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肥厚性心肌病和哪些疾病进行鉴别,如何治疗

肥厚性心肌病和哪些疾病进行鉴别,如何治疗
发表人:吕常智
  • 高血压性心脏病:一般不出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没有家族史。
  • 心室间隔缺损:全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可鉴别。
  • 主动脉瓣狭窄:心脏导管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可明确鉴别。
  • 运动型心肌肥厚:心肌肥厚较为均一。
治疗
  • 肥厚性心肌病的治疗可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 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 针对心力衰竭的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等。
  • 针对房颤的药物,如胺碘酮或β受体阻滞剂。
手术治疗
  • 药物治疗无效、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外科手术切除肥厚的心肌。
  • 酒精室间隔消融术,利用无水酒精使肥厚的心肌坏死。
  • 起搏治疗,在心脏内植入起搏器,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危害
  • 肥厚性心肌病可出现房颤、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猝死等并发症。
预后
  • 经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但差异比较大,症状轻微的患者寿命接近正常人。
预防
  • 肥厚性心肌病是青年和运动员猝死的最常见病因,安装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能有效预防心脏猝死的发生。
  • 有肥厚性心肌病家族史的人群,要进行高危风险预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肥厚型心肌病疾病介绍:
肥厚型心肌病是指并非完全因心脏后负荷异常(指因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射血阻力增大)引起的心肌肥厚,属于一种遗传性疾病,具体原因不明。肥厚型心肌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和乏力,1/3的病人可有劳力性胸痛症状,是导致青少年和运动员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或手术的方式减轻心脏流出道梗阻(心脏血液流出的通道被堵塞)、改善心室顺应性(心脏跳动、恢复原状的弹性回塑性)、防治血栓栓塞事件、识别高危猝死病人。肥厚型心肌病难以治愈,容易导致猝死,经治疗后可改善症状、预防猝死。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肥厚型心肌病这个疾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所以说对于患者和家人来说都是很不幸的,这个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够更好的控制病情,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个疾病的基本症状,才能个够更好的得到及时治疗。


    (1)劳力性呼吸困难:约80%的病人于劳累后出现呼吸急促,这与左室顺应性差,充盈受阻,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及肺淤血有关。

     


    (2)心前区闷痛:约2/3病人出现非典型的心绞痛,常因劳累诱发,持续时间长,对硝酸甘油反应不佳,可能由于肥厚的心肌需血量增加,冠状动脉血供相对不足,故有心肌缺血表现。


    (3)频发一过性晕厥:1/3病人发生于突然站立和运动后晕厥,片刻后可自行缓解,此症状可以是病人惟一的主诉。发生晕厥的原因认为:①由于左室顺应性差和流出道梗阻,造成心排血量降低,导致体循环、脑动脉供血不足所致;②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肥厚的心肌收缩力增加,致使左室顺应性进一步降低,舒张期血液充盈更少,流出道梗阻更加重,心排血量更减少,故病人常感心悸、乏力。


    (4)乏力、头晕与昏厥,多在活动时发生,是由于心率加快,使原已舒张期充盈欠佳的左心室舒张期进一步缩短,使原已舒张期充盈欠佳的左心室舒张期进一步缩短,加重充盈不足,心排血量减低。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由于交感神经作用使肥厚的心肌收缩加强,加重流出道梗阻,心排血量骤减而引起症状。

     


    (5)心悸,由于心功能减退或心律失常所致。


    (4)猝死:多数学者认为有下列情况为猝死高危者:①发生过心脏骤停的幸存者,且有室颤证据;②发生过持续性心动过速的病人;③有猝死家族史;④有高危性的基因突变(如Arg403Cln突变);⑤幼年发病者;⑥心肌肥厚显著者;⑦运动引起的低血压。


    (5)心力衰竭:在病情晚期,可出现左、右心力衰竭的症状,如气喘、心慌、不能平卧、肝脏增大、下肢水肿等等。由于心肌顺应性减低,心室舒张末期压显著增高,继而心房压升高,且常合并心房颤动。晚期患者心肌纤维化广泛,心室收缩功能也减弱,易发生心力衰竭与猝死。

  • 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那么具体怎么区分冠心病呢?

     

     

    一、冠心病有哪些检查方法?

