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家庭医生科普之心血管用药禁忌1

家庭医生科普之心血管用药禁忌1
发表人:主治医师王存孝

一、倍他乐克

禁忌症:

  • 心原性休克 有症状的低血压(阻滞 B 受体,收缩血管,降低血压)
  • 病窦 (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降低心室率)
  • 有症状的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同上)
  • 不稳定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阻滞 B1 受体,负性肌力作用,减少心排血
  • 支气管哮喘 阻塞性肺气肿(阻滞 b2 受体,收缩平滑肌)
  • 重度外周血管病变伴静息缺血(收缩血管,减少血流)
  • 重度抑郁患者
  • 过敏

二、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禁忌症:

  • 活动性胃肠道消化性溃疡和近期胃肠道出血,是所有非类固醇抗炎止痛药首要的禁忌证。此外,溃疡性结肠炎也禁用这类药物,否则会加重病情。直肠和肛门周围有炎症时不宜用栓剂。非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和重度胃炎也必须慎用。必须时,应该同时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如各种硫糖铝制剂等,并采用饭后立即服药的方法。
  • 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疾病史者,宜慎服或禁服。
  • 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某些非类固醇抗炎止痛药,尤其是丙酸类药物(如布洛芬、萘普生、芬必得、酮洛芬等),否则会进一步损伤肾脏。
  • 严重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者不能使用该类药物,因为他们易引起体液潴留,拮抗利尿剂的作用。从而加重病情,尤其是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 肝功能不全和血细胞明显减少者应慎用,尽管这方面发生的概率不高,但仍然应该重视,使用者要随访肝功能和血常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媒体关于心脏性猝死的报道不绝于耳,不少人都担心在生活中出现意外的危险状况,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朋友。

     

    那么在家里备什么药能预防急性心梗或脑梗?或者紧急情况下吃什么药能急救呢?很多人知道硝酸甘油,阿司匹林,没错,除了这两个药,其实,还有开塞露,虽然很普通,但是却可以缓解急性心梗时的便秘。有人说,心脏病患者,家里备有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开塞露这3种药,关键时刻能救命!这是很有道理的。今天笔者给大家科普下这三个常用的急救药。

     

     

    一、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主要用于缓解心绞痛的急性发作。硝酸甘油是一种抗心肌缺血的血管扩张剂,可缓解心绞痛症状。

     

    冠心病患者,需在家中常备或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突然感到胸痛时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最好是坐着)可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缓解症状用药,每次0.25毫克到0.5毫克(半片到1片),每5分钟含服1次,直至症状缓解,15分钟内含服最大剂量不超过1.5毫克(3片)。

     

    对于冠心病患者,都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其主要成分都容易挥发,故应避免置于贴身衣物口袋内而导致其因体温而挥发失效。

     

    如果连续含3片,症状仍不缓解者,很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疾病,需尽快送往医院就诊。值得注意的是,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心绞痛患者不宜使用硝酸甘油。

     

      
    二、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降低血栓形成。已经确诊为冠心病、脑梗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或下肢动脉明显狭窄(狭窄大于50%)而且无禁忌证的患者,都可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天1次,每次75毫克到150毫克。急性心梗发作时,如果没有禁忌证,可取每片为100毫克的阿司匹林肠溶片3片,放入嘴中嚼碎后吞下。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要随意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三、开塞露

     

    便秘不算什么大问题,但是急性心梗患者出现便秘的话,后果可能很严重。急性心梗患者一旦出现便秘,由于排便时间长,使静脉回流受阻,因而回心血量减少,再加之用力屏气,血压骤升导致左心负荷急剧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急速减少,而且便秘时大便干结,用力过大会导致腹压升高、心率加快,最终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出现严重且持久的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存在粪便嵌塞的便秘患者,经直肠用药时,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推荐使用开塞露。急性心梗患者出现便秘,使用开塞露时,可以将容器瓶盖取下,涂以油脂少许,缓慢插入肛门,然后将药液挤入直肠内,成人每次20毫升,儿童每次10毫升。

     

     

    结语

     

    总之,硝酸甘油是心绞痛急性发作的首选;阿司匹林是冠心病患者的长期用药,心梗发作时嚼碎服用可以救命;开塞露可用于缓解急性心梗时的便秘,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朋友,不妨备用这三个“救命药”。

