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典型案例近来,编排部里一向活泼开朗的晓雪突然变得郁郁寡欢了,而且时常叹气,念叨活着累、没意思。原因是与她相处两年的男友突然另有所爱,尽管晓雪嘴上说“不属于自己的早晚会失去”“天涯何处无帅男”之类的酒脱话,可她情绪的变化却揭示了其内心的苦恼。一天,她苦笑着说,她会不会得抑郁症了......
无独有偶,一直自信能考上北大的倩倩得知自己的分数达不到北大分数线的时候,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了,整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愿见人。她的妈妈犯难了,担心这样下去女儿会生病,可又不知该怎么办。
一般而言,如果某种疾病有明确的原因,我们的感觉可能会好一些。但是与许多其他严重疾病类似,在没有任何诱发事件或疾病的情况下,抑郁症也可能发作。抑郁症往往是各种遗传、心理和环境等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生物化学
一个人患有抑郁症时,大脑中往往有某些被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出现减少的情况。人们认为,如果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神经递质之间不平衡,就可能导致抑郁症或焦虑症。5一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常常导致情绪低落、动力下降以及食欲和性欲改变。
2.遗传
与许多其他疾病一样,抑郁症往往在家族中集中出现。若父母中有一人患抑郁症,则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会增加10%-13%;在孪生子中,这个比值还要大。如果孪生子中有一人患抑郁症,那么另一个人在一生中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70%。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在有明显抑郁症家族史的人中,许多人甚至在持续紧张的情况下也从来不得这种病。反过来,有些抑郁症的人根本没有抑郁症的家族史。
3.社会与环境
些研究表明,不良生活事件,如离婚、重病或屡遭不幸,可导致抑郁症。日常压力对我们的身体有看不见的不良影响,可以促成更大范围的疾病,包括心脏病、感冒和抑郁症。对于已经容易患抑郁症的人,如果持续处于暴力、忽视、虐待或贫穷之中,那么更可能会患上这种病。
4.躯体疾病
许多躯体疾病和状况,如中风、心脏病发作、癌症、慢性疼痛、糖尿病、激素紊乱和晚期疾病,往往可以导致抑郁症。如果你或者你认识的人患有躯体疾病,而且有淡漠症状或者无法解决自己的基本生理需要,则应该与医生联系。这些症状可能是对躯体疾病的情绪反应或主观反应,也可能是这个人有需要治疗的抑郁症。
5.性格
下列性格特征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症: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儿童或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创伤对人的影响很大。
6.其他
一些心血管药、激素、避孕药,甚至是一些非处方药均可以引起或加重抑郁症。更多信息请向医务人员咨询。另外,经常过多饮酒有时也可以导致抑郁症。虽然我们对有关抑郁症病因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而且会继续向前发展,但是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不论老幼、贫富、名人百姓,都有人患过抑郁症。不论你是什么人,你在生活中某些时候都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的症状。
二、抑郁症的心态原因
一般而言,导致抑郁的原因主要是性格原因。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改变自己看问题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造成这种情绪上的不良状态,主要与八种心态有关。
1、走极端
这种现象表现为运用非此即彼的方式思考问题,不是白就是黑。这种人一遇到挫折便会有彻底失败的感觉,进而觉得自身已不具有任何价值
2、以偏概全
认为事情只要发生一次,就会不断重复出现。生活中、这类人一遇到困难与不幸,即认为困难、不幸会重复出现。一次恋爱失败,就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找到真心的爱人。
3、消极思维
有的人遇事总想消极的一面,就像戴了一副变色眼镜看问题,滤掉了所有的光明,整个世界看起来暗淡无光,都是灰色的。他们常常用一个消极的假设支配着自己的思想,对事物只抓住它的消极部分,并牢牢记住。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放弃、逃避、退缩、依赖、缺乏勇气,是处于抑郁之中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表面看起来是产生于现实中的挫折与失败,但其根源依然来自于内心中的“战争”。
