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近日,南京疫情跨省传播,旅游城市张家界成为第二传播中心,可谓是「创立」了输入性疫情引发国内传播的「新模式」。
在严格管控疫情和加速疫苗接种的当下,仍然有多省发生新冠疫情扩散,引发公众巨大不安。这份不安来自于对变异新冠病毒的不了解,也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那么,变异后的病毒,是否超越了疫苗保护力的范畴?变异的病毒,是否传染性一定会增强?疫苗的接种效果是否会打折扣?
需要指出的是,新冠疫苗的免疫效能和自然患病的免疫能力相近,目前新冠疫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保护力达不到100%。
实际上,按照WHO(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疫苗的保护力超过50%就可以使用。对照此,中国的疫苗远远高于这一标准,但是面对病毒突变株阿尔法时,疫苗的效价还能应付得来,到德尔塔突变株时就开始出效价降低了--针对南非的突变株已有证据表明疫苗效价呈2~3倍下降。
对于德尔塔突变株,现在已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疫苗的预防作用堪忧,如南京机场清洁工大都是完成了疫苗注射,但依然有多人感染。
另一方面,就在最近的消息中得知,转成重症的新冠患者基本上都未接种疫苗。换言之,接种了疫苗能有效阻止患者发展成重症。
事实上,病毒的变异可能导致其在传播性和致病性上发生改变。
病毒发生变异后,现有疫苗变得无效或效果减弱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变异病毒的变化范围很小,暂时还不会对疫苗效力造成影响。但随着变异的发展,如果出现变异程度很大的变异病毒,甚至发展成一个新的病毒亚型,现有疫苗可能就会失效。
目前,多国报道发现变异的新冠病毒以来,民众热议,病毒的「进化」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那么,多国已开发的新冠疫苗是否仍然有效?似乎这一关键问题有了确定的答案后,才能消除疫情给人带来的焦虑。然而,就目前全球疫情来看,短期内变异的病毒不会消失。我们如何应对新冠病毒变异呢?
首先,病毒变异指的是各种原因致使病毒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比如其遗传物质的碱基突变,来自化学和物理等各方面的因素均能诱发病毒的突变。
通常而言,这些突变对于病毒而言是有益的,对宿主防护是 无益的。因为突变常导致耐药性改变,引起治疗难度增加、疫苗开发难度增大及保护作用减弱。
病毒作为最简单的生命体,因其遗传物质结构简单,更容易发生变异,这些变异主要发生在基因组增殖复制的过程中。由于免疫压力或者病毒本身特性,导致变异时刻都在发生。
关于变异,可以说是病毒为了适应环境而选择的一种策略或生存方式,这种变异在自然环境下是漫长而缓慢的,但也可随环境压力的增加而加快。
其次,尽管「病毒在持续变异」这句话听来让人胆战心惊,但事实上,为适应不同宿主,变异是病毒自我复制过程中的「常态」。
病毒在细胞内繁殖时,要为每个「子」病毒复制一份遗传物质,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即发生基因突变,在发生变异的过程中,有些「错误」造成的改变可能不利于病毒生存,有些则可能使病毒变得更易传播,甚至致病性更强。
经过相关研究和模型分析,专家们认为新报告的变异病毒「能够更快地传播」。不过,即便病毒传播速度更快也不意味着其致病性更强。
在病毒眼里,繁殖和更广泛传播才是目标,而非杀死宿主。因此,有些病毒在强化自身传播能力的同时,甚至会朝着致病性更弱的方向进化。
WHO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英国新报告的变异病毒所致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所增加。
另外,要达到病毒进化的最终目的,即与人类共存,病毒首先要适应宿主,短期内有可能出现致病力和传染性都比较强的变异病毒株流行。
然而,随着机体抵抗病毒的免疫力增强,最终演变趋势也可能是病毒致病性和传播能力减弱。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与传染病的斗争史。病毒不断变异,人类也会逐渐强大,但前提是做好科学的防护准备,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
2020年12月中旬以来,变异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各国纷纷升级了管控政策。疫苗接种是防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跟其他疫苗一样,新冠病毒疫苗在上市前都经受了重重「考验」,安全性得到了充分验证。
WHO早前对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发表通报,认为目前的病毒变异并未影响疫苗的保护效率,也没有一种变异体能导致病人加重病症或逃脱筛查诊断。
目前的新冠疫苗,无论腺病毒疫苗、重组基因工程疫苗还是mRNA新冠疫苗,几乎均以病毒的刺突蛋白作为抗原。
基于此,如果病毒变异发生在刺突蛋白上,是否意味着人体对抗病毒感染的疫苗接种效果会受「影响」?
