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出血,除了烟酒,还有5个直接诱因

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出血,除了烟酒,还有5个直接诱因
发表人:不药博士

脑出血和脑梗是脑中风的两大类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虽然没有脑梗发病率高,但是致死风险却同样大。而且也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先回答一个粉丝的问题:如何减少脑出血后遗症?

 

脑出血后遗症

 

最常见的后遗症是一侧身体偏瘫,一侧身体不听使唤了,或者全身瘫痪,就是全身四肢都动弹不了了,还有口眼歪斜等等后遗症,妥妥的隔壁吴老二的形象。甚至最严重会长期昏迷,也就是植物人的状态。这些肢体外在的后遗症,大多数通过后期的康复训练,会得到一些缓解。

 

对于患者精神层面遗留的“后遗症”更应该重点关注。特别是多次脑出血,给患者造成的心理上的伤害更大,甚至有的患者性格变得孤僻,消极悲观,郁抑寡欢,情绪非常容易激动等,这给患者和家人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同样的脑出血,同样的治疗,为什么有的人后遗症少,有的人后遗症多呢?后遗症的多少与下面这些因素有关,一定要记住!

 

首先,这与患者自身情况有较大关系.高血压病史越长,血压越高,出现较严重后遗症的可能性越高。尤其是上了年纪的高血压患者,一旦脑出血,病死率非常高。

 

其次,与抢救是否及时直接相关。比如出现昏迷、无意识的情况,要及时的送医。昏迷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较严重的后遗症。或者虽然未昏迷,但是有明显的高烧(38℃以上)、脉搏在100次/分以上、呼吸在30次/分以上的患者,也要及时的送医,可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

 

第三,伴有一些其他疾病。比如伴有高血糖、高血脂、癫痫(羊角风)等疾病,可能会加重脑出血。

 

为什么不提早预防,非要等到脑出血了,才想要减少后遗症?

 

其实,预防脑出血,也不是难事,只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注意避免就可以了,把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最重要的一点,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的中老年朋友,要特别警惕。定期监测血压,积极控制血压,防止反跳及过度波动。烟酒肯定是要戒掉的,酒和烟不但能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而且对血管本身的伤害也是较大的,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的人,尤其应戒烟酒。

 

 

五个常见的直接原因,希望患有高血压等疾病的朋友注意:

 

1、不过度劳累,不管是体力,还是脑力,都不能超负荷工作,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2、情绪不过于激动,70%的脑出血患者在劳作过程中发病,20%的脑出血患者是情绪过于激动诱发的。所以,身体存在一些慢性疾病的基础上,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是诱发脑出血的直接原因。

 

3、减少蹲便,较少血管屈曲压迫造成的血流不畅和血压升高,避免发生脑血管意外。同时,还要防便秘,减少屏气用力的情况,避免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溢血。

 

4、防摔倒,尤其是老年人,大多都脑动脉硬化了,颅内血管破裂的风险很高。

 

5、及时御寒,冬天是脑中风好发季节,天气的急剧变化也是诱发因,都很容易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所以注意及时的保暖很重要。

 

只要注意到了以上因素,就会大大减少脑溢血的发生机率。

 

【不药博士】简介: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脑出血的原因中,高血压几乎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有脑出血的病人,患者和家属以及其他人都会首先想到患者罹患有高血压,但正如提问者提到的那样,高血压吃的降压药为什么还会突然间脑出血呢?

     

     

    一、血压没有控制理想

     

    血压升高导致的脑出血,其根本原因是血压高于正常范围以上,如果把血压控制到正常范围以内,患者脑出血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即便是口服降压药,也不一定能够保证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因为高血压患者服药率低,控制达标率低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即便吃了降压药,血压没有控制理想,患者仍然会出现脑出血。


    二、合并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尤其是脑动脉瘤,是脑出血患者的又一大常见诱发原因。在很多没有高血压的脑出血患者中,脑动脉畸形尤其是脑动脉留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所以,即便患者口服降压药物把血压控制正常,脑动脉瘤的存在仍然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三、合并其他疾病导致

     

