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为什么猝死如此可怕?

为什么猝死如此可怕?
发表人:李建华医生

近期朋友圈不少发生猝死的悲痛的消息!猝死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从发病到死亡多长时间才能认定为猝死呢?有人认为其从发病至死亡的时间在1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之内,有人认为也包括48小时之内的死亡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时间是6小时之内。猝死的名字也让大家见识到他的厉害,但猝死为什么如此可怕呢?咱们一起走进猝死的世界看一看,关于猝死那些事儿。

 

 

一、猝死对象的未知性!

 

猝死好发于有心脏病基础的人群或者有家族史的人群,以及容易劳累、熬夜加班、抽烟酗酒的人群,虽然很有人总结出猝死的高危人群,但即便如此,这个庞大的人群当中,谁又会是下一个猝死的,那个人充满了未知性。而这个猝死对象的未知性,本身就是增加我们恐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猝死时间的未知性!

 

猝死和其他疾病不一样,在发病以后我们对其有所预知,而猝死的人群事先并没有任何未知性。猝不及防是猝死的最大特点,短时间内不可思议的突发死亡,有时候时间短的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时间的紧迫性和突发性是猝死可怕的另一个原因。


三、猝死预防手段很少!

 

第3个方面就是我们对于猝死的预防手段非常的少,除了我们常常老生常谈的管住嘴,迈开腿,戒烟酒等生活方式上的一些改变以外,我们能够做到的很少很少,而没有预防措施,也是我们对其恐惧的另一个原因。


四、猝死抢救成功率很低!

 

第4个方面就是猝死以后抢救成功率非常的低,在我国猝死以后抢救成功的概率只有1%左右。如此高的死亡率,恐怕其他所有疾病都只能望其项背,这也是猝死可怕的另一个因素。

 

 

正因为这些特点使得猝死在我们身边,如幽灵般的游荡,让我们对其充满了恐惧,担忧,害怕等。每当这样的新闻,发到朋友圈儿都会有很多的人为之担忧恐惧,这就是猝死可怕之处!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中国心律失常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为41.84例/10万人。

     

    以13亿人口推算,每年心源性猝死总人数高达54.4万,居全球之首。

     

    中国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不足1%,绝大部分人还没到医院就已丧失性命。

     

    猝死不分年龄


    猝死不分年龄,最近几年心源性猝死的报道不断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


    在对抗新冠病毒的斗争中,有两位年轻的医务人员也因猝死殉职。


    在中国引发猝死的多种因素未被有效控制,并有加重趋势,包括心血管发病呈年轻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仍在呈增加趋势。

     

    在所有猝死的病因中80%为心源性猝死,表现为心脏发生“骤停”,停止收缩和泵血,大脑首先因缺血缺氧发生意识丧失,在5分钟内因脑缺氧发生脑死亡。


    因此说黄金抢救5分钟,主要是避免脑死亡,随后数分钟全身各脏器因缺血缺氧导致功能丧失,此时如不能让心脏复跳,即导致死亡。

     



    研究发现,大多数猝死患者都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梗死后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猝死的风险最高,危险系数最大。


    年轻人猝死的主要原因包括心肌梗死和恶性心律失常。


    究其原因,在这些人群中,大部分猝死的人发生意外前都有巨大压力,极度疲劳,生活极不规律,并且长期有严重的不良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暴饮暴食、失眠、长期熬夜、抽烟、喝酒、严重缺乏运动等原因。




    而上述因素是发生心肌梗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


    但因为年轻,做一般的心脑血管检查可能均无病症,身体也无明显症状。


    因此,我们建议年轻人,定期体检,对自己的身体要有充分的了解。无心脏疾病病史的年轻人如果可以做到合理饮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就能减少猝死发生几率。


    特别建议跑步爱好者平时或需要参加活动前,不要忽视体检工作,尤其是心电图检查。

     

     

    除了基础心电图检查外,心脏彩超、平板实验,以及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进一步查出心脏存在的隐患。 

     

    猝死有哪些先兆


    关于“猝死”的先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了解。


    1. 近期出现胸痛或胸痛加剧

    以往有过心绞痛发作史,近期心绞痛突然加剧,或既往无胸痛,最近出现活动诱发的胸痛,休息1-5分钟可缓解,提示发生不稳定心绞痛,此为心肌梗死前驱症状,有猝死风险,建议尽快到医疗机构做检查。


    如突发胸痛或胸闷或咽部紧缩感或下颌发酸,伴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烦燥不安,血压下降,此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


    如出现频繁的室性早搏,常为“猝死”先兆,建议立即就医。


    有时猝死先兆表现为显著疲乏感、心悸、呼吸困难、精神状态发生变化等,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尽快就医。

     



    2. 睡眠时间少,特别疲惫

    严重失眠伴焦虑或长期过度透支睡眠特别疲劳的人,猝死风险增加。


    相比一天中的其他时段,凌晨时分是心脏猝死的高发时段。人体内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套神经系统,交感神经让心率增快,缺乏对心脏的保护。


    白天交感神经“上班”,夜间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上班”,凌晨当两套神经“交接班”时,心脏容易出问题。


    3. 运动诱发的猝死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很多关于夜跑猝死的情况,那些参加夜跑的人们,白天工作繁重,身体很疲惫,而他们热爱运动,想要用夜跑来锻炼身体,同时放松疲惫的身躯。


