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针对EGFR基因的肺癌靶向药有三代八种,介绍下各个药的副反应

针对EGFR基因的肺癌靶向药有三代八种,介绍下各个药的副反应
发表人:

自2003年吉非替尼上市,肺癌靶向治疗发展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从高不可攀的天价药但如今绝大多数人都吃的起的平价药,靶向药的发展势头迅猛。如今针对靶点EGFR的药物包括三代,共8种药物。各代的不良反应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今天做一下汇总。

一代吉非替尼

IPASS研究显示,所有级别的皮疹或痤疮占66.2%,腹泻占46.2%,皮肤干燥占23.9%,厌食占21.9%,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甲沟炎、乏力、骨髓抑制等。3级以上的皮疹、腹泻、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均低于3.8%。但吉非替尼有两个不良反应值得注意,第一是吉非替尼比常规化疗更容易使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疾病(ILD);第二吉非替尼也是EGFR-TKIs中较易引起肝毒性的药物。

一代厄洛替尼

在厄洛替尼与化疗在EGFR突变型肺癌一线治疗的国际研究(OPTIMAL,CTONG-0802)中显示,厄洛替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发生率大于10%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食欲减低、疲劳、咳嗽、恶心、呕吐、口腔粘膜炎、甲沟炎、瘙痒、皮肤干燥、角膜结膜炎等。3/4度皮疹和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9%和6%。厄洛替尼是第一代EGFR-TKIs中最容易出现皮肤疾病不良反应的药物。

一代埃克替尼

ICOGEN研究显示,埃克替尼组和吉非替尼组的3-4级AE发生率差异不大,埃克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39.5%)、腹泻(19%)和肝毒性(8%)。绝大多数为I~II级,一般见于服药后1-3周内,通常是可逆性的,无需特殊处理,比较罕见的有间质性肺炎。

二代阿法替尼

在IIB期临床试验LUX-Lung 7中显示,阿法替尼最常见的与治疗相关3-4级不良事件为腹泻和皮疹。阿法替尼和吉非替尼之间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没有特别显著差异。但是,阿法替尼3-4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吉非替尼(10.6% vs 4.4%)。

二代达克替尼

ARCHER 1050临床试验显示:接受达可替尼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除肝毒性外,几乎所有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吉非替尼。发生率分别是:腹泻(87%),皮疹(69%),甲沟炎(64%),口腔炎(45%),食欲下降(31%),皮肤干燥( 30%),体重减轻(26%),脱发(23%),咳嗽(21%)和瘙痒(21%)。导致达克替尼减量服用的最常见副作用是:皮疹、甲沟炎和腹泻。

三代奥西替尼

与其他常规EGFR-TKI治疗相比,奥希替尼≥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在AURA3临床试验中,所有级别的腹泻为41%,皮疹为34%,皮肤干燥23%。常见3级以上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腹泻、呼吸困难及肝毒性均低于1.4%。值得一提的是,奥西替尼有一定的心脏毒性,心电图QTc间期延长,其发生率为4%-10%。

三代阿美替尼

在II期临床试验APOLLO试验中,3级以上常见的药物不良事件如腹泻、皮疹、瘙痒发生率均在10%左右,高于奥西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17.6%)、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1.9%)、瘙痒(11.5%)、皮疹(11.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0.7%),未发生间质性肺炎。

三代伏美替尼

已经开展的Ⅰ期、Ⅱa期、Ⅱb期研究中,所有研究剂量组3级及以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约10%左右,而80mg/d剂量组各项3级及以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均小于1.5%。皮疹、腹泻发生率较低,临床试验中未出现间质性肺炎及QT间期延长。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肺癌疾病介绍:
肺癌或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肺部结构,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包括两个亚型,腺癌和鳞癌[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肝癌这种肿瘤疾病,人们认为肝癌就是不可治愈的绝症。但对于现在的医学技术来说,肝癌不算什么大问题。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是比较多的。