《科学》杂志和一些权威媒体援引专家分析称,「受影响」可能性不大。
这是因为疫苗除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中和抗体外,还能诱导人体特异性效应T细胞克隆和其他非特异免疫功能。
病毒稍有变异,中和抗体一定受影响,但人体细胞免疫和其他非特异免疫形成免疫记忆后受影响较小。
对于目前的情况来说,新冠病毒短时间内不会消失,可能从普遍的流行变成局部流行,病毒变异后,有可能变成一种新的流感类疾病长期与人类共存。
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冠病毒在不断变异,追求零感染已几无可能,在继续强调防护与隔离重要性的同时,相应的措施也要作出改变。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近期,诺如病毒在很多幼儿园暴发!引起了家长的恐慌!目前尚无可以注射的疫苗,本期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诺如病毒治疗与预防的种种问题,给家长朋友吃一颗定心丸!
诺如病毒,是引起儿童和成人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这种病毒暴发于冬季早春的冷季,全年均可感染,以肠道传播为主,患者大多是食用了受诺如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
引起小儿腹泻的病毒主要是轮状病毒,还包括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与其他病毒性肠炎相似,都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这种病毒不但感染儿童,成人也不会幸免!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较多。
小编查了一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并没有发现有针对诺如病毒的疫苗上市,诺如病毒极容易变异,哪怕你已感染过,下一个感染季,你依然没有豁免权,因为病毒变异了,你的免疫系统依然没有针对新型变异病毒的抗体!
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也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病毒类的感染使用抗生素都是无效的!不过这种病毒可以自愈,也不必太过于担心!
由于腹泻、呕吐以及饮食减少,这种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造成的危害主要是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临床治疗上,以利用第三代口服补液盐防止和治疗脱水。并选择吸附剂(蒙脱石散)和益生菌(布拉氏酵母菌、乳酸杆菌等)辅助止泻。
如果发烧,就退烧,如果腹泻,就止泻。病程一般为2~3天,恢复后无后遗症。
一旦出现以下症状,需要送往医院就诊。
1、儿童进食苦难,特别是不会说话的婴儿,数小时不吃不喝。
2、剧烈腹痛,宝宝嚎啕大哭,身体成蜷缩状。
3、大便出现较多粘液或者大便中有血。
4、出现明显脱水的表现:体重丢失超过5%,口唇、皮肤明显干燥伴有口渴;哭时无泪;眼窝凹陷;6-8小时没有解尿。
这个问题很重要,儿童发病一般呕吐为主,如果非剧烈呕吐,还是可以正常进食,母乳喂养的婴儿也不必断奶。
要提醒的是,市面上的各种运动饮料和功能饮料并不适合给急性胃肠炎宝宝作为口服补液使用。
高脂肪食物、高糖的食物在患病期间也要尽量少吃!
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不和感染者密切接触,家中病患需要分餐,生病的家长更不能亲吻孩子,不要将呕吐、腹泻的孩子送往学校也是防止疾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2018年11月,辽宁大连一所小学发生聚集性呕吐事件,共176人出现呕吐、腹泻症状。
2020年11月底,四川省自贡市一所幼儿园50多名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症状。
2021年4月,浙江台州一所中学,经家长反映,多名孩子出现呕吐和腹泻症状。同样是4月,吉林工商学院部分学生出现肠胃不适状况。
经过医生诊断,这几次集体性的呕吐和腹泻都是因为他们感染了诺如病毒。
可以看到,感染诺如病毒的多为未成年人,诺如病毒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婴幼儿急性肠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2]。
也许大家对这个病毒有些许陌生,别担心,今天就由Dr.京来为你讲解诺如病毒的知识。
如果大家对这个病毒陌生,那么它引起的疾病有一个名字:冬季呕吐症,大家应该有所耳闻。
虽然诺如病毒全年都在散发,但因为感染后通常会引起呕吐、腹泻的急性肠胃炎症状,并且多集中在寒冷的冬季,所以被叫做“冬季呕吐症”。
这个病毒比较“粘人”和“勤劳”,不论任何年龄段都会被感染,尤其是免疫力低的老人和儿童。
由于诺如病毒极易被传播,所以常常出现开头那样集体感染的事件,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工作,很容易发生“一人感染,其他人一起遭罪”。
诺如病毒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途径 [3]:
人传人
感染诺如病毒的人的排泄物会携带病毒,他们的粪便和呕吐物的气溶胶弥漫在空气中,如果在不通风的室内,人吸入或接触后就很可能会被传染。
食物传染
如果餐饮人员中有感染诺如病毒的,他们接触的食物可能会附带病毒,接触到这些食物的人也有感染几率。其中,贝类食物例如牡蛎最容易携带该病毒。
水传播
诺如病毒具有亲水性,会通过水传播。
症状较轻时,会出现急性肠胃炎,24小时内,排便超过3次并且拉稀,2小时内呕吐超过2次。
这样的轻微病症持续时间通常为2~3天,由于是自限性疾病,一般情况可以自愈。如果只是呕吐腹泻,可以在家护理,同时补充一些口服补液盐,避免因呕吐腹泻脱水。
但是,如果症状加重,出现恶心、腹痛、头痛、发热、肌肉酸痛等现象,这时候就不要强忍了,需要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诺如病毒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想要预防我们能做到的大概就只有保持卫生了。
个人卫生
从小听到大的“饭前厕后洗手”是有道理的,有效洗手需用香皂或者洗手液揉搓20s以上,并用流动的水冲洗。
需要注意的是,酒精并不能杀死诺如病毒,所以一些含有酒精的免洗手液、消毒湿巾等产品并不能代替流水洗手。
