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月龄宝宝是肺炎球菌定植的主要对象,而且这种定植不存在季节性,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宝妈们都要警惕肺炎球菌对宝宝的侵袭。
肺炎球菌感染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疾病,包括肺炎、脑膜炎、菌血症等多种侵袭性疾病,还有中耳炎、鼻窦炎等非侵袭性疾病。这些疾病的临床治疗难度很大,特别是侵袭性疾病,还有可能给宝宝留下耳聋、瘫痪、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让宝妈们遗憾终身!
在此提醒各位宝爸宝妈,可别忘了给家里的“小月龄神兽”打2岁以下宝宝专属、有真实世界保护效果的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敲黑板!以下时间点出生的小月龄神兽们,集合啦!妈妈们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家娃!
2020年农历5月以后出生的宝宝:记得去打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第一针!
宝宝体内是否携带肺炎球菌是发生肺炎球菌感染的先决条件。
宝宝出生6周(1.5月龄)的时候,肺炎球菌定植率还不到10%,而后逐渐增加;但是,此时宝宝出生时从母体获得的保护性抗体水平开始下降。
宝宝2个月大以后,鼻咽部的肺炎球菌携带率开始持续上升,同时母传抗体也在继续下降。直到宝宝6个月大时,这种保护性抗体几乎“彻底消失”。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妈妈发现宝宝6月龄前很少生病,而6个月之后却成了医院的常客。
科学数据显示: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发年龄是6-11月的小月龄宝宝,所以,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不能等宝宝长大了再打,预防要趁早,疾病高发不等人!
6周龄时给宝宝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是预防肺炎球菌感染的最佳时机,宝爸宝妈们,一定要抢在母传抗体开始下降以及肺炎球菌开始定植前,及时让宝宝获取抵御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免疫力!
2020年1月出生的宝宝:是时候完成3针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基础针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是疫情肆虐,家长们越要注意宝宝的疾病预防和疫苗接种。已经开始给宝宝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妈妈一定要牢记:6月龄内完成3针基础针,每针间隔4-8周,千万别忘了下一针的接种时间哦!
2019年4-7月出生的宝宝们:不要忘了打最后一针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加强针,完成全部4针的接种才能给宝宝最周全的保护,有效抵御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发生。
最后,提醒各位宝爸宝妈,一定记得提前与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然后再去接种疫苗,未预约勿前往哦!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众所周知,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内补外护缺一不可,而这“内外护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维生素补充和疫苗接种。
可能有些老一辈的家长觉得“我就没补充什么维生素,打什么疫苗,不也好好的吗”,殊不知,现代社会各种细菌和病毒肆虐,空气环境下降,现在的宝宝们比过去面临着更多的疾病威胁,所以维生素补充和疫苗接种对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科学研究表明,维生素A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发热、腹泻及免疫疾病的风险降低;B族维生素有助于避免口角炎、舌炎、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抑制黑色素形成、促进骨骼发育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维生素D是钙吸收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近来有研究提示:维生素D或可提高新冠疫苗的免疫能力;维生素E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治疗儿童癫痫、预防糖尿病、溶血性贫血等多种疾病。
而像结核、脊髓灰质炎、百白破、天花、麻疹等大家公认的传染病极高的疾病,均有疫苗可预防。
但很多新手爸爸妈妈对于维生素的补充及疫苗接种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下吧!
对各位宝妈宝爸们来说,相较于接种疫苗,如何给宝宝补充维生素可能更显得困难。
毕竟疫苗接种当地政府和国家都会给到提醒,而维生素的补充只能靠宝妈宝爸们自己去了解了。
1.维生素A
如果妈妈每日进食维生素A的含量足够,6月龄的宝宝通过母乳或配方奶是可以满足日常所需维A量的。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主要有鸡蛋、奶制品、绿色蔬菜、动物肝脏及富含胡萝卜素的果等。
超过6月龄后,宝宝辅食中也可添加一些。儿童每日所需维生素A量见下表:
2.维生素B
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是最常见的B族维生素。
如果妈妈体质好的话,通过母乳或者配方奶粉可以保证宝宝的日常需要量。
辅食可添加适量的胚芽米、牛肝、花生、鸡蛋、奶酪等。儿童每日维生素B所需量如下:
3.维生素C
新鲜水果及蔬菜是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宝妈们只要有每日蔬菜及水果的摄入量,宝宝的维生素C就无需额外补充。
当然,配方奶中也有充足的维C,不需要额外补充;
添加辅食后,西红柿、苹果、猕猴桃、红薯等都是绝佳的维生素C补充剂。
补多少,看下表:
4.维生素D
我们都知道,要想让宝宝长高高,足量的钙是基础,如何让钙良好吸收呢?
那就要我们的主角--维生素D上场啦!