    还有一种类型的患者,即便没有高血压,没有脑动脉畸形,但合并有其他类型的疾病,比如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者其他疾病所导致的凝血异常等等,都可能会导致患者脑出血的发生。甚至是常见的外伤,高空坠落伤等,也会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由此可见,高血压是常见的脑出血的诱因,但即便没有高血压患者,仍然会发生脑出血,这就和脑血管畸形以及其他因素有关!所以,预防脑出血不仅仅要预防高血压,还要预防其他常见的诱发因素。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如今,心脑血管疾病让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它成了危害人们生命的一大杀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到了冬天还会出现增长的趋势,这样说你也别紧张,下面我将教你六个诀窍,只要你按照方法做,让你远离心脑血管疾病,免受它的侵扰。

      
    中老年群体,5个诀窍不妨牢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健康长寿

     

     

    饮食做到"2多2少"

     

    2多,指的是多吃豆制品和膳食纤维。

     

    豆制品,是很有营养价值的食物,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平时不妨多吃些豆腐和腐竹等豆制品吧,美味又健康;多吃膳食纤维,它能降低我们胆固醇的浓度,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比如海带,水果,蔬菜,杂粮粗粮等中都有着很多的膳食纤维,我们购买食材时不妨也考虑考虑它们。

     

     

    2少,指的是减少食盐的摄入和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吃盐吃太多能导致我们血压的升高,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要合理控制盐的摄入,并且少吃一些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蛋黄,动物内脏这类食物我们就要少吃。

     

    运动锻炼"3不宜"

     

    进行体育锻炼是很好的活动,有利于强身健体,但是不能盲目锻炼,不能乱锻炼,要注意运动锻炼得"3不宜"。

     

    不宜露,体育锻炼后,血液流动加快,会出汗,感觉到很热,但是记得不要脱掉衣服,以免着凉感冒。

     

    不宜急,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不要操之过急,要先进行一些热身,把身体都活动开,以防造成肌肉损伤。

     

    不宜猛,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不要做幅度大的运动,不然易引起大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出现,导致意外状况的发生,可以选择一些较平缓的运动。

      
    起床注意3缓慢

     

    起夜要慢,起夜时要慢点。因为首先在黑夜中光线不好,容易摔倒,其次,半夜起夜时,人尚未完全清醒,如果速度过快,很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所以,起夜要慢。

     

    起床要慢,睡醒后不妨在床上躺一会儿再起床,避免起床过猛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所以,起床要慢。

     

    排便要慢,当我们很用力地排便时,导致腹部压力大,心脏排血的阻力会增大,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排便要慢。

      
    保持心情愉悦

     

    保持心情的愉悦对健康来说是很重要的,气多伤身这个说法也是有道理的,而且情绪激动更易导致患上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在平时要放宽心怀,放松心态,可以多读读书,去旅游,增长见识,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阅历,心平气和地体面生活,同时要避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冲动,尽量少生气等,要有宽广的胸怀,这样更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利于免受疾病的侵扰。

      
    经常体检

     

    很多人都不把体检放在心上,觉得很没有必要,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体检能让我们更好更及时的了解我们的身体,它对疾病防护来说也是很有作用的,体检有利于我们早期发现疾病,及时的进行治疗,千万别因为你的不在意,让小病变成了大病。定期体检很重要,不要忘记及时体检哦。

     

    上述就是五个诀窍,不知道你是否都记住了,这五个诀窍对于可以帮助我们远离心血管疾病的侵扰,赶快一起行动起来,养成健康的体魄。

     

    最后,祝大家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情。

  •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血压患者人群的越来越多,许多的人都深受高血压困扰,总有一部分人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治疗高血压,导致部分患者因急于康复用了许多不正确的方法。而且很多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降压药及血压控制等方面,也同样存在不少错误。对于这些情况专家将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的事项分为四要四不要,下面就让我们带领大家来看看是哪四要、四不要。

     


    “四要”


    1、保暖要放在第一位


    不少老年人神经末梢已经不敏感,不能敏锐察觉冷空气的刺激。所以,患者家属应尽早提醒患者注意天气变化,外出时添加衣物,尤其忌讳迎面吹风。天气冷时,要加强监测血压,比如以前是一周测一次,在冬季可能就要三天或一天测一次。

     

    2、加量加药要遵医嘱


    多数高血压患者在夏季和冬季使用的降压药的种类或剂量是不完全一样的。至于患者要加哪一种药物、加多少量,这得由专科医生来决定,患者不得自作主张。


    3、饮食要清淡、多喝水


    冬季天气干燥,高血压患者要多喝水,补充身体水分。如果身体缺少水分,血液黏稠度高,血小板活性增强,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和心衰。