     

    冠心病的检查有很多种,这里讲的是许多的检查方法可以提示冠心病,但确诊方法咱们一会再叙述!常用的提示冠心病的检查有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脏磁共振、放射性核素、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等等!这些检查都可以提示患者有冠心病的可能!


    二、哪些检查可以确诊冠心病?

     

    冠心病的确诊,还是需要影像学证实冠脉病变的存在才行!所以,冠心病的确诊还是需要冠状动脉的检查才可以!冠状动脉造影被称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虽然其他检查很多时候也能够提示冠心病,但最后大多数都需要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造影就是用一根细如发丝的导管沿着桡动脉(手腕处)或股动脉(大腿处)的人为入口延行到心脏的冠状动脉开口处,然后把造影剂(在X光下显影)注入冠状动脉,这样冠状动脉内部的形态就可以显示出来。


    三、做了造影就可以不做其他检查了?

     

    有很多人会认为,如果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那么是不是做了造影就可以不做其他方面的相关检查了呢?当然不是这样,对于做过造影的患者,仍然需要做心脏彩超、心电图、放射性核素、血液等检查,来综合判断患者病情,并指出下一步治疗方向和治疗方案!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一、发生腺体样肥大的病因

     

     

    腺样体肥大常见的病因是急、慢性鼻咽炎的反复发作,邻近器官如鼻腔、鼻窦、扁桃体的炎症亦可波及鼻咽部,刺激腺样体组织增生。腺样体肥大多因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感染致病。常见原因是鼻咽部的炎症,及其邻近器官和组织的炎症反复刺激,使腺体发生病理性增生,例如急慢性鼻咽炎、鼻炎、咽炎等疾病,且多与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同时存在。

     

    二、腺体样肥大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腺样体肥大并引起睡眠呼吸暂停者为最佳手术适应证,此外,伴有反复发作炎症或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者,应尽早行腺样体切除术。腺样体肥大患者需要短期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营养,加强锻炼,预防感冒,增强机体抵抗力。根据病因可以局部给予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发生急性腺样体炎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以及病因进行相关治疗。

    2、药物治疗:鼻腔滴用0.5%麻黄碱,可以减轻鼻塞,但不宜长期使用。适当给予抗感染药物,如头孢克肟,若存在对头孢克肟过敏的情况,则改用阿奇霉素。必要时可服用糖皮质激素,如鼻喷激素,但要严格遵医嘱服药。病情较轻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采用鼻喷激素、白三烯拮抗剂缓解患者肿胀。存在感染的患儿医生会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

    3、手术治疗:腺样体切除术腺样体肥大并引起睡眠呼吸暂停者为最佳手术适应证,此外,伴有反复发作或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者,应尽早行腺样体切除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与腺样体肥大关系密切,腺样体切除术已成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鼻窦炎的常规手术,如伴有扁桃体肥大,可与扁桃体切除术同时进行。早期腺样体切除术可使儿童受益,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水平。手术可在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传统的手术方法是腺样体刮除术和切除器切除术,将腺样体刮匙或切除器放入鼻咽顶后壁,将腺样体刮除或切除。全麻下鼻内镜直视下以腺样体切割刀头行腺样体切除术,或射频减容术已成为主要的手术方式,其优点是直视下操作避免邻近组织损伤,同时最大程度的切除腺样体。射频技术还有即时止血功能。

  • 应与心肌炎、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心包炎、胸膜炎等进行鉴别


    1、心肌炎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驱症状,病人可有发热、疲乏、多汗、心慌、气急、心前区闷痛等。检查可见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血沉增快。心电图、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包括静养,改进心肌营养、控制心功能不全与纠正心律失常,防止继发感染等。

     


    2、心包炎


    心包炎可分为急性心包炎、慢性心包炎、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可有发热、盗汗、咳嗽、咽痛,或呕吐、腹泻。心包很快渗出大量积液时可发生急性心脏填塞症状,患者胸痛、呼吸困难、紫绀、面色苍白,甚至休克。还可有腹水,肝肿大等症。