  •   春季气候逐渐变暖,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一冬的严寒之后,都认为患病的“高发期”已经过去,开始不自觉地放松了紧张的心情。据专家介绍,事实上每年3、4月份仍是心血管病患者的“危险”期,此时您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春季的阴雨天对心血管病人也十分不利。雨季天气阴沉,气压下降,这种环境会影响人体的血管、神经、内分泌等功能,往往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另外,若不慎淋雨,则更有可能引起感冒受寒,诱发心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家庭用药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家庭常备4种药

      如果家中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常备: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心痛定和阿司匹林等应急急救药物,当发生心血管事件时,应给与患者及时并按量服用。

      1.硝酸甘油: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周围血管扩张,主要用于防治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每次l一2片(0.3毫克或0.5毫克),应用时靠在坐椅上效果较好,服后约2分钟发挥作用,可维持30分钟。

      2.速效救心丸:作用与硝酸甘油相似,但含服发挥作用比硝酸甘油快,含服后1分钟内见效;口服10分钟见效,主要用于急性心绞痛发作,作用机制与硝酸甘油同,是冠心病思者的必备良药。

      3.心痛定: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各种类型的高血压,不良反应少,偶见体位性低血压。口服或舌下含服每次5毫克,一天3次。

      4.阿司匹林: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能有效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冠心病、中风等。如果感觉到药片中有浓烈的醋味,说明药物已经失效,应及时更换。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防止胃出血。

      39健康网推荐阅读:

      【心梗高发季来袭 心绞痛用药需辨清】

      【春节驾到 高血压患者需坚持用药】

  •   不少人在服用心血管疾病药物时,常因对药物属性不明,或不遵医嘱,导致药效不佳,甚至加重病情。这里介绍几类心血管疾病常用药服用常识,供参考。

      硝酸 甘油

      硝酸甘油片有效期较短,需避光保存于密闭、干燥的棕色小玻璃瓶中,6个月后未使用的药片应全部丢弃。含服硝酸甘油时,尽可能取坐位,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发 生。心绞痛发作频繁者,可在用力大便或劳动前5~10分钟预防性含服,含服时如舌下无麻刺烧灼感或头涨感,说明药很可能已失效。

      美托洛尔

      常用于治疗心绞痛(胸痛)和高血压。服用该药会降低四肢血液循环速度,天气变冷时要及时采取保暖措施。此外,该药会使心率减缓,血压降低,使用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血压与心率,若心率每分钟低于50次,应及时就医。

       苯磺酸氨氯地平

      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胸痛(心绞痛)。在服药数天后,可能出现头痛、面红、心率过快等不良反应,通常在继续治疗后减轻或消失。服药4~8周后,若下肢水肿(常发于中年女性患者),可在睡眠时抬高下肢,或联合其他高血压药物治疗,减轻下肢水肿症状。

      噻嗪类 利尿

      此类药物药性缓和,适合患高血压的老年人使用,但美中不足的是易致人体钾元素流失。应多摄入富钾食物,如柑橘汁、香蕉、葡萄干等。

      阿司匹林

      本品服用前,如有浓烈醋味,说明药物已经失效,应及时更换。服用过程中,应避免饮酒,防止胃出血。

      华法林

      本品有抗血栓作用,但大量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会抵消、减弱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如动物肝脏、蛋黄、枸杞等,因此要避免大量摄入上述食品。

  •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大死因,在我国居民的死亡中,40%以上都是心血管疾病!而且我国目前有三亿心血管疾病病人,可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高!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我们要如何防止心血管堵塞呢?

     

    一、能够避免的一定要避免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滞因素的升高。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

     

    心血管诱发因素中,抽烟、酗酒、不运动、加班熬夜、焦虑抑郁等因素,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素,避免这些因素,可以减少很大部分的心血管堵塞!所以,能够避免一定避免非常重要!

     

    二、需要改善的一定要改善

     

    心血管诱发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疾病,都是心血管堵塞的重要帮凶!糖尿病是心脏病或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而这些因素,只要我们稍加注意,这些因素也是完全可控的!所以,能够改善的一定要改善也很重要!


    三、不能改变的坦然面对

     

    心血管堵塞的诱发因素中,有些因素是无法改变的!比如年龄、性别、遗传基因、性格等,对于这些没有办法改变的因素,我们需要坦然面对!

     

     

    只有这样,才能预防心血管堵塞,避免心血管疾病的找上门来!

