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血糖监测误区多,到底怎么测才对?

血糖监测误区多,到底怎么测才对?
发表人:我是大医生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还需要科学的饮食与运动相结合。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糖友们不得不学的“技能”---自我监测血糖,这也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重要一环,它能直接了解机体实际的血糖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反应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从而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然而不少人在日常的血糖监测中,难免会走进一些误区却不自知,今天我们就罗列了常见的几个误区,希望能对糖友们有所帮助。

 

 

血糖监测中的常见误区

 

一、只查空腹血糖

 

很大一部分人平时只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基本靠猜,甚至认为餐后高血糖是饮食造成的,只要每天合理控制饮食就好,哪怕是餐后血糖高了,随着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血糖也会慢慢降下来,没有监测的必要。

 

其实糖尿病在发病之初往往先是餐后血糖升高,而后才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检测餐后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同时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危害更加严重,严格控制餐后高血糖,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二、“餐后2小时血糖”=“吃完饭以后2小时的血糖”?

 

不少人对这个“餐后2小时”有误解,每次都是吃完最后一口饭才开始计时,2小时后准时测量血糖,但我们知道不同的人吃饭时间是不同的,如果从餐后开始计时,早已过了血糖升高的高峰。

 

“餐后2小时血糖”实际指的是从吃第一口饭算起,到2小时采血所测的血糖值。

 

三、病情稳定就不用监测血糖了?

 

血糖水平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天之中血糖也在不停变化,生病、生气、剧烈或过少运动等情况都会引起血糖波动,这些时候都应当及时监测,避免血糖骤然升高或低血糖的发生。因此即便是病情稳定的患者,也需监测血糖,但可逐步减少测定的次数,一般一周测4-8次,具体方案按医嘱执行。

 

四、检查前故意少吃

 

有些患者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血糖检查结果,有意识地在检查前节食,但这样测得的血糖结果不能代表平常状态下的真实血糖水平,反而可能会影响治疗,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如何正确监测血糖?

 

1、初发糖尿病者一般需要连续测1-3天的“七个点”血糖,即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觉前的血糖,画出血糖变化曲线,为制定降糖方案提供依据。如果出现不可解释的空腹高血糖或夜间低血糖,则需凌晨2点-3点再加测一次。

 

2、血糖未达标时,常采用两种办法:三餐前及睡前,或者早餐前加三餐后2小时血糖。还可以根据血糖的波动定点每日监测,一天监测2-3次。

 

3、随机监测血糖。外出赴宴、运动前后、开车前、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等情况下,可随时监测。

 

此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避免影响检测结果:试纸勿过期;血量要足够;操作程序正确;选择合适采血部位,一般为中指和无名指,消毒,待酒精挥发完毕再采血,弃去第1滴血。

 

血糖监测不能一劳永逸,更不能怕花钱、图省事,只有科学的监测、科学的治疗,我们才可能将病情进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参考文献
李向红.如何自我监测血糖?[J].中医健康养生,2017(08):56.
陈静.有效监测血糖对治疗糖尿病的意义与方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1):111.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吴光秀

      案例一:有一位糖尿病患者自己买了一台血糖仪,担心不准。于是,有一天空腹状态下,他拿着自己的血糖仪去和医院的血糖仪进行比对。

      结果:自己血糖仪测的血糖是6.6mmol/L,医院血糖仪测的是5.4mmol/L,他认为这两个血糖仪就有大约1.2的误差。以后自己测血糖,数值再减去1.2。

      案例二:一位患者自己在家测餐后2小时血糖是4.8mmol/L,但是患者没有饥饿感,所以认为他这个血糖仪不准。于是,他第二天到医院检验科抽静脉血测了血糖,然后在抽血的同时,用血糖仪也测了一次血糖(用指尖血)。

      结果:两次血糖值都是7.2mmol/L,他觉得血糖仪太准了,放心了。

      这两种方法是否对呢?怎样用自己的血糖仪规范地和医院的实验室生化方法进行比对呢?