每天让宝宝晒太阳,食用牛奶、鸡蛋、沙丁鱼等均可补充维D:
2周岁内的宝宝,每天1010μg的维生素D摄入量即可满足,2周岁以上的宝宝,还需要通过晒太阳、食物额外补充。
5.维生素E
含量丰富维生素E的食物有菠菜、鳄梨、葵花籽、油等,
宝妈们可通过饮食或配方奶粉保证宝宝维生素E每日所需量,辅食中也可适量添加。
6.维生素K
你知道吗?
刚刚出生的小baby,就由医生直接注射了一针维生素K1,这是为什么呢?
新生儿体内,尤其是早产儿,通常缺乏维生素K,维生素K1缺乏会导致新生儿出血,临床上会出现皮肤瘀斑、脐带的残端渗血,甚至有呕血、便血的情况,长期出血还会导致贫血的发生。严重的会导致颅内出血,甚至导致死亡和后遗症的出现。
注射一阵后,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来决定是否需要注射第二针,配方奶粉通常含有维生素K,奶粉喂养的宝宝可以不打第二针;但如果是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建议在出生后1-2个月再补充一次维生素K1,在添加辅食后,适当让宝宝多吃绿色蔬菜有利于维生素K的补充。
至于各年龄段宝宝适合接种的疫苗,我们也总结了一个表格,各位宝妈宝爸可要好好收藏哦!
除了上述免费接种的疫苗外,还有需要自费接种的疫苗,建议各位家长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对应疾病比较常见的、严重程度较高的疫苗来接种,如轮状病毒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
一、乙肝疫苗可以推迟打吗?
一般建议各位家长应准时带宝宝前往医院注射乙肝疫苗,但有时候可能会因某些情况而需要推迟,比如宝宝身体不适等。在这些情况下是可以推迟注射的,但是要注意不能推迟太多天哦。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是按照一定接种程序进行的,婴儿如果不接触外界环境,不会感染传染病,推迟几天不要紧。但是不可能绝对与外界隔绝,所以还是尽早接种疫苗为好。只要推迟天数不是太多,一般是不会影响免疫效果的,另外要注意感冒发热期间是不可以注射疫苗的,容易产生负作用和过敏反应,另外注射疫苗当天不要洗澡为好的,以免引起针孔感染。
二、乙肝疫苗的注射方案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 针,按照0、1、6 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 针疫苗后,间隔1 及6 个月注射第2 及第3 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 h 内接种。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
1、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24小时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新生儿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儿童和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成人一般剂量加倍)。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保护时间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接种者可定期复查乙肝三系统,只要表面抗体依然存在,证明免疫能力依旧。
2、对于母亲一方为单纯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就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乙肝疫苗的使用方法依然是0、1、6方案,有报导认为第一针可打2支(10微克/l毫升)效果更好。
3、对于母亲一方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应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具体方法是新生儿采用注射2次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1个月各注射1支,每支200国际单位)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生后2、3、5月各注射1次);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5微克,生后立即及1月、6月各注射1次),2个方案保护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
众所周知,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内补外护缺一不可,而这“内外护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维生素补充和疫苗接种。
可能有些老一辈的家长觉得“我就没补充什么维生素,打什么疫苗,不也好好的吗”,殊不知,现代社会各种细菌和病毒肆虐,空气环境下降,现在的宝宝们比过去面临着更多的疾病威胁,所以维生素补充和疫苗接种对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科学研究表明,维生素A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发热、腹泻及免疫疾病的风险降低;B族维生素有助于避免口角炎、舌炎、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抑制黑色素形成、促进骨骼发育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维生素D是钙吸收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近来有研究提示:维生素D或可提高新冠疫苗的免疫能力;维生素E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治疗儿童癫痫、预防糖尿病、溶血性贫血等多种疾病。
而像结核、脊髓灰质炎、百白破、天花、麻疹等大家公认的传染病极高的疾病,均有疫苗可预防。
但很多新手爸爸妈妈对于维生素的补充及疫苗接种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下吧!
对各位宝妈宝爸们来说,相较于接种疫苗,如何给宝宝补充维生素可能更显得困难。
毕竟疫苗接种当地政府和国家都会给到提醒,而维生素的补充只能靠宝妈宝爸们自己去了解了。
1.维生素A
如果妈妈每日进食维生素A的含量足够,6月龄的宝宝通过母乳或配方奶是可以满足日常所需维A量的。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主要有鸡蛋、奶制品、绿色蔬菜、动物肝脏及富含胡萝卜素的果等。
超过6月龄后,宝宝辅食中也可添加一些。儿童每日所需维生素A量见下表:
2.维生素B
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是最常见的B族维生素。
如果妈妈体质好的话,通过母乳或者配方奶粉可以保证宝宝的日常需要量。
辅食可添加适量的胚芽米、牛肝、花生、鸡蛋、奶酪等。儿童每日维生素B所需量如下:
3.维生素C
新鲜水果及蔬菜是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宝妈们只要有每日蔬菜及水果的摄入量,宝宝的维生素C就无需额外补充。
当然,配方奶中也有充足的维C,不需要额外补充;
添加辅食后,西红柿、苹果、猕猴桃、红薯等都是绝佳的维生素C补充剂。
补多少,看下表:
4.维生素D
我们都知道,要想让宝宝长高高,足量的钙是基础,如何让钙良好吸收呢?
