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溺水者抬上岸,如何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

溺水者抬上岸,如何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
发表人:金钟一

洪涝灾害中,极易发生溺水事故,因此我们应该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

 

在对溺水者进行施救前,首先要注意自己是否身处于安全的环境,避免自己也陷入危机。特别是水灾中,将溺水者抬上岸后,要十分注意外在环境,要留意周围是否有湍急的水流,是否地势不稳,周围有没有稳定的建筑结构,可以提前寻找好附近的漂浮物,如游泳圈、长木板等。

 

 

在确定好安全环境、拨打120电话后,要争分夺秒地开始对溺水者进行急救。

 

首先要清除掉溺水者口鼻中的异物,包括污水、口腔分泌物、其他污物等,可以拍打背部,或者采取头低仰卧位来使口腔、气道液体流出,保证呼吸通畅。整个过程应迅速,不应持续太久,更不能使溺水者呈倒挂状态。

 

之后可以轻拍溺水者双肩,在溺水者两侧的耳朵旁对其进行大声呼喊,观察溺水者有没有反应,意识是否清楚。与此同时,用手放在鼻翼前,判断溺水者是否丧失呼吸,将手放在溺水者脖子一侧颈动脉处,判断其脉搏是否停止。

 

 

如果溺水者呼吸、脉搏已经停止,应该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溺水者的心肺复苏与普通的心肺复苏顺序并不太一样,正确的步骤是首先开放气道,然后吹气,最后进行按压。即在清理呼吸道后,施救者一手的小鱼际按压在溺水者的前额,用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提起溺水者的下颌,让鼻孔对准上方。

 

然后施救者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自己的嘴要包裹住溺水者的嘴巴,同时捏紧溺水者的鼻子,向溺水者肺内吹气,每次间隔一秒钟,连续吹总共五次后,开始进行心脏按压。心脏按压的部位是溺水者两侧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深度应该保持在五六厘米,频率控制在每分钟一百次到一百二十次,按压后要注意让溺水者胸部充分回弹。

 

在救护车到来之前,要持续地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不能轻易放弃,从而挽救一个宝贵的生命。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溺水疾病介绍:
溺水指人体淹没或浸没在液体(多为水)里时,经历呼吸道受损、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过程。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溺水,我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约有57000人。溺水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14岁以下儿童的主要致死原因。男性溺水是女性的3倍。溺水后,液体可迅速进入呼吸道和食道,从而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烦躁、抽搐、昏迷等,甚至呼吸、心跳暂停。发生溺水后,应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采取头低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帮助患者复苏。若急救不及时,可留下脑功能障碍、中枢性四肢瘫痪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进入7月,很多省市已经开始放暑假了,一些南方城市也已经进入汛期,全民防涝减灾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事件。

     

    在许多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河湖水塘等天然水域,部分家长对孩子看管不力,导致农村成为儿童溺水重灾区。

     

    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5.7万人溺亡,其中14岁以下的占比高达56.58%,溺水已成为我国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死因。

     

     

    溺水的进程很快,一般4-5分钟或6-7分钟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而导致死亡。

     

    掌握预防溺水知识,不仅当自己出现意外可以有机会避险,还可以在遇到溺水者时告诉他应该怎么办。

     

    溺水自救

     

    ● 保持镇静

     

    人在落水时首先保持冷静,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可减少水草缠绕,节省体力,降低下沉速度。

     

    ● 两个应急动作,延长自救时间

     

    抱膝式,双手抱住膝盖,低头成蜷缩状,人体会慢慢上浮,当感觉背部离开水面时,迅速向下推水,同时抬头换气,然后下沉恢复抱膝状态,循环往复,以确保自身的正常呼吸,这种方式可以。

     

    仰漂式,让身体的脸部口、鼻部分,浮出水面,其余的部位则在水面下,维持浮力。首先,将双手放于水中,人往后仰,保持口鼻浮出水面进行缓慢换气。当下沉时闭上嘴巴,鼻子出气,微微推水,等待上浮。

     

     

    漂起来的技巧是,在水中让身体放松,待吸满气之后,头部慢慢后仰,避免身体重心集中在身体下部。同时,调整呼吸的节奏,只有在吸气时,空气贮存在胸腔,让胸腔充满了空气,才有办法带动身体上浮。

     

    除了大声呼救之外,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不要脱掉衣服,因为衣服能产生一定的浮力。踢掉双鞋,然后放松肢体。

     

    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种作法将使落水者更加紧张和被动。

     

    ● 不要盲目抱紧施救者

     

    当救助者出现时,不可惊惶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腰等部位,听从救助者的指挥,让他带着你游上岸。

     

    ● 舒缓痉挛

     

    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若是大腿抽筋,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施救方法

     

    ● 识别

     

    手舞足蹈、水花四溅、表情夸张、大喊大叫……

     

    其实,如果现实中真的看到这种情况,还不到最坏的情况,过了这个阶段就会出现真正的“溺水反应”:

     

    双手只能尽量往下划水来保证口鼻部在水面上,这个时候就不可能再进行大幅度的挣扎以及呼救了。

     

    手脚都在水面下拼命划拉着,一会儿能浮上来,一会儿又沉下去,鼻子跟嘴也发不出来声音。

     

    这种情况最危险、也很容易被其他人忽略,从而导致没能及时进行救助。

     

    如果你带孩子去游泳,时刻都要注意孩子的表情,一刻也不要把目光离开,发现苗头不对,立即施救。千万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游泳池救生员身上,因为有时候救生员的视线也存在盲区。

     