    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癌症或取活血化淤之法或用清热解毒之方,疗效尚待总结提高。中医治疗肝癌也有扶正祛邪之理论,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有助于战胜癌症。若与手术治疗肝癌或放化疗相结合,相辅相成,当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肝癌是利用射线杀灭癌细胞的方法。射线的能量进入肿瘤细胞以后能将癌细胞核内的主导癌细胞分裂增殖,并维持其恶性行为的遗传物质,即dna的长链切断为碎片,使其丧失分裂增殖能力并逐步死亡。近年由于新品种射线如电子束、质子、光子等的开发应用,对同一内深部肿瘤的疗效大为提高;由于放射治疗肝癌设备的改进,如适形放疗等,使射线更能准确地集中于肿瘤组织,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从而也就可以明显的提高剂量,大幅度地提高疗效。

    射频消融术:

    首先为你介绍一种射频消融术。这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它治疗肝癌的优点是比较明显的。在b超检查或者是ct的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准确插入肿瘤,利用电极发出的热能使肿瘤病灶产生凝固性坏死。这一技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易于耐受,一般在局麻下即可完成,适合于直径5cm以内的病灶或不能耐受手术者。治疗肝癌效果比普通治疗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且痛苦更小,并发症也更少。目前认为其近期疗效与手术切除相当,但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对于肝癌的治疗方法还是比较多的,所以患者朋友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肝癌疾病。

  •  

    我在乳腺外科转科时,遇到了一个特别的病例。经历了“癌症手术-肿瘤细胞突变-靶向治疗-症状好转”的过程后, 我对靶向治疗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

     

    患者是个73岁的老年女性,先前诊断为早期乳腺癌,经过乳房肿瘤切除术、放疗及辅助他莫昔芬治疗后出院。然而3年后,病人出现了憋气,检查发现肿瘤已广泛侵及颈部、肺部和胸膜,考虑为乳腺癌晚期,患者和家属不抱太大希望,只希望后续治疗能减轻点痛苦…

     

    由于患者持续性呼吸困难,主治医生一边着手缓解她的症状,另一边查阅相关了研究,追踪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后,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最终将患者肿瘤组织送到基因检测公司,进行更全面的基因组学检查,由此发现了肿瘤细胞BRAF基因突变为V600E。

     

     

    利害关系权衡后,经该患者同意,决定使用维罗非尼(Vermurafenib)治疗。

     

    • 大约1个月左右,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变;

    • 2月后,进一步的PET成像显示之前颈部和胸部的转移灶明显缩小;

    • 6个月后,患者对维罗非尼的耐受良好,PET显像进一步表明疾病明显减轻;

    • 23个月后患者仍服用该药治疗,疾病状况控制良好,几乎不伴有与其肿瘤相关的症状了。

     

    这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在减轻患者症状的同时,还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生存时间,真是医生、患者、家属三方皆大欢喜的结果。

     

    靶向药是癌症特效药吗?

     

    答:化疗药是“空投炸弹”,靶向药则是“制导导弹”。

     

    在全球每新增的100个癌症患者,就有21个中国人。咱们国家平均1min就有7个人确诊癌症,每60秒近5人死于癌症[1]。不仅仅是被确诊,癌症的遗传性也不容忽略。所以癌症的关注度逐年攀升,对于特效的治疗手段专家们也是各执一词。

     

    越来越多的新治疗手段逐渐被发现并逐步应用于临床,例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这其中最成熟和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靶向治疗。

     

    化疗药物治疗肿瘤就像打仗。

     

     

    传统化疗药物是通过飞机给敌方领土(病人身体里)投掷炸弹,不够精确,在人体的各个脏器炸弹都有可能会爆炸,这就有可能伤及无辜(正常的细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就是传统的化疗药物会引起脱发、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差、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的原因。

     

    靶向治疗更像精确制导导弹。

     

     

    在选定好敌人位置后发射,导弹只会在敌人所在区域爆炸,不会影响周围,减少对正常组织器官的损害,通过精确的导向,在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所以说,靶向制剂使药物在目标处局部形成较高的浓度,在提高药效的同时抑制毒副作用,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2]。

     

    癌症都可以靶向“轰炸”吗?