    但是,大强度的锻炼根本不会使身体放松,而是让身体更加的疲惫,心脏、肺部等承受负担。晚上再大强度锻炼,身体承受不了,导致猝死。

     

     

    如何进行急救


    心源性猝死的救治方面,简单来说有两个技术,一个是胸外按压,另一个是除颤。


    当危险出现时,若不进行抢救,每延迟1分钟,患者生还的可能性即下降7%-10%。

     



    如果能在发生心脏骤停的1分钟之内开始进行心肺复苏,90%以上的猝死病人还有生还机会,而每延迟1分钟救治,病人的存活几率就会下降10%,10分钟后再开始心肺复苏,存活几率的几乎为0。


    因此,发生心脏骤停后的4-6分钟是进行救治的“黄金时间”。


    但是,救护车和医生很难在黄金时间到达现场,如果第一目击者能够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或许这个“举手之劳”就能救人一命。

    作者 | 丁荣晶 心血管内科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急诊科的一个下午,一个中年男子被人从急救车上抬下来,病人此时痛苦的蜷缩在床上。“病人什么情况?”医生询问道,急救车上的医生说:“病人胸闷、胸痛,但是病人家属说病人刚体检过,心脏没问题。”“赶紧给病人做心电图、吸氧”,刚给病人吸上氧,心电图还没有做完,病人忽然呼吸暂停了。在进行了胸外按压、电除颤等一系列急救措施后,病人依旧没有抢救回来。

     

     

    患者家属嚎啕大哭,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后来又询问了急救车上的医生一些情况,他们说:“据病人家属说,病人一周前单位刚体检过,病人除了超重外,其他情况都还可以,心脏更是没说有什么问题,就是病人平时饮食、作息不规律,在这之前还一直在熬夜。”看到这里我们可能都会问:“病人明明体检正常,为何又突然猝死呢?”在这里笔者可为大家解释一二。

     

    猝死的病人大多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该病主要是血管堵塞造成的。然而,我们平时的体检大多是一种基础病的筛查,恰恰不包含能查出急性心肌梗死的项目。平时的体检关于心脏方面主要是一些初步检查,以常规心电图为主。而急性心肌梗死不发作时,常规心电图恰好检查不出来。所以也就出现了文中患者的那种情况,平时急性心肌梗死并未发作,那么常规心电图就无法检查出来了。

     

     

    那么哪些检查才能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呢?

     

    目前,可以通过冠脉CT造影、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来确诊该病,而冠脉CT造影更是其中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这项检查价格贵且有放射性,临床上多需要综合患者病情才做这项检查,所以传统的体检更不会包括这项检查了。此外临床上如果患者觉得心脏不适,但是心电图又无异常,也可初步通过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

     

    既然,急性心梗的死亡率如此之高,那么我们平时能做些什么吗?

     

    心梗的发生一般会有胸闷、胸痛等前兆,尤其是在高危人群中特征更明显,如男性大于40岁,女性大于50岁、肥胖、暴饮暴食、抽烟酗酒、压力大的人。就像文中的患者由于饮食、睡眠不规律,已经属于猝死的高危人群了。

     

    对于这些高危人群,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戒烟酒、保持心情愉悦等,平时还要多留意自己,在活动后是否有胸闷、胸痛等症状,有了不适症状后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造成文中患者那样不可挽回的的遗憾。

     

    预防心梗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最实在的还是在于自己平时的保养,毕竟未病先防才是上上策。

  • 好好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平时身体挺健康的,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猝死,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最严重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给予的定义是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第一,猝死可以没有任何征兆,所以根本不会给人提前预防的机会。引起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心源性猝死,但是无论有无心脏病,都有可能发生猝死,举个简单的例子,甲有冠心病,而乙没有,甲有猝死的可能性,是因为冠状动脉狭窄,乙同样有可能,多种病因导致急性应激,引起冠状动脉瞬间痉挛,血流瞬间中断。

     

    第二,脑力运动者更容易出现猝死,我们在新闻上经常能够看到,医生,护士,IT人员,某些创业公司领导人猝死的新闻,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熬夜,大脑处于持续的疲惫状态,这类人群更容易发生猝死。

     

    第三,猝死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因为突发的心脏骤停,大脑可以在短短的几秒内就失去血供,患者陷入昏迷,理论上,发生猝死,越早进行心肺复苏越好,猝死发生后,黄金抢救时间是4-6分钟,而这个时间,要是等到救护车赶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也正是,为什么猝死的死亡率如此高的原因。

     

     

    很多猝死发生在夜间,这时候都在睡熟中,根本发现不了,所以这个时间段的猝死,死亡率几乎可以达到100%。

     

    今天在浏览新闻的时候,看到了一名49岁的刘姓企业家,其一手创业的公司登陆创业板后,有望借力A股市场做大做强,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厄运会骤然降临。

     

    而导致这名老总死亡的罪魁祸首就是心源性猝死。

     

    回顾刘总生前,在一次视频采访中,当记者询问上市后将如何奖励自己,看上去一直有点严肃的刘总表情一下子轻松起来,他微笑着说:“奖励自己,就是休息一段时间。”

     

     

    而知情人也感慨,刘总平时身体一直不错,突然倒下还是因为压力太大,太累了!

     

    这不由地让我想起了同样因为猝死去世的春雨创始人和小马奔腾创始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很多公司都在创业,寻求融资和上市,作为创始人,压力是可想而知的,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身体又怎么会受得了?