    ● 最常见的4种救助落水者的方法

     

    “伸、抛、划、游”这4种救助落水者的方法是由浙江省宁波市海曙消防救援大队总结出来的。

     

     

    伸,就是用竹竿、树枝、拖把、钢管等身边能找得到的任何竖长状物品,越长越好,越结实越好。这是保证施救者自身安全,也是一种营救落水者最快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抛,主要指救生圈、泳圈等救生器材,或者容积较大的饮料瓶、塑料桶等,越多越好,最好是捆绑在一起,用足够长的绳子抛到落水者身边,最好能在顶端系上砖头、石块等重物,以保证能“精准投递”,同样也要求越长越好。

     

    划,指借助船艇靠近落水者,在“伸”和“抛”的基础上进行救援。

     

    游,是市民最直接介入的一种施救手段,却也是最危险的一种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前发布的数据显示,采用这一施救手段的有60%的“双溺”可能,也就是施救者、落水者双双溺亡,须谨慎采用。

     

    ● 第一目击者及时采取施救措施

     

    2016年10月,我国发布首个淹溺急救指导性文件《淹溺急救专家共识》。该共识是根据美国、欧洲相关指南以及国际近年来的循证研究,并结合中国大陆临床特点制订的。

     

    关于现场急救部分,该共识提到:淹溺时,第一目击者在早期营救和复苏中发挥关键作用。

     

    把人捞上来不能先控水,而是首先要判断溺水者有无意识,是否还有呼吸。

     


    如果没有意识,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无呼吸或者仅有微弱的濒死样呼吸,应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胸部按压方法:

     

     

    人工呼吸方法:

     


     

    30∶2标准心肺复苏是一个标准循环,即30次胸部按压,2次人工呼吸。

     

    特别注意,淹溺导致心搏骤停时,胸外按压和呼吸同样重要,两者都不能忽略。另外心肺复苏要持续进行,中断时间不能超过10秒钟。

     

    心脏骤停后,黄金救治时间为4~6分钟,救护车平均赶到现场的时间为20分钟,救护车5分钟到现场的几率是5%。

     

    因此,溺水救援第一目击者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急救知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识别,可以充分弥补救护车到达现场前的救治空白期。

     

    溺水的预防

     

    ● 警钟长鸣!

     

    放暑假之前,学校一般都要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接受户暑假安全教育,家长和孩子要认真学习,对孩子进行防溺水再教育,确保孩子入脑入心,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

     

    作为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家长是预防溺水教育和预防溺水监管的第一责任人。家长对孩子行踪要做到“四知道”:

     

    孩子去哪里?

    孩子做什么?

    孩子和谁去?

    还何时回?

     

    家长监护一定要做好。需要注意的事项非常多,最重要的是务必遵守安全提示要求,老人、伤残人士和孩子在没人照顾的情况下要远离水边。

     

    尤其是小孩,家长一定要加强看护。每年都会遇到多起儿童溺水的事件,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家长监护不力,可能低头玩一下手机,人就不在了。

     

    ● 全民防范!

     

    如果在江河、水库、山塘、积水坑等水域,发现未成年人有结伴或私自戏水、游泳、捕鱼虾、撑竹排、玩皮划艇等不安全行为,第一目击者要有义务劝阻他们立即停止这种危险性行为,劝阻无效时可以拨打有关监管部门电话进行举报。

     

    此外,发现有偷盗或者故意损坏水域的防溺水设施,比如警示牌、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等,积极劝阻,劝阻无效可以在保证生命安全的条件下拍照片或者视频留存,向公安机关举报。

     

    在这里,Dr.京再次提醒大家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一旦遇到有人溺水,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施救。

     

    希望大家度过一个平安健康的夏天。

     

    参考来源:
    《青少年溺水频发!教你正确的救人姿势》——中国应急管理
    《考试结束当天,2名男生海边玩水溺亡!溺水急救法,如何正确使用》——中国应急管理
    《溺水如何自救施救?这些方式一定要掌握》——央视新闻
  • 上呼吸道感染越来越常见,这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很多朋友都患有这种疾病,它阻碍了患者的呼吸,导致呼吸短促,引起更多的不适,我们要警惕慢性上呼吸道感染,对本病的发生应及早治疗,并掌握相关的治疗措施。这种普通感冒主要频发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天气转凉,气候突然改变,或者长期得不到休息等情况下,存在于人体内呼吸道处的病毒和细菌就会开始生长,引发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越来越常见,影响更多朋友的健康,阻碍患者呼吸,并可引起咳嗽等不适症状,给患者带来特殊的困扰。我们需要彻底的了解疾病,在出现相关症状后,我们需要积极的治疗它,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针对疾病的治疗措施。

     

    如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呢?

     

    由于这种感染本来就是由于病毒和细菌引起的,所以治疗方面抗病毒或抗菌就很重要。感染期要多喝水和注意休息。经过验血确诊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后,可以服用蒲地蓝颗粒抗病毒,或吃头孢药物抗细菌。

     

    有时会伴有咳嗽的症状,患病期间可以喝止咳药。

     

    如果发烧的话还要吃退烧药。鼻塞难受的话还可以用抗组胺抗炎的药物滴到鼻子里。

     

    上呼吸道感染不仅严重,而且病因十分复杂,困扰着许多患者的朋友。一旦患者的身体受到严重损伤,就会引起更明显的症状,导致患者呼吸短促。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该病,尽快开展治疗工作。首先,应进行一般性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充分治疗。合理的饮食安排,保持清淡饮食,容易消化,在必要的时候也应该使用退热剂,镇痛药物,常用的药物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患者严重的发烧,应该使用物理降温,如冰枕或酒精浴,患者严重的鼻塞,睡前服用新麻液滴鼻,每天3-4次。

