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65岁男子坚持服药仍脑梗发作,这个生活习惯是导火索

65岁男子坚持服药仍脑梗发作,这个生活习惯是导火索
发表人:梧桐健康

周先生65岁,因为出现右侧肢体乏力不适和活动欠灵活1个月、加重3天入院,3天前已经在社区医院静脉输液治疗,但未能完全好转,近3天以来,症状呈持续性,右侧肢体乏力较前加重,行走时站立不稳,伴有头晕不适,为头部晕沉感,无头痛,无恶心呕吐,休息后无好转,未就诊。

 

 

周先生坚持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仍然脑梗发作

 

来医院后,急诊头颅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左侧放射冠区、右侧小脑半球、桥脑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心电图提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这个不是小病,打个点滴能回家那种,必须住院治疗了!

 

周先生2000年就诊断高血压,收缩压最高大于200mmHg,同年诊断“2型糖尿病”,规律服用降糖药和降压药。同年还诊断“冠心病”,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活动后间中有胸闷不适。否认肾病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输血史。周先生长期吸烟史,2包/天,没有其它不良嗜好。

  
医生:周先生发病和未能服用阿司匹林、他汀预防脑梗有关

 

周先生早在18年前同时诊断为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这三大危险因素均能诱发脑梗,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是有明确指征的。对于阿司匹林和他汀这2个心血管类药物中的经典药物,国内外指南明确推荐有适应症情况下还是要坚持服用。

 

 

阿司匹林具有明确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适用于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TIA)或心脑血管手术者(如支架介入治疗、封堵术后、射频消融术后等)或虽无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但未来十年发生风险大于10%者(如年龄大于50岁、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同样,上述适应症人群长期服用他汀药,是为了控制血脂,稳定斑块,同样也是为了减少心血管的疾病风险。

 

很多人担心,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会有较大副作用,其实二者相互作用影响不大,一般都能耐受,只要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是可以同服的。

  
医生忠告:除了三高,吸烟也是脑梗的重要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吸烟和二手烟均是明确的脑梗塞发病因素,这一点列入明确列入国家级脑梗预防指南。我们知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能导致心脑血管病、肢体动脉狭窄甚至截止。而动脉粥样硬化最早的启动就是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坏,由于血管的屏障被破坏,继而血脂、胆固醇沉着,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血管斑块、狭窄。而吸烟对于心血管最直接的损伤就是能破坏血管内皮屏障。可以说,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乳糜微粒等等好比是血管里的炸药,吸烟就好比是导火索,可以说,它能够诱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

 

因此,不能认为吸烟仅仅导致肺癌,其实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服用控制三高、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的同时,戒烟的重要程度和药物治疗一样,是患者朋友们的不二选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脑梗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春节的一个晚上,一阵急促的鸣笛声划破了深夜短暂的宁静,医院急诊科又开始忙碌起来,又收治了一名急性脑梗的患者!

     

    每逢过年前后,脑梗患者数量急剧增加,近期神经内科床位都非常紧张。但这位患者发病的经过非常值得广大有相似经历的患者警惕的。

     

    患者是51岁男子林某,平常烟酒不沾,但却有房颤病史2年,确诊初期医生开具了抗凝药华法林给林某,并嘱咐林某坚持服用,但半年前林某听别人说华法林会导致脑出血,于是就自行停用了,而正是因为林某停用了华法林,并且由于疫情原因林某不愿意到医院复查,所以才导致了疾病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引发了脑梗死。

     

     

    华法林会导致脑出血因此不能长期服用?

     

    华法林作为抗凝血药物,确实容易引起出血,又称钢丝上的舞者,但它能预防各类血栓的形成,如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房颤(易形成血栓)。使用时要严格把控剂量关,剂量过大有引起出血的致命危险,比如脑出血可能;相反剂量不足,又容易形成血栓同样可以危及生命。这就是为何使用华法林需要监测INR值。

     

    房颤全称叫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引起急性栓塞性事件的重要病因,其中85%以上引起脑梗死。

     

    左心房里有个器官叫左心耳,左心耳结构细长,房颤时心房跳动不规律,不能很好地将血液泵出去,于是一部分血液就很容易在左心耳内淤积,并逐渐出现凝固形成血栓,时间长了血栓就容易脱落,然后随着血循环进入脑部并堵塞脑血管,导致脑梗死的发生,所以房颤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比如华法林来预防血栓形成。

     

    因此,虽然华法林有诱发脑出血可能,但如果不用,则大概率会导致脑栓塞或脑梗,而在医生指导下监测INR,合理剂量使用,则脑出血风险就非常低,权衡获益和风险,就不能停用华法林。

     

    如何安全地使用华法林?