      医院如何比对血糖仪的准确性

      首先我们看1个国家标准和1个临床指南,国家标准即卫生部的WS/T 226-2002《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规定了比对的两个方案:

      方案一:静脉血样比对试验(此方案目前一些医院采用,对各临床科室所使用的血糖仪,与本医院的实验室生化方法进行比对,每年2次,采用静脉全血血样,具体方法略)。

      方案二:毛细血管血与静脉血比对试验。空腹状态,先取指尖末梢全血,用血糖仪按制造商使用说明的方法进行测试,随后立即抽静脉血,抗凝,在30分钟内用实验室的分析仪完成血浆葡萄糖测试。

      血糖浓度在2.8mmol/L~22.2mmol/L范围内的血样应当由原始静脉血样获得,另外≤2.8mmol/L,≧22.2mmol/L的极端血样可有实验室另行制备。

      规范的比对方法有了,结果如何判定呢?这就需要对照另一个临床指南,即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来判断血糖仪的测试结果是否准确,2015年版指南要求如下:

      如果血糖的测试范围低于5.6mmol/L,它的允许误差是±0.83mmol/L;

      如果是≥5.6mmol/,它的允许误差是≤±15%。

      所以,生化检测的血糖值和指尖血检测值的比对是依据这个范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不准了。

      为什么有两个比对范围

      为了安全,会有低于和高于5.6mmol/L两个判定标准。

      低于5.6 mmol/L,就有出现低血糖的风险,所以要求血糖仪检测更准确,用±0.83mmol/L更严格。

      举个具体例子吧,如果血糖的测试范围低于5.6mmol/L:

      如果您的血糖仪测的血糖是5.4 mmol/L,生化室抽的静脉血是5.1 mmol/L,以生化室的5.1mmol/L为标准,加上0.83 mmol/L就是5.93 mmol/L,而5.4是在5.93的范围内,所以恭喜,您的血糖仪在中值范围是准的。

      相反,如果您的血糖仪测的血糖是4.1mmol/L,生化室抽的静脉血还是5.1 mmol/L,减去0.83 mmol/L就是4.27 mmol/L,而4.1低于4.27的范围内,所以抱歉,您的血糖仪中值的范围内是不准的!

      如果是≥5.6mmol/,它的允许误差是±15%:

      如果您的血糖仪测的血糖是15.4 mmol/L,生化室抽的静脉血是17.2mmol/L,以生化室的17.2为标准,加上15.4×15%就是:2.31+15.4=17.71 mmol/L,而17.2是在17.71的范围内,所以恭喜,您的血糖仪高值的范围内是准的!

      相反,如果血糖仪测的血糖是15.8mmol/L,生化室抽的静脉血还是17.2mmol/L,以生化室的17.2为标准,加上15.8×15%就是:2.37+15.8=18.17mmol/L,而18.17是在17.71的范围外,所以抱歉,您的血糖仪高值的范围内是不准的!

      糖友可能感到奇怪,为什么出现低值范围、高值范围这个说法呢?

      道理很简单,如果血糖正常,血糖仪测的正常也是理所当然。但是,糖友如果哪天因为忘记吃药或者打胰岛素,血糖有可能飙升到23mmol/L(极高值),而血糖仪在极高值范围内测得严重不准,就直接耽误治疗了。

      相反,如果糖友连续几天拉肚子,吃不进饭,出现低于3.9的血糖,患者又赶巧是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仪在低值上测得严重不准,那就要出大事了。

      所以,医院的血糖仪比对至少要设置5个浓度,比如1号样本2.1mmol/L,2号3.00mmol/L,3号10.3mmol/L,4号16.7mmol/L,5号样本24.6mmol/L,这样低值、中值、高值,以及低于2.2的极低值,高于22.2的极高值都有了,才能比对出血糖仪是否存在问题。

      糖友会说,比对个血糖仪还这么复杂,如果有这种想法,就会出现文章开头的2个案例的情况,大概比一比,实际上比的真不准。

      案例一和案例二比的对吗

      案例一,最明显的问题是拿自己的血糖仪去和医院的血糖仪比对,前提是保证医院的血糖仪自身按要求进行生化比对(糖友在测血糖的时候,可咨询一下医院里的血糖仪每年比对过2次吗?如果没有比对,那这种方法需要直接放弃。比如一些社区门诊部的血糖仪,可能就没有条件进行规范的比对)。

      案例二看起来两个血糖值一样,但实际上是一种巧合,因为所有规范的比对需要在30分钟内完成,而普通的抽血查血糖、肝功等项目,要在分析仪上一项一项地检测,因为医院里的血标本很多,没有1~2个小时是完不成的,这个大家都懂得。所以,如果采用方案二,而且在半小时内比对完成,那就真比对了。

