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家暴的隐蔽角落下,我们需要关注“目睹家暴儿童”

在家暴的隐蔽角落下,我们需要关注“目睹家暴儿童”
发表人:京东健康

“他又打妈妈了,这一次是拖着打,妈妈像是被霜打的茄子一样恹恹得瘫坐在那里,这是妈妈今年的第11次无声哭泣”。这是一个孩子目睹家暴后的描述。

 

你能想象一个目睹了家暴的孩子,他的心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吗?

 

他会变得脆弱无助,焦虑抑郁,还是……他也开始模仿暴力?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在联合国发布的《2013暴力侵害儿童全球调查报告》中,全球每年约有1.33亿~2.75亿的儿童亲眼目睹过家庭暴力。而在另外一组2015年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中,中国2.7亿家庭中约有30%发生过家庭暴力,也就是9000万家庭。

 

研究表明,目睹家暴的孩子,长大后有更高的概率,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会变得无助、孤独、暴躁、冲动、偏执、控制力差。

 

最终,可能孩子会认为暴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目睹家暴儿童"

 

当我们谈及“家暴”,脑中浮现的画面是男女双方,对于制止家暴我们会想到怎么严惩施暴人,怎么保护受暴方,怎么让家暴行为大白于天下。但存在角落中的孩子,这个角色似乎被我们忽视了。而这群孩子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目睹家暴儿童”。

 

美国心理协会将目睹家暴列为儿童虐待的一种方式。换句话说,如果孩子目睹了家暴,相当于直接虐待他。狭义的目睹家暴儿童是指生活在家暴家庭中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目睹父母之间的暴力。而广义上的则是将家庭暴力扩展到大家庭,只要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不管是他的祖辈、舅舅舅妈,孩子察觉到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也被归目睹家暴儿童。

 

目睹家暴如同进入绝望之井

 

在著名的恒河猴实验中,将幼猴关在一个封闭空间内,空间内没有猴母亲。两年过后放出幼猴时,表情呆滞、木讷,甚至无助,不会像其他猴子那样出来东张西望。由于对外部世界的恐惧,把这个实验叫“绝望之井”。

 

 

实验像极了孩子正在经历目睹家暴时的绝望,他们害怕、无助、无法逃脱,只能默默承受。而目睹家暴儿童,和直接受虐,受到的创伤是一样的。这种创伤,对孩子的身心都会产生一种无法磨灭的伤害,犹如掉入“绝望之井”,永远无法爬出。

 

每一次家暴都会成为暴力事件的温床

 

有研究表明,在暴力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冷酷、暴躁等不良性格,其成年后实施暴力行为的比率是对照组的3倍。希特勒在幼年的时候经常被父亲暴打。事实也证明,他后来的人格特质与父亲一样,喜欢暴力,扭曲性格的形成与家暴也有关系。

 

经常处于家庭暴力氛围中的孩子成年后也更容易犯罪,其犯罪的几率,吸毒、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均要高出正常家庭。

 

2016至2017年两年中,在全国法院新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盗窃罪、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排位前三,剩下的还有寻性滋事罪、聚众斗殴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以及强奸罪等等。

 

不只是关注,更需要行动

 

我们关注「目睹家暴儿童」,就是要切断这种家暴的代际传递。

 

切断这种传播,光靠某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我国的一些省份,如广东在2019年《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草案)》中明确规定,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也是家暴受害人,彰显了法治关爱的细节。

 

 

1. 庇护所:

 

除了法律的完善,也需要建立庇护所。有了庇护所,家暴发生后,孩子和妈妈有地方可去,有基本的物质保障。

 

2. 父母教育机构:

 

其次就是父母教育机构。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如果对父母进行一定的教育和疏导,可以减少家暴的发生几率。

 

3. 儿童支持小组:

 

第三个是儿童支持小组。当孩子有想不开、想自杀、走投无路的念头时,那得有人专门给做心理疏导。

 

4. 危机家庭监控:

 

第四个是危机家庭监控 、防治制度。在国外,社区有一个名单,定期有社工去这些家庭看看孩子怎么样。

 

希望我们能记住:家是让爱发芽的地方,不要让家庭成为罪恶的起源。

 

诚然,如果我们给孩子的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那么他就会将这份爱传递下去,传递给身边人,传递给社会,传递给子孙后代。

 

面对家暴,要敢于拿起武器

 

消除家暴不仅仅需要社会法制的完善,不仅仅需要靠外力帮助。更需要每一个人为之努力。在遭遇家暴后,我们不管做什么,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要树立的是一个反家暴的理念。一定要告诉他们的是,无论发生什么,家暴都是不对的;另一个要让他们明白的,父母间的矛盾,没你的事,不是你的错。

 

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Dr.京鼓励那些正在遭受家暴的女性早日让“家暴”公之于天下。但在现实中大多数受害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报案,受害人的每一次退让、原谅、心软都是对施暴人的放纵。

 

2019年知名时尚博主宇芽曝光了男友的家暴行为,并且和她一同发声的还有被家暴的前妻和学生。他们的勇气也鼓舞了很多人。

 

宇芽在微博曝光男友家暴行为

 

