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文读懂孤独症、高功能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

一文读懂孤独症、高功能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
发表人:主治医师孙浩

孤独症,高功能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之间是什么关系?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与阿斯伯格综合征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临床核心症状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

其中,智商大于等于 70 分的孤独症,称之为高功能孤独症。

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均为婴幼儿期起病,呈长期慢性病程,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给个人和家庭带来重大的痛苦。

孤独症、高功能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孤独症

核心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局限的兴趣及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模式。约 70%的孤独症患者伴有智力低下。

社会交往障碍

  • 社交意愿:孤独症婴幼儿表现出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者抱起时身体僵直、往后打挺,与人眼神交流少,对于大人的引逗不感兴趣、缺乏反应。
  • 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与同伴玩耍不感兴趣,别人喊他常常不理睬,更喜欢一个人独处,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 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存在社交意愿,有些患者随着年龄成长,也会出现社交意愿,但均有社交方法的缺陷。

交流障碍

  • 语言交流:孤独症儿童言语发育常迟缓,表现为说话晚、言语表达能力差、很晚才分清人称代词“你、我、他”,严重的患者甚至终身无语言。
  • 言语形式及言语内容也有缺陷。患者表现出模仿言语——重复别人说的话,或者重复言语,即一句话反复说。有时患者会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尽管已经知道答案或者家长已经反复作答,依然反复询问。有的患者有自言自语现象,所说的内容为动画片所看的内容或者别人说的话(如:幼儿园老师说的话)。对于别人的问话,患者常常答非所问,或者突然冒出与谈话主题无关的言语。有时孤独症患者会使用书面化的言语与别人交流,讲话引经据典或者成语堆砌或“学究样”的语言。
  • 在语音、语调、语速、节奏等方面也常存在问题,如用相同节奏、不变的音量与人交流。
  • 患者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愿或者内心感受,与别人交流时少主动性的言语,发起及维持谈话存在困难,与人交流时互动性差。

非语言交流

  • 孤独症患者不会用表情、动作及姿势辅助交流,常不会用手指,不会用点头、摇头以及各种手势等表达自己的想法。
  • 与人交往时面部表情缺少变化,经常给人以“不苟言笑”、“古板”的感觉。

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

  • 兴趣狭窄:孤独症患者常表现出兴趣范围狭窄,对于感兴趣的事物特别痴迷,甚至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 对于正常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孤独症儿童常不感兴趣,但是对于一些单调或者有某种特征的事物却表现出痴迷,例如:天气预报、旋转的物体等。
  • 穷尽极致地收集感兴趣事物的各种相关知识,例如:喜欢蛇,会搜集关于蛇的种类、习性、分布、毒性等相关的知识。
  • 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他们经常表现得固执、拒绝改变,例如:出门去某处只走固定的路线、物品放置在固定的地方、极端挑食,对于环境的变化,如:家具位置的变换,会特别敏感,难以接受。上学后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困难。在他们的书画等作品中,也可见刻板的特点,如:所画的动物都似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写字大小及笔画粗细都一样,画画也是画相同的物品或者相近的题材。
  • 孤独症患者还表现出对于无生命物品的特殊依恋,如:手中总是要握着一支笔或者攥着东西,长时间只枕一个枕头,换了别的枕头就无法入睡等。
  • 有些人还会表现出奇怪的动作,例如:垫着脚走路、反复玩手、反复拍手、凝视某处、反复转圈等。

高功能孤独症

高功能孤独症是指孤独症中智力大于等于 70 的孩子,因为症状相对轻,部分患者某些方面的能力相对好,甚至超常,很多时候他们的上述症状会被忽视,因此耽误了早期就诊和干预。

阿斯伯格综合征

相比于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没有言语发育障碍,也没有智力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和局限的兴趣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