那就要我们的主角--维生素D上场啦!
每天让宝宝晒太阳,食用牛奶、鸡蛋、沙丁鱼等均可补充维D:
2周岁内的宝宝,每天1010μg的维生素D摄入量即可满足,2周岁以上的宝宝,还需要通过晒太阳、食物额外补充。
5.维生素E
含量丰富维生素E的食物有菠菜、鳄梨、葵花籽、油等,
宝妈们可通过饮食或配方奶粉保证宝宝维生素E每日所需量,辅食中也可适量添加。
6.维生素K
你知道吗?
刚刚出生的小baby,就由医生直接注射了一针维生素K1,这是为什么呢?
新生儿体内,尤其是早产儿,通常缺乏维生素K,维生素K1缺乏会导致新生儿出血,临床上会出现皮肤瘀斑、脐带的残端渗血,甚至有呕血、便血的情况,长期出血还会导致贫血的发生。严重的会导致颅内出血,甚至导致死亡和后遗症的出现。
注射一阵后,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来决定是否需要注射第二针,配方奶粉通常含有维生素K,奶粉喂养的宝宝可以不打第二针;但如果是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建议在出生后1-2个月再补充一次维生素K1,在添加辅食后,适当让宝宝多吃绿色蔬菜有利于维生素K的补充。
至于各年龄段宝宝适合接种的疫苗,我们也总结了一个表格,各位宝妈宝爸可要好好收藏哦!
除了上述免费接种的疫苗外,还有需要自费接种的疫苗,建议各位家长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对应疾病比较常见的、严重程度较高的疫苗来接种,如轮状病毒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
最后呢,在这里呼吁各位爸爸妈妈,宝宝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你们的精心呵护,营养需要内补外护,缺一不可。现在来京东健康618会场挑选宝贝必备营养素,还有儿科医生在线一对一问诊,一站帮你解决多种疑虑,家长们快行动起来吧!
近日法国一家制药企业表示,目前正在开发一种针对痤疮的疫苗,预计将于2023年进入临床应用。相信大家都长过痤疮,在脸上长满了一颗颗红色的痘痘,不仅影响美观,有些痘痘痊愈后还会在脸上留下小疙瘩,更会影响美容,其实这些都是由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并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的结果。听到这个消息,那些脸上反反复复长“青春痘”的人们,应该是最高兴的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痤疮疫苗吧。
痤疮疫苗
大家是否以为痤疮疫苗是一个新品,一个高大上的药物?其实痤疮疫苗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诞生了。第一代痤疮疫苗早在1979年就已经被生产出来,那是痤疮丙酸杆菌的灭活病原体疫苗,当时的科学家将疫苗用于囊肿性重度痤疮患者,结果发现超过50%的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但在随后的进一步动物实验中发现,第一代疫苗所表现出的疗效仅在于对炎症的控制作用,并没有杀伤细菌,而且由于缺乏特异性,很可能会引发非特异的免疫反应,导致机体菌群紊乱。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治标不治本,安全系数也不高,所以第一代疫苗很快就被淘汰了。
随后,科学家们的研究方向转到了痤疮丙酸杆菌的特异性抗原上,并研发出了唾液酸酶特异性疫苗,并在体内体外实验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由于痤疮丙酸杆菌拥有不同的唾液酸酶,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痤疮丙酸杆菌至少5种的唾液酸酶,要达到完全的临床疗效,就必须找到全部的唾液酸酶,因此该疫苗目前仍在研发当中。
上面报道的疫苗,也是基于这种特异性抗原抗体技术而进行研发的,而目前更被看好的其实是另一种疫苗,名叫Christie, Atkins,Munch-Peterson(CAMP)因子疫苗,该疫苗可直接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引起炎症的主要因子CAMP因子,达到抑制局部炎症反应的作用。无论是哪一种疫苗,只要研发成功,其实对广大痤疮患者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如何预防痤疮生长?