患者会表现出逃避工作、逃避人际交往的倾向,有时连应付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逃避也会以“病态依赖”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在所依赖的人身边才能部分地面对生活,离开所依赖的对象他什么都做不了。一开始,逃避会令他感觉好过一些,起码可以少一些自我挣扎。但逃得了一时却逃不了一世,这是一场来自内心的战争,就算逃避了所有人,所有事,都不会终结。
这场战争的起源在于两个自我: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正是因为理想化自我无法达到,而真实自我又无法接受,所以他一直在两个自我的矛盾中挣扎。开始他会奋力地摆脱真我,以达到理想化的自我,当这种挣扎在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的时候,他就会慢慢地变得自卑与自恨。
当他既无法放弃幻想,又无法面对真我的时候,就会逃避现实来让自己“心安”。毕竟他自己都无法面对这“丑陋”的自己,又怎敢让别人发现,所以逃避也是维系理想化自我的一种手段。缺乏对真我的接纳,有时也会被外移,就好像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他,没有人会接纳这样的他,如果以这样的自己去见人,就一定会受到他人的伤害或抛弃。
总之,因为这种外移的作用(把自己内心中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他可以找到很多支持自己逃避的理由。如,失败、他人的否定、现实的艰难等。但逃避并不能解决这场内心的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失败与挫折。逃避的时间越久,就越没有勇气来面对生活与真实的自己。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医学上显示,百分之八十的人早上起来脾气不好,都是因为晚上没睡好。天气已经变得不再是像夏天那样,天气炎热的让人睡不着。在这个适宜睡觉的温度下还睡不好的人,肯定更加烦恼。相信每个人睡不好的时候,不是做梦就是半夜醒来,醒来之后就特别精神,很难再睡着。在这样的生物节律下,人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睡不着内分泌失调,对人体造成伤害,久而久之,身体感性记忆造成失眠加重,疾病缠身。
失眠多梦,脾气日渐上涨的原因有哪些?
1、疾病因素
当你身上出现某些疾病的初期症状时,可能你的身体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或是没有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造成晚上很难进入睡眠。比如当你患有肾功能衰竭、夜尿症或是心肺疾病等,包括皮肤病,会引起瘙痒和起疹子,都会导致晚上睡不着。
2、药物因素
失眠多梦或许也是由于使用了某种不正当的药物引起的,最近有没有摄入可能让神经兴奋的药物类产品,包括在临睡前是否喝了咖啡或者摄入酒精等。这类失眠经常是因为反射神经被刺激引起的,太过兴奋而导致睡不着,身体异常清醒。
3、情绪因素
情绪是主导疾病的“催化剂”,很多人不能正常的面对自己的情绪,常常采取的方法是忽略、或是过分注重,都会导致情绪影响失眠做梦。现代生活里的人,更多的选择默默承受的比较多,长期压抑自己内心,晚上焦虑不安的心情,就会产生失眠的现象。而过分在意自己情绪的人,更会被情绪左右,不能自己。
4、梦感
晚上很容易做梦,经常梦绕纷乱,醒来也是头晕疲困的,诱发第二天的情绪状态很不好,还可能伴随记忆力下降的症状。睡眠中梦也起着生理作用,不了解梦感的人会对梦过分的解释,造成自身对睡眠中梦的恐惧,不敢入睡。当情况不断加重,失眠多梦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多。
5、环境
太强光亮刺激的环境下,人很难进入睡眠状态。包括温度的不适宜和枕头床褥的不舒服,都会导致失眠多梦。
失眠之后,人身体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
初期失眠的人会在白天更容易昏昏欲睡,思路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表达不好,注意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
2、情绪失控。
长期睡眠不足,睡不好的情况下,情绪不好掌控,更容易发怒和生气,行为也比较偏激。
3、神经中枢紊乱。
失眠刺激神经,长此以往造成神经衰弱,大脑记不住事情,健忘和记忆力下降,大脑失去决策能力和灵活性,创造思维也被限制,可能言语表达都会受到影响结结巴巴。
4、肥胖。
长期的睡眠不充足,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糖和脂肪的代谢混乱,不能正确的消耗脂肪或者吸收能力受到影响,导致人越来越胖。