     

    华法林主要通过抑制身体内凝血因子的活性而起抗凝血的作用,使用不当的确会导致出血,比较常见的有胃肠道出血和脑出血,但在使用得当并且在密切监测的情况下,出血的风险是比较小的。要安全地使用华法林,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 小剂量开始

     

    由于华法林存在出血风险,而且每个患者对该药的耐受剂量都不同,所以初始用药时应该从小剂量开始,华法林初始剂量一般为1-3mg,并且逐渐调整剂量,可在2-4周调整到有效剂量。

     

    2. 使用最佳剂量

     

    最佳剂量就是既能够起到预防血栓形成,又不会引起出血的用药剂量。每个患者的最佳剂量都不一样,那么要如何确定最佳剂量呢?这里介绍一个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是凝血功能检查中的一项指标,在临床上常常用来指导华法林的剂量调整。

     

    华法林最佳的抗凝强度为INR2.0-3.0之间,在此范围内出血和血栓栓塞的风险最低,所以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该定期监测INR,并根据INR数值调整华法林剂量,以保证INR在2.0-3.0。

     

    住院患者应该服用华法林2-3天后开始每日或者隔日监测INR,直到INR达到治疗目标并维持至少2天,然后可以根据结果数天或者每周监测一次,出院后可每4周监测一次。门诊患者在INR稳定前也应数天或每周监测一次,稳定后可每4周监测一次。

     

    3. 注意影响华法林疗效的因素

     

    影响华法林疗效的因素很多,有药物、饮食、环境和疾病状态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药物和饮食,这些因素可以增强或者减弱华法林的效果,所以使用华法林时应该注意合并使用的药物和饮食的影响,最好如实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 按照医嘱坚持用药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华法林,提高用药依从性,才能使栓塞和出血风险降到最低。但由于华法林需要经常去医院复查INR并根据INR结果,必要时调整剂量,很多人不愿意来医院,为了防止脑出血等副作用,于是自行停药,而这又非常容易发生血栓形成进而脑梗发作的风险。

     

     

    总之,文章开头说的脑梗患者林某正是没有做到第四点,用药依从性差,所以才引起了悲剧发生!所以医生在此提醒广大房颤患者,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更好地控制房颤病情,又能够安全地使用华法林。

     

    参考文献:

    [1]《华法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

  • 每到夏秋交替的时节,按传统是贴秋膘的时候了,各种肠胃疾病也开始不消停。据医院的消化科专家介绍,现在每天到医院消化科就诊的患者较以往激增,其中不乏许多老年人。除了腹痛、腹泻等常见疾病外,因为消化不良前去就诊的患者也不在少数。

     

    专家表示,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都发生了改变,老年人消化不良的患病人数也逐渐增多,经常会出现肚子胀、打饱嗝、腹部不适等症状。

     

    因为消化不良在临床中常见,所以很多人认为消化不良不是大问题,不值得大惊小怪。有不少患者在就诊之前,觉得只要饭后稍微活动一下,或者吃点山楂片消消食,消化不良的问题就解决了。事实上,这是对消化不良的一种片面认知,按以上办法自己处理,有时并不一定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消化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这两类。物理性消化指的是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胃肠道,进而排出体外的消化过程。

     

    而化学性消化主要依靠消化酶和胆汁来完成,我们吃进来的食物中主要是三大营养物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其中95% 都需要在胰酶的帮助才能消化吸收。

     

    再来说说胆汁。胆汁由肝细胞分泌,也对消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胆汁不能直接对食物进行消化,但如果没有胆汁参与,我们进食的食物中40% 的脂肪将无法消化。而胆汁除了大家所知的乳化脂肪的作用外,还有增强胰酶活性的功能。

     

     

    因此,我们可以说,胰酶和胆汁是化学性消化的核心。

     

    对于老年人群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系统功能出现生理性退化,其实就是消化酶及胆汁分泌生理性减少,而且活性下降。研究表明,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消化不良,根源是化学性消化不良。调查显示,平均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发生消化不良,比如早饱、嗳气、腹胀、腹部不适等症状。长此以往,人体日常所需的营养物质无法消化吸收,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例如维生素缺乏、肌少症、抵抗力降低等问题。那么及时补充消化酶、促进胆汁分泌,无疑是解决老年人化学性消化不良问题的根本措施。

     

     

    有人会问:那补充什么样的消化酶制剂比较好呢?

     

    在医院,消化科医生最常处方的消化酶制剂就是泌特(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这个药。它的配方中含有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等三种消化酶,服用后直接在肠道释放,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物质蛋白质、淀粉和脂肪;配方中的阿嗪米特成分,可以促进胆汁分泌,促进脂肪更好地消化吸收;除此之外,配方中的二甲硅油成分,可以快速消除肚子胀的感觉。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消化不良的严重程度进行服用,每日三次,每次1-2片,随餐服用,症状很快就能得到缓解,肚子会舒服许多!

     

    当然,除了药物治疗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样重要。三餐定时、不暴饮暴食、不饥饱无度等,这些对改善消化不良也都是很有帮助的。
     

  • 脑出血的原因中,高血压几乎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有脑出血的病人,患者和家属以及其他人都会首先想到患者罹患有高血压,但正如提问者提到的那样,高血压吃的降压药为什么还会突然间脑出血呢?

     

     

    一、血压没有控制理想

     

    血压升高导致的脑出血,其根本原因是血压高于正常范围以上,如果把血压控制到正常范围以内,患者脑出血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即便是口服降压药,也不一定能够保证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因为高血压患者服药率低,控制达标率低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即便吃了降压药,血压没有控制理想,患者仍然会出现脑出血。


    二、合并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尤其是脑动脉瘤,是脑出血患者的又一大常见诱发原因。在很多没有高血压的脑出血患者中,脑动脉畸形尤其是脑动脉留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所以,即便患者口服降压药物把血压控制正常,脑动脉瘤的存在仍然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三、合并其他疾病导致

     

    还有一种类型的患者,即便没有高血压,没有脑动脉畸形,但合并有其他类型的疾病,比如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者其他疾病所导致的凝血异常等等,都可能会导致患者脑出血的发生。甚至是常见的外伤,高空坠落伤等,也会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由此可见,高血压是常见的脑出血的诱因,但即便没有高血压患者,仍然会发生脑出血,这就和脑血管畸形以及其他因素有关!所以,预防脑出血不仅仅要预防高血压,还要预防其他常见的诱发因素。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来自江苏的老张,是一家化工厂的普工,妻子也在工厂工作。老张是一名乙肝携带者,自从被检查出乙肝病毒,老张平时生活中格外小心,从不碰烟酒,也很少吃油腻的食物,有时候还会抽空去医院检查身体,各项指标还算稳定。

     

    可就在去年,老张被检查出了肝癌,这让老张一家人都无法接受,自己仅仅一年的时间,怎么会患上肝癌?

