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血压不要碰这5种“毒”,身体会感谢你

高血压不要碰这5种“毒”,身体会感谢你
发表人:张新华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压力异常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血压的持续升高将导致心脏、肾脏、脑和血管的损害,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疾病。

 

数据显示,高血压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流行病”,而且越来越年轻化了。其实,这跟我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已经患了高血压的人群,更要注意管住嘴!

 

 

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碰五种“毒”

 

第一种,味精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知道要限制钠盐跟食用油的摄入量,但实际上,还有一种东西也需要控制好量,那就是——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如果平时钠的含量已经达到阈值,再吃味精,那么也会增加钠的摄入量,大大增加血管内液体负荷量,使得血压升高。

 

第二种,冷饮

 

冷饮对身体的刺激也是比较大的,冷饮进入肠胃后,使得全身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很可能会加重病情。

 

特别是肠胃道有溃疡的高血压患者,还会诱发胃肠血管出血。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特别注意哦~

 

第三种,浓茶

 

浓茶并不适合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要忌饮浓烈红茶。红茶中的茶碱是很高的,可能会引起大脑兴奋、不安、失眠、心悸等不适,从而导致血压上升。

 

相对来说,清淡的绿茶更适合高血压患者。

 

第四种,吸烟

 

对于高血压患者,本身高血压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再加上吸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就要比普通人高出很多。

 

因此,高血压患者是不建议吸烟的,而且,有一些患者在吸烟时可以导致动脉痉挛,有可能进一步影响血压。

 

第五种,饮酒

 

高血压患者是不建议饮酒的,饮酒可使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可促使钙盐、胆固醇等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硬化,而限制饮酒可以降低高血压病的风险。

 

高血压患者每日饮酒量限制,男性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5克。按酒的类别来分,白酒每天不超过50毫升,葡萄酒每天不超过100毫升,啤酒每天不超过300ml,当然最好是不要饮酒。

 

 

高血压应该如何调理?

 

一、饮食调理

 

高血压的饮食调理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纤维,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的原则。

 

同时,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限制钠盐摄入,少食腌制品;少食甜食,少饮高糖饮料;少食动物内脏、肥肉、鱼籽、蛋黄等高脂食物;多食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及含钙高的食物,如芹菜、西兰花、梨、苹果、奶制品等。

 

二、运动调理

 

运动有助于降低有关血管的阻力和血粘度,减轻应激反应,达到改善症状和降低血压的目的。

 

运动调理要注意这几个方面:运动时间以下午4-5点左右最佳;应以中低等强度为主,不宜剧烈运动;每周最好进行至少3次运动,每次时间为45-60分钟;尽量以步行、慢跑、踏车、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为主。

 

另外,还要进行生活调理,比如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情绪稳定,遵医嘱用药及学会自我观察和护理,这些对于防治高血压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高血压疾病介绍:
肾动脉狭窄,是肾动脉主要分支或主干狭窄程度≥50%的肾血管疾病,发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如果不早期干预,3年病死率达50%以上,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约18%和5%。其致病因素较多,比如先天性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高脂血症等。本病一般临床无特异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肾性高血压或缺血性肾病,可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治疗方案随病因不同有差异,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对于患侧肾长径大于9cm且残留肾功能较好,狭窄的肾动脉已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患者通过介入或外科手术后预后良好,重建血管后,残留肾功能可以稳定,甚至部分改善。对于患侧肾长径小于7.5cm或患者血清肌酐大于35.4umol/L者,则预后较差[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高血压,作为慢性疾病中的一种,在中老年人群中是十分常见的,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饮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吃对了,可以稳定血压,但是吃错了,反而会加重病情。

     

    今天要给朋友们讲一讲高血压患者的一些饮食禁忌,虽然以下三类食物,高血压患者偶尔吃一点,对血压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长期大量摄入,那么势必会影响血压的稳定,继而加重病情,在日常饮食中,咱们还是建议血压高的朋友,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这三类食物。

     

    血压高的人,少吃动物肝脏

     

    动物肝脏中比较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k等。肝脏之中还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铁离子,摄入体内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可以改善缺铁性贫血。

     

    但对于血压高的人来说,包括猪肝、牛肝、羊肝、鸡肝和鸭肝等动物肝脏含有的胆固醇很高,经常食用动物肝脏的话,否容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会加重高血压的症状。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自己烹制动物内脏,一定要注意煮熟了再吃。

     

     

    血压高的人,白酒要尽量少喝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和危险因素,可以导致重要脏器心、脑、肾结构的损害,最终导致衰竭。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应该尽量不要饮酒,酒精之中含有大量的乙醇,过量饮酒不但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且随着饮酒量增加,这种风险也会越来越高,还会损害肝细胞。

     

    如果实在避免不了饮酒,那么尽量选择低度的酒,比如啤酒、葡萄酒等,尽量避免饮用高度烈性酒。

     

     

    血压高的人,少喝点鸡汤

     

    天气越来越冷,很多人都乐意吃点热乎乎的东西暖身,同时补一补身体,比如鸡汤,就是大部分人都非常喜欢的炖品,鸡肉中加点滋补中药,营养又美味!