     

    答:这与癌症“驱动基因”相关。

     

    顾名思义,用药靶点明确医学上称为靶向治疗。

     

    目前肺癌的驱动基因掌握得最清楚,可以实现直接对准靶点用药,治疗效果最好。白血病、肠癌、乳腺癌的驱动基因掌握得也比较清楚,也可采用靶向治疗,治疗效果也很明显。

     

     

    但是,有些癌症驱动基因掌握得不太全面,无法绝对精准用药,就只能实行多靶点用药,只能作用于肿瘤的微环境。

     

    典型的是肝癌,由于对驱动基因掌握得不太清楚,只能采用多靶点用药,对准的是肿瘤血液供给在内的微环境,最终饿死癌细胞,效果比起直接命中目标自然相差得多。

     

    靶向药会出现“耐药”?

     

    答:不全会出现耐药。仍然有部分患者在治疗6-12个月后出现耐药性,导致治疗失败[3]。

     

    一旦出现了耐药反应,首先要先判断耐药反应的类型,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用药或者方案。

     

    1.缓慢耐药:在服药过程中,肿瘤没有变小,肿瘤标志物升高了。这时代表可能出现了缓慢的耐药,应该定期检查,避免严重后果[4]。

     

    2.部分耐药:肿瘤有缩小,但是已经有其他地方转移,这种情况下应该在靶向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针对转移部位的针对性处理。

     

    3.完全耐药:靶向药物已经耐药,不仅不能抑制肿瘤生长,且副作用频频出现,这个时候应该考虑更换治疗方案。

     

    可以考虑的治疗方案包括:

     

    1)改用化疗:针对不同的肿瘤,改用对应最为合适或者没有使用过的化疗方案,可能对肿瘤能起到抑制作用。

     

    2)改用不同靶点药物:出现耐药之后,应再次做基因检测,寻找潜在突变的靶点,针对性应用相应的靶向药物。

     

    3)联合其他治疗方式:根据肿瘤类别,目前最常用的联合方案为:联合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或者联合放疗,由于作用机制的不同,大部分患者能起到积极作用。

     

    怎么避免耐药性的出现?

     

    1.按照适应症:尽量避免超适应症使用。如对于一些早期肿瘤,禁止使用靶向治疗,因为后期一旦复发,就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

     

    2.把控剂量:严格按照靶向药物的用法、用量使用,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3.联合用药:尽量联合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避免单一用药。

     

    随着医学研究和新药发展的进步,特别是肿瘤领域,越来越多新的靶向药物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走进大众的视野。相信在科学家的努力下,靶向药物目前所面临的这些问题会被逐一攻破,从而更好的为肿瘤患者服务,让他们的生命得以最大程度的延长。

     

    参考文献:

    1.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百度百科:靶向药物

    3.何琪杨,肿瘤异质性与抗肿瘤靶向药物的耐药性

    4.菠萝因子:使用靶向药,耐药后该怎么办?

     

    作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肿瘤科 临床医学博士 余见洪

    权威审稿 | 北京肿瘤医院 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 张宁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胆道癌是一组罕见的异质性和侵袭性上皮癌,包括 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癌。胆道癌约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3%。由于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就已经处于晚期,胆道癌的预后相当差, 其5年生存率只有2%

     

    系统化疗一直是治疗晚期胆道癌的主要手段。3期随机试验ABC02研究确立了 吉西他滨+顺铂(GEMCIS)作为晚期胆道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GEMCIS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相比,显著改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GEMCIS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1.7个月,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组为8.1个月;GEMCIS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0个月,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组为5.0个月。

     

    2019年,将GEMCIS+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作为晚期胆道癌一线治疗的2期试验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9.2个月。后续的3期试验(SWOG 1815),将评估在GEMCIS基础上增加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否能显著改善总生存期。

     

    对于二线治疗,ABC06三期研究是首个显示晚期胆道癌使用GEMCIS后进行化疗有生存优势的随机试验。将mFOLFOX(改良的亚叶酸、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方案)+积极症状控制与单独积极症状控制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mFOLFOX+积极症状控制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6.2个月,而单独积极症状控制组为5.3个月。因此, mFOLFOX现被推荐用于GEMCIS进展后胆道癌的二线治疗

     

    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已经发现了许多新的治疗靶点。在过去几年来,一些试验显示了晚期胆道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的益处。下文总结了晚期胆道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策略。

     