     

     

    医生:1种食用油是“祸患”,天天吃可不行

     

    老张的主治医生仔细询问了老张的平时生活习惯,后来从老张妻子处得知,老王家里平时炒菜用的油都是自己家里压榨的花生油,老张妻子每次都闻到这种油的香味,所以买来一大桶在家里。

     

    医生称,这种市场上卖的土榨花生油,没有经过专门的食品检测,很多都是不符合食用规格和卫生要求。而且很多商家用于榨油的花生都是霉变,就会残留大量黄曲霉毒素,这种物质会破坏肝脏细胞,诱发肝脏病变,甚至出现癌变。老张本身患有乙肝,加上长期吃这种花生油,肝病逐渐演变为肝癌。

     

     

    肝病不是一蹴而就,身体一旦出现这些表现,要急需养肝了

     

    1、粉刺:肝脏负责人体新陈代谢,如果肝脏代谢失常,皮肤分泌油脂的功能被破坏,皮脂腺分泌过多油脂,堵塞毛孔,形成痘痘,导致脸上痘痘非常多。

     

    2、指甲凹凸不平:平时注意观察,如果发现自己的指甲凹凸不平,上面有很大竖线,说明体内存在大量肝毒,导致指甲肝血不足,出现异变。

     

    3.经常凌晨两三点惊醒:如果晚上睡觉的时候,总很难入睡,而且睡觉之后也容易被惊醒,说明肝脏内有炎症,导致身体肝火旺盛,影响睡眠。

     

     

    4.心情低落易怒:肝脏是人体心情的调节器,如果肝脏内毒素过多,就会影响身体新陈代谢,导致心情变得烦闷抑郁,容易发脾气。

     

    生活中想要保护肝脏健康,要谨记这2点

     

    1、补充硒元素

     

    日常养护肝脏,可以多补充对肝脏有益的硒元素,这种物质可以促进肝脏细胞修复。

     

    2、注重体检

     

     

    肝脏具有一个特点,因为肝脏周围没有痛觉神经,所以肝脏细胞受损的时候,身体很难察觉,只能通过定期体检,才能够尽早筛查出肝病,保护肝脏的健康。

  •  

    徐俊是国际阿尔茨海默病(老百姓的说法是“老年痴呆症”)协会研究与治疗组国际委员。在北京天坛医院工作多年的他,接诊的大部分病人都超过60岁。

     

    而我们的主人公林康(化名),却只有18岁!

     

    受访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徐俊
    文 | 十里缸缸
    监制 | 黑凤梨
     

     

    林康在见到徐俊医生之前,已经在全国各地的知名医院看过了。

     

    从儿童时期开始,他似乎就比别人发育慢一截,一度被诊断为人格行为缺陷,在儿科多次就诊并对症治疗后,他的症状并没有明显好转,甚至随着年龄增长,还出现了昏迷的症状。

     

    等长到十四五岁时,医院检查发现,他体内的胰岛素经常分泌过多,决定对他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后的林康昏迷次数减少了,可伴随而来是出现新症状——记忆力不断下降。

     

     

    林康说,他经常觉得大脑一片空白,记不住事情,有时候甚至会忘记就诊的时间。可这么多年求医问药,不管是神经科还是精神科他都看了很多遍,就是没有大夫能治好他的疾病,他急切地抓住徐俊的手,问道:“徐大夫,我这个病能治好吗,有没有那种一下子能治好我的药?”

     

    受访专家:徐俊

     

     

    徐俊静静地听完林康的话,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诊断,这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得的,极有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旧称老年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并非只会有老年人发病。林康在其他医院做了许多检查,包括腰穿,PET-CT,甚至还有老专家进行疑难病的联合会诊,都没能查出他的病因。

     

     

    徐俊常年关注阿尔兹海默病的国际研究动态:阿尔兹海默病最大的研究中心在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已经有数例极年轻的病人通过基因诊断确诊,他们因为体内一个名为“早老素-1基因”的基因位点突变,意味着必然会得阿尔茨海默病。

     

     

    徐俊心里已经有了诊断,可他还需要林康做一项名为基因诊断的检查来证实他的诊断。

     

    林康很多疑,但又迫切地希望治好自己的疾病,因而在其他医院开的药没有明确的疗效后,他就拒绝继续服用,继续去其他医院求医问药。

     

    林康迫切地想治好他的病,但是对于一项费用昂贵的检查,他不愿意在徐俊能保证治好他的病之前花钱。

     

    他说他在其他医院做过基因诊断,那里是免费的。但这项特殊的基因诊断项目,是不可能免费的。

     

     

    于是林康他拒绝徐俊的建议,继续抱着厚厚的一摞病历去下一个医院求医问药。

     

    他坚信,他的病一定会治好的,一定有一种药能让他的病立竿见影地好起来的。如果没有,那一定是他没找到。

     

     