      还要提醒大家,因为便携式血糖仪的检测值只是临床参考,出现异常的血糖低值或高值,无论在家,还是在医院,只要是血糖仪测的,都要抽血进行血糖的生化检查复查,以便及时治疗。

  •   电子血压计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与血压间接测量原理进行血压测量的医疗设备。电子血压计有臂式、腕式之分;其技术经历了最原始的第一代、第二代(臂式使用)、第三代(腕式使用)的发展。电子血压计已经成为家庭自测血压的主要工具。电子血压计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医院等医疗机构。

      电子血压计的原理

      血压间接测量法中,分为听诊法(Auscultatory method)和示波法(Oscillometric method)。   听诊法存在其固有的缺点:一是在舒张压对应于第四相还是第五相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论,由此引起的判别误差很大。二是通过听柯氏声来判别收缩压、舒张压,其读数受医生的情绪、听力、环境噪音、被测者的紧张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易引入主观误差,难以标准化。   以听诊法原理制成的电子血压计,虽然实现了自动检测,但仍未彻底解决其固有缺点,即误差大、重复性差、易受噪音干扰。

      目前绝大多数血压监护仪和自动电子血压计采用了示波法间接测量血压。示波法测血压通过建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与袖套压力震荡波的关系来判别血压。

      因为脉压震荡波与血压有较为稳定的相关性,因此实际家庭自测血压的应用中,利用示波原理测量的血压结果比听诊法较为准确。而且示波法测血压时袖套内无拾音器件,操作简单,抗外界噪声干扰能力强,还可同时测得平均压。

      必须指出,从测量原理上来说,两种间接测量法不存在哪一个更准确的问题。

      电子血压计的适合人群

      对于常用的电子血压计(包括常用的医用水银柱式血压计),都是间接法测量血压,相对于直接测量法来说都存在一定的误差,误差通常在5%~20%之间。

      间接测量法不适合血压过低或过高的人使用,尤其对于大出血的病人,其本身血压严重偏低,间接法测量可能会造成超过40%的误差而导致医生做出错误判断。

      另外,腕式电子血压计,不适合老年人使用,因为他们的血压本身已经较高,且血液粘稠度高,用此类血压计测量的结果与心脏本身泵出的血压相比已经降低了很多,这个测量结果已经没有参考价值了。

      早年在日本曾被开发出来的指套式血压计,没多久就被证明是行不通的。因此指套式血压计不适用于任何人群!

      综上所述,电子血压计主要适用于三级以下高血压人群使用,主要用于日常血压监测。

      电子血压计到底准不准

      电子血压计原理采用示波法,其原理上应该是准确的。

      电子血压计的临床验证是以听诊法作为标准、使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设计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使用水银压力表的听诊法所测出的结果比电子血压计的测量结果准确。当然,认为电子血压计的测量结果比使用水银压力表的听诊法所测出的结果更加准确也是错误的。

      医院的医生所使用的水银柱式血压计,只是压力测量的工具。认为水银柱式血压计是精确的血压计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水银柱式血压计只是一个压力计而已,重点在于医生通过听诊器进行的听诊。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普遍禁止使用水银柱式血压计,而采用精度更高的电子压力计(表)。

      对个体被测者来说,电子血压计和听诊法有差异是很正常的。

      影响因素及校准

      电子血压计和水银柱式血压计(压力表)一样,需要定期校准,校准周期一般情况下是一年。

      影响电子血压计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   1、未经校准,或未定期校准,理由见上文。

      2、使用方法不当: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测试过程中袖带(或腕带、指环)保持与心脏同一水平位置,还要讲究静座、情绪稳定……

      3、不恰当的人,或不恰当的场合使用,理由见前文所述。

      一般来说,只要注意以上几点,那么电子血压计的测量结果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操作失误影响测量结果

      袖带底部应在手臂肘窝上方1~2厘米地方

      水银血压计要求使用者必须受过专业的培训,而且还要配合听诊器使用,所以对于家庭来说确实不太方便,有时测量结果不准其实是患者不恰当的使用方法造成的。

      例如,有的市民不清楚血压计袖带正确的佩戴位置,所以每一次测量血压的结果都不一样。其实,无论是水银血压计还是电子血压计,袖带的底部都应该在手臂肘窝上方1~2厘米的地方。有的患者把袖带戴得过高或者过低,血流经过这些地方时压力已经发生了改变,测量的结果当然不准确。