社交障碍

  • 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有人际交往愿望的,但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不懂得如何和别人打交道,从而容易受同龄人排斥。他们与人交谈时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会喋喋不休向对方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内容,但过程中无法识别对方的表情和感受,无法判断对方是否对话题感兴趣,无法与同龄人实现话题的互动和分享,更缺乏进一步的情感交流。他们常常会敏锐地发现问题,并且以“过分诚实”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会根据当时的社交场景,以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常常使别人感觉难堪,例如:他们会当众指出同学胖,让同学去减肥。

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

  • 很多孩子对科学非常着迷,甚至痴迷,如,自幼喜欢汽车发动机,收集相关的模型和杂志,对于各种发动机的性能如数家珍,喜欢拆解玩具。行为较刻板,如每天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不能变化,思考问题直来直去,不能灵活变通,有些孩子喜欢重复问问题,总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

如何治疗?

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教育训练、行为矫正可以改善患者的社会交往行为、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日常生活技能和适应行为,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症状、冲动行为及共患病。

早发现,早干预

年龄越小,神经发育的可塑性越强,疗效与干预的开始时间密切相关,临床上经常见到家长因为不能接受疾病很晚带孩子来看或者看了以后没有去训练,错过孩子的最佳干预时期,让人扼腕叹息,所以只要发现婴幼儿存在可疑的孤独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症状,要立即开始就诊和干预。

选择科学有效的干预

因此类疾病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清晰,目前没有任何特效药物可以治愈孤独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家长们切勿因求治心切而盲听盲从,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建议各位家长关注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积极和专业医师沟通,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干预方法。

个体化治疗干预

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为长期慢性疾病,每个患者发育水平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情绪行为症状表现及程度不同,共患病不同,因此,对于每一个患者,都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患者所需的个体化的长期系统干预。

如何早期识别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

孤独症

起病于 3 岁之前,大约 2/3 的患儿在出生后逐渐表现出异常。

另外约 1/3 的儿童,早期有 1~2 年的正常发育期,之后才退化出现孤独症症状。

大部分家长在患儿两岁前会发现其异常。

言语发育迟缓常是家长带患儿就诊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很多家长受“贵人语迟”观念的影响,延误了早期就诊和干预。

我国卫计委于 2013 年颁发了《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其中明确列举了不同年龄儿童中提示孤独症的预警征,详见下表。

若孩子有以下征象,建议家长带其积极至正规医院就诊,确定是否存在孤独症的问题。

图片

高功能孤独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

早期容易漏诊,从而延误治疗,漏诊原因主要有:

  • 智力发育水平正常,故而在社交技能要求较低的幼年阶段,社交缺陷也未造成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
  • 部分患者存在某些能力的超常,掩盖了其存在的社交缺陷,使得其社交困难不易被家长和老师察觉。
  • 家长和老师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将儿童的社交困难看成是性格内向,从而造成了较多的漏诊。
  • 到学龄期,因环境对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要求日益增高,患者有限的社会交往能力越来越难以应对日常的社会交往,患者的社会交往困难日益凸显出来。尤其到青春期后表现更加显著。
  • 很多孩子表现孤僻离群,我行我素,不理解和考虑别人的感受,人际关系差,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行为较同龄孩子幼稚,显得过于单纯,不懂迂回……
  • 老师和家长经常评价这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行为幼稚、聪明古怪。

若孩子有以上特征,建议尽快就诊评估,以防错过孩子的有效干预时期。

能治好吗?

经过综合性教育和训练,辅以药物,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可以有显著的改善,部分患者能获得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但良好预后的前提是早期发现和长期系统干预。

孤独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在常年有效的干预下,依然会带有自己的一些特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获得一般意义上常人的生活和工作。

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一方面来自于他们可能与生俱来的特质,一方面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对这些特质的不了解和不接纳。

国际孤独症研究会主席巴伦、科恩认为:正常发育人群其实也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孤独症特质”。抛除医学角度,或许,我们之间的界限没有那么清晰,认识这些特点是我们接纳和帮助对方的开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孤独症属于广泛发育性疾病,是其中最常见、最有代表性的疾病,多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约70%的患儿同时伴有精神发育迟滞。能够导致孤独症发生的病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学因素、病毒与免疫学因素、神经生化与神经内分泌因素、脑结构与脑电生理学因素、围生期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等。