    徐俊再见到林康,已经是两年之后了。

     

    林康又一次走进了徐俊的诊室的时候,他的记忆力下降得更加严重了。这一次林康还反馈,他远在四川老家的奶奶也确诊了阿尔茨海默症。

     

    徐俊耐心地给林康解释了一个叫“遗传早现”的概念,即一种遗传性疾病,在下一代中发病年龄会逐渐提前,比如林康的奶奶会在五六十岁时发病,他的父亲就可能在三四十岁时发病,而林康可能十几岁发病。这就解释了这些年他身上的病症。

     

    与此同时,林康之前做的脑脊液相关检查也由隐性转变为阳性。

     

    林康的病终于得到了确诊,可治好他依旧遥遥无期。

     

     

    据林康自己陈述,他断断续续地吃了两年药,包括常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抗胆碱酯酶药、美金刚、甘露酸纳971等等,只是这些药物不能立竿见影地治好林康的病,他往往吃了一两个月没有疗效后,就拒绝继续服药了。

     

    但是很遗憾,关于阿尔茨海默病,医学上依旧没有任何特效药。

     

    目前应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规药物,也只能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而国际新兴的靶向治疗药物,价格让绝大多数患者望而却步。

     

    林康对于康复的执念如此迫切,作为医生的徐俊很心痛,却不得不遗憾地告知他,目前他的病没有治愈的可能。

     

    随着林康记忆力的不断下降,他的交流能力也会逐渐丧失,未来他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他一定需要家人照顾,他会逐渐逐渐忘记更多的东西,丧失更多的能力……这对于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来说,真的太过残忍。

     

    可这就是阿尔茨海默病!

     

    只是林康拒绝相信这些诊断,也拒绝接受这个事实。他想:或许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或许有哪种能够一劳永逸地治好病的药物,或许一定有一天他能痊愈。林康固执地想着。在线上,他用京东健康反复地、近乎执念地追问徐俊他能不能治好;而线下呢,他仍在在求医路上……

     

     

    林康的未来我们不得而知,可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我们需要多一点了解,早一点预防。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人均寿命增加的同时,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

     

    而对于这种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的疾病,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预防。

     

    徐俊医生在采访中反复提及几个概念,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我们可以分为:零级预防、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在采访中,徐俊医生说道,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很多,比如三高等慢性疾病,再比如熬夜、不运动等影响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还有吸烟、喝酒都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

     

    减低、排除这些危险因素对身体的影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慢性疾病发展,主动进行脑健康体检,就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级预防。

     

    而主动追求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是对于阿尔茨海默症的零级预防。

     

    那么如果我们自己或者家人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对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治疗,接受来自医方的培训教育,成立家庭护理小组,悉心照顾病人,延缓疾病发展恶化,就是对阿尔兹海默病的二级预防。

     

    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到来之日,我们呼吁大家应该对阿尔兹海默病足够重视,因为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也希望大家对阿尔茨海默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预防,促进健康。

     

    最后送给大家徐俊医生的预防口号:早筛早查早治疗,全面预防是关键;运动营养要跟上,心态乐观身体棒!

  • 53岁徐先生,10年前诊断高血压,一直服用降压药。

     

    近日因为自感乏力、面色发黄、身体浮肿不适,遂入院检查,被确诊为尿毒症。该患者自述近10年来血压一直控制得挺好,然而该男子自从第一次在医院确诊高血压并一直服用依那普利,后未再入院复查过相关指标。

     

    问题来了:依那普利为何会导致尿毒症?该类降压药的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依那普利为何会导致尿毒症?只因忽略了定期复诊检查指标

     

    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为了方便记忆,我们通常称之为普利类降压药。据循证医学证实,普利类降压药为降低肾病患者尿毒症风险最有效的一类药物。然而,该类护肾药物被视为一把双刃剑,用在不适宜的患者身上,也可能成为伤肾的凶手!

     

    因为肾脏是一个血流很丰富的脏器,对于一些年龄大、血管弹性下降、本身就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服用普利类降压药后,反而会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导致血肌酐水平升高。如持续升高,可引起急性肾衰竭,甚至导致尿毒症。

     

    因此医生忠告:长期服用普利类降压药物,千万不要忽略了定期复查指标,否则可能血肌酐升高,都不知道,继续服药,导致肾衰乃至尿毒症悲剧!

     

     

    普利类降压药的主要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1) 引起血肌酐升高。

     

    尤其是老年人第一次使用该类药物可从小剂量开始,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肌酐。当升高幅度超过原来水平的30%以上,且呈现持续升高,应及时停药,在医师的指导下试用其他类降压药物。

     

    (2) 引起高血钾。

     

    应注意定期监测血钾。

     

    (3) 引起干咳。

     

    发生率为1%以上,亚洲人群发生率更高。当出现难以忍受的干咳应当怀疑为该药的副作用,并及时告知医师,在医师的指导下换用沙坦类降压药。

     

    除了以上提到的副作用外,血管神经性水肿,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道不适,头痛、皮疹等,也值得引起注意。

     

    结语

     

    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是终身的。综上所述,对于肾功能良好的患者,普利类药物可保护肾脏延缓肾衰;但是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却可导致尿毒症等不良结局。那么,除了生活中应注意的细节外,高血压患者在服用普利类药物的时候,不能只盯着血压水平,还应注意定期咨询医师,复查血肌酐、血钾等相关指标,了解身体的变化过程,做到及时调整药物。