      此外,有的电子血压计袖带使用范围为22~32厘米,但一些使用者的臂周长大于或小于袖带适用的范围,这样一来其血压测量值也可能不准确。因此一定要配置一条尺寸合适的袖带,并且把它戴在准确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每天固定一个测量血压的时间也很重要。有的人测血压,今天是一早起床测,明天则是中午测。要知道,人的血压在一天之内的变化相对是很大的。严格来说,人每一时刻的血压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还会随着人的心理状态、时间、季节、气温的变化以及测量的部位、体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因此,每天测量血压的时间应该固定。医生建议,最佳的测量血压时间应该是清晨起床后,这时人处于一种静息状态下,比较能真实地反映血压水平。

        

  • 如今国内糖尿病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了,好多糖尿病患者被确诊都是通过空腹血糖检查实现的,大家非常想知道的是空腹多长时间测血糖比较准确?下面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测量空腹血糖方面的常识,想了解的接着往下看。


    空腹多长时间测血糖比较准确?

    空腹血糖,通常指的是在禁食之后8-12小时之后的血糖,也就是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这样可以真实地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等到结果出来后就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得糖尿病的危险。


    这些因素会影响你的“空腹血糖”值

    一般情况下空腹血糖的测量都是在8点之前完成,有些患者为了等待医生看病,往往等到9点、10点的时候再去测量空腹血糖,虽然这个时候仍然是空腹,但是受到生物钟的调节,升糖激素已经逐渐升高了,这时候血糖会比正常的空腹高出很多。


    要想保证第二天测量出的空腹血糖数值真实性,前面一天的晚餐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大家在前面一天晚餐吃的过于丰盛或者用餐时间太晚的话, 第二天早起起来空腹血糖数值一定是偏高的。也有一些人为了让空腹血糖数值低一点就会有意识地减少前一天晚餐的摄入量,不过这样的节食对于血糖数值检测意义也不是很大。

    运动会导致机体空腹血糖数值偏低,比如有些人在检测空腹血糖的前面一天长时间运动过,这样第二天在检测空腹血糖的时候数值就会偏低,因此我们建议大家在测量空腹血糖前一天晚上不要运动。

    空腹多长时间测血糖比较准确?从上面文章的介绍来看空腹血糖检测的最佳时间是在早上8点前,这样检测出来的数值也是非常准确的,要是发现自己的空腹血糖数值偏高就很有可能得了糖尿病了,必须接受降糖治疗。

  •   日前,江西某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欧姆龙电子血压器测量不准》的报道,称刘女士购买了一台欧姆龙电子血压计,可是测量结果比医院测量的结果要低,所以刘女士对欧姆龙电子血压计的精准度表示怀疑。就此事笔者进行了追踪调查。

      据卫生部统计,目前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达1.6亿,而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却十分低。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会建议患者在家庭进行血压自测。所以,电子血压计的使用率在逐步提高。而消费者该如何检验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子血压计是极为重要的。

      目前,国际上有3个机构是验证电子血压计准确性的权威机构。他们是英国高血压学会(BHS),美国医疗器械检测协会(AAMI)和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我国目前认可前2个机构规定的标准。而前文所说到刘女士购买的欧姆龙电子血压计,就是获得BHS和AAMI认证的产品,而且欧姆龙公司所生产的大部分电子血压计均获得了上述机构的检验认证。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是专业从事研发生产健康医疗器械的公司,从1973年开始生产电子血压计,目前该公司所生产的电子血压计已累计突破6500万台。同时,各国家的医生及研究人员也常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进行临床研究,发表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等医学论文。

    》》点击进入高血压专题《《

      那么,欧姆龙电子血压计的精准度毋庸置疑,为何刘女士测出来的数值会和医院的水银血压计测试值不同呢?为此,笔者向专家进行了咨询。不排除有如下3点可能性。

      首先,是否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电子血压计?电子血压计分腕式和上臂式,特别胖或特别瘦的人,手腕的周长不在手腕式电子血压计的使用范围之内的话,就不适宜使用腕式电子血压计,而应选择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也有大、中、小号的袖带,而普通的袖带对上臂周长规定的范围是22-32cm,如果在此标准之外的就要另外配备大小适合的袖带,否则就会造成测量不准确。

