇杷叶6克、 浙贝母10克、 薄荷12克、 连翘10克、射干6克、 焦白术10克、 蒲公英15克、 前胡10克、牛蒡子10克、 马勃3克。中药配方颗粒 7服 水冲服 日一剂 分二次服用。
患者复诊时,述上症明显好转,效不更方,遂嘱患者再服七剂。后再次复诊,述咳嗽,咽痒等症状已大减,仍有少量咳痰,咽部仍稍有梗阻感。于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了简化版的半夏厚朴汤,姜半夏6克,姜厚朴3克,茯苓10克,苏叶10克,以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他说:“你的方案中,的确有双黄连中的连翘,但是药物不全,同时还增加了很多药物。”
连翘
我告诉他,对于风热型的变异性咳嗽,我也经常用黄芩和金银花,近年来,因为金银花价格屡创新高,所以
我之所以用了其他的药物,例如射干,马勃,牛蒡子,薄荷是因为这些药物和连翘一样,特别擅长疏散风热,而且有着解毒利咽的作用,在传统中医中这些药物经常组合在一起,对驱散咽喉部的风邪,止痒特别有利。常用的药物还有蝉蜕。在方子中加用蒲公英,则是为了加强清热解毒的力量。
而用白术的原因是健脾益气祛湿,因为脾胃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使用这个药物,目的是改善患者的体质,通过健脾以祛湿化痰。
而用浙贝母,前胡之类的药物,则主要是为了清热化痰,后期用半夏厚朴汤也是为了增强行气和化痰的力量。
他对我的解释有一些顾虑,他说他相信这个治疗过程中是某些化学成分在起作用,不太相信中医的配伍理论。
我则提出了我的思考,我说在治疗这类疾病时,中医使用连翘,薄荷,牛蒡子之类的药物,目的是为了祛风,清热,解毒,类似于西医的抑制过敏反应即治疗过敏反应所引起的“炎症”的方法;而使用白术,太子参,黄芪之类的药物呢,则是为了益气,健脾,补肺,相当于西医的提高免疫力的方法;而用贝母,瓜蒌,半夏,茯苓之类的药物,则是为了行气、化痰、祛痰,类似于西医的让变应原从体内离开的过程。
浙贝母
一般来说,中医治疗第一阶段,应该以祛风,清热,解毒为主;第二阶段应该以行气,化痰,祛痰为主;第三阶段则以益气,健脾,补肺,温肾为主。这是一种宏观的分析方法,很难用成分分析来解释。
但无论如何,希望他们团队的研究能够进行下去,也希望类似的研究越来越多,通过这样一次次探索,或许有一天,中西医会彼此接受对方。
当然,他告诉我,现在复方研究遭遇很多困难,特别是很难找到起效的单体,机制不明确,导致发表不了影响因子高的文章,愿意发表复方的杂志往往是东亚的杂志,可是西方人不认可,影响因子低,这是让复方研究者很无奈的现实。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头痛这个病在临床上很常见,好治的不用吃药,睡一觉就行。不好治的,吃上十几天的药,该疼还是疼。针对头痛,民国年间的中医秦伯未先生颇有心得。
秦老先生说,头痛虽然有气血虚导致的,但是头痛的治法却很少有用补法的。这里边涉及到了疾病虚实的概念。如果患者单纯的身体虚弱,体内的气血经络都是畅通的,那么这种情况多数是不会头痛的。
在临床上,大多数人都是在身体虚的基础上,继发出现头痛症状。以气虚头痛为例,患者首先是在气虚的基础上,外感风寒。寒邪痹阻经络,出现头痛症状。又比如血虚头痛,患者必然先是因为血虚而生火,火气上攻头面而有头痛症状出现。这个虚我们可以理解为人体的自愈能力不足。在这个基础上,感受同样强度的风寒冷湿,若是放在平时肯定没事,但若此时人体处于亏虚状态,那便容易生病。但是生病的本质是因为自身亏虚,导致邪气乘虚而入所致。
所以在治病的时候,一定要先治疗导致头痛的原因,也就是外来或者内生的这些邪气。如因气虚导致外感风寒的头痛,需用荆防芎苏饮内服加外熏,治疗头痛。若是血虚有火,火气上攻的头痛,可以用知柏四物汤,清热养血而止头痛,再加当归补血汤补气养血而收功。