  • 以前我们经常在忘事的时候开玩笑说自己老年痴呆了,但这个笑话其实一点儿也不好笑,因为患上老年痴呆以后,整个生活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寿命也会呈断崖式缩短。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老年痴呆不仅是疾病,也是“死神”。

      
    过了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都会无一例外地成为老年痴呆重点“关注”的对象,若没有好好保养,或许下一个患老年痴呆的就是你。

     

    老年痴呆高发,多半跟4个坏习惯有关,过了50岁,别再傻傻坚持

     

    独居

     

    现在很多老人都不愿跟子女一起住,怕他们嫌弃自己,也怕自己给他们添麻烦,所以选择独居。有的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常年只有自己一个人,而随着现代化的建设,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独居老人几乎没有可以攀谈的对象。

      
    交流越来越少,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脑反应能力也会开始退化,加上一个人承担着生活的苦,不良情绪积攒,是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的。

     

     

    睡眠不足或睡太久

     

    睡眠质量好不好,对我们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影响很大,有的人常年失眠,睡眠严重不足,除了精神不佳、面色不好以外,身体状态也会每况愈下,免疫力变弱,更容易生病。

     

    而睡眠时间超出八个小时,对健康也有危害,因为大脑长时间处于休养状态,活跃度降低,不动脑,大脑就会逐渐退化,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抽烟和喝酒

     

    很多上了年纪的朋友,即使知道自己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但喝酒抽烟的毛病也没有改掉,对于他们来说,烟酒是生活中的乐趣,但对于身体而言,烟酒无疑是健康的“杀手”。

     

    长期饮酒、抽烟,会麻痹大脑神经,也会加速各个器官的衰老,时间长了,大脑退化得越来越明显,老年痴呆自然也就会登门“拜访”。

     

    不爱出门

     

    年纪大了,很多人都不愿“折腾”,比起出门散散步,老人们更愿意待在家里。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走出家门,并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为了跟别人交流,看看新事物,才能激发大脑的活力。

      
    而长期待在家里,人也会变得越来越沉默,即便是最亲密的家人,也不愿张口交谈,而这也是在给老年痴呆入侵的机会。

     

    远离老年痴呆,这3点都要做到

     

    多用脑

     

    小孩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动脑之外,家长也会让他们玩一些益智游戏,这些方式都是在锻炼大脑,促进大脑发育。而上了年纪的老人,大脑开始退化,更需要通过一些训练来激发大脑的活力,平时多看看报纸、新闻,玩一些益智游戏,能延缓大脑衰老的时间。

      
    多和人交流

     

    无论什么机器,长时间不用的话,都会生锈、出故障,大脑亦是如此。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在不断的交流中才能得以提高,反应能力也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得到训练,所以,上了年纪的老人,不要拒绝交流,要多与人沟通,对预防老年痴呆有好处。

     

    注意疏解烦恼

     

    其实很多人都不会去关注老年人的情绪,子女为工作忙碌,很容易忽略老人,而没有工作的老人也有大量“瞎想”的时间,烦恼多了,负面情绪也就来了。这个时候老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尽量不要让自己长时间处于不良情绪当中,要放平心态,转移注意力。

      
    总结:健康一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年痴呆就是通往健康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希望你能避开。

  •  

    30岁的小军八年前被确诊为慢性肾炎,医生说,所谓慢性肾炎,全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因此,自从确诊慢性肾炎之后,小军便长期饱受这种疾病的折磨。

     

    吃了不少的西药,但根本断不了根,而且根本没办法停药,就拿慢性肾炎导致的高血压来说吧,小军长期吃一种叫贝那普利的ACEI类降压药物,只要一停,血压就会立刻升上去。

     

    血压一高,就会有头痛,乏力等不适。

     

    西药上没有了盼头,小军开始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中草药之上。

     

    最近,他听人说一种草药能够清心火,利小便,对于慢性肾病所致的水肿,效果特别好。

     

    于是,小军想法设法弄到了一些,只是,他怎么都没有想到,服用后,自己的水肿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最终连小便都没有了,情急之中,他赶紧来到医院。

     

    医生通过检查,发现小军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肾衰竭,初步考虑是在慢性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肾衰竭,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医生怀疑,很有可能是药物所致。

     

    小军的妻子将小军吃的草药拿给医生看,医生很快发现,这个就是关木通。

     

    关木通,在过去,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草药,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关木通中含有马兜铃酸,而马兜铃酸又分为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其中马兜铃酸Ⅰ是马兜铃属植物中毒性最强的成分,具有很强的肾毒性,其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同样具有肾毒性。

     

    正因如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于2003年4月1日向全国发出通知,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但遗憾的是,依然有很多江湖郎中在使用这种草药,也有一些对药物成分不明的患者误服这种草药,结果导致肾衰竭的悲剧。

     

    医生介绍说,其实除了关木通中含有马兜铃酸外,有些中成药制剂中也含有这种肾毒性成分,比如市面上销售的复方蛇胆川贝,顺气化痰止咳丸,龙胆泻肝丸,筋骨痹痛丸等等,虽然这些药多是止咳化痰以及治疗风湿关节痛的,但马兜铃酸的成分却有可能导致肾衰竭。

     

    正因如此,香港在2014年就宣布禁止进口及销售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

     

    遗憾的是,因为急病乱投医,小军误服了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结果不但没好,反而雪上加霜,他住进重症监护室,一周血液透析三次,虽然是急性肾衰竭,但医生说,有一部分急性肾衰竭可能肾功能无法彻底恢复,最终加快甚至转变为慢性肾衰竭。