     

     

    一、孤独症的发病原因


    遗传学因素:有研究证实,孤独症与遗传因素高度相关,遗传率高达80%~90%。
    病毒与免疫学因素:病毒可能潜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把其DNA整合到宿主DNA上,翻译出异常蛋白质,作为异体抗原,它们可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免疫应答。
    神经生化与神经内分泌因素:孤独症的神经生化问题也就是研究突触和中枢神经递质的问题,由于脑能神经递质发育不成熟,可导致患儿行为和精神异常。
    围生期因素:围生期损害,如出生时窒息、缺氧、脑轻微损伤等,在患儿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辅助作用。
    社会心理学因素:有研究证明,孤独症不是任何单独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原因引起的。孤独症是一种广泛发育性障碍,儿童发育和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言语、社会技能的获得和发展。


    二、哪些人群好发孤独症?


    有家族史者:孤独症具有遗传性,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孤独症。
    免疫功能紊乱者: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都有伤害脑组织的可能,从而诱发孤独症。
    神经发育异常者:有研究显示,孤独症患儿存在神经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三、哪些因素容易诱发孤独症?

     

    母孕期的不利因素:比如高龄产妇、怀孕期间出现过先兆流产、病毒感染、围生期发生过缺氧等。

    环境因素:在患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其生活环境及社交与孤独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四、孤独症和自闭症的区别

     

    孤独症和自闭症的区别,自闭症患者会表现的孤独离群不会与别人建立一些联系,就是不愿与人说话。孤独症它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疾病,主要是指在婴幼儿时期的自闭现象,引起孤独症的原因有遗传因素和胎儿在子宫里的环境因素以及营养因素等等,而自闭症属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疾病,患者会出现社会交流问题,一般表现在缺乏和别人的交流或者一些交流的技巧,甚至和父母之间也缺少一种安全的相互依恋的关系等,非常严重的,还会出现语言交流的问题,患者还会出现一些呆板的行为而且重复的出现。

  • 阿尔茨海默症也称为老年痴呆,是一种发生于老年人,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记忆力障碍、执行能力障碍、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失语、抽象思维和计算能力损害。由于这些症状的存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在生活中会面临许多困境。

     

    1.记忆减退。

     

    患者常常将日常生活中的人或者事物遗忘,比如刚刚把钥匙放在抽屉中,转过身之后,就忘记钥匙放在哪里了。患者有时候刚刚说了某件事,突然问,“哎,我刚刚说了什么?”。见到自己的亲人朋友,患者可能不认识对方,也记不得对方的名字。

     

    患者独自出门后,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线,也记不得电话号码。严重的患者记不清自己是谁,叫什么名字,经常性地会问:“我是谁,我叫什么名字,你是谁,你叫什么名字?”而且很容易把名字弄混。

     

    患者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减退,以往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或者技巧渐渐地遗忘。

     

     

    2.执行能力障碍。

     

    患者面对生疏或者是复杂的事情,容易出现疲乏、焦虑、厌倦等消极情绪,往往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

     

    3.性格改变。

     

    患者由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和经常性地遗忘事物,变得烦躁易怒、多疑、不爱干净。有时候会无端地指责自己的配偶或者儿女,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老伴有外遇。患者感觉自己不能与家人交流,不能够被家人接受,容易负气出走。

     

    4.精神行为异常。

     

    性格内向的患者突然变得兴奋异常,言语增多,且语言重复。原本性格外向的患者变得沉默寡言,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情感淡漠,哭笑无常。

     

    5.言语障碍。

     

    语言重复,毫无逻辑,吞吞吐吐,甚至失去说话的能力。

     

     

    6.思维异常。

     

    患者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减弱。

     

    7.生活不能自理。

     

    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难,四肢强直或者屈曲瘫痪,需要他人24小时照顾。有些老年人由于大小便失禁或失去生活的能力,内心变得羞愧自责,变得沉默寡言。