    FGFR抑制剂

    一些FGFR抑制剂已经被开发出来,并进行了临床试验。可逆的ATP竞争性FGFR抑制剂(如 德拉替尼、英菲格拉替尼和培米替尼)和不可逆的非ATP竞争性FGFR抑制剂(如 福巴替尼)显示出有希望的临床活性。德拉替尼是一种泛FGFR抑制剂,在一项2a期试验中,对29名携带FGFR2基因融合的肝内胆管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7个月。在有FGFR2突变或扩增的患者或缺乏F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没有观察到疗效。

     

    尽管FGFR抑制剂显示出了很好的临床活性,但也会出现 获得性耐药。在Goyal等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对4名接受英菲格拉替尼治疗的FGFR2融合阳性肝内胆管癌患者进行了进展前后的肿瘤组织测序和循环肿瘤DNA分析,结果显示,在病情进展时,循环肿瘤DNA分析显示出现了新的FGFR2激酶突变。

     

    IDH抑制剂

    这类药物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艾伏尼布,这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IDH1突变抑制剂,在一项针对73名以前接受过治疗的IDH1突变的胆道癌患者的1期试验中,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3.8个月。在后续的3期ClarIDHy试验中,纳入了晚期、不可切除的IDH1突变型胆道癌患者,以前接受过一到两种治疗,被随机分配(2:1)接受每日口服艾伏尼布 500mg或安慰剂,共有187名患者入组。

     

    结果显示,艾伏尼布的ORR为2.4%,疾病控制率为50.8%。艾伏尼布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7个月)比安慰剂(1.4个月)长。艾伏尼布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0.3个月,安慰剂为7.5个月。艾伏尼布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恶心(38%)、腹泻(32%)和疲劳(28%)。 与安慰剂相比,艾伏尼布作为二线治疗显示了无进展生存期的显著改善和更高的总生存期,并被NCCN指南推荐用于IDH1突变型胆道癌的二线治疗

     

    RAS-RAF-MEK-ERK通路

    RAS-RAF-MEK-ERK通路的上调在胆道癌研究中经常被描述,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据报道,胆道癌中激活KRAS突变的发生率约为9-40%,KRAS突变在胆囊癌中较少见(7-8%)。关于BRAF突变,大型研究表明,BRAF V600E突变主要见于肝内胆管癌,发生率为3-5%。就预后而言,KRAS和MAPK-ERK通路突变与预后不良相关。尽管KRAS突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正如在其他实体瘤中所看到的那样,针对这一靶点仍然是一个挑战。 针对BRAF和MEK靶点的药物已显示出一些前景

     

    在维罗非尼治疗BRAF V600突变的非黑色素瘤患者的2期试验中,有8名胆道癌患者入组,其中有1名获得了持续1年以上的部分缓解。司美替尼是一种MAPK抑制剂,在ABC04 1b期试验中与GEMCIS方案联合治疗晚期胆道癌,在入组的28名患者中,有3名患者被证实有部分缓解。

     

    比美替尼也是一种MEK抑制剂,在一项1b期研究中与卡培他滨联合进行了测试,34名入组的晚期胆道癌患者以前接受过吉西他滨治疗,结果显示,ORR为20.6%,疾病控制率为76.5%。55.9%的患者病情稳定,其中68.4%的患者病情稳定时间超过12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7.8个月。

     

    BRAF和MEK抑制剂的双重抑制策略也进行过评估。在2期多中心ROAR试验中,43名BRAF V600E突变的晚期胆道癌患者接受了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的治疗。经过10个月的中位随访,研究者评估的ORR为5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3.5个月。因此, 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的BRAF和MEK双重抑制对BRAF V600突变的晚期胆道癌显示出明显的临床活性,可考虑按照NCCN指南的推荐用于后续治疗

     

    靶向HER2治疗

    HER2基因扩增或过表达见于3-19%的胆道癌患者。与肝外胆管癌(11%)和肝内胆管癌(3%)相比,HER2基因扩增或过表达在胆囊癌中更常见。在预后方面,HER2突变与生存率较差相关。一些针对HER2的靶向疗法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评估, 拉帕替尼+吉西他滨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活性,但在两项单臂2期试验中,对于未经选择的晚期胆道癌患者没有显示出临床活性。

     

    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联合治疗HER2阳性的晚期胆道癌,是在一项2a期研究中进行的。39名有HER2扩增、HER2过表达或两者都有的患者被纳入研究,他们之前接受过治疗。在8.1个月的中位随访期中,显示出ORR为23%,疾病控制率为51%。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0.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9个月。