    3、胸膜炎


    胸膜炎又称“肋膜炎”,是胸膜的炎症。炎症消退后,胸膜可恢复至正常,或发生两层胸膜相互粘连。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肺栓塞等。结核性胸膜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干性胸膜炎时,胸膜表面有少量纤维渗出,表现为剧烈胸痛,似针刺状,检查可发现胸膜摩擦音等改变。渗出性胸膜炎时,随着胸膜腔内渗出液的增多,胸痛减弱或消失,病人常有咳嗽,可有呼吸困难。此外常有发热、消瘦、疲乏、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检查可发现心、肺受压的表现。在大量胸液时,可通过胸部检查和X线检查发现。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结核药物治疗;加速胸液的吸收,必要时抽液治疗;防止和减少胸膜增厚和粘连,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胸膜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膜壁层和脏层的炎症。大多为继发于肺部和胸部的病变,也可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临床上胸膜炎有多种类型,以结核性胸膜炎最为常见。


    对于甲亢心、风心病、冠心病有一个特殊的计量鉴别诊断方法:甲亢性心脏病(简称甲亢心)、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截然不同的三种心脏病变,但在疾病的一定时期,其表现颇类似,因而易造成误诊误治。

     


    临床应用方法


    将患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阳性或阴性)根据表中相应诊断指数逐一记录下来,然后相加,其代数和者,可以诊断甲亢症,其代数和≤0者可以排除甲亢症,将患者出现的各项症状及体征(包括阳性及阴性的)诊断指数,按3种心脏病各自相加,以各病诊断指数和的大小,作为鉴别的根据,和大者就可诊断为该病。例如甲亢心指数较大者诊为甲亢心,冠心病指数较大者诊断为冠心病,风心病指数较大者诊为风心病。


    相信通过上面的阅读,大家对于可能与冠心病混淆的一些疾病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不仅如此,大家对于这些疾病的症状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吧,那么接下进行判断,就不会再判断错了吧,这将会对我们接下来的治疗起决定性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冠心病是心内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我们身边几乎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罹患心血管疾病,而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冠心病的诊断是如何确诊的?冠心病到底能不能治愈呢?

     

     

    一、如何判断得了冠心病?

     

    冠心病的诊断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首先冠心病的诊断大多数依赖有典型的冠心病症状,如果患者有活动后胸闷气短等情况,那么需要考虑是否罹患冠心病,但并不是每一个冠心病患者都有典型的症状,在冠心病中有些病人症状不典型或者没有症状,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冠心病。其次,冠心病的诊断依赖于冠状动脉的相关检查,冠状动脉的检查主要包括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等影像学资料。当然如果有需要冠心病的确诊,还需要心脏彩超,血液检查和磁共振等相关检查来辅助,确认诊断冠心病。


    二、冠心病能不能根治?

     

    我们永远都想着某一种疾病得到根治,得到根除,得到治愈,但事实上许多疾病都是不能彻底根治的,包括冠心病在内。冠心病的实质是冠状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本身就是新陈代谢生老病死的规律。所以我们对于冠心病的治疗,还局限于改善患者的症状,以及尽可能延缓患者的预后,而不能彻底根治和消除冠心病。


    三、冠心病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既然冠心病不能根治,那么冠心病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冠心病的治疗首先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前提下,进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其次,如果患者有血运重建的必要性,那么有可能就需要介入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进行血运重建。随着大家对健康的越来越重视,冠心病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生活,也成为辅助治疗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些几乎囊括了冠心病治疗的大多数方法。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冠心病,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种范围比较广泛而复杂性的疾病。WHO将这种疾病分成了5种类型,而临床上通常将其分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冠心病。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显示,冠心病的发病率为:北方人群>南方人群,城市人群>农村人群,但随着近些年生活条件的普遍改善,农村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增高的发病率。在性别方面,此病发病率为男性人群>女性人群。

     

     

    冠心病的病人多数具有典型临床特征表现,但也有部分病人不会表现出典型临床特征,甚至没有任何的特征表现。冠心病病人通常会有典型的突发胸痛(如心绞痛等) ,多因体力劳动或者情绪兴奋等所诱发。疼痛感可放射至牙齿、肩颈、腹部甚至小指、无名指等位置区域。也有些患者会出现发热、大汗淋漓、恐惧(濒死感)、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甚至有些病人会发生晕厥、猝死等严重情况。

     