     

    但我们却不建议高血压人群多饮鸡汤,相信不少喝过鸡汤的人都会发现,鸡汤表层都飘着厚厚的一层油,脂肪含量非常高,再加上嘌呤有溶于水的特点,所以,鸡汤也是一种高嘌呤食物。

     

    如果高血压人群经常喝鸡汤,那么肯定是会给心血管增加不少负担,鸡汤对于高血压人群、痛风患者,都是不太适合多吃的。建议去掉上层油脂,少量喝点清汤,吃点鸡肉还是可以的。

  • 野菜,曾经是人们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不得不吃的食物,正所谓“蔬菜不够野菜凑”。而在物质丰裕的今天,野菜却成了健康的标杆、难得的食材。的确,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材的需求已从量的满足转向了质的提高;而野菜因其“天然”“无污染”受到大家的青睐。

     

     

    其实,野菜的好处不仅仅是“绿色”,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的种类还有药用价值。在各类野菜品种里面,有一种被古人誉为“灵丹草”“百岁羹”,是“天然之珍”,它就是荠菜。

     

    认识荠菜

     

    荠菜又称荠菜花、护生草、菱角菜、地菜、清明草、鸡脚菜、枕头草、香善菜等,所属十字花科,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自中国,广泛分布于全国各个地方,多生长于田野、路边及庭院。在干旱、光照强的地方生长的植株,心叶经常呈暗红色。

     

    荠菜种子含油20%~30%,可用于制皂或油漆;嫩茎叶可食用,营养价值比较高,具有独特的鲜味,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历来为我国人民所采集食用。

     

     

    荠菜的营养价值

     

    荠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素、矿质元素、氨基酸、生物碱、黄酮类等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为4.24%,仅次于毛豆、豌豆、枸杞。

     

    荠菜中的氨基酸种类尤为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18中氨基酸,其中的8种是人体必需的,即只能从食物中获得,无法靠自身代谢合成的;而且各种氨基酸相互之间的比例也与人体需求量十分接近,是人体补充氨基酸的首选果蔬食品。

     

     

    据研究测定,每100克荠菜的可食用部分,含有:胡萝卜素3.2毫克(超过了胡萝卜)、维生素B2 0.19mg(在蔬菜中仅次于苜蓿菜)、维生素C 55毫克(高于桔子)、钙175毫克(是常见蔬菜中最高的)。荠菜中所含的蛋白质、钙、铁、磷、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均高于番茄、胡萝卜、四季豆;维生素C含量仅次于辣椒、菜花。

     

    荠菜的药用价值

     

    荠菜的药用价值很高,其叶、根、花均可药用,清明前后采取带花的全草供药用,中药名为荠菜花。中医认为,荠菜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清热、止咳、化痰、降血压的功效。

     

     

    荠菜是一种天然的美味蔬菜,营养十分丰富,烹饪后清香扑鼻,味美而鲜,所以才有“荠菜赛牡丹”的谚语,又有“宁吃荠菜鲜,不吃白菜馅”的说法。

     

    正值荠菜茂盛生长的春季,我们不妨到野外走走,随手带回几颗,好好品尝一下这“新鲜的野味”。

  • 脑出血和脑梗是脑中风的两大类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虽然没有脑梗发病率高,但是致死风险却同样大。而且也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先回答一个粉丝的问题:如何减少脑出血后遗症?

     

    脑出血后遗症

     

    最常见的后遗症是一侧身体偏瘫,一侧身体不听使唤了,或者全身瘫痪,就是全身四肢都动弹不了了,还有口眼歪斜等等后遗症,妥妥的隔壁吴老二的形象。甚至最严重会长期昏迷,也就是植物人的状态。这些肢体外在的后遗症,大多数通过后期的康复训练,会得到一些缓解。

     

    对于患者精神层面遗留的“后遗症”更应该重点关注。特别是多次脑出血,给患者造成的心理上的伤害更大,甚至有的患者性格变得孤僻,消极悲观,郁抑寡欢,情绪非常容易激动等,这给患者和家人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同样的脑出血,同样的治疗,为什么有的人后遗症少,有的人后遗症多呢?后遗症的多少与下面这些因素有关,一定要记住!

     

    首先,这与患者自身情况有较大关系.高血压病史越长,血压越高,出现较严重后遗症的可能性越高。尤其是上了年纪的高血压患者,一旦脑出血,病死率非常高。

     

    其次,与抢救是否及时直接相关。比如出现昏迷、无意识的情况,要及时的送医。昏迷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较严重的后遗症。或者虽然未昏迷,但是有明显的高烧(38℃以上)、脉搏在100次/分以上、呼吸在30次/分以上的患者,也要及时的送医,可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

     

    第三,伴有一些其他疾病。比如伴有高血糖、高血脂、癫痫(羊角风)等疾病,可能会加重脑出血。

     

    为什么不提早预防,非要等到脑出血了,才想要减少后遗症?