在我国,家暴根据损害程度涉及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虐待罪,还有《反家庭暴力法》和《婚姻法》第四十三条。因此,对于家暴一定要零容忍,当家暴发生在我们头上的时候,一定要寻求帮助,不论是家人、社会、政府的帮助,一定拿起正义的武器保护自己。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离婚纠纷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离婚纠纷年度一审审结案件量为140余万件,这些案件中,73.4%的原告为女性,14.86%的夫妻因家庭暴力向法院申请解除婚姻关系。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敢于站出来发声。这不仅仅是在保护自己,更是给孩子一个勇敢的榜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了解到维生素D对于钙质吸收的重要意义。而谈起晒太阳补充VD,进而促进钙的吸收的道理,更是老生常谈了。想必操心甚至是焦虑着自家娃生长发育水平的父母们,一定都或多或少了解这些。不过,当初科学家们逐渐发现VD的重要意义,也是基于非常惨痛的代价。

     

    孩子为什么需要日晒?

     

    维生素 D 缺乏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其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

     

    17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席卷欧洲,那些工业城市空气严重污染,儿童佝偻病严重暴发流行。后来,人们才逐渐发现,阳光照射、汞弧灯照射和鱼肝油可以治疗佝偻病,进而认识了维生素 D 的存在。通过阳光照射、紫外光照射食物和维生素D强化食物的推广,儿童的钙质吸收得到了保障,发达国家曾基本消灭了佝偻病 [1]。 

     

    是啊,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能让娃钙吸收更好。可是,晒多了太阳,娃水嫩嫩的皮肤变成了小黑蛋,甚至红肿、晒伤,该怎么办?难道水嫩的皮肤,跟大长腿,注定不能兼得?

     

     

    户外怎么防晒,才能避免晒伤呢?

     

    儿童的皮肤自然防御功能较差,因此经不起太阳照射,他们在强烈的日光下最多只能停留 15 分钟左右。

     

    所以,首先要避免光线最强烈的时间出门,比如夏日炎炎,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就尽量别带娃出去干晒啦,或者要去,也是去有阴凉的地方玩耍。避开了日晒强烈时段,如果不为了户外运动,就是带宝宝出去日光浴补充vd,那么每天 1~3 次,每次 10 分钟左右就可以,而且要小心避免日光直射宝宝面部。

     

    如果需要在阳光正盛时出门,应当给孩子涂抹防晒霜,并且每两个小时就需要补涂一次  [2]

     

    但是,根据儿童医院的医生提示,年龄小于 6 个月的宝宝,不建议使用防晒化妆品。婴儿的皮肤屏障功能还不完善,吸收能力比成年人强,会更容易吸收涂抹在皮肤上的化学物质。化妆品中如果含有刺激性成分,会更容易对宝宝身体造成伤害。

     

    所以,为安全起见,年龄小于6个月的宝宝,不建议使用防晒化妆品,更推荐使用衣物、遮阳伞等方式进行“遮挡式防晒”  [3]

     

     

    6个月以上的娃, 怎么挑选防晒霜?

     

    决定防晒化妆品防晒能力的主要指标有日光防护系数(SPF 值)和 UVA 防护系数(PA 指数)。SPF 值是评价 UVB 防护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价防晒产品防止皮肤被晒红的能力。防晒产品 SPF值越大,防日晒红斑效果越好。

     

    PA 指数是评价 UVA 防护的指标,主要评价防晒产品防止皮肤晒黑的能力,PA 指数越高,防晒产品对 UVA 的防护能力越强,皮肤被晒黑的可能性越小。一些进口防晒化妆品只标注了 SPF 值,没有标注 PA 指数,但是会标明这样一行字:Broad Spect r um,代表该产品对 UVB 和 UVA 均有防护效果。

     

    对于在户外活动的孩子来说,可根据日光强烈程度选择防晒指数适宜的产品:若在阴天室外或树荫下时,可选择 SPF15~25/ PA+~++的防晒产品;若在阳光下活动,可以选择 SPF25~

     

    30/PA++~+++的防晒产品;若在强烈日光下,如在海边游泳或滑雪时,则需要选择 SPF50+/PA+++等防晒指数更高的防晒产品。

     

    根据所含防晒剂成分,防晒化妆品可以分为物理防晒类和化学防晒类。那么,儿童使用哪种防晒化妆品更好呢?

     

     

    物理防晒成分主要通过反射、散射日光来发挥防晒作用,代表物有二氧化钛及氧化锌。它的优点是相对稳定,不易导致皮肤过敏,适用于儿童及皮肤敏感人群;缺点是 SPF 值越高,使用感就越油腻,且涂抹后皮肤容易泛白,影响美观。

     

    化学防晒类化妆品通过吸收紫外线发挥防晒作用。其优点是质地轻薄,透明感好,不会导致皮肤泛白;缺点是稳定性相对较弱,SPF 值越高,越易刺激皮肤,或者产生光敏感现象,不适合儿童和皮肤敏感人群。因此,孩子使用的防晒化妆品,建议以物理防晒成分为主。

     