    对冠心病发作者进行临床体征检查时,可闻及到心包摩擦音、心音减弱等,心律失常者还能够闻及到不规则心律音。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那么哪一种才是最好的呢?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如果冠心病的发病呈慢性进展,而且病情相对比较轻的,可以根据症状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胸闷、胸痛症状较为明显的,可以考虑运用扩血管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病人心慌较为明显,且心电图示心率较快或有早搏等情况的,可以考虑运用一些有助于控制心率的药物以减轻心脏的负担;如果冠心病患者伴有血脂升高的情况的,要考虑增加他汀类的调脂药;如果冠心病发展日久导致心力衰竭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运用强心、利尿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改变原有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不吸烟不饮酒,清淡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这些也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

     

    如果是急性心肌梗死等较为严重的冠心病,且症状表现较为明显的,要选择行冠脉造影来进行检查,如果检查显示冠脉狭窄、堵塞较为严重的,可以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以迅速的开通血管,尽可能的减少心肌的损伤。同时在手术治疗以后再利用药物来进行后续的治疗以更好的控制疾病。

     

    由此可见冠心病的治疗要根据病情来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可以让大家对如何治疗冠心病有更多的了解。

  • 临床数据显示,近年来心脏病患者越来越多了,而且死于心脏病这一疾病的患者也不断增多。所以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讲,及时接受医学治疗尤为迫切。治疗心脏病通常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辅助治疗措施三大治疗措施。下面就心脏病的治疗方式进行介绍:

     

     

    1、 内科药物治疗:

     

    主要是指硝酸酯类和中药合剂等冠脉扩张药物(硝酸甘油、消心痛、鲁南欣康、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另外,钙离子拮抗剂(合心爽、络活喜)、β-受体阻断剂(倍他乐克)可以起到缓解冠脉痉挛、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ACEI类(悦宁定、蒙诺)可以减低心脏后负荷,在医师的指导下可以酌情联合使用。对于急性心肌梗塞6小时的没有溶栓禁忌的患者,可以考虑施行溶栓治疗。由于溶栓治疗有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所以溶栓治疗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应具备一旦溶栓失败则转行急诊PTCA或急诊CABG治疗的条件。

     

     

    2、内科介入治疗:

     

    包括PTCA、支架植入、激光旋切等方法。介入治疗最大的优点是创伤小,实施迅速,对于急性心梗等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患者易于接受。但由于其本身技术上的缺陷,对于冠脉病变弥漫、伴有偏心性钙化斑块、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等属于绝对或相对禁忌。另外,在PTCA+支架植入6个月内约有1/4~1/3的患者出现冠脉内再狭窄,这是目前心脏内科急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出现的覆膜支架使植入后再狭窄率明显下降,但尚无远期通畅率的报告,并且费用高昂。

     

    3、外科手术治疗:

     

    主要是指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CABG手术的远期效果在冠心病治疗中是最好的,采用乳内动脉、桡动脉等搭桥,10年通畅率在90%以上;即使采用大隐静脉等搭桥10年通畅率也在60%左右。在美国,每年CABG手术例数在几十万例以上,而在我国,由于心脏外科起步较晚、患者存在惧怕手术的心理、以及一些其他原因,每年CABG的手术例数不到5000例,并且都集中在北京等医疗水平相对高的地区,在全国的普遍推广尚需进一步努力。

     

     

    4、激光打孔:

     

    激光打孔手术是在80年代发展的技术,适用于不能行PTCA,也不能耐受CABG手术,但必须治疗的严重冠心病患者,但现在其疗效尚未完全肯定。

     

    5、 心脏移植:

     

    终末期冠心病患者,大面积心肌梗塞,心功能低下,EF值<30%;或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反复心绞痛,心梗发作,内科治疗无效而又无法行搭桥手术的患者,可行心脏移植。

     

    随着近几年生活水平提高,三高人群越来越多了,心脏病人群也在不断增多。这说明三高人群与心脏病人群是存在一定的关联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多采取一些辅助措施,例如运动锻炼身体,饮食习惯调理身体。