但是,在治疗之前,我们一定要确认脾胃是否有积滞存在。如果没有积滞,我们用前边说的办法,可以随手而愈。但是,一旦胃中有积滞,比如痰饮、食积、痞满等。导致胃中阳气不能向上布散到巅顶,而让头部气血空虚,此时最易感受邪气而生头痛之疾,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外感头痛还是内伤头痛,在治疗中一定要合入平胃散或者保和丸这类方剂才能起效,否则任凭你三十二种治法,七十二般变化,也是枉然。
所以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头痛时需要看患者的脾胃是否有积滞,如果有,那么一定要注意先散积滞,让胃中阳气上达头顶,这样再治头痛,方能奏效。这属于战略层面的用药部署,涉及到疾病治疗先后的问题。就好比我们准备打一场战争,但是援军的道路被堵住了,这时候一定要先给援军铺好路,再组织进攻。这样才能一鼓作气,取得胜利。这点很多人意识不到,所以别小看头痛这个病,如果治疗不得法,任你用出何种手段,效果就是不好。
单纯的头痛,可以根据病因对症用药。但如果患者在头痛的基础上伴有脾胃积滞的话,则需要先解决脾胃积滞,让脾胃之气能够直达巅顶,扶助正气祛邪外出。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临床上,痛风发病的典型症状是跖趾关节红肿疼痛。但是也有很多患者最初的发病部位在手指或者其他关节。痛风发病的关节疼痛,需要与伤寒鉴别。伤寒关节疼痛,主要是外感风寒邪气侵入肌骨,而痛风周身疼痛,从根源上来讲,主要是体内风痰壅滞。邪气内舍于不同的部位,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李橚根据患者痛风的发病部位,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1 、脚部疼痛
脚部是很多痛风患者最先发病的部位,很多朋友一开始出现的症状就是跖趾关节肿胀疼痛,从病机上来讲,一般为湿热下注,可用当归拈痛汤治疗。
2 、腿部疼痛
痛风日久,第二个好发的部位就是膝盖和小腿。根据李橚先生对于痛风的辨证思路,下肢疼痛,内有湿浊,宜祛湿行气,以四物汤为底方加减治疗。
患者膝盖疼痛,四物汤加牛膝、陈皮,同时加服加味三妙丸。如果腿部疼痛较重,或者患者平素身体虚弱,性格急躁者,可于四物汤的基础上加桃仁、牛膝、陈皮、甘草和姜汁。药煎好后调服潜行散。
若痛风突然发病,下肢腿部有一处或两处疼痛钻心刺骨,痛不可忍的话,可以用芫花根粉末,用醋调服敷于患处。
3 、臀部疼痛
有患者疼痛时间长了以后,会出现臀部疼痛。此为阴虚,膀胱有热,可于四物汤中加知母、黄柏和肉桂少许。养血滋阴的同时清热通经。
若患者舌苔白腻,内有痰浊者,可用二陈汤加泽泻、前胡和木香。来行气化痰,调和体内气机升降。
4 、上肢疼痛
痛风发病一段时间以后,一般会出现上肢疼痛。患者的肘关节、手腕、手指均为疼痛好发部位。李橚认为,痛风出现上肢红肿热痛等症状后,多为内有痰湿,或湿热痹阻经络所致。
如果手臂疼痛,可用二陈汤加南星、苍术、酒黄芩、香附、威灵仙。是方可以流通痰气,利湿通络。若上肢沉困,抬举困难者,可用舒经汤。若患者肩部突然痛风疼痛,可用小柴胡汤去半夏,加防风、当归、生地、大黄、黄连、滑石治疗。
按语:
李橚的这种分病位辨证方式,对后世论治痛风非常有启发。我们通过他的用药可以看出来,在上肢疼痛时,以内生痰湿为主,以二陈汤为主方。在下肢疼痛时,以气血失和为主,以四物汤为主方。
并且李橚继承了金元医家李东垣的引经报使理论,病在上肢,加羌活和威灵仙;下肢疼痛加牛膝、防己、木通和黄柏;手臂疼痛加桂枝。在处方中加入引经药可以更好的引导药物到达病所。
作者 | 李康宁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寒风凛冽,感冒患者越来越多,不少患者选择使用各种中成药对抗感冒。但是为什么对于有些患者来说,服药的效果并不理想?在面对各种感冒药物的时候,您知道是该“驱寒”还是“清热”吗?
从中医角度看,治疗感冒要进行辨证,药一定不要乱吃。那么小小的感冒,究竟藏着什么玄机呢?