饮食卫生
诺如病毒不耐热,做饭时,一定要清洗干净并彻底煮熟食材,尤其是贝类食物,生吃水果可以选择将果皮去除。
喝水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桶装水要选择生产合格卫生的品牌,自来水一定要煮沸后再饮用。
环境卫生
由于病毒会通过粪便和呕吐物的气溶胶物质传播,所以诺如病毒的感染多发生于封闭环境中。
应尽量远离已感染诺如病毒的人,远离他们的粪便以及呕吐物,如果要处理这些排泄物,需要做好防护准备,戴好口罩和手套,结束后及时洗手消毒。
被污染过的食物一定要丢弃,衣物一定要进行消毒,避免再次传播。
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间尤其要注意,你不知道上一个刚刚来过的人是否已经感染诺如病毒。
在厕所玩手机,也会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粘在手机上,有些人上完厕所后手洗干净了,但手机还是脏的。所以,尽量不要把手机带进厕所。
相信看到这里,你一定再一次认识到了讲卫生的重要性。最后,Dr.京提醒大家,为了预防疾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020 年 6 月 28 日,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宣布,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英文名 Shingrix)在中国正式上市,用于 50 岁及以上成人预防带状疱疹。这时,离去年 5 月份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刚好一年多一点,它也是我国首批快速引进的 48 个境外已上市“临床急需新药”之一。
先看看带状疱疹疫苗这个新药能做什么?
带状疱疹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后遗神经痛,严重时痛感甚至超过分娩痛或慢性癌痛,且因为持续时间较长,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表明,人们患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并发症的风险在 50 岁以后会增加,几乎所有 50 岁及以上成人都曾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但在 85 岁及以上人群中,大约二分之一的人会患带状疱疹,可见病毒随年龄增长而重新激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但带状疱疹在前驱期无皮损仅有疼痛时诊断较为困难,且目前带状疱疹治疗方法不能完全消除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可能,因此接种疫苗才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在全球 18 个国家和地区的临床试验中,Shingrix显示出高达 90% 以上的带状疱疹保护效力,有效降低了 50 岁及以上人群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所以带状疱疹疫苗有望能减轻大众们的痛苦。
带状疱疹疫苗接种后多久能起效?
欣安立适的常规接种程序需要接种两次,间隔 2-6 个月,接种方式为肌肉注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欣安立适的两次接种方案会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但具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起效,对每个人来说可能不一样,这取决于实际身体状况。
研究显示,在50至69岁的成年人中,接种两剂的欣安立适对预防带状疱疹的效果为 97%;在7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效果为 91%。在 50 至 69 岁的成年人中,接种两剂的欣安立适对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为 91%;在 70 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效性为 89%。
带状疱疹疫苗的保护能有多久?
研究显示,在7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在接种疫苗后的四年内,欣安立适的保护率仍然很高(超过 85%),可见欣安立适提供的保护能长达 4 年。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没有其他疫苗对70岁和80岁的人有如此表现,这样的结果与儿童疫苗接种的结果相当。
但研究者康宁汉姆教授则认为它将持续更长时间,他们正在计划评估疫苗在未来 10 年内的疗效,并对结果非常乐观。并且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在老年时期对带状疱疹进行强有力的保护非常重要。
一、 婴儿乙肝疫苗副作用
婴儿是主要打乙肝疫苗的,但由于婴儿身体较弱,所以一般会有副作用的,那么婴儿乙肝疫苗副作用是什么呢?婴儿注射疫苗都有一定的风险,不过风险很小。不良反应有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出现触痛、疼痛,2-3天内自行好转。罕见不良反应有1-2周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持续1-2天,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好转。接种部位可出现硬结,1-2个月可自行吸收。乙肝疫苗的注射是宝宝按照国家计划内免疫016的方案进行的,一般没有什么副作用,不过如果宝宝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黄疸的情况,建议先观察下,如还没有恢复的话即刻就诊。
二、新生儿满月打乙肝疫苗注意事项
新生儿满月可以打乙肝疫苗来预防乙肝,但是有些东西需要知道,新生儿满月打乙肝疫苗注意事项是什么呢?注意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新生儿满月打乙肝疫苗当天不要给宝宝洗澡。疫苗有抗原,为了接种后出现发烧现象,要让宝宝多喝水。当宝宝接种处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时,家长可对患处进行热敷。