  • 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11月27日,中国台湾演员高以翔在录制综艺节目中因心脏性猝死离世,享年35岁。

     

    35岁,很年轻的年纪。

     

     

    年轻人突然猝死,已经并不是个例。

     

    2019年11月1日,上海瑞金医院麻醉科医生江金健,因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2019年7月4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教授肖育众,被人发现晕倒在实验室,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

     

    ……

     

    年纪轻轻怎么会猝死?猝死离我们有多近?

     

    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会忽然猝死

     

    在众多引发猝死的原因中,心脏性猝死是发生率最高的。                       

     

     

    心脏性猝死(SCD)是由于心脏病导致的意外死亡,据估计,全世界SCD每年有超过700万人丧生。

     

    中国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是42/10万,据此推算, 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

     

    心脏猝死来势汹汹,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

     

    大多数心脏性猝死是由异常的心律引起的, 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是心室纤颤,是指从心室(心脏下腔)发出的不规则搏动,节律杂乱无章。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心脏将无法泵血,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在几分钟之内发生死亡。

     

     

    心脏性猝死不是突然发生的,有很多风险因素会增加一个人的心脏骤停和心脏猝死的风险。

     

    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长期血压控制不好,容易损害左心室壁,导致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肥大被认为是成年人中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2016年有一份对中国人高血压知晓率的调查,从数据上看,中国人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仅有51.6%,有近一半的人群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这意味着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的发病隐患。

     

    “极度疲劳”的状态也是引发年轻人猝死的重要原因。

     

    从数据上显示,中国目前中青年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突发性心源性死亡最常见于30多岁至40多岁的成年人。

     

    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交感神经会变得兴奋,从而使血压升高,让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心脏负担增加,诱发心律失常,很容易引发猝死。

     

    猝死诱发因素还有大量吸烟, 饮酒、情绪波动、运动过量……

     

    猝死前是否有征兆

     

    可惜的是,在心脏骤停之前,大约50%的人没有任何症状。

     

    另外一部分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其症状也不会特别明显。

     

    例如突然发生的胸痛,疲劳,头晕,呼吸急促,虚弱和呕吐,而这些症状往往会被大部分人忽视。

     

    猝死如何预防

     

    心脏骤停基本上是“死亡”的代名词。

     

    1.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对于年轻人,心脏骤停的筛查显得尤为重要。

     

    筛查的方法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电解质等检查,发现心脏缺血、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等证据,以及积极地回顾是否有胸痛、疲劳等症状。

     

    2. 定期体育锻炼很重要

     

    进行自己能耐受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各器官发挥正常的功能。

     

    3. 戒烟

     

    吸烟者患冠状动脉斑块的可能性是普通吸烟者的2至4倍,科学研究已证实, 长期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严重受损, 从而诱发急性血栓,需要积极地戒烟。

     

     

    请牢牢记住AED,能救命

     

    心脏性猝死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但是其实是有机会的。

     

    2019年3月,6名协和医院的医生通过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除颤仪(AED),成功救治了一名猝死的中年男子。

     

    AED是一种原理复杂但易于使用的医疗设备,可以分析心脏的节律,并在必要时进行电击或除颤,以帮助心脏重新建立有效的节律。

     

    普通人也能够操作AED,当遇到紧急情况,在设备完好的情况,可以立即开启设备,根据设备显示屏和自动语音提示进行操作。

     

    日本是AED普及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根据日本総務省消防厅2018年的统计数据,使用了AED,患者的救命率能提升到53.5%,比仅仅呼叫急救车高出了6倍,也比只做心脏按压高出了3倍。

     

    所以,在公共场合遇到猝死的情况,请大声呼喊AED,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作者 | 高秋 

    责任编辑 | 十三月

  • 一、冠心病是咋回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心病是一慢性疾病,其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从而导致病变冠脉所供应的心肌缺血改变的一种疾病。所以,通俗的来讲,冠心病也就是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一种综合征。

     

    冠心病平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随着时间的转移,病变和病情可能会逐渐地加重。患者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多数冠心病表现为活动耐量下降或者不能活动,活动后出现胸闷、胸疼、气短或者憋气等不适症状,休息后可缓解。但也有冠心病直接表现为猝死、心律失常或者心功能不全。

     

     

    二、冠心病有哪些可怕的结果?

     

    1.影响生活质量

     

    冠状动脉长期缺血的情况下,最终会导致远端下游相应的灌注区域的心肌缺血,从而导致患者活动后不适,甚至不能活动,或者静息状态下也发生心绞痛,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导致心功能不全

     

    长期持续的心肌缺血,会导致缺血性心肌病,心肌重构,心脏扩大,从而使得心脏泵功能衰竭,患者出现活动后气喘,不能平卧等左心功能不全症状,或者合并下肢水肿,肝淤血,胃肠道淤血等右心功能不全症状,甚至同时出现全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3.导致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可表现为早搏,房早或者室早,严重者可表现为室速、房颤,甚至室颤或者心脏骤停。而心律失常多数继发于心肌缺血之后,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4.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长期持久的冠心病,即使在服用药物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进展,如果不服用药物,进展的速度可能会更快,冠心病五种类型中,急性心肌梗死可能是大家了解最多也最常碰到和听到的一种类型。冠脉狭窄的基础上,斑块的破裂会导致血小板急剧聚集,从而导致血管管腔的急性闭塞,就是常说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死亡,也是冠心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5.猝死

     

     

    冠脉狭窄的突然加重或者堵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从而导致心脏骤停的结局,就是心源性猝死。在冠心病的分型中,分为“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无症状型、心力衰竭或(和)心律失常型、猝死型”共五种类型。从字面意思也可以看到,猝死型可能是冠心病最为残酷的一种也是最不能让人接受的一种类型和结局了。

     

    当然,除了以上危害,冠心病还可以有其它一些并发症或者危害,但无论怎样,一旦出现并发症或者不良结局,都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和预期生存寿命。

     

    三、怎么防止这么可怕的事情发生?