     

    其实,预防脑出血,也不是难事,只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注意避免就可以了,把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最重要的一点,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的中老年朋友,要特别警惕。定期监测血压,积极控制血压,防止反跳及过度波动。烟酒肯定是要戒掉的,酒和烟不但能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而且对血管本身的伤害也是较大的,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的人,尤其应戒烟酒。

     

     

    五个常见的直接原因,希望患有高血压等疾病的朋友注意:

     

    1、不过度劳累,不管是体力,还是脑力,都不能超负荷工作,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2、情绪不过于激动,70%的脑出血患者在劳作过程中发病,20%的脑出血患者是情绪过于激动诱发的。所以,身体存在一些慢性疾病的基础上,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是诱发脑出血的直接原因。

     

    3、减少蹲便,较少血管屈曲压迫造成的血流不畅和血压升高,避免发生脑血管意外。同时,还要防便秘,减少屏气用力的情况,避免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溢血。

     

    4、防摔倒,尤其是老年人,大多都脑动脉硬化了,颅内血管破裂的风险很高。

     

    5、及时御寒,冬天是脑中风好发季节,天气的急剧变化也是诱发因,都很容易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所以注意及时的保暖很重要。

     

    只要注意到了以上因素,就会大大减少脑溢血的发生机率。

     

    【不药博士】简介: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 成年人的正常血压范围是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脉压30-40mmHg。理想血压为120/80mmHg;正常值为130/85mmHg;正常高值为130-139/85-89mmHg。收缩压就是高压,舒张压就是低压。高血压尤其是原发性高血压,目前还没有根治办法,但有证据表明高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每下降5~10毫米汞柱,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都会明显下降,所以高血压患者把血压控制达标,其获益明确!那么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什么呢?才能减少高血压的相关风险。

     

     

    一、生活方式的干预。

     

    一旦确诊高血压,对于所有的高血压病人都应该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其主要包括减轻体重,减少钠盐的摄入,补充钾盐,减少脂肪油,油脂胆固醇的摄入,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以及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态的平衡。而生活方式的干预几乎是需要终身进行的。


    二、多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各种和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都要同时控制,许多高血压病人,不仅仅只是高血压,往往合并糖尿病,高血脂或者是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危因素降压治疗,尽管能够把血压控制到正常,但其他危险因素,依然影响着高血压的预后,所以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还应兼顾对血糖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他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三、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降压药物的使用要遵循小剂量开始,优选长效制剂,联合用药以及个体化4个原则,在需要启用降压治疗的患者中,及时尽早的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对患者的预后获益匪浅。而且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中要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选择,没有禁忌症,没有副作用而且降压效果显著的药物。

     


    但无论是哪一种原则,我们的目的都是使得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尽可能的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上楼时稍有喘息,动起来容易气喘吁吁,有些人可能认为是喘息或自己肺活量差,但这也可能是肺动脉高压的症状。据数据显示,全球有2千5百万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听说过,许多人诊断迟缓,往往活不了三年。

     

     

    肺动脉高压的确定是指不明原因的肺动脉压逐渐升高,进行性发展引起的慢性疾病已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体力活动受限。

     

    肢体水肿,肺动脉高压,蓝嘴唇要小心。

     

    肺动脉高压在40-50岁之间的中年人群中表现较好,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常见的症状还包括四肢水肿、嘴唇发青,这些症状与许多胸腔和心脏疾病相似。

     

    肺高症的朋友分享说,儿时母亲因肺高压症去世,后来哥哥也被诊断患有肺高症而去世,医生怀疑可能有遗传因素,请她作详细的检查评估,才发现自己也是肺高症患者。所幸早发现,早控制,现在她的生活和常人没有什么不同。

     

    病症难以确诊时要小心喘,咳,血,肿和晕。

     

    心脏学会肺高压委员会曾指出,本病平均要看诊4次以上才能确诊,若发现亲友常有劳累、不明原因的喘息,多加留意‘喘、咳、血、肿、晕’,这些症状出现时,最好尽快到医务科、胸外科进一步详细检查。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因心脏分流失调而发病。

     

    如果没有得到积极的治疗,肺动脉高压平均存活时间只有3年!儿童心脏学会会长表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约5%-10%会因心脏分流问题及肺动脉血流压力增加而持续发生肺动脉高压,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

     

    同时,自身免疫疾病的高危群体需要进行跨科治疗。

     

    也指出,如自体免疫性疾病如红斑性狼疮、硬皮症、干燥症病患等,亦可引起渐进性肺动脉高压。只有进行跨科别联合治疗,并由心内科、儿童心内科、胸外科、免疫风湿科、放射诊断科综合评估,才能适当协助病友控制病情。

     

    生存超过3个月的新疗法维持生命品质。

     

    过去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心肺移植,当时有一半病人活不过3年;现今只要病人配合医师,全力控制病情,保持原有的生活品质,就可以不断更新治疗策略,使病人预后得到改善。

     

     

    疾病不易确诊,又得终生服药控制,最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呼吁大家不要忽视身体任何症状,多给病友体贴和关怀。

  •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病,目前是无法被根治的,只能通过服用药物+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这两点说起来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真正执行起来很多人还是疑惑颇多的。为了让高血压患者更好地控制好血压,我来分享一下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呢?