三、打完乙肝疫苗后的禁忌
在打完乙肝疫苗之后,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东西,那么打完乙肝疫苗后的禁忌是什么呢?注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后,正常情况下,在饮食上都是有要求的,不能饮酒,不能吃辛辣的食物等等,这种情况应该保持到抗体产生之后比较好。接种乙肝疫苗后,如果抗体滴度过低,还是可能会感染乙肝病毒的,当滴度值大于10时,是可能有效阻止乙肝病毒的入侵,但如果小于10时,而病毒数量多时,还是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的,这时就需要在注射一针加强针。
四、乙肝疫苗副作用潜伏期
乙肝疫苗副作用有一定的潜伏期,有些人不知道的话就会瞎担心,那么乙肝疫苗副作用潜伏期是什么呢?一个疾病的潜伏期一般指的是从感染上这个疾病到出现临床症状,而乙肝的潜伏期就包括乙肝病毒的携带状态,携带状态指的是乙肝病毒感染了人体,但是没有造成相关的临床症状。乙肝疫苗副作用的潜伏期通常为6周-6个月,平均为3个月。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如果机体抵抗力强,免疫功能正常,治疗及时,那么乙型肝炎病毒就会被迅速清除。
有的家长认为,既然流感疫苗能有效预防流感,那打了流感针,孩子就不会得流感了?这里要注意,我们用的词是“预防”,并不是完全阻断,虽然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疫苗的保护力可以达到100%,因此无法保证孩子接种后就肯定不得流感。
而且,即使打了流感疫苗,接种后抗体增加到足以预防流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大概需要14-30天才能发挥保护效应,所以接种流感疫苗后的2-4周内还是会有得流感的可能。
流感的潜伏期通常为 1~4 天,如果在疫苗产生抗体之前就已经感染了病毒,也会出现得流感的情况。由于普通感冒和轻症流感有相似症状,家长应学会识别孩子是否得了流感,以便早做处理。
一般流感出现高烧的频率较高,部分可高达39℃-40℃,而且高烧往往会持续3-5天,吃退烧药也不容易降下来。常伴有呼吸道和全身症状如: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食欲也比较差,可能还会有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还可能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此外,流感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而流感病毒的流行毒株可能每年都在变,不同地方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也不同,因此疫苗都是针对当年的流行毒株进行研制的。还有监测数据表明,流感病毒抗体大概只能维持一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即使新一季将流行的流毒株没有变化,也需要每年接种才能持续获得免疫力,获得有效保护。
并且我们不能一味的单靠流感疫苗来保护自己,坚持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1.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嘱咐孩子勤洗手,避免触摸眼睛、口鼻等,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2.居家隔离: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家人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注意居家隔离,为避免交叉感染,应戴口罩、勤洗手、分开就餐、不共用毛巾,更不应带病上学、上班等;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不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
3.注意均衡营养,适当运动,规律作息:营养均衡,饮食有节,注重顾护脾胃;多做运动,坚持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注意保暖防寒,适时增减衣物,保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
中医理论并非源自于哲学,而是长期临床实践的结果!
疫情爆发后,中医的连花清瘟和刮痧在国际上“大放异彩”,这之后,中国乃至世界对于“中医”又有了全新的认识[1]!
自2019年12月末以来,在中国政府在强有力的政策和指挥下,新冠肺炎的疫情基本控制在国门之内,也为世界争取了2个多月的“缓冲期”。
中药为何会发挥作用?
目前,国内外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了一些对“疫毒”相关的现代多种病毒具有广谱性抑制作用的中草药。
如有报道指出:广陈皮、桑寄生、藿香、紫苏叶、佩兰等对肠道病毒有抑制作用;黄芩、黄连、黄柏、银花、柴胡、贯众、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含羞草等对呼吸道病毒有抑制作用;多花水仙、接骨木等对乙型脑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板蓝根、荆芥、薄荷等对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蒲公英、鸭脚木等对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等。在抗病毒患者的治疗中也常用苦参等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多数中药的抗病毒作用,往往不是特异性抑制病毒,而是通过调节机体的整体状态,起到阻止病毒侵害人体的作用。
由此不难看出,中医对“疫毒”认识系统全面,从“疫毒”的成因、感染途径,到“疫病”的证候特点及治法、方药齐备,再到历代医家不计其数的成功治疗案例,均彰显中医辨证论治、局部与整体并重的优势。
而中药复方的“多兵种、全方位”协同作战,更是战胜包括目前新冠肺炎在内的各种新疫病的关键所在,值得重视和推广运用[2]。
以前,“刮痧”备受争议
还记得很多年前的一个电影——刮痧。
电影讲的是留居美国的一家人,因为孩子发烧使用刮痧退热,而被美国政府误会“虐童”,最终险些失去孩子抚养权的故事。
但近些年“老外”也开始逐渐接受了“刮痧”这种常见的中医疗法!