不过目前尚没有疫苗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预防痤疮生长,而且疫苗刚上市,估计价格也不菲啊。
1. 改变饮食习惯
常长痤疮的患者应该减少辛辣、油炸、香甜和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同时避免吸烟饮酒,平常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便秘。
2. 勤洗脸
生活中养成勤洗脸的习惯,多使用含角质精油加蛋清或青脂的洁面乳洗脸,可溶解、减少皮质腺分泌,清除皮肤上过多的油脂,让毛孔保持通畅,还要减少使用含油脂较多的面霜,以避免堵塞毛孔。
3. 调节好内分泌节律
痤疮生长说到底也是内分泌紊乱导致的,所以平时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减少负面情绪。
最后还要注意,如果脸上长了痤疮,千万不要用手去直接挤压,这样不仅可能会在脸上留下小疙瘩,还会导致皮肤感染。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痤疮疫苗会在不久的将来与我们见面的,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最近流感疫苗上市了,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佳方式。
但不是说打了流感疫苗就不会得流感了,接种流感疫苗,能将因为该病就诊的几率降低40-60%。对儿童而言,还有更大的好处是能显著降低因流感导致的死亡率。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AAP)与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在2017年9月发布的儿童流感预防与控制建议显示:流感的危害主要体现为其可怕的传染性和极高的变异能力,儿童及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很容易被流感病毒盯上,应及早预防。
流感疫苗大多数是灭活疫苗,不是减毒疫苗,有效成分是流感病毒的抗原成分:血凝素。
在打完流感疫苗后,就会对人体内的少量流感病毒抗原成分产生一定的免疫抗体。而当人体遭到流感病毒的大规模侵袭后,流感疫苗刺激人体所产生的大量抗体就会迅速启动,从而发挥抗流感病毒的作用,达到杀灭病毒、抵抗流感的目的。
流感高发期通常在1-2月(南方4-6月,中纬度地区是1-2月和6-8月)。从高发季前接种疫苗,可以赶在高发期前形成保护。
6个月以上的所有人都应该接种流感疫苗。
尤其是属于免疫相对弱的人群,建议优先接种: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患有某些特定疾病的人,包括心脏病、哮喘、糖尿病和慢性肺病等;孕妇;60岁以上老人。
事实上,感冒和流感不是一种疾病,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而感冒是由感冒的病毒引起的。它们的症状虽然有些相似,但是,他们是不同的两种病!
普通感冒通常就持续3-7天,常见的症状是喉咙痛、咳嗽、打喷嚏和流鼻涕,可能会有发烧,但体温通常不会很高。自愈,不容易出现并发症。
流感通常症状更严重,会出现发烧、喉咙痛、咳嗽、头痛、肌肉疼痛,流鼻涕,全身乏力等症状,也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特别是小朋友、老人、孕妇、有慢性病的人。
可以的。
一般来说我们都会推荐6个月以上的孩子包括成人都可以打流感疫苗,包括孕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今不建议孕妇接种。但在最新的流感疫苗应用技术指南中,中国的专家综述了国际上其他权威机构的意见和最新的研究证据,如今也建议孕期任何阶段都可以接种,并应尽早安排孕妇接种。
又到了流感的高发季节,为使公众免受病毒传染,流感疫苗开始进入到人们的视线当中,那么,流感疫苗到底有什么作用?我们到底该不该打呢?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流行面广,传染性强及发病率高等特点,其波及范围之广、造成的经济损失位于传染性疾病之首。
首先,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公认的对高危人群唯一效果明显的预防措施。
另外,全球新冠疫情流行态势仍持续不减,这个特殊时期,如果出现发热咳嗽流感样症状,必然会进行相应的隔离和筛查,甚至家人也有可能需要相应的筛查,可能造成工作学习的暂时中断。
所以,这个特殊时期,多一份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流感病毒对全人群都有易感特点,因此,除了个别已知存在严重过敏禁忌的人士之外,所有年满 6 个月的人群都应该接种流感疫苗。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重点提到几类人群,为建议接种流感疫苗的优先人群,因为这类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相比健康成年人更高。
6 个月以上的婴幼儿:
6 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重点场所人群:
60 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
慢性病患者,包括心血管疾病(单纯高血压除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等。
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 2-4 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 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为保证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建议尽快安排接种工作,建议最好在 10 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
对 10 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整个流感流行季节都建议接种,即便已经到了当地流感高发时期,如果未接种流感疫苗也应该接种。同一流感流行季节,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重复接种。
鼓励大家都去接种。但实际上,疫苗数量是一定的,医疗机构也有它的承受能力。建议大家接种之前一定要做好预约,避免集中接种造成聚集,对医疗机构带来冲击。
总之,不要轻视流感,它并不是「普通感冒」。虽然迄今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 100%,接种流感疫苗同样无法完全预防流感的发生,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风险以及发生流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所以,还犹豫什么呢,赶紧去预约吧!