    4、高血压患者要限制饮酒


    有人觉得冬季喝几杯酒暖暖身子,但实际上,酒精摄入过多,血压自然升高,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四不要”


    1、降压不要太快


    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很容易发生脑缺血、体位性低血压。


    2、不要把能否降血压作为判定好药的标准


    降压不是评定药物疗效的唯一标准,也不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目的。降压的同时还需要能保护靶器官,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影响脂质代谢和糖代谢,这类药物才适合长期服用,才是最理想的药物。


    3、不要盲信偏方,自行服药


    临床上经常遇到有患者用偏方、验方治疗,乱吃药乱用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之类的。这些东西使用后不但不能治疗高血压,反而会延误治疗时机。还有患者看药品说明书有降压作用的就用。提醒患者:“药品选用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随便服用很容易出现问题。”


    4、不要血压一降下来就马上停药


    有人认为血压降下来以后就可以停药了,担心吃药的时间长了会产生耐药性。抗生素有耐药性,抗高血压药物是没有的。高血压是终身疾病,必须长期用药,所不同的是用药的量可以根据病情调整。


    以上内容就是高血压患者必须注意的几种情况,高血压患者记住在生活上要多注意保暖,少吃油腻食物和多喝水,尤其注意要限制喝酒。此外,更要遵从医生吩咐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高血压虽然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但是它是可以预防的,同样它也是可以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的。所以请在面对高血压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饮食结构对高血压、中风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脂肪的摄入等因素,均可使血压升高。

     


    高血压是典型的一种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类疾病的高危病因之一,具有非常伤害性非常大的并发症,比如心肌梗死,或者是心力衰竭等。其病因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与生活习惯,以及身体条件有直接的关系,下面就导致高血压的常见因素进行总结:


    1、性别与年龄


    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病率无明显差别,甚至高于男性。


    2、不良生活习惯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饮食结构对高血压、中风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脂肪的摄入,均可使血压升高。另有研究表明有经常熬夜习惯的人易患高血压病,甚至发生中风,而生活井然有序,生活作息规律,平时早睡早起者患高血压比例低。


    3、工作压力过重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人体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它们会引起血管的收缩,血压的升高,心脏负荷加重。

     


    4、性格


    性格与血压也密切相关,性格、情绪的变化都会引起人体内产生很多微妙的变化,比如说一些促使血管收缩的激素在发怒、急躁时分泌旺盛,而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长期如此,将会导致血压升高。


    5、遗传


    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关。如父母均患高血压,其子女的高血压发生率可达46%;父母中一人患高血压,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为28%;父母血压正常,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仅为3%。


    6、超重或肥胖


    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


    一般情况下,长期患有高血压的病因,都会有动脉硬化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心脑以及其他器官的供血不足,这可以说是高血压的直接影响之一,也是高血压始终难以降下来的直接因素,及时取得适合患者的治疗措施是治疗的重点。

  • 随着医学知识的广泛普及,说到高血压,很多人都有一定的了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却越来越大,生活没有规律,加班越来越晚,导致很多人在体检时,都会发现自己的血压有所升高,高血压更为年轻化。

     

    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有相似的问题:为什么降压药我一直在吃,血压却还是会时不时地偏高呢?有时候白天吃药晚上血压就升高了,甚至还有上午吃药下午就升高的。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到底有哪些原因导致血压一直不稳定?

     



    高血压久治不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

     

    1.药物选择出现了问题

     

    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都是地平类的降压药物,但是治疗效果却大相径庭。氨氯地平每天服用一次就可以很好地控制血压;而硝苯地平吃一次,药效只能坚持几个小时,如果患者不遵照医嘱用药,晚上的血压自然是控制不住的。

     

    推荐患者优先采用长效降压药物,常见的长效降压药物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贝那普利以及所有的沙坦类药物都是长效降压药,一天服用一次即可有效控制血压。

     

    2.用药时间和血压波动规律不相同

     

    正常人的血压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血压也在有规律的变化,如果在早晨服用了降压药物,但是患者的血压高峰期在夜晚,那晚上的血压就控制不住了。

     

