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钙有液体钙和固体钙之分,那么这两种钙到底哪一种比较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不过想要知道哪个好一点,就要看哪个的补钙效果比较好,但是对于补钙效果,还是需要看服用人群对钙的吸收,所以并不是说液体钙比较好或者固体钙比较好,因人群而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液体钙和固体钙的相关知识。
液体钙是以牛奶为原料,存在的形式是液体,颗粒很细小,不容易在我们体内造成结石,和固体钙比起来,液体钙可以在肠胃道中快速均匀的分布开来,相对比较安全。液体钙适合肠胃不好和消化不良的朋友食用。固体钙是粉末、片剂等固体,成分一般是碳酸钙、乳酸钙、骨骼钙等,常见的是碳酸钙。钙片的营养价值高,不会给肠胃造成刺激,也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判断液体钙好还是固体钙好,关键是促成钙质吸收,如果胃酸情况正常、有良好的胃蠕动,钙剂的吸收速度快,那么就能够达到很好的补钙效果。此外,还要看钙剂里面含有维生素D的量,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它能够促进小肠黏膜吸收钙和肾小管对钙的吸收。
以上就是液体钙和固体钙的相关知识,液体钙和固体钙都各自有着很好的补钙效果,但是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吸收的情况也不一样,如果你的胃酸情况正常,胃蠕动良好,钙剂的吸收速度快,那么你吃液体钙或者固体钙都有很好的补钙效果,看你更偏向于哪种钙了。除了吃钙剂补钙,平时还应该多吃一些钙含量高的食物,多晒晒太阳,平时锻炼身体,这样钙才能更好的吸收。
一般来说,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以晶体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钙元素对于人体的发育和成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人的一生都需要补钙。众所周知,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补钙的营养品,其中就包括了钙片和液体钙,我想这两种补钙方式也是大家在日常中使用得最广泛的吧。那么这两种钙又有什么区别呢?究竟是液体钙好还是钙片好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从三个方面来了解钙吧。
一、钙片是指以碳酸钙醋酸钙或磷酸钙盐为原料,辅助有机酸如柠檬酸所生产出来的有机钙。而液体钙是指以牛奶为原料经超低温冷冻提取浓缩而成的乳液状补钙产品。一般来说,钙片是需要经过胃酸分解,才能使得钙从复合物中游离出来,释放成一种可溶性离子化状态,这样才能被人体所吸收。所以一般钙片都会存在伤胃的隐患,并且有产气、反胃等不适的情况。相比较而言,液态的钙由于钙离子游离程序更简单、直接,所以更易吸收,安全性更高。
二、但是这也不意味液体钙比钙片好。钙的吸收是依靠维生素D的,没有维生素D,钙的吸收也不会好,所以不能只是通过片面的个例就去盲目的比较这两种钙,但是一般而言,钙片的含钙量一般都比液体钙的高。
三、从本质上来讲,钙片和液体钙是没有区别的,主要是看钙的含量和个人的吸收情况。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对各种钙制剂的吸收率一般都差不多。但对于那些身体不好的人,特别是有胃病的人来说,那就要另当别论了。这类人群就可以选择液体钙,因为相对而言,液体钙是比较容易吸收的。
其实液体钙和钙片在根本上是一样的,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最好是要先考虑其含钙元素的丰富程度,以及价格,厂家等的因素。所以对于是选择钙片还是选择液体钙,是没有多大的关系的,而且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液体钙和钙片也是没有很大的好坏之分的。
老年朋友们缺钙会引发很多疾病,最常见的就是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会变得非常细小,而且比较空洞,就像浮石一样,特别容易碎,而且容易折断,所以大家一定要特别注意,50多岁的老人怎么补钙,很多朋友们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下文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下相关的内容,希望对大家会有些帮助。
老年朋友们想要补充钙质,可以多吃一些高钙的食物,有很多食物中是含有非常多的钙质的,就比如骨头汤,鱼,虾,黄豆,芹菜韭菜,还有牛奶,鸡蛋等,这些食物中的钙质含量非常高,能够有效的预防人体出现骨质疏松的现象,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食物中钙磷的比例,钙在人体内的吸收和利用率受到其他成分的影响的。对于钙的吸收利用率影响比较大的,当钙磷的比例控制在1:1到1:2的时候,这样钙质的吸收会更好一些,所以大家还需要补充一些磷元素。
老年朋友们要想补钙,也要注意时机。其实在夜间患者是特别需要钙质的,而且特别容易吸收。由于人体在夜间入睡之后是不宜进食食物的,可是人体血液中仍然需要一定数量的钙质,在就寝的时候人体的含钙量是比较少的,所以在睡觉之前可以补充一些钙片。现在市场上有多种钙片,大家应该要选择最适合的一种,这样才能够很好的补充钙质,还能够预防人体出现其他不适应的症状。