     

    参考文献: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1;6(11):956-969.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 报道显示,在1945年开始大规模生产青霉素后的2年内,患者开始出现对青霉素的耐药,自那时起,众多抗生素都出现了耐药性。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是主要原因。如果不加以管理, 预计到2050年将有近1000万死亡是由于耐药感染。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对癌症患者的诊疗会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感染在癌症患者中很常见,他们依赖有效的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癌症患者抗生素治疗无效会增加败血症发生率、败血症相关死亡率和败血症相关诊疗费用。英国最近的一项研究称,46%的肿瘤科医生担心,由于耐药性感染的出现,化疗将变得困难。

     

    2021年9月21日,著名肿瘤学期刊《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影响因子:508.702)刊登了一篇文章,着重介绍了 抗生素耐药的ESKAPE病原体感染的管理和预防策略(ESKAPE是由数个细菌名称的首字母组成,包括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属)

     

    抗生素耐药与癌症患者的结局

    抗生素耐药对癌症患者有不利影响,因为癌症患者依赖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感染。随着现代癌症诊疗策略的成功,癌症患者的存活率有所提高,但目前的治疗方法仍然使得这些患者容易受到感染。Teillant等人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 在化疗后感染中,26.8%的病原体对处方中的标准预防性抗生素方案存在耐药性

     

    多项研究表明,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对癌症患者的结局有广泛影响。Bodro等研究者报告说,与其他细菌病原体相比,耐抗生素的ESKAPE病原体感染的癌症患者,其菌血症(25% vs 9.7%)、转移性感染(8% vs 4%)和早期病死率(23% vs 11%)显著增加。与抗生素耐药性感染相关的风险因素包括 患者的合并症、先前的抗生素治疗、有导尿管和尿路感染源

     

    在109名接受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中,分析了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患者的30天总生存率。在由耐多药细菌(MDR)引起的感染患者中,生存率明显低于非MDR引起的感染患者。最近的许多研究支持 抗生素耐药与恶性血液肿瘤和实体瘤患者的不良结局存在相关性。在一家儿童三级医院开展的研究显示,2010年到2014年,在有血液恶性肿瘤且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患儿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感染相比碳青霉烯类敏感性感染,前者的菌血症持续时间更长(3.8天vs 1.7天)、入住ICU风险更高(44.4% vs 10.1%)、死亡率更高(33% vs 5.8%)。

     

    预防抗生素耐药的策略

    抗生素预防性使用是预防癌症患者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下发生感染和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常见做法。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下,患者很容易出现发热(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提示可能存在感染。癌症患者中,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死亡率可高达11%,在严重败血症情况下可高达50%。

     

    根据一些研究的结果, 预防性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以减少发热、潜在感染、住院率和总死亡率。但这些益处必须与以下情况相平衡:接受长期抗生素的癌症患者有可能发生抗生素耐药性感染。既往使用过抗生素已被认为是一些癌症患者发生抗生素耐药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在肿瘤学领域, 对一些癌症患者使用喹诺酮类药物预防的总体使用策略或持续时间仍然存在争议,因为一些研究显示,其并未能降低总体死亡率,并增加了耐药感染的发生率。

     

    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的发生,为癌症患者或手术患者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了机会。美国癌症协会和NCCN为防止癌症患者感染提供了一些指导意见,包括教育患者和护理人员学习良好的日常实践,以防止感染的发生或早期发现感染。

     

    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领域是认识到抗生素耐药性存在着地域差异。对抗生素的耐药经常起源于一个地区,然后扩散到其他地区。例如,1987年在欧洲发现了耐万古霉素肠球菌,10年内,它已经占据美国住院患者中血液感染相关肠球菌的25%以上。Arcilla等人在201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1847名来自荷兰的旅行者中,有34.3%的人在国际旅行期间感染了ESBL肠杆菌,并有在家庭中传播的例子。

     

    抗生素治疗所需的持续时间并不明确,在肿瘤学领域一直存在争议,导致抗生素疗程过长,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使用存在差异。应进行全面研究,制定明确的指南,确定抗生素的最佳使用时间,从而减少抗生素在肿瘤科的过度使用。例如,万古霉素就已被证明是不合适的经验性抗生物治疗处方。