5、高血压。
大脑的自主神经失调,收缩压和舒张压受到影响,导致高血压的产生。并且持续的高血压还会导致心和脑受到伤害。
6、抑郁症。
长期睡不着,想得多的环境引导下,神经持续衰弱,心理受到损伤,压抑和焦虑,严重导致抑郁症。
医生:3招让你没烦恼,好好睡一觉
第一招:热水泡脚
我们的脚上静脉直通我们的大脑,因此可以经常按摩放松脚部,可以做做足疗或者用热水加上中草药泡脚,放松自己的心情和神经,促进更好的睡上一觉。
第二招:按时睡觉
科学的安排睡觉时间是很重要的,养成惯性,十点准时睡觉,睡觉前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坚定睡觉的信念,远离手机。
第三招:喝安神茶
晚上睡不着也不要选择使用安眠类的药物,可能会损伤身体健康。中医推荐大自然中常见的草本可帮助促进睡眠:茯苓、百合、酸枣仁、莲子、大枣、核桃仁、大麦、甘草、佛手、桑葚。茯苓帮助缓解身体水肿;百合、酸枣仁宁心安神,镇定情绪;莲子、大枣、核桃仁和大麦维持记忆力,保护大脑不受伤害;甘草和佛手、桑葚杀菌消炎,提高免疫。
说起抑郁症,人们脑海中常会浮现出林妹妹的形象:整天唉声叹气,动不动就淌眼泪。像这种单纯表现出抑郁症状的其实属于单相抑郁,较好识别,反倒是双相抑郁易被忽视,而双相抑郁却是青少年高发的心理疾病。
1.什么是“双相抑郁”?
所谓双相抑郁,指的是患者既有躁狂表现,又有抑郁症状。躁狂时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积极乐观、思维灵活,又或脾气暴躁、行事冲动;抑郁时则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极度自卑。有的人笑嘻嘻地说自己已经自杀过很多次,可怎么都不成功。听语气感觉很搞笑,一般人也会觉得这些人是故弄玄虚,但他们却真的想死。因为存在开朗外向的一面,这类患者常常是群体里活跃的中心,即使情绪低落,也常会被身边的人误以为是遇到一点挫折,暂时闹闹别扭罢了,从而掉以轻心。
2.双相抑郁的苗头
生活中人们常有烦心事,随着时间消逝,心情也会逐渐平复。而双相抑郁患者情绪时好时坏,病程长,通常直到病重时才被家人发现而就诊。据统计,由于患者情绪反反复复,难以识别,一般要5~6年以上才能确诊。而患者就医时如果病情缓解,症状又消失了,加上每个医生的诊断可能不同,最终平均要经过4.6名医生才能确诊。
不过,即使难以识别,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循。双相抑郁患者多数在少年期起病,以青少年多见,这是一个显著的特点。此外,双相抑郁常常具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性,躁狂和抑郁周而复始,就像海浪一般,情绪高涨时如同到了浪峰,情绪低落时却如跌到浪谷。如此循环往复,即使不干预,抑郁症状也会自行缓解。最重要的是,双相抑郁的发生多与生物源性因素相关,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不大,发病时往往毫无来由,找不到具体原因或明确的导火线。
3.及时治疗双相抑郁
虽然双相抑郁发病后症状会自行缓解,但如果一直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躁狂和抑郁之间的循环频率会越来越高,发展到最后,患者的情绪时刻在两极之间波动,忽而极度躁狂,忽而极度抑郁,以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没有办法继续完成学业和工作。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有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带其就诊。
就诊过程中,由于患者往往是抑郁发作,医生无从判断有没有躁狂症状。为尽早确诊病情,患者及家属应注意向医生说明日常生活情况,否则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治疗单相抑郁只需用抗抑郁药,治疗双相抑郁则需加上情绪稳定剂,把两者弄混会加大治愈难度。经正规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改善,但均需要足够的时间。一般而言,控制症状需半年以上,此后还需维持治疗。如果每年发病一次,服药后两个周期不发病,便可暂时停药观察。但对面临较大压力或复发的患者,服药的时间应更长一点。如高三和大一的学生,或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或急需适应大学生活,即使之前已经通过服药控制住症状,此时也千万不能停药,以免病情反复影响学业。
随着社会发展的迅速,人们生活节奏变快,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会经常的唉声叹气,身边的事物失去了兴趣,甚至会悲观厌世,经常做噩梦。慢慢的还会出现心烦,乏力,头疼的现象,到医院去检查又没有实质的病症,其实这都是一种心理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形成抑郁症。哪些人容易得抑郁症?得了抑郁症有哪些症状?该如何缓解?
