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关注“来自星星的孩子”

关注“来自星星的孩子”
发表人:主治医师李英辉

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有一些孩子,他们和普通的儿童不同,不会对父母撒娇哭闹,不会跟小伙伴们打闹嬉戏,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他们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一自闭症患儿。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70%的儿童自闭症患者伴有智力低下,20%智力基本正常,5%-10%智力超常。有些自闭症患儿会出现自伤、自残的行为,更严重的会出现癫痫。

虽然自闭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危险因素可能同自闭症的发病相关。引起自闭症的危险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染、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早期症状: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自闭症在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中都有可能出现,而自闭症的早期迹象和症状是可以辨别出来的:

一岁以下的婴儿可能会表现为不和别人进行眼睛接触;不对父母的呼唤做出回应;在一岁的时候不会牙牙学语;对别人的行为不关心,不会笑。

当自闭症患儿年龄在两岁以后,他们可能会笑得更少,有的孩子可能在16个月甚至是两岁的时候都不会说话。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大多数自闭症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身不语。还有不少自闭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会持续至5-6岁或更久。

自闭症患者的独特天赋

长期以来,自闭症患者与天才之间的联系始终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少影视、文学作品也常有涉及。

自闭症儿童大多智力发育落后,但在某一方面又才智惊人,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是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三四岁的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自闭症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治疗时要注重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治疗的合作者或参与者;坚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两者相互促进的综合化治疗培训方案;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结构化和系统化,根据患儿病情因人而异地进行治疗,并依据治疗反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躯体健康,预防其他疾病;坚持治疗,持之以恒。

自闭症的教育训练并不完全是一个医学问题,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父母心态、环境或社会的支持和资源均对孩子的预后产生影响。采用综合性教育和训练,辅以药物,自闭症儿童的预后可以有显著的改善,相当一部分的儿童可能获得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儿童远视一定是病理性的么?

     

     

    小孩远视与自身的眼轴发育有关,远视眼大多是眼的前后轴比正视眼短,刚出生的新生儿眼轴长约16mm,呈远视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的发育,眼球由小变大,眼轴逐渐增长,约3—4岁左右,眼轴长度约20.5mm,4岁左右约有250度的生理性远视,并逐渐向正视化方向发展,约9岁左右形成正视眼状态。6至8岁前的小孩眼轴均较短,所以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低度的远视眼,随着小孩的发育成长,一部分孩子眼睛会恢复正常,但也有一部分孩子由于眼轴发育迟缓等原因,依然存在远视眼;当眼球的屈光力不足或其眼轴长度不足时就产生远视,这种眼的光学焦点在视网膜之后,因而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是模糊不清的。

     

    二、儿童远视常由于哪些原因诱发?

     

    1、 眼睛发育。孩子刚出生时,由于眼球较小,而眼轴较短,需要远距离才能看清楚人和物,几乎所有孩子都是远视,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身体逐渐发育,眼睛会变为正常。如果眼睛没有发育完善,就有可能会出现异常,造成远视眼。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眼睛的可塑性强,病理性的远视只要能早发现,进行治疗,是可以恢复正常,这就需要家长留意孩子平时有无视力上的减弱。

     

    2、 用眼过度。在读小学之前,很多孩子都不会有用眼过度的情况,一旦进入小学后,用眼的时间多了,有不注意用眼卫生,会造成眼酸、流泪、眼胀等,早上时症状不明显,到了下午,症状会加重,这就会造成远视眼。家长需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孩子看书、看电视一段时间要稍作休息,以免孩子用眼过多。

     

    3、 药物使用。有时孩子身体出现一些小毛病,家长会自行给孩子服用一些药物,但是有些药物会对视力有影响,从而使眼睛疲劳或视力下降,甚至导致或加重孩子的远视。因此,在给孩子用药时,需要十分谨慎,最好在医师i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三、预防儿童远视的措施有哪些

     

     

    1、远眺按摩能预防远视眼的发生,每天早上较好闭目,眼球从右到左转动,然后再从左到右各转五次,然后突然睁开眼睛眺望远方,可以起到预防远视眼的作用,也可以预防近视眼的产生,能够让眼球得到放松,可以避免眼睛过度疲劳。

     

    2、闭目放松法能预防远视发生,尽量控制用眼的时间,不要在弱光下看书,静心闭目片刻,用手掌轻捂双眼能够缓解眼睛的疲劳感,可以让眼部肌肉得到放松,能很好的改善视力问题。

     

    3、转动眼球法预防远视眼,坐在椅子上平视前方片刻,每天早晚各做一次,不要间断长时间坚持下去,能达到非常好的预防远视的作用,能很好的缓解眼睛的疲劳感,可以解决眼部肌肉紧绷的感觉,经常转动眼球能让眼睛得到放松。

     

    父母要尽量帮孩子培养兴趣爱好,多去户外运动,这不仅有利于孩子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并且能让孩子的眼睛得到放松,能预防远视眼的发生,能很好的缓解孩子眼睛疲劳问题,同时家长也要尽量限制孩子的用眼时间。

  • 一个人的身高与骨骼有重要关系,骨骼生长良好,骨骼生长发育出故障,生长障碍,导致个头矮。在人体骨骼发育过程中,下肢长骨和椎骨与身高的关系最大,尤其是下肢长骨更为重要。从儿童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来看,骨骼生长于骨化中心和软骨板的两端,其长度和高度都逐渐增加。

     

    在17~20岁的青春期后期,软骨板和髁突开始融合,骨骼生长开始减缓。直到软骨板与骨髁完全融合,长骨的成长停止,身高不再增加。由此可见,人的身高、骨的成长与长骨端骨髁和软骨板的关系最密切。

     

    影响骨骼生长的因素很多,如先天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严重维生素D缺乏、发育不良等代谢性疾病,会导致儿童骨骼生长障碍。进行身高生长研究的专家证实,人体要想长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骨端面髁软骨层不能闭合,闭合后孩子不能再高了。

     

    第二,脑垂体必须分泌足够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不会直接促进骨骼的生长,但可以在肝内合成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在体内的合成量决定了身高的生长速度。

     

    第三,孩子长大时,需要大量的骨骼营养,父母应该注意孩子的合理饮食。

     

    青春期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青春期的少年少女都希望自己有高个子。骨骼发育是增高的主要原因。男童每年平均增长7~9厘米,最高可达10~12厘米。女生每年平均增长5~7厘米,最高可达8~10厘米。它主要依赖于下肢和脊椎的增长。一般女性19~23岁,男性23~26岁才停止增长。此时骨髁闭合,无法再生长。女性骨髁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低。

     

    有专家指出,只要检测出儿童骨髁线未关闭,仍有较高的弹性和空间。为了早期发现儿童矮小症,家长必须密切观察儿童的成长速度。一般而言,从3岁开始,儿童早期发育,一年可以增加4~7厘米,如果低于4厘米,就要考虑检查了。如果发现孩子身材矮小,一定要找专业人士来查明原因,确定科学有效的助长方案,这样孩子才能不错过增长的机会。

     

     

    身体高度取决于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常在户外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的机会,帮助体内合成维他命d,促进胃肠对钙、磷的吸收,保障骨骼的健康生长,消除低体重发生。

     

    我们对孩子要提高关注度,助力孩子更好的成长!

  •  

    天真孩童问:为什么那个姐姐拥有浅淡的眼眸,苍白的皮肤,还有雪白的头发眉毛和眼睫?

     

    母亲答道:因为那是「月亮的孩子」。

     

    「月亮的孩子」身患白化病,在人群中属于罕见病的少数群体,全世界人群大约每10万人中可出现5~10例,在中国人中大约每1.8万人中可出现一例。

     

    从整个社会范围来看,白化病也是罕见病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类人群。

     

    「月亮的孩子」从何而来?