    在临床上高血压事实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的,前者由于病因不明,所以无法被治愈,而继发性高血压本身病因是明确的,一般来说在去除病因的时候,血压也多能恢复正常。日常生活中,如果不特殊说明,那高血压就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它是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


    很多人确诊高血压以后,由于对高血压的了解比较少,所以并不按时服用药物,反而觉得一旦吃了降压药以后就戒不掉了,殊不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高血压本身目前就无法被治愈,无论吃不吃降压药,这种疾病还是一直存在的,吃药的目的是为了使血压达标,进而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不按时服用降压药,就会造成血压的忽高忽低,这样无疑会增加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风险。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长期坚持治疗,在没有专业人员的建议下,不要擅作主张停用药物或者减量以及减少或者增加服药频率等。


    可能大家不太理解为什么血压忽高忽低会增加心脑血管的风险,举个例子吧,大家估计都有折铁丝的经验吧,如果反复折曲铁丝到一定的次数,铁丝就会断裂,而血压忽高忽低本身就相当于折铁丝,即便血管不破裂,也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血管受损以后就会加速血管的老化,老化的血管弹性会降低,血压如果忽然升高的时候,血管就容易破,可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降压药也比较重要,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长效降压药和普通降压药相比,工艺更先进,可以持续稳定地控制血压,一天只需要服用一次就可以,特别适合记忆力不好的中老年人。那些短效降压药虽然效果也可以,但是因为一天服用多次,所以很多人容易漏服,而且这也不利于平稳地控制血压。如果降压药能控制血压达标,而且也没有什么不良反应,那就不要随便更换治疗方案。在使用降压药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良反应,比如干咳、下肢水肿、心慌等,就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停药或者换药。

     


    2.高血压患者在生活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呢?


    都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道出了饮食的重要性,如果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控制好饮食,那在控制血压这一块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应该注意清淡饮食,做到低盐、高钾饮食,每天摄入的食盐应该控制在6g以内,在做饭的时候减少食盐以及含盐高的调味品的用量,尽量不要吃太咸的加工食品(比如腌制品、各类炒货等),在烹饪的时候尽量使用定量盐勺,这样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


    适当增加摄入的钾也有利于降低血压,但是要注意不能直接口服补钾制剂,否则容易导致中毒。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食物中摄取,这样不仅安全性高,而且效果也可以。一般来说,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等食物中都含有比较多的钾。建议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以蔬菜、水果、低脂乳制品、富含膳食纤维的杂粮、植物来源的优质蛋白为主,健身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尽量不要吃零食和垃圾食品。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戒烟、戒酒、控制好体重也是比较重要的。吸烟和喝酒对身体不好,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吸烟、喝酒还不利于控制血压,而且它们还具有一定的致癌风险,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尽量去除这两大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果真的不能做到完全戒酒,那就尽量减少摄入的量,男性喝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每周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140g,女性不超过80 g。吸烟和喝酒对身体不好,这里不接受反驳,不要再拿身边特殊的例子去说事,马云一年能挣几个亿,你怎么一个亿都挣不了?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普遍存在超重或者肥胖的情况,而体重超标不仅仅不利于血压的控制,还会增加别的疾病的风险,比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建议高血压患者把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男性的腰围控制在90cm以内、女性的控制在85cm以内。对于体重指数超过24的患者,可以采取一些减重的措施了,制定好一个科学的计划,然后坚持下来,一年内能瘦5%~10%就可以。


    运动和保持乐观的心态对于控制好血压也有好处,大量的研究发现坚持锻炼身体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不仅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而且还能降低其死亡率。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除了日常生活的活动以外,可以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运动的时间可以控制在30~60分钟,优先选择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快走等,具体的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对于那些病情不平稳的患者,可以暂停运动,待病情稳定的时候再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运动前也需要注意做热身运动,在运动的时候身边最好有人陪同,而且恶劣天气最好不要进行室外运动,在运动期间注意预防跌倒。

  •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血压患者人群的越来越多,许多的人都深受高血压困扰,总有一部分人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治疗高血压,导致部分患者因急于康复用了许多不正确的方法。而且很多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降压药及血压控制等方面,也同样存在不少错误。对于这些情况专家将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的事项分为四要四不要,下面就让我们带领大家来看看是哪四要、四不要。

     


    “四要”


    1、保暖要放在第一位


    不少老年人神经末梢已经不敏感,不能敏锐察觉冷空气的刺激。所以,患者家属应尽早提醒患者注意天气变化,外出时添加衣物,尤其忌讳迎面吹风。天气冷时,要加强监测血压,比如以前是一周测一次,在冬季可能就要三天或一天测一次。

     

    2、加量加药要遵医嘱


    多数高血压患者在夏季和冬季使用的降压药的种类或剂量是不完全一样的。至于患者要加哪一种药物、加多少量,这得由专科医生来决定,患者不得自作主张。


    3、饮食要清淡、多喝水


    冬季天气干燥,高血压患者要多喝水,补充身体水分。如果身体缺少水分,血液黏稠度高,血小板活性增强,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和心衰。