     

    虽然冠心病的危害比较大,但我们也不要对过于恐惧冠心病。因为,冠心病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发生的疾病。即使已经换上了冠心病,也可以通过二级预防而得到效果很好的治疗。我们怎么防止这么可怕的事情发生呢?

     

    1、控制体重,饮食清淡

     

    控制体重可减轻心脏负荷,也可减少冠心病的相关并发症。清淡饮食可减慢冠心病进程,日常饮食中,无论是食物的颜色还是品种,都要注意均衡搭配,保证食材的新鲜,只有从细节入手,才可以让冠心病更长久。

     

    2、避免超负荷工作,减轻日常压力

     

    超负荷工作和压力太大,是现代人的常态,长期使体内的心脏“发动机”全速运转,可能是现代人冠心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的主要原因。 学会调节生活节奏,张弛有度,工作有节,才能让我们远离冠心病和其他疾病。

     

    3、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定期健康体检

     

    避免抽烟喝酒,避免熬夜吸毒,避免其他不良生活习惯,可以减少相当比例的冠心病。而且定期健康体检,尤其是已经罹患冠心病的人群,定期的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可以尽早发现和识别可能出现的冠心病并发症。

     

    4、住的离医院近点

     

    对,你真的没有看错,住的离大医院近点是减少冠心病不良结局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一旦发生严重的冠心病并发症,可以自己处理的概率非常小,而发病时离大医院太远而延误治疗,是冠心病常见的遗憾。有基础病的人应尽量避免在拥挤环境中活动,如果一旦发生冠心病,及时到有急诊手术条件的大医院就诊,可减少相当比例的不良风险。

     

    冠心病,很可怕;但是直面已经发生的冠心病,正确的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冠心病,也可以幸福快乐的好好活着......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说起重症肌无力,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病。虽然大家对重症肌无力并不了解,但问他们重症肌无力是不是很严重的疾病,大部分人都会下意思地问答“是”。名为“重症肌无力”,难道这个疾病还不严重吗?其实,这个病并没有大众想象中那么严重。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神经肌肉传递障碍引发,表现为骨骼肌收缩无力,可累及全身任何骨骼肌(眼外肌、咀嚼肌、咽喉肌、面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全身骨骼肌以四肢近端为主。

     

    一般来说,大家听到重症肌无力第一反应都是这个病肯定很严重。其实,这还得看具体的情况。

     

    重症肌无力,真的很严重吗?

     

    其实,大部分重症肌无力并不是重症,重症肌无力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此病可长期甚至终生只累及眼肌,对患者工作生活影响极小。

     

    重症肌无力是否为重症,主要取决于具体类型以及是否得到有效治疗。在医生上,一般将成人重症肌无力分为5个类型。

     

     

    眼肌型

     

    病变仅仅发生在眼外肌,两年内其他肌群不会受累。

     

    全身型

     

    轻度全身型四肢肌群轻度受累,可伴有眼外肌受累。一般无咀嚼、吞咽和构音障碍,生活能够自理。中度全身型四肢集群中度受累,可伴有眼外肌受累。一般有无咀嚼、吞咽和构音障碍,生活难以自理。

     

    急性重症型

     

    起病急,疾病进展迅速,发病数周或数月内累计咽喉肌或呼吸机,可伴有眼外肌受累,大多数患者生活无法自理。

     

    迟发重症型

     

    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两年内逐渐进展,累及呼吸肌。

     

    肌萎缩型

     
    起病半年内,可出现骨骼肌萎缩、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否为“重症”,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重症肌无力是什么类型。当然,发现及不及时,治疗科不科学也十分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重症肌无力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大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尤其是早期患者,通过治疗都可以恢复到和正常人一样。若发现患上重症肌无力,请积极配合治疗。

  • 如今,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了,很多人可能平时身体一直很好,但突然出现不适,到医院检查,就发现了癌症,癌症让人猝不及防,有人说癌症更像是一个潜伏高手,早期癌症几乎没有任何症状,等到出现明显症状的时候,往往提示已经是中晚期。


    问题来了,得了癌症究竟怎么办,在肿瘤科,化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是很多人都会化疗存有这样的疑问,得了癌症,化疗究竟有没有意义,听说化疗的副作用很大,化疗会让人死得更快,这是真的吗?