     

    白化病的病因

     

    白化病是一种单基因突变,引起的先天性色素缺乏性皮肤病,是一类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疾病。

     

    父母通常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但因为显性等位基因的存在,而并不表现出疾病特征。孩子则刚好接受了父母双方的致病基因而发病。

     

     

    由于突变的基因涉及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生物合成、转运缺陷两个环节,最终导致皮肤、眼睛、全身毛发等部位色素缺乏,呈现白化状态。

     

    目前已明确,有关人类白化病的基因有几十个,大致可分为:

     

    • 非综合征型:眼皮肤白化病(OCA1、OCA2、OCA3、OCA4);眼白化病(OA1)。
    • 综合征型:Hermansky-Pudlak综合征(HPS)、Chediak-Higashi综合征(CHS)、Griscelli综合征(GS)、Usher综合征(USH)。

     

    如何避免白化病

     

    白化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以预防为主。

     

    由于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已经生育了白化病孩子的正常夫妻,再次孕育出白化病孩子的风险为25%。因此,通过产前诊断,预防患儿出生是主要措施。

     

    产前诊断方法

     

     

    • 胎儿头皮或皮肤毛囊活检电镜诊断:仅限于诊断酪氨酸酶活性阴性的白化病,方法有创,且受孕周限制(妊娠20周以后)。
    • 胎儿镜直接诊断:对于OCA2及OCA4型白化病患儿,头发可能呈黄色或者棕黄色,易误诊漏诊,方法受主观因素大。
    • 产前基因诊断:可在妊娠早期进行,通过绒毛活检或羊水穿刺获取胎儿DNA,准确性高,创伤性小,不受孕周和白化病类型限制,可作为首选产前诊断方法。

     

    「月亮的孩子」承受着痛苦

     

    白化病临床表现和不同类型的症状。

     

     

    除了皮肤和眼部表现的非综合征型白化病,还有一些综合征型白化病的孩子,更易出现感染、出血、厚皮症等表现,这类孩子可能因为多系统损害导致早亡。

     

    心怀温柔,关爱「月亮的孩子」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的白化病孩子智力发育正常,无其它先天畸形,也无任何内脏病变,疾病本身对生长发育和生育能力也无明显影响,不影响寿命。

     

     

    因此,对待身边出现的「月亮的孩子」,完全可以用更关爱,更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们,我们可以呵护他们:

     

    • 注意终身防晒:外出时穿着长袖衣服、戴遮阳帽和撑遮阳伞,涂抹防晒系数30+的防晒霜并2小时补充涂抹。
    • 注意眼部防护:出门佩戴墨镜或者防紫外线的眼镜。
    • 注意皮肤病变:对于日晒区域的新发病变,疼痛瘙痒,不规则且不断进展的病变,应及时前往皮肤科就诊。若皮肤无明显特殊病变,也建议终身接受皮肤科评估以及时发现可能的皮肤癌。
    • 关于学校或社区:为「月亮的孩子」提供更大字体或者更高对比度的教材,对于他们的视觉障碍给予更多的关照。对他们的同学伙伴们普及白化病的医学常识,呼吁同龄人一起关爱「月亮的孩子」。

     

  • 孤独症,我们俗称“自闭症”,通常有语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兴趣行为刻板单一以及智能障碍等4个方面的表现。

     

     

    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外表看起来往往正常,但没有清晰的语言表达、不能理解其他人言语的内容,很难和人正常交流;他们往往没有社会感知力,爱好常单一且固执,行为刻板,不能独立生活,甚至洗漱、如厕都需要有人照顾。

     

     

    美国曾报道,每59名儿童中有1名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而根据《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II》,截至2017年,中国0-14岁孤独症儿童的数量超过300万。

     

    目前,人们尚未找到有效的治愈孤独症的办法……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孤独症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经过系统的训练,情况会有明显改善,治疗越晚,效果越差。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患儿的康复干预不应局限于医院或康复机构,融入家庭和生活的干预对减少患儿问题行为、改善患儿预后有重要积极作用。

     

    这就意味着,对于这些“星星的孩子”,我们需要早发现、早干预。今天是第13个“世界自闭症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自闭症,一起帮助这些“星星的孩子”。

     

    孤独症主要有哪些表现?

     

    1. 社交交往方面

     

    • 情感互动中的缺陷,如不能分享兴趣、情绪等;

    • 社交互动中使用非言语交流的缺陷,如难以理解手势、面部表情等;

    • 发展人际关系的困难,如难以分享想象的游戏,交友困难,或对同伴缺乏兴趣。

     

     

    2. 行为方面

     

    • 在日常生活中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

    • 兴趣狭隘,会非常专注于某些物品,或者是对特定物品特别感兴趣;

    • 刻板、重复或仪式性行为,如反复翻转物体;

    • 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自我刺激行为等。

     

    每个孤独症儿童的表现都一样吗?

     

    孤独症儿童的表现差异较大,除了孤独症孩子特有的交流和社交的特异性表现外,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相同。

     

    1. 智力方面,从智商不足40到高于120的天才智商;

    2. 社交方面,从对人毫无兴趣到对人感兴趣到烦死人家。

    3. 语言方面,从毫无语言到机械仿说、雄辩甚至诡辩。

    4. 兴趣爱好方面,从瓶子盖到天文,从砖头瓦块到地图、交通路线,从广告到历史传记,从不识数到常人不能企及的推算万年历、开平方以及数字演算,从不识字到过目不忘的识记天才。

     

     孤独症儿童都不会说话吗?

     

    孤独症儿童“会”说话,但普遍缺乏语言沟通能力。现有数据表明,大约25%的孤独症儿童没有口语语言或仅有有限的口语语言表达能力,但经过康复训练后,随着社会交往功能的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也可以逐渐发展。

     

    孤独症儿童智力有问题吗?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009年的调查,大约40-60%的孤独症儿童拥有正常智商,但也有研究报道60%的孤独症儿童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

     

     孤独症儿童都特别聪明吗?

     

    孤独症儿童个体差异很大,大部分没有特殊能力。有极少部分表现出“孤岛智慧”,在绘画、乐器、音乐、色彩、计算、机械记忆、方位辨别等方面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如果加以合理引导与培养转化,这些能力对其职业开发会有积极意义。

     

    孤独症有药可治吗?

     

    由于孤独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所以目前尚缺乏针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药物,主要依靠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手段,药物治疗为辅助治疗,或改善合并症的治疗,如抗精神病类、抗抑郁类等对症治疗相关症状会有帮助。

     

     

    孤独症训练康复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1. 早期长程

    应当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长期治疗,强调每日干预,对于可疑的患儿也应当及时进行教育干预。

     

    2. 科学系统

    应当使用明确有效的方法对患儿进行系统的教育干预,既包括针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干预训练,也包括促进患儿身体发育、防治疾病、提高智能、促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3. 个体训练

    针对儿童孤独症患儿在症状、智力、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在评估的基础上开展有计划的个体训练。

     

    4. 家庭参与

    应当给予患儿家庭全方位的支持和教育,提高家庭参与程度,帮助家庭评估教育干预的适当性和可行性,并指导家庭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心态、环境和社会支持均会影响患儿的预后。父母要接受事实,妥善处理患儿教育干预与生活、工作的关系。

  •   我看到一篇帖子,是这样说的:

      “第一名是女孩子,班长是女孩子,团支书是女孩子,学委是女孩子,语文与英语科代表是女孩子,乖巧听话的是女孩子,懂事体贴的是女孩子,上课认 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是女孩子,课后认真作业的是女孩子,试卷干净整洁的是女孩子,计算准确无误的是女孩子,单词默写全对的是女孩子,英语发音清晰的是女 孩子,作文被老师拿出来诵读的是女孩子,阅读理解透彻的是女孩子,暗暗较劲互拼成绩的是女孩子。

      成绩倒数的是男孩子,不屑做班干部的是男子,上课趴着睡觉东倒西歪的是男孩子,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却连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是男孩子,老师出错大 声质疑不给老师一点面子的是男孩子,单词默写全错的是男孩子,口语训练沉默是金的是男孩子,作文分低的是男孩子,做阅读不看文章提笔就做的是男孩子,计算 频频出错的是男孩子,拿着相互喜欢的游戏与球队较劲的是男孩子。”充分表现了目前学校“阴盛阳衰”的现象。(梁启超:“少年强则中国强”中的少年仔当时的 历史条件下应当是以男孩为主的,男孩是否强大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我们女孩子的切身利益呀,我们那么多优秀的女孩到了婚嫁的年龄都在感叹“我 心目中的男子汉到哪里去了,难道这不是一种悲剧吗?)