3种人容易得抑郁症
抑郁症可不只是不开心这么简单的问题,它会对我们的情绪、思想、生理情况都造成影响。它的成因也很复杂,主要是这3种人容易得。
1、有家族病史
你的父亲或母亲存在情绪上的问题,那么你产生情绪问题的可能性会变大。
2、脑部分泌物异常
大脑会分泌三种物质,分别是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如果它们在脑内的水平发生变化,会影响到情绪。具体来说,就是:血清素水平过低,会让人紧张、易怒、食欲不振,引起肢体或言语上的暴力行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过低,会让人闷闷不乐,对许多事情丧失热情、没有兴趣;多巴胺含量不正常,也会导致人缺失做事的动力;三者同时分泌不正常,对我们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便可想而知。
3、压力大难以排解
其实人人都有压力大如山的时候,熬得了的人能迎来光明,熬不过去的人可能只看得见黑暗。睡,睡不好;吃,吃不好;体能也变得越来越差。如果你是这样,就真的要警惕起来了。
抑郁症的10个征兆
需要明确的是,抑郁症虽然多,但也没那么容易患上。真正具有参考价值的是长期出现以下症状。
1.脾气变坏,急躁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
2.对以往的爱好,甚至是嗜好,以及日常活动都失去兴趣,整天无精打采。
3.生活变得懒散,不修边幅,随遇而安,不思进取。
4.长期失眠,尤其以早醒为特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5.思维反应变得迟钝,遇事难以决断。
6.总是感到自卑,经常自责,对过去总是悔恨,对未来失去自信。
7.善感多疑,总是怀疑自己有大病,虽然不断进行各种检查,但仍难释其疑。
8.记忆力下降,常丢三落四。
9.经常莫明其妙地感到心慌,惴惴不安。
10.人逢喜事而精神不爽。经常为了一些小事,甚至无端地感到苦闷、愁眉不展,甚至有自杀的念头。
有抑郁症倾向怎么办
如果自测后发现自己有抑郁倾向,可以看些专业书籍,学着去自我缓解,也可以培养更多兴趣爱好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果还是无法缓解,建议就医。
人们的心理,就像春天的原野,应该是阳光明媚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心理却是“阴云密布”,常常出现心理失衡,这些人表现得或抑郁孤单,或喜怒无常,或猜疑嫉妒,或无端恐惧。
一、心理失衡的三大表现
很早以前,心理学家荣格就在进行心理失衡方面的研究,他发现心理失衡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1、第一种:灰色心理
荣格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由于身体的变化或者心理上的变化,使得他们出现闷闷不乐、焦虑烦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出现这些不良状态的人以中年人居多。究其原因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人的身体机能开始发生变化,由旺盛期进入缓慢的衰退期,并在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下,心理开始出现偏差。
2、第二种:情绪饥饿
荣格认为,人们的生活状况与情绪饥饿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比如,贫穷者由于整日为生计操劳,思想有所寄托,不易缺少情绪体验。而那些生活富足、无所追求的人大多是情绪饥饿的“受害者”,因为他们在精神上缺少寄托,缺少亲情安慰,经常处于情绪波动的不良状态,时间一长,他们的精神就会出现问题。
3、第三种:信息膨胀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量急剧增加,让一些人的精神负担加重,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这样的人在接收外界信息时,由于信息超过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造成大脑中枢神经功能的素乱,由此演变成信息膨胀综合征。