     

    此外,应注意抗生素治疗。当患者发生细菌感染时,应采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治疗,或口服复方新他敏。患者每天服用两次口服药物,如有必要,还可增加或减少中药方精防百度散。其药物成分包括千胡、柴胡、莲蓉、独活、千活、芥菜、桔梗、甘草等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就是关于严重上呼吸道感染如何能根治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通过对以上介绍的全面了解,朋友们了解了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措施,这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危害更多的患者的健康,容易引起明显的症状,朋友们要对上呼吸道感染有全面透彻的了解,才能减轻患者的病情。

     

     

  •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病的终末期的一种状态,去心脏功能不全的统称,了解了这个问题,我们就知道心力衰竭治疗的目的,其实也就是两个!


    心力衰竭治疗的目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和您提问的问题基本一致,那么问题来了,心力衰竭的病人,怎样才能做到这两点呢?
     

    且看李大夫和大家一起来支招!

     

    一、限盐限水饮食

     

    限盐饮食大家可能比较清楚,这是因为钠盐作为体内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构成部分,过多得钠盐会引起水钠潴留,从而导致容量负荷增加,心脏负荷加重会诱发加重心衰。限水的原因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水的摄入过多,也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衰发病!在心衰治疗中,有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保持干体重,而保持干体重的基础就是限盐和水!

     


    二、避免受凉劳累

     

    心衰诱发的常见原因中,感染和劳累占据了大多数原因!而受凉则是感染的常见原因,因为受凉导致的感染后,会增加交感神经张力,导致心衰加重!而劳累则比较容易理解,劳累会直接增加心脏负荷,从而诱发心衰犯病或加重!
     

    三、做好心脏康复

     

    心衰后的病人,如果心脏康复做的好,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心衰后的预期寿命!而心脏康复中,运动处方和心理处方尤其重要,做好心脏康复锻炼,做好心情后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症状和预后!心脏康复,是心脏心衰后的一大法宝!

     


    四、药吃好

     

    心衰治疗中,黄金三角必不可少,黄金三角是明确的可以改善心衰预后的药物!所以,心衰以后,把药物吃好,才能更好的改善症状和改善预后!黄金三角主要是指ACEI类药物、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
     


    心衰后期,使用各类心脏辅助装置,比如三腔起搏器,左室辅助泵等,也可以改善心衰的症状,但不管怎样,心衰都是心脏功能衰竭的最后状态,我们要科学面对,理性面对,才能让心衰患者的有限生命内过的更幸福、舒适和精彩!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在疾病面前,我们会本能地选择快速见效的治疗方法。但治疗后,康复过程与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的却是持续的量变。

    ——丁荣晶

     

    若非亲身经历,普通人很难理解疾病给人带来的打击。

     

    “心肌梗死”这四个字意味着——在短时间内,你的胸部会剧烈疼痛,心脏收缩能力下降,无法正常工作,最严重的结果是死亡。

     

    如果能够抢救及时,医生会探查你的心脏,找到堵塞的冠状动脉血管,植入支架。命能够保住,但是等待你的是术后的心脏功能重建和心理重建。

     

    甚至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只能长期躺在床上,在方寸之地活动,吃喝拉撒都需要人来照顾,没有基本的尊严可言。

     

    但是置入支架并不是治疗的终点,病人的最终生活也不应该缠绵于病榻,他们值得更好生活。

     

    李康(化名)是一名心梗患者,2018年,他经历了心梗住院治疗,病情恶化卧床不起,到最后经过心脏康复治疗后,慢慢恢复健康,能够正常生活的一系列转变。

     

    他的经历,对于心脏疾病患者家庭来说,是一个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案例。

     

    一波三折

     

    2018年,59岁的李康因心肌梗死住进当地的心外科病房,冠脉造影显示,他的心脏病变非常严重,需要马上植入支架,但是他的心功能严重不全,动手术的风险非常高。

     

    无论手术与否,对于李康和他的家人来说,最后的结果可能都难以承受。

     

    走投无路之下,全家人决定去北京做最后一搏。

     

    2018年9月16日,在救援直升机的帮助下,李康入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CCU监护病房。10月10日,经过CCU医护人员积极抢救,李康的病情稳定下来,终于有条件接受支架介入手术。

     

    李康放了支架之后,心脏功能确实好转了,然而并没有如之前所期望的全身功能恢复更好,感染不能控制,肾功能恶化需要血滤,消化功能严重下降,血糖水平不好控制,整夜无法入睡,甚至出现谵妄,连坐起的力气都没有。

     

    手术后第三天,李康的肾功能衰竭,开始接受血滤治疗,消化功能也出现严重衰退,到后来睡眠也有了问题,甚至出现谵妄,连坐起的力气都没有。

     

    为了给李康治病,他们全家人都来到了北京,在医院周边租了房子,为了让李康家能在医院吃的舒服,家里人更是日日买菜做饭,送到病人床前。

     

    当时的情况,对于李康他们一家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峰回路转

     

    心脏监护室CCU医护人员为了患者的治疗殚精竭虑,心脏监护CCU的护士长王静忽然想到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她曾经参加过一次心脏康复的国际论坛,心脏康复目前是一个新的治疗方向,主要是为了帮助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术后恢复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北大人民医院刚好有心脏康复领域的专家——丁荣晶教授,她在心脏康复方面有着丰富临床经验。

     