中药中最贵的药物之一,穿山甲确实是很好的药物,在临床上也常用。但是由于穿山甲效果明显,加上其价格高昂,多少年来,全世界的穿山甲,多数死在中国人的暴戾下。不过穿山甲依然是一种中药,仍然可以在临床上随便开出来。
穿山甲是一种很好玩的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穿山甲的视觉基本消失。看不到东西的穿山甲,有着很灵敏的嗅觉系统。 穿山甲的肝脏不大,肝解毒功能弱,免疫系统弱,属于单室胃,胃中披着角质膜,胃腺部的黏膜处密布许多呈"S"型的皱襞,借吞食时吞进胃中的小砂石将食物磨碎。
穿山甲一般情况下独居,只有在交配季节,才选择双居。穿山甲通常有两个洞穴用来居住,一个是在冬天居住的洞穴叫冬洞。冬洞一般都会很温暖,冬天在里面居住。夏洞则会很通风,夏天住里面比较凉爽。
穿山甲被抓住之后很难存活,所以在动物园里,很难见到穿山甲。穿山甲交易有着悠久的历史。182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就收到了一件礼物,是用穿山甲鳞片做的盔甲。但最近几十年来,对穿山甲的需求猛涨。海关每年都会查获几千只穿山甲,以及数百磅穿山甲鳞片。那些贩子往往把它们伪装成别的货物。现在穿山甲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
中医理论里,应用穿山甲作为中药,具有悠久历史。穿山甲鳞片具有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用于经闭癓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关节痹痛,麻木拘挛等病症。
我在临床上用过穿山甲最主要也是为了通乳,此功效得到李时珍认可。穿山甲,古方鲜用,近世风疟疮科通经下乳,用为要药,盖此物能窜经络达于病所故也。谚曰: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亦言其迅速也。李仲南言其性专行散,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现在野生穿山甲是保护动物,禁止私人捕杀。有时候,我就觉得人挺残忍的。
(附:中华穿山甲(学名:Manis pentadactyla):是鳞甲目、穿山甲科的哺乳动物。头体长42~92厘米,尾长28~35厘米,体重2~7千克;鳞片与体轴平行,共15~18列。尾巴上另有纵向鳞片9~10片。鳞片棕褐色,老年兽的鳞片边缘橙褐或灰褐色,幼兽尚未角化的鳞片呈黄色。吻细长。脑颅大,呈圆锥形。具有一双小眼睛,形体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不同个体体重和身长差异极大。舌长,无齿。耳不发达。足具5趾,并有强爪;前足爪长,尤以中间第3爪特长,后足爪较短小。全身鳞甲如瓦状。)
有一些网友强化免疫麻疹疫苗的行为存有质疑,并对麻疹疫苗的安全性表示怀疑,称"麻疹疫苗是慢性毒药"。专家辟谣,麻疹疫苗已使用多年,且麻疹疫苗全部来自国产,而且质量是有保障的。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将强化免疫定为消除麻疹的最有效策略之一。美洲于1989年至1995年期间进行了强化免疫活动。2002年11月以来,美洲区未发现有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何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强化免疫的对象,是指无论既往麻疹患病史或免疫史者,均接种一剂麻疹疫苗。通过强化免疫,儿童产生抗体的机会增大,感染麻疹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疾病,无免疫力的人接触病人后90%以上会得麻疹。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途径,由飞沫传播。麻疹可导致中耳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免疫接种是预防麻疹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我国目前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程序是:8月龄接种第一剂次,18月至24月龄接种第二剂次。
为什么要进行强化免疫?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指的就是针对麻疹的发病或流行情况和人群对麻疹的免疫状况进行分析以后,决定在短时间内对孩子进行的普遍免疫,它是对常规免疫的加强,这个是必须要打的,因为打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以后,可以有效的防止宝宝感染麻疹病毒,在一定程度上对宝宝起到保护作用。为什么此次实施强化免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既往未接种过疫苗的儿童、或因个体差异等其他原因免疫不成功的儿童提供一次补种的机会,从而使儿童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在短时间内对特定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可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有效阻断麻疹病毒传播。
哪些儿童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接种需要家长的配合与知情同意,在麻疹疫苗接种前,家长应配合接种人员做好儿童健康状况的询问与接种禁忌的筛查,如儿童有发热等身体不适、禁忌症等可缓种或不接种麻疹疫苗。如果儿童有以下情况,就不能接种麻疹疫苗:对疫苗所含的任何成分过敏(具体成分参照麻疹疫苗说明书);曾患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阿瑟氏反应、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过敏性疾病;正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有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曾患或正患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病、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等。如果儿童在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应缓种麻疹疫苗;近期注射过麻疹疫苗或其他减毒活疫苗,需间隔1个月后补种;强化免疫期间有感冒、发热等症状的,要等恢复健康后进行补种。