    患者在得知自己高血压的病情后一定要密切监测自己的血压数据,找到自己血压的峰值点。一般而言我会建议患者在血压峰之前2-3小时服用降压药,可以让药物发挥自己最大的功效,将一天的血压都控制住。

     

     

    3.难治性高血压

     

    很多患者的高血压非常顽固,氨氯地平,缬沙坦和氢氯噻嗪三种药物都无法有效地控制血压,依然会有晚上血压升高的现象。

     

    难治性高血压目前没有有效途径治疗,只能通过了解自己血压的波动情况后,在原本药物的基础上,在血压峰值前加用硝苯地平等短效降压药物,同时注意合理饮食和加强运动。

     

     

    4、不遵医嘱擅自停药

     

    老一辈人总认为“是药三分毒”,太过依赖药物怕引起抗药性,且由于没有病发,以为自己的身体能够扛上一下子,所以擅自停药,要知道高血压正是因为人体对血压调节的功能出现问题,才导致血压不稳定。

     

    目前很多降压药,都有些具备保护心脏的作用,但主要是以降血压为目的。擅自停药,势必血压升高,波动过快将对全身各个器官都极具破坏性,继而严重影响寿命和生活质量。

  • 随着年龄增长的人们体内也会出现脂肪的积累,我们的动脉壁也会出现逐渐淤积,阻塞,我们的动脉会出现粥状硬化的现象,通常是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内,会产生心绞痛,而发生在非心脏部位的周围血管称为周围动脉阻塞性疾病,同时也是下肢动脉狭窄的最常见原因,轻的患者会出现肢体末梢疼痛,严重的会出现肢体缺血、冰冻、苍白或坏疽,甚至危及生命。

     

    高风险因素影响周围动脉阻塞的因素主要有4个:

    1.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此类疾病的风险就高,尽管这个因素不能被控制,但是我们也应该多注意出现的相关症状。

     

    2.吸烟:长时间抽烟的人群也是此类疾病发生频率比较高的人群。

     

    3.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人群也是此病导致的因素。

     

    4.洗过肾的病人

     

    下肢动脉狭窄严重阻塞会出现间歇性跛行

     

    患有严重下肢动脉狭窄的人会出现肢端缺血危症,休息时下肢就会疼痛,或者会出现慢性的不可愈合的伤口,会出现溃烂,溃疡,坏疽等症状。

     

    心脑血管病患者多注意中风、心肌梗死

    如果周围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时,除了有肢体症状外,我们还要注意是否有心绞痛或暂时性脑部缺损的症状,甚至出现脑卒中,夜视加强危险因素的控制。

    适度的运动

    治疗周围动脉阻塞性疾病时首先我们要控制危险因素有:戒烟、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并且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用来改善肢体的血流量。除了以上的情况时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医生提供药物治疗。

     

    一般情况下,应注意下肢周围动脉血管发生阻塞所产生的症状,如果是轻度阻塞时情况不会太明显,但是也会感觉到略微地下肢酸麻冰冷;中度阻塞者可能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运动之后会出现腿部酸麻疼痛,在休息之后血液恢复了血液循环,就可以继续,整个过程中会反复出现相同的症状。甚至有的患者的伤口也会出现无法愈合等情况,出现时一定要尽快就医,以防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造成严重的阻塞,甚至会出现肢端缺血的症状。

     

    以上是一些老年患者的比较容易患的疾病,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要学会注意一些症状的出现,及时的医治和治疗。

     

  • 大家都知道吃盐太多容易造成高血压,因为食盐中的钠离子会升高血压,钾离子和钠离子对血管的影响正好相反,钾离子有助于身体将盐分排出,同时还能平稳甚至降低血压。当摄入的钾低钠高的时候,会使血压升高而增加由于心脏病和卒中引发的死亡风险。含有充足钾的饮食,尤其当钠含量低的时候,能够预防和校正高血压。

    这个效果使得钾成为膳食指南中得知关注的营养素,健康成人每天对钾的适宜摄入量为2000毫克,要预防慢性病,钾的建议摄入量是3600毫克。我们身体的钾主要来自食物,从食物中摄入钾很安全,不用担心会超标。那么哪些食物富含钾元素呢?