    王静辗转联系到了丁荣晶教授团队,幸运的是,丁教授经过评估后认为,如果李康在医生的严格监督下接受心脏康复治疗,是有可能康复的。

     

    丁教授带领心脏康复团队,根据李康的心脏病变、身体状态、饮食、情绪、睡眠等情况作了细致全面的分析评估。

     

    随后,丁教授为李康制定了心脏康复治疗方案,I期的心脏康复将在心脏监护室进行。

     

    2018年11月5号,李康的心脏康复治疗开始了。

     

    从改变呼吸方式做起

     

    针对李康目前的状态,为了他的安全和科学化治疗,我们一方面需要降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另一方面要改善患者的氧摄取能力。

     

    丁教授从李康的呼吸功能开始着手,不仅是进行呼吸模式调整,还有吸气和呼气功能角度整体进行评价和指导,以免因为错误的呼吸会引发呼吸肌窃血现象,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因此指导他学会如何正确呼吸非常重要,第一步就是要让李康能够重建呼吸模式,最大化控制病情进展。

     

    运动康复训练

     

    考虑到李康目前的精神状态问题,丁教授告诉运动治疗师需要加入身心放松训练,促进李康从神经肌肉到自主神经功能的双重改善。

     

    李康的肢体功能恢复计划也在同步进行中,丁教授团队为李康安排了下肢关节活动,从髋关节,到膝关节再到踝关节,从每次5分钟逐渐延长到每次20分钟,上下午各一次。

     

     

    由于李康卧床时间较长,腰部和下肢肌肉力量非常弱,待李康的关节灵活性与稳定性的提高后,丁教授开始加强对他的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

     

    丁教授为李康准备了脚踏车,这样他在床上躺着,就可以进行下肢肌肉的活动,同时也对其上肢肌肉从局部到整体设计锻炼方案。

     

     

    饮食调整

     

    调整饮食也是心脏康复的重要一环,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营养科一起,为李康设计了一套日常饮食方案。

     

    经过I期的心脏康复训练之后,李康可以自己坐起来吃饭了,食量开始增加,精神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2018年11月16日,李康因病情需要转入肾内科继续治疗,但是他的心脏康复治疗并没有中断。

     

    在他身体各项机能提高以后,丁教授团队又制定了下床后的活动方案,比如站立训练,走路调整训练……

     

    2019年1月,李康仍然在进行心脏康复训练,现在已经可以下床正常活动了。

     

     

    如果说冠脉支架治疗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心脏康复治疗就是让患者活得更好,余生不在病榻上度过,不再反复住院和发病,让患者拥有一个健康完美人生,实现健康终老。

     

    心脏康复治疗

     

    丁教授强调:“想要做好心脏康复,医生需要关注患者身体多脏器的功能协同问题,同时也需要有些意外事件的预判能力。”

     

    第一,要有严密的心电血压血氧和血流动力学监护,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有异常,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监测血糖。

     

    第二,如果患者体力极度虚弱的话,从呼吸肌训练开始,训练中注意观察是否有呼吸模式异常等问题。

     

    第三,肌肉的训练,从关节到肌肉,从下肢到上肢,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力量从抵抗身体重力开始,从肌肉训练到神经肌肉协调等等,避免肌肉拉伤和骨折。

     

    第四:鉴于患者目前的精神状态异常睡眠颠倒等问题。

     

    通过全面的评估和系统的设计安排,心脏康复才是完整的,我们才能真正做健康的主人,才能实现我们治病的初心。

  • 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可以治愈。但极少数年老体弱、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预后不良。下呼吸道感染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且不留后遗症。注意治愈后一周复查血常规和胸部X线。

     

     

    一、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饮食护理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饮食要以清淡可口、营养丰富为主。对于咳嗽严重者可多食用止咳润肺食物,痰多且黏稠者注意化痰饮食,平时多喝水,忌吸烟、饮酒、辛辣饮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咳嗽严重可多食用雪梨、银耳、蜂蜜、百合等食物,有着清热润燥,生津化痰的功效,还能滋阴润燥,清肺养胃,清热降火,对于下呼吸道感染咳嗽有一定益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多者可食用柿子、白萝卜、罗汉果等食物,具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涩肠止痢、健脾益胃,生津润肠、凉血止血、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有助于化痰。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时多饮水,感染的恢复和化痰都有一定益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避免吸烟、饮酒,烟酒对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会导致痰液增多,不利于痊愈。

     

    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日常护理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以发热和咳痰护理为主,治愈后一周复查血常规和行X线监测气管、支气管、肺部有无炎症残留,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疏导。

     

    1.日常护理

     

    发热护理:患者发热时注意卧床休息,注意室内温度保暖,可给予冰敷、酒精擦拭物理降温,出汗多的患者注意更换衣物保持身体清洁干燥,适当补水,避免水电解质紊乱。

     

    咳痰护理:部分患者痰液粘稠或位置较深不易咳出,家属在护理时要协助翻身、扣背帮助咳出,平时多喝水有助于化痰。

     

    病情监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愈后,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表现时,建议到医院复查。

     

    心理护理:在生活中,患者家属要多关心患者的感受,了解其内心想法,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不要紧张,告知本病经过及时治疗,病死率很低。

     

    特殊注意事项:部分患者痰液较多且黏稠,突发喘憋者警惕痰液堵塞气管,应及时拍背协助患者咳出,同时拨打120急救。

     

     

    三、如何预防下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预防方法为避免发病诱因和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经常、反复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卡介苗素、细菌溶解物等,有适应证者可注射呼吸道多价菌苗。对于年老体弱等高危人群,每年流行季节定期体检胸部X线可早期筛查。平时避免发病诱因,包括避免与感冒患者的接触,避免受凉、淋雨,避免过度疲劳等。增强体质,坚持有规律的、适度的运动,坚持耐寒锻炼等。

  •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心肌的坏死是不可逆的,所以,心梗后的相关并发症,或者是再梗死,就时刻威胁着心梗患者的生命健康。

     

    那么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再发生和并发症呢?