    按照癌症的分期,癌症又分为早期癌症,中期癌症和晚期癌症,不同阶段的癌症,治疗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治疗效果最好的是早期癌症,手术治愈率可以达到100%,五年以上的生存率也可以达到100%,而且手术后不需要进行化疗。


    需要进行化疗的,往往提示着癌症已经是中期,甚至是晚期。

     

     

    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和手术、放疗一起并称癌症的三大治疗手段。手术和放疗属于局部治疗,只对治疗部位的肿瘤有效,对于潜在的转移病灶(癌细胞实际已经发生转移,但因为目前技术手段的限制在临床上还不能发现和检测到)和已经发生临床转移的癌症就难以发挥有效治疗了。而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的手段,无论采用什么途径给药(口服、静脉和体腔给药等),化疗药物都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的绝大部分器官和组织。


    癌症中期,除了需要手术治疗外,手术前手术后可能需要辅助化疗,因为这个阶段,癌细胞有可能已经发生了转移,为了彻底治愈癌症,就需要全身化疗。

     


    癌症晚期,癌细胞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为了消灭癌细胞,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往往可用的治疗方式不多,手术这个时候是不行了,因为癌细胞到处都是,医生切不干净,放疗只能照其中的一个部位,不可能全身都做放疗。全身化疗似乎成为了仅有的选择。


    但是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化疗可以杀死癌细胞,不过有效率只有30%,化疗也可以杀死正常细胞,破坏免疫力,导致身体更为虚弱,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进行化疗,对于特别虚弱的癌症患者,肝肾功能不好的癌症患者,心肺功能不好的癌症患者,或者出现严重的感染,这些都是化疗的禁忌症,如果有明确的禁忌症,依然给患者化疗,那么就可能加速患者的死亡。

     

  •  

    我19岁开始跟人学装修,到现在整整十年了,从未离开过……说到最后,小亮的声音突然哽咽,很快,他的情绪彻底崩溃,随即失声痛哭起来。

     

    这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装修工人,谁又会想到,十年后,29岁生日刚过完不久,他就被残忍地宣判了,而判决书正是一张骨髓涂片病理报告单。

     

    最近半年,我一直头昏,浑身无力,当时根本没想到自己会病……事后小亮回忆,其实半年前疾病就已经发出征兆,而自己却只是简单地认为是压力所致。

     

    压力确实大,老婆的开销很大,每个月都要用很多钱,要是拿回家的钱少了,老婆就会不高兴。小亮低头回忆。

     

    正因为要维持开销,所以小亮才拼命工作。

     

    现在,骨髓报告单上显示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医生说,这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以血细胞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为特征的难治性血细胞质、量异常的异质性疾病。

     

    如果说的更通俗点,它也是血癌的一种类型。

     

    29岁,竟突然罹患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小亮难以置信,周围的人也困惑万分,要知道,平时小亮的身体看起来挺好的,他家里也没有这方面的病史,怎么会突然得了血癌呢?

     

    医生说,到目前为止,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各种化学因素,放射线等都与其有着密切联系。

     

    小亮是一名从业十年的装修工,经常要接触装修材料,装修材料中含有大量的苯,甲醛以及各种有机毒物,长期接触,血液系统很容易出现异常。

     

    即便很多人在为装修材料辩解,说是多么多么的环保,但这不过是商家的一面之词,有机构曾调查市面上的装修材料,发现近三分之二并不符合环保要求,这就更不用说那些劣质材料了,近些年,随着豪华装修的兴起,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听了医生的分析,小亮后悔莫及,他说长期装修,的确会接触到一些刺激性很强的装修材料,比如在使用油漆的时候,自己从来没有戴过口罩。

     

    到目前为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能治愈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方法,所以医生对小亮说,也不要太灰心,但现在还不是最佳时机,因为他体内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都很低,这些都需要暂时输血补充,接下来诱导缓解后才能考虑骨髓移植。

     

    按说此时可怜的小亮正需要用钱,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妻子竟然带着所有的存款远走高飞,小亮后悔莫及,一个男人把所有赚来的血汗钱都交给女人,爱情最终却输给了现实。

     

    有人劝小亮报警,小亮却摇了摇头。

     

    有句话叫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这个男人对于妻子的爱,早已远远超过仇恨。

     

    以致即便卷走了他的救命钱,但他依然对她念念不忘,说她肯定会回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相信大家可能都看了最近的新闻,一位脱口秀艺人因突发脑梗而离世,近年来,类似的新闻层出不穷,很多人都已经开始“免疫”了。但是大家仔细想一想,一条鲜活的生命,甚至前两天还在发微博,在敲下那段话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即将离世吗?他的家人会预料到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也是很多人害怕脑梗的原因,因为这种疾病,来势汹汹,可以迅速夺走人的生命,说是“死神”也不为过。尤其是现在很多人只是听说过脑梗,但对脑梗的成因、症状等都一无所知,这也给预防疾病带来了困难。

     

    什么是脑梗呢?

     

    脑梗也叫脑梗塞,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都以为它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其实它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因为脑部的血液供应出现了障碍,导致脑组织坏死或软化的疾病。这种疾病和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有着紧密联系,并且发病率极高。即使暂时得到了改善,后期也容易复发。

     

     

    脑梗发病时,一般会表现出昏倒、半身不遂、智力障碍等症状,直接危害人的生命健康。而脑梗发病的年龄也不仅在45岁以上,很多年轻人也有可能患上脑梗。

     

    脑梗的诱因是什么呢?

     

    很多人都在寻找脑梗的诱因,有人猜是血管老化,有人猜是血管变窄,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我们这张贪吃的嘴!