     

    高钾蔬菜类:菠菜(钾含量311毫克)、菜心(钾含量236毫克)、茼蒿(钾含量220毫克)、香菜(钾含量272毫克)、苦瓜(钾含量256毫克)、菜花(钾含量206毫克)、樱桃萝卜(钾含量202毫克)。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

     

    高钾水果类:牛油果(钾含量599毫克)、红枣(钾含量524毫克)、哈密瓜(钾含量190毫克)、椰子(钾含量475毫克)、山楂(钾含量299毫克)香蕉(钾含量256毫克)、榴莲(钾含量261毫克)、樱桃(钾含量232毫克)、杏(钾含量226毫克)、橙子(钾含量159毫克)。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水果200~350克。

    高钾主食类:芸豆(钾含量1215毫克)、白扁豆(钾含量1070毫克)、红小豆(钾含量860毫克)、鹰嘴豆(钾含量830毫克)绿豆(钾含量787毫克)、眉豆(钾含量525毫克)、干豌豆(钾含量823毫克)、荞麦(钾含量401毫克)、马铃薯(钾含量347毫克)、燕麦(钾含量356毫克)、高粱米(钾含量324毫克)、马铃薯粉(钾含量1075毫克)、黑米(钾含量256毫克)、小米(钾含量284毫克)、干黄玉米(钾含量300毫克)。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主食250~400克。

     

    高钾豆类及其制品:黄豆(钾含量1503毫克)、黑豆(钾含量1377毫克)、毛豆(钾含量478毫克)、腐竹(钾含量670毫克)。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大豆类20克。

    高钾坚果类:花生仁(钾含量587毫克)、核桃(钾含量385毫克)、葵花籽(钾含量547毫克)、栗子(钾含量442毫克)、松子(钾含量1007毫克)、莲子(钾含量846毫克)、杏仁(钾含量746毫克)、腰果(钾含量503毫克)、榛子(钾含量1244毫克)、开心果(钾含量735毫克)、南瓜子(钾含量672毫克)、黑芝麻(钾含量358毫克)。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坚果10克。

  • 人到中年,总是免不了要开始关注自身健康,因为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患了三高甚至心血管疾病。而说到三高和心血管疾病,必定离不开要说说高血压病,因为我国最近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病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27.9%,相信在6年后的今天,这个患病率会进一步升高,而且高血压病在我国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青中年高血压患病率也在逐渐升高。

     

    曾经碰到过不少刚过40岁的中年人,体检时发现低压(舒张压)高于正常值90mmHg,高压尚在正常范围内,于是不以为然,但没过几年,就已经高压低压都升高了。为何中年人高血压,为何多是低压高?发现低压高怎么办?今天就来聊聊中年人高血压的那些事。

     

     

    中年人高血压,为何多是低压高?

     

    在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中,高血压就是收缩压(高压)升高,高压越高危害越大,而舒张压升(低压)高通常没什么危害,甚至都不算高血压。有这样想法的人就错了,虽然老年人的高血压会以高压升高多见,但中年人高血压却多见于低压升高,而且如果不注意的话,同样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为何中年人高血压多是低压高?主要是因为中年人的心脏功能和血管弹性尚好,当心脏收缩向外泵出血液时,由于主动脉血管弹性较好,血液对动脉血管壁压力较小,这时收缩压(高压)就会不高,当心脏舒张时,主动脉血管和周围血管开始收缩,这时就会产生舒张压(低压)的升高。另外,中年人比较容易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增快,血压上升,这也是中年人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生活上做好6点,或可不用吃药

     

    有人认为低压升高不要紧,而有人会认为只要血压升高就要吃药,但这两种想法都不对。虽然降压药在高血压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并不是首要的,首要的应该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在生活上做好6点,或可不用吃药。

     

    1. 健康饮食

    高脂高钠的饮食,带来的后果就是血管斑块的形成,血管产生收缩,弹性减弱,这样血压就升高了,所以控制血压首先要健康饮食,每天吃盐最好不超过5克,多吃青菜和水果,饮食清淡。高血压病人应该控制脂肪的摄入,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甜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鱼、蘑菇、低脂牛奶等。