     

    1.药吃好

     

    一旦罹患心梗,患者需要几乎终身服用药物进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所以,把药吃好是预防心梗后并发症或者再梗死的最好方法,吃药没有捷径,许多人口服药物两年三年之后,因为没有症状,所以,停药者不在少数,而停药后直接导致的可能就是再梗死或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勤复查

     

    心梗后复查尤其重要,因为心梗后并发症的发生也不是随时出现,比如心功能不全,可能有部分病人要到1到2年以后才会出现,所以,定期到医院复查肝功能、肾功能、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相关并发症,及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3.会运动

     

    心梗后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做,也不是什么运动都不能有,心梗后的运动处方,鼓励患者多做有氧运动,会对心梗的愈合有着良好的作用,而适量运动也会有助于减少心梗并发症和再发梗死的可能。

     

    4.戒烟酒

     

    戒烟戒酒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改变生活习惯,杜绝不良嗜好,定期作息和规律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同样的年龄,同样的性别,为什么别人没有心梗,而你发生了心梗,需要找到原因,加以预防,如果心梗后仍然执迷不悟,仍然熬夜抽烟等不改变,那么下次心梗或者并发症就离你不远了。

     

     

    5.懂生活

     

    适度的生活节奏,减少工作压力,减少生活压力,保持愉悦心情,对于预防心梗后再梗死和相关并发症也尤其重要。所以,发生心梗后,更应该懂得如何去生活,更应该懂得拿得起和放得下,方能减少心梗后相关并发症和减少再梗死的发生。

     

    其实预防心梗后并发症,还有其他一些小小的细节,需要我们加以注意,只有更加注意,才能更加安全。

     

    预防并发症,我们需要一直去努力!

  • 如果你能准确的识别患者是心肌梗死,那么我们在医务人员没有到来之前做这些事!

     

    但是记得一定是识别了患者是心肌梗死,如果不能识别,那么需要另当别论。

     

    因为心梗的识别需要心电图、症状、心肌酶等诸多检查和问诊症状才能确诊,所以确诊一定要慎重。

     

     

    就按照提问假设的这样,如果遇到心肌梗死的病人,我们首先该怎么做?

     

    第一、判断生命体征

     

    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如果没有呼吸心跳,首先进行的是心肺复苏,如果有意识一定需要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血压是高是低,心率是快是慢等基本情况。

     

    第二、尽快呼叫专业医务人员到场

     

    心梗以后,我们自己的治疗几乎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因为心梗治疗中的溶栓也好,急诊介入也好,都需要到医院使用专门的药品和器具才可以完成,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尽快把患者送到医院交给专科的医生进行专科的处理。你在发病地点做的相当一部分操作,都可能影响和延迟再灌注的时间,所以,尽快呼叫专业医务人员到场,或者如果医务人员到场时间较长,而且你有较大把握在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尽快送病人到医院。

     

     

    第三、早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如果确诊心梗,只要确认患者没有出血禁忌症,没有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禁忌症,我们需要尽快让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波立维或者替格瑞洛,使用其中至少阿司匹林联合波立维或者替格瑞洛中的一联或者两联。

     

    第四、预防相关并发症

     

    在确保前三件事情完成的前提下,我们需要预防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比如突发晕厥或者心脏骤停,所以,我们需要保证患者一个舒适体位,且保证患者出现晕厥等前提下不至于发生相关并发症。

     

    第五、配合专科医生进行处理

     

    即使你是医生,但不是心内科专科医生,也切忌进行非专业的其他操作,到医院后配合专科医生进行救治,切莫猜忌和拒绝配合医生的治疗,因为——时间就是心肌。

     

    当然,还是那句话,这些一定是在确认患者是心肌梗死的前提下,因为如果不能确保患者是心肌梗死,可能我们的有些操作会加重病情。

     
  •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风险比较高的一种类型,也是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的,导致患者猝死的常见类型。随着我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们生活健康的重要杀手,那么遇到心肌梗死我们应该如何急救呢?

     

    一、尽早发现和识别

     

    急性心肌梗死很多都非常的典型,绝大多数通过我们了解科普知识都能够掌握和判断。所以如果有胸痛胸闷,颈部紧缩感等心梗常见的症状,而且持续不缓解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能够尽早发现和识别。

     

     

    二、尽快进行就医诊治

     

    发现和识别急性心肌梗死是救治的第1步,因为心肌梗死讲究的是分秒必争。尽早发现,识别并不意味着就能够把风险降低到最低,尽早救治才和尽早开通血管,还是保证心肌存活,减少心梗风险的主要措施。在尽早进行就医的时候,我们建议患者减少活动,呼叫120才是最为正确的方法。
     

    三、及时开通闭塞血管

     

    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只要血管不能开通,那么心肌的坏死就会持续进行性的发生,所以发现和识别心肌梗死以后尽早进行,就医以后及时通过溶栓或者急诊手术开通闭塞血管,是能够挽救心肌的唯一方法。


    四、减少心梗相关并发症

     