今天咱们聊聊普通感冒
中医认为感冒是人体感受了“外邪”。中医所讲的外邪,是“风、寒、暑、湿、燥、火”,就是我们说的“六淫”——自然界中本来就有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就像四季一样平常,为什么突然变成了“六淫邪气”呢?都是“过度”坏的事。
风寒感冒
举个例子,刮风是正常的,但如果风特别大,体弱的人、老人和孩子就很容易感冒、咳嗽,这时候“风寒”就成了主要的病因。
恶寒、发热、头痛、身体酸痛、流清鼻涕、打喷嚏,但一般发热比较轻、怕冷比较明显,而且嗓子一般不疼、不红肿,汗不多或者无汗,看看舌头,舌苔是偏白色的——出现这些感冒症状,那么基本可以确定是“风寒感冒”。
中医的辨证就是“风寒束表”,治法是“发汗解表”,感冒清热冲剂、风寒感冒颗粒、感冒软胶囊这些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风热感冒
有风寒,就会有风热。夏天天气比较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发热、咽痛、口干、不怕冷或者轻微怕冷、出汗多、流黄鼻涕,这时候往往嗓子是红肿的,舌苔发黄,小便也是黄的,这时候金花清感颗粒、银翘解毒片、金莲清热颗粒、蓝芩口服液、清热解毒软胶囊、金莲花胶囊等等,就可以用了。
其实风寒和风热很容易区别,无非就是有没有怕冷、有没有咽痛、舌苔颜色不同,当然脉象也会不同,不过对于非中医人士,脉象不作深究。
胃肠型感冒
还有一类感冒,我们习惯叫做“胃肠型感冒”,多半发生在夏季,天气炎热、湿气很重,吹空调又受了风寒,既有“风寒”来袭,又有“湿邪”作怪——“湿邪”有它独特的症状,比如身体沉重,头昏沉,流浊涕,口中黏腻,恶心,食欲差,大便稀或者粘滞不爽,舌苔是腻的。有了这些证据,“藿香正气水”往往是对症的选择。
这是中医角度最常见的三种感冒,抓住主要症状就很容易分辨。当然临床上感冒变化很快,一开始是风寒,有可能过了几天就变成了风热,那么用药就要随之变化;有时候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病情多变,如果中成药使用不当,还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如果不确定的话,还是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大夫,中成药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用汤药治疗。
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一点简单的辨证、用药常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家里常用的生姜、大葱等看起来不起眼的食材,都是宝贝:风寒感冒了,切几片生姜外加一根葱白煮水,喝上一碗发发汗,没准儿第二天就有效果。
什么叫“辨证”
没有学过中医的朋友,对“辨证”一词总是有诸多的疑惑。证,是中医独有的概念,可以认为是一组症状的集合,也可以认为是从一组症状中提取出来的核心要素,它和“症”有着本质的不同,“证”一定是要经过医生的思维加工处理过的,就像解数学题一样,脑子里一定要有个公式或者模板才行,这个思维加工的过程就是“辨”,医生是在心里去思考患者的“证”。
“证”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在动态变化着,患者服用了中药之后,病情在不断变化着,证也在变化着,原来的药物有可能就不对症了,需要随时调整。这就是为什么中医要定期调方子的原因,这也是重新辨证的过程。
中医治病遵循 “理、法、方、药”这四个层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疾病的大部分信息,经过辨证确定疾病的主要机理。有了机理,就有了相应的治法;有了治法,就有了相应的方剂,自然就可以开出对应的中药来。中医治病的关键在于“辨证”,确定疾病的机理是第一步。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头痛是前额痛,还是后脑勺痛?是两边都痛,还是偏头痛?就诊时都要跟医生说清楚,因为中医认为头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中医里是按经脉来划分和治疗头颅各部位的头痛。
前额头痛为胃经头痛
症状分析:眉棱骨疼、前额痛、眼眶发胀等症状都是胃经头痛,这种疼痛经常伴随恶心。
治疗方法:一般来讲,“葛根汤”之类治胃病的中药方剂对治疗胃经头痛很有效果。
小妙法:用一根小羽毛探一下喉头,然后马上呕吐就能快速解决前额头痛,因为胃气被憋或胃寒,它降不下也上不来,就让人很难受,把它吐出去再喝点温水,就能马上变清爽,这就是胃经头痛的问题。
后脑勺痛属膀胱经头痛
症状分析:后脑勺或整个颈项疼痛,会出现发热、恶寒、恶风等现象,后脑勺整个经络走向是膀胱经,是阳气虚弱造成,后脑勺疼痛常有记忆力衰退的表现,很多中老年人慢慢地阳气不足了,就会记忆力衰退老忘事,这就是症结
治疗方法:只要后脑勺疼痛,就叫做阳虚,就是阳气虚弱造成的。得补阳气,多运动,少熬夜,多吃点温性食物,艾灸也是不错的方法!