     
    2. 减轻体重

    肥胖的危害相信也不用多说,体重管理是当前健康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体重控制下来了,外周血管阻力也会下降,高血压也会跟着下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局部腰围肥胖的人也就是将军肚的人要当心,这种体型更容易得高血压,甚至会更容易合并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但是如果肥胖的高血压病人能成功减肥,在体重下降后血压也会有明显的下降。而要想减肥,上面说的健康饮食非常关键,因为通过低脂低盐的饮食方式,可减少身体摄入能量,从而实现能量蓄积减少,实现体重控制。

     

    3. 适当运动

    开展适合自己的运动,最好以有氧运动为主。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脂,预防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使血压下降。另外,有研究显示长期有氧运动能够改善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兴奋的问题,有利于使血压进一步得到控制。

     
    4. 缓解压力

    人到中年,有时候会感到压力山大,职场竞争激烈,而家庭负担又重,大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大,谈退休又太早,所以免不了会经常产生焦虑的情绪,但恰恰是这种状态下更容易引起高血压,所以要学会缓解压力,舒缓紧张情绪,避免血压升高。

     
    6. 规律作息

    中年人应酬通常相对较多,难免会喝酒抽烟,而大量的喝酒可以使血压升高,而且是顽固性的血压升高。吸烟更是危害心血管健康,同时烟中的尼古丁对人体可以引起很多种疾病。尼古丁本身对神经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会引起血管收缩并损害血管壁。据统计每年因吸烟导致死亡的人中有一半的人有心脑血管疾病,而且主要是冠心病和高血压。特别是中年以后,烟酒的危害会越发明显,所以建议中年人戒烟限酒。

     
    6. 规律作息

    许多朋友常说,人到中年一个明显感觉到自己老了的特征就是再也熬不了夜,实际上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熬夜对身体都是有危害的,年轻时身体素质还好,即使透支一点健康也无关紧要,但中年以后就要注意了,熬夜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血压升高,所以必须规律作息,保证每天至少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

     
    人到中年以后,健康就显得越发重要,如果测血压发现自己血压高,即使是低压高,都要高度重视,而如果能做到以上6点,就可以最大程度缓解高血压的威胁,从而最大程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当然,如果发现了高血压,经过3个月或半年的生活方式调整,血压还是高,就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药治疗。

  • 高血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即便自己很幸运,身边被高血压“缠上”的人也不在少数。很多人以为血压升高是老年人都会经历的事情,实际上,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在为血压升高而担忧。血压升高,跟年龄没有直接关系,跟我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

      
    冬天气温低,人体血液循环缓慢,加上血管遇冷收缩,所以冬季也是血压波动的关键时期。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主要也跟血压异常波动有关,希望大家能提高警惕,别“刺激”血压。、

     

    其实像高血压这种慢性疾病,想要“根治”是不太可能的,患病以后,需要靠我们的自控力来控制血压,维持血压的稳定。如果血压趋于平稳,那么各种并发症也会主动远离,不敢造次。

     

     

    为预防血压飙升,再难也要坚持5件事

     

    健康饮食,远离重口味食物

     

    很多朋友在饮食上都没有用过心,总是想到什么吃什么,有时候工作忙,懒得做饭,就靠点外卖、下馆子。其实一个人的饮食习惯,也会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自己做饭虽然比较麻烦,但在烹饪的过程中,我们至少能掌握调味品的量,能控制油、盐、糖的量。

      
    有些朋友为了省事,经常吃一些快餐、外卖,而这类食物往往都有高脂肪、高热量、高盐分的特点,会对血压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希望大家能改掉重口味饮食的习惯,选择更加健康、清淡的食物。

     

    养成每天测量血压的习惯

     

    现在很多年轻人,过年过节给老人送的礼品当中,少了很多利用率不高的东西,多了不少实用性的东西,比如测压仪。对于上了年纪的朋友而言,掌握血压波动情况,是非常重要的,能尽可能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让我们在高血压到来之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心态平和,少生气

     

    人在生气的时候,会感到呼吸困难、胸闷气喘,其实这是因为生气会影响我们的心率,给心脏造成一定的负担。同理,心脏压力大的时候,血压也会出现升高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控制情绪了。虽然我们无法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事,但保持心态平和,积极乐观,或许能帮助我们排解压力,稳定血压。

     

    戒烟戒酒

     

    可能在大家心里,抽烟喝酒算不上是不良爱好,但实际上,烟草和酒精中的有害物质,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长期抽烟的人,体内存在大量尼古丁,而这种物质不仅会麻痹我们的脑神经,还会刺激我们的血管,加速血管硬化,导致血压升高。