      其次,测量方式是否正确?购买了电子血压计之后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或请专业的销售人员教你如何使用。因为电子血压计由于型号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功能,如果不熟悉其特性,也会造成测量的误差。正确的测量方法应该是在温暖的房间里,每天在同一时刻进行测量;坐在椅子上,背要挺直,牢牢缠上臂带,臂带同手臂之间不要有空隙,臂带宽度的1/2处与心脏(乳头)处于同一高度,测量前做几次深呼吸,心情放松。

      再次,血压是经常变化的。我们的心脏是随着日常活动的变化而变化,兴奋、紧张、压力、寒冷等也会影响血压。也有人一天中高压的变化值在50mmHg左右。在医院,大多数人因紧张,测得的血压值会比在家测的高出20-30mmHg,这也是俗称的“白大衣效应高血压”。与此相反的“假性高血压”就是在医院所测的血压低于家庭血压。正因为上述2种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并不明确,使医生得不到患者真正的血压状况,对高血压治疗有一定的障碍。所以,这也是医生重视平时家庭血压自测的原因之一。详细内容可以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综上所述,电子血压计是有效的自我监测血压的良好方法,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治疗及血压的控制都有很大的帮助。希望通过正确的电子血压计的使用方法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正确使用电子血压计,改变对于电子血压计的偏见,从而使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有所改善。

  • 很多糖友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家自测的血糖值总是和在医院测的血糖值不一样呢?究竟是哪里出了错呢?

     

    今天就来跟您聊聊 “血糖自测中,易出错的环节有哪些!”

     

    一、血糖值不准确很可能是你的标准值选错啦

     

    首先,血糖仪的对比应该是跟标准值对比,就像您说一个人很胖的时候也是跟标准体重对比,而不是跟另一个肥胖的体型来对比,那么对于血糖仪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每一部血糖仪都会有一些误差的,这个误差只要在正负15%之内都是符合国际标准的,都不会影响到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因为医生更重要的是看您血糖整体波动的趋势和走向。

     

    二、如何知道血糖仪准确度的范围?

     

    标准的方法是跟医院的生化指标对比。由于血糖时刻都在波动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比较大,诸如饮食、运动、情绪压力、睡眠、用药等。因此正确的对比方法是,在医院要抽血测血糖之前,先用血糖仪测指尖血,再同时抽血,中间间隔的时间越短越好,这样测出来的两个数值对比才有意义。

     

    三、“操作不当”也会导致血糖值不准

     

    除了血糖仪本身存在的误差和选择正确的标准值以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正确的操作。因为很多时候一个不经意间的小习惯,可能就会导致血糖值不准。所以大家在测试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一按二甩不挤压

     

    测试血糖前准备工作很重要,首先是从指根向指尖按摩5~6次;

     

    然后,下垂手臂10~15秒,保证血液充满指尖。

     

    酒精棉消毒手指后,用干棉签擦干酒精或等其自然风干,一定等干后再采血哦~

     

    在采血过程中,一定不要过分按摩和用力挤压扎针部位,以免挤出部分组织液,导致血液标本稀释,影响测试结果。

     

    扎针后,可以轻轻推压手指两侧血管至手指前端三分之一处,让血慢慢溢出,从伤口部位冒出一个芝麻粒大小的小血滴即可。

     

    2. 采血位置选正确

     

    经常测试血糖,采血的位置也同样关键。建议大家经常更换戳刺部位,因为在同一个位置重复戳刺不仅容易引发感染,还会加重刺痛感。可以选择在指肚的侧面进行采血,这个地方不容易用到。冬季比较干燥,可以采用温和的护手霜,保持手部的护理。

     

     

    尽量避免选择在拇指和食指上进行采血,据英国糖尿病协会研究认为测血糖应该测无名指、中指和小指,不推荐测食指和大拇指。

     

    事实上,左右手或五根手指测得的血糖并没有区别,但是在相对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常建议患者选择无名指、中指和小指,因为这几根指头平日里的活动少、感染概率低、疼痛轻、不影响日常生活,而最灵活、最敏感、用得最多的拇指和食指则应避免使用。

     

    3. 试纸要和血糖仪匹配

     

    使用家用血糖仪测量血糖,试纸和机器是需要配套使用的。如果不配套或者试纸过期或受潮都会影响血糖的测量。所以使用前一定要先检查试纸与机型是否配套,其次检查试纸情况,避免试纸受潮,并确定试纸在保质期内。一般来说,血糖试纸的保质期在三个月内。