除了中药方剂之外,中医还有砭、针、灸、按跷、导引等治疗方法。
其中,中医砭法刮痧也是可以治疗瘟疫的。参考中国历史,刮痧则是中医临床治疗瘟疫的重要方法之一。
从中医角度,顾植山教授认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COⅥD-19”疫情的发生,燥、湿、火、寒都有,六淫杂陈,错综复杂。
“伏燥”和“木疬”之气是贯穿始终的病机之本,随时变化的火、湿、寒等是病机标。尤其新冠肺炎的重症,都是内燥较甚者。因此,把新冠病毒感染一概称为“肺炎”值得商榷。
在治疗上,除了中药之法外,中医六术之首的刮痧,具疏通经络,驱邪外出之功,还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效。且刮痧方便易学,取材亦相当容易,易于推广[3]。
刮痧也能提高免疫力?是真的!
大量临床实验证明,李氏虎符铜砭刮痧发现,刮拭胸腺可有效激活机体T淋巴细胞输出量增加,提升自愈力、免疫力。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费景兰在临床通过刮拭胸腺对T细胞亚群影响进行初步研究,在刮痧前、刮痧后30min、24h、72h分别留取血标本检査T淋巴细胞。
结果显示:
1)刮痧前CD4/CD8、T细胞CD3(+)降低,提示机体免疫力低下;
2)刮痧后30 min CD4/CD8、T细胞CD3(+)升至正常;
3)刮痧后24h、72h后CD4/CD8、T细胞CD3(+)均处于正常范围,提示机体免疫力恢复正常。
因此,刮痧可调动人体气血运动,达到强肺补气之功,在治未病及既病防变方面优势突出,可有效阻挡或减轻新型冠状病毒对人体的伤害。
希望居家隔离群众或一线抗疫的医务工作者和老百姓都能够采取刮痧等方法,提高自身免疫能力,阻击疫情蔓延[3]。
温馨提示:
我们在这里郑重的提示您,如果发生了疑似症状,还是不要自己在家中坚持或者拒绝治疗,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医院会根据您的情况采取正确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周东浩,中医整体观不同于西医整体观[A].医学争鸣,2019,06:45-48;
[2]李济仁,李艳,新冠病毒来袭 中医为何可以发挥作用?[N].健康报,2020-3-18(005);
[3] 王雷,费景兰,温媛媛,李道政.中医刮痧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实用中医内科杂志.https://doi.org/10.13729/j.issn.1671-7813.Z20200182
审稿人 | 京东互联网医院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袁玉琴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都说流感疫苗要提前打才能跑在病毒的前面达到最好的预防作用,但偏偏流感高峰期来临前也是疫苗最紧缺之时,能抢到疫苗的可谓是幸运儿,那些预约了N次、排队排了好久的同志们,常常是流感季都过了才轮到接种,仿佛是火车开走了才取到车票,那还有必要打吗?
我们先来看看流感到底啥时候是高峰期。
其实流感的流行性一般有两种,最常见的就是季节性流行,指的是每年冬春季发生的流感。根据我国各地疾控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数据,我国北方流感高峰期一般在每年的11月底到次年的2月底;而南方除了这个高峰期,还有个夏季高峰期,一般在5月-8月份。另外还有一种是流感大流行,是指流感病毒发生突变,人类对其缺乏免疫能力,从而引发全球范围内流行,并无明显季节性。现在的新冠肺炎,就是全球的大流行。
所以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种时间主要是根据季节性流行的规律定的,而且流感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大约需要2-4周的时间。为了确保有充足的时间来产生抗体,应对流感病毒。一般建议流感高峰来临前1-2月为最佳接种时间。所以通常,我们所建议的最佳接种时间为9月、10月。有些地方流感高峰来得晚些,11月也算是最佳接种时间。
感染流感病毒,会有段潜伏期,一般为1-7天左右。在流感的流行季节,会有一些受种者可能正处于这一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隐性感染状态或是无症状感染者。此类人接种流感疫苗后,出现流感样症状的可能性增大,容易让受种者误认为是接种流感疫苗所致,或是疫苗副反应较大。所以为了减少这类误会的发生,建议在流感季来临前提前接种。所以如果错过了最佳时间接种,在接种前的这段时间,感染流感的风险较高。
错过的同志们就要问了:那我们是不是就放弃这支迟到的疫苗吧。其实,错过了最佳接种时间还是可以打的,并且打了也是有效果的。换句话说就是“打了绝对不会吃亏!”当然如果可以,还是提倡在每年的9-11月最佳时间接种流感疫苗。
如果总是很难约到疫苗,建议可以多方关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异地接种。也不要过分纠结于三价流感还是四价流感,也不要在乎进口疫苗还是国产疫苗,有苗就赶紧接种上。此外,加强日常防护,少去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口罩,也是可以有效预防流感的。
说到带状疱疹,很多人都不陌生,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目前认为本病是由多种诱因(如劳累、外伤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后,潜伏于神经系统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重新激活、生长繁殖并侵犯神经节所致。
带状疱疹的自然病程仅2-3周,但其后遗症之一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却非常顽固,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状疱疹的传染性相对较低,但存在免疫缺陷的成人仍可通过接触患者皮损感染该病。
什么人适合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
近年来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Shingrix(商品名)在北京、上海等地正式上市。可能是目前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途径,接种疫苗后可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缩短带状疱疹的持续时间。那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种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此次获批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包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糖蛋白E和AS01B佐剂。区别于既往的减毒活疫苗,疫苗中仅含有灭活的带状疱疹糖蛋白,因而不具有感染性。其中的AS01B佐剂则有助于增强免疫应答反应,亦可产生持续预防作用。
美国现有研究显示,重组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在所有年龄组中可降低超过90%的带状疱疹发病风险,接种四年后仍然有效;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Shingrix疫苗对70岁及以上人群的整体保护效果达到88.8%。
那么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哪些人适用,哪些人禁用呢?