      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的男孩究竟怎么了?老师也经常反映男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喜欢做小动作,说他的手,一会摸摸书,一会摸摸笔。屁股上像长了牙 齿,坐在凳子上动来动去。我也采取过一些纠正的措施,但没有什么作用。我就想:这是为什么呢?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我就学习研究这个问题,不学不知道, 一学吓一跳呀!原来这是由于我们不了解我们的男孩,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一,科学研究证明:男孩女孩是不一样的

      近30年来,一门全新的科学------性别科学正在崭露头角,对性别如何影响男孩女孩的问题,包括美国、 英国、加拿大、德国等35个发达国家研究的结果显示,男孩与女孩的大脑之间差别至少有100多处。我总结了和我们家长经常问的问题有关的以下几项:

      (一)、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较多,流经小脑的血量更多,(多巴胺可增加冲动和冒险行为的概率。而小脑是控制行为和身体行动的。流经小脑的血 流量多,小脑就比较活跃,所以男孩就爱动。)这些因素是导致男孩在静坐和久坐的过程中学习能力总体上不如女孩。男孩更有可能从肢体运动中学习。

      (二)、男孩的胼胝(pianzhi)体(连接两个半球的纤(xian)维素束)与女孩的体积不同,女孩的胼胝体能容许两个大脑半球间进行更多 的交叉信息处理,可以同时同质量地完成多项任务。而男孩同时只能做一件事。比如:男孩在玩的时候或者做别的事情的时候,老师、家长叫他,他就像没有长耳朵 似。很多男孩为此遭到老师和家长的训斥。

      (三)、女孩在颞叶中拥有更强大的神经连接,促进了更多复杂的感知记忆的存储,以及更好的听力,所以女孩对声音的语调特别敏感。而男孩则较少听 到回响在耳畔的声音,特别是当声音以语言的形式出现时更是如此。所以用听课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时候,男孩就没有女孩的效果好。男孩需要更多的触觉型的体验, 以便激发大脑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那种动手又动脑的学习方式就比较适合男孩。

      (四)、男孩与女孩大脑中的海马(大脑中的一个记忆存储区)的工作方式也不同。男孩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记住课堂上讲的内容,特别是写出来的文字 内容。这就是背课文对男孩是件困难的事一个原因。但是,因为男孩的海马更偏爱序列,在记忆大量序列和层次分类(如:要点、子要点、子子要点等)的信息时就 非常成功!如,写作文经常是:一什么什么,二是什么什么,三怎么样怎么样。。。。。。跟写总结似的。我想这就是男孩的特点。

      (五)、男孩的额叶没有女孩活跃也没有女孩发育的早,所以,男孩容易作出冲动的决定。这种冲动,会使男孩在进行户外独立学习时效果更好。而我们是让很多孩子在一个狭小的教室里固定在座位上学习,男孩的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六)、女孩大脑中主要的语言中心,发育得更早更发达。女孩还拥有更多的雌激素和后叶催产素(这些化学物质直接影响语言的使用)。男孩则具有更 多的睾丸激素(一种与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的激素)与后叶加压素(与地盘性和等级制度相关)。由于血液中的后叶催产素含量较少,大脑对语言的重视度不高,导 致男孩在静坐或谈话时的学习效果不佳,这种学习方式自然也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的脑中学习那个键,常常通过行为反应、等级竞争和攻击性培养起来 的。)

      (七)、在完成任务的休息时间,男孩的大脑会进入一种“睡眠状态”,使自己恢复、补充能量后为完成下一个任务做好准备。这种对男性大脑的活动至 关重要的睡眠状态很可能在教室里酿成大祸。大部分未完成作业、在课堂上停止做笔记或睡觉,或者以摆弄铅笔(做小动作)或坐立不安等方式进行自我刺激的学生 都是男孩,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清醒以便继续学习。看来我们都错怪了我们的男孩,总以为他们是故意违纪的。

      (八)、男孩的大脑处理血流的总量较女孩少15%,这种结构不利于同时进行多项任务的学习。因此男孩在长时间专注于单一任务时成绩很好,此时深 度学习在发挥作用。如果非常频繁地变换任务,他们的表现就不佳。大脑同时完成多项任务的过度刺激的主要反应是挫折感,因此,男孩在课堂上容易发生更多的违 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们学校的教育有深度学习的时间吗?有深度学习的方法吗?

      (九)、男孩主要的荷尔蒙是睾(-)丸激素,它在中学和高中期间达到很高的水平。处于青春期的男孩每天通过大脑接受5—7次该种激素的刺激。睾 丸激素可以提高男孩空间—运动知觉的发育和右侧大脑中心的应用。男孩拥有的睾丸激素比女孩高20倍。所以毫无疑问,处于青春期的男孩的大脑和女孩是不同 的。此时女孩的荷尔蒙雌性激素和后叶催产素正不断提高左额叶的语言发展,而男孩荷尔蒙正推动男性大脑的攻击性行为、空间—机械和肌肉运动知觉的身体体验。 (我的邻居家的儿子,到上高中的时候,突然特别喜欢打篮球。家长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上高中了,要考大学,每一分钟都要用在学习上。结果和儿子爆发了激烈 的****。有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听到家长和儿子吵架的声音。)家长不了解,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应该多进行体育锻炼,让男孩有机会发泄掉由于荷尔蒙激素 给他带来的烦躁。哈佛医学院教授约翰.J。莱特伊说:“体育锻炼本身不能使你更聪明,但它能是使你的大脑处于最有利于学习的状态。”

      (十)、女孩在阅读和写作上平均比男孩超前1---1.5年,而这一距离从童年早期开始贯穿整个学习生涯。很多男孩的大脑天生不能很好地适应那 些强调阅读、写作、复杂的组词造句的教学方式,尽管这些技能是所有文化不可缺的。与男孩相比,女孩大脑中有更多范围的区域专门负责语言功能、感知记忆、静 坐、倾听、语调和神经交叉串话,因而复杂的阅读和写作对她们而言显得比较容易。但对男孩而言就成为比较困难的事情。

      (十一)、从人类历史的遗传来看,由于男性主要从事狩猎活动,因而他们需要培养出一种更具空间—运动知觉能力的大脑,他们需要良好的视觉,但又 不需要像负责生儿育女的女性那样具有特别精细敏感的感知能力。男孩的大脑是及其兴奋的。与女孩大脑相比,血液更多地流过脑干。因此更适合身体运动,但不适 合语言的导入与输出。纵观整个人类历史,男性通过狩猎等空间---机械运动原理、经济和贸易上的数字往来、发明与创造中涉及到的科学原理进行有机的自我发 展。男孩的大脑是一个美丽的连接迷宫,正等待着连接数字、距离、大小、方位和方向。男孩的思维充满好奇,富于创造力。(想一想,这么好的大脑,教育来教育 去,我们中国的男孩怎么就落个没有创造力的名声呢?)

      也正是由于男孩的大脑趋向于空间---机械游戏和学习,和女孩的大脑相比,它总是要“占有更多的空间”。当男孩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时,男孩就会 像热锅上的蚂蚁般坐立不安,感到困惑和焦虑,随之便会出现许多违纪问题。(包括男孩需要的桌子都要比女孩更大的桌子空间。男孩的大脑时常喜欢把东西铺开, 这是男孩大脑常见的学习方法之一。这就是为什么男孩为什么学习的时候把书啊本子啊搞一桌子的原因)。男孩喜欢把东西展开或拆开,然后再重新组合或重建。这 也是男孩为什么喜欢搞破坏的原因。

      有的家长问“为什么我家儿子不喜欢老师或家长给他推荐的书,喜欢看那些漫画,科学呀有关的书呢?”这是男孩的荷尔蒙、神经性、心理特点和他们空间----机械的大脑所决定的,他们只喜欢他们感兴趣的书,大多数男孩喜欢读:

      1、充满空间----运动知觉活动的书:如:恐怖电影、科幻小说、体育传记,还有那种令人兴奋、神秘、充满阴谋和在正义与邪恶之间最终决一死战的内容的书。

      2、技术或机械类的书,如科技类的书。

      3、图解或视觉类的书,如漫画书。

      只有当男孩进入大学时,他们的大脑发育趋于完成,这种现象才会消失。所以如果你想让你的儿子喜欢读书,就不要把你开的书单强加给你的儿子。

      总之,男孩们在一时冲动惹出麻烦或做错事的过程中学习,成长为男子汉,成为律师、医生、运动员、飞行员、公司经理人等等,推动人类社会的改革与创新。

      研究得出结论:不是男孩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男孩天性中许多关键要素不适合目前的传统教育。研究人员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 是继续努力改变我们的男孩,还是应当改变现行的教育体系?”他们可以这样问,我们这样问似乎不太现实,但我们可以这样说:“是继续改变我们的男孩,还是改 变我们的家庭教育?”