     

    听到医生这么说,小军的妻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原来,早在小军乱服草药的时候,她就一直反对,但小军就是不听,现在住在ICU,每天的费用都要五千多,因小失大,妻子说,嫁给小军就没享过一天福,家里的重担不但全落在自己身上,每天还得为医疗费到处求别人。

     

    而看着小军这样,妻子恨铁不成钢,恼火地说,还救他干什么,让他自生自灭好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星期医院组织下乡义诊,碰到了两位很有意思的患者,一位80岁,一位50岁,但他们骨骼的年龄好像刚好相反一样。80岁的那位老人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腿脚利索得一点都不像80岁,内分泌科的吴主任调侃说他是80岁的年龄,50岁的骨骼。

     

    而另一位50岁的中年人,已经因为骨折住过2次医院,平时经常有双下肢疼痛,现在连走路都需要借助拐杖,他自述医生说他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可以说是50岁的年龄,80岁的骨骼。随着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2016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36%,许多患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甚至只能长期卧床。但其实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都会有,只要做好预防,骨质疏松就不会发生,像上面那位80岁的老年人一样。内分泌主任医生说:这位80岁老年人之所以仍健步如飞,他的这4个日常生活习惯值得大家借鉴。

     

     
    老人保持骨骼年轻的4个好习惯

     

    1. 爱喝牛奶

    这位老人第一个日常生活习惯就是爱喝牛奶,每天都要喝一瓶250ml的纯牛奶或者高钙奶,几十年来几乎从不间断。牛奶中的钙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这两种营养素都是预防骨质疏松必不可少的,因为研究已经证明,缺钙和低蛋白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而牛奶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廉价,也是最容易获得和补充这两种营养素的食物,所以牛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2. 少喝咖啡,从不喝碳酸饮料

    这位老人从不喝碳酸饮料,偶尔喝点咖啡,经常喝茶。碳酸饮料含糖量高,常喝会影响人体钙磷代谢,而最主要的,就是咖啡和碳酸饮料都含有咖啡因,摄入过多的咖啡因也会导致骨密度下降,诱发骨质疏松。如果每天只喝1-2杯咖啡的话,这种影响并不明显,但有些人可能每天都要喝十几杯咖啡,长期下去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了。相反,有研究发现多喝绿茶可以防治骨质疏松,绿茶中的生物碱和多酚类物质,可防止骨钙的丢失,对骨骼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 户外运动,多晒太阳

    老人性格乐观,经常外出进行户外活动。引起老年性骨质疏松除了钙的缺乏以外,另一大原因就是维生素D合成不足。维生素D除了药物补充外,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是最好的方法。老年人坚持户外运动,适当晒太阳,有助于促进体内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又会促进钙的吸收,延缓骨钙丢失,防止骨矿化。

     
    4. 戒烟限酒

    吸烟和酗酒都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吸烟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骨密度下降约9.7%。香烟中的尼古丁会改变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阻碍钙和蛋白质的吸收,同时烟碱又会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引起骨骼破坏速度增加。长期酗酒也会影响人体的性腺功能,导致性激素分泌减少,使骨质生成减少,丢失增加。

     
    养护骨骼,预防骨质疏松,生活方式是关键。如果大家都想如上面的老人家一样,80岁的年龄拥有50岁的骨骼,不妨试试养成上面这4个良好习惯!

  • 老王退休前是一名财政局的小科长,经常被请去喝酒。他生性嗜酒嗜肉,无酒无肉不欢,觥筹交错之间身体也就肥了起来,成了一个200多斤的大胖子,骑自行车能把车轮压成椭圆形。退休后,老王并没有闲着,三天两头约酒肉朋友胡吃海塞。

     

    退休后这种生活没过五六个月,他觉得左胸口有点憋闷不舒,经常还有一两下刺痛,但老王并没当回事。半个月后的一个晚上,老王胸闷加重,刺痛明显,连忙打了120,去了医院。

     

    在医院里做心电图、测心肌酶等检查,被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手术放了两个支架,总算捡回一条命。

     

     

    老王出院后吃上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倍他乐克、阿托伐他汀、鲁南欣康等药。这回,老王烟不抽了,肉也不吃了,什么不良嗜好都戒掉了,开始专心研究自己身体,参加各种保健大会,吃上人参、鹿茸、石斛、虫草等等,不喝五粮液又改喝药酒了。

     

    一次,保健大会上有个讲师说阿司匹林是一个好药,能抗凝,还能预防心肌梗死,配上他们公司生产的千年藏红花活血化瘀,堪称是中西合璧。

     

    老王听后动了心,连连上前询问:“我现在放了支架,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可以不?”讲师一脸鄙夷的看着他:“一天一片阿司匹林哪够,一天至少六片,早中晚各吃两片,再配上我们从西藏采的最纯真的藏红花,你的血脂、血压绝对会没问题,血管绝对不会再堵了。”

     

    当下,老王花了大价钱买了几两藏红花回家。回家后赶紧吃上阿司匹林,一天吃六片再吃上红花一小撮儿,再来三两活血化瘀药酒,天天如此。

     

     

    一年后,老王开始频繁出现头晕,后背疼和胃疼,吃饭后反而更疼,疼的他吃不下去饭。

     

    他去医院里挂了个消化内科的号,医生询问完病史,得知他一天阿司匹林吃六片,氯吡格雷吃三片,医生训了他一顿,让他做血常规、便常规+潜血、和胃镜去,胃镜出结果一看:嚯!胃里有个巨大溃疡,椭圆形,直径约50px,底部有灰白色渗出物,有活动性出血;周围粘膜充血水肿。