    开通血管也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完全安全了,心肌梗死还有很多并发症,比如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等心肌血运重建以后,我们需要进行必要的救治,来减少心梗以后相关的并发症,只有过了急性期以后,才能保障我们心梗的安全以及我们生命的安全。

     

     

    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才最能体现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的真理。所以一旦怀疑自己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者身边的朋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一定要尽早就医,并且及时进行正确的救治,否则后悔晚矣。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心脏病是一类比较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织构成,循环系统疾病也称为心血管病。心脏病的分类非常多,风湿性心脏病只是其中一种。

     

     

    一、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热的病变影响到心脏,特别是心脏瓣膜产生影响的一种疾病。风湿热,主要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炎症,风湿热如果累及到心脏,就会引起风湿性心脏病。 风心病累及的心脏瓣膜有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受损的瓣膜以二尖瓣为最常见,也可以几个瓣膜同时受累,称为联合瓣膜病变。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


    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主要是怎么治疗?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其主要治疗方法是心脏瓣膜的置换,心脏瓣膜置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生物瓣膜,一种是机械瓣膜。但不管是哪一种心脏瓣膜置换,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心脏瓣膜的关闭和开放异常,改善心脏功能。所以,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如果其瓣膜开放和关闭异常,对心功能影响还不大,那么不需要手术治疗,仅仅需要内科保守治疗即可。但如果已经需要外科干预,进行风湿性心脏病的瓣膜置换治疗,那么主要是机械瓣膜或者是生物瓣膜的外科手术治疗了。


    三、瓣膜置换以后出现心衰应该怎么办呢?

     

    无论是哪种瓣膜置换,机械瓣膜也好,还是生物瓣膜也好,能够进行第2次瓣膜置换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基本上一生只能进行一次心脏瓣膜置换,不是没有第2次的可能,是第2次可能性比较小。所以,心脏瓣膜置换以后,如果出现心衰症状,那么患者进行二次手术的概率相对比较小。所以,不管是瓣膜置换之前还是置换以后,药物维持心衰现状不进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毕竟,我们再次手术的可能性不大。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为了对抗心肌梗塞,网路上流传一套自救法,当出现心肌梗塞征兆时,只需要十分用力的咳嗽,可以用这种方式按摩和挤压心脏,让心脏冲破梗塞,提高生存几率。

     

    事实上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美国心脏协会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与英国心脏基金会 (British Heart Foundation, BHF) 同时申明为谣言,两个组织的相关专家认为,这种方式不但无效而且还会延误患者取医院的最佳时机,让患者的生命陷入危险,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做法。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自己意识还清楚的时候,第一时间平躺下来,以免意识昏迷导致后续摔伤,之后迅速的拨打120,或者呼救让身边的朋友和家人来帮忙。

     

     

    治疗方式:把握黄金12小时

     

    当患者出现心肌梗塞相关症状时,应把握黄金12小时救治期,到院完成心电图等相关检验,再由医师决定采取以何种方式重新「打通血管」。

     

    方法一:心导管介入性治疗

     

    在侵入性治疗方面,现行有到院90分钟内实施心导管支架或气球扩张术,目的是为了撑开受阻的血管,使血流回复。若阻塞情况严重,医师甚至会为患者施行冠状动脉绕道手术,由身体其他部位撷取血管(如腿部静脉、内乳动脉等)接至心脏,绕开阻塞部位,为血流「开道」。

     

    另外,有些医院未必有足够设备为患者施行侵入性治疗,若无法在120分钟内转诊实施手术,医师也可能视情况为病人先施打 r-tPA(血栓溶解剂)。

     

    方法二:药物治疗

     

    药物方面,主要目的是以降低血栓再次形成为主,可分为:

     

    抗血小板制剂

     

    例如阿斯匹灵 (Aspirin)、醣蛋白 IIb/IIIa 複合物 (Glycoprotein (GP) IIb/IIIa antagonists)、保栓通膜衣锭 (Clopidogrel)、百无凝膜衣锭 (Ticagrelor) 等等,这类药物能避免血小板凝集产生血块,造成血管再一次发生堵塞状况。

     

    贝它阻断剂 (Beta-blockers)

     

    可使心跳减缓、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脏降低对氧气的需求,但有急性心脏衰竭、心因性休克、心搏过缓、或活动性气喘则不能用。

     

    史他汀类 (Statins)

     

    为降血脂药物,由于心肌梗塞与高血脂有关,故此类药物亦可用以对抗该疾病。

     

    ACEI 或 ARB 药物

     

    血管收缩素转换酵素抑制剂 (ACEI) 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异常及心脏衰竭状态,却会伴随咳嗽的副作用,医生也会视情况改用血管收缩素受体阻断剂 (ARB)。

     

    抗血栓药剂

     

    抗血栓药剂 (unfractionated heparin) 简称 UFH,此类药物以静脉注射为主,降低血栓形成机率。

     

    由于抽烟、压力大,动得少、吃得却多等情况,现代人不知不觉间将自己暴露在心脏病的攻击范围内。

     

  • 近日,俄罗斯世界杯落幕,法国队在决赛中4-2战胜克罗地亚,成功卫冕大力神杯。

    然而,在欢庆的氛围中,却发生了一起令人惋惜的事件。一名50岁的法国球迷在激动地庆祝夺冠后,跳入一条运河中,不幸溺水身亡。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庆祝时也要注意安全,避免乐极生悲。

    以下是一些与医疗相关的科普知识,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疾病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预防溺水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家中有儿童或老年人的家庭,更要加强对水域的安全管理。

    二、急救知识

    一旦发生溺水等意外情况,周围的人应该立即进行急救。如发现有人溺水,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以下措施:

    •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将其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鼻中的异物。
    • 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保持溺水者的呼吸。
    • 尽快将溺水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三、心理健康

    在庆祝成功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兴奋导致身体不适,保持良好的心态,享受生活的美好。

    四、日常保养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五、医院科室

    如遇意外事故,可前往附近的医院就诊。以下是一些与意外伤害相关的科室:

    • 急诊科
    • 外科
    • 骨科
    • 神经外科
    • 心血管内科

  • 淹溺是一种严重的意外伤害,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淹溺治疗前的注意事项,包括现场急救、药物治疗、后续治疗等方面,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淹溺的救治过程。

    (一)治疗

    1. 现场急救:淹溺发生后,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首先清除口鼻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急救人员到来。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可能需要使用以下药物:

    • 阿托品:抑制迷走神经反射,使肺膨胀。
    • 尼可刹米(可拉明):刺激呼吸中枢。
    • 多沙普仑:刺激呼吸中枢。
    • 多巴胺、间羟胺:升高血压。
    • 呋塞米(速尿):利尿。

    3. 后续治疗:淹溺患者可能需要接受以下治疗:

    • 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 呼吸机:辅助呼吸。
    • 脱水治疗:降低颅内压。
    • 纠正电解质紊乱。
    • 预防感染。

    (二)预后

    淹溺患者的预后与以下因素有关:

    • 淹溺时间
    • 救治及时程度
    • 治疗方法

    早期救治和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淹溺患者的生存率。

  • 在炎炎夏日,游泳和洗澡成为许多人的消暑方式。然而,河南巩义6名男孩在河中洗澡时不幸溺亡的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那么,如何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溺水的科普知识。

    一、溺水的原因

    1. 水域环境复杂: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环境复杂,深浅不一,暗流涌动,容易发生意外。

    2. 游泳技能不足:不会游泳或游泳技能不熟练,遇到危险时无法自救。

    3. 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意识,盲目下水游泳。

    4. 饮食不当:空腹或饱腹下水游泳,容易导致身体不适。

    二、预防溺水的方法

    1. 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选择有救生员、水质干净、环境安全的游泳场所。

    2. 学会游泳:提高自己的游泳技能,掌握自救和救人方法。

    3. 注意安全:不要单独下水游泳,结伴同行,互相照应。

    4. 饮食调节:游泳前后不要暴饮暴食,避免身体不适。

    5. 加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意识,遵守游泳规则。

    三、溺水后的急救措施

    1. 立即呼救:发现有人溺水时,立即呼救,寻找救生设备。

    2. 救援方法:根据溺水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救援方法,如抛掷救生圈、救生衣等。

    3. 施救原则:不要盲目下水救人,避免造成更大的伤亡。

    4. 人工呼吸:如果溺水者意识不清,可以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急救。

    5. 紧急拨打急救电话:尽快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来。

    总之,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安全意识,掌握自救和救人方法,共同守护生命安全。

  •   在炎炎夏日,溺水事故成为儿童安全的一大隐患。7月4日下午,六盘水市钟山区某小学一名学生不幸发生溺水事故,幸好当地消防部门迅速出动,展开了一场紧张的搜救行动。

      事发当天,这名学生在凤池园人工湖游泳时不幸溺水,周围群众见状后立即展开救助,并拨打119报警。钟山消防大队二中队消防特勤官兵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经过20分钟的紧张搜救,成功将溺水学生打捞上岸,但遗憾的是,学生已无生命体征。

      溺水事故的发生,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儿童的安全。那么,如何预防儿童溺水事故呢?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加强儿童安全教育,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

      2. 不要让儿童单独到水域附近玩耍。

      3. 游泳时一定要佩戴救生圈或救生衣。

      4. 不会游泳的儿童不要下水游泳。

      5. 在水域附近玩耍时,一定要有成人监护。

      此外,当遇到儿童溺水事故时,我们也要学会正确的施救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溺水施救方法:

      1.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2. 将溺水儿童平躺在地上,清除口鼻内的异物。

      3. 对溺水儿童进行心肺复苏。

      4. 尽快将溺水儿童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溺水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儿童的安全保驾护航。

  • 随着冬季的到来,户外运动逐渐成为许多人的首选。然而,户外运动不当也可能会带来致命的威胁。特别是滑冰爱好者们在进行活动时,更要注意冰面的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冰面的融化程度是滑冰安全的重要因素。一旦冰面出现裂缝或者融水,就会大大增加溺水的风险。因此,在滑冰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冰面情况,确保冰面足够厚实且结实。

    此外,结伴而行也是提高滑冰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一旦出现险情,同伴可以及时进行救助。对于一些高风险的户外运动,如攀岩、攀冰、滑雪等,结伴而行更加重要。

    除了注意冰面安全,户外运动者还应注意其他潜在的风险。例如,冬季登山要注重保暖防寒,避免冻伤和感冒;进行高海拔登山活动前,要充分了解当地气候和地形,做好相应的准备。

    对于一些新兴的户外运动项目,如动力伞滑翔、自行车远行、自驾车游等,也需要充分了解运动规则和注意事项,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总之,户外运动虽然充满乐趣,但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希望大家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能时刻保持警惕,确保自身安全。

  • 近期,江西贵溪市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幼儿园校车事故,一辆搭载15名幼儿园学生的面包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侧翻,坠入水塘,造成11名儿童死亡。这起事故再次引发了社会对幼儿交通安全和校车安全的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幼儿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校车的监管,确保校车的安全性能和驾驶员的驾驶资格。