二、心理失衡的常见原因
实际上,造成人们心理失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社会变迁过快、行为方式的改变、思想观念的更新等,都或多或少会让人们走进失落的世界。为此,荣格曾经说过:“遇事能够泰然处之,并且用平和的心态看待身体上出现的变化,并随之做好调整的准备,才能积极主动地避开因为身体机能变化而对自身心理带来的伤害。有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可以有效地避免精神上出现的种种不适、从根本上改善不良的情绪以及被压抑的精神、这样才会有健康的心理和矍铄的精神。”
三、摆脱心理失衡的4大方法
为了让心理关衡的人尽快摆脱这种精神上的“煎熬”,荣格总结出了心理失衡的调节方法,最经常被提起的就是“转移法”(一些心理学家将其称为移情法)、指的是心理失衡的人为了减轻自身不良情绪的影响、通过转移注意力达到心理平衡。要知道、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可以在大脑里产生兴奋中心、人们通过外界的力量是可以使兴奋中心转移的,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他愿意做的事情上去、进而从负面情绪中快速解脱出来。
1、消转移法:通过散步或聊天,进行负面情绪的转移
散步是一种悠然自得并让人心平气和的活动,也是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转移方法。现实中,当人们面临负面情绪困扰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脱离现场,出去散步。散步的过程其实也是释放心理压力的过程,更是重新认识自我、进行理性思考的过程。在散步时,人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紧张的大脑皮层就会得到放松,负面情绪也得以宣泄。
聊天也是消遣转移法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但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聊天对象时,要选择那些知晓自身秉性的人。这样的人不会率灾乐祸、更不会火上浇油,而是能站在你的角度,帮你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让你从中认识到自身的问题。
2、繁忙转移法:将注意力集中到繁忙事务上,忘记烦恼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为患者分派一些危险系数低、工作量偏大的事情,避免由于患者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娱乐转移法:通过娱乐活动,如跳舞、跳水、攀登、下棋、绘画等转移注意力
如果下棋,心神就要集中,将精力完全放在与对方的博弈中;而绘画时,要静神运气,心无杂念;放风筝时,要将目光投放在线上。通过这些方式,都能起到转移负面情绪的效果。
4、开阔转移法:让患者开阔心胸,调节负面心态
其实,欧洲一些国家的精神病院早就为患者开设了一些装有日月星辰的天花板,这种宏大的卧室可以让患者变得心胸开阔,为他们失衡的心理带来一定的治疗效果。
此外,外出旅行也是一个好办法。旅行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一个人的思路打开,塑造人格魅力,因此,那些经常旅行的人大多是善于理解别人、心态趋于平衡、懂得战胜困难的人。
同事小易最近不明原因地爱生气,脾气也是变得越来越暴躁,
以前温文尔雅的他现在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和别人吵得不可开交,
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火药桶”。“我现在经常心慌,手心也很爱出汗,
夜深人静时,我躺在床上,能听见自己心脏噗通噗通的跳,
总害怕它一个不小心就从我胸膛里蹦出去!”
哎呀,小易,你这很可能是患上甲亢了!