     

    血常规一出结果:血红蛋白81g/L;便常规潜血阳性。医生有些无奈地说:“谁让你吃阿司匹林吃那么多呢,还喝药酒,现在不仅胃里有个巨大溃疡,血红蛋白这么低,都应该输血了。”老王后悔莫及,只能听从医生的住院治疗。

     

    阿司匹林是好药,能够抗凝、抗血小板,预防心肌梗死和血栓形成,还能解热镇痛,广泛应用于临床。一般临床上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至300mg)抗血小板治疗,有胃疾病的患者可以与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联合应用。服用不当则会引起胃溃疡和出血等副作用。

     

    所以,阿司匹林虽好,可不要瞎吃哟!

  •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梗塞的病情严重,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变成植物人甚至死亡。因此,早期识别脑梗塞的症状,对于预防疾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早期脑梗塞的几大症状:

    1. 头晕:头晕是脑梗塞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性眩晕,看东西觉得旋转,但很快就会恢复正常。这可能是由于短暂性脑缺血所致,建议出现头晕症状的人群尽早就医。

    2. 肢体麻木:肢体麻木也是脑梗塞的前兆之一。排除颈椎病和糖尿病的可能性外,如果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头痛和舌头发胀等症状,应警惕脑梗塞的可能。

    3. 黑蒙:黑蒙是指眼睛突然出现视力模糊或看不见东西的情况,这是脑梗塞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黑蒙后,患者可能在几秒内达到高峰状态,过几分钟又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应引起重视。

    4. 跌跤:跌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很常见,但如果是原因不明的跌跤,应小心脑梗塞的可能。这可能是由于脑血管硬化、脑缺血所致。

    5. 哈欠:抛开疲倦和睡眠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突然连续打哈欠,也应引起注意。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

    除了以上症状,脑梗塞的早期症状还包括恶心呕吐、血压波动、头晕眼花、耳鸣、鼻出血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脑梗塞,又称脑梗死,是由于大脑动脉血管被栓子堵塞,导致血流受阻,进而引发脑细胞缺血、坏死,形成缺血性病灶,最终导致大脑功能受损,临床上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神志障碍、语言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脑梗塞的病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等,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肥胖、睡眠不足等,也是诱发因素。此外,房颤、亚急性心内膜炎等疾病导致的血栓栓子脱落,也可能引发脑梗塞。

    针对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

    2. 降低血粘度,包括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3. 长期口服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粥样斑块、营养神经的药物。

    4. 间断口服活血化瘀类药物。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沙班类药物,主要用于合并有心脏病房颤或传导阻滞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则适用于除过敏之外的所有患者,如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等。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清淡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油腻食物,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3g以内。同时,积极预防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脑卒中的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一名22岁的大学生,因沉迷电竞、熬夜通宵、久坐不动,最终不幸患上脑卒中。这警示我们,年轻人也要关注脑卒中的风险。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组织损伤。据统计,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大死因。

    脑卒中的风险因素众多,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年轻人若长期熬夜、久坐不动、饮食不规律,也会增加患脑卒中的风险。

    脑卒中发作时,往往会出现以下症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预防脑卒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年轻人也要关注自身健康,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 腔隙性脑梗塞,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影响寿命的问题备受关注。尽管腔隙性脑梗塞通常不会对寿命造成直接影响,但其病情轻重程度却是决定寿命的关键因素。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死的一种,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患者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嗜睡、语言功能障碍等。早期及时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针对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神经保护剂等。康复训练则包括言语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除了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饮食上应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和高盐食物。此外,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控制相关疾病,也是保证生活质量的关键。

    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家属的关爱和支持也是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力量。

    总之,腔隙性脑梗塞虽然不会直接缩短寿命,但病情轻重程度会影响寿命。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积极康复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都至关重要。

  • 脑梗患者常常出现夜间睡眠质量差、易醒、烦躁不安等症状,给患者及家人带来困扰。本文将针对脑梗患者夜间睡眠问题,从疾病原因、治疗方法、日常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

    脑梗,即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动脉硬化导致的脑血管内斑块形成、血管狭窄,最终血管阻塞,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肢体活动不灵活、说话含糊不清、吞咽困难、尿便失禁等。引起脑梗的原因有很多,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

    脑梗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脑梗后神经功能受损,导致睡眠调节功能紊乱。
    • 患者心理压力大,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睡眠。
    • 脑梗后出现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影响睡眠。

    针对脑梗患者夜间睡眠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 心理疏导: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 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强光刺激。
    • 适度运动:白天进行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脑梗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预防脑梗复发。
    •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
    • 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总之,脑梗患者夜间睡眠问题需要综合治疗。患者和家属要共同努力,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 小脑脑梗,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溶栓治疗、脑保护治疗和康复训练。当小脑脑梗发生时,病变范围主要集中在小脑区域,这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肢体活动不灵活以及肢体共济失调等症状。

    针对急性期的小脑脑梗患者,尤其是发病后6小时内的早期患者,溶栓治疗和脑保护治疗是首选。此外,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尿道的护理,避免褥疮和尿路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合并意识障碍的患者,应早期进行系统的支持和辅助通气。同时,调整血压、控制血糖血脂,应用营养神经、改善供血的药物也是必要的。