    现在大家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人要吃就吃最好的,经常聚餐、点外卖,吃自己最爱的食物。正因为长期饮食不节制,经常吃一些油腻、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导致血糖、血脂、血压升高,诱发了脑梗。

     

    可能很多人觉得,现在口袋里有钱了,吃点自己爱吃的怎么了?但是如果你爱吃清淡的食物,那没问题,但大多数人爱吃的,都是一些重油重盐的高热量食物,经常吃的话,肥胖、高血压、血管老化等都会找上门。


    脑梗的4个信号,出现一个,也要提高警惕

     

    短暂性的视力模糊

     

    其实一个人上了年纪之后,不仅体质大不如从前,体内各个器官也会开始老化,而在面对一些疾病时,身体会尽可能地发出求救信号,而视力模糊就是一个典型的脑梗信号。尤其是那种短暂性的视力模糊,一旦出现,建议尽早检查。

     

    总是头昏脑涨

     

    脑梗,看到这两个字眼就知道跟脑部有关,所以对于脑部出现的各种症状,我们都要加强重视。如果经常在刚起床的时候出现头昏脑涨的症状,就要当心了,因为很有可能是因为血压异常、脑部缺血所导致的。


    疲倦嗜睡

     

    很多人一年四季都比较嗜睡,但是除了睡眠不足或者吃得太饱等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需要警惕,那就是脑部血管出现堵塞。因为当血管发生堵塞的时候,就像一根水管被压住了,水流不顺畅,血液也一样,大脑长时间得不到正常的血液滋养,就会导致脑部缺血,从而出现疲倦、嗜睡的症状。

     

    单侧麻木

     

    正常人的身体不会好端端出现麻木的症状,一旦发现肢体麻木,一定要引起重视。除了肢体受到压迫以外,脑梗也会导致身体出现麻木的症状,但这种现象一般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比如脸的一侧或手的一侧,建议大家早点进行检查。


    脑梗是众多疾病中,致死率能排在榜首的疾病了,所以在预防方面,我们也需要花更多的工夫。在饮食上,大家平时要注意着重补充脂肪酸;在是生活习惯上,要坚持不久坐,多运动,改掉喝酒抽烟的习惯。

     

    同时,也别忘了按时体检,监测血压和血糖,控制血脂。虽然脑梗让人畏惧,但坚持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也能让我们从脑梗中“脱险”,降低患脑梗的几率。

  • 卵巢癌治疗方法多因临床分类而有区别,能分为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线治疗以及追踪治疗,以下将进一步详细介绍。另一方面,卵巢癌的复发率其实也不低。

     

    卵巢癌的手术治疗

    卵巢癌手术要动的部位不少,包括:卵巢切除、子宫切除、输卵管切除骨盆腔内的淋巴结切除、骨盆腔内的大网膜切除、腹水检查、盆腔旁淋巴腺的采样、动脉旁淋巴腺的采样。上述的手术可能需要动到大肠或是小肠,所以在卵巢癌的手术之前,可能会需要灌肠。手术中,如果癌细胞并无从卵巢转移到它处的迹象,可能会依病患的有无生小孩的意愿,来选择手术的方式:

     

    打算生育的病友:想生小孩的话,可采取保守的治疗方式,只要切除有恶性肿瘤的一边卵巢即可,还要施行大网膜切除及淋巴腺的取样,另一侧健康的卵巢以及子宫则可保留。

     

    不打算生育的病友:若未来没有生小孩的计划,则可切除子宫及双侧卵巢,并切除大网膜切除,并在淋巴腺取样。

     

    什么是大网膜?

    大网膜是腹膜的一种,负责在体内连结与固定各个脏器。无论有没有打算生育,都需要切除大网膜,这是因为肉眼看不清的癌细胞转移,必须切下以病理组织诊断,并作为治疗的依据。淋巴腺的转移,也不可由肉眼清楚断定,所以有必要取出附近的淋巴结,施行组织病理的检查。

    卵巢癌要不要化疗?

    在卵巢癌手术治疗后,大部分仍要接受化学治疗,以消灭体内残存的癌细胞。传统的化学治疗,大约每 3~4 周一次,至少需要施行六次。约有五成的病人对化疗会有副作用反应,包括:影响肝脏、肾脏、神经和骨髓的功能、恶心、呕吐。

     

    血小板降低,凝血功能不好,容易出血。

    病理学检查

    癌症指标血液的 CA-125 的抽血检查、骨盆腔及腹部的电脑断层核磁共振、剖腹探查手术,而一般在化疗之后,病人也会服用药物。药物能够抑制肿瘤的基因,借此杀死癌细胞。服用药物的好处是不会同时毁灭正常的细胞,也较不会像化疗一样带来许多的副作用,大多数病人较能接受。

    卵巢癌的复发

    卵巢癌在三年内复发的机率高达 7~8 成,需要再接受化疗,可能得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手术。卵巢癌一旦复发,后续再复发的间隔时间会一次比一次短,假如治疗后一年半复发,第二次复发可能就只隔一年,再半年后又可能有第三次复发,利用药物配合化疗,对癌细胞转移或肿瘤的生长发展都有抑制的作用,很多晚期的病人得到很好控制,甚至能延长存活期五到十年,为卵巢癌患者带来一线曙光。

     

  •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忽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习惯,却可能成为诱发心脏病的潜在风险因素。近期,《柳叶刀》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引发心脏病的十大诱因,其中在污染严重的闹市骑车上班位列首位。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份“伤心榜单”,并提供预防心脏病发作的实用建议。

    榜首:闹市骑车,污染与交通压力的双重打击

    研究发现,在污染严重的闹市骑车上班,由于空气污染和交通压力的双重打击,心脏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建议心血管高危人群尽量避免在交通高峰期骑车上下班,选择其他出行方式。

    第二:用力过猛,瞬间血压飙升

    解干大便、搬桶装水等需要瞬间用力的动作,可能导致血压迅速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建议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等群体避免突然发力,提前做热身运动。