       二,目前男孩在学校的现状

      我们通常说的性别歧视是指女性在职场和社会所受到的歧视。但在进入大学前,是男孩在受到性别歧视。虽然现在进行了新课改,一再强调要进行素质教 育,但学校仍然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继续着应试教育之实,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有利于女孩优势的发挥,而男孩的优势相对容易被压抑。学校的教育重记忆,轻分 析,重灌输,轻方法,纸上谈兵多,动手操作少。所以尽管男孩到初中阶段,逻辑思维、空间想像、动手动脑能力都明显优于女孩,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男孩不 仅“缺少用武之地”,还被认为“问题多的学生”,受到的批评多,打击多。(有的老师还打学生,挨打的大部分是男孩)。男孩的特性在学校得不到发展,将会对 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困惑。爱因斯坦说:“对我而言,最糟糕的事是学校主要通过恐吓、强制和虚假的权威来维持运作。这些做法损害了学生的健康情感,人 与人之间的真诚以及他们的自信。”“来自无知和自私老师的羞辱和思想压力对年轻的心灵造成极大伤害。这些伤害是无法弥补的,其恶劣影响甚至将伴随受害者终 身”。童话大王郑渊洁说:“我们的教育,就是给所有的学生穿上一样的鞋,然后让他们走不同的路。”他的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我们教育的特点,就是试图将孩子 统一培养成“听话”的孩子,这样的教育可能对女孩不会带来困惑,但对男孩会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上海科学育儿基地曾对前来咨询的4000多名小学生进行统 计,其中男孩有问题的竟然占到70%以上。然而,这些“问题”真的是问题吗?他们真的应该当做问题来处理吗?对此,孙云晓说:“当一个男孩体内的每一根神 经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时,他却必须坐得端端正正、把手背在后面听8个小时的课。”从生物学角度看,男孩每天大约需要4次课外活动,而在我们的教育中,男孩能 一天有一次就算不错了。前几天,有一个家长说,她儿子下课10分钟,都舍不得上厕所,儿子说上厕所回来就不能玩了。

      在学校里,男孩的天性没有得到承认,他们被迫放弃自己的视觉和空间技能、运动技能,随着时间的流逝,男孩们变的“安分守纪”了,但他们的特殊天 赋也终于被钝化或扼杀了。很多男孩由于淘气、违纪和学习原因被勒令“请家长”,而家长呢,回家后就气急败坏地把儿子“修理”一顿,谁都没有意识到男孩的行 为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原因,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正在伤害着我们的男孩。我想问大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

      三、改善我们的家庭教育

      (一)给男孩成长的空间

      男孩需要成长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学习的空间和心灵的空间。我们家长要给儿子理解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自由多一点,给男孩“最少的指导、最大的耐性和最多的鼓励!”如果能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男孩会比女孩更早地走向独立。

      长沙有个叫张微伟的男孩,他的成长经历就很能说明这些。

      张微伟刚上小学的时候,很喜欢看漫画书,爸爸就鼓励他给小朋友讲漫画故事,讲着讲着,张微伟就搞出了一部《校园水浒传》的漫画书。有段时间,微 伟喜欢看卡通片,妈妈不愿意,说这太影响学习,要对他采取强制措施。爸爸就陪着儿子看了一集卡通片,对妈妈说:“这些卡通片都是益智的,是儿子自己买的, 我们不能制止他,因为他学会了自己选择,而且选择的还很对,这一点难能可贵。”上二年级的时候,张微伟特别想要一台电脑,妈妈担心儿子玩游戏影响学习,坚 决不答应。爸爸说:“儿子虽小,但电脑知识是要掌握的,再说他想用就有他的道理,我们不要阻止他。”执意给儿子买了电脑。为此妈妈和爸爸大吵一架。用上电 脑后,张微伟居然发明了7款风靡校园的纸上游戏,成为学校知名的“儿童游戏专家。”看到这些,爸爸对妈妈说:“知道我为什么要给儿子充分的自由吗?因为在 自由的天地里,更有利用培养儿子的自主意识。有了自主意识,他才有创造力。”

      高中一年级时,张微伟发疯似的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如:主持人培训,戏剧社的排练,做学校广播站的主持人,做校刊的美术编辑等等。结果期末 考试倒数第三。张微伟哭了,他对爸爸说:“爸爸,你骂我吧,我没有好好学习,把学习搞的一塌糊涂,得不偿失”。爸爸听了哈哈大笑说:“傻孩子,这不叫得不 偿失,这叫顾此失彼。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学习虽然没有搞上去,但你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既然你现在应该提高学习成绩,那么就在这方面努力吧,反正时间来 得及,老爸相信你。”张微伟从高一下学期开始,把重心放在学习上,每天玩命地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时,成绩名列全班第一。张微伟对爸爸说:“原来我考试 一塌糊涂时,我还担心你会狠狠地骂我一顿呢,没有想到你对我这么宽容,你的宽容让我重建了自信,我需要你的宽容!”

      后来,张微伟给自己定下目标:向清华、北大冲刺。爸爸不但不给他压力,还再三宽慰他:“考什么大学都无所谓,你不要太计较。即使考不上,在我眼 里你也是最优秀的。今后,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我会给你极端的自由。”张微伟暗暗下定决心:“冲着爸爸的良苦用心,我一定要考上 好大学。”

      2006年9月的一天,张微伟在校长的办公桌上看到美国哈佛大学的介绍,深深地被吸引了。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给爸爸打了电话:“爸爸,我要 上美国的大学,美国的大学太诱人了,您支持我的决定吗?”爸爸吓了一跳,这孩子的标准怎么又提高了?这个爸爸可不是个有钱的爸爸,他也是个普通人,但他没 有多想,就对儿子说:“儿子,爸爸早就说过,你的决定只要是对的,爸爸就永远支持你,你就放心地去考吧,爸爸是你的坚强后盾。”

      2007年4月,张微伟考过了托福,考过了美国的高考,而且成绩都远远超过录取分数线。美国的大学不是高分就能录取你的,别忘了,张微伟曾经有 过的那些小作品,小发明,还有高中时的那些社会活动,特别是2007年,他先后参加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和 “2007年全国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的活动,主办方给他高度的评价:“你具备的外交家素质,远远超出了主席团的想象,我们希望将来在真正的联合国会议 上能看到你的名字。”这些都给他加了分。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他选择了奖学金最高的耶鲁大学。

      2007年11月,张微伟到北京面试,又以出色的表现,给主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2008年2月,他收到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同时给他提供了20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从这个案例中您有什么启示呢?如果你想把你的儿子培养成参天大树,你就要给他成长的空间,否则,你只能制作出一棵扭曲的小“盆景”。

      旅美教育专家黄全愈在《怎样培养后劲十足的孩子》中说:“什么样的家庭更适合孩子的发展呢?最理想状态就是家长本身不墨守成规,家庭内部就有支 持创新、鼓励创新的氛围。如果家长本身没有创新精神,也应该凡事想的开,心胸宽广,不过分管束孩子。如果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束孩子,那就从客观上为孩子 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未来真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很可能就出自这样的家庭。”

      (二)成就欲是促进男孩的充分发展潜能的主要动力。

      消极的评价对男孩的伤害很大,它可以毁掉男孩的自信、乐观,会变的懦弱和自卑。一个对自己丧失自信的孩子怎么可能有所成就呢?所以对男孩进行适 时的肯定是很重要的。大多数情况下,男孩受到的表扬越多,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越努力,这种表扬和肯定会使男孩确认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惊喜, 他的下一次努力就会更有信心,当成就欲一步一步地得到提升,男孩的潜力就逐步地被挖掘出来。所以说,表扬和肯定对于男孩就是给他提供了最大的机会。男孩通 过父母的眼光看待自己,父母的爱、理解、鼓励是男孩的强心针,特别在男孩遇到挫折的时候更是如此。当男孩受到挫折时,家长应该给他们正向的回馈,帮助他们 总结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并加以鼓励。这需要我们家长处理好两个问题:

      1、当孩子在学校受到批评怎么办?