     

    阿尔茨海默病在治疗上面临重大难题,目前尚未存在能够彻底治愈的有效方法,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阿尔茨海默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给家人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要尽早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研究表明,充分的睡眠,合理的饮食,良好的心境,健康的身体,充分的脑力活动都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 作者:郑志君

    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压力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人们经常容易产生心中压抑的情况。长期的久坐缺乏运用使得人们的内部身体机能出现问题,或多或少会导致心理问题。那么,抑郁症作为常见的心理精神疾病之一,往往容易引发自杀或者精神不振等,那么躁狂抑郁症与抑郁症有什么不同,我们从其表现状态来看。

    1、躁狂抑郁症:躁狂抑郁症简言之为躁郁症,也有人叫做情感性精神病。病状主要表现情感的失常,并且还有有行为及思维的障碍。其情感改变的特征表现有点极端,例如过度的情感高涨或过度的低落,其思维和行为也随着情感而变化,容易被人们理解这种表现;这样的情况难免常常易感染别人,即在旁的人常易被病人的情绪和行为所影响。躁狂抑郁症是一因为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引发的因素还不明确,兼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两种主要常见的状态,可以在病人身上交替反复发作,也可以只作为一种状态发作,具有周期性和变化性,间歇时间段病人精神活动完全正常,跟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

    2、抑郁症,病人的表现为愁眉苦脸,感到无限悲伤。一些病人在悲伤情绪是还会包含着焦虑和恐惧。此时,抑郁症病人悲观厌世,找不到自己的优点,不停地否定自己厌恶自己,出现自责、自罪的想法。在情况逐渐严重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病人可能因此进行自杀。除此之外,会很容易发现病人很少主动开口,自觉思维活动极度迟缓,思考问题困难,思维内容多都是呈现出悲观。因此,病人喜独居一隅,卧床少动,动作极为缓慢。极严重时,患者自责、自罪可达到妄想程度,常常决然做出自杀行为。

    因此躁动抑郁症与抑郁症虽然在情感的表现状态上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归根到底都是对于人来说,不能被忽视的一种精神疾病,当发现或者检测到有这两种病态的时候,应该立即到医院寻找心理医生,寻求相应的帮助,依靠医生和一些药物配合治疗。

  • 人们的心理,就像春天的原野,应该是阳光明媚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心理却是“阴云密布”,常常出现心理失衡,这些人表现得或抑郁孤单,或喜怒无常,或猜疑嫉妒,或无端恐惧。

     

     

    一、心理失衡的三大表现


    很早以前,心理学家荣格就在进行心理失衡方面的研究,他发现心理失衡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1、第一种:灰色心理

     

    荣格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由于身体的变化或者心理上的变化,使得他们出现闷闷不乐、焦虑烦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出现这些不良状态的人以中年人居多。究其原因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人的身体机能开始发生变化,由旺盛期进入缓慢的衰退期,并在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下,心理开始出现偏差。

      

    2、第二种:情绪饥饿

     

    荣格认为,人们的生活状况与情绪饥饿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比如,贫穷者由于整日为生计操劳,思想有所寄托,不易缺少情绪体验。而那些生活富足、无所追求的人大多是情绪饥饿的“受害者”,因为他们在精神上缺少寄托,缺少亲情安慰,经常处于情绪波动的不良状态,时间一长,他们的精神就会出现问题。

     

    3、第三种:信息膨胀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量急剧增加,让一些人的精神负担加重,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这样的人在接收外界信息时,由于信息超过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造成大脑中枢神经功能的素乱,由此演变成信息膨胀综合征。

     

     

    二、心理失衡的常见原因


    实际上,造成人们心理失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社会变迁过快、行为方式的改变、思想观念的更新等,都或多或少会让人们走进失落的世界。为此,荣格曾经说过:“遇事能够泰然处之,并且用平和的心态看待身体上出现的变化,并随之做好调整的准备,才能积极主动地避开因为身体机能变化而对自身心理带来的伤害。有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可以有效地避免精神上出现的种种不适、从根本上改善不良的情绪以及被压抑的精神、这样才会有健康的心理和矍铄的精神。”