    第三:过量饮酒,心脏的“隐形杀手”

    适量饮酒可以产生抗氧化物质,保护心脏。但过量饮酒会破坏心肌,导致心脏衰竭。建议控制饮酒量,避免长期酗酒。

    第四:情绪波动,心脏健康的“定时炸弹”

    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会影响心脏健康,建议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第五:暴饮暴食,加重心脏负担

    过量进餐会导致胃肠道血液增加,减少流入心脑血管的血液,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建议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除了上述十大诱因,吸烟、久坐不动、饮食过咸过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心脏病风险。预防心脏病,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睡眠,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常说‘睡得好,精神好’,但你知道吗?睡眠质量不佳,甚至可能与心脏健康息息相关。近日,南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李涛平教授指出,心梗与夜间睡眠呼吸暂停密切相关,这一疾病风险不容忽视。

      在睡眠过程中,人体各器官仍在辛勤工作。尤其是心脏,始终为全身输送血液。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即使在睡眠状态下,大脑也在调节心脏稳态,扮演着‘指挥官’的角色。在觉醒—睡眠周期转换中,大脑参数的动态变化会影响心率、血压、心脏血供、呼吸等,这种波动在正常人可以耐受,但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却可能增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以及心肌梗死的风险。

      据统计,美国20%的心肌梗死和15%的心源性猝死属于夜间睡眠相关性心脏事件。在我国,这一现象也并不少见。夜间或凌晨,我们常常听到救护车呼啸而过,与夜间睡眠相关性心脏事件的高发不无关系。

      睡眠呼吸暂停,更是对心脏健康的‘雪上加霜’。在睡眠呼吸暂停期间,每夜可以发生数百次中枢性或阻塞性的呼吸停止,可能对心肺活动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已知,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衰等多种心血管事件相关。

      例如,小张,40岁,体型偏胖,患有高血压。尽管服用多种降压药,但血压仍无法降至理想水平。经过医生询问,发现他夜间睡眠打鼾严重,建议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显示,他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经过1个月的治疗,小张的血压得到明显控制,逐渐开始减少降压药的服用。

      据调查,50%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中,至少30%患有OSAS。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OSAS患者比例更高,达到83%。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治疗OSA才是降压的治本之策。

      2008年,国美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基金会联合发表了《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科学声明》,2009年我国也出台了《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然而,全社会对睡眠呼吸疾患的重视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因此,我们需认识到,关注睡眠,也是关爱你的心脏!

  •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心脏病的风险似乎无处不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习惯,却可能成为诱发心脏病发作的‘最后一根稻草’。近期,一项发表在权威学术杂志《柳叶刀》上的研究,揭示了十大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因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污染严重的闹市骑车上班最危险。车辆密集的路段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危险,主要原因是空气污染。骑车上班者吸入的尾气最多,同时还要耗费体力踩踏自行车,容易引发供血不足。此外,拥堵的交通还会引发血压升高。

    其次,用力解大便、大量喝酒或咖啡、心情抑郁、暴饮暴食、性生活纵欲过度、吸食毒品等,都是诱发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因素。

    吸烟或被动吸烟、吃得太咸、太甜、久坐不动等,也是潜移默化损害心脏的坏习惯。

    那么,如何预防心脏病呢?首先,要避免上述危险因素。其次,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等。最后,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病。

    总之,了解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远离心脏病的威胁,拥有健康的生活。

  • 心脏,这个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然而,心脏的健康并非总是稳定的,心律失常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常常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心律失常,顾名思义,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出现异常,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跳动不规律。这种异常的心跳可能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也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气促等不适感。然而,严重的心律失常却可能导致眼前发黑、头晕、四肢无力、晕厥甚至猝死。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酗酒、咖啡因摄入过多、心脏疾病、药物副作用等。事实上,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当心脏无法正常收缩或“无效”收缩时,血液无法被有效地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导致全身重要器官缺血缺氧,最终引发猝死。其中,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当心房颤动时,心房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心室输出血量减少,引发心悸、憋气、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脏骤停。

    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β受体阻滞剂是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心脏性猝死的重要药物。手术治疗方面,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仪(ICD)可以有效地对恶性心律失常进行监测和除颤,预防猝死的发生。

    为了预防心律失常,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饮酒、咖啡因摄入过多、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也是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

  • 心脏病的发作往往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近日,《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引发心脏病发作的“最后一根稻草”排名。其中,在污染严重的闹市骑车上班位列第一,用力过猛、大量饮酒位居其后。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份“伤心榜单”,并为您提供预防心脏病发作的建议。

    一、污染严重的闹市骑车上班最危险

    研究表明,在污染严重的闹市骑车上班对心脏健康危害极大。因为骑车者需要吸入大量尾气,同时还要耗费体力,容易引发供血不足。此外,拥堵的交通环境也会让人紧张焦虑,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心血管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免在高峰期骑车上下班。

    二、用力过猛引发心脏病

    突然发力,如用力解大便、搬重物等,会导致血压迅速升高,心脏承受压力增大,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尤其是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等心血管高危人群,应避免突然发力,必要时进行热身运动。

    三、大量饮酒危害心脏健康

    适量饮酒对心脏有一定保护作用,但过量饮酒则弊大于利。酒精和咖啡能加快心率、升高血压,诱发心脏病发作。长期酗酒还会破坏心肌,导致心脏衰竭。因此,饮酒应适量,心脏不好的人应尽量避免饮酒。