来源:福建疾控、福建日报
昨日
福建省疾控中心发布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常见问题解答
详情如下——
答:我们国家目前接种的策略是按照“分步走”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接种。
第一步,主要是针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接种,这些人群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去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员,尽力缓解输入性疫情防控和春运疫情防控的压力,降低本土病例发生和国内疫情爆发的风险。
这一阶段对这部分重点人群的接种,只是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分步走”第一步,后续随着疫苗附条件上市或者正式批准上市,特别是随着生产供应保障能力、产量逐渐提升,对于涉及数亿人的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相对感染以后危险性比较大的人群,我们叫做高危人群,以及后续的普通人群,疫苗接种工作都会全面有序地铺开。我们的目标是力争通过主动免疫的方式建立起群体免疫保护力,使新冠肺炎疫情能够尽快得到更加有效控制。
我们只是先为一小部分重点人群安排了疫苗接种,不足以建立群体免疫屏障。疫苗接种之外,我们还有很多有效的防控手段,比如说做好个人防护,在公共场所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这些措施是在前期新冠疫情防控过程当中,包括疾病预防控制的长期实践当中,都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大家务必做好个人防护。
本次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县(市、区)卫健局设置辖区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单位,大家可以咨询所在地的县(市、区)卫健局或疾控中心去哪接种疫苗。
目前我国批准用于紧急使用的疫苗有3种,分别为中生北京所、中生武汉所和科兴中维生产的灭活疫苗,累计已经完成100多万剂次的临床试验和紧急接种工作,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也没有出现严重感染的病例报告。这些说明目前国内紧急使用的3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安全性良好。
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疫苗的保护率达到百分之百,因此,接种新冠疫苗以后,个人防护措施不减,还是要求大家继续维持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这些好习惯。
现阶段接种对象为18-59岁健康成年人,共接种2剂,两剂间隔28天,紧急时至少间隔14天。
1. 以前接种本疫苗出现过敏者。
2. 严重慢性病、过敏体质者。
3. 发热或急性疾病期患者。
4. 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者或出血性疾病患者。
5. 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患者。
6. 未控制的癫痫和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7. 孕妇。
1. 接种后应在接种单位留观30分钟,留观期间,受种者如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四肢湿冷、皮疹、脉速而弱、发绀、面部和喉咙肿胀、呼吸困难等症状,请马上找接种点医生处置。
2. 接种后应多休息,多饮水,注射部位保持干净卫生,不清洗、不挤压按摩接种部位,以防局部感染。
3. 接种后应查看接种预约,掌握下次疫苗接种时间。
4. 接种后如有发热、局部红肿疼痛等反应,除对症处理外还应及时告知接种单位医生做好相关记录;极个别人可能会出现高热或持续发热数日或出现其他更严重的情况,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防延误病情。
5. 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主要措施之一。接种后仍应坚持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等防控措施。
从疫苗临床试验数据上看,保护期可以达到半年以上,至于说保护期能不能像很多病毒性疫苗一样,能够终身免疫,或者至少保护五年十年,因为疫苗接种后观察时间不足,还不能下这个结论。
头疼、打喷嚏、流鼻涕、浑身没精神,当你觉得“病恹恹”好像要生病的时候,其实是你的身体里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战斗。
如果将我们的身体比作一座城堡,免疫系统就是忠心耿耿守卫它的卫兵,是人体的一个专门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防御体系。
当细菌和病毒等外界“敌军”入侵我们的身体时,免疫防线上的“哨兵”就会第一时间识别这些入侵分子,“敌军来袭,准备战斗!”紧接着,免疫系统就会调配所有“免疫卫兵”,共同向入侵的细菌或病毒发起攻击。
如果这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免疫卫队,入侵的敌人很快就被击退,而人体这座城堡自然稳如泰山。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觉得似乎生病了,但是睡一觉、扛一扛就好了的缘故。
但是,对于刚出生的宝宝而言,他们的免疫系统也很“稚嫩”,还不能及时识别入侵的细菌或病毒,更没有能力去击退他们。因此,对于这些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儿童,一旦生病,并不是所谓的睡一觉、扛一扛这么简单的事了。
WHO数据显示:75%的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尤其以6-11月龄宝宝发病率最高。为什么是6周龄-11月龄的宝宝?