    有些家长可能在想,不就是晒黑吗,有什么大不了?反正小孩子长得快,几个月过去就白回来了。其实,还真不只是黑白美观度的事儿。有实验研究认为,晒伤会增加儿童成年后患皮肤癌风险,所以,咱们户外日光浴还是适度,晒黑事儿小,生病事儿大 [4]

     

    祝天下的宝宝们都能皮肤水灵,永不晒伤~同时,还能拥有充足的维生素D,保证钙的吸收,个子高高~

     

    参考文献:
    [1]宁志伟,王鸥,邢小平,维生素D的研究历史[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8,1,(11):39-43
    [2]宁蔚夏,谨防儿童紫外线晒伤[J],上海中医药报,2015,6(01)
    [3]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翟瑞洁,儿童防晒莫放松[J],中国医药报,2020,10,15 
    [4]Oral vitamin D rapidly attenuates inflammation from sunburn: an interventional study Scott JF,Das LM,Ahsanuddin S,Qiu Y,Binko AM,Traylor ZP,Debanne SM,Cooper KD,Boxer R,Lu KQ J Invest Dermatol,2017,137( 10) : 2078 - 2086. DOI: 10. 1016 /j. jid. 2017. 04. 040
  • 儿童远视一定是病理性的么?

     

     

    小孩远视与自身的眼轴发育有关,远视眼大多是眼的前后轴比正视眼短,刚出生的新生儿眼轴长约16mm,呈远视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的发育,眼球由小变大,眼轴逐渐增长,约3—4岁左右,眼轴长度约20.5mm,4岁左右约有250度的生理性远视,并逐渐向正视化方向发展,约9岁左右形成正视眼状态。6至8岁前的小孩眼轴均较短,所以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低度的远视眼,随着小孩的发育成长,一部分孩子眼睛会恢复正常,但也有一部分孩子由于眼轴发育迟缓等原因,依然存在远视眼;当眼球的屈光力不足或其眼轴长度不足时就产生远视,这种眼的光学焦点在视网膜之后,因而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是模糊不清的。

     

    二、儿童远视常由于哪些原因诱发?

     

    1、 眼睛发育。孩子刚出生时,由于眼球较小,而眼轴较短,需要远距离才能看清楚人和物,几乎所有孩子都是远视,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身体逐渐发育,眼睛会变为正常。如果眼睛没有发育完善,就有可能会出现异常,造成远视眼。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眼睛的可塑性强,病理性的远视只要能早发现,进行治疗,是可以恢复正常,这就需要家长留意孩子平时有无视力上的减弱。

     

    2、 用眼过度。在读小学之前,很多孩子都不会有用眼过度的情况,一旦进入小学后,用眼的时间多了,有不注意用眼卫生,会造成眼酸、流泪、眼胀等,早上时症状不明显,到了下午,症状会加重,这就会造成远视眼。家长需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孩子看书、看电视一段时间要稍作休息,以免孩子用眼过多。

     

    3、 药物使用。有时孩子身体出现一些小毛病,家长会自行给孩子服用一些药物,但是有些药物会对视力有影响,从而使眼睛疲劳或视力下降,甚至导致或加重孩子的远视。因此,在给孩子用药时,需要十分谨慎,最好在医师i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三、预防儿童远视的措施有哪些

     

     

    1、远眺按摩能预防远视眼的发生,每天早上较好闭目,眼球从右到左转动,然后再从左到右各转五次,然后突然睁开眼睛眺望远方,可以起到预防远视眼的作用,也可以预防近视眼的产生,能够让眼球得到放松,可以避免眼睛过度疲劳。

     

    2、闭目放松法能预防远视发生,尽量控制用眼的时间,不要在弱光下看书,静心闭目片刻,用手掌轻捂双眼能够缓解眼睛的疲劳感,可以让眼部肌肉得到放松,能很好的改善视力问题。

     

    3、转动眼球法预防远视眼,坐在椅子上平视前方片刻,每天早晚各做一次,不要间断长时间坚持下去,能达到非常好的预防远视的作用,能很好的缓解眼睛的疲劳感,可以解决眼部肌肉紧绷的感觉,经常转动眼球能让眼睛得到放松。

     

    父母要尽量帮孩子培养兴趣爱好,多去户外运动,这不仅有利于孩子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并且能让孩子的眼睛得到放松,能预防远视眼的发生,能很好的缓解孩子眼睛疲劳问题,同时家长也要尽量限制孩子的用眼时间。

  • 作者 | 李奇
    文章首发于 | 儿科李奇大夫

     

    冬季来临,流感肆虐,门诊患儿明显增加,很多宝宝出现高热的情况,部分患儿出现了抽搐,让家长非常担心,今天简单的跟大家说一下:热性惊厥。

     

     

    宝宝发生热性惊厥,家长应该怎么办?