  • 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估计全球患病率为0.2-0.5%。肥厚型心肌病的定义是在没有异常心脏负荷情况下(例如高血压或主动脉瓣狭窄)出现左心室壁增厚现象。2020年11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新版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指南[1]。近期,柳叶刀杂志发布了一篇针对肥厚型心肌病的文章[2],主要总结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指南更新建议,包括风险评估、初始治疗以及进一步治疗策略。

     

    肥厚型心肌病的评估

    临床识别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通常包括以下三组方法:评估各种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心绞痛或晕厥和晕厥前兆;当家族中已经发现肥厚型心肌病时,进行系统性家族筛查;因其他疾病进行临床评估时偶然发现。

     

    对于怀疑患有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 最常见的初始检查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这是做出诊断和表征血流动力学状态的主要成像检查。如果成像结果不确定或质量欠佳,则采用心脏MRI用于补充超声心动图的结果。 对于被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推荐进行至少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运动试验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功能能力和检测是否存在流出道梗阻。

     

    基因检测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其家属的诊断和管理至关重要。基因检测也可能澄清表型特征不典型的疑似诊断。此外,建议所有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家族筛查。

     

    心脏猝死风险的评估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定期评估心脏猝死风险非常重要。许多临床特征可以作为识别风险升高患者的潜在手段, 目前的评估依赖于以下因素:有心脏性猝死或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个人病史;最大的左心室壁厚度;心律失常相关晕厥史;心脏性猝死的家族史;有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50%);左心室心尖部动脉瘤;心脏MRI确定的广泛性心肌纤维化(>15–20%)。

     

    研究者还开发了风险计算模型来帮助量化患者的风险程度[3]。该风险计算模型使用了部分影响心脏猝死的风险因素,并考虑了年龄、左心房大小和流出道梯度。一些临床医生使用风险模型来估计个体患者的风险,进而作为是否需要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主要决定因素。 一些医生建议使用风险标志物来帮助识别风险升高的患者,再使用风险模型计算风险估计值向患者传达风险的具体程度。这种联合评估方法有助于患者就是否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做出充分决策。

     

    儿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所占的权重与成人不同,例如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对于估计个体风险的作用更加重要。体格较小的个体,植入式装置的复杂性也不同。目前已经开发了针对儿科患者的风险计算模型,但尚未获得广泛的临床应用。

     

    初始治疗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迄今为止,尚无药物显示可以改变肥厚型心肌病的自然病程,无症状患者不需要仅仅因为诊断出肥厚型心肌病就开始用药。 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治疗原则取决于患者是否有流出道梗阻。

     

    对于左室流出道梯度(静息或诱发) >50mmHg的患者,优化心肌收缩力、后负荷和前负荷非常重要。确保患者保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并尝试避免高剂量利尿剂或血管扩张剂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β受体阻滞剂通常是首选的药物治疗。如果β受体阻滞剂无效或不能耐受,则采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治疗是否成功取决于患者的症状情况,而不是左室流出道梯度。

     

    对于没有明显流出道梗阻的患者,仍然可以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也可能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治疗策略中获益。

     

    进一步治疗

    一些患者在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治疗后,生活质量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改善。对于此类患者, 进一步治疗选择包括添加丙吡胺(一种强效负性肌力药),或者通过室间隔减容术缓解梗阻,如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或经皮室间隔消融术。丙吡胺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但副作用比较常见且有效性较低。两种侵入性治疗手段都应在有经验的医疗中心进行,患者预后明显更好,长期生存率甚至可以与一般人群类似。

     

    经皮室间隔消融术是一种疼痛程度更轻、住院时间更短的方法,与手术治疗相比,其有效性略低,再干预率为10%。经皮室间隔消融术适合中等梗阻梯度的心肌肥厚患者,且衡量各治疗方案后倾向于非手术方法的患者。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有效性高达90-95%,且并发症发生率很低,死亡和卒中发生率约为0.5%。对于有其他心脏手术指征的患者、室壁非常厚或非常薄的患者、左室流出道梯度>80mmHg的患者、以及衡量治疗方案后倾向进行手术的患者,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明显更加有利。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症状。 对于合并心衰的患者,尤其是那些没有明显流出道梗阻的患者(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通常会根据心力衰竭临床指南进行治疗,包括选择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室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细胞水平上增强了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相互作用,并且由于左心室较小而提高了射血分数,因此与其他心肌病不同,当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射血分数低于50%时,就被归类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可能需要尽早转诊以考虑接受包括移植在内的心力衰竭治疗。

     

    参考文献:
    1.     Circulation 2020; 142: e533–57.
    2.Lancet. 2021 Sep 30;S0140-6736(21)01205-8.
    3. Eur Heart J 2014; 35: 2010–20.
     