两侧头痛为胆经头痛
症状分析:如果是太阳穴疼,就是胆气过旺,或胆气被憋造成的,会出现眼睛发花,早起口苦等现象。
治疗方法:两侧头痛宜服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如果胆气过旺就在脚上做功夫,比如按揉足临泣等穴位;被憋就舒展两臂和按揉太阳穴。
偏头疼归“肝肺”
症状分析:中医讲“左肝右肺”,左边偏头疼一般为肝血不足,肝血不能上头,人就失眠,尤其女性月经后期常有此患;右边偏头痛一般属于肺气不降,肺气不降则夜间多梦,这两种头痛都会影响睡眠,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治疗方法:女性月经后期的左边偏头痛可喝点当归、生姜、大枣水,还有些人属肝郁气滞,可用逍遥丸处理一下。
头顶痛跟纵欲有关
症状分析:巅顶痛,就是脑瓜顶痛,属于肝经,算是头痛里面最难治的一种,痛起来死的心都有。症状为干呕吐、手指甲和嘴唇发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等,这病多与年轻时纵欲过度有关,因为不只是阳虚的问题,而是阴阳俱虚。
但这里说的”纵欲过度“就体质因人而异,有的人100次算纵欲,气血偏弱的可能10次也算纵欲。
头痛而重为太阴脾湿头痛
症状分析:中医里又叫做头如裹,体内湿气不化,就像头上裹着一顶湿帽子一样,头重抬不起来,同时还伴有四肢酸疼且体感冷,出现呕吐、食不下的问题。
头痛而咽喉干痛为少阴心肾头痛
症状分析:会出现小便发红、少气懒言、皮肤干燥等症状。一般可服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来治疗。
血虚头痛
症状分析:习惯性头痛。
治疗方法:当归补血汤。这副药里需黄芪和当归两味药,而黄芪的用量一定要大于当归四到五倍。
黄芪用来补气当归用来补血,那么既然是血虚头痛,为什么补气的黄芪的用量反而要大于补血的当归呢?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中医理论,叫做“气为血之帅”
血需要靠气机往上带,如果气不能够把血带上来的话,就补不了血,达不到治病的疗效。
淤血头痛
症状分析:如果头部内有淤血的话,就会头痛。进一步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癫痫。主要症状是出现呕吐。当患者出现喷射状呕吐的话,一定要及时地找医生医治。
综上所述,可见头痛的学问有多深,大家看似简单的头痛,竟细分出这么多种不同类型,以后再犯头痛,大家别再认为药店的头痛药就能”包治头痛“,先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类型,再寻医就诊。
1、从三个治疗“少阳证”的经典方谈起
在《伤寒杂病论》构建的“六经”模型(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太阴)中,小柴胡汤治疗的是少阳证。
所谓少阳证,就是邪气进入人体后,深入到表里之间,正邪相搏于半表半里,当“邪气”胜过“正气”时,人就会“恶寒”,当“正气”压倒“邪气”时,人就会发热,由于“正邪之争”处于“胶着”的状态,所以,人的状态也会在恶寒和发热之间交换,会觉得“忽冷忽热”。这种忽冷忽热也叫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一个重要特征。
另外,由于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会导致少阳枢机不利,出现胸胁苦满,肝胆气郁等症状,这是少阳病第二个重要特征。
当少阳病进一步发展,出现内外阳气俱虚(所以怕冷),邪气聚留于胸胁(所以胸胁微胀满),津液不布(所以口渴),兼有气虚者(人累)时,则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这是少阳病往虚的方向发展,若是往实的方向发展呢?也就是说,患者不仅仅出现了往来寒热,郁郁微烦,呕吐等少阳证的症状,还出现了“按之心下满痛”,“心中痞鞕,呕吐而下利”,甚至“汗出而谵语”等“热结在里”,“燥屎在胃中”的症候,这时不仅仅需用“和解”之法,还需要“急下之”,此时可用大柴胡汤。
好了,总结下来,主要规律是,少阳证,用小柴胡汤,在少阳证主症不变的情况下,往虚的方面发展,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往实的方向发展,用大柴胡汤。
柴胡是治疗少阳证的标志性药物
但是,经过发展,后世中医发现,光用这三个方,也解决不完“寒热往来”的问题,特别是少阳证兼有“湿邪秽浊之气”时,于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治法,叫“芳化透达膜原”法。
《伤寒杂病论》记载了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三个经典方子。后来,后世中医经过探索,发现光用这三个方子治疗“寒热往来”,“半表半里”,是不够的。那么,他们发现了什么新的临床现象,想出了什么新的办法呢?
2、这类临床现象的典型特征是舌苔白厚腻浊,如布积粉
那是1882年,一个叫雷丰的人,发现一年四季,人都有可能感受“不正之气”而得病。
此人的医术乃是家传,其父雷逸仙的医术在当地已有显赫名声。雷丰传承得父亲的手艺,且孜孜不倦,刻苦专研,行知合一,最后撰写了一部书叫《时病论》。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看看他发现了什么样的临床现象。患者寒热往来,寒多热少,身痛有汗,手足沉重,时时欲呕,腹部胀满。特别是伸出舌苔来看,舌苔白厚腻浊,如布积粉,脉缓或者脉滑。
如果我们把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整合起来,那么这类症状就叫“少阳证兼感湿邪秽浊之气”。
在这儿“少阳证”分析的是人体的状态:病邪正处于表里之间,正邪处于反复交争之势,病性属阳。而“湿邪秽浊之气”,则是在对“病邪”进行分析,发现此乃“湿邪秽浊不正之气”。所以两者其实是不矛盾的。
患者舌苔白厚腻浊,如积粉,可见湿浊郁结极重。此时用一般化湿之品,只是隔靴搔痒。遂用厚朴,槟榔,草果温燥湿浊,破戾气之郁结,除伏邪之盘踞,再用藿香芳香化湿,半夏畅气和中,生姜温中止呕,黄芩祛除湿中蕴热,甘草调和诸药。
草果
这就是雷氏家传的“雷氏宣透膜原法”。
这个方子和吴又可的达原饮有什么区别呢?吴又可的“达原饮”没有这个“雷氏宣透膜原法”猛烈,“达原饮”中没有生姜,半夏,藿香,但是有知母,芍药滋润酸敛,所以“达原饮”当用于“湿浊壅盛”兼有“热伤津液”之象。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所谓运动养生,是指通过运动的方式,活动身体各部位,促进气血流通,来实现维护健康、增强免疫力、防止肥胖、改善机体各方面功能、减少疾病、延长寿命、延缓衰老。
因为长期不运动,危害众多,最首要的变化就是变肥胖,肥胖后导致三高、各种心血管疾病、皮肤松弛等;长期不运动还会导致手脚不灵活、记忆力下降、消化不好、肺活量下降等,从而导致疾病从生。
运动能益五脏,有助于健康
前贤也曾有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药王孙思邈认为,运动能使“百病除行,补益延年,眼明轻健,不复疲乏”。可见古人早就有运动养生的意识,这点从很多古代文籍记载和壁画中看出。
从中医看,运动能益五脏:脾主四肢、肌肉;肝主筋;肾藏相火;心主神;肺主气,司呼吸。主动运动深呼吸能宣畅肺气。且肺主降浊,肺气宣畅则浊毒易于排出体外。由此说,运动后深呼吸不仅能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更有助于排出因抑郁、忧愁、生气、怨恨、烦恼等不良情绪所导致的痰浊水饮淤血等的留滞。