    此外,事故原因分析显示,司机超速驾驶、操作不当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这提醒我们,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对于事故中的遇难儿童,我们表示沉痛哀悼。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事故中的幸存儿童,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治疗,帮助他们走出事故带来的阴影。

    这起事故再次提醒我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 儿童溺水事故频发,令人痛心。据报道,福建省闽侯县琯前村三名小学生不幸溺水身亡,再次引发社会对儿童安全的关注。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死于溺水事故,其中农村儿童溺水死亡率是城市儿童的五倍。造成儿童溺水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儿童安全意识薄弱:由于缺乏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儿童容易在危险环境中玩耍,导致溺水事故发生。

    2. 监护人看护不力:部分监护人疏于看护,未能及时发现儿童的危险行为,导致事故发生。

    3. 水域安全隐患:农村水域众多,但安全设施不完善,缺乏警示标志,容易引发儿童溺水事故。

    4. 救护知识普及不足:许多家长和儿童缺乏基本的急救知识,无法及时进行救助,导致悲剧发生。

    针对儿童溺水事故频发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儿童安全教育:从小培养儿童的安全意识,教育他们远离危险水域。

    2. 完善水域安全设施:加强对水域的安全管理,设置警示标志,防止儿童溺水。

    3. 加强监护责任:监护人要加强对儿童的安全看护,确保儿童安全。

    4. 普及救护知识:普及儿童溺水急救知识,提高家长和儿童的急救能力。

    5. 关注留守儿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确保他们度过安全的假期。

  •   喝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你是否知道,喝水也有讲究?喝水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如何科学地喝水呢?本文将为你解答这些疑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喝水对身体如此重要。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水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包括调节体温、运输营养物质、排泄废物等。因此,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过量饮水会导致水中毒,这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水中毒的原因是人体摄入的水分超过了肾脏的排泄能力,导致体内钠离子浓度过低,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每天应该喝多少水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需水2500 ml左右。这个量包括了直接喝的水,以及食物中的水分。例如,一份蔬菜可以提供约100-200 ml的水分,一份水果可以提供约300-500 ml的水分。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喝水的最佳时间。一般来说,以下时间点是喝水的好时机:

      1. 早晨起床后:早晨起床后,人体经过一夜的睡眠,水分流失较多,此时喝一杯水可以补充水分,唤醒身体。

      2. 餐前:餐前喝水可以增加饱腹感,有助于控制饮食量。

      3. 运动前后:运动前后喝水可以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4. 睡前:睡前喝水可以帮助身体保持水分,但要注意不要喝太多,以免影响睡眠。

      此外,喝水的方式也很重要。建议慢慢喝水,避免一次性喝太多。同时,避免在吃饭时大量饮水,以免影响消化。

      总之,喝水对身体大有益处,但要注意科学饮水,避免水中毒。掌握喝水的最佳时间,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才能让喝水真正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 夏日炎炎,游泳成为了消暑降温的绝佳选择。然而,在享受清凉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游泳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本文将从游泳安全、急救知识、预防措施等方面,为大家提供全面的游泳安全指南。

    一、游泳安全注意事项

    1. 选择正规游泳池:避免在非正规场所游泳,确保水质安全,避免感染疾病。

    2. 游泳前做好准备活动:充分活动身体,预防肌肉拉伤。

    3. 注意水温:水温过冷或过热都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应选择适宜水温。

    4. 注意身体状况:如有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上岸休息。

    5. 遵守游泳规则:不在非游泳区游泳,不在深水区跳水。

    二、溺水急救知识

    1. 发现溺水者:立即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的帮助。

    2. 指导呼吸:如果溺水者意识清醒,可指导其进行呼吸。

    3. 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溺水者意识不清,可进行心肺复苏。

    4. 紧急拨打急救电话:在抢救的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三、预防溺水措施

    1. 学会游泳:提高游泳技能,降低溺水风险。

    2. 佩戴救生圈:对于不会游泳的人,应佩戴救生圈。

    3. 注意安全距离: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碰撞。

    4. 不要单独游泳:避免在无人的水域游泳。

    四、游泳后注意事项

    1. 洗澡:游泳后应立即洗澡,清洁身体。

    2. 补充水分:游泳后应适量补充水分。

    3. 注意休息:游泳后应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儿童溺水迹象与预防措施

      近年来,儿童溺水事故频发,许多家长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儿童溺水时往往不会像成年人那样挣扎或呼救,而是以一些不易察觉的迹象表现出来。本文将介绍儿童溺水的一些常见迹象,以及如何预防儿童溺水事故的发生。

      一、儿童溺水常见迹象

      1. 站立或坐在水中,头低垂,眼睛无神,表情呆滞;

      2. 手脚无力,无法维持平衡,身体下沉;

      3. 漂浮在水面上,头部露出水面,但无法进行正常呼吸;

      4. 呼吸急促,声音微弱或无声;

      5. 面色苍白,嘴唇发紫;

      6. 头部后仰,无法正常控制头部位置。

      二、预防儿童溺水措施

      1. 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告知他们不要单独到水边玩耍;

      2. 在儿童游泳时,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不要分心做其他事情;

      3. 在水边玩耍时,为孩子配备救生衣等安全装备;

      4. 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时,应先了解水域情况,避免发生危险;

      5. 学习基本的溺水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救助。

      三、溺水后的急救措施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内的异物;

      3. 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

      4. 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总结

      儿童溺水事故令人痛心,家长和监护人应时刻关注儿童的安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警惕,共同预防儿童溺水事故的发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