     

    热性惊厥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发热抽搐,家长看到孩子抽搐常常惊慌失措,忙中出乱,那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第一、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大多数热性惊厥急性发作期呈短暂发作,持续时间1-3分钟,可自行缓解,不必急于使用止惊药物治疗。

     

    第二、要注意周围安全,挪开周围尖锐物品,防止跌落或受伤。

     

    第三、如果抽搐期间口鼻腔分泌物较多,可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及时温和地清理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室息。

     

    第四、记录好宝宝惊厥持续时间、体温、状态等,在抽搐停止后去医院,向大夫说明情况。足够镇静的家长可以录视频记录,便于医生诊断。

     

     

    特别注意,发生热性惊厥时,不要这样做:

     

    不要刺激患儿,不要按压或摇晃患儿,不要掐人中,不要撬嘴巴,不要塞勺子、压舌板,不要塞手指;这些都可能对患儿造成进一步伤害。

     

    在清除口腔异物的前提下,热性惊厥通常不会导致窒息,一般也不会咬伤舌头;但是撬嘴巴、塞勺子、塞手指等等反而可能导致牙齿松动或刺伤上颚,引起出血。

     

    患儿抽搐时牙关紧闭,一旦咬断塞入物,还可能导致下气道的损伤,诱发呛咳,甚至窒息。塞手指的家长也可能被咬伤手指。

     

    退热药可以预防惊厥吗?

     

    退热药不能有效地预防热性惊厥发作,也不能降低热性惊厥的复发。


    所以有热性惊厥的宝宝应常规使用退热药,不应过分积极。

     

    有惊厥史的宝宝应该如何防治呢?

     

    西医:需在儿童神经科大夫指导下,复杂性热性惊厥在发热开始即给予口服地西泮,可有效防止抽搐发生。

     

    中医:热性惊厥属于中医的急惊风,多因外感风邪,入里化热,热极生痰,化火动风,导致热性惊厥;治疗初期多选取清心泻火,凉肝息风的中药;后期选取补肝肾的中药调理,防止惊厥反复发作。

     

    热性惊厥史的宝宝可以接种疫苗吗?

     

    疫苗接种后发生热性惊厥的风险与其它发热疾病诱发的风险相似,故热性惊厥患儿原则上无预防接种禁忌。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宝宝抽搐时,千万不要撬嘴巴,不要压舌头!

    宝宝抽搐时,千万不要撬嘴巴,不要压舌头!

    宝宝抽搐时,千万不要撬嘴巴,不要压舌头!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一、三种抑郁症对症早识别

     

    典型的抑郁症并不难识别,但多数抑郁症患者并不总是表现为终日唉声叹气、以泪洗面和寻死觅活。许多抑郁症的表现形式不易被察觉。

     

    1.微笑型抑郁:这类患者虽有抑郁的主观体验,但在旁人面前却总是有说有笑,旁人很难察觉到他是强颜欢笑。

     

     

    2.勤勉型抑郁:典型的抑郁症患者往往做事提不起精神、不愿动、工作效率低,而有些患者却表现为工作狂。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终日忙忙碌碌,最怕闲下来。

     

    3.隐匿型抑郁症:以躯体不适为主,抑郁情绪却不明显。这类患者多辗转于内、外科求治,做了许多不必要的检查,有些被误诊。这类患者在我国较为多见。

     

    上述几种抑郁症由于不典型,故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使病人长期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故早期识别非常重要。

     

    二、有无抑郁症自查也重要

     

    抑郁性障碍以情绪低落为主,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精力明显减退,有无原因的持续疲劳感;言语动作迟钝或易激怒;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内疚;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下降;性欲明显减退。如果你有上述症状并持续两周以上,便可断定为抑郁症。

     

    三、早醒——抑郁症“信号兵”

     

    专家提醒,判断一个人是否处于抑郁状态,经常的早醒往往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性症状。早醒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又可以是抑郁的一种伴随症状。早醒可能是抑郁症的早期表现。

     

     

    1、什么的情况叫“早醒”?

     

    一般意义上说从夜里进入睡眠后到次日清晨大家都该起床的这段时间内醒来都算得上是早醒,最为常见是在后半夜的2点钟到4点钟醒来就再也睡不着。如果因小便急而醒来解尿,解完后上床又能很快睡着,这样的醒不属于早醒的范围。

     

    2、早醒的状态:

     

    有早醒体验的人都有相似的感受,即在睡着一段时间后就莫名其妙地突然醒来,显得很清醒,想再入睡却没有睡意。随后便是浮想联翩,有的是回忆,有的是推测,有的是围绕某个内容反复思考。

     

    总之是脑子里胡思乱想,乱哄哄一片,越想人越发热,越想心越烦躁,然后苦苦地等天亮,几乎天天如此,搞得精疲力竭。

     

    3、反复早醒警惕抑郁症。

     

    有早醒的人睡眠时间肯定不足,次日就会感到疲乏、浑沌、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效率低等。长期处于早醒的人还会出现躯体方面的不适,如心悸,胸闷、腰酸,腹胀、纳差等。由此便构成了“睡不好,吃不香,做不动”的恶性循环,对人的心身健康带来严重的压力。