  •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致主动脉瓣下狭窄者称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因为有梗阻存在,所以长时间的梗阻会导致心脏扩大,从而导致心功能不全等一系列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所以,发现肥厚型心肌病存在梗阻,就需要考虑使用各种方法解除梗阻或者改善梗阻的存在。

     

     

    改善梗阻的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手术方法:

     

    1.无水酒精化学消融:

     

    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可做无水乙醇化学消融术,其原理是造影后,将肥厚部分的室间隔心肌使用酒精的方法人为使其坏死,方法是使用导丝到供应室间隔血液的冠状动脉,使用OTW球囊封堵室间隔血流,避免酒精倒流进入冠状动脉主支,然后注入无水酒精从而导致心肌坏死。人为的制造室间隔心肌梗死,室间隔心肌坏死后室间隔将变薄,从而解除或者改善梗阻。

     

    风险:人为造成一次心肌梗死,虽然梗死区域局限于室间隔,但仍然存在心梗后相关并发症的可能。

     

    2.外科手术切除肥厚心肌:

     

    是较为直接的方法,手术打开心脏,直视下切除部分肥厚心肌,然后重新缝合,手术后解除或者改善梗阻,是效果更为直接的方式之一。

     

    风险:创伤大,手术风险较高,且患者痛苦程度较大,花费也相对较高,手术中和手术后各类并发症相对较多。

     

    3.起搏器植入改善梗阻

     

    起搏器植入主要是DDD起搏器,DDD起搏器能够减少梗阻,其原理是通过房室顺序起搏,改变左室激动顺序,从而改变了心室间的协同收缩,从而降低梗阻压力及左室舒张末压,改善心功能。

    风险:价格昂贵,起搏器需要更换,且有起搏器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会相对持续时间较长。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手术治疗主要是此三种,手术风险最大者可能就是外科手术治疗了,但不管哪一种治疗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改善或者解除梗阻,延缓心脏功能异常的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从而改善病情。

     

    所以。任何治疗都是有风险的,如果没有罹患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可能是最为安全的,因为不需要做任何一种手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心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而心肌病这种疾病的诊断非常困难,诊断主要靠症状和体检。在心电图上有时也可表现出特征性的异常。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可用来证实该病的诊断。如仍不能确诊,可进行心导管检查。在导管检查中还可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以获得确实的诊断和明确病因。

     


    心肌病疾病的诊断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症状和体检是它的主要诊断方法。有时也会在心电图上表现出特征性的异常。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可用来证实该病的诊断。如果还是不能确定,可进行心导管检查。在导管检查中还可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以获得确实的诊断和明确病因。下面就是对如何给心肌病做诊断的简单介绍。


    (1)心电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ST段压低,低或倒置T波,病理Q波。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常显示左心室肥大,ST-T改变,在某些情况下,Q波、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很常见。


    限制性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包括:低电压,心房和心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与心房颤动。


    (2)体格检查


    肥厚型心肌病:体格检查可向左扩大,心脏前部可听到和收缩性中晚期杂音,第二心音常分裂。


    限制性心肌病:检查心脏跳动,心脏衰弱的声音,单纯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听到舒张期奔马律和心律失常。

     


    (3)超声心动图


    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腔扩大,室间隔减小,左室后壁、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流出道扩大。


    肥厚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对疾病的诊断价值,为室间隔和左心室壁肥厚的现象,两厚度比大于正常1.3:1。临床现象,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往往诊断。


    限制性心肌病: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显示狭窄的心腔,心尖闭塞,心内膜的增厚,和严重的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4)其他:


    心室造影显示肥厚型心肌病,心室腔变窄,心肌增厚进入心室腔。在诊断扩张型心肌病,X射线显示心内膜钙化的心脏轻度增大。

     