总体而言,补钙的方法是非常多的,一定要控制好,钙的摄入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导致人体出现高钙血症,所以大家在补钙之前还是一定要到医院去做一个微量元素检测,还需要测量骨密度,这样才能够很好的缓解病症。除此之外,为了能够促进钙质吸收,老年朋友们还需要多晒太阳,能够为人体补充维生素d,还能够具有非常好的补钙效果。最后希望大家需要适当的做体育运动。
一些中老年人在体检时,发现自己的血钙水平明显增高,便认为自己体内不缺钙,就不再补钙了。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误解。 在正常情况下,体内的钙大部分以磷酸钙和碳酸钙的形式储存于骨骼中,血液中的钙还不到全身总量的1%。
血钙的高低与疾病
正常情况下,血钙会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血钙浓度比较稳定,正常值为2.25~2.75mmol/L(9~11mg/dl)。
当血钙低于1.75mmol/L时,神经肌肉应激性升高,可发生手足搐搦。
当血钙大于2.75mmol/L时,即高钙血症,可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表现为乏力、表情淡漠、键反射减弱,严重者可出现精神障碍、木僵和昏迷。另外高钙血症时,心肌兴奋性、传导性降低,高钙血症还会对肾脏产生损害。
当血钙大于4.5mmol/L可发生高钙血症危象,患者易死于心脏骤停、坏死性胰腺炎和肾衰等。
所以,一旦血钙高于正常水平,也要提高警惕。对于中老年朋友而言,如果血钙过高不代表体内钙过多,恰恰相反,它说明体内缺钙,可能伴有骨质疏松。因为血液增多的钙是从骨骼中释放流入的,可以看做是体内一种被迫的自我调节。
1、钙离子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微量元素,是骨骼和软骨的重要组成成分。
2、作为细胞内的信号传递重要信使,参与了各种细胞代谢和激素代谢的作用。
3、维持细胞膜电位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好多降压药靠的就是这个作用。
4、维持正常神经的传导功能,维持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
5、参与凝血功能、脂质代谢、毒素排除等过程。
老年人的血钙升高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这里要着重强调一个问题,对于老年人而言,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多数不是因为钙补充多了,而是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
甲状旁腺亢进为什么会引起血钙增加?
甲状旁腺的功能是调节血钙和血磷的平衡,当血钙不足时,能刺激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促使骨钙向血液中释放钙,当甲状旁腺的功能亢进时骨钙过多向血液释放,会形成高血钙。
甲状旁腺激素(简称PTH),调节机体内钙、磷的代谢。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则PTH分泌不足,使血钙渐渐下降,而血磷渐渐上升,导致低血钙性抽搐,甚至死亡,补给PTH和钙盐可使症状暂时缓解。
当甲状旁腺机能亢进,PTH分泌过多时,则使骨钙进入血液,并加强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同时激活维生素D3成为活性D3,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使血钙过高,并抑制肾脏对磷酸盐的重吸收,促进尿中磷的排出,使血磷过低,从而导致钙盐在一些组织中的异常沉积,使组织发生病理性钙化,并可能形成肾结石。又由于骨钙减少,易引起骨折。
治疗方法
对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要积极手术治疗,因为这种类型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危害一般具有长期性和进行性特点,时间越长危害越大,当血钙严重升高时,甚至可以导致昏迷和心脏骤停而危及生命。
事实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最常见死亡原因就是难以控制的高钙血症。对于这种类型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虽然药物治疗可起到暂时缓解,但其效果会逐步减弱,甚至无效。而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可以根治的办法。
以上是因为疾病导致的高血钙,但是生活中,还有一部老年朋友疯狂的迷恋钙片,总觉得自己缺钙,人为的摄入过多的钙片。
长期熬夜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也会加速体内的骨量流失,造成骨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爱宅家的人来说,补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事情,别等到年纪轻轻就有骨质疏松后再来补骨钙。
随着气温一天天的升高,今年的夏天总算来了。夏天天气闷热,做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来,即使宅在家里体能消耗也会变大,很容易产生疲惫感。虽然说这种天气适合懒洋洋的赖沙发上,但却是一个养生好时节,特别适合补钙人群。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夏季补钙刻不容缓。不过…你真的知道如何补钙吗?