  • 作者:赵路红 主治医师 长治市妇幼保健院 普通外科

    宝宝在发烧时,半夜会哭闹;憋尿时会哭闹;缺钙时会哭闹;突然离开妈妈会哭闹;室内温度过高时也会哭闹。
    感冒
    患感冒的宝宝半夜容易醒来哭闹,因为感冒可造成宝宝的呼吸道阻塞及全身的不适,应对症处理,尽快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多给宝宝喝热水,喝新鲜果汁,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减轻鼻堵的药物。侧卧的睡眠方式,更适合感冒的宝宝。
    发热
    宝宝在发烧时会不断哭闹。父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解热的方法或解热剂,给宝宝尽早解热,进行降温护理,以免引起高热惊厥。
    长牙期的疼痛
    宝宝从5个月开始长牙,到2岁半长全,宝宝会因为长牙带来的不适而哭闹。应注意观察宝宝的脸颊、下颏,如果有明显的口水红疹、牙龈肿大、触痛及轻微发烧等,就要考虑是否有长牙疼痛困扰着宝宝,可以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缓解宝宝的不适。待宝宝牙齿长出后,睡眠会自然好转。
    憋尿而哭闹
    有的宝宝,尤其是男宝宝,因憋了尿膀胱饱满的刺激使宝宝感到不适,于是宝宝就会表现为睡觉不踏实、来回翻身、伴哭闹。解尿后,宝宝就会继续安静地睡觉。不要在宝宝临睡前半小时给宝宝进乳、水太多,要掌握宝宝解尿的时间规律,也可以主动在一定时间,提前给宝宝换尿布或把尿,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宝宝因排尿引起的哭闹。
    鼻塞
    宝宝常会出现吃奶时的鼻塞,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宝宝,或是感冒了的宝宝。鼻腔中有大的鼻痂,会使鼻腔阻塞,迫使宝宝用嘴呼吸。这样,干燥的空气刺激咽部,造成咳嗽等不适,就会引起宝宝突然大哭。用清水滴注或用器具清理鼻腔,软化鼻痂,清除鼻腔中的阻塞物后,宝宝才能顺利地吸吮,继续安然入眠。
    肠道疾病
    在炎热的夏、秋季节,经常会因为吃了引起宝宝过敏或腹部不适的食物,宝宝会在夜间焦躁不安,甚至哭闹。此时要注意宝宝的腹部有无胀气,包块,拒按,大便等的情况,父母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
    注意夜间温度
    室内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4℃,太热或太冷,或穿的、盖的过多,使宝宝在睡眠中烦躁或把被子蹬掉,继而感觉寒冷,也会导致宝宝出现哭闹。
    空气中的刺激物
    卧室中的刺激物,可能使宝宝的呼吸道发生过敏、阻塞,因而发生哭闹。刺激物可来源于香烟味、痱子粉、驱蚊花露水、油漆等。
    噪音
    当宝宝处于浅睡眠阶段,或者处于从深睡眠进入浅睡眠的过程中,凡是突然的、音量大的、不熟悉的声音,均可以惊醒宝宝,引起哭闹。
    突然的母子分离
    由于妈妈或看护人的突然离别、更换,造成宝宝情感上的不安全感、焦虑情绪,就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半夜啼哭,监护人需多拍拍、抱抱,亲切地小声说话安抚宝宝,使宝宝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   一段时间,孩子情绪低落,家长认定孩子得了心理疾病。在询问无果后,家长将孩子的房间翻了个底朝天,收集线索不得,家长便拖着孩子求助心理医生。武汉大学心理特聘教授尹邓安遇到了这样一件尴尬事。

      这名带孩子前来求助的家长姓魏,是名家庭主妇,从女儿上小学开始,她就一直悉心照顾着女儿的生活和学习。电话中,魏女士告诉记者,女儿今年刚刚上初一,开学后没多久情绪就一直低落,变得不太爱说话了,喜欢一个人想事情,“我问女儿有什么事,她总说没事,她越是这样我越是着急。”

      魏女士猜测开了:是否女儿人际交往上出现了问题,是否学习压力过大,是否女儿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孩子是否因此得了心理疾病?魏女士还开始收集女儿“心理疾病”的线索,趁女儿不在家,她翻遍了女儿房间每一个角落;她翻看了女儿的周记本,甚至女儿房间的废纸篓她也要检查,寻找蛛丝马迹;她还跟踪过女儿,但都没有发现异常。

      思来想去,魏女士拖着女儿求助心理医生。当着尹邓安,魏女士陈述了自己数十条的猜测,她说:“我希望女儿开心起来!希望治好女儿的病!”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尹邓安发现这个女孩心理单纯而健康,完全与心理疾病挨不着边。女孩告诉尹邓安,上初中以后她有点不适应,她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问题。但看着妈妈神经兮兮的模样,又是翻抽屉,又是跟踪,倒让她心生反感,“再这样下去,我没病也被她害得有病了。”“孩子没病,是她长大了,她需要自己的空间!”面对这样的结论,魏女士无法接受,接着恍然大悟道:“孩子是不是早恋了……”尹邓安连连摇头。

      尹邓安说,家长对于子女的心理健康关注易显现出两个极端,一是完全不关注孩子的心理,不承认孩子会有什么心理疾病;另一种则是像魏女士这样,过度关注,不给予孩子心灵成长、自净的空间。而这两种极端的做法,对孩子都是不利的。他表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应该有个度,如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但绝不是盲目地给孩子贴标签,要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自己去解决问题。一旦孩子自行解决不了问题,他们就会出现反常而怪异的言行,遇到这样的信号后,家长就应该介入了。

  •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但实际上,许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着急了打一顿也还是不管用。

      反正就是:说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 现在又是家长思考的时候了。孩子犯错了,到底该如何管?如何教育孩子?错了就该批评吗?