运动锻炼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亦可因深呼吸而加强肺的排浊,所以有助于健康。若五脏阳气通畅,自然不生疾病。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治宜,同样的疾病,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运动养生也是一样,根据自己的体质、年龄、耐受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
传统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体质可以分为8种基本类型:平和、阴虚、阳虚、气虚、痰湿、淤血、湿热、阳热,对于不同体质的人,不光运动方式、饮食起居、四季养生、药食进补等方面都要区别对待,如果选择不当,不止是起不到养生疗效,还会损害身体,甚至导致疾病。
首先运动要适量,是指运动的量要达到个体身心的最佳适应次数,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比如散步以每天万步为宜,步行速度要依据年龄和自身健康状况而定。
其次要愉悦,是指运动时要个体身心保持轻松、舒畅的整体愉悦状态,不要带着愤怒或者不悦去做养生运动,这样对健康更有益。
运动始终讲究适度
运动要有度,过度运动反而会耗伤阳气。阳气为生命的根本,运动可升阳,阳气升发,则生命力自然旺盛,但过度耗阳,即是耗损生命。
《素问》强调: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过度运动,即会伤损健康,尤其是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从中医讲汗液也是人体的津液,过多外泄会耗散精阳及中气。如果汗出后再受凉感外邪,最易使邪气深入,并且长期消耗阳气,阳损及阴,最终阴阳两损,不利于健康。运动养生以微微出汗、不过于疲劳为最佳。
运动养生的方式
运动的方式自古以来多种多样,自古流传最多的各种徒手健身术,比如: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八卦掌、气功、八段锦、易筋经等多种,历史悠久,经久不衰。古时多用于竞技格斗、御敌防身,现在已经成为民众很好的养身保健方式。
1. 五禽戏:为汉末名医华佗所创,历史悠久,相传其徒弟习五禽戏而活至九十有余,所谓五禽,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而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2. 太极拳:相传为武当派创派祖师张三丰所创,是目前练习最多、流传最广的一种健身武术,目前已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积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体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引导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清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3. 太极剑:也为张三丰所创,以手中之剑为武器,剑可脱手,远近收缩自如,汇集阴阳两极之气,无论剑之轻重,也可以远近收缩自如,它兼有太极拳和剑术两种风格特点,清灵柔和,绵绵不断,重意不重力,优美潇洒,剑法清楚,形神兼备的剑术风格。
4.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中国传统拳术。
5. 气功:古代又名“丹道”,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身、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6. 八段锦:起源于北宋,之所以将这套动作比作“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此套动作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练习无需器械,不受场地局限,简单易学。
7. 易筋经:相传为达摩所创,是针灸、推拿医生的基本功,其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炼方法,各有12势,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
现代人最简单最常用则是散步,当然任何运动都讲究规律、持久,百姓有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还有跑步,速度要适宜,距离要适度,太慢起不到健身锻炼肺活量的作用,太快则为竞赛而非健身了,距离一般不超过3公里为宜。还有现在流行的各类健身操、美体舞蹈、器械健身、游泳等,这些健身房一般配备齐全,但建议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以免练习不当而受伤。
作者 | 朱秋波 扬州洪泉医院 中医内科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在《灵枢·决气篇》中指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在《济生方·吐衄》中认为血证所致之由,因大虚损或饮酒过度,或强食过饱,或饮啖辛热,或忧思恚怒。对于血证的病机,则认为多由于热所致,《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认为失血主要由热盛所致。中医把血友病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气不摄血型
气不摄血型气为血帅. 若气血双亏或心脾虚衰.不能统血、摄血,血失统摄,则血溢肌表。证见紫斑色紫暗淡,全身肌肉、关节散在出血,肿胀疼痛.或轻或重。反复发生,并常伴有倦怠、心悸、气短、眩晕.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白,脉弱。治宜健脾养血。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加味。
处方: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当归60克,木香10克,阿胶10克(烊化),龙眼肉30克,远志10克,艾叶10克,炙甘草6克,炒枣仁20克,荆芥炭10克,棕榈炭10克。
加减:气虚下陷见小腹坠胀者,加升麻10克,柴胡10克。气虚伤阳者,加炮姜10克,鹿角胶(烊化)10克,侧柏叶10克。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急服独参汤,并积极抢救。
2、热盛动血型
热盛迫血型血热炽盛.或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致血溢脉外而致。血热炽盛者,皮肤出现紫红色瘀斑、瘀点,紫斑形状不 一.大小不等.严重者甚至会融合成片,常伴发热、口干口渴、咽干鼻干、尿黄、便秘;有的还伴有鼻衄、齿衄等症状,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治宜清解热邪,凉血消瘀。
方药:泻心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处方:生地、赤芍、丹皮各15克,侧柏叶15克,黄芩10克,生地15克,阿胶10克(烊化),生甘草5克,仙鹤草30克。
加减:阴虚较甚者,加玄参10克,女贞子、早莲各15克。失眠甚者,加远志10克,枣仁15克。六味地黄汤加减。具有滋阴补肾功效。适用于阴虚而火热。
3、血淤动血型
若表现为瘀血内阻,紫斑紫暗,肌肉、关节疼痛肿胀较重,舌有瘀斑瘀点等明显血瘀症。则宜适当重用活血化瘀之品。治宜化淤止血。
方药:血府逐淤汤加味。