     

    三、摆脱心理失衡的4大方法


    为了让心理关衡的人尽快摆脱这种精神上的“煎熬”,荣格总结出了心理失衡的调节方法,最经常被提起的就是“转移法”(一些心理学家将其称为移情法)、指的是心理失衡的人为了减轻自身不良情绪的影响、通过转移注意力达到心理平衡。要知道、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可以在大脑里产生兴奋中心、人们通过外界的力量是可以使兴奋中心转移的,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他愿意做的事情上去、进而从负面情绪中快速解脱出来。

      

    1、消转移法:通过散步或聊天,进行负面情绪的转移

     

    散步是一种悠然自得并让人心平气和的活动,也是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转移方法。现实中,当人们面临负面情绪困扰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脱离现场,出去散步。散步的过程其实也是释放心理压力的过程,更是重新认识自我、进行理性思考的过程。在散步时,人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紧张的大脑皮层就会得到放松,负面情绪也得以宣泄。

     

    聊天也是消遣转移法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但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聊天对象时,要选择那些知晓自身秉性的人。这样的人不会率灾乐祸、更不会火上浇油,而是能站在你的角度,帮你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让你从中认识到自身的问题。

     

    2、繁忙转移法:将注意力集中到繁忙事务上,忘记烦恼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为患者分派一些危险系数低、工作量偏大的事情,避免由于患者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娱乐转移法:通过娱乐活动,如跳舞、跳水、攀登、下棋、绘画等转移注意力

     

    如果下棋,心神就要集中,将精力完全放在与对方的博弈中;而绘画时,要静神运气,心无杂念;放风筝时,要将目光投放在线上。通过这些方式,都能起到转移负面情绪的效果。

     

    4、开阔转移法:让患者开阔心胸,调节负面心态

     

    其实,欧洲一些国家的精神病院早就为患者开设了一些装有日月星辰的天花板,这种宏大的卧室可以让患者变得心胸开阔,为他们失衡的心理带来一定的治疗效果。

     

    此外,外出旅行也是一个好办法。旅行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一个人的思路打开,塑造人格魅力,因此,那些经常旅行的人大多是善于理解别人、心态趋于平衡、懂得战胜困难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东西必须摆放整齐、站在楼下不停的数楼层、出门时候反复检查锁门情况……这一系列不可理喻的想法或行为已经影响了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1。很不幸,如果出现了这些无法控制的情况,那么这可能真的患上了一种精神疾病——强迫症。

     

     

    有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大脑前额叶在代谢率水平及脑功能成像上都与正常人存在一定差异2。而以灵活优化的方式控制多种认知加工过程协同操作的认知神经机制,正是由大脑前额叶所掌控的2

     

    那么这就提示,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2

     

    认知功能损害 3,4

     

     

    强迫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涉及注意、记忆、抽象思维、听觉言语、视觉图形及空间记忆等各方面。

     

    包括注意的保持和转移、言语的接受和运用、短时记忆、信息编码能力、抽象概括、思维转换能力、视觉信息的接受能力和执行功能等,这些损害可能与大脑额叶、颞叶及顶叶有关。

     

    (1)智力是一种复杂的功能,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包括:语言表达、记忆、抽象、形成行为的计划能力,以及执行计划达到目的的能力等。智力活动主要依赖于大脑各叶的功能,特别是额叶和颞叶的功能。强迫症患者在数字符号、木块拼图测验、联想学习、情景记忆、视空间能力等方面,均不及普通人群。

     

     

    (2)注意是心理过程中伴随的一种状态,任何心理过程的完成都与注意水平的高低有着紧密联系。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思维粘滞、注意保持和注意转换能力的缺陷,在完成有视觉干扰信息的任务时表现得更为突出。

     

    (3)执行功能是指通过意志、计划及对行为的自我监控以完成有目的活动的能力,是多种认知功能的综合。

     