    上面的内容就是给心肌病做诊断的一些方法,都是非常有用的,自然对于心肌病患者诊断病情是非常有帮助的。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应当引起注意。一定要及时去正规的大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选择治疗的方式,同时患者要保持放松的心态,一定会把病治好。

  • 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脏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劳累性呼吸困难:这是肥厚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往往在运动或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在静坐状态下也会出现。

    2. 心悸:患者常常感到心跳过快或过慢,有时伴有心慌、胸闷等症状。

    3. 心力衰竭: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表现为气促、乏力、水肿等症状。

    4. 心源性猝死: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律失常风险较高,严重时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

    针对肥厚性心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可以通过降低心脏负荷、调节心律等方式缓解症状。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严重患者,旨在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等,以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心脏病,患者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并积极配合治疗。

  • 肥厚型心肌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幸运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肥厚型心肌病已经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手术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经皮室间隔消融术以及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等。室间隔心肌切除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肥厚的心肌组织,解除左心室流出道的梗阻,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经皮室间隔消融术则是通过导管技术,选择性消融肥厚的心肌组织,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程度。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则适用于有猝死风险的患者,通过植入除颤器,预防因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

    除了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心脏的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缓解患者的症状。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心脏负担加重。

    2.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3. 饮食上要清淡,避免高盐、高脂的食物。

    4.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心脏功能。

    5.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服药。

    总之,肥厚型心肌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养,患者仍然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

  •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其特征是心室肌肉异常增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这种疾病主要影响青少年和年轻人,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心悸、晕厥、疲劳等。

    呼吸困难是肥厚型心肌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在劳累后出现。这是因为心脏肌肉增厚导致心室舒张受限,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从而引起肺部充血和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胸痛是另一个常见症状,可能与心脏供血不足有关。由于心脏肌肉增厚,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可能导致心绞痛或胸痛。这种疼痛可能不典型,与典型的心绞痛有所不同。

    心悸也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可能与心脏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有关。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晕厥或先兆晕厥可能与心脏骤停或室性心律失常有关。这些症状通常在运动时发生,尤其是在剧烈运动后。

    疲劳也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与心脏泵血功能受损有关。患者可能会感到身体无力、精力不足。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治疗目标主要是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和预防猝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酒精室间隔消融术或永久起搏器放置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以降低心脏负荷和改善心脏功能。手术治疗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等。酒精室间隔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消融肥厚的心肌组织来减轻心脏负担。永久起搏器植入可以帮助调节心律,预防猝死。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此外,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悸、晕厥、疲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 我一直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直到那天我突然感到心口疼痛和左肩不适。这种感觉就像有人用铁锤敲打我的心脏一样。起初,我以为只是普通的疲劳或压力过大,但当这种疼痛持续了几天时,我开始感到担忧。

    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于是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并查看了我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报告。最终,医生告诉我可能患有肥厚型心肌病,这是一种心脏疾病,会导致心肌过度增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听到这个诊断,我感到非常震惊和害怕。但医生安慰我说,这种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控制。医生建议我继续服用倍他乐克来控制心率,并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波动和持重等可能加重病情的行为。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新的生活方式。每天早上,我会进行轻度的散步和深呼吸练习,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同时,我也注意饮食,尽量选择低盐低脂的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酒精。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理,我的症状逐渐减轻了。虽然我还需要定期复查和服药,但我已经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了。这个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也让我感激医生和京东互联网医院提供的专业帮助。

    肥厚型心肌病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心口疼痛、左肩不适、胸闷、气短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在剧烈运动、情绪波动或持重后加重。易感人群包括有家族史的人、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等。 推荐科室 心脏内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如倍他乐克等,以控制心率和血压。 2. 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平稳。 3. 注意饮食,选择低盐低脂的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酒精。 4.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包括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 5. 如果出现严重的症状,如晕厥、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

  • 肥厚型心肌病,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困扰着许多患者。这种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心肌肥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了解肥厚型心肌病的成因,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遗传因素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原因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大多数患者有家族史。遗传因素导致心肌细胞过度增生,引起心肌肥厚。因此,家族中有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人群,需要格外注意。

    二、内分泌紊乱也可能导致肥厚型心肌病

    部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存在内分泌紊乱的情况,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这些内分泌疾病会影响心脏功能,引发心肌肥厚。