适应人群:
根据国家药监局的官方说明及Shingrix的中文说明书,所有年龄≥50岁的成人均可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无论之前是否接种水痘疫苗或其他带状疱疹疫苗,无论是否曾罹患水痘。考虑到带状疱疹可能复发,所以建议有带状疱疹病史的患者仍进行接种。建议的接种程序为肌肉注射2针,间隔2-6个月。
不应接种或应推迟接种的人群:
1、对Shingrix的活性成份或任何辅料成份过敏者不应接种;
2、患有急性严重发热疾病时应推迟接种;
3、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或者任何凝血功能紊乱患者因可能发生出血反应,不应接种疫苗;
4、具有带状疱疹史的个体、患有多种合并症的个体及免疫抑制人群应基于个体情况权衡利弊,评估是否接种;
5、妊娠期及哺乳期应避免接种。
此外,如果患者出现轻度急性疾病(如感冒),仍可接种Shingrix带状疱疹疫苗;如患者出现中-重度急性疾病(包括体温高于38.5℃),则建议痊愈后再接种疫苗。
近期,流感患者挤爆三甲医院的新闻不断刷屏,占据朋友圈,引得人心惶惶。据北京疾控中心报道,全球每年约有 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流感,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和29-65万例死亡。
今年这一数字比往年有所增加! 患病人数不断刷新纪录!What??这么多人!!
既然这么多人患流感,那到底要不要接种疫苗预防流感??
别着急,听我娓娓道来………
流感病毒是RNA病毒,中国常见的是甲型(H1N1、H3N2)和乙型流感,被中国卫计委纳入季节性流感的范畴。流感RNA病毒的复制过程不是完美的,像人一样也会犯错,每复制1万次会出错一次,所以会“漂移”和“转变”而发生变异,产生新的亚型。
而流感季,世界卫生组织会根据流感病毒监测的情况分南北半球给予推荐意见。但是病毒的类型和亚型这么多,而疫苗的种类有限, 怎么保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不出错呢??答案是:没办法保证!!!
很遗憾,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押错宝了。目前国内除了甲型流感以外,流行最多的是B型乙型流感的其中一株(Yamagata系),恰好不含在公布的疫苗种类中,这是由于流感疫苗的发展和技术现状造成的。
听到这里,有没有绝望的感觉?不过没关系!
事实上今年可以接种的疫苗除了无法覆盖B型流感Yamagate系外,对其他流感仍有45%左右的覆盖率,虽然没有达到每个人都有效,但是至少有一半的患者可以受益。
而且病毒每年的流行菌株会发生波动,今年流行的,近两年都不会流行了。 因此,疫苗接种仍然是首选且有效的预防方式!
最后, 什么样的人适合接种流感疫苗呢?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6月龄以下婴儿、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也应考虑接种流感疫苗。
一旦得了流感,建议立即咨询医生,以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平常活蹦乱跳的宝宝在接种完疫苗以后一下子蔫儿了,要么又哭又闹、要么不吃不睡、有的甚至发烧。
痛在宝身,疼在爸妈心,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就会对着医生来一波灵魂发问:
是不是疫苗有问题?接种疫苗是防病的,这怎么还病了呢?发烧会不会烧坏了脑子?要不要吃点退烧药?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接种疫苗后宝宝发烧了,要怎么办呢?