如今很多年轻人喜欢熬夜,虽然一段时间看不出什么问题,但长期熬夜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也会加速体内的骨量流失,造成骨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爱宅家的人来说,补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事情,别等到年纪轻轻就有骨质疏松后再来补骨钙。
同时,不仅是年轻人,家里的中老年更需要补钙,中老年人身体中的钙物质流失严重,如果长期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很有可能因为缺钙、缺氨糖引发骨质疏松、关节疼痛、腿抽筋等疾病。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补钙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那么如何补钙才是健康的补钙呢?
女性朋友这样补:
由于中年女性接近更年期,或者正处于更年期,受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更易缺钙。所以中年女性怎样补钙可以先从饮食抓起,日常生活中注意选择含钙量高的食物,有意识地从中得到钙的补充,多吃牛奶、豆制品和鱼,还有虾皮、海带、坚果及芝麻等含有钙的食物来补钙。不过食补所能补充的钙剂很少,无法满足人体日常所需的量,所以要坚持,作为辅助手段来补钙。生活中减少碳酸类饮料、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因为这类食物容易导致体内的钙质流失。
老年朋友这样补:
老人补钙的最好方法除了吃钙类的营养品,也不能忽视食补的作用,毕竟食补也是一种安全健康的方法,虽然达不到钙片的效果,但可以作为辅助。所以老年人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可以,每天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饮食,最好是可以多食用一些含有维生素和钙物质的食物,比如说豆制品、牛奶、虾,当然一些绿叶菜在补钙效果上也并不逊色,其中小油菜钙含量超过同样重量的牛奶,而且含有大量有助于钙吸收的矿物质和维生素K。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有些食物中动物蛋白和钠含量过高会增加尿钙的排出,抗酸药中的铝也会显着增加钙的丢失,所以在补钙时要格外注意。
补钙产品可以这样选:
补钙类的产品大部分分为钙片和液体钙两种类型,有的钙片被做的颗粒很大,对于老人来说很难吞咽,所以建议这种情况下可以购买液体钙类的产品,不仅方便吞服,而且液体钙更有利于我们人体骨骼的吸收,更容易将钙补充到体内。
了解了这么多钙的知识后,你会补钙了吗?
钙,重要么?
当然重要!它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矿物质。
而且,人体内99%的钙都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钙的营养状况对骨骼发育和身高影响很大。
但是补了钙就能拥有大长腿了吗?不一定。
补了钙,就能长高吗?
人的身高,70%天注定,30%靠后天的努力。
有个身高预测公式,你可以大概判断一下你先天的生长潜力:
那么后天的影响因素就很多了,包括你的营养状况、运动、疾病、生长激素的水平、睡眠、压力以及一些生活习惯等等。
如果后天因素搞的好,那么轻松超过父母身高的20-30%不是梦。
其中,营养因素包括总能量、蛋白质、维生素D、维生素A、维生素C、B族维生素、钙、铁、锌、磷、硒、碘等,均对生长发育有影响,而钙只是营养家族中一员。
骨骼的生长需要钙,但它还需要生长激素和其他营养素小伙伴们的共同发力。所以,如果你觉得只靠补钙就能长成姚明那可能真的是你想太多……
另外,孩子有两个长高的黄金期:
第一个是出生至3岁,我们常常感叹:“小宝宝真是一天一个样儿”。
以身高为例:一般婴儿出生时身长平均约50cm,1岁时身长约75cm,2岁时身长约85cm;
另外一个是青春期,一般女孩在10-12岁,男孩在12-14岁左右,也就是大部分孩子上初中的时候。
这两个黄金时期如果摄入充足的钙及其他营养素,一般能够保证孩子生长发育极为迅速。
大部分人在14、15岁的时候骨骺就逐渐的闭合了,闭合后,你的腿到底多长基本就定型了,绝大多数人到了23岁基本上不会再长个了。
但是也有个体差异,骨龄落后的,生长激素正常的,也可能再发育一波,毕竟,人总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究竟要不要补钙呢?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我们看一下不同人群对钙的需求:
*本表来源于中国居民膳食矿物质推荐摄入量(RNI)或适宜摄入量(AI)
一脸懵,没看懂?