     

    美国传染病协会发布的发热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指南指出, 不建议将万古霉素作为发热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初始抗生素治疗方案。此外,这些指南还强调了在没有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情况下停用万古霉素的重要性。

     

    当患者病情稳定或确定了致病菌后,应考虑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或停止使用。在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中,早期停止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已被证明是安全的,新出现的数据表明, 继续使用经验性抗生素直到中性粒细胞计数完全恢复是不必要的。在患有癌症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高风险患者中,抗生素降级和停药策略已被证明是可行的,可明显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管理

    抗生素管理是指以最佳剂量和持续时间选择最佳的抗生素治疗,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感染的最佳临床效果,同时尽可能减小毒性,且对后续耐药性的影响最小。

     

    抗生素管理对癌症患者和/或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尤为重要,这些人容易发生严重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需接受多个疗程的抗生素治疗。这些患者最有可能从抗生素管理中受益,因为既往使用过抗生素是发生抗生素耐药性感染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如上所述,抗生素耐药性感染的癌症患者比抗生素敏感性感染的患者预后更差。Rosa等人评估了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抗生素管理相关的患者结局,特别是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瘤患者的死亡率。研究表明, 坚持抗生素管理与患者死亡率降低存在相关性。然而,根据Pillinger等人在2020年发表的综述,癌症患者群体经常被排除在抗生素管理的研究之外,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不同管理策略对这一患者群体的广泛影响。

     

    参考文献:

    CA Cancer J Clin. 2021 Sep 21. doi: 10.3322/caac.21697.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卢秀玲,毕业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某知名医学网站担任医学总编辑,负责过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频道的内容产出。

  • 我们知道治病用药都讲求对症,对肺癌的治疗也是如此,不同的病理分型所采用的治疗措施也是有所区别的,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肺癌的病理分型是什么?那么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肺癌的病理分型有哪几种?其临床表现又是什么?

    肺癌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其病理分型按组织学可分为两大类,即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而后者又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

    1、未分化小细胞癌

    简称小细胞癌,包括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复合燕麦细胞型。这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约占原发性肺癌的10%-20%,好发于较年轻患者,多在40-50岁左右,男性多发于女性,其癌细胞分化程度低、生长快、侵袭力强,容易发生远处转移,临床常转移至脑、肝、骨、肾上腺等脏器。小细胞肺癌对放疗、化疗比较敏感,但常伴有强烈的并发症、毒副作用等,预后较差,故而若能加入中医中药配合治疗,用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将大大提高疗效。

    2、腺癌

    腺癌又可分为腺泡状癌、乳头状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三种,约占原发性肺癌的25%,是最为常见的一类肺癌,一般发病年龄较小,女性多发于男性,与吸烟关系不大。腺癌通常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且生长发展较慢,近90%的腺癌发生于肺的周围,可能与慢性炎症、肺结核、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纤维化及痊愈了的肺梗死有关,临床易转移至肝、脑和骨等器官。腺癌对放射治疗敏感性较差,若能结合中药或手术治疗可提高放化疗的疗效,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症状。

    3、鳞状上皮细胞癌

    简称鳞癌,又称表皮样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原发性肺癌的40%-50%,多见于老年男性,专家认为与长期大量吸烟有关。鳞癌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心型肺癌,分化程度高低不一,生长较为缓慢,病程较长,较晚发生转移,且通常首先经过淋巴道转移,到晚期才发生血行转移,手术切除率较高,对放、化疗不敏感[1],但若配合手术或中药治疗可有效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4、大细胞癌

    大细胞癌的临床发病率较低,约1/2起源于肺部大支气管,一般男性多发于女性。大细胞癌的恶性程度较高,分化程度低,容易发生脑转移,且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在对大细胞癌的临床治疗上,单纯的手术或放化疗效果较差,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了解肺癌类型,配合医院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做好心理建设,才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打败病魔,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永香,苏群,张宝,辛华,焦宏博.不同年龄段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2):2290-2292.
  •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沉迷于香烟,甚至在广大烟民群体中,女性的占比也在逐渐升高。殊不知,一旦养成吸烟的恶习,使香烟中的有害成分长期侵害自己的身体,很有可能就会导致身体的多个脏器遭受伤害。