     

    亲,看懂了吗?我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我国居民罹患人数最多,也是危害最大,造成我国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生命长度下降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我国居民死亡的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绝对的占据了头把交椅的位置,所以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注程度,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大家的焦点。今天咱们就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和讨论一下!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要查找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很多人可能会有所耳闻,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所谓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血管长期日积月累的一个病理生理过程,主要是指血液中的脂质逐渐沉积于血管内皮,并造成血管损害,导致血管斑块形成、血管狭窄、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的一个过程。所以,心脑血管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生老病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二、吃什么食物可以软化血管?

     

    既然明白了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我们很多人都关心,吃真的和心脑血管病,也就是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而且吃喝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密切,高盐饮食、高脂饮食、高胆固醇饮食、高饱和式脂肪酸饮食、低钾饮食等,都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诱因。所以,如果说吃什么食物可以软化血管,那么我们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低盐食物、高钾食物、低胆固醇食物、低饱和式脂肪酸食物的摄入,可以有效的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而简单的归纳起来,就是多食果蔬、鱼类、杂粮,增加食物摄入的多样性,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这些食物的量有规律吗?

     

    这个真的还不是有特定的规律,但至少增加果蔬、鱼类、杂粮等的摄入,减少食盐等的摄入,是有明确的证据可以改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的有效饮食方案。在2019年4月《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就推荐,每日食盐少于6g,杂粮125g以上,水果250g以上,可以有效的减少疾病,增加健康质量。但至于鱼类、果蔬等其他食物的摄入量,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多食用这些食物,增加食物种类,增加食物摄入的多样性,保证膳食营养的平衡,可以增加我们的健康可能。

     

    看懂了吗?食物的使用,确实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所以,正确的饮食方法,你我都需要加以注意。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 作者:胡大一大夫

    文章首发于: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主要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外周动脉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防患于未然,在上述疾病发生前的预防。

     

    管住嘴,迈开腿;吃动两平衡,实现健康体重。体重是便于测量、评估和管理的健康指标。体重正常了,血压、血糖和血脂都可能控制的更好。

     

     一、运动处方

     

    基本运动量: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如力所能及的快步走),每周不少于5天,每天30分钟。如青年人愿做高强度体力活动(如跑步),每天基本运动的时间可缩短至15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天。这里显然指的是有氧运动。

     

    关于运动有一个需澄清的误区,即每天完成了上述基本运动量,是否就可以长时间静息不动?实际上,我们还应利用碎片时间,多站立,多活动。这就是为什么提倡日行6000—10000步路。30分钟快步行走最多大约是3500步,加上碎片时间的运动积累,才能实现日行万步路。

     

    同时,每日也可做一些增强肌肉强度的抗阻运动和提升平衡能力的柔韧性运动。

     

    二、营养处方

     

    总量控制--八成饱

    合理搭配--多样化

     

    总量有控,一日三餐,餐前有适度食欲。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种类多样化。

     

    主食粗细搭配,应强调减少精加工米面的摄入。深度加工的米面,去除了有利于健康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族,也容易影响血糖与甘油三酯。

     

    适度进食动物蛋白,如鱼类、瘦肉(禽类和猪、牛、羊肉),每日一个鸡蛋,喝杯牛奶(可选低脂或脱脂的)和植物蛋白,如豆制品。

     

    坚果,每日3-4个核桃或一小把杏仁等。

     

    限盐:有益于高血压防治,每天不超过5g;限油:每天不超过25g;限糖:糖的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下。

     

    三、戒烟限酒处方

     

    零吸烟:不主动吸烟,不吸二手烟,不吸电子烟。无论含与不含尼古丁的电子烟都增加癌症风险。

     

    严格限酒:大量饮酒,伤心脏、伤血管,导致血压波动,甚至喝瘫、喝死在酒桌旁。大量喝酒还伤肾,伤胰腺。少量饮酒,包括红葡萄酒保护血管吗?真没证据!更像是影响力很大的卖红酒广告。为了健康应滴酒不沾。讲文化,要严格限量。改变敬酒、劝酒、端酒逼人喝酒的陋习。

     

    四、精神心理/睡眠处方

     

    焦虑/抑郁不仅导致人们的心情情绪变化,也会导致躯体的不适感,尤其是胸部与腹部的不舒服。易出现胸闷、胸痛、后背痛、心慌、气短、乏力,感觉气不够用,需长出气,运动时反觉更舒服。

     