  • 测血糖, 就需要把钱花在刀刃上。糖尿病患者要避免在这4种情况下监测血糖,因为血糖结果不准确。

    1.未正常服用降糖药

    监测血糖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医生制订的治疗方案是否有效。擅自停用降糖药物,会使治疗中断,从而不能反映真实病情,同时造成血糖波动,加重病情。

    所以,无论是监测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不宜在监测前停药。

    2. 监测前一天刻意减少饮食

    “今天要抽血化验,我昨天特意少吃了。”临床上经常有患者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血糖监测结果, 有意识地在监测血糖前节食, 这样测得的空腹血糖结果可能比较理想, 但却不能代表日常状态下的真实血糖水平。

    因此,医护人员经常会问患者,监测血糖前是否正常进餐、是否有过剧烈运动、是否抽烟、是否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等,以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糖友也要注意,不能为了追求一次“理想”的血糖,而刻意在监测前一天减少饮食。

    3.监测空腹血糖的时间太晚

    空腹血糖可以反映患者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以及头天晚上的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严格来讲,隔夜禁食8~10小时(未进食任何糖类,饮水除外),并于次日早晨7:00~9:00采血所测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

    超过 12 小时的超空腹状态以及午餐前、晚餐前的血糖都不能称之为空腹血糖,其结果可能因空腹时间太久而偏低,或者也可能偏高(发生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即苏木杰反应)。4.餐后 2 小时血糖从吃饭后计时

    餐后2小时血糖能够反映患者的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增加糖负荷后,机体自我调节,追加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以及当餐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

    餐后2小时血糖的开始计算时间指从吃第一口饭算起,到2小时采血所测的血糖值。

    不少患者错误地认为是从进餐结束后才开始计时。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在餐后0.5~1小时升至最高,餐后2小时血糖应基本回落至餐前空腹血糖水平,开始时间的延后势必导致“假”血糖的出现。

    您懂了吗?

    作者:肖春玉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护师

  • 目前糖尿病发病率比较高。有的是由于家族遗传而引发的家族性糖尿病,还有的是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体内摄入过多的糖,血糖明显升高。

     

    糖尿病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是由于胰岛细胞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下降,或者是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不敏感,或者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充分作用。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及时定期的监测血糖浓度非常重要。及时的监测血糖浓度,有助于提醒自己控制饮食,调整药物,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家用快速血糖仪,用血量很少,使用过程中虽然很简单,但是如果不注意,大大影响检测结果。

    为了方便快速的检测血糖,不少人家里买了家用血糖仪,在家监测血糖,方便快速。但有时发现,自己连续两次测得结果竟然有差别,是血糖仪不准,还是测的方法不对?如何正确的使用快速血糖仪?

     

     

    检测手法常存在哪些问题呢。

     

    1. 消毒是否干净,是否每次都等消毒液干了再测。是用碘伏消毒还是使用的酒精消毒。市面上有很多款血糖仪的成分,都可能会跟碘伏发挥反应,影响血糖浓度检测的准确性。最好用酒精消毒。较少碘伏的干扰,最大限度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2.测的时候,要弃掉第一滴血不用。

     

    因为用采血针扎完后,滴出来的第一滴血里,混有的组织液较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不要扎的太浅,需要使劲挤才能挤出一滴血,这种都比较容易混入组织液。有个患者来医院检测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测血糖是要弃掉第一滴血的。

     

    家用快速血糖仪,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在保证基本准确的基础上,有一定小范围误差是可以的。不可能要求一个小小的仪器,又快速,又百分之百的准确,虽然存在误差,这种误差不会很大,多能控制在1以内。

     

    如果担心自己买的仪器不准确,可以带上自己的买的快速血糖仪,用医院仪器测完,自己顺手测一个,做个比较,看一下自己的仪器结果,跟医院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差别不大,平时监测血糖用是没问题的。

     

    事实上,最准确的还是抽取静脉血检测。如果离医院较近,条件允许的话,尽可能抽静脉血。

     

     

    离医院较远的,总去医院不方便,平时用快速血糖仪监测,定期去医院复查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是可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正常人多久查一次血糖?”现如今血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今天就来聊一聊血糖测量的问题。