     

    其中,香烟对肺脏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一旦接触香烟,就很容易会导致一些肺部疾病出现,常见的如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如果身体一旦出现了不良反应,却又未得到及时的控制和调理,就很有可能会使肺部病变产生恶化,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因此,对于抽烟的人来说,当身体存在一些异常时,最好不要大意,应该及时就医,并做详细的检查。尤其是上半身的这4种异常情况,或是肺在“求救”,抽烟的人需要提高警惕,再不戒烟,肺要扛不住了。

     

    对于长期吸烟的人来说,一旦出现了反复咳嗽,且得不到控制的情况时,就要引起重视了,很有可能是由于香烟中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对肺部造成的一系列伤害,超出了肺部的承受范围,使人体的支气管平滑肌发生了异常痉挛现象,继而出现了肺炎、支气管炎等情况,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引发肺癌。

     

    香烟中含有一定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硫、焦油等成分,这些成分一旦被人体吸入,就很容易会对人体的鼻咽、气道等部位产生刺激,会容易使这些部位出现一些炎症反应或者充血等现象。

     

     

    除此之外,还会导致鼻咽等部位的分泌物增多,进而出现反复咳嗽等情况,如果吸烟行为已经持续了很久,甚至已经有气管炎、慢性咽炎等其他肺部疾病存在的话,那么咳痰的情况就会更加严重,痰中带血的现象也会时有发生,对此,大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需警惕肺脓肿、支气管扩张、肺癌等疾病的发生。

     

    对于大多数患有肺部疾病的患者来说,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呼吸不畅的现象,比如气短、胸闷、呼吸急促等。而这些情况多表现于慢阻肺、肺心病、支气管炎或者肺癌等患者身上,特别是肺癌患者,其气管会有明显的压迫感,进而会导致患者存在通气功能障碍等情况。若是长期吸烟使肺部受到了感染,那么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存在换气障碍的情况。

     

     

    当人体的胸、背部受到了一些肺部病灶的损害时,患者可能就会有明显的胸、背疼痛不适感,这种疼痛具有持续性、放射性等特点,甚至会使肩部也受到牵连。所以,对于习惯抽烟且烟龄已经较长的人群来说,当身体出现了胸、背以及肩部疼痛时,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小心是慢阻肺、肺气肿或者肺癌“上身”了。

     

    不管怎么样,有吸烟习惯的人,一定要留意自己身体的变化,尤其是这4种变化,最好不要忽视,一旦发生,尽量立即戒烟并及时去医院做检查,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 在20世纪,吸烟有害健康就已经是不争的医学事实。进入现在21世纪,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新科学证据更是不断地被揭示出来,在已经发现的烟草700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就有数百种物质已经证明对健康有害,而且这当中又有至少包括69种是致癌物,比如有我们的甲醛、苯并芘等稠环芳香烃类、N—亚硝基胺类等等,以及还有像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和大家都懂的具有很强成瘾性的尼古丁!

     

    因此,确实有一部分人得了肺癌跟吸烟有关,但也有一部分人从来就没碰到烟,也得了肺癌,那么吸烟的人到底有多大概率得肺癌?什么年龄段戒烟对于预防肺癌最好呢?今天我跟大家来聊一聊。

     

     
    你可能至今还不知道,吸烟是这样导致肺癌的!


    首先,我们都知道,大家每天都需要呼吸,而肺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呼吸器官,因此我们的肺是一刻不停的都在工作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肺会从粉红色变为黑色,而且无一人能幸免!

     
     为啥?这是因为我们人一分钟就要大概呼吸16-20次,而我们一次就要吸入300-500ml气体,大家想想,这气体当中除了我们人体能看不见,还有看不见的需要的氧气以外,还包括很多有害气体,其中还包括病毒、细菌。因此,久而久之,这肺变黑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但是这又跟我们得肺癌有什么关系呢?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人体的肺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就像我们的气管,然后左右分支,越分越细,最后分成小气管。而正因为有这样的结构,所以哪怕我们吸入那么多灰尘、空气那么不干净,但是我们最后吸进肺泡里面的空气都是绝对干净的。

     
     那么我们的肺是怎么做到过滤这些气体的呢?