    医患双方遇到此类症状,很容易“不谋而合”,达成共识,撒网式查冠心病,误判为心绞痛。腹部可出现腹胀,腹痛,食欲减退,急便,很容易想到胃肠出了毛病,上医院胃镜肠镜大扫荡,一无所获。

     

    焦虑的急性发作可有濒死感,患者往往呼叫120,看心脏急诊。有时一周内急诊数次。急诊反复查心电图和高度敏感的心肌微小损伤的指标——肌钙蛋白都正常。

     

    焦虑/抑郁可导致血压的明显波动,甚至平时血压一直正常的患者,血压可突然出现大幅波动。用作用快的短效降压药如卡托普利后,血压又可能突然过快过大幅度下降,患者血压高低都很难受,无所适从。这时有些医生,不懂也不重视精神心理常识,反而接下来去给患者查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嗜铬细胞瘤。

     

    哪些患者应想到自己的胸闷、胸痛、后背痛、心悸、乏力的症状可能是焦虑/抑郁导致的,而非冠心病呢?

     

    1. 月经正常的中青年女性并且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和肥胖;无冠心病家族史(直系亲属中无早发—指男性55岁前,女性65岁前—的冠心病),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极小。但焦虑/抑郁都常见。

     

    2. 虽做了冠状动脉CT,发现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血管狭窄,但程度不重;即使达到70%-80%狭窄,但无症状;或有症状,但不是心绞痛;做运动平板或踏车心电图或运动核素检查,无心肌缺血;如被过度做支架,症状往往不减轻,而且明显恶化加重者。

     

    3. 即使体检偶然发现冠状动脉某一分支慢性完全闭塞了(狭窄100%),但CT前运动中毫无不适;运动心电图无缺血,查出病变后,尤其被支架失败后,反而发生和日益加重的胸闷、胸痛等不适者。

     

    4. 因急性心肌梗死,及时做了支架,也很成功,但术后因不了解未来的病情结局,担心支架出事。手术即刻明显缓解或消除了胸痛症状,但出院后不久,胸部不适又出现了。但如认真对比,与支架前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并不一样。

     

    5. 搭桥术后,担心桥血管什么时候会闭堵,心有不安。

     

    上述情况,如反复在心内科就诊,疗效不好,反复CT或造影,有无新问题发现时,应找双心门诊,如用抗焦虑/抑郁药后,症状明显改善,更说明胸部不适症状的根源是精神心理问题。

     

    五、药物处方

     

    多数患者降血压、降血糖和降血脂可能需用药物。但应强调,刚发现的血压高、血糖高和血脂高,如果程度不重,不一定马上用药。可首先下决心,有行动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

     

    即使需用药的患者,也不能仅靠药物,只有同时认真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才可能用更少种类、更小剂量、更小副作用和更小经济成本的代价,换来更好更平衡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否则只能药越用种类越多,剂量越大,效果越来越差,副作用和成本越来越大,而且冠心病与卒中还防不住。

     

  • 上期关于高血压病的介绍讲到了高血压病的防治,讲述的是生活方式的干预。今日重点讲述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因为涉及到药物治疗,所以还是要特别提醒大家,医学是一门未知科学,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高血压的认识绝不是看了一两篇科普文章就能掌握的。我参加工作15年了,对外科医疗完全是门外汉,内科疾病也是逐渐学习的,有不明白的部分还是查阅文献,请示上级医师的。因此特别提醒。

     

    特别提醒

     

    书写本文就是了解降压药物副作用,认清高血压的用药误区,了解血压的一般规律,更好的监测血压,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最终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内。我们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仅为了控制血压,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最终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和个体化用药。

     

    1.小剂量:初始应用降压药物治疗时要较小剂量,监测血压情况,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

     

    2.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尽量使用每天给药1次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从而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短效制剂降压药物容易导致血压波动,血压就像过山车一样,要比长期处于一个高端水平的血压危险还要大。我经常给予患者举得例子就是:古代打仗攻城的时候,撞城门就是用圆木不停撞击城门从而打破城门。就像血压波动一样,血压时高时低,更容易使得血管破裂,而如果攻城给予一个持续的力量,城门反倒不容易攻破一个道理。

     

     

    血压24小时中,9:00-11:00时、16:00:18:00最高,次日凌晨2:00-3:00最低

     

    3.联合用药:可增加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联合治疗。现在也有好多复方制剂:复代文、安博诺、倍博特等药物。切忌将同一种类的药品联合应用,会增大副作用。(随后介绍常用降压药五大种类)。