说起甲亢,肯定得先知道甲状腺。
甲状腺在哪儿呢?它位于我们的脖子前侧、
咽喉下部,气管上部位的两侧,正常情况下是看不到也摸不着的。
抬头45度,然后轻轻地吞咽口水,能摸到的那个软软会动的东西就是甲状腺啦。
甲状腺是成年人最大的内分泌腺,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代谢。
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人体几乎全部细胞,它能够促进新陈代谢,
促进机体氧化还原反应,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得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
甲状腺激素是人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激素,但是如果分泌得太多,那也会坏事。
甲亢又叫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
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
2015年,全球甲亢患者已超过2亿,中国,甲亢的患病率高达3.7%,
也就是说,至少每27个人中,就有一个甲亢患者。
1,脖子粗。脖子粗是甲亢患者最典型的症状。
2,眼球突出。大约有40%—50%的患者还会有眼球突出。
3,亢奋,易激动,暴躁易怒。甲亢患者因为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
导致神经系统敏感度高于常人,也就刚容易为了小事上头。
4,多食消瘦。甲亢患者体内新陈代谢快于常人,很容易引起患者吃得多,却总是消瘦无比的情况。
1,遗传。甲亢是一种具有遗传易感性的疾病,某种程度上来说,
有一部分人生来就比别更容易患上甲亢,具体原因,专家们也在积极研究中。
2,饮食。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之一,如果碘的摄入过多,
那就极有可能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长期摄入高含量碘,就有患上甲亢的风险。
海鲜类产品,比如,海带的碘含量是比较多的,
我们日常实用的食盐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加碘精制盐。所以,
常食用海鲜的沿海地区朋友可以考虑适当食用非加碘盐,或者控制海鲜摄入总量。
3,精神因素。不良的精神因素,比如过分激动,
亢奋会刺激机体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
当体内的甲状腺激素长期处于过多状态,甲亢也就找上门了。
所以,控制住嘴,注意碘的摄入,
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情,这些日常生活的小事,
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健康呢!
作者 | 特别多一点
文章首发于 | 心理荷包蛋
从重度抑郁症中完全康复,是有可能的么?大多数人对此并不乐观。临床实践和研究通常告诉我们,抑郁是一种破坏性的疾病,要么持续存在,要么容易复发。当然,“通常”情况下,抑郁症的确如此;但并不总是如此。
经历过抑郁,也可以获得幸福
当一些研究者首次开始寻找曾经患有抑郁症的人们身上真正良性的结果时,他们自己都为之惊讶。在过去的10年里,重度抑郁症曾患者中10%的人们不仅在很好地控制症状,甚至可以说是在过蒸蒸日上的生活。在对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的诸多测量结果中,他们和从未经历过抑郁症的前25%的人表现得一样好。(稍后将详细说明)
10%的比例可能并不高,但重要的是,直到现在,研究并未显示任何患有抑郁的人可以在之后的生活中过得如此幸福、丰盛。主导此项研究的心理学家Jonathan Rottenberg表示,“如果你不去寻找,你就不会找到它。”
抑郁与普通人群对比的追踪研究
这项研究于2018年发表在《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临床心理科学)》上,涵盖全美25到74岁的代表性样本。有3000多位参与者在10年前后接受了两次调查,其中239位在研究开始时正经历重度抑郁发作,他们也同样填写了包括幸福感在内的全部问卷。
Rottenberg和同事研究了以下9种心理幸福感的指标:自主性、个人成长、与他人的积极关系、对正性情绪很大程度的表达、对负性情绪较低程度的表达、环境掌控感、生活目标感、自我接纳,以及整体生活满意度。 通过对“精神疾病的不显现”,以及“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呈现”的诸多测量,并设定一个较高的门槛标准,研究者发现,在非抑郁人群中,前25%的人在9个指标中的8个上得分高于50%,在3个指标上得分高于84%。
所以,对于在研究开始时经历抑郁发作的人们,研究者设立了同样的标准。按照这一标准,239位最初患者中大约10%的人们在10年后拥有很高水平的心理幸福感。而在非抑郁的人群中,这个比例大约是20%。这意味着抑郁可能会使一个人幸福丰盛的概率减少一半,而并非完全消除日后幸福的可能性。
抑郁与幸福的并存,如何发生?