    急性期过后,患者进入恢复期,治疗重点转向康复训练,药物作用相对次要。建议患者前往专业康复部门,在专业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自行进行,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后遗症期,治疗重点是预防脑血栓复发。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抗高血压药物、降血糖药物和同型半胱氨酸药物。根据危险因素选择不同的药物,以降低复发风险。

    小脑脑梗患者应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避免再次发生脑梗。注意休息,适当锻炼,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饮食,多吃绿色蔬菜、高纤维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戒烟戒酒。家人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和支持,避免患者过度抑郁。做好患者用药管理,按时服药。

    小脑脑梗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尽快恢复健康。

  •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大脑中小动脉阻塞导致的缺血性脑损伤。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以下将详细介绍其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药物治疗

    1.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2. 改善血液循环治疗:舒血宁、维脑路通和川芎嗪等药物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脑部血液供应,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3. 神经保护治疗: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脑蛋白水解物、奥拉西坦和吡拉西坦等药物可以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损伤。

    4. 控制病因: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的常见病因,需要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

    二、日常保养

    1. 饮食:患者应避免进食过咸和脂肪含量偏高的食物,控制糖的摄入。多吃优质蛋白、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坚果类食物。

    2. 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三、医院及科室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需要在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进行,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就诊。

  • 脑梗塞,也称为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脑部血液供应受阻,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梗塞后,许多患者会出现头晕的症状,这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困扰。

    针对脑梗塞后出现的头晕症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治疗和缓解: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神经保护药物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以降低血液凝固的风险;神经保护药物如胞二磷胆碱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 饮食调理: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此外,还要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3. 日常锻炼:脑梗塞后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如肢体功能锻炼、平衡训练等,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防止血栓形成。

    4. 心理调适:脑梗塞后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及时寻求心理支持和治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5.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脑梗塞后出现的头晕症状需要综合治疗和调理。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病情恢复。

  • 随着季节的交替,忽冷忽热的天气让身体调节能力差的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中年人更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其中脑梗的发生尤为突出。

    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作往往非常突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然而,脑梗发作前,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一些典型的症状,这些症状就是脑梗的预警信号,对于高危人群来说,警惕这些信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脑梗先兆:

    1. 头晕、头痛

    脑梗发作前,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的头痛,这种头痛可能是短暂性的,也可能是持续性的。如果伴随头晕,可能是缺血性脑梗死的先兆;如果伴随恶心或呕吐,可能是出血性脑梗死的先兆。

    2. 短暂性视力障碍

    一些老人可能会突然出现一过性的视力模糊或看东西不完整的情况。这可能是脑梗的先兆,通常这种视力模糊会在一小时内恢复。如果平时视力很好,但突然出现视力模糊,则需引起重视。

    3. 语言和精神改变

    脑梗发作前,患者可能会出现发音困难、说话不清、写字困难等症状。此外,性格也可能突然改变,原本活泼的人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而原本话少的人可能会变得多语、烦躁不安,甚至出现短暂的智力障碍。

    4. 其他先兆表现

    个别脑梗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血压波动、耳鸣、流鼻血等,这些症状可能与高血压有关。

    5. 困倦和嗜睡

    超过80%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发作前的5-10天内,会出现频繁打哈欠、困倦无力、总是想睡觉等症状,这是由于呼吸中枢开始缺氧导致的。随着脑动脉硬化的加重,这种表现会更加明显。

    6. 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

    脑梗患者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单侧肢体感觉异常,如麻木、无力、单侧面瘫等。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倒或跌倒,单侧手臂、腿部乏力,则需警惕脑梗的发生。

    7. 剃须刀落地现象

    一些男性在刮胡子时,如果头转向一边,突然出现持剃须刀的手臂无力,剃须刀落地的情况,则要警惕脑部缺血的可能。这通常还会伴随说话不清楚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在1-2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

    专家提醒,一旦出现以上症状,患者一定要保持冷静,及时卧床休息,避免紧张,并拨打120寻求医院救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描述进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和颈部动脉彩超检查,以排查脑梗的发生。

  • 脑梗塞导致的右手无力,能否恢复主要取决于瘫痪的程度。一般来说,发病初期瘫痪程度较轻的患者,通过正规积极的治疗,有很大可能性恢复到正常水平。

    具体来说,如果患者在发病后,右手肌力能够抬离床面,说明肌力在3级或以上,经过积极正规的治疗,大部分患者都能恢复到满意的效果。但如果患者右手完全瘫痪,肌力为0级或3级以下,可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但仍需要积极治疗。

    在急性期,患者需要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硬化、活血化瘀、营养神经、保护脑线粒体的药物。病情稳定后,应积极进行康复锻炼,如针灸、理疗、肢体功能运动训练等综合治疗。

    脑梗塞,又称脑血栓形成,是指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斑块、血管狭窄、卒中血管阻塞和神经功能缺损。其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肢体活动不灵活、言语模糊流畅、行走不稳、双眼注视、饮水时呛咳、吞咽困难、尿失禁,甚至昏迷。

    脑梗塞的病因很多,主要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这些疾病会导致动脉硬化和脑梗塞的形成。

    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因为与感冒、发热、咳嗽或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相比,脑梗塞属于颅内疾病。如果脑梗塞面积较大或梗死面积仅在脑干内,则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即使没有生命受到威胁,患者也极有可能成为植物人,因此本病仍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

    如果患者患有脑梗塞,通过积极地治疗和护理,通常可以很好地恢复。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饮食清淡,不宜过饱,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熬夜,不吸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