      这里讲两个案例,看看智慧的家长怎么做的。

      有个男孩因为考试不好挨老师罚了,一直站到中午近1点才让回家。一进门,妈妈特别着急地问:“怎么这么晚才回家?”他如实向妈妈说明原因。心里 想:“大人都是和老师一条心的,今天,妈妈肯定要对我发火了。”但他听到的是:“你们老师也不能不让孩子吃饭呀!儿子快吃饭吧,要不耽误下午上课了。”吃 着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儿子忍不住地流泪了,妈妈拿出纸巾给儿子擦着眼泪说:“没有什么大事,别哭了,吃饭吧。”后来,儿子在作文里写道:“我哭是因为我 看到妈妈心疼我的样子,我不愿意让妈妈为我伤心和担心,我应当让妈妈高兴。”家庭对孩子来说应该是最温暖的地方。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最好的做法是体 贴和安慰,很多时候不一定非要分出个是非对错来。

      有一个高考状元的男孩讲述了他爸爸的做法:刚上小学时,我一直是老师眼中的“问题男孩”,妈妈和外婆都被老师叫去训怕了,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去学 校了,于是就改成爸爸频繁地被老师“请”了。有一次,班主任老师打电话叫爸爸去,把一堆字条摊在桌子上说:“看看你儿子写的,都是骂同学的。”老爸拿起字 条一看,上面是些“某某是小乌龟”、“我是某某某的爸爸”。等幼稚可笑的话。爸爸禁不住笑了:“骂人也没有水平,满纸的错别字。”老师满脸惊愕,生气地 说:“我没有见过你这样的家长,这么放纵孩子,会毁掉孩子的。”爸爸连忙说:“老师说的对,回家后我一定好好批评教育他。”

      回家后,我提心吊胆地等着狂风暴雨的来临。没有想到爸爸根本没有提这件事。我有点沉不住气了:“爸,老师是不是找过你了?”爸爸正在看电视,只 是“啊”了一声。“我还以为你会骂我打我呢。”爸爸问:“你是不是觉得好玩才这么做?”我赶紧点头。老爸接下来说的话让我吃惊的一辈子难忘。他说:“你这 纸条上的错别字太多了,这很丢人,你这些骂人的话也太没有水平了”他从兜里掏出纸条,逐字逐句地纠正我的错别字,哪些句子不通顺,哪些用词不当。爸爸说: “其实骂人不一定用脏话,可以写的艺术些,如你懒得像只兔子,你胖的像只企鹅。”

      那两年,爸爸每次从学校挨训回来,都没有再接再厉地批评和训斥我。现在回想起来,他那样做是为了不想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喜欢自己,避免孩子产生自卑感和逆反心理而破罐破摔。老爸这种教育方式还是比较成功的,后来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爸爸,在孩子没有对自己形成特别的客观认识之前,他避免了过多的负面评价对孩子的不利影响,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可是,我们的大多数父母是怎么做的呢?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回到家后,说的话大部分都是“你怎么这么笨?”;“这都是你不听话的后果,活 该!”;“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你真给我丢脸”;“我怎么有你这么个儿子”;“我再也不想见你到了”;“要你这个笨蛋有什么用”;“再考这么点分,你 就别回家了!”……。等等恶毒的语言,像剑一样刺伤儿子心。有的家长对孩子甚至拳打脚踢。这样的做法大大地加剧了男孩失败的情感体验,沉重地打击了男孩的 成就欲。慢慢地,一个问题男孩就诞生了。当你想挽救一个意志濒临崩溃的男人的时候要比你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男孩困难的多的多。(跟踪案例)

      2、要正确对待儿子的学习成绩。

      学习本身是件快乐的事情,但是,在许多家长的眼里,学习成绩被当做追求的第一目标,张口闭口都是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考试好---奖励,考试 不好---惩罚,甚至打骂。很多孩子一听到学习就紧张,甚至产生了厌烦、恐惧、逆反心理反应。孩子们没有快乐的童年,不能看动画片,不能上网,不能玩耍, 不能游戏,我们的孩子真是过着苦行僧的生活,我们妈妈都可以上网浏览淘宝网化妆品。过去出现厌学情况一般到青春期,在小学高年级或升入中学后,而现在有些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就开始厌学了。这些情况,男孩发生的比例要比女孩多。有一位家长对我说:她的儿子很多次地给她说:“妈妈,我最多活到20岁,说不定活 不到20岁,就被学习累死了。”我的儿子也多次给我说他好想快点长大,长大就不用上学了。我问过孩子“喜欢上学吗?”没有一个说喜欢的。这个问题不能不引 起我们的重视啊!

      是的,现在应试教育在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存在,要孩子们从分数和名次的压力中摆脱出来还是有难度的。但是,我们家长要端正观念,采取正确的方法来面对这个问题,孩子的压力就小一点,孩子的成长空间就大一点。

      美国著名的学能专家梅尔。列文教授在《破茧而出,发现孩子的先天优势》中说:“一个孩子在小学赢得众多的表彰,绝不能保证他在23岁时事业顺 畅。而有时某些让你的孩子在小学三年级备受困惑的特征,到他成年后却可能转化成他的骄傲。语文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爱做白日梦,是注意力不足的缺陷,但也许 是创造性思维的早期表现,令他将来有望成为作家或音乐制作人。某个孩子理解语言有困难,这迫使他很少用话语思考,而促成他的视觉思维和空间思维,注定他 20年后成为设计核工厂的工程师。所以尽管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兴许预示着他未来的事业与众不同。因为成人生活为不同思维提供机会比孩童生活多。”

      近年来,有国内以“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代表的有关研究进展说明:90%左右的家长培养孩子是失败的。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弄清孩子 的遗传天赋,我们基本上是按照大人的心愿去培养孩子,进行教育投资的。最后花了很多钱,收效却甚微,甚至培养失败。最可怕的是浪费了孩子的本应有的天赋, 这不只是学校教育的损失,也更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损失。

      所以:我们家长首先要坦然地接受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都是爱孩子的,那我们就要无条件的爱他,不管考的成绩好还是不好,我们首先要以坦然平和的 心态接受他,这样我们就会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教育孩子,会理解孩子考试不好的心情,会实事求是地善待孩子,就会自觉地调整对孩子的期望。然后,我们要独 具慧眼发现和发展儿子的特长。梅尔。列文告诉我们说:“父母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宝藏,来引发他隐藏的才能。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成功是能够实践自己的长 处,而不是被强迫去做适合别人的事。”人的能力存在类型差异,有的孩子学习不好,但却有某种特殊的能力,人总是有强项和弱项的,于其担心孩子的缺点不如发 挥孩子特长,在孩子的特长上下功夫培养,使孩子的强项得到长足的发展,孩子就有望成才!

      大画家毕加索在学校里数学常常不及格,成为老师批评、同学嘲笑的对象,同学们常跑到他面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呀?”然而他的父亲没 有责备他,而是耐心地观察孩子,对什么感兴趣。爸爸发现孩子喜欢随手画东西,于是他开始教毕加索剪纸、绘画,并鼓励孩子:“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毫无能力, 你是个绘画天才,你可以去绘画。”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毫不费力就能画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最终成为画坛巨匠。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语言迟钝,三岁才开口,呐呐不成句,九岁还说不流畅,还有诵读困难。小学经常考试不及格,被老师直接视为低能,校长曾劝家人 放弃希望:“不必操心,反正他甚么也做不成!”但是,父亲发现他很喜欢数学和物理,就让他身为工程师的雅各布叔叔和犹太大学生泰米尔对他进行教育引导,最 终成为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死后科学家对爱公的大脑进行研究发现:他的左脑部主导数学──空间推理功能的部位面积大,挤压了毗邻的语言区,造成语言能力 迟钝,但这却造成了超常思维功能。

      菲尔普斯小时被诊断为“多动症”,老师说他“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在学校别人的嘲笑成了他的噩梦,但他酷爱游泳,因此,他忍受“比世界上其他 任何游泳运动员所经受的都要更‘魔鬼’的训练”,在7年的训练中,他只有5天没有下水,他说:“我还在呆在水里比较舒服,那里才是我的家。”在2008年 奥运会上,一人囊括8枚金牌,成为“奥运王子”。