在接种疫苗之后,宝宝一旦出现发烧等不良反应,爸爸妈妈们请先深呼吸并在心里默念 3 遍:「发热不是病,这是宝宝在长大,免疫系统在完善」。
如果还没有冷静下来,就重复以上动作,直到恢复理智为止。
随后,确定一下宝宝的体温:
(1)如果只是单纯发热而无其他症状,并且体温在 38.5℃ 以下,一般不需要采取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
(2)热度较高时,可适当服用退热药,或采用物理降温。
(3)但如果出现高热、持续不退或发热之外的其他症状,应高度怀疑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发热,应及时就医,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其实疫苗接种,就是把疫苗制剂接种在宝宝体内,使身体内产生抗体,从而获得特异性免疫,预防疾病的发生。
可以理解为,将病毒「大 Boss」主动引入宝宝体内,来刺激和调动宝宝自身的「守卫」。
有的宝宝打完疫苗,没有反应,就是因为自身的守卫强大,轻而易举将「大 Boss」灭掉了;有的宝宝会发烧,则是因为守卫战斗力比较低,需要搏斗一番才能胜利。
所以说,宝宝接种完疫苗是否发烧,跟他当时的抵抗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带宝宝打疫苗之前,做好检查、确保宝宝身体状况良好也尤为重要。
尤其要确认宝宝是否已经感冒、是否有打喷嚏、咳嗽、明显的精神不是很好、胃口比较差、明显睡不安稳、大便明显不正常等表现。
也可以用手电筒看一下宝宝的喉咙,如果扁桃体有明显的红肿, 那么,要延迟打疫苗。
而宝宝在打完疫苗后,家长也要特别警惕:
(1)不要带孩子去游乐场、商场等人群密集细菌多的地方
(2)不要剧烈运动
(3)不要让宝宝太兴奋或者太伤心
(4)不要给宝宝吃大鱼大肉
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宝宝打疫苗,有不良反应怕发烧,本该要接种的疫苗迟迟不敢去。
要知道疫苗本身要预防的疾病,一旦中招,那危害是远大于一过性发烧带来的危害!
快接种起来吧!
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咽喉疾病,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种常用的治疗选择。常见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头孢呋辛钠、头孢孟多、头孢克罗、头孢拉定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缓解扁桃体的炎症反应,使病情逐渐好转。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对病毒感染无效。因此,如果扁桃体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就不能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此时,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其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建议:
如果病情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按时服药,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了解其病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该疾病。
小儿猫叫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罕见遗传疾病。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第5号染色体的短臂缺失,具体来说是5p14区域的缺失。这种缺失可能是由于染色体断裂、易位、嵌合体或臂间倒位等原因引起的。
鞠英华主任医师指出,大部分病例的病因是基因突变,可能与接触大剂量的黏合剂、油漆、X射线等物质有关。病毒感染也可能诱发该病。家族遗传的发病率只有15%。
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温度剧变、营养生理条件异常、遗传因素等。人为因素包括物理射线、化学药剂、某些药物、农药、有毒物质、食品添加剂等。
细胞遗传学研究证实,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多数是由于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的2次断裂所致。断裂发生在短臂上的是中间缺失,断裂发生在短臂和长臂上的是环状染色体。此外,还有部分患儿的第5号染色体易位到C、D或G组染色体上,形成嵌合体或臂间倒位。
临床表现程度与5p缺失所处的部位有关,而与缺失长度无明显相关性。因此,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猫叫样哭声及典型面部特征)来确定关键区域,将猫叫综合征的关键区域定位于5p15.2,位于DNA标记D5S713和D5S18两个遗传标记之间。
面部瘫痪,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本文将围绕面部瘫痪的病因、治疗方法、日常保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广大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面部瘫痪的病因
1.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导致面部瘫痪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中,面神经感觉神经节感染尤为常见,可导致面瘫,也可能引发中耳炎、肿瘤、神经源性疾病等。
2.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面部瘫痪。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可导致面神经受损,引发面瘫。
3. 脱髓鞘疾病: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等,也可能导致面神经受损,引发面瘫。
4. 肿瘤:肿瘤压迫面神经,也可能导致面部瘫痪。
5. 遗传因素:部分面部瘫痪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
二、面部瘫痪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面部瘫痪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常包括神经营养药物、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等。如有病毒感染症状,可口服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或伐昔洛韦片等。
2.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肿瘤、血管等对面神经的压迫,或重建面神经功能。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如电疗、针灸等,可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三、面部瘫痪的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等。
3. 适度锻炼:适度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注意保护面部:外出时,注意面部和眼部的防晒,避免风吹日晒。
四、就诊建议
对于出现面部瘫痪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就诊科室可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等。
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疾病,尤其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更为多见。该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甚至可能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干、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缺氧脑病以及水和电解质的紊乱等问题。
支气管炎的病因主要与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菌感染有关。其中,90%以上为病毒感染,10%左右为细菌或支原体感染。小儿支气管炎通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等。部分患儿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可能会继发细菌感染。
治疗支气管炎的主要方法包括抗感染、止咳化痰和平喘等。针对细菌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肺炎支原体感染,则可选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对于咳嗽、咳痰等症状,可口服止咳化痰药物。喘息严重者,可进行雾化吸入激素平喘。
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孩子接触二手烟和刺激性气体。同时,加强孩子的营养,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支气管炎的发作。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支气管炎的治疗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家长要有耐心,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
在治疗支气管炎的过程中,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孩子发烧伴随发冷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这通常与体温升高或体温上升期有关,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起的。
病毒感染是导致孩子发烧的常见原因之一。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通常症状较轻,通过休息和口服抗病毒药物,大多数情况下5-7天即可痊愈。