    4、高血压患者要限制饮酒


    有人觉得冬季喝几杯酒暖暖身子,但实际上,酒精摄入过多,血压自然升高,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四不要”


    1、降压不要太快


    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很容易发生脑缺血、体位性低血压。


    2、不要把能否降血压作为判定好药的标准


    降压不是评定药物疗效的唯一标准,也不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目的。降压的同时还需要能保护靶器官,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影响脂质代谢和糖代谢,这类药物才适合长期服用,才是最理想的药物。


    3、不要盲信偏方,自行服药


    临床上经常遇到有患者用偏方、验方治疗,乱吃药乱用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之类的。这些东西使用后不但不能治疗高血压,反而会延误治疗时机。还有患者看药品说明书有降压作用的就用。提醒患者:“药品选用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随便服用很容易出现问题。”


    4、不要血压一降下来就马上停药


    有人认为血压降下来以后就可以停药了,担心吃药的时间长了会产生耐药性。抗生素有耐药性,抗高血压药物是没有的。高血压是终身疾病,必须长期用药,所不同的是用药的量可以根据病情调整。


    以上内容就是高血压患者必须注意的几种情况,高血压患者记住在生活上要多注意保暖,少吃油腻食物和多喝水,尤其注意要限制喝酒。此外,更要遵从医生吩咐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高血压虽然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但是它是可以预防的,同样它也是可以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的。所以请在面对高血压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是什么导致血管变“脆”呢?

     

    血管变脆一般是由于血管内膜组织发生炎症,使得血管内膜组织被炎性细胞浸润,内膜组织下出现大量的胆固醇堆积或者血管出血、产生血栓等,造成内膜组织增生,并逐渐钙化,最终导致血管变“脆”。

     

    而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更是导致血管粥样硬化、变脆的“罪魁祸首”,如:抽烟、喝酒,长期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那么,当身体血管变脆时,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身体有这五个症状,是血管开始变“脆”了

     

    1、总是打哈欠

     

    通常长时间的熬夜或睡眠不足的时候才会导致人们打哈欠,只要休息好了,一般不会出现总是打哈欠的情况。

     

    但是,如果血管变硬、开始变“脆”时会使得大脑供血量减少,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造成总是打哈欠的症状,并且有时会伴随着头昏脑涨的症状。

     

    2、耳鸣

     

    血管开始变“脆”,就会使大脑供血量逐渐减少,引起大脑的缺血缺氧情况,如果大脑长时间处于这种氧不足的状态就会引起耳鸣,同时伴有头晕、恶心等。

     

    3、头痛失眠

     

    如果总是在晚上要睡觉的那个时间段里头出现昏沉或者疼痛的情况的话,那要小心了,因为这可能是血管开始变“脆”,导致脑的细小血管会有微小出血的情况,从而会影响到脑神经,造成头痛失眠。

     

     

    4、体能下降

     

    当血管逐渐硬化,开始变“脆”时,会使得我们的大动脉血管的内膜下组织,出现脂质沉积和内膜增生的情况,导致血管内腔变得狭窄,减少了血液的运输量,使得身体内脏或肢体不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从而引起身体活动力、体能、耐受力等的下降。

     

    5、身体局部疼痛、水肿

     

    血管开始变“脆”后,相比于正常血管就会变得更容易堵塞和破裂出血,然后就会造成堵塞出或者出血处局部的麻木和疼痛,严重的还会出现水肿和淤血。

     

     

    血管变“脆”不及时解决,这两个危害找上门

     

    1、抗压能力减弱,小问题容易变大危害

     

    血管变脆,意味着血管就会缺少弹力,甚至失去弹力,使得血管的承受外界或者内部冲击的能力大幅度减弱,一旦身体出现磕磕碰碰,或者剧烈运动导致血流加快,对血管压力变大,都会使得血管破裂,造成局部内出血,轻则手术治疗,重则危及生命。

     

    2、容易脑出血

     

    其实我们的血管就像塑料软管一样,保养得好的时候,柔软如初,可一旦不怎么管它,让它经历风吹雨打,它就会慢慢硬化,然后稍微一用力便会破裂。

     

     

    同理,如果我们的血管一旦弹性下降、变脆,就会变得容易破裂,只要日常生活中,对血管的压力稍稍大一点,如:剧烈运动,摔倒、兴奋等,都可能会引起血管破裂,极大的增加了脑出血的发病率。

     

    俗话说:“人与血管同寿”!出现以上几个信号的时候,往往是身体在给我们发出提醒:告知我们应该及时调理身体了,只有当身体走上正轨的时候,才能避免更多疾病的发生。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人会在体检时发现自己血压升高,或者在出现严重的心、肝、肾、眼底等并发症后,发现高血压。

     

    那么,如果已经被确诊为高血压,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才能尽最大程度的保护好自己的血管,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一、最重要的就是按时服用降压药

    高血压的病因是比较复杂的,往往是遗传、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环境、心情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血管的条件下降,调节血压的能力也就相应的减弱,因此需要服用降压药来将血压控制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上。服药时,最大的忌讳就是吃吃停停。