    强迫症患者在行为的计划调整能力、空间知觉、工作记忆、认知弹性、干扰抑制、概念的形成和分类、色彩图形的知觉和选择性记忆等方面均存在障碍。这也提示了强迫症患者存在与执行功能相关的额叶功能障碍。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高复发、高致残性精神疾病。目前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的缺陷,但也存在不一致的结果,这可能与强迫症异质性、共病抑郁、药物治疗以及测验工具的选择等有关5

     

    但是,无论强迫症会不会损害认知功能,损害到哪种程度,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人存在强迫症的可能,及时就医一定没错。任何一种疾病都是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不要等到症状严重,错过最佳的治疗康复时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精编版)[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 49(6).
    2. 周云飞, 等. 强迫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3).
    3. 张丽霞, 等. 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特点的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5, 38(1).
    4. 岳计辉, 等. 首次发病的强迫症患者的认知功能[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 36(9).
    5. 岳计辉, 等. 首发未经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及其与执行功能缺陷的关系[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 38(10).
  • 1.什么是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且严重的精神疾患,主要的致病原因有大脑结构的异常、遗传因素、妊娠的分娩的因素环境的影响等,患者主要表现为感知觉、情感和行为的异常,会给患者及家属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治疗方式主要为药物治疗,还可以进行心理治疗等方法,治疗后部分患者可以得到治愈,患者病情再次复发的风险很高,一旦出现病情复发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和处置。

     

     

    2.精神分裂症可以完全治愈吗?


    精神病分裂可以治好吗?我们都知道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疾病中的一种,而且在该病种中是最为严重的类型。部分的患者是可以治愈的,但是也存在一部分的人在治愈后再次复发。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寿命平均是在50~60岁左右,患者还会存在社会功能损害的后遗症,需要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心理心理病病情的评估,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约1/3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可得到彻底的缓解,其中部分人不再复发,可认为治愈,部分人可能再次复发,需要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寿命比正常人较低,平均在50岁~60岁左右。

     

    3.精神分裂症属精神病吗?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病,而且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病其中的一种类型,治愈的几率是比较低的,而且会经常的复发,所以需要长期的使用抗精神状态的药物进行控制,或者是定期的到医院进行复诊,平时注意不要让患者太过激动,不能够让患者受到刺激,才能够避免精神分裂症这种情况,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4.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的区别?

     

    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症状,一个是疾病。精神病理学中不存在人格分裂这一疾病,所谓的人格分裂,指的是患者在同一事件或不同事件中,表现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人格特征,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等疾病。因此,人格分裂属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之一。如果存在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家族史,长期神经衰弱、压力过大,以及长期处于应急状态就可成为精神分裂症的诱发因素。

     

     

    5.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区别?

     

    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临床表现:1、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即存在重复的想法和行为。2、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幻觉、妄想、瓦解的言语和行为。比如缺乏声音和感知觉刺激,但可出现知觉的体验,缺乏任何事实依据,但会产生坚信不疑的思维内容。

  •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敏感多疑,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检查。患者出现由精神病性症状支配进行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行为时应及时就医。患者出现行为激越或木僵状态时应立即就医。此外,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需要与重性抑郁或双相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分裂情感性障碍等疾病相鉴别。

     

     

    一、需要做的检查

     

    头颅CT:通过头颅CT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脑器质性疾病,若无,除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脑电图检查:通过行脑电图判断是否存在脑波异常放电,是否存在癫痫,若无,除外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该量表由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及附加症状四个分量表组成。PANSS每一症状条目均从无症状到极严重,按1~7级评分。
    体格检查:通过视诊或者触诊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异常的活动或者脑部是否受到外伤等情况。


    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1、ICD-10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F20.9):症状标准:在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等情况下,至少应该符合以下各项症状群第1、2、3项中的一项,或第4、第5、第6项中的两项,并持续1个月以上:思维化声、思维插入或思维被夺取、思维被播散、被害妄想;被控制妄想、影响妄想或被动妄想,或其他形式的怪异妄想;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幻听或持续数周、数月以至于更长时间的其他形式的言语性幻听;除以上所列举的具有特征性的妄想以外,存在任何其他形式的妄想,并伴有任何形式的幻觉;情感反应不协调、情感淡漠、言语缺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


    2、排除标准:若同时存在明显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假如不能够证实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先于情感症状出现,不能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如果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出现在躯体疾病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诊断应参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三、偏执型精神分裂需要和哪些疾病鉴别?