      前段时间,我在中央电视台十套“人物”节目中,看到一个叫梁子庚的人,他是个退伍军人,没有上个过大学,但他精通厨艺,并且善于创新,对传统菜系进行创新、改造、包装,使多家频临倒闭的饭店起死回生、生意兴隆。成为上海滩年薪最高的厨师长,他的年薪是百万元以上。

      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尊重男孩的大脑,尊重男孩内在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的意愿,我们的男孩就一定能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 作者 | 肝胆外科罗大夫

    文章首发于 | 肝胆外科罗大夫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她们像在天上的星星一样,闪烁却又遥远,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她们就是自闭症患者。今天是世界自闭症日,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关注到这样一群孤独的孩子。

     

    看过李连杰、文章主演的《海洋天堂》我们知道,父亲王心诚(李连杰饰演)是海洋馆里的一名普通电工,独自抚养着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大福(文章饰演)。故事开头,父亲和儿子坐在海上的一艘船上,父亲无助地望着大海,自己被确诊为肝癌、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了,而大福的母亲在大福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等自己去世后,谁来照顾大福?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决定带着大福一起走,淹死在这片大海中。不过在父亲最后的生命里,大福如愿在海洋馆上班、学会了坐公交车、自己煮鸡蛋,终于能够靠自己生活了。

     

     

    自闭症目前的发病趋势

     

    “自闭症”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Kanner教授在1938年提出,当时是一项针对特殊儿童的临床研究中提出了这个概念,随后这个概念在学术上被公开使用。我国对儿童自闭症的研究,比其他先进国家晚了差不多40年:1982年,陶国泰教授发表论文,报道了中国内地最早发现并确诊的4名自闭症患者。

     

    美国疾控中心(CDC)发布的网络检测数据估计,2016年,大约每54个孩子中就有1个被确诊为自闭症。结合以往年份的数据可以看出,自闭症患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根据研究显示,自闭症在亚洲的发病率差不多也是在1%~2%的样子,中国自闭症人数超过1000万,按照这样的比例推算,2~14岁少年儿童的数量可能超过200万。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简称ASD)起源于儿童早期,是一种发育障碍疾病,并非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语言沟通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和反复刻板行为。由于自闭症发病率高、病因复杂且难以治愈,自闭症已经引起了全社会迫切关注。

     

    自闭症儿童的三个表现特征:

     

    1.语言沟通障碍

     

    (1)语言发展迟缓,或者沉默不语:大部分的父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发现异常才带孩子去医院的。

     

    (2)回声式语言:这个是自闭症儿童的经典特点,非常常见。在对话是总是重复别人的话,比如你问“你吃饭了吗?”,自闭症儿童可能也会回复你“你吃饭了吗?”。

     

    (3)语调没有情感:如果接触过自闭症的人应该有体会,自闭症说话往往比较刻板、没有任何感情。

     

    (4)创造新词或者代词逆转:在与自闭症儿童对话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儿童都不能区分“你”、 “我”等代词,例如其父母当问到你要什么,他常常会回答“你要......”。研究发现,在通常情况下,自闭症儿童常常把自己称作你,把交谈对象成为我,表现他们在交流时出现说者与听者之间转换对话角色的困难。

     

    2.社会交往障碍

     

    由于生理上的缺陷,语言和性格缺陷、行为刻板,导致自闭症儿童与人交际困难,社交能力发展不足。

     

    就像《电影天堂》里,父亲对自闭症儿子的担忧,自闭症患者一旦失去父母的支持依靠,很融到社会,缺少生活自理能力、如何就业养活自己,都是父亲最担心的问题。

     

    3.反复刻板行为

     

    我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都会有表情和眼神的变化,但自闭症儿童没有,他/她们不能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注意力不集中,即便身边有人,也容易东张西望,做自己的事情。

     

    他/她们的行为方式比较古板,拒绝任何变化,可能会重复地拍手、看手、转圈等动作;只喜欢一种玩具、只做一件事、物品一定要放在固定的位置等;一般儿童喜欢的玩具或者游戏,自闭症儿童反而不喜欢。

     

    玲玲(桂纶镁饰演)是个表演杂技的女孩,大福看到玲玲扔球,拿到别人的球之后也只给玲玲,这样引起了马戏团内的冲突,最后父亲把球还给别人的时候,大福狠狠地咬住了父亲的肩膀。

     

    自闭症的治疗现状如何?

     

    自闭症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在1~3岁,而大多数患儿是在2~3岁以后才被家长发现,孩子无语言交流能力,由于孩子早期的情感交流问题被忽略,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但目前我国自闭症的医疗干预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机构。

     

    早年很多康复机构,都是由自闭症患者家属自己运营的,帮助自己的孩子和同样需要帮助的其他家庭,以及目前的一些民营机构,缺乏专业医疗资源等,所以治疗水平参差不齐。

     

    能够开展自闭症治疗的医院并不多,主要以诊断、评估和康复训练为主,收费较贵,也让大部分家长望而却步。

     

    随着国家的重视,以残联系统为主的公立机构也才刚刚起步,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孩子读书的问题,特殊教育政策,如“随班就读”执行上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大众对此的接纳度还不够。

     

    请尝试去理解他们吧!患有自闭症的小孩不是“不听话”,而是“听不懂话”,表现出的漠然与不屑并不是故意装出来的,而是你的话在他/她们听来根本理解不了。

     

     

    虽然我国在自闭症的认知、教育、康复和治疗起步晚了些,但国家对自闭症非常重视,出台了非常多的法规。另外,全社会也越来越关注自闭症患者,我们能理解自闭症患儿家长内心的艰难,也正因如此,呼吁大家关注自闭症患儿,关爱身边的自闭症患者。

     

    参考文献:

    1.https://www.cdc.gov/ncbddd/autism/data.html《Data & Statistics on Autism SpectrumDisorder》

    2.喻斌, 朱柯, 吴开腾. 我国自闭症儿童的现状研究%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utistic Children in China[J].科教导刊, 2019,000(015):136-137.

    3.王广帅, 鲁明辉. 面向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游戏研究[J]. 现代特殊教育, 2015(14):40-42.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这一天的门诊刚刚开始,我就接到医院电话中心的电话。

     

    “主任,您今天能加个号吗?”

     

    来过我门诊的朋友都知道,我的门诊是提前预约制的,而且总是早早就约满了。偶尔会有宝宝问题比较严重或者家长比较着急的情况,这时候就只能加号。

     

    我向电话中心问明情况,得知这是一个在家里摔伤的宝宝。这个宝宝很奇怪,已经到了可以正常走路的月龄,却因为走路不稳3天之内2次在家里摔伤。所以妈妈非常着急,想让我帮忙判断一下孩子的运动发育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你让她在上午号看完之后过来吧。”

     

     

    作为2个孩子的妈妈,我太理解这位家长的心情了。加号对于我不过是牺牲一些吃午饭的时间,但是可以给家长朋友缓解极大的焦虑。

     

    临近中午的时候,这位妈妈抱着一岁多的孩子来到了诊室。

     

    孩子的右脸颊上有一块摔伤的痕迹,同一侧的眼睑也有些红肿。家长说孩子在家里可以正常、自由地走动,因此我基本判定孩子的运动发育没有问题。

     

    我继续向家长询问:“那他平时都在哪里活动?”

     

    “在儿童房,地板上给他铺了保护垫,就怕万一他摔倒了磕伤自己...”

     

    “儿童房之外呢?”