      无用的批评

      让我们先看看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的几种现象与特点。

      (1)批评情绪化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好了,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而您可能不知道,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如果有摄像机的话,家长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现,真可以说是不堪目睹啊! 而孩子对您说的话往往不是能倒背下来,就是根本不知道你说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惟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 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其实,很多时候,沉默远比这样的批评更有效。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作为对一次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非常理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发点脾气难免,发点牢骚也能接受,发泄就有失分寸了。 试想,这样的一种情绪如何博得孩子的尊重,如何使孩子信服,又如何能让孩子听从呢?

      (2)批评泛滥化

      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慷慨激昂,语速飞快,大脑活跃,思维跳跃,联想丰富,上纲上线。比如说本来就是个打了碗的事情,就能从这件事想起从前丢钥匙、丢钱、丢面子(因为测验考砸了),还能扯到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只要能想起来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放。真可谓,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直说得孩子眼皮一翻,嘴角一撇,脖子一扭,脑袋一低,心想:你爱说啥说啥吧!也不嫌口渴?哼! 批评要有针对性,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就好了,而绝不可责备这次过失,连带以前老账也一并算上。这种把“陈年老账”重提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讨厌和憎恶,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冲淡了当前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令人失笑的是,往往有家长说着说着就停下来了,怎么了?原来是一下子忘了该说什么了!只好自我解嘲地说道:“哼,看看你,把我都气糊涂了!” 试想,这样令孩子怀恨又游离主题的批评怎么可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批评简单化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家长的表现往往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赖床的现象,往往是一边催促,一边数落,而孩子却把这当作是背景噪音。根本没有起到批评的作用。因为孩子很清楚一点,如果走着上学会迟到的话,家长一定会有办法让孩子按时到学校的,有车可以送,没车可以打车啊。 曾有个家长问我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说很简单,你不管他就完了,迟到了自然会有学校批评他。就是因为你有种种办法可以不让他迟到,是承担孩子赖床后果的挡箭牌,所以他才有信心地沉着地赖床,你骂他何用? 像这类的情况有很多,就是家长只对现象做批评,而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

      (4)批评急躁化

      有许多时候是这样的,孩子甚至还没意识到错误即将或已经来临,还不能深刻意识到错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的家长却已经急不可耐,气不打一处来,通常是眼到、口到,甚至手也到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者“不知者还不为过”呢! 人犯错误是正常的,而头一次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犯错更是正常的!但家长却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错误,尝试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批评和责备就已经接踵而至。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批评,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为什么有很多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呢?就是由于家长在学习活动中过早地干涉、过多地介入、频繁地干预、琐碎地品评、莫名地批评,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厌倦和逆反的心理。

      什么时候批评

      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后,您只需要告诉他为什么错了,怎么做是对的就行了。在指导的时候,对孩子保持尊重的态度可以让他也尊重您的意见,耐心细致的讲解让他明白错误的原因及后果,善解人意的情绪让他不会被失败的阴影束缚。 如果孩子再次犯了类似的错误,也许是孩子还不太熟悉正确的方法,也许教训不够深刻让他忽视。我们首先应该对他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果是前者的话,就要讲清楚,把事情说明白,再给他机会去做;如果是后者的话,才应该对他做适当的批评。

      应该批评什么

      在孩子开始或接触新的事物的时候,由于认识不深,准备不足,行为表现不太合理,出了偏差和错误也在情理之中。这时候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批评! 第一次错了可以理解,第二次错了可以谅解,再错就不能容忍了。在这个时候进行批评是合理的!我很喜欢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错误频频出现就是更多是由于态度的问题而产生的。所以批评是针对态度的,不是针对事情本身的;批评是针对重犯和再犯的,要给孩子第一次改错机会。但是我们的家长往往表现在首犯时就批评,这会让孩子感觉很委屈! 而当错误和问题再次出现后,比如不理想的成绩单拿回来后,家长不是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更多是对成绩本身进行埋怨,为自己的不满向孩子发泄,而这种盲目的批评是很不利于孩子接受和改正的。

      怎么进行批评

      让我们举个实际的案例来说明,有个初中的男孩很爱玩电子游戏,经常逃课,为此很影响功课,家长非常着急,那么该怎么办呢?

      (1)首犯要说理 这个孩子虽然学习成绩还可以,但自制力比较差,对后果预见不足,所以在有可能的时候就想跑出去玩游戏。当出现这种情况后,家长应该耐心说明这样做的后果,还要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重要的是要孩子明白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当之处!而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约翰·洛克说的“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就是这个意思。

      (2)重犯要约定 可是这个孩子又遇到能出去玩游戏的机会,而禁不住诱惑,又偷着跑出去玩游戏。家长就应该严厉告诉他这样做是不行的。鉴于他再一次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就要和孩子约定一个方案,并要求孩子作保证,并表示如果再犯,他将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当然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 在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孩子要比大人更讲“义气”的。在这样的信任和尊重下,孩子很难再犯,即使想玩,事先也会与家长打招呼的。