     

     

    1、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部分重度抑郁患者急性发作期也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与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之间的区别,取决于情感症状和精神病性症状的时间关系,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先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等症状,继而出现关系妄想、言语性幻听等精神病性症状。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幻听等精神病性症状一般为首发或疾病初期即可出现,以此相鉴别诊断。

    2、短暂精神病性障碍:是指以精神病性症状急性发作(如幻觉、妄想、知觉紊乱)为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一般与急性应激有关,临床同样表现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需要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相鉴别,但诊断精神分裂症需要有6个月的病程,而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的病程是小于1个月,可鉴别诊断。

  •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属于祖国未来花朵的孩子们也需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跟上社会的节奏。但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自以为很好的孩子一旦拿到孩子群中作比较,似乎比不上。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家长是恨铁不成钢,拿孩子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来比较。

     

     

    除了这类型的家长以外,如果自家孩子和同龄孩子之间的表达,沟通,交往都差一截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合理怀疑是否得了自闭症。

     

    下面,我们一同了解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我们也可以称为孤独症,它是一种并非身体不适的疾病。但是,一旦发现,一定要进行干预。虽然,一般来说自闭症没有痊愈的可能,但是对它进行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前期进行干预,可以缓解自闭症的症状,最起码也能让孩子达到生活能自理的水平。


     
    孤独症常见的症状是:

     

    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等等,多发群体是儿童。常见的病因有遗传,有感染,也有免疫因素等等,没有传染性,男孩比女孩患病率要高3倍左右。


    如果一胎是遗传因素而患有孤独症的情况下,一般不建议再生二胎。对于遗传因素的自闭症方面,主要以干预训练为主,只要患者能积极配合医生,一般在训练后能解决患者能力上的某些缺失,但并不能改善自闭症的症状,仅仅是一些能力的提高。这样说吧,就是能让自闭症患者看上去“没那么自闭”,所以我们把这种训练称为干预。

     

     

    不过大家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因为据国内医院诊断统计,自闭症发病率占比在3%左右。自闭症像近视一样,我们也知道,有近视和真近视,自闭症也是一样的,有真自闭症和假自闭症,而假自闭症的占比超过99.8%,所以假如怀疑孩子患有自闭症,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很有可能是假自闭症。


    假自闭症包含以下几类:

     

    兴奋度过高类型,脑发育滞后(专注力弱)类型,胆小类型,语言天赋极弱类型,感知能力极弱类型,以及阿斯伯格综合征。

     

    自闭症稍微有点难判断,建议不要自行判断而耽误了时间。对于自闭症而言,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改善的程度越明显。明显见到孩子对于社交方面,交流方面,沟通方面都有所障碍,以及兴趣相对狭窄的时候,我们就要尽早让医生进行判断。即使是假自闭症,也可让医生给予专业意见进行调整。


     
    我个人建议,当看到孩子和同龄孩子差距相对比较大的时候,就开始应当引起重视。这里的差距比较大指的主要是交往方面,如果表达能力,友善程度都比同龄孩子差很多,或者喜欢畏缩在一处,家长明显能感觉到孩子有社交障碍类型的,尽早到医院让医生进行判断。


     
    不管自闭症,还是身体上的其他大大小小疾病,我们都不必过分担心。现今发达的科学下,仪器的数据加上医生的判断,以及科学的调整和干预,都能起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优质结果。我们要做的是在发现苗头的时候,不惊恐,不焦虑,及时面对,积极配合干预和治疗,这样就能让结果越来越好。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