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症状可能更为严重,可能需要口服消炎药或针对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的治疗。此外,家长护理不当,如孩子受凉、饮食不当等,也可能导致发烧。
秋冬季节,空气质量较差,呼吸道疾病高发,孩子发烧成为就诊的首要症状。此外,孩子本身抵抗力较弱,也容易导致发烧。
在处理孩子发烧时,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勤测体温,及时给予退烧药;其次,观察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流鼻涕等;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水分摄入,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如果孩子发烧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发烧伴随发冷是一种常见症状,家长应了解其原因和治疗方法,以便在孩子出现此类症状时能够及时处理。
感冒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细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
细菌性感冒可以通过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一般3-5天就能有效遏制细菌生长,降低传染性。而病毒性感冒则需要至少1周时间才能控制病毒感染,传染性可能维持1-2周。
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以及婴幼儿、儿童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因此这些人群需要更长时间的防护。细菌性感冒的治疗包括口服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如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类等。病毒性感冒需要根据病原体选择治疗方案,如流行性感冒需使用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
预防感冒的关键在于加强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体质、避免接触感冒患者等。
当出现感冒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建议。
感冒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恢复健康。
医院设有呼吸内科等科室,专门负责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结膜炎是儿童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根据病因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和过敏性结膜炎。针对不同类型的结膜炎,选择合适的眼药水至关重要。
1. 细菌性结膜炎:表现为结膜充血和脓性分泌物,治疗时需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红霉素眼膏。红霉素眼膏可涂抹于眼睑内侧,每日三次。
2. 病毒性结膜炎:通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表现为水样分泌物,治疗时需使用抗病毒眼药水,如阿昔洛韦滴眼液。阿昔洛维滴眼液每日四次,每次一滴。
3. 过敏性结膜炎:表现为眼痒、眼红和分泌物增多,治疗时需使用抗过敏眼药水,如普拉洛芬滴眼液和色甘酸钠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每日三次,每次一滴。
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眼部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眼部。
2. 避免揉眼睛,以免加重病情。
3. 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用眼。
4. 饮食上注意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5. 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总之,针对小孩结膜炎,家长需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眼药水,并注意日常保养,以确保孩子早日康复。
先天性重症肌无力,这一临床上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涉及遗传、环境及病毒感染等多个方面。
首先,遗传因素在先天性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中占据着关键地位。该疾病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特别是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相关基因的突变有关。家族遗传病史是先天性重症肌无力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其次,食物污染与中毒也是诱发先天性重症肌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摄入被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污染的食物,或误食有毒蘑菇等,都可能破坏神经系统,导致肌无力症状。
此外,病毒感染也是导致先天性重症肌无力的重要原因。如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都可能攻击人体神经系统,引起肌无力。
针对先天性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等。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等。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严重病例,通过胸腺切除等方式改善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先天性重症肌无力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被污染的食物。
3.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4. 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急性肠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
首先,细菌感染是引起急性肠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常见的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食物、水源或接触传播。
其次,病毒感染也是导致急性肠胃炎的常见原因。常见的病毒包括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这些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此外,寄生虫感染也是引起急性肠胃炎的原因之一。常见的寄生虫包括阿米巴原虫、溶组织阿米巴、钩虫等。
除了病原体感染,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会导致急性肠胃炎。例如,进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度饮酒等都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肠胃炎。
在治疗急性肠胃炎方面,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也有助于预防急性肠胃炎的发生。
在预防急性肠胃炎方面,建议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等。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胃肠道疾病,也是预防急性肠胃炎的重要措施。
EB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感染,其病程通常为2-3周,少数患者可能持续数月。尽管EB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自愈倾向,但了解其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对于患者至关重要。
EB病毒感染的症状多样,包括发热、咽痛、乏力、淋巴结肿大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因此,对于疑似EB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目前尚无针对EB病毒感染的特殊治疗方法,但抗病毒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等可以帮助缓解症状。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对于EB病毒感染患者,以下是一些日常保养建议:
1.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口腔感染。
3. 避免接触污染物,减少感染机会。
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5. 遵医嘱进行治疗,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
EB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但成年人也可能感染。为了预防EB病毒感染,以下措施值得关注:
1. 增强机体免疫力,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2. 避免接触污染物,减少感染机会。
3. 接种疫苗,预防EB病毒感染。
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总之,了解EB病毒感染的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患者及时就医、积极治疗,从而改善疾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