处方:桃仁10克,红花6克,当归、生地各10克,川芎10克,川牛膝、赤芍各15克,枳壳、桔梗、柴胡各10克,茜草15克,三七粉3克(吞),生甘草6克。
加减:出血较多者,加仙鹤草,大小蓟各15克。
近期治疗一50多岁的男性,患病日久,主要症状表现为经常疲倦乏力、头昏沉,常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常腹胀、消化功能差,伴有容易咽痛、反复口腔溃疡、咳痰多,常口干、口苦、口臭、眼睛胀痛,睡眠差,性功能低下,西医检查没明显异常;多处服中药调理,症状反复,改善不大。
在我处就诊,予汤药处方:法半夏、竹茹、枳壳、陈皮、茯苓、厚朴、桔梗、炒麦芽、炒谷芽、炒莱菔子、神曲、山楂、韭菜子、甘草。水煎服
并使用丸药处方:红参、炒白术、茯苓、甘草、肉桂、干姜、法半夏、陈皮、煨肉豆蔻、五味子、酸枣仁、桔梗。上处方制丸服用;每天2次,每次10克。
上面处方后略有加减,调理两月,各症状明显改善。
按:此病例症状属于寒热虚实错杂,病因中焦不运,中气不足,脾胃功能低下,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中焦湿热蕴阻,所以出现的多种症状;脾胃不足,中气不足,清气不升,所以出现疲倦乏力、头昏沉、精神不济;中焦不运,水谷不化,中焦气滞,湿浊内生,所以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消化功能差等症状;中焦不运,胃肠化生痰湿痰浊湿热,上扰头面口腔,痰热扰心神,所以出现容易咽痛、口干口苦口臭、容易口腔溃疡、咳痰、心烦睡眠不好。
治疗在于健脾助运,帮助中焦运化,理气化痰,祛湿安神,所以使用温胆汤、保和丸等方药加减治疗;配合丸药温中健脾助运安神为主,培补脾胃根本;药证对应,所以调理之后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临床感悟】多数寒热错杂证或上热下寒,会表现出口腔溃疡、口舌生疮、咽喉灼热疼痛、脸上长暗疮、心烦失眠症状,又或同时伴有怕生冷、下肢畏寒、浮肿、腹部冷痛、女性痛经、腿软无力等症状。
吃肥腻难消化的的上火,过度使用寒凉药又伤阳气,多数使用滋阴清热药没有效果,多数情况下必须使用温阳药物,反而能取得一些效果,但也必须讲究技巧,多必须配合调理脾胃,使脾胃调和,阴阳交通,气机通道顺畅,才能够更好的见效,比如我在治疗一些寒热虚实错杂的症状,多数使用调理脾胃的方法,或者是用半夏泻心汤、温胆汤、保和丸之类,有健脾胃调和寒热的作用。
天地之中,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互相交融,一气周流,才能使阴阳调和,可解决寒热不调和,上热下寒症状,中焦脾胃主管一身的气血运行,尤其关键,所以调理脾胃中焦也是调理上热下寒、寒热兼杂证的非常重要的方法。
以上病案、方药、方法供同道及患者参考;个体情况不同,不宜照方抓药;症状复杂,建议找中医医师就诊。
右脑一阵阵疼痛,这可能是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那么,右脑一阵阵疼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右脑一阵阵疼痛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长时间熬夜、劳累过度、颈源性头痛等都可能是疼痛的罪魁祸首。
颈源性头痛,顾名思义,与颈椎有关。颈椎的病变,如骨质增生、肌肉僵硬等,都可能引发头痛。尤其是长期低头、不良姿势等,更容易导致颈椎问题。
除了颈源性头痛,右脑一阵阵疼痛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针对右脑一阵阵疼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此外,如果右脑一阵阵疼痛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总之,右脑一阵阵疼痛并非小事,我们需要引起重视,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保障身体健康。
头痛和恶心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它们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等。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头痛和恶心症状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措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症状。
一、头痛和恶心的原因
1. 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可能与遗传、紧张、睡眠不足、强光刺激等因素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 紧张性头痛:紧张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头痛,主要与精神因素有关。患者可出现头颈部肌肉持续的缩窄性疼痛,表现为胀痛、隐痛、压迫感,并伴有恶心、头晕。
3. 继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是指由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的头痛,如高血压、脑膜瘤、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二、头痛和恶心的治疗方法
1. 烟熏疗法:用左鼻吸药治右头痛,右鼻吸药治左头痛,两鼻同时吸药治两头痛,直至烧焦,故可用治神经性头痛。
2. 冷敷:当发烧时,通常会头痛。一般建议用冷毛巾敷额头,既能降温,又能缓解头痛。
3. 腹式呼吸:头痛时,闭上眼睛或盯着固定的物体,用鼻子慢慢吸气,使腹部隆起,再呼气,使腹部凹陷。尽量深呼吸,延长单次吸气呼气的持续时间,手指按在头痛部位。这种方法可以暂时缓解持续头痛。
三、头痛和恶心的日常保养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熬夜很累或者生活不规律,平时要好好休息,放松心情,适量运动,生活规律,注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不要吃油腻的食物。
2. 低盐低脂饮食:高盐食物可刺激体内激素变化,诱发周期性偏头痛或血管性头痛,所以头痛时应少吃盐,这样能迅速缓解头痛。
3. 擦清凉油:清凉油可以缓解头痛,对于一些轻微的头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脑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指的是由于大脑某些区域供血不足,导致脑部功能障碍。这种疾病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
针对脑供血不足的治疗,除了吸氧治疗外,还可以结合使用一些抗血小板聚集、调血脂、稳定斑块、活血化瘀等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保养措施。首先,要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其次,要适量增加运动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血。此外,患者还应注意饮食,保持低盐、低脂、清淡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