     

     

    有的人认为自己服用一段时间药物后血压已经降至正常,就可以停药了,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此时正常的血压是在服药的基础上形成的,停药后血压会回到之前的水平甚至更高,血管反复的收缩、舒张,动脉硬化的速度会明显的加快,之前的所有努力都会前功尽弃。因此,大家对于服用降压药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饮食要合理

    高血压的患者饮食要尽量以低盐、低脂、低糖为主,其中最重要的是食盐的含量,一定要控制在8g以下,最好可以在5g以内。另外,对一些食物,如大枣、牛奶、鸡蛋,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些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营养,不是不能食用,而是在摄入时一定要注意把控量。任何食物一次性食用过多都是不合适的。

    三、养成运动的好习惯

    每天20分钟的有氧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还能够降低胆固醇,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睡眠等。运动时要注意:有氧运动最好,如骑车、慢跑、太极等,避免太剧烈的活动,而且运动量要缓慢的增加,不要一次运动量过大。

    四、情绪要尽量保持平稳

    血压与情绪的关系特别密切,诊断为高血压后不必紧张,紧张的情绪反而会调节体内的激素水平,造成血压的升高。很多脑出血或者脑梗均发生在情绪过激之后,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很重要。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方面需要注意,如戒烟、限酒、减肥等。要控制好血压,必须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大家都知道吃盐太多容易造成高血压,因为食盐中的钠离子会升高血压,钾离子和钠离子对血管的影响正好相反,钾离子有助于身体将盐分排出,同时还能平稳甚至降低血压。当摄入的钾低钠高的时候,会使血压升高而增加由于心脏病和卒中引发的死亡风险。含有充足钾的饮食,尤其当钠含量低的时候,能够预防和校正高血压。

    这个效果使得钾成为膳食指南中得知关注的营养素,健康成人每天对钾的适宜摄入量为2000毫克,要预防慢性病,钾的建议摄入量是3600毫克。我们身体的钾主要来自食物,从食物中摄入钾很安全,不用担心会超标。那么哪些食物富含钾元素呢?

     

    高钾蔬菜类:菠菜(钾含量311毫克)、菜心(钾含量236毫克)、茼蒿(钾含量220毫克)、香菜(钾含量272毫克)、苦瓜(钾含量256毫克)、菜花(钾含量206毫克)、樱桃萝卜(钾含量202毫克)。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

     

    高钾水果类:牛油果(钾含量599毫克)、红枣(钾含量524毫克)、哈密瓜(钾含量190毫克)、椰子(钾含量475毫克)、山楂(钾含量299毫克)香蕉(钾含量256毫克)、榴莲(钾含量261毫克)、樱桃(钾含量232毫克)、杏(钾含量226毫克)、橙子(钾含量159毫克)。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水果200~350克。

    高钾主食类:芸豆(钾含量1215毫克)、白扁豆(钾含量1070毫克)、红小豆(钾含量860毫克)、鹰嘴豆(钾含量830毫克)绿豆(钾含量787毫克)、眉豆(钾含量525毫克)、干豌豆(钾含量823毫克)、荞麦(钾含量401毫克)、马铃薯(钾含量347毫克)、燕麦(钾含量356毫克)、高粱米(钾含量324毫克)、马铃薯粉(钾含量1075毫克)、黑米(钾含量256毫克)、小米(钾含量284毫克)、干黄玉米(钾含量300毫克)。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主食250~400克。

     

    高钾豆类及其制品:黄豆(钾含量1503毫克)、黑豆(钾含量1377毫克)、毛豆(钾含量478毫克)、腐竹(钾含量670毫克)。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大豆类20克。

    高钾坚果类:花生仁(钾含量587毫克)、核桃(钾含量385毫克)、葵花籽(钾含量547毫克)、栗子(钾含量442毫克)、松子(钾含量1007毫克)、莲子(钾含量846毫克)、杏仁(钾含量746毫克)、腰果(钾含量503毫克)、榛子(钾含量1244毫克)、开心果(钾含量735毫克)、南瓜子(钾含量672毫克)、黑芝麻(钾含量358毫克)。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坚果10克。

  •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逐年攀升,高血压已经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为了控制血压,许多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然而,降压药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本文将详细介绍降压药的种类、常见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避免这些风险。

    首先,降压药的种类繁多,包括利尿剂、ACEI、ARB、CCB和β受体阻滞剂等。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作用机制。例如,利尿剂通过促进尿液排出,降低血容量和血压;ACEI和ARB则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血管收缩,从而达到降压效果。

    然而,降压药与其他药物之间也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例如,利尿剂与洋地黄类药物联用可能导致低钾血症,增加洋地黄中毒风险;ACEI和ARB与麻黄碱类药物联用可能导致血压过低;CCB与西咪替丁联用可能导致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等。

    为了避免这些风险,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2.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3. 服用降压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血钾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