     

    4.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药物有效性和耐受性,兼顾患者经济条件及个人意愿,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经常有好多高血压患者首次用药都是因为家人或者朋友吃才用的。

     

    适合你的才是做好的

     

    常见降压药物:

     

     

    选对降压药物重要,选择正确的用药时间同样正确。 人的血压1天24小时中,9:00-11:00时、16:0018:00最高,次日凌晨2:00-3:00最低。 轻度高血压患者切忌在晚上入睡前服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也只能服白天量的三分之一。 1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包括控释片剂)多在7:00服药 。1天服用2次降压药,以上午7:00和下午14:00-16:00两次服药为宜。 短效抗高血压药一天三次,第一次应该在清晨醒来,中午一点,下午六点之前最后一次 。

     

    常见误区:

     

    •忽视生活方式改善 不论是应用哪种药物,生活方式的改善都是第一位的。

     

    •不愿过早服药 认为用药以后离不开降压药物,殊不知如果血压不高,谁又乐意服药呢?警惕无形的杀手哦!!!

     

    •用药依从性差 多数患者随意减量、加量导致血压波动。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前文已详细讲述,不要因为一次血压升高就自己加量,加量以后血压降至较低水平后又自行停药。记录您的血压,请教您的主治医生指导用药,结交一个好的负责人的医生朋友是必要的!必要的!必要的!

     

    •不看效果或凭感觉用药 根据症状估计血压高低。只要不头晕、不头痛就表示我的血压正常!记得没有症状最可怕,无形杀手要称霸!

     

    下次更新内容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关注健康,关注亮哥。定期更新健康保健知识!您的健康,我的心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都是频繁“活跃”在中老年人群中的高发疾病,是让人避之不及却又防不胜防的存在,要知道,全球每年有大约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居各种死因之首位。而在心血管疾病众多的诱发因素中,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可以说,很多的心血管疾病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吃出来的,因此,吃,对于每一位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门功课。

     

     

    一、主食搭配

     

    米饭、面条、馒头、饺子等等是人们最常吃的主食,但这些经过加工的精米、精面都属于高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注重提升主食摄入的合理性,科学搭配粗粮和细粮的摄入量,增加摄入膳食纤维丰富的粗粮[1],如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小米等等,每天尽量保证50-75克,既提升饮食丰富性的同时,还能实现营养的互补作用。

     

    二、肉类选择

     

     

    研究表明,大量摄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引起血液中“坏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从而增加血管垃圾,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在肉类的选择上,诸如肥肉、动物内脏等的摄入要严格控制,猪、牛、羊等瘦肉也应适当少吃,因为其中也含有大量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脂肪。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宜食用鸡肉、鸭肉等禽类以及鱼肉,尤其是三文鱼、金枪鱼等深海鱼,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每日吃肉控制在100-175克,其中畜禽肉类50-75克,鱼虾肉类50-100克为宜。

     

    三、钠钾摄入量

     

    有研究表明,每日盐摄入4克以下的人很少患高血压,而超过20克的人患高血压疾病的概率高于40%以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食盐摄入量以等于或低于5克为宜,而心脑血管病人应控制在2-3克。要注意的是,钠的摄入可不仅仅来自食盐,还包括酱油、味精、榨菜以及咸菜、大酱等所含的钠。平时可以尝试在做菜时放点醋来提高菜肴的鲜香味,或是加入柠檬汁、橙汁等均可,减少用盐量。此外,要少放糖,因为甜味会掩盖咸味,无形中增加盐的摄入量。

     

    四、食用油选择

     

    食用油宜选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因为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油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而像茶油、橄榄油中富含的是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花生油、玉米油等一般植物油,更有益心脏健康。每人每天油脂用量应控制在25-30克左右,但调查显示很多的城市居民用油已经超过50克。建议平时可以多使用清蒸、水煮、凉拌、炖等烹饪方式替代,以减少油的食用量。

     

    五、多吃新鲜蔬果

     

     

    研究表明,每天吃至少8份蔬果的人要比每天吃少于3份蔬果的人心脏死亡的风险降低了22%,因为新鲜的蔬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叶酸、纤维素及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减少氧化反应对血管的损伤,增加血管的扩张力。每日饮食中应有不少于500克的新鲜蔬菜,多吃如西红柿、菠菜、胡萝卜等深色蔬菜,水果量不少于200克。

     

    以上就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些日常饮食原则,无论是对疾病的预防还是治疗,只要长时间的坚持,一定会有所裨益,希望大家都能吃出好身体!