对于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在医院的神经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脑供血不足的预防也非常重要。通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脑供血不足的发生风险。
孕期头痛是许多准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生活品质,还可能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孕妇头痛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要点,帮助您更好地应对孕期头痛。
一、孕妇头痛的成因
1. 生理因素:孕期激素水平变化、血压波动、血管扩张等生理变化都可能导致头痛。
2. 精神心理因素:焦虑、紧张、情绪波动等精神心理因素也会诱发头痛。
3. 生活习惯:熬夜、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加重头痛症状。
4. 疾病因素:妊娠期高血压、偏头痛、感染等疾病也可能引起头痛。
二、孕妇头痛的症状
1. 阵发性头痛:疼痛呈阵发性,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 持续性头痛:疼痛持续不断,可伴有头晕、失眠等症状。
3. 偏头痛:疼痛部位集中在单侧头部,可伴有视觉障碍、恶心等症状。
三、孕妇头痛的治疗方法
1. 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 运动: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缓解头痛。
4. 按摩:通过按摩太阳穴、耳后等部位,缓解头部肌肉紧张,减轻头痛症状。
5. 中医治疗: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有助于调节气血,缓解头痛。
6.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使用止痛药、抗抑郁药等药物。
四、孕妇头痛的日常护理
1.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
2.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处于封闭环境中。
4.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减少辐射。
五、孕妇头痛的预防措施
1.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
2. 学会缓解压力,保持乐观心态。
3.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二手烟、甲醛等。
4. 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
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更为常见。其中,头痛是高原反应最常见的一种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那么,当出现高原反应头痛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原反应头痛的成因。高原反应头痛主要是由于人体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氧分压降低,导致大脑缺氧所引起的。这种头痛通常表现为前额和双颞部的跳痛,夜间或晨起时加重。
针对高原反应头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1. 卧床休息: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缓解头痛症状。
2. 氧疗:吸氧可以增加血液中的氧气含量,缓解头痛。
3. 止痛药物: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止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头痛。
4. 适度活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肺通气量,有助于缓解头痛。
5. 转移到海拔较低的地区:如果上述方法均不能缓解头痛,应及时将患者转移到海拔较低的地区。
除了治疗,我们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以预防高原反应头痛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加强营养:吃高糖、低脂和适量蛋白质的饮食,营养应以碳水化合物为基础。
2. 避免吸烟和酗酒:吸烟和酗酒会降低身体对缺氧的适应能力。
3.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4.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5. 及早就医:如果出现持续咳嗽、喉咙黏滞无法顺利排痰或咳出粉红色泡沫状痰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紧张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其特点为发作时头部两侧出现异常疼痛,可放射至后脑勺、头顶,甚至整个头部。这种头痛通常与情绪波动、睡眠质量、生理周期等因素相关。以下是一些紧张性头痛的典型症状:
1. 疼痛部位:紧张性头痛通常出现在头部两侧,有时可放射至后脑勺、头顶或颈部。
2. 疼痛性质:疼痛通常为钝痛、胀痛或紧绷感,有时伴有颈部僵硬。
3. 情绪波动:情绪波动,如焦虑、愤怒或惊吓,可能导致头痛发作。
4. 睡眠质量: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可诱发或加重头痛。
5. 生理周期:女性在生理期前后或更年期时,头痛症状可能加重。
6.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
治疗紧张性头痛的方法包括:
1.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缓解疼痛。
2. 物理治疗:按摩、热敷等物理治疗可缓解肌肉紧张。
3.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可帮助患者应对情绪波动。
4.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有助于缓解头痛。
5. 针灸治疗:针灸可暂时缓解头痛症状。
紧张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头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后脑勺疼痛是许多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隐藏着一些潜在的健康隐患。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后脑勺疼痛的原因、按摩缓解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一、后脑勺疼痛的原因
后脑勺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
1. 紧张型头痛:主要由生活压力、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头部紧绷、疼痛。