    4. 如需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应告知医生,评估潜在的相互作用风险。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那么,高血压患者应该吃什么药物呢?市面上有无副作用小、效果好的降压药呢?本文将为您解答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血压的治疗方法。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西药和中药两大类。西药降压药如ACE抑制剂、ARB类、钙通道阻滞剂等,虽然能够有效控制血压,但长期服用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中药降压药如灵芝、丹参等,则被认为副作用较小,但效果可能不如西药。

    那么,高血压患者吃什么药物好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降压药:

    1. ACE抑制剂:适用于各类高血压患者,尤其适用于伴有心衰、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患者。

    2. ARB类:适用于各类高血压患者,尤其适用于伴有心衰、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患者。

    3. 钙通道阻滞剂:适用于各类高血压患者,尤其适用于伴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

    4. 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各类高血压患者,尤其适用于伴有心率快、心悸的患者。

    5. 灵芝:灵芝是一种中药,被认为具有降压、降脂、抗衰老等作用。研究发现,灵芝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血脂、抗氧化等。

    除了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

    2. 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 饮食清淡,低盐、低脂、低糖。

    4. 戒烟限酒。

    5. 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时,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同时,注意日常保养,有助于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

  • 午睡,这个看似简单的休息方式,其实对我们的心脏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人认为趴着睡觉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休息方式,然而,这种姿势却可能对心脏造成负担。

    当头部过度前倾或后仰时,颈动脉会受到压迫,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对于本身就存在颈动脉狭窄或心脏供血不足的人群来说,这种姿势无疑会加重病情。此外,趴着睡觉还会使胸部受到压迫,影响呼吸,进一步加重心脏负荷。

    为了保护心脏健康,我们在午睡时应该尽量选择平躺的姿势,如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在脑后或胸前垫一个柔软的靠枕,以减轻对心脏的压力。对于心脏不好、血压高的人群来说,最好将床倾斜10-15度,采用头高脚低的右侧卧位,这样可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除了选择正确的睡姿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午睡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采取头高脚低侧卧睡姿,以减轻对心脏的压力,并防止打鼾,避免引起脑部缺血。

    2. 午睡时间以一小时左右为宜,起床前在心前区和胸部做5-10分钟自我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下床后立即喝一杯白开水,补充体内水分。

    3.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在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因为人体在入睡后血压会比睡前下降20%,服用降压药可能导致心、脑、肾等供血不足,促使血小板等凝血物质形成血栓,增加缺血性中风的风险。

    总之,趴着睡觉可能会加重心脏负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选择正确的睡姿,保护心脏健康。

  • 在许多人眼中,打呼噜是睡得香的表现,但实际上,打呼噜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隐患。

    打鼾是由于呼吸道狭窄导致气流受阻而产生的声音。肥胖、呼吸道感染、咽喉肌肉松弛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打鼾。除了影响他人睡眠外,打鼾还可能引发呼吸暂停综合征。

    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导致夜间缺氧,影响睡眠质量,并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严重者甚至可能发生夜间猝死。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打鼾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以下是一些预防打鼾的建议:

    • 保持健康体重
    •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 改善睡眠姿势
    • 定期锻炼
    • 避免睡前饮食过饱

    总之,打鼾并非小事,它可能预示着严重的健康问题。关注打鼾,关注健康。

  • 近年来,脱发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脱发患者都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其中一种流传甚广的方法就是使用侧柏叶治疗脱发。那么,这种方法到底有没有效果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侧柏叶的药用价值。侧柏叶,又称柏树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具有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烫伤、痢疾、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侧柏叶还具有黑发生发的功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脱发治疗。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脱发的主要原因是肾虚、血热、身体机能失调。而侧柏叶具有止血去湿热的作用,可以调节血液循环、去血热,与中医治疗脱发的原理相符合。因此,许多脱发患者尝试使用侧柏叶泡酒或泡水进行涂抹、热敷或煎服,以期达到治疗脱发的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侧柏叶治疗脱发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对于遗传性脱发或雄性激素性脱发,使用侧柏叶的效果可能不够明显。而对于因精神因素或毛囊问题引起的脱发,使用侧柏叶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除了使用侧柏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保养措施也对预防脱发非常重要。例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使用洗发水、适当进行头皮按摩等。此外,选择合适的洗发水和护发产品,以及定期进行头皮护理,都有助于改善脱发问题。

    总之,侧柏叶治疗脱发具有一定的依据,对于一般脱发患者具有一定的效果。然而,脱发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在尝试使用侧柏叶或其他治疗方法时,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中国作为心血管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其心血管问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2019年,第21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赵冬教授指出中国心血管问题存在八大特征。

    首先,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负担大幅增加,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的死亡率显著上升。其次,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和比例有所下降,但地区差异明显。老龄化导致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轻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数量也在增加。此外,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院外死亡率居高不下,健康生活方式相关指标的改善与指南推荐差距较大,未诊断、未治疗、未控制住的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心血管病防治,包括加强健康教育、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等。

    以下是针对中国心血管病问题的八大特点的详细解析:

    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负担大幅增加:ASCVD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是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2. 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和比例有所下降,但地区差异明显: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和比例在过去几十年有所下降,但地区差异明显。

    3. 老龄化导致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老龄化是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的主要原因,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

    4. 轻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数量也在增加:轻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数量在增加,需要引起重视。