     

    “那我们基本不敢让他自己走,都是先把他抱到附近再扶着他走。”

     

    听到这话,我马上明白这个孩子会接连摔跤而且摔得比较惨的原因了。

     

    孩子长时间只在儿童房内走路,保护垫很软,摔在地垫上没有任何的危险,也不会感觉到疼痛。所以孩子不知道在即将摔倒的情况下应该伸出双手支撑身体,保护自己。

     

    这就导致他在儿童房外光滑的地板上,依照以前在儿童房内的经验,站不稳或者走不稳的时候就直接摔在了地板上,不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摔伤了自己。

     

    这位妈妈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爱孩子了。给孩子太多过度的保护,让孩子失去了学习自我保护的机会。

     

    孩子一岁以内,从翻身独坐、爬行到直立行走,大运动进步飞速。这个过程不只是锻炼孩子肌肉骨骼的力量、四肢协调的能力,更是在锻炼大脑指挥四肢运动的能力,同时也在锻炼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的能力。

     

     

    所以我给这位妈妈提出了这样几点建议:

     

    1.要适当的保护下,增加孩子的活动范围,包括室内户外各个场所;

    2.要让孩子和同龄的其他孩子多交流,让他看一看其他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是采取什么姿势保护自己的;

    3.家里存在危险隐患的地方,比如桌角,要进行防撞保护;

    4.孩子走路的时候不要时刻不离手。当他出了一些磕碰的时候,要告诉他没关系,下次这种情况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听完我的这一番话,这位妈妈明白了之前对孩子保护太多,反而造成了他自我保护能力的建立受到了影响。她表示也会把我的建议转达给家里所有的看护人一起让孩子尽快完成完全独立行走的训练。​​​​

  • “他又打妈妈了,这一次是拖着打,妈妈像是被霜打的茄子一样恹恹得瘫坐在那里,这是妈妈今年的第11次无声哭泣”。这是一个孩子目睹家暴后的描述。

     

    你能想象一个目睹了家暴的孩子,他的心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吗?

     

    他会变得脆弱无助,焦虑抑郁,还是……他也开始模仿暴力?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在联合国发布的《2013暴力侵害儿童全球调查报告》中,全球每年约有1.33亿~2.75亿的儿童亲眼目睹过家庭暴力。而在另外一组2015年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中,中国2.7亿家庭中约有30%发生过家庭暴力,也就是9000万家庭。

     

    研究表明,目睹家暴的孩子,长大后有更高的概率,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会变得无助、孤独、暴躁、冲动、偏执、控制力差。

     

    最终,可能孩子会认为暴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目睹家暴儿童"

     

    当我们谈及“家暴”,脑中浮现的画面是男女双方,对于制止家暴我们会想到怎么严惩施暴人,怎么保护受暴方,怎么让家暴行为大白于天下。但存在角落中的孩子,这个角色似乎被我们忽视了。而这群孩子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目睹家暴儿童”。

     

    美国心理协会将目睹家暴列为儿童虐待的一种方式。换句话说,如果孩子目睹了家暴,相当于直接虐待他。狭义的目睹家暴儿童是指生活在家暴家庭中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目睹父母之间的暴力。而广义上的则是将家庭暴力扩展到大家庭,只要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不管是他的祖辈、舅舅舅妈,孩子察觉到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也被归目睹家暴儿童。

     

    目睹家暴如同进入绝望之井

     

    在著名的恒河猴实验中,将幼猴关在一个封闭空间内,空间内没有猴母亲。两年过后放出幼猴时,表情呆滞、木讷,甚至无助,不会像其他猴子那样出来东张西望。由于对外部世界的恐惧,把这个实验叫“绝望之井”。

     

     

    实验像极了孩子正在经历目睹家暴时的绝望,他们害怕、无助、无法逃脱,只能默默承受。而目睹家暴儿童,和直接受虐,受到的创伤是一样的。这种创伤,对孩子的身心都会产生一种无法磨灭的伤害,犹如掉入“绝望之井”,永远无法爬出。

     

    每一次家暴都会成为暴力事件的温床

     

    有研究表明,在暴力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冷酷、暴躁等不良性格,其成年后实施暴力行为的比率是对照组的3倍。希特勒在幼年的时候经常被父亲暴打。事实也证明,他后来的人格特质与父亲一样,喜欢暴力,扭曲性格的形成与家暴也有关系。

     

    经常处于家庭暴力氛围中的孩子成年后也更容易犯罪,其犯罪的几率,吸毒、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均要高出正常家庭。

     

    2016至2017年两年中,在全国法院新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盗窃罪、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排位前三,剩下的还有寻性滋事罪、聚众斗殴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以及强奸罪等等。

     

    不只是关注,更需要行动

     

    我们关注「目睹家暴儿童」,就是要切断这种家暴的代际传递。

     

    切断这种传播,光靠某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我国的一些省份,如广东在2019年《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草案)》中明确规定,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也是家暴受害人,彰显了法治关爱的细节。

     

     

    1. 庇护所:

     

    除了法律的完善,也需要建立庇护所。有了庇护所,家暴发生后,孩子和妈妈有地方可去,有基本的物质保障。

     

    2. 父母教育机构:

     

    其次就是父母教育机构。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如果对父母进行一定的教育和疏导,可以减少家暴的发生几率。

     

    3. 儿童支持小组:

     

    第三个是儿童支持小组。当孩子有想不开、想自杀、走投无路的念头时,那得有人专门给做心理疏导。

     

    4. 危机家庭监控:

     

    第四个是危机家庭监控 、防治制度。在国外,社区有一个名单,定期有社工去这些家庭看看孩子怎么样。

     

    希望我们能记住:家是让爱发芽的地方,不要让家庭成为罪恶的起源。

     

    诚然,如果我们给孩子的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那么他就会将这份爱传递下去,传递给身边人,传递给社会,传递给子孙后代。

     

    面对家暴,要敢于拿起武器

     

    消除家暴不仅仅需要社会法制的完善,不仅仅需要靠外力帮助。更需要每一个人为之努力。在遭遇家暴后,我们不管做什么,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要树立的是一个反家暴的理念。一定要告诉他们的是,无论发生什么,家暴都是不对的;另一个要让他们明白的,父母间的矛盾,没你的事,不是你的错。

     

    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Dr.京鼓励那些正在遭受家暴的女性早日让“家暴”公之于天下。但在现实中大多数受害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报案,受害人的每一次退让、原谅、心软都是对施暴人的放纵。

     

    2019年知名时尚博主宇芽曝光了男友的家暴行为,并且和她一同发声的还有被家暴的前妻和学生。他们的勇气也鼓舞了很多人。

     

    宇芽在微博曝光男友家暴行为

     

    在我国,家暴根据损害程度涉及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虐待罪,还有《反家庭暴力法》和《婚姻法》第四十三条。因此,对于家暴一定要零容忍,当家暴发生在我们头上的时候,一定要寻求帮助,不论是家人、社会、政府的帮助,一定拿起正义的武器保护自己。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离婚纠纷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离婚纠纷年度一审审结案件量为140余万件,这些案件中,73.4%的原告为女性,14.86%的夫妻因家庭暴力向法院申请解除婚姻关系。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敢于站出来发声。这不仅仅是在保护自己,更是给孩子一个勇敢的榜样。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是基本组成部分。

     

    父母越来越不懂如何去处理家庭情感问题,男人把生活的焦点放在工作上,女人把焦点放在孩子上,都属于焦点错位。

     

    男人往往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则是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而这些掩盖会填满夫妻之间的嫌隙。看上去,男人变成工作狂,妈妈则沉溺于对孩子的爱。两个人都以理直气壮的态度拒绝处理夫妻间的嫌隙,更喜欢用孩子说事儿,因为用孩子说事儿,更冠冕堂皇——孩子是还小,你忽视我可以,但是不能忽视孩子。但其实,每个人都不能忍受自己被别人忽视、蔑视。

     

    沦陷在父教缺失的时代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

     

    原始社会中,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去探索世界。而现在,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而是家庭关系中一个影子式的爸爸。对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

     

    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这说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

     

     

    焦虑的妈妈如影随形

     

    “祸不单行”,在中国式家庭的体现就是,当孩子拥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的同时,老天还会给他一个焦虑的妈妈。

     

    丈夫主动或被动的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在婚姻中的母亲对于婚姻的依赖、对于丈夫的依赖减弱了,于是便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而放在孩子身上。

     

    但,孤军奋战的女人会难以避免的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又会不自觉的把家转化为她痛苦的工作场所,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包裹起来,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

     

    孩子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家庭的世界。夫妻情感、亲子关系、孩子教育的问题也开始接撞而来。

     

    失控的孩子

     

    有多少孩子教育的问题,就有多少夫妻矛盾问题。

     

    一个在家庭中被疏离的丈夫,是一个没法回家的男人。一个没办法回家男人背后,必然有一个很寂寞孤独的女人。看似是亲子的问题,其实是夫妻情感的问题。

     

    可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各种情绪中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暴虐、伪装。

     

    成为妈妈“替代丈夫”的孩子,会过早的承担起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或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但当孩子开始失控,“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又会使得家庭系统重新达到一种病态的平衡。因为教育孩子的矛盾会升级成家庭的主要矛盾,从而掩饰了很多问题,让婚姻能够维持。