      (3)再犯要惩罚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又犯错了。 但家长有两种选择,一是保持沉默,并让他明白您已经知道发生的一切,并告诉他你保留采取惩罚的权利,但现在还不打算实施。或是根据约定,让孩子践诺,接受惩罚,并再次让他说出如果再犯,他该怎么办!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 通过以上的做法,孩子哪里好意思再犯错!当然,我曾和这个男孩谈了很多,了解到他的父母根本不让他玩,所以我与他的父母也做了协商,就是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容许他玩游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情况也有过反复,但过了不久,孩子就不再旷课逃学了,就连规定时间内的游戏也玩的少了。后来,这个同学告诉我,他以前去玩游戏不仅是因为高兴,而且还是想气气他家人! 在前言里我就谈过,孩子的错误更多是由于家长教化不当造成的。因为错误和失败,孩子已经受到了惩罚,已经感受到痛苦和不幸了,做家长的不找自己的原因,怎么还好意思向孩子发火?所以出了问题后,家长的反应和表现非常重要,如果更多的是主观愿望的责备,情绪失控、生气和打骂,那么是很失礼和无能的,是缺乏风度、缺乏理解、缺乏信任、缺乏教育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看不起。 所以所谓的批评还是以对话和交流为主,不过是更偏重于对错误的思想和行动的思索和检查,为了解决问题和避免错误再次发生,批评也是一场有约定和要求的对话。

      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家长应该先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对!自己有什么做得不足?所以我经常建议家长,能否和孩子先说一声“对不起”。有很多家长听取我的建议,后来告诉我说,当对孩子说了“对不起”后,在表达了对孩子的内疚后,批评教育的效果特别好,甚至母子抱头大哭,那一瞬间,所有的不快和隔阂都也被这泪水冲洗掉了。

      只要家长说得在理,那时候孩子想不听您的话也难。

  • 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年龄及固视性质有关,5~6岁治疗效果较佳,8岁后治疗效果较差,患者出院后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儿童弱视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大多数可治愈。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遵医嘱复查,一般半年到一年应进一步验光以及时更换眼镜。

     

     

    一、儿童弱视日常护理

     

    儿童斜视应该注意眼部的卫生,避免强光线刺激眼睛,规律作息,避免用眼过度,出院后定期复查视力,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给婴儿喂奶姿势不要只在一个方向。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且要跟电视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小儿看书、画画要保持正确姿势,且光线要充足,不要太暗或太强。小儿入学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坚持做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眼。避免小儿接触尖利的物品,以免误伤眼睛。

     

    特殊注意事项: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果出现皮肤发红、潮热、盗汗等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二、如何预防儿童弱视?

     

    根据儿童弱视的病因及诱因,最关键的预防措施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体检、坚持做眼保健操,同时要进行早期筛查,以早期发现弱视,治疗效果会更好。

     

     

    1. 早期筛查

     

    学龄前筛选有条件的地方在儿童2~3岁时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视力,如果有条件能对幼儿园的儿童进行一次眼部普查就更好了。对弱视普查的年龄和准确可靠的方法观点不一,一般认为筛选最好不晚于4岁,以期获得较好的治疗和疗法。

     

    2.预防措施

     

    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避免由于遗传因素造成如先天性白内障、高度屈光不正等影响视觉发育眼病的产生。怀孕期间,特别是前3个月,应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已有证据表明,风疹、脊髓灰质炎等可以影响胎儿晶状体的发育,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出生后过度吸氧会造成视网膜病变,所以要特别加以注意。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应鼓励孩子多到室外活动,饮食上做到合理搭配,鼓励孩子多吃粗粮、水果、蔬菜,少吃含糖量高及油炸食物,少吃零食,不要偏食挑食,增加全身及眼部营养。注意用眼卫生,教育孩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避免炎症性眼病,不要玩剪刀、针等锐利坚硬的东西以免造成眼外伤而影响视力。定期检查视力,发现异常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南韩电影《素媛》改编自2008年的真实事件,此事件引起韩国民众公愤,但因当时韩国法律的限制,加上法官认为他酒后引响判断力与责任能力,赵斗淳只被判刑12年。如今赵斗淳出狱,且决定搬回安山市老家,距离受害的娜英一家只有1公里距离,而安山市民也人心惶惶,害怕赵斗淳会再度犯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会关注少儿性侵的新闻,老实说有时候看到新闻耸动的标题就没有勇气细看内容,六月份有个新闻是‘12岁女孩遭爷爷性侵3年怀孕,母亲拒绝引产,父亲:我们内部解决’,看到新闻标题的当下,我没有看内容,一直到今天因为要写这篇文章,我才细读这则新闻。看到这种新闻,尤其是少儿性侵、熟人性侵的新闻,心情会很沉痛,这样的沉痛来自于对被害者被撕裂的人生的同情,对加害者的恶心与愤恨,而这些孩子身边亲友的漠视与隐瞒等于是另一种加害者。从很早以前就想为少儿性侵做点什么,但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有时候深夜躺在床上,想到社会某个阴暗的角落可能有天真的孩子正在被性侵,然后想像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光用想的就忍不住掉泪。

     