没关系,你只要知道不同人群对钙的需求量不同就行了。
根据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素摄入情况的调查发现,中国内地居民平均钙的摄入量约364.3mg,远远低于推荐摄入量,从这个角度看,似乎大部分人都需要补钙。
但是,要不要补,完全看个人情况。
比如说,对于0-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孩子,母乳中的钙足够孩子的生长发育,你不需要再额外补钙。
但是,母乳缺乏维生素D和铁元素,其中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转运非常重要的小助手。
虽说经常晒太阳也能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但是由于环境污染、怕晒黑以及最近的疫情等原因导致孩子户外活动减少,均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
最近,沸沸扬扬的“大头娃娃”事件中,孩子出现方颅等症状也是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
中国推荐婴儿自出生后2周要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10ug,直至补充至2周岁。
胶囊或者滴剂均可,一般药店或者医院均会常规开具。
对于6个月以上添加辅食的孩子,如果每日奶量喝的够的话,饮食也搭配均衡,营养素摄入充足,生长发育良好,则无需补充钙剂。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出现挑食、偏食、爱吃甜食和糖饮料、饮食不规律等缺钙风险较大时,建议补充钙剂。
简单的说,奶类、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类、芝麻酱、海带等富含钙,经济实惠,利于补钙。
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吃这些食物,奶量也喝得充足(详见下表),他可能没必要补钙,反之,可以选择一些钙剂进行补充。
钙剂如何选择?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服用方法有讲究:
一般人群:分次服用比一次服用更好,清晨、临睡前或餐后2小时吃最好;但是若含钙量高的制剂,建议每晚临睡前服用,更利于吸收;
胃酸缺乏者:不要空腹食用,可餐间服用;
长期补钙者:间歇补钙为佳,可采用服钙剂2个月,停一个月,再重复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郭齐雅,赵丽云,何宇纳,等.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素摄入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51(6):519-522.
[3]柴图亚. 浅谈钙制剂的合理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2015 (93): 195-196.
作者 | 卞月梅 主管营养技师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补钙是没有任何的年龄的限制的,每一个年龄都会有钙质的流失,所以如果大家想要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补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正确的补钙,不少人由于不知道怎么才能正确的补钙而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所以,如果大家想要身体更加健康,就应该多加注意补钙的方法。
那么到底补钙有什么误区呢?
钙剂吸收会更加快。在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补钙产品中不少是液化的补钙产品,不少人会认为液化的补钙产品效果会比较好。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子的。液化的补钙产品知识比较容易进入身体而已,但是决定容不容易被吸收的其实是维生素d 的含量。
吃高钙的食物就可以帮助到身体补钙,其实这一种讲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身体把高钙的食物吃进去了并不代表就可以帮助到大家的身体吸收到钙质。所以钙质有没有补充到位以吸收量为主。
多吃蔬菜可以补钙,很多人都会认为多吃蔬菜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这一种讲法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是代表多吃蔬菜就可以补钙,因为其实身体当中的纤维素太多是会抑制钙的吸收的。所以蔬菜虽然是一样好东西,但是过多对于身体来讲也是不好的。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知道钙质对于人们的身体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如果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有钙质不够的现象一定要尽快的补充,而不要一再拖延,这样只会加重大家钙质流失的症状,从而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如果大家的钙质流失的问题已经相当的严重,要及时的就医才是关键,希望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补钙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大家。
一、常用钙制剂的特点
碳酸钙
优点 :含钙量达40%,价格低廉,副作用小。
缺点 :弱碱性,溶解度差,吸收消耗胃酸。
适用人群 :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群、儿童
醋酸钙
优点:有效钙含量高,溶解度好,pH值中性,吸收不消耗胃酸,起效快、不含有铅砷等有害物质。
缺点:尚不明确。
适用人群:特别适合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胃酸分泌少的人群。
葡萄糖酸钙
优点 :属于有机酸钙,水溶性好,容易吸收。
缺点 :含钙量9%,要达到每日补钙量服用量太大,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
适用人群 :青少年、儿童、孕妇、绝经前后妇女及老年人。
活性钙
优点 :含钙量高。
缺点 :氧化钙和氢氧化钙混合物,属于强碱性药物,容易刺激胃肠道,长期大量服用,容易诱发胃炎、胃溃疡等症状。
适用人群 : 不推荐儿童适用。
乳酸钙