    三、情绪因素对肥厚型心肌病的影响

    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如焦虑、抑郁等,也可能导致肥厚型心肌病。情绪因素会影响心脏神经调节,引起心肌肥厚。

    四、预防肥厚型心肌病,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习惯,减少心脏负担。

    2. 适量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增强心脏功能。

    3. 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调整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五、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肥厚型心肌病可以通过心脏彩超和心电图等检查手段确诊。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治疗。

  • 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特点是心肌肥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针对这种疾病,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

    首先,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肥厚性心肌病的首选药物。这类药物能够有效缓解心绞痛、呼吸困难以及晕厥等症状,同时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部分患者可能对β受体阻滞剂不耐受,这时可以考虑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这类药物一般单独使用,但与β受体阻滞剂或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导致血压偏低。

    如果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应该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这类药物能够有效缓解心力衰竭的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有时,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也容易出现房颤,此时可以使用碘胺酮进行控制。对于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可以使用β受体拮抗剂、华法林等药物进行规范治疗。

    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考虑经皮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方案。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安装起搏器。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方面,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2. 适当运动,但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5. 遵医嘱,按时服药。

  •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症状复杂多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肥厚型心肌病的四大典型症状,并从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晕厥

    晕厥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心脏肥厚导致心输出量下降,脑部供血不足,患者在进行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容易出现晕厥。

    二、呼吸困难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由于心脏舒张功能受损,导致肺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

    三、心力衰竭

    随着病情进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室收缩功能逐渐降低,最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此时患者会出现下肢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四、猝死

    猝死是肥厚型心肌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患者若出现心慌、下肢水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发生猝死。

    五、病因与诊断

    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

    六、治疗与预防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简称非对称性心肌肥厚,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疾病。这种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心室壁非对称性肥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非对称性心肌肥厚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ACEI类或ARB类药物,如洛汀新、苯那普利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心脏肥厚,防止心脏进一步受损。此外,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也可以用于治疗非对称性心肌肥厚,通过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患者猝死的风险。

    手术治疗方面,对于室间隔肥厚、有梗阻现象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室间隔切除术或酒精消融术。这些手术可以有效解除梗阻,改善心脏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非对称性心肌肥厚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饮食方面,要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此外,患者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进行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非对称性心肌肥厚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患者需要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治疗。同时,患者也要注意日常保养,预防疾病复发。

  • 肥厚性心肌病,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病原因可能与胎儿发育中心肌对儿茶酚胺反应异常有关,导致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最终形成心肌细胞肥厚。这种疾病在剧烈运动后容易出现慢性缺氧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针对肥厚性心肌病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心导管检查:通过心导管检查可以观察到肺动脉压力升高和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现象。左心导管检查显示左心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左心室腔和流出道之间存在收缩性压力差。在心室期外收缩后,主动脉和脉压减少,这些表现可以选择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进行治疗。

    2. 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观察到左心室壁显著增厚,心室间隔较心室后壁更厚,左心室腔较小,容易导致流出道狭窄,进而引起二尖瓣前叶向前移动。

    3. 胸部X光检查:观察心影增大,左心室增大,但未见主动脉扩大和瓣叶钙化征象。晚期患者还可能出现完全性右束支、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左心房肥大。

    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一旦发现,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心导管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等,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以便病情得到快速好转。

    除了检查和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以下是一些日常保养建议:

    1. 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症状,因此应尽量避免。

    2.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 饮食调理: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4.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5.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简称HCM,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特征是心肌肥厚,导致心脏结构发生变化,影响心脏功能。这种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预防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一、家族史与遗传因素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患者,那么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了解家族史对于早期发现和预防HCM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有家族史的个体,建议咨询医生,进行基因检测,以了解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二、定期体检

    对于有HCM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体检尤为重要。体检项目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可以及时发现心脏结构异常和功能异常,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三、生活方式调整

    1. 健康饮食: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高脂肪、高盐的食物。2. 适量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患病风险,应尽量避免。

    四、药物治疗

    对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可以减轻心肌肥厚,改善心脏功能。

    五、手术治疗

    对于部分HCM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手术方式包括心肌切除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可以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降低猝死风险。

    总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预防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通过了解家族史、定期体检、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HCM,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