一方面,这与肺炎球菌在婴幼儿体内的定植时间有关。肺炎球菌的传播途径极为广泛,一个简单的咳嗽或者打喷嚏,肺炎球菌就可以通过喷出的飞沫传播并长期潜伏在人体内。肺炎球菌广泛定植于人类鼻咽部,儿童是肺炎球菌的主要宿主,约有1/4的健康儿童是肺炎球菌携带者。
有研究表明,婴儿出生6周的时候,肺炎球菌定植率还不到10%,但两个月以后,鼻咽部的肺炎球菌携带率开始持续上升。而2岁以下宝宝的淋巴系统发育水平尚不足成人一半,淋巴系统的发育对宝宝免疫力的建立至关重要,因此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容易受到肺炎球菌的侵袭。
一旦被肺炎球菌感染,影响可能会非常严重,不仅可能罹患肺炎、脑膜炎、菌血症等多种侵袭性疾病,即使治愈,还有可能留下智力低下、脑瘫、耳聋等严重后遗症。
另一方面,当新生宝宝呱呱落地时,和ta一起来到这个世界的,除了浓浓的母爱,还有来自母体的“母传抗体”。“母传抗体”可以帮助宝宝抵御一部分疾病的侵袭。但母传抗体不能保护宝宝一辈子,婴儿出生6~14周时,母传抗体开始逐渐衰减,到6月龄时母传抗体几乎消失殆尽,而6~11月龄又是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发期。
因此,6周龄-11月龄的宝宝急需疫苗的特异性保护。及时接种疫苗,可以帮助婴儿度过人生中“最脆弱的阶段“。
6周龄: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的关键起点
世界卫生组织也已将肺炎球菌性疾病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后,婴儿的免疫系统需要10~14天的时间产生相应的抗体、形成保护,所以在宝宝6周龄时(肺炎球菌定植快速增加与母传抗体衰减之前)开始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很好地接续婴幼儿体内抗体的浓度,有效预防肺炎球菌的侵袭。
然而,知道了6周龄的时间点,在选择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时,家长们也非常纠结。究竟哪一种疫苗才能真正保护小宝宝免受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侵袭?
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纠结,要知道每一种疫苗都是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后才能上市的。但是,临床试验的结果,反映的是“理想条件”下的疫苗接种效果,这可能与疫苗在真实世界中对于疾病的保护效果不完全一致,这就是所谓的上市后广泛应用得到的效果验证。
目前适用于2岁以下婴幼儿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了20年,在我国也已大规模接种4年,每年接种约300万剂次,积累了大量预防接种的效果证据。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可放心接种。
最后再叮嘱各位宝妈宝爸,6周龄-11月龄是宝宝的免疫力空窗期,面对肺炎球菌性疾病,娇嫩的宝宝是没法“扛一扛”就好的,在6周龄时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才是正解!选择广泛应用且效果得到真实验证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完善宝宝的内在免疫力,让宝宝安全度过人生中“最脆弱的阶段”。
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免疫系统会与病毒进行斗争,这一过程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胸腔积液。
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攻击肺部组织,引发肺部炎症。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肺部组织可能会出现渗出液,进而导致胸腔积液。胸腔积液是胸腔内液体增多的一种情况,可能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对于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胸腔积液,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治疗等。药物治疗方面,医生可能会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药物来控制炎症和感染。支持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提供氧疗、呼吸支持等措施。
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是避免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的关键。为了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2.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3.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4.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5. 注意饮食均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阿奇霉素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有效药物之一。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都有抑制作用。
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一般疗程为5天,5天后患者即可看到明显的效果。但是,具体疗程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建议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除了阿奇霉素外,红霉素、罗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选择之一。此外,针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联合使用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不良习惯,同时注意饮食清淡,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有利于病情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支原体感染具有一定的自限性,部分患者不经治疗也能自愈。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耐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支原体感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风险。
如果出现咳嗽、发热、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病毒性肺炎,顾名思义,是由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冬季和春季,具有较高的传染性。病毒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当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和肺泡上皮细胞时,就会引发炎症,进而导致肺炎。
病毒性肺炎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乏力等。但病毒性肺炎的病情往往更为严重,可能会引发呼吸困难、胸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特别是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病毒性肺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病毒性肺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目前,针对病毒性肺炎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奥司他韦等。此外,对症治疗也很重要,如保持充足的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等。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并接受氧疗、呼吸支持等治疗。
为了预防病毒性肺炎,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此外,接种流感疫苗也是预防病毒性肺炎的有效措施。
病毒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对于保护我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症状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咳嗽:小儿肺炎初期,孩子可能会出现干咳,随后逐渐变为湿咳,咳嗽频繁且伴有痰声。
2. 咳痰:咳嗽时,孩子会咳出白色、黄色或绿色的痰液,痰量多少不等。
3. 发烧:小儿肺炎患者常伴有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烧。
4. 呼吸困难:肺炎会导致肺部通气不畅,孩子可能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症状。
5. 鼻塞、流鼻涕、打喷嚏:肺炎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孩子可能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
6. 精神状态差:肺炎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和睡眠,使其精神状态差,不愿活动。
肺炎的病因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感染,以及理化因素、过敏、药物等。其中,细菌性肺炎较为常见,具有传染性。
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热镇痛等。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增加营养摄入,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此外,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可预防肺炎的发生。
如孩子出现肺炎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切勿自行用药或使用偏方,以免延误病情。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体质虚弱等因素。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这种病原体缺乏细胞壁,因此对青霉素类药物不敏感。治疗支原体肺炎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
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主要是间质性肺炎,有时也可能合并支气管肺炎,被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该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青少年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通常较为轻微,甚至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喉咙痛、肌肉痛、发烧、咳嗽以及突发性刺激性窒息等。