优点 :属于有机酸钙,水溶性好。
缺点 :含钙量13%,要到到每日补钙量服用量偏大,容易产生肌肉乏力等不适症状。
适用人群 青少年。
氨基酸螯合钙
优点 : 生物利用度高,吸收好。
缺点 : 容易消耗胃酸,损伤胃肠道。
适用人群 :不推荐儿童使用。
二、儿童可以选用的补钙产品
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
一日0.5-0.7g/kg,分次服用。由于此药物刺激性较大,除非低钙血症否则不建议小儿使用。
碳酸钙D3颗粒
一次1袋,一日1次,或者根据情况按需使用,一日不超过3次,建议饭后1小时给药。另外小儿建议一次半袋,一日1次服用,于喝奶后1-2小时给药。除此之外使用该药物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吸收会消耗过量胃酸,因此容易造成孩子消化不良的情况,需要引起注意,一旦出现消化不良症状需要及时停用。
醋酸钙颗粒
每次1-2包,每日2次,早晚服用。对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用于营养性补钙时,建议一包用50ml等量的温水将其溶解后,一天内服用完即可。
维生素D滴
一日1-2粒,一岁以内婴儿建议一日1粒,睡前服用。
维生素AD滴剂
该药物有0-1岁及1岁以上两种年龄段,选用时需根据婴儿年龄选择,一日1粒睡前服用即可。
除了这些药物之外,芝麻、虾皮、牛奶、奶酪、紫菜、黑豆、豆腐等食物也是含钙量比较高的,因此可以采用食物与药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补钙。鉴于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缺钙情况,在补钙时建议钙剂与维生素D同时补充,并增加户外活动,摄入维生素D。
钙是人体所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之一,如果没有钙,根本就不会有生命的产生。钙是人体内最丰富的矿物质,参与人体整个生命过程,是人体生命之本。从骨骼形成、肌肉收缩、心脏跳动、神经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直至人体的生长发育、消除疲劳、健脑益智和延缓衰老等等,可以说生命的一切运动都离不开钙。
每天摄入钙量足够,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力。钙能增强人的耐力,使人精力充沛,心理稳定。体内钙充足,才能有效预防脑溢血、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生,有利于健康长寿。
人体的钙可以形成强健的骨骼和牙齿,有效减低因年龄增长而造成的骨质流失,舒缓骨质疏松情况。减少铝质在体内积聚,有助降低胆固醇水平,对老人痴呆症、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毛病有预防作用。有助神经系统动作正常及受伤后血液凝固,有助肌肉收缩与扩张。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人体中的钙99%以上存在于骨骼及牙齿。骨骼是体内最大的储钙库。细胞外液中钙含量虽少,但在维持正常的神经肌肉应激性、腺体分泌以及一些酶系统的活性,特别是在血凝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钙在人体中的作用如下:
(1)维持细胞的生存和功能。
(2)参与神经肌肉的应激过程。
(3)钙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维持和调节体内许多生化过程是必需的,它能促进体内多种酶的活动,是多种酶激活剂,如脂肪酶、淀粉酶等等均受钙离子调节。
(4)钙为一种凝血因子,在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时起到催化作用,然后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聚合为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
血液中的钙绝大部分存在于血浆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为弥散性钙,以离子状态存在,为生理活性部分;另一种与蛋白质结合,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称为非弥散性钙,无生理功能。血清钙的水平受甲状旁腺素、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及降钙素等调节。肾脏是钙的调节器官。
正常时,血清钙水平相当稳定。
血钙增高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广泛骨转移、结节病等。
血钙降低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炎尿毒症、佝偻病与软骨病、钙吸收不良等。
因此,检测血中钙的浓度对很多疾病的诊断是相当有价值的。
根据“全国营养与健康变化调查”,在所有矿物质中,缺钙最为严重。无论男女,7岁后每日钙摄入量不足,最低甚至低至30%。除了钙质食物吃得太少,不选择吸收率高的食物也是缺钙的原因。
根据这项调查,钙是最差的矿物质。7岁以后,男性平均每日钙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38~58%,而女性则更低,仅为推荐量的30~53%。
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的建议,1~3岁每人每日钙摄入量为700mg,4~8岁每人每日钙摄入量为1000mg,9~18岁发育期间每人每日钙摄入量为1300mg。对于19岁以上的成年人,建议摄入量为1000mg;绝经后,70岁以上男女均为1200mg。
其实人体对钙的吸收率平均只有30%。虽然补充维生素D和吃酸味食物可以提高钙的吸收率,但是小肠一次能吸收的钙是有限的,所以增加的量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国家卫生部门也建议,最好吃“多种”食物,让消化系统运动起来,相对增加钙的吸收率。
虽然提到补钙,但大家都会想到“牛奶”。但是1cc的牛奶虽然含有1mg的钙,但是吸收率只有30%,相当于喝了一杯300cc的牛奶,但是只能吸收100mg的钙,只有每天需求量的1/10。
其实蔬菜的钙含量也很高,但是大部分蔬菜草酸含量都很高,草酸会和钙结合降低钙的吸收率。对于钙含量高的菠菜,吸收率只有5%左右;但如果是十字花科的食物,钙的吸收可以达到50%。
以十字花科中含钙量最高的芥菜为例,一碗(约100克)含钙180毫克。如果吃一碗芥末,可以吸收90毫克的钙;几乎等于喝了一杯270cc的牛奶;即使是草酸含量高的蔬菜,如果焯水而不是油炸,也能去除大部分草酸,提高吸收率。
很多人经常忽视的是,豆腐干和板豆腐其实是高钙食物的选择,因为它们添加了大量含钙成分,有助于豆浆凝固。两个小方豆腐干或者一盘豆腐含钙量350mg,即使吸收率只有30%,也能补充110mg的钙。