     

    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有活力、有弹性、有生命力的婚姻。

     

     

    所以,我们不如理智的思考一下:一个男人为什么没办法执行父亲的角色?难道单纯地是由于男人工作太忙造成的吗?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1.应试教育的问题或者工业城市化问题

     

    农业文明中,孩子有很多的生存技能需要从父亲那里传承,比如说木匠是祖辈传下来的,必须要服从父式教育和管理,这是农业社会的特点。但是到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孩子不再需要去父亲那儿学习,到处都可以获得知识,父亲的作用被削弱了。

     

    另外,应试教育导致在孩子早期、未成年前,父亲和孩子的交流无从下手,孩子整天就是学习,母亲照顾孩子的起居。还有,就是中国的家庭关系,西方国家夫妻关系是第一关系,所以丈夫和妻子对于孩子之间的距离是等同的。

     

    但中国不同,中国第一关系是亲子关系,第二关系才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中,显然母亲对孩子更亲,本来就摇摇欲坠的父子关系,又挤了一下,父亲进一步退居二线。

     

    2.传统观念导致男人远离孩子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当中,本身父亲就不是重要的角色,男主外女主内是中国传统意义的家庭。

     

    家长制也是中国的传统,家长制就是父和孩子之间的这种关系,不仅仅是血缘、亲情关系,还有一种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就是父为子纲,即上下级关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父亲会不自觉的提醒自己“要保持威严”,“不能离孩子太近”,这是一条迈不过去的沟壑。

     

    3.男人害怕担当父亲

     

    从心理学角度讲,男人长大必须要期待一个重要契机,就是要摆脱对母亲的依恋,而这种摆脱的阶段对于他是痛苦、焦虑的。所以男人在潜意识里对于孩子的诞生和到来总是“悲喜交加”,男人一旦有了婚姻和孩子,他童年的焦虑和分离的痛苦会呈现出来,他会有些害怕,担心妻子有了孩子后,他又要面临分离。

     

    4.男人不愿被忽视

     

    对于男人影响更大的是情感,因为妻子的情感势必要转移到孩子身上去,所以丈夫会有被忽视感,这种被忽视感与他童年和母亲分离的痛苦会产生联系,等于放大了他的恐惧。因为每个人心里面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那些早期受到的创伤和痛苦恐惧,让他经常在成人的角色与孩子的角色之间转换。

     

    男人是矛盾的动物,他既渴望爱,女人给他独一的专属;他又害怕,得到了太多的爱,又会受到束缚,没有了自由。他既想得到子嗣继承血脉,但是他又害怕孩子出生,他的爱会失去。

     

    系统地看问题,为中国式家庭寻找出路

     

    父亲缺席了,孩子可能出现问题,但这绝对不仅仅是男人的问题,如果你简单地认为是男人的问题,那么只能造成社会中男女之间彼此的仇视、孤立和怨气,只会导致孩子与父亲更大的隔离。

     

    问题的正解是:女性需要去发展除了家庭之外,作为一个女人的生活。女性的天空很大,如果单单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家庭主妇的角色,那么,她在浪费生命。男人如果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那么,他无法去面对一个核心的主题,即如何面对自己的情感,如何面对自己的脆弱,怎么去挑战一个女人。

     

    关于家庭教育这个话题,父母都要思考,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家庭恢复些乐趣与和谐。​​​​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据估算,我国孤独症患病率约为0.7~1%,孤独症患病儿童应在300万以上。

     

    尽管孤独症会对儿童的发展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如果能够尽早干预,给予足够的耐心、鼓励和科学系统的引导,他们同样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融入社会,闪耀自己的光芒。

     

    了解孤独症,认识到孤独症人群同样渴望关注和爱,让我们一起走进「星星的孩子」的世界——

     

    内向≠孤独症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属于孤独谱系障碍中的一种,是一类具有神经发育障碍的疾病。

     

     

    孤独症患儿的基本特征是交互性社交交流和互动呈持续性损伤状态,出现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

     

    这些症状会从儿童早期出现,并限制或损害日常功能。

     

    孩子内向不代表就是孤独症

     

    尽管内向和孤独症都会出现宝宝不愿与人交流及建立人际关系的情况,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 内向

     

    是一种性格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倾向于独处、不喜欢表达自己和与他人交流。

     

    内向的宝宝更多会出现不愿与人交流、害羞或紧张的行为。但他们通常可以通过积极参与,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的活动,并和熟悉的人建立关系。

     

    ● 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它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交、沟通和行为表现。

     

    相比之下,孤独症的宝宝可能会缺乏社交技能和意愿,往往不喜欢和他人交流,或表现出对人类社交和沟通缺乏兴趣。

     

     

    孤独症孩子的生存困境

     

    由于社交、沟通和行为表现等方面存在障碍,孤独症孩子面对周围环境,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1. 社交困难:孤独症孩子往往很难与人交流和建立社交关系,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受到孤立和排斥。

     

    2. 沟通困难:孤独症孩子通常会表现出语言和交流障碍,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理解和表达情感、需求和想法方面遇到困难。

     

    3. 刻板重复性行为和兴趣:孤独症孩子会有一些狭小或固定兴趣爱好和反复刻板行为,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与他人互动和参与各种活动方面遇到困难。


    4. 社会排斥和歧视:孤独症孩子往往会面临来自社会的不理解、歧视和排斥,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和困难。

     

     识别孤独症宝宝,应尽早干预

     

    孤独症宝宝的早期识别,对于发掘儿童的发展潜力和最大限度地提高未来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表明宝宝存在孤独症的早期表现:

     

    社交互动的非言语交流障碍

     

    一方面,不与人眼神接触。通常,新生儿会在与成人进行注视,建立视觉联系。但是,孤独症婴儿通常不会与人进行目光接触,也不会对成人的面部表情产生反应。

     

     

    另一方面,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定位或言语语调等方面的缺乏、减少或不合常规地使用。

     

    缺乏社交情感互动

     

    即与他人建立关系及分享想法和感受的能力不足,在该障碍的幼儿中非常明显,他们可能表现出极少或没有社交互动,也没有情绪分享,伴有对他人行为模仿的减少或缺乏。

     

    日常生活中,孤独症宝宝往往不会像其他宝宝那样喜欢互动、与人交流,他们似乎对周围的人和环境不感兴趣。比如不会像其他宝宝一样对人类声音产生兴奋的反应。

     

    语言发育迟缓

     

    孤独症婴儿可能语言发展迟缓,或根本不发展语言能力。他们不会模仿或重复成人的语言或动作,或者可能只有有限的交流方式,比如通过指向物品来表达他们的需求。

     

    物品使用方式刻板,兴趣范围狭窄

     

     

    孤独症婴儿往往会专注于物品的某些方面,例如将玩具反复摆弄,或倾斜头部观察物品。他们可能会对物品产生不寻常的兴趣,如盯着转动的车轮不停地看。

     

    重要提示

     

    孤独症孩子和他们的家庭面临着较一般家庭更大的挑战和心理负担。因此,如果您认为您的宝宝表现出孤独症的迹象,请及早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及早的诊断和干预可以帮助宝宝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并提高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

     

     如何帮助孤独宝宝走出小世界?

     

    康复训练和教育

     

    早期的康复训练和教育,是目前国内外所公认的最有效能改善孤独症宝宝核心症状、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方法。如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和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等。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孤独症患者的症状,如强迫症、焦虑、抑郁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等。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多为一些行为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和家庭支持治疗。

     

     

    对一些影响正常社交、自身安全和正常生活的行为方式,如刻板行为、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残行为等予以矫正,来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水平。

     

    其它补充治疗

     

    1. 语言和职业治疗:可以帮助孤独症患者提高语言沟通、人际互动、自理能力和职业技能等。

    2. 营养和补充治疗:可以帮助孤独症患者缓解身体症状,如过敏、胃肠问题和免疫系统异常等。

     

    总之,孤独症的早期识别干预,对于帮助孤独症宝宝走出小世界和恢复社会功能极为重要。

     

    他们需要全面的干预和专业的支持,家长、医生、老师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孤独症宝宝提供支持和帮助,让来自星星的孩子也能够拥有一个健康、快乐、有意义的生活。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