    我很喜欢看TLC的一个节目‘沉重人生’,这个节目介绍美国许多体重超过600磅(约270公斤)病态性肥胖病人减重的过程,这些人会让自己变得这么肥胖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几乎都和心理因素有关,有些人是因为童年时期遭受性侵,而且是长期的熟人性侵,不知道要向谁求助,因此转而投靠食物来获得慰藉,甚至有个女性病患说,因为小时候曾经遭受性侵,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她觉得如果让自己外表变很胖很胖,人家觉得她丑,就不会再侵犯她了。我曾经一连串看了好多和少儿性侵有关的纪录片,看完后,下定决心给自己一个功课,开始认真为少儿性侵尽一份力。

     

    大家需要了解性侵事件的组成,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应该如何应对,很重要的是被害者身边的重要他人(比如家人、老师、朋友等)如何发现性侵事件,并且陪伴被害者开始疗愈的漫漫长路,而我觉得最大的意义是在发生前的防治。

     


     
    了解性侵需要够强的心理素质,因为面对熟人性侵需要了解很多心理层面的解析。惊人的是18岁以下的性侵案件中,高达七成是‘熟人性侵’,也就是加害者可能是直系旁系亲属、老师、邻居、朋友等等,从小我们被教育要小心陌生人,殊不知最可能伤害孩子的是他们身边熟识的人。而性侵害是所有暴力种类中最残酷的经验,熟人性侵等于是摧毁一个孩子对他/她已知世界的所有信任关系,心里的创伤会在一生中不断重现,一直到闭上眼带进棺材。多数熟人性侵加害者会慢慢通过和孩子的互动建立关系,时机到了便诱骗孩子和自己玩‘游戏’,脱光衣服摸摸、生殖器的碰触、性交,事后通过威胁利诱的方式让孩子保守这个游戏的秘密。

     

    因此,从很多少儿性侵的案例可以知道因为多数孩子对性无知,所以他/她根本不知道那个和大人的‘秘密游戏’是‘性侵’,可能觉得对身体的触碰不舒服、或是觉得怪怪的,但口语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到能清楚表达自己被侵害。而有些被害者因为被加害者威胁,不敢说出来,或是因为加害者是家人,害怕说出来会造成家庭关系的瓦解,又或者是因为觉得说出来不会被相信,会被责怪,不想说不想回想只想赶快遗忘,但性侵所造成心里的伤远大于身体的伤,而心灵的伤身体会记得,总会在生命中某个时间点反射出来。

     

    造成少儿性侵有四个组成条件:

    (1) 加害者的侵害动机

    (2) 加害者的内在控制力瓦解

    (3) 外在(社会)控制力瓦解

    (4) 儿童的抵抗能力被瓦解

    只要这四个条件共同出现,少儿性侵便会发生。而只要四个条件中的任何一道防线被守住,便能保护儿童免于受到性侵的摧残。要防范性侵,身为父母的我们能怎么做?

     

    1. 及早建立孩子的性知识:不要羞于让孩子了解‘性’,因为当有一天孩子不幸被用暴力胁迫或是诱拐游戏的方式接触性的时候,他/她会不知道那是性侵。帮助孩子了解身体的界线及性自主权,哪里可以触碰、哪里不行,每个人认知的界线不一样,但只要对身体的触碰感到不舒服就大胆说‘不’。

     

    2. 可以通过‘蝴蝶朵朵’或是其他教导性知识的绘本,和孩子练习各种情境下可以有的反应。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如果你有被性骚扰的经验,可以知道多数人当下会愣住,不知道如何反应,通常是事后才懊恼我怎么没有这样那样反应。通过和孩子的演练,可以帮助他们在遇到性侵事件的当下做出立即的反应。

     

    3. 建立信任关系:告诉孩子如果有人伤害他/她的身体,一定要跟爸妈说,或是孩子生活中一定要有能信任的重要他人,比如其他家人、老师、朋友等,要相信我们会保护他/她,这不是他/她的错,不会被责怪。

     
    这些准备除了尽可能教孩子保护自己之外,学习尊重身体也是避免孩子未来成为加害者。真实情况是,性侵事件不会有停止的一天,身为父母的我们只能尽力确保造成性侵的四道防线不被瓦解,教育孩子认知这个问题并保护自己,如果不幸发生,他们能完全相信爸妈,或是生活中可信任的其他人,勇敢说出来,才能开启漫漫疗愈之路。

  • 假期,是儿童烧烫伤的高发时期。


    2020,特殊而漫长的假期,使得居家儿童烧烫伤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家本是避风港,为何却成为儿童烧烫伤的高发地?为何看护人就在身边,孩子还是会被烫伤?让孩子远离烧烫伤,父母能做些什么?

     

    以下三个内容,父母一定要学会!

     

    01 预防热液烫伤的12个知识

     

    被沸水、热汤、热油、热茶、洗澡水等烫伤的情况,都属于热液烫伤。

     

    热液烫伤是儿童烧烫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02 有效看护三原则

     

     

    03 烫伤急救五步法:冲脱泡盖送

     

    烫伤后,采取正确急救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伤害,关键时刻,甚至可以挽救生命。

     

    储备知识,应急不慌!

     

     

    *本文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供稿。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