含有多种矿物质的食物,只要含量不超过钙,也可以增加钙的吸收率,如黑芝麻、谷类等含有不同维生素和磷的食物。但是不建议一次吃太多这种食物。比如黑芝麻的钙含量虽然很高,但是一整碗摄入的热量和磷都会过多。建议你只需要吃2汤匙左右就可以补充150mg的钙。
婴儿睡觉摇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若摇头幅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提示宝宝存在某些健康问题。本文将探讨婴儿睡觉摇头背后的常见原因,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 湿疹:湿疹是婴儿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脱皮等症状。当宝宝头部出汗过多,或头皮护理不当,容易引发湿疹。湿疹导致的头皮瘙痒,会刺激宝宝在睡前摇头。为预防湿疹,建议家长为宝宝选择合适的衣物,保持头部干燥,并定期给宝宝洗头。
2. 缺钙: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钙的需求量较大。缺钙会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为睡眠不安、摇头等现象。若宝宝出现烦躁、夜啼、多汗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微量元素检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并增加户外活动,促进钙的吸收。
3. 耳朵耵聍堵塞:耳道耵聍是耳道内的正常分泌物,具有保护耳道和听力作用。但若耵聍过多,容易堵塞耳道,导致耳朵发痒,宝宝会不自觉地摇头。家长应定期清理宝宝耳道,避免耵聍过多。
4. 耳炎:耳炎是婴儿常见的耳部疾病,表现为耳朵疼痛、流脓等症状。耳炎会导致宝宝在睡眠中摇头,甚至哭闹。若宝宝出现耳部不适,应及时就医。
5. 其他原因:除了上述原因外,婴儿睡觉摇头还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
针对婴儿睡觉摇头,家长应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及时就医,找出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同时,家长应关注宝宝的日常护理,保持宝宝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宝宝健康成长。
宝宝出汗是常见的现象,但宝宝出虚汗且身上发凉的情况却让许多家长感到担忧。这种情况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将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宝宝出虚汗身上发凉可能与营养不良有关。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宝宝,家长们对宝宝的饮食非常关注。然而,过度关注可能导致宝宝的饮食过于单一,缺乏足够的营养摄入。这会导致宝宝出现偏食、挑食等问题,进而引发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宝宝抵抗力较弱,容易出汗。
其次,贫血也是导致宝宝出虚汗身上发凉的原因之一。贫血会导致宝宝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不足,从而影响氧气运输。这会导致宝宝出现乏力、出汗等症状。如果宝宝玩耍或走路后出现全身无力、出汗增多、嘴唇发白等情况,建议家长带宝宝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确定是否患有贫血。贫血可以通过补血治疗得到改善,宝宝的出汗情况也会随之好转。
此外,缺乏钙也是导致宝宝出虚汗身上发凉的原因之一。宝宝出生时,身体排汗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完善。如果宝宝缺钙,会导致毛细血管过于活跃,轻微的活动就会引发出汗。此时,家长可以给宝宝补充适量的钙剂,以改善出汗情况。
除了上述原因,环境温度较低、感冒等也可能导致宝宝出虚汗身上发凉。此外,一些严重的疾病,如急性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也可能导致宝宝出汗增多、身体发冷。如果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
总之,宝宝出虚汗身上发凉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宝宝的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如果宝宝出现持续出汗、身体发凉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诊断和治疗。
钙作为人体重要的矿物质,对于维持神经系统、骨骼健康和肌肉功能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缺钙本身并不直接导致头晕,但当人体出现低钙血症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其中包括头晕。
低钙血症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进而引发肌肉痉挛、癫痫发作等。此外,缺钙还可能影响心肌传导,导致心律失常,严重时甚至引发心室纤颤,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进而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引发头晕、头痛等症状。
除了头晕,缺钙还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随着年龄增长,骨骼中的钙逐渐流失,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此外,缺钙还可能引起抽筋、关节疼痛等症状。
为了预防缺钙,建议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同时,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有助于提高钙的吸收率。若出现低钙血症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预防缺钙:
总之,缺钙虽然不会直接导致头晕,但低钙血症可能会引发头晕、头痛等症状。关注钙的摄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缺钙和相关健康问题。
标题:小孩子经常说梦话是什么原因