     

    离不开两把“毛刷子”,毛刷子是啥?

     

    其实就是我们肺部的纤毛,它就像我们田野里面的麦子上面的毛,被风吹过以后,会出现不停的摆动,而我们肺部的纤毛也一样,正常的纤毛摆动是很有规律的,就往一个方向摆动,不会乱摆,因此只要空气中有灰尘或者有害物质进来,一旦被这纤毛刷子刷上就会被粘住,然后往喉部一级一级往上传递,最后所有的有害物质刷到喉部,跟我们喉部黏液黏在一起,形成了痰,然后通过咳嗽,把痰液咳出去。

     
     而最后我们说,吸烟为什么会增加肺癌的发生率,除了因为这个烟草致癌物以外,就是因为这人吸烟以后,这个烟草烟雾会弥漫在我们的气管、支气管,一直在肺泡里面,久而久之会使我们的肺“纤毛”受到破坏,罢工,就是不干活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每天吸进去有害物质不断堆积,最终可能导致肺癌发生。所以吸烟本身不是导致肺癌发生直接原因,而是吸烟让我们的肺部“毛刷子”瘫痪了,而且假如你每天都不停的在抽,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抽下去,烟龄越长、烟量越大,发生肺癌的概率就越大!

     

    所以,吸烟的量,吸烟的烟龄和肺癌的发生率、死亡率是相关联的,哪怕你是中年以后才戒烟,都可以减少肺癌的发生、死亡率。因为根据我国最新的中国吸烟与健康报告显示: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87%与吸烟有关系,其中还包括被动吸烟,即吸二手,甚至三手烟,而且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就发布过一个报告:在非吸烟的人群中,被动吸烟罹患肺癌的风险是非被动吸烟的1.3倍。因此,家里有一个人吸烟,那是害自己还威胁家人健康!

     
     吸烟一定会得肺癌吗?


    当然,吸烟不一定得肺癌,但是这不是大家可以吸烟的理由,因为吸烟跟肺癌的相关性是非常强的。以前我们很多国家肺癌发病率都是非常高的,近些年为什么会降?

     
     医疗技术进步?检查手段的进步?都不是!而是禁烟,吸烟的人在减少。但是我们国家一直还比较高,除了人口多,吸烟的多以外,就是我们国家吸烟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女性肺癌患者非常多,有三个原因:第一,女的也越来越多开始吸烟;第二受到二手烟的危害;第三环境的污染。

     

     

    所以,吸烟不一定会导致肺癌,但是吸烟是一个导致肺癌的危险的因素。

     

    不仅仅是肺癌,长期吸烟还容易得这几种癌!


    开始我也说了,烟草中含有已知的致癌物就有69种,而这些可以导致细胞癌变引发恶性肿瘤。而在这些致癌物质作用下,目前认为可以直接引起癌症,有40多种,其中以下两种,尤为明确!

     

    第一,口腔癌。烟叶里边有一种成分叫烟焦油,而这烟焦油是已经明确为致癌物的,所以长期吸烟的话,也容易导致口腔癌的发生。

     

    第二,膀胱癌。抽烟比不抽烟的人患膀胱癌的几率要增加两倍到两倍半以上,这点早已经获得证实,所以临床上,我们对于刚刚确诊膀胱癌病人,第一句话就是你能不能戒烟?

     

    那么什么年龄段戒烟最好?


    一句话:什么时候戒烟都不晚,什么时候戒烟都是有好处的,而且肯定越早越好。

     

    吸烟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生活习惯,跟肺癌的发生率是有很显著的相关性,而且对于烟民来说,能够戒烟当然最好,但同时假如还可以对肺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那就更好,因为吸烟不是导致肺癌的唯一因素。

     

    肺癌的发生除了跟吸烟有关以外,跟大气污染、粉尘作业都有关系,比如石棉工人,肺癌发病率也很高。另外,还有家庭装修污染,厨房油烟等等,都可以显著增加肺癌发生,要尽量把这些危险因素也一起降到最低。

     

    因此,对于烟民来讲,保护自己的呼吸道非常重要,比如在污染的天气,要戴口罩,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的物质、化学物质,即立刻戒烟,同时在生活习惯上也要特别的注意。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