     

    参考文献
    [1] 董延妍.饮食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护的研究[J].饮食科学,2017(24):39.
  • “医生,为何我每年都坚持冲血管,但是还是得了脑梗死呢?”


    今天去查房的时候,有个老大爷跟我说,他之前每年都会去当地的诊所冲血管两次,而且每次冲血管后确实也感觉舒服一些,因此他对冲血管的作用深信不疑。


    但是今年8月的时候,老大爷去诊所冲了血管后,当天夜里去厕所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腿不听使唤了。于是就呼唤家人,然后老大爷被送往医院,最后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老大爷对此很是疑惑,所以就问了我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有一些传言认为,我们的血管里是存在垃圾的,需要用生理盐水或者葡萄糖水定期冲一冲,这样的话血管里的垃圾就能被清除掉。真相真的如此吗?今天好好跟您聊一聊这个问题。

     


    1.冲血管真的有用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所谓的“冲血管”使用的是什么药物。


    很多中老年朋友说的输液冲血管,其实使用的主要是一些扩张血管、活血化瘀等药物,比如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从药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药物确实能治疗心血管疾病,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但是它们并不能“溶解”掉血管中已经形成的斑块,斑块消除不了,要说“冲通血管”也是难以实现的。


    很多人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不足,对组织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知识更是匮乏,所以在听到那些专业术语的时候也是一脸茫然,因此不少人会把心血管疾病和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联系起来。


    有点生活经验的朋友估计应该知道,无论是抽油烟机还是下水道和空调,它们都是需要定期清洗的。在这种生活经验的影响下,不少中老年人朋友容易联想到我们身体内部的“管道”也是需要定期冲洗,并且不少医生还美名其曰清理垃圾。


    斑块


    其实,心血管疾病远远要比垃圾阻塞管道复杂得多,而且心血管系统也远远比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管道复杂。目前来说,人类还没有彻底弄清楚斑块是如何形成的,对此也有一些理论在试图解释斑块形成的过程,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就现在来说,医学界普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很难被逆转的,任何想要通过药物“溶解”动脉斑块的想法都是难以实现的。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口服的阿司匹林和降血脂药物虽然针对的就是动脉粥样硬化,但是它们只是为了稳定斑块,降低斑块脱落的风险,而不是为了“溶解垃圾”。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冲血管就是一种伪科学,很多医生都对这种行为持有批评或者否定的态度,而且正规的医院是不会推荐这种疗法的。


    输液“冲血管”后,这些药物的作用时间一般也就是6~8个小时,作用时间短、一年冲几次血管,因此它就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冲血管


    那些冲血管的主要是中老年人,相对来说他们的心肺功能都不怎么好了,盲目“冲血管”可能诱发心力衰竭。与此同时,只要是药物,都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的,而且还可能会因为消毒不严格而输进去致病微生物。与此同时,反复地静脉穿刺还会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很多中老年人之所以对“冲血管”比较支持,主要是因为进行了这项治疗后,症状确实减轻了、人也更精神了。但是需要注意一点,症状缓解虽然是评价某种治疗方案的指标之一,但是它具有片面性。这就好比,吃了垃圾食品以后,人也很爽,难道我们就能因此得出结论经常吃垃圾食品对身体有益吗?


    冲血管的作用很有限,所以文中的这个大爷冲血管后依然预防不了脑梗死!


    综合以上,“冲血管”虽然有点作用,但是由于作用时间短,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冲血管”带来的好处是远远低于其本身的风险的,而且患者还会为此花费一些钱,所以要说“冲血管”害人不浅真的不为过。


    2.要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需要注意以下4点:


    坚持清淡饮食:民以食为天,吃对于民众来说是比较重要,如果能做到清淡饮食,那对于预防血栓是比较重要的。


    这里需要注意,清淡饮食并不是说不吃肉、盐、油等,而是需要控制量,并且需要做到均衡饮食。


    应该注意,每天摄入的食盐在6g以内、油脂在25~30g,可以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比如鸡蛋、牛肉、虾等。在做饭的时候,应该注意尽量采取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油煎、烤等的烹饪方式。可以多吃点蔬菜、水果,因为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一定的保护血管的作用,而且里面的膳食纤维还能延缓对脂肪的吸收。