一个人在经历抑郁的同时有很高的幸福感,这看起来好像是不可能的事。Rottenberg在一档播客里说,“人们的假设是,抑郁症会破坏各种各样的幸福感。”通常来讲是这样,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如此。
例如,一个刚生完孩子的年轻女人可能会患上抑郁症,但也可能感到孩子给了她生活的目标,也可能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她和爱人、父母拥有稳固的关系。“幸福会在抑郁中幸存,知道这点很重要”,Rottenberg说。
仅仅是知道有这些人的存在,临床医生就应该对抑郁病人有怎样的可能性进行不同于以往的思考。Rottenberg和同事写道,“将幸福感而非症状缓解作为可实现的目标,代表着对心理病理结果思维方式的转变。……这种观点可以激发有关心理弹性的新的研究问题。”
“抑郁好比心灵的感冒”,感冒的人可以走向幸福丰盛,抑郁的人,当然也可以呀。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作者 | 幺幺七七壮士
文章首发于 | 心理荷包蛋
这项研究发表在《Social Science & Medicine》杂志上,研究表明,麻将是中国中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几种方式之一,这些活动与降低抑郁症发病率有关。
佐治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副教授Adam Chen说:“全球经济和流行病学趋势导致老年人群的精神卫生负担显著增加,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精神卫生状况不佳是中国的一个主要问题,占全球精神障碍疾病负担的17%。除此之外,随着中国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加,与社会隔离和孤独感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在增加。
参加社会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好处已得到广泛承认,包括美国和日本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也做了一些工作,以更好地了解这社会活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但是,在这些国家之外,人们对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的作用知之甚少。
麻 将 / Mahjong
Adam Chen说:“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社会参与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Chen和来自中国华中科技大学的合作者分析了来自于全国代表性的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的,近11000名45岁以上的居民的调查数据。
他们研究了抑郁症的症状,并将其与社会参与的类型和频率进行了比较,包括与朋友聚会、打麻将、参加体育活动或社交俱乐部,以及在社区做志愿者。
他们发现,总的来说,更频繁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与更好的心理健康有关。具体来说,打麻将的城市居民更少可能会感到抑郁。
这对研究者来说并不奇怪,因为这一发现与其他研究一致,但研究者们惊讶地发现,与城市居民相比,中国农村居民总体上倾向于报告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
“传统上,中国农村的特色是紧密团结的血亲社区,通常在一个村庄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家庭。”
研究者们原以为中国农村地区会有牢固的联系和公共纽带,但可能随着许多身体健全的成年人进城找工作,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被打乱了。虽然家庭纽带依然牢固,但农村地区的社区纽带却变弱了。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农村老年人中,打麻将并不能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一种可能的假设是,在中国农村,打麻将往往更具竞争性,有时还会成为一种赌博手段。
这些发现可以为卫生工作者设计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指导,以便于改善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Adam Chen说,这些发现也适用于亚裔美国人社区。年长的亚裔美国人有自杀念头的比例比白人和非洲裔美国人高得多。提高年长的亚裔美国人的社会参与度,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内容
[1]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9/190917115420.htm