      
    喝酒也一样,酒精对有些人来说,是“救命稻草”,但对血管而言,却是实打实的“利刃”,长期饮酒,血管会越来越脆弱,血压也会异常波动。

     

     

    管理体重,适当减肥

     

    有些人并不看重自己的外表,即使体重超标了,他们也不会放在心上,但体重也是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依据之一,体重超出正常水平,说明体内脂肪含量过高,血管内存在大量脂肪,血液循环阻力大,血压容易升高。要想远离高血压,首先得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希望大家都能做好体重管理,别让高血压找上门。

      
    总结:可能在有些人心里,高血压并不算什么大病,但血压频繁波动,也会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而在这些并发症中,不乏能瞬间夺走我们生病的疾病,希望你别掉以轻心,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控制好血压,稳定好病情。

  • 对于中老年人朋友来说,脑梗可能是他们最不想“遇到”的疾病了,因为这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复发率还是致死率都非常高,可以说是“死神的亲兄弟”了。诱发脑梗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哪些饮食习惯是脑梗发作的“元凶”吧。

      
    长期坚持“五高”饮食,血管压力大,容易引发脑梗塞

     

    高盐饮食

     

    很多朋友吃什么都离不开盐,其实了解一定养生知识的人,都已经开始“控盐”了,因为高盐饮食也堪称“健康杀手”,过量的盐分会引发代谢异常,导致血压升高,而这些因素都是造成动脉硬化的关键,也是诱发脑梗的“祸端”。

     

    成年人如果每天摄入6克以上的食盐,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几率将会直线上涨。除了饭菜中的盐分以外,大家还应该警惕各种零食、蜜饯、饼干中的盐分。

     

      
    高脂饮食

     

    脂肪是人体每天都需要摄入的营养物质,但身体所需的脂质是有限的,经常摄入大量油腻食物、高热量食物,其实也是在给血管增加负担。因为多余的脂肪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我们的血管,导致血液中的脂类成分过高,增加脑梗的发作风险。

      
    高胆固醇饮食

     

    很多体内胆固醇过高的朋友,经常为吃不吃鸡蛋而发愁、纠结半天,但却对动物内脏、动物脂肪等食物来者不拒,其实蛋黄中的胆固醇是有限的,而猪肝、猪血、鱿鱼、肥肉、骨头汤中的胆固醇含量才“惊人”。胆固醇摄入过量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斑块,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

      
    高糖饮食

     

    其实我们平时最无法避免的就是糖分,它们“隐藏”在那些声称“无糖”的无糖饮料、无糖奶茶、无糖饼干、无糖蛋糕里,让人防不胜防,而爱吃甜食也是人类的天性,有的人能坚持一个月不吃肉,但一个礼拜不吃甜食就会情绪低落。但糖分却很容易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导致血脂升高,形成血栓,诱发脑梗。

     

      
    高嘌呤饮食

     

    可能大部分人都听说到高嘌呤饮食会引起痛风,其实它也是脑梗死的“加速器”。因为体内血尿酸升高的话,血管内就容易出现结晶性炎症,而这也是破坏血管内膜的“元凶”,血管内部形成了斑块,脑梗也就不远了。所以说,长期喝浓汤、吃海鲜、喝啤酒,也会加速脑梗死的进程。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其实脑梗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这“四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果患上了其中一种疾病,就很容易诱发其他一系列的病症,而这些疾病都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也意味着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对预防这些疾病都有一定的帮助。

     

    脑梗其实也是“四高”发生后,逐渐演化而成的,所以在预防脑梗之前,我们更要预防“四高”,控制好了血糖、血压、血脂和尿酸,也能很好地保养血管,预防脑梗塞。

      
    很多专家一直都提倡健康饮食,但真正把这些话放在心上的人却不多,这也是患脑梗塞和“四高”人群越来越多的原因。方法都告诉大家了,大家却不去实施,疾病当然会“盯上”我们了。

     

    总结:健康的饮食习惯是我们经常挂在嘴上说的,希望看完之后,大家能付诸于行动,真正把低油、低糖、低盐、低脂、低嘌呤的饮食习惯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让脑梗塞远离我们。坚持的人会更加幸运,希望你也是其中一个。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