支原体肺炎的典型症状是刺激性干咳,同时可能出现乏力、咽痛、头痛、发热、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确诊支原体肺炎可以通过冷凝集试验、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测、血清支原体抗原检测等方法。
支原体肺炎具有自限性,多数病例无需治疗也可自愈。但早期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无效。
支原体肺炎患者在治疗和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到正规医院就诊,根据病因、血常规和胸片检查结果确定病情,然后根据医生判断合理使用抗生素或其他对症治疗。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应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戒烟限酒,避免前往拥挤的公共场所,多喝热水,每天饮水量应达到1-2升左右。此外,还应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和高热量食物,提高自身免疫力。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了解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真菌性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需要综合治疗。治疗过程中,除了针对原发真菌感染进行抗真菌治疗外,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 全身支持治疗:包括人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的应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2. 防止合并症:在治疗原发真菌感染的同时,要注意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
3. 抗真菌治疗: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可针对不同类型的真菌感染。
4. 停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真菌性肺炎的发生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有关,因此需及时停药。
5. 加强营养支持:真菌性肺炎对孩子的消耗很大,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营养支持。
6. 保持水电平衡:多饮水,适当补充电解质,以维持水电平衡。
7. 输新鲜血液:必要时可输新鲜血液,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新生儿真菌性肺炎的治疗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措施,家长和医生需要密切合作,才能确保患儿尽快康复。
婴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其典型症状为咳嗽、发热、呼吸急促等。当婴儿肺炎支原体检测呈阳性时,家长们可能会担心是否需要打吊瓶治疗。
事实上,婴儿肺炎支原体阳性并不一定需要打吊瓶。根据病情的轻重,可以选择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及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需要注意的是,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的疗效较差,不建议单独使用。
除了抗生素治疗外,宝宝肺炎支原体感染时,还可能伴有干咳等症状。这时,可以服用肺力咳胶囊等止咳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婴儿,口服阿奇霉素等药物就足以控制病情。而对于病情较重的婴儿,可能需要静脉输液治疗。
在治疗期间,家长们应注意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宝宝的日常护理,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接触二手烟等有害物质。在恢复期,宝宝应注意休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值得注意的是,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可能引起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肌炎、关节炎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之,婴儿肺炎支原体阳性不一定需要打吊瓶。家长们应根据宝宝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加强日常护理,促进宝宝尽快康复。
宝宝病毒感染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那么宝宝病毒感染会不会引起肺炎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肺炎是指肺部发生炎症的疾病,其中病毒感染是常见的病因之一。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由于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的影响,进而引发肺炎。
病毒性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刺激性咳嗽、呼吸急促、喘息等。病情进展较快,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在肺部听诊时,有时可能听不到明显的体征,但胸片检查往往提示间质性肺炎。
治疗病毒性肺炎,需要根据感染的具体病毒类型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呼吸系统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而是对症处理。对于消化道系统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同样不需要针对病毒进行治疗,而是对症处理。对于其他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如果病情较轻,可能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若宝宝发烧病程较长,就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为了帮助宝宝缓解症状或康复,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确保宝宝有充足的睡眠。
2. 减少宝宝的剧烈运动。
3. 及时监测宝宝的体温。
4. 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
5. 哺乳期女性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过于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适量饮用鸡汤。
炎炎夏日,空调成为了我们避暑降温的好帮手。然而,吹空调的同时,也容易导致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那么,吹空调感冒了怎么办?哪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吹空调感冒,主要是因为空调房间内空气流通不畅,湿度较低,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或细菌的侵袭。对于吹空调感冒,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服用感冒药:如氨咖黄敏胶囊、感康等复方感冒药,可以缓解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2. 抗生素治疗:对于细菌性感冒,如化脓性扁桃体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头孢等。
3.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4. 增强免疫力:适当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5. 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
除了药物治疗,以下日常保养措施也非常重要:
1. 注意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有营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2. 适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排毒。
3. 避免受凉: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凉。
4.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总之,吹空调感冒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及时治疗,注意日常保养,才能尽快恢复健康。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尤其在秋季和冬季较为多发。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非细菌感染,因此对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无效。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医生通常会推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对于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患者,可以选择呼吸性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此外,四环素类药物也可用于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
在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及时就医,根据病因、血常规和胸片检查后确定病情,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或其他对症治疗。
2. 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3.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多喝水,每天至少喝1-2升水,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5. 保持营养均衡,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提高身体免疫力。
6.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
7.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之,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并做好日常保养,才能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