2. 偏头痛:与血管收缩和扩张有关,疼痛部位多在头部一侧,呈搏动性疼痛。
3. 肌肉紧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肌肉紧张,引发疼痛。
4. 神经性头痛: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导致头痛。
5. 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压迫神经根或血管,引发头痛。
二、按摩缓解后脑勺疼痛
按摩是一种有效的缓解后脑勺疼痛的方法。以下几种按摩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疼痛:
1. 按摩风池穴:位于后颈,在枕骨下方,穴位和耳垂平齐。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头痛、落枕、颈部疲劳和失眠等症状。
2. 按摩肩外俞:位于身体背部,在人体第一节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部位。按摩肩外俞可以起到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的作用,对于颈部僵硬和肩背疼痛有缓解作用。
3. 按摩后溪穴:位于手背部,小指侧,当第五掌指关节后方的凹陷处。按摩后溪穴可以缓解头痛、肩颈疼痛等症状。
三、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注意坐姿、睡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3. 加强颈部肌肉锻炼,提高颈椎稳定性。
4. 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产品。
5. 如有头痛症状,应及时就医。
紧张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其特点为枕部或整个头部的压迫性疼痛。针对紧张性头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愈方法:
1. 充足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紧张性头痛。
2. 头部按摩:通过按摩头皮,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从而减轻头痛。
3. 适量运动: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头痛症状。
4. 情绪管理: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有助于预防头痛发作。
5. 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发作的紧张性头痛,可以采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缓解疼痛。对于慢性头痛,可以采用预防性治疗,如阿米替林、丙米嗪等三环类抗抑郁药,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等。
6. 饮食调理:保持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芹菜、山药、猕猴桃、橙子等,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蛋、豆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7.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以上方法不能缓解头痛,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原发性小血管炎性肾损害是一种复杂的肾脏疾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可能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感染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原发性小血管炎性肾损害,根据病情不同,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外邪侵袭,热毒壅盛证: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可选用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2. 热毒侵淫,血热妄行证:治疗以解毒祛湿、凉血化瘀为主,可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
3. 湿热蕴毒,血脉瘀阻证:治疗以清热化湿、凉血活血为主,可选用甘露消毒饮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4. 脾肾衰败,湿浊弥漫证:治疗以健脾补肾、和胃降浊为主,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
5. 气阴两虚,余邪未清证:治疗以益气养阴、清利湿热为主,可选用参芪地黄汤合二妙丸加减。
除了中医治疗,原发性小血管炎性肾损害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3. 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4.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头痛,这个看似简单的症状,却困扰着许多人。头痛的原因繁多,其中脑壳痛心痛尤为常见。它可能是神经性头痛、感冒、高血压、颈椎病等原因引起。
神经性头痛,是由于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头痛,常见的有血管性头痛和紧张性头痛。血管性头痛表现为头部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紧张性头痛则表现为头部紧绷、压迫感。
感冒和受凉也是引起头痛的常见原因。感冒初期的头痛通常与鼻塞、流涕等症状同时出现。受凉引起的头痛,多表现为头部发紧、疼痛。
颈椎病引起的头痛,多位于枕部,并向头顶、颞部等部位放射。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旁多有压痛。
高血压患者也容易出现头痛。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多表现为头部胀痛、压迫感。
那么,如何预防和缓解头痛呢?首先,要注意饮食和疗养。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其次,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此外,要避免长时间低头、保持正确的坐姿,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如果头痛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头痛的药物有止痛片、降压药等。
总之,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也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我们要重视头痛,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