    四、保持良好心态,预防心脏病发作

    情绪波动对心脏健康影响很大。长期抑郁、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会导致血压、心率升高,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因此,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激动、发怒,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五、饮食健康,预防心脏病发作

    暴饮暴食、长期饱食、吃得太咸、太甜等不良饮食习惯,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清淡,营养均衡,避免过量进食。

    六、适量运动,保持心脏健康

    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

    七、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风险,并进行早期干预。对于心血管高危人群,应定期就医,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

  • 孕期吸烟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早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吸烟不仅会增加女性不孕不育的风险,还会对男性后代成年后的生育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女性吸烟或被动吸二手烟,会导致卵子质量下降、卵子数量减少,从而增加不孕不育的风险。此外,孕期吸烟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等风险。

    男性吸烟也会对生育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吸烟会导致精子数量减少、精子活力下降、精子形态异常,从而增加不育症的风险。

    除了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孕期吸烟还会增加婴儿患呼吸道疾病、哮喘等疾病的风险。此外,吸烟还会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增加患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为了母婴健康,建议准备怀孕的女性和孕妇尽早戒烟,男性也应尽量避免吸烟和被动吸二手烟。

    此外,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戒烟咨询等方式,帮助吸烟者戒烟,降低孕期吸烟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 猝死是一种突然发生的、非人为因素所致的、在1小时内突然的自然死亡。这种疾病不仅令人闻风丧胆,而且其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猝死的高危人群。根据统计数据,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长期压力大、过度劳累、吸烟喝酒的职场人士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因此,心血管患者应定期检查,避免反复感冒,心肌炎、风心病、心力衰竭的人要特别注意。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猝死的前兆。患者发病前,身体都会发出细微信号,比如心悸、胸闷、头痛、眩晕、呕吐等,最典型症状是胸痛。此外,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胃疼、背疼,牙痛等。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那么,如何预防猝死呢?首先,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以‘低盐、低脂、低糖、多纤维、高蛋白’为原则,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不要过度劳累,运动要因人而异,避免不当的剧烈运动。心脑血管患者以慢跑、骑车、游泳、步行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宜。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一些猝死的‘魔鬼时刻’。例如,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对4000名有心脏病发作史的患者调查发现,每天上午6—9时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因此,有疾病史的人醒后别起床太猛,先躺一会儿。

    最后,我们还要学会急救。患者发生猝死,急救的黄金时间在发病10分钟内。最好的办法是进行除颤或心肺复苏。但如果患者发病时没有条件进行这两项急救措施,首先应该想办法向周围人呼救,同时一只手握成空心拳头,在胸前区偏左的位置迅速叩击2下。另外,心脏病突发时猛烈咳嗽几下,也能起到缓解作用,争取宝贵的时间。

  •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然而,心脏疾病却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其中,心源性猝死就是最严重的威胁之一。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其中,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恶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收缩,从而引起心脏骤停。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

    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心律失常呢?研究表明,酗酒、咖啡因摄入过多、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都是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此外,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以及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也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如何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呢?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适当运动,减轻心理压力。其次,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对于已经确诊为心律失常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等。

    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的异常电活动区域,使其失去电传导功能,从而消除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是一种植入式心脏节律调节器,可以纠正心脏节律,预防心脏骤停。

    总之,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恶性心律失常是其主要原因。我们要提高警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要关注自身健康,定期进行体检,一旦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要及时就医。

  •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职场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出现了体重飙升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过劳肥”。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84.8%的受访者表示参加工作后体重增加,其中33.2%的人体重增加至超重。过劳肥已经成为职场人士健康的第一杀手。

    过劳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工作压力大,导致胃口变大,爱吃甜品、奶油类食品和咸味小吃;2.整天坐着,很少运动,容易催生肥胖和大肚腩;3.长期睡不够,影响体内“瘦素”的分泌,增加变胖风险;4.白天吃得少,晚饭太丰盛,容易导致热量囤积。

    过劳肥的危害不容忽视,肥胖症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可增加10倍,肥胖者患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几率也明显增加。因此,预防过劳肥至关重要。

    预防过劳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调整精神状态,学习转移和释放压力;2.多运动,尽量多走动;3.调整饮食结构,少吃快餐,少选辛辣、油腻、糖分较高的食物;4.减少熬夜,增加深睡眠时段。

    过劳肥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其作为一种职业疾病进行干预。例如,日本法律规定每年体检测腰围时,男性不能超过85厘米,女性不能超过90厘米。一旦超出范围必须自行减肥,如果员工减肥不力,企业还可能因此受到处罚。

  • 睡眠打鼾,看似平常,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许多人认为打鼾只是睡眠质量不好,但实际上,长期的打鼾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早期症状。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在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从而引起身体缺氧,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猝死。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在5-15次之间,中度患者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在15-30次之间,而重度患者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超过30次。其中,老年患者由于中枢敏感性较低,更容易出现缺氧,甚至引发猝死。

    为了预防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我们首先要了解其病因。常见的病因包括肥胖、鼻部疾病、口腔结构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此外,长期吸烟、饮酒、服用镇静剂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针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目前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1.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避免睡前服用镇静剂等。

    2. 物理治疗:如鼻中隔矫正术、扁桃体切除术等。

    3. 呼吸机治疗: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

    4. 药物治疗:如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等。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我们还应该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体检等。

    总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睡眠障碍,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您或家人有长期打鼾、睡眠质量差等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