    5.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院外死亡率居高不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院外死亡率居高不下,需要加强院前急救和心肺复苏。

    6. 健康生活方式相关指标的改善与指南推荐差距较大:健康生活方式相关指标的改善与指南推荐差距较大,需要加强健康教育。

    7. 未诊断、未治疗、未控制住的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未诊断、未治疗、未控制住的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需要加强筛查和治疗。

    8. 心血管病防治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针对中国心血管病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治,包括加强健康教育、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等。

  • 许多准妈妈在孕期都会遇到妊娠高血压的问题,这无疑给孕期带来了很多困扰。那么,妊娠高血压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妊娠高血压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什么是妊娠高血压?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孕期特有的疾病,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等。其中,妊娠期高血压是指血压升高,但尚未达到子痫前期或子痫的程度。

    妊娠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妊娠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1. 高血压:血压升高至≥140/90mmHg,或血压较孕前或孕早期血压升高≥25/15mmHg,至少两次,间隔6小时。

    2. 蛋白尿:单次尿蛋白检查≥30mg,至少两次,间隔6小时,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克。

    3. 水肿:体重增加>0.5kg/周为隐性水肿。按水肿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局限踝部及小腿(+);水肿延及大腿(++);水肿延及会阴部及腹部(+++)。

    4. 妊娠高血压:仅有高血压,伴或不伴有水肿,不伴有蛋白尿。

    5. 先兆子痫:表现为高血压和蛋白尿的同时存在。

    6. 重度先兆子痫:血压≥160/110mmHg;蛋白尿≥3克/24小时;伴有头痛、视物不清、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等症状;眼底检查可见痉挛、渗出或出血;肝、肾功能异常,或有凝血机制的异常;伴有心衰或/及肺水肿。

    了解了妊娠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后,准妈妈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预防妊娠高血压:

    1. 适量运动:孕妇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以增强体质,降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

    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孕妇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盐、高脂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3. 定期产检: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高血压等问题。

    4. 保持良好的心态:孕妇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以免加重妊娠高血压的症状。

  •   近年来,脑梗塞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为了提高人们对脑梗塞的认识,预防和控制其发生,本文将从脑梗塞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脑梗塞的病因

      1. 高血压:高血压是脑梗塞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容易形成血栓。

      2. 高血脂:高血脂会导致血液粘稠,容易形成血栓。

      3. 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容易形成血栓。

      4. 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5.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摄入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二、脑梗塞的症状

      1. 突发性头痛:头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 神经功能障碍: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

      3. 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三、脑梗塞的诊断

      1. 血液检查:检查血脂、血糖、血常规等指标。

      2.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明确脑梗塞的部位和程度。

      3. 神经功能检查:评估神经功能障碍的程度。

      

      四、脑梗塞的治疗

      1.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 抗凝治疗:如肝素、华法林等。

      3. 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治疗:如ACEI、ARB、他汀类等。

      4. 神经保护治疗:如胞磷胆碱、神经节苷脂等。

      5. 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言语治疗、作业治疗等。

      

      五、脑梗塞的预防

      1.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定期体检,遵医嘱用药。

      2.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3.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少吃油腻、高盐、高糖的食物。

      4.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降低脑梗塞的风险。

      5.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总之,脑梗塞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对于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 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家族遗传、饮食、肥胖等。因此,了解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 收缩压升高: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要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弹性降低,表现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舒张压可能正常或偏低。

    2. 脉压差增大:脉压差增大意味着患者动脉硬化程度严重,是老年高血压的重要诊断依据。

    3. 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如快速变换体位时血压突然下降,可能导致头晕、跌倒等症状。这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功能减退有关。

    4. 一天内血压波动大:老年人血压波动较大,与压力感受器过于敏感、反应慢以及体内血压调节因素失控有关。常伴随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冠心病等。

    5. 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通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也可诊断老年高血压。

    二、老年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

    1. 饮食调整:注意饮食清淡,低盐、低脂,避免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

    2. 适量运动: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降低血压。

    3. 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保持健康体重。

    4.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激动,保持情绪稳定。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

    6.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 咖啡作为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饮品,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作用。然而,过量饮用咖啡却可能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等健康问题。

    长期大量饮用咖啡会增加心脏病风险。研究表明,每天饮用超过4杯咖啡的男性,心脏病发病率升高30%;女性心脏病发生率增加60%。此外,过量饮用咖啡还会加剧高血压,对已有高血压的人群尤其不利。

    咖啡中含有高浓度的咖啡因,长期大量摄入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咖啡因还会影响心脏功能,使心跳加快,增加心脏负担。

    除了心脏病和高血压,过量饮用咖啡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如失眠、焦虑、胃部不适等。因此,建议适量饮用咖啡,避免空腹饮用,以免刺激胃黏膜。

    为了保护心脏健康,建议以下措施:

    • 控制咖啡摄入量,每天不超过4杯。
    • 避免空腹饮用咖啡。
    • 选择低咖啡因或无咖啡因的咖啡。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 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血压、血脂等指标。

    如果您已经出现心脏病、高血压等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