[2]Ruoxi Wang, Zhuo Chen, Yongjie Zhou, Lining Shen, Zhiguo Zhang, Xiang Wu. Melancholy or mahjong? Diversity, frequency, type, and rural-urban divide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depression in middle- and old-aged Chinese: A fixed-effects analysi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19; 238: 112518 DOI: 10.1016/j.socscimed.2019.112518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每天都没劲,什么都没干却累得不得了,整一个林妹妹上身,「躺平」「摆烂」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常态。
碌碌无为,但又不安现状,清醒地看着自己堕落……其实这些都代表着——「精神内耗」,越来越多的人慢慢被这种「内耗」掏空。
「精神内耗」是由想法与情感上的自我冲突导致的,当注意力过多集中于未来、过去且自我纠结时,心理上的自我消耗就开始了,通常会感受到明显的身心疲惫,并伴随空虚和焦虑的情绪状态。
就像是你的精神世界里面住了两个小人,这两个小人观点不同、理念不同,因此吵得不可开交,心态被反复的拉扯消磨,逐渐走向负面的情绪。
哪些表现是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表现在对未来的迷茫、对职业发展的忧虑、对现状的不满等,没有方向,在想太多和纠结不定当中积攒负面情绪。
总是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太过于在乎别人的眼光和看法,甚至自我攻击,只能看到自己的短板,导致不自信、自卑,也很容易情绪化,遇到一点小事就急躁易怒或委屈想哭。
在工作上,内耗的人很难找到一个准确且合适的目标,导致感觉工作没有成就感和意义,对未来迷茫,且内心对于工作内容的冲突感严重,认为目前在做的和所追求的不一致,逐渐失去自我选择能力。
生活中也不能合理分配时间和注意力,纠结并执着于已经发生且无意义的事情,不断地反复,导致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熬夜、失眠等现象,同时害怕风险和不确定性,遇到问题会试图规避。
精神内耗的后果
精神内耗往往会比身体上的那种疲惫更折磨人,在日常生活中,它让人感受的最多的就是心累,没来由的累,对生活提不起任何的兴趣。
轻则降低你的学习或工作效率;严重时,它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慢慢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让人陷入崩溃、萎靡不振,甚至导致抑郁、焦虑。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内耗」会极大地降低我们自身的能量,进入恶性循环,给自己增压,堵塞内心,长时间还会导致失眠、噩梦、头疼、没胃口等情况。
有颗敏感的心
有时候别人随口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他们就会反复揣摩、过度解读,通常联想、理解的事情也会往消极悲观的方向发展,然后被影响,久久不能释怀。
因为太过于敏感,常常自我否定,跟自己过不去,反复地折磨自己。
内向的人
相比于外界环境,内向的人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因为他们的内心戏很多,喜欢胡思乱想。
而且内向的人朋友相对比较少,遇到事情,他们很难向别人倾诉,只能把烦恼闷在心里,自己跟自己打架。
讨好型人格
「委屈自己,成全别人。」习惯性的讨好别人,并因此浪费掉了时间和精力,但事后又常常会后悔,内心埋怨、谴责着自己,并下定决心改变,却依旧习惯讨好,反复地重复着这种模式。
完美主义
生活中具有完美主义的人也容易被内耗,他们总是想将事情完美化,却力不从心,从而内心焦虑、烦躁。
除此以外患有焦虑症或神经情感障碍的人也非常容易「精神内耗」。
不活在过去,不逃避当下,不担忧未来。
谁都没有能力预知未来,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活在当下,尽情地过好每一天。
接纳自己
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学着去接纳,包括接纳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同时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与期望,拥抱自己,给自己更多关爱,是改变的第一步。
不去计较
不计较琐事,分清轻重,把时间和精力留给真正重要的事情。
计较越多,就会产生抱怨的情绪,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让你情绪更差。对于身边的人,不盲目攀比,不放任嫉妒,愿意欣赏他人的长处,同时对照提升自己。
立刻行动
与其想不如去做,制定详细可实施的计划,并针对计划的每一步进行实施奖励。不纠结拖延,去行动,答案在做里,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精神内耗是个体在心理方向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过于严重的精神内耗会导致身心疲惫,甚至会影响学习、工作、生活。
如果不能很好的自我疗愈,情绪低落、不稳定等问题加重,可以向专业的心理科医生在线问诊,寻求心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