      正常人多久查一次血糖

      非药物治疗者,单纯饮食运动干预的人,这类人群两天测量一次就可以了,而且选择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比如可以选择空腹一次加上餐后两小时一次。

      口服降糖药治疗者:这类人群一天测量2-3次,也要选择不同时段来进行,空腹一次加上餐后两小时一次,或者是空腹加上餐后两小时加上睡前的血糖。

      胰岛素治疗者:一般要一天测量5-7次,这也是常说的5点法和7点法,一般每周选择1-2天,每个月至少要在凌晨三点的时候进行一次血糖测量,确认是否有低血糖的问题。

      特殊情况下需加测血糖频率:如果是患有其他的疾病、手术前后以及外出旅游的时候,要注意血糖的测量;一般运动前中后,血糖也是有所变化的,可以适当的测量;另外在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比如说心慌、手抖、冒冷汗的时候,可能是低血糖,要及时的监控血糖。


      血糖检测的方法

      购买血糖仪配合使用同一个品牌的试纸,最好不要混用,以免造成测量结果的不准确。而且每次在使用新试纸的时候要先测试,看下准确性。检测前要用酒精进行身体的消毒,等酒精干了之后取血,以免酒精混入血液中影响测试的结果。血液采集量要完全覆盖试纸的测试区,如果发现血量少不能不能挤手指,否则会混入组织液,可以等30秒之后,再次取血。保存试纸的时候要在干燥避光的地方保存,而且要单独包装试纸。采血针要一次性使用,不能反复利用。

      通过上文介绍,大家对于血糖测量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一般家里有患上糖尿病的人,会格外了解一些糖尿病的注意点。定期的观察血糖值,跟踪治疗等。做好血糖方面的记录,然后跟之前的对比,才能了解到自己的血糖处在一个什么情况。是稳定的还是波动很大的。

     

    合理的检测血糖之后,若是出现了升高现象,则要及时的预防,之后可能会带来的一些不良症状影响。并且测量血糖的时候也有一些讲究,手指和状态都很重要,包括测量的时间也要注意。

     

     

    血糖检测理想时间公布:

     

    为了得到更加准确,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血糖值,就要选择适合的时间来测量。若是时间不准确,可能会造成血糖值不准确,致使测量失去意义。

     

    医生称,在早上的十点钟的时候还有晚上九点左右的时间,是人一天血糖水平最高的时候,在这个峰值时间测量的血糖数值,比较能够了解到自己血糖的变化。因为我们一天内,吃一些东西或者某些行为就会引起血糖的波动,在不断的这个变化过程中,选择这两个适宜的测量时间,会让血糖值更加可信,数值也比较准确。

     

     

    每天测试前“三步走”,血糖值或比较准确:

     

    1、手指卫生干净

     

    为了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血糖数值,我们会用针头刺破手指来测量,那么这时就一定要保证我们的手指和针头都是干净卫生的状态,才不会影响数值的准确性。另外,刺手指的针头要做好消毒工作,因为刺完之后会留下针孔,很多人总是不在意这一点,最后造成了感染才有了消毒这个意识。伤口做好最后收尾的护理也很重要,防止细菌伤害自己。

     

    另外啊,手指的选择可能也会让很多人头痛,其实没有必要这么纠结,任意的一个干净的手指头都是可以的,测量血糖只要保证量取的是新鲜血液就可以,应该避免的是在同一个手指刺破。

      
    2、保证情绪良好的情况下

     

    血糖是会受到情绪影响的,不在测量血糖的时候,也要注意情绪的稳定。若是在生气、暴怒这样情绪暴涨的情况下,激素水平就会失衡,血糖急剧的波动,测量出来的数值就失去了准确性。平稳的心情是测量出准确数值的前提。因此,在测量前尽量保持情绪温和。

     

    3、操作要正确

     

    测量血糖最怕的,就是所有的铺垫工作都做好了,但是最后操作没做正确,最后失去了可信的数值。很多家庭都会把血糖测量的步骤搞错,或是不规范的进行,影响结果。因此,测量时应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正确的操作步骤和细心的手法,最后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平常为了预防血糖升高,我们应该怎么做:

     

    1、不吃重口味

     

    血糖的“祸根”最多的就是,来源于我们生活中饮食的不控制,不节制。经常食用一些盐多重口味、甜品、酒精刺激的食物,破坏血糖水平。比如心情不好爱吃的甜食时候,则应该限制摄入,甜分虽然给了我们满足感,也给我们的血糖升高提供了宽阔的空间。