孩子经常说梦话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首先,孩子白天玩耍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或精神过度兴奋,都可能导致夜间睡眠时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仍然活跃,从而出现说梦话的情况。
其次,缺乏维生素D或钙会导致佝偻病,使大脑皮质处于相对兴奋状态,进而导致夜间说梦话。此外,近期学习压力、心理紧张、长期焦虑或家庭环境问题,如父母争吵、要求过于严格等,也可能导致孩子夜间说梦话。
为了改善孩子说梦话的情况,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控制孩子白天活动量,避免过度兴奋;
2. 确保孩子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
3.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减轻孩子心理压力;
4. 睡前给孩子讲故事,帮助其放松心情。
需要注意的是,说梦话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家长无需过度担心。
十三岁的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骨骼和肌肉都在迅速发育。因此,他们对于钙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出现腿抽筋的情况,可能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1. 缺钙:钙是骨骼和肌肉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肌肉痉挛,出现腿抽筋的现象。
2. 过度活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会导致肌肉疲劳,从而引发抽筋。
3. 睡眠姿势不当:睡觉时姿势不当,压迫到神经,也会导致腿抽筋。
4. 环境因素:寒冷的天气或者潮湿的环境,都可能导致肌肉痉挛。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1. 增加钙的摄入:可以通过饮食或者补充钙剂来增加钙的摄入。
2. 适量运动: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适当进行拉伸和放松。
3. 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睡觉时尽量保持脚部抬高,避免压迫到神经。
4. 注意保暖:避免在寒冷的环境下运动,特别是在冬季。
如果孩子经常出现腿抽筋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新生儿补钙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关注的焦点。然而,事实上,并非所有新生儿都需要补钙。本文将围绕新生儿补钙的话题,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帮助家长们正确认识新生儿补钙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钙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之一,对儿童骨骼和牙齿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然而,钙的摄入并非越多越好。过量补钙可能导致孩子食欲不振,影响肠道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甚至可能引发肾结石等疾病。
那么,新生儿是否需要补钙呢?研究表明,只要新生儿能够充分吸收母乳或配方奶中的钙质,并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维生素D,一般不需要额外补钙。维生素D可以帮助人体吸收钙质,因此,保证充足的维生素D摄入同样重要。
对于孕妇而言,在怀孕后期进行一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可以有效预防胎儿缺钙。出生后的孩子,每月也应肌注或口服适量的维生素D,以保障其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缺钙呢?除了去医院进行血钙含量测定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来进行初步判断。例如,孩子出现入睡困难、夜间啼哭、多汗、易惊醒、抽筋、腹痛、厌食、发育迟缓等症状时,可能是缺钙的表现。
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保养也对预防孩子缺钙至关重要。家长应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晒太阳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此外,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也是预防孩子缺钙的重要措施。
总之,新生儿补钙并非越多越好。家长在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也要理性对待补钙问题,避免盲目跟风。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地补充钙质,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骨质疏松和缺钙是两种常见的骨骼疾病,虽然都与钙质代谢有关,但它们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却存在一定的差异。
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骨骼内钙离子过度流失,导致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容易引发骨折。这种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治疗上,除了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外,还需要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如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而缺钙则是指人体内钙离子不足,骨密度一般不会降低,但会引起肌肉痉挛、抽搐等症状。缺钙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晒太阳等方式来改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来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和缺钙:
1.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
2. 适量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加骨密度。
3. 多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4.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熬夜等。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骨质疏松和缺钙。
妊娠晚期,准妈妈的身体会经历许多变化,其中腰酸背痛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这主要与子宫增大、胎儿持续生长以及孕妇体重的增加有关。随着子宫的增大和胎儿体重的增加,孕妇的腰部和腿部需要承受更大的负担,从而导致腰酸背痛。
导致孕晚期腰酸背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子宫增大: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逐渐增大,对腰骶部产生压迫,导致腰部疼痛。
2. 脊柱生理弯曲:孕期脊柱生理弯曲增大,使得腰部承受更大的压力。
3. 腰椎韧带和肌肉的牵引:妊娠晚期,腰椎韧带和肌肉会变得松弛,容易受到牵引,导致腰痛。
4. 假宫缩:妊娠晚期,子宫增大更敏感,容易出现假宫缩,引起腰痛等不适。
5. 腰椎间盘突出:有些孕妇出现腰椎后凸或骨盆前倾,妊娠后会加剧腰椎间盘突出,导致下腰痛加重。
针对孕晚期腰酸背痛,以下是一些缓解方法:
1. 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尽量卧床休息。
2. 改变体位:适当的活动和改变体位可以缓解疼痛症状。
3. 针灸和按摩: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灸和按摩,可以缓解腰痛症状。
4. 补钙:孕妇应经常晒太阳以促进钙的吸收,避免孕期缺钙。
5.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钙、镁、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坚果、鱼类等。
总之,孕晚期腰酸背痛是正常现象,准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通过适当的休息、改变体位、针灸和按摩、补钙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腰酸背痛症状。
小腿肌肉痉挛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腿肌肉痉挛的原因:
1. 睡眠姿势不当:例如,长时间仰卧或侧卧,可能导致小腿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引起痉挛。
2. 缺钙:钙离子在肌肉收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体内钙含量不足时,小腿肌肉容易发生痉挛。
3. 寒冷刺激:寒冷环境或低温水温可能导致小腿肌肉收缩,从而引起痉挛。
4. 劳累过度: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小腿肌肉疲劳,进而引发痉挛。
5. 剧烈运动:运动过程中肌肉收缩过快,可能导致乳酸积累,引发痉挛。
6. 神经系统疾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等,也可能导致小腿肌肉痉挛。
为了预防和缓解小腿肌肉痉挛,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
2. 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
3. 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4. 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5. 如果出现频繁的小腿肌肉痉挛,应及时就医。
四肢颤抖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它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四肢颤抖的常见原因及其相关内容:
1、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该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静止性震颤,表现为在静止时出现的肢体不自主颤抖。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左旋多巴、抗胆碱能药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
2、特发性震颤: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手部、头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震颤。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普萘洛尔、阿罗洛尔、苯二氮卓类药物等。
3、肌肉痉挛:肌肉痉挛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疾病,表现为肌肉突然、不自主的收缩,常伴有疼痛和僵硬感。肌肉痉挛的原因很多,包括寒冷、过度劳累、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肌肉痉挛的方法包括休息、热敷、按摩、药物治疗等。
4、缺钙:钙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之一,对维持骨骼健康、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缺钙会导致肌肉痉挛、四肢麻木、骨质疏松等症状。补钙的方法包括饮食补钙、药物治疗等。
5、精神压力大:长期精神压力大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引起四肢颤抖等症状。缓解精神压力的方法包括适当运动、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
建议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