    每天吃饭的时候,注意不要吃得太饱,控制在8分饱为宜。


    控制好慢性病:其实很多慢性病都能加速心血管疾病的进展,这类慢性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就拿高血压来说吧,这类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达标的话,那血压就会偏高,血液对血管内壁的压力就会增加,这不仅会损伤血管,而且还会增加脑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养老知识大赛#


    因此,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控制好慢性病达标是很有必要的。


    去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喝酒、熬夜、运动量不足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健康明星计划#


    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平时应该注意戒烟酒、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运动等。


    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他们存在着睡眠障碍,可能入睡困难或者早醒,这样也会使得睡眠不足,进而产生类似于熬夜的危害。如果中老年人存在着睡眠障碍,应该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某些帮助睡眠的药物。


    其他:除了需要注意上述的一些事项以外,还需要注意定期体检、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内、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健康科普大赛#


    可能大家不理解,定期体检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怎么会扯上关系。其实,很多疾病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等。这些疾病在早期的时候多数是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的,定期体检可以提前发现这些高危因素,进而能做到早干预、早治疗,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不合理用药任何国家都有,只要合理用药超过不合理用药,那完全相信医生也是利大于弊的,但如果不合理用药超过了合理用药,除非你认为自己比医生更了解病情有更好的用药方案,那还是应该相信医生。在相信医生的前提下,如果能识别一些没用还可能有害的药物,自然可以提高收益/风险比,因为这类药物在我们的儿科处方里还不少见,所以记住这些药物不仅能省下些钱,还能增加孩子的用药安全。在这里我们对这类药物做个总结。

     

     

    感冒、止咳药

     

    感冒如果要治疗的话,只能对症治疗,对儿童来说,感冒、止咳药缓解症状的作用并不够明显,且副作用还不少,所以FDA(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建议4岁以下的孩子不要使用非处方的感冒药和止咳药。因为担心呼吸抑制的作用,最近欧洲药品管理局最近要求12岁以下儿童禁用可待因治咳嗽感冒。

     

    二 退烧药

     

    安乃近:容易发生粒细胞缺乏症。

     

    阿司匹林、来比林(退烧针):流感、水痘可能会发生瑞氏综合征,12岁以下儿童使用含阿司匹林的退烧药会增大这种风险。

     

    尼美舒利:肝毒性比较大,12岁以下禁用。

     

    退烧药比较安全的选择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利巴韦林是处方药,在国外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和出血热,儿童重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住院时可据病情选用。国内却用一切怀疑病毒感染性疾病,诸如:感冒、轮状病毒肠炎、手足口病等。门诊医生给孩子开这个药的时候,你可以温和地提醒医生不想用这个药。

     

     

    金刚烷胺:这个药无论对普通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基本都没用,还有很多不良反应,并且治疗量和产生副作用的剂量比较接近,过量可能出现心、肺、肾、神经系统的损害。药品名里含有“烷胺”的感冒药都添加了这个成分。特别提醒一下:抗病毒口服液是中药,说它能抗病毒就跟说板蓝根能抗病毒是一样的。

     

    四中药

     

    中药生产上市之前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药物试验,所以不清楚它们的药效和安全性,自然没办法权衡收益和风险。和民众的认知不一样的是,中药并不是天然无毒性的,很多中药被证实有肝肾和神经毒性。孩子从一出生就可能要和中药打交道,茵栀黄、七星茶、保婴丹等大家都耳熟能详,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中成药,去医院没被开上一味中药实属小概率事件。更危险的是中药注射液,XX平、XX宁之类的中药注射液在儿科都应用得非常广泛,因为成分复杂, 致过敏反应常发,严重的还会发生致死性的过敏性休克。

     

    五“消字号”产品

     

    前期手足口病流行,有个叫“手足口病病毒抗体喷剂”的好像很火,这个东西实际上并不是药品,而是“消字号”的卫生消毒产品,这类产品上市前不用做临床药物试验,只需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获批即可。手足口病主要是由CoxA16,EV 71病。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是国产药还是进口药是准字药还是非准字“药”,儿童用药的陷阱无处不在,这个总结也肯定有疏漏之处。家长除了平常多学习,碰到医生开这些无用还可能有害的药物时,中药注射液可以告诉医生孩子过敏,口服或外用药可以告诉医生自己家里还有;碰到有疑问的药物可以问问医生这个药是用来干什么的,也好有个大概的判断。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