     

    2、增强免疫力

     

    若是经常生一些小病,像感冒、风寒等这类的小病。就会让身体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从而导致血糖升高。这是因为我们的机体,想要调节系统来对抗疾病,但是这些调节会造成血糖的波动,不利于血糖稳定。

     

    往往这个时候,很多人因为生病吃不下饭,但也要根据医生的指导控制血糖和用药。因此,最好的方法还是尽量不生病,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更加利于血糖控制。


    3、日常多喝茶

     

    对于高血糖的治疗,医生强调,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医学治疗和药物就能维系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日常的饮食和习惯搭配。因此中医建议预防血糖高,多喝调理身体的草本水:决明子、桑叶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改善激素水平,排出身体油脂;山楂和玉米须增进食欲,缓解心脑血管淤积的现象。沙棘和菊花调节肠胃环境,改善湿热,排毒养颜。荷叶、槐花和葛根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浮肿现象,杀菌消炎,稳定血糖。

  • 这两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大家在生活中也就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一味地追求物质满足以及身体舒适,不仅没时间注意身体健康,而且还养成了很多不良的嗜好,可能短时间内身体不会有任何变化,可时间一长,这些伤害慢慢积累,等到了一定年纪后,身体就会经常受到各种健康问题的困扰。

     

    虽然我们遇到的大部分疾病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缓解,但是每生一次病,不仅身体要承受很大的不适,而且还会让身体健康指数越来越低,更重要的是,现在依然有很多疾病找不到有效的治疗办法。

     

    除了白血病,癌症等这些疑难杂症以外,就连最基本的高血糖也无法治愈,一旦出现,只能怪通过吃药以及控制饮食进行缓解,很难彻底治愈,而且一不小心还可能发展成糖尿病,所以现在很多高血糖人士家里会常备一套简易的测血糖设备,可是对具体的测量方式却不太了解,所以经常得到误差很大的血糖值。

     

     

    测血糖该选哪根手指?

     

    在测血糖的时候,需要用针头将手指皮肤刺破,然后选取新鲜血液放在试纸上,然后才能够得到数值,而很多人对于手指的选择并不在意,可殊不知,每个手指所能够测出来的数值也会有所不同,这主要跟每个手指的供血量有关,我们手上的毛细血管分为两个,一个只负责无名指,而另一个负责另外四根手指,所以无名指是血液供应最充足的手指,而且平时我们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比较低,造成细菌感染的概率也就比较小,所以测血糖应该选择无名指,实在不行就选择小拇指。


    血糖每天该什么时间测?

     

    除了测量部位的选择以外,血糖的测量时间对准确性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实我们体内的血糖值并非一成不变,一天中它会发生反复的变化,而当血糖值处于波谷以及中间位置时,并不具有任何的参考价值,因为我们无法了解血糖的真实水平,当在波谷测量时,很可能会得出一个比较正常的数值,所以只有在血糖处于波峰时测量才最具有参考意义,而我们的血糖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以及晚上9点左右会处于波峰位置,所以测量血糖尽量选择这两个时间点。

     

     

    注意三件事,结果才准确

     

    测量前洗手

     

    我们的双手每天会接触大量的物品,还有我们生活的周围也可能分布着大量的细菌以及各种微生物,它们都可能长时间附着在双手上面,如果在测量之前不洗手,不仅会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而且还会增加细菌感染的可能,所以希望各位在测量血糖之前一定要洗手,而且洗手后要擦干,否则很可能会对血液造成稀释,导致测量结果偏低。


    测量时别激动

     

    虽然测量血糖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操作,但是很多人在测量过程中依然会不自主的过度紧张,而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体内血液循环加速,这样不仅会导致流出的血液量增加,而且会造成测量结果存在比较大的偏差,所以希望大家在测量过程中尽量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注意试纸保存

     

    除了采血以外,试纸的状态对测量结果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切记不要讲试纸暴露在空气中保存,这样很容易沾染灰尘以及细菌,影响测量结果,很多人还习惯将试纸放在冰箱内保存,可这样很容易导致试纸潮湿,也会出现测量偏差,最好是能够将试纸用保鲜膜包起来,然后放置在一个干燥且通风的地方。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