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评估和治疗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评估和治疗
发表人:医咖会

肥厚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估计全球患病率为0.2-0.5%。肥厚型心肌病的定义是在没有异常心脏负荷情况下(例如高血压或主动脉瓣狭窄)出现左心室壁增厚现象。2020年11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新版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指南[1]。近期,柳叶刀杂志发布了一篇针对肥厚型心肌病的文章[2],主要总结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指南更新建议,包括风险评估、初始治疗以及进一步治疗策略。

 

肥厚型心肌病的评估

临床识别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通常包括以下三组方法:评估各种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心绞痛或晕厥和晕厥前兆;当家族中已经发现肥厚型心肌病时,进行系统性家族筛查;因其他疾病进行临床评估时偶然发现。

 

对于怀疑患有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 最常见的初始检查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这是做出诊断和表征血流动力学状态的主要成像检查。如果成像结果不确定或质量欠佳,则采用心脏MRI用于补充超声心动图的结果。 对于被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推荐进行至少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运动试验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功能能力和检测是否存在流出道梗阻。

 

基因检测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其家属的诊断和管理至关重要。基因检测也可能澄清表型特征不典型的疑似诊断。此外,建议所有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家族筛查。

 

心脏猝死风险的评估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定期评估心脏猝死风险非常重要。许多临床特征可以作为识别风险升高患者的潜在手段, 目前的评估依赖于以下因素:有心脏性猝死或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个人病史;最大的左心室壁厚度;心律失常相关晕厥史;心脏性猝死的家族史;有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50%);左心室心尖部动脉瘤;心脏MRI确定的广泛性心肌纤维化(>15–20%)。

 

研究者还开发了风险计算模型来帮助量化患者的风险程度[3]。该风险计算模型使用了部分影响心脏猝死的风险因素,并考虑了年龄、左心房大小和流出道梯度。一些临床医生使用风险模型来估计个体患者的风险,进而作为是否需要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主要决定因素。 一些医生建议使用风险标志物来帮助识别风险升高的患者,再使用风险模型计算风险估计值向患者传达风险的具体程度。这种联合评估方法有助于患者就是否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做出充分决策。

 

儿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所占的权重与成人不同,例如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对于估计个体风险的作用更加重要。体格较小的个体,植入式装置的复杂性也不同。目前已经开发了针对儿科患者的风险计算模型,但尚未获得广泛的临床应用。

 

初始治疗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迄今为止,尚无药物显示可以改变肥厚型心肌病的自然病程,无症状患者不需要仅仅因为诊断出肥厚型心肌病就开始用药。 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治疗原则取决于患者是否有流出道梗阻

 

对于左室流出道梯度(静息或诱发) >50mmHg的患者,优化心肌收缩力、后负荷和前负荷非常重要。确保患者保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并尝试避免高剂量利尿剂或血管扩张剂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β受体阻滞剂通常是首选的药物治疗。如果β受体阻滞剂无效或不能耐受,则采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治疗是否成功取决于患者的症状情况,而不是左室流出道梯度。

 

对于没有明显流出道梗阻的患者,仍然可以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也可能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治疗策略中获益。

 

进一步治疗

一些患者在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治疗后,生活质量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改善。对于此类患者, 进一步治疗选择包括添加丙吡胺(一种强效负性肌力药),或者通过室间隔减容术缓解梗阻,如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或经皮室间隔消融术。丙吡胺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但副作用比较常见且有效性较低。两种侵入性治疗手段都应在有经验的医疗中心进行,患者预后明显更好,长期生存率甚至可以与一般人群类似。

 

经皮室间隔消融术是一种疼痛程度更轻、住院时间更短的方法,与手术治疗相比,其有效性略低,再干预率为10%。经皮室间隔消融术适合中等梗阻梯度的心肌肥厚患者,且衡量各治疗方案后倾向于非手术方法的患者。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有效性高达90-95%,且并发症发生率很低,死亡和卒中发生率约为0.5%。对于有其他心脏手术指征的患者、室壁非常厚或非常薄的患者、左室流出道梯度>80mmHg的患者、以及衡量治疗方案后倾向进行手术的患者,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明显更加有利。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症状。 对于合并心衰的患者,尤其是那些没有明显流出道梗阻的患者(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通常会根据心力衰竭临床指南进行治疗,包括选择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室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细胞水平上增强了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相互作用,并且由于左心室较小而提高了射血分数,因此与其他心肌病不同,当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射血分数低于50%时,就被归类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可能需要尽早转诊以考虑接受包括移植在内的心力衰竭治疗。

 

参考文献:
1.     Circulation 2020; 142: e533–57.
2.Lancet. 2021 Sep 30;S0140-6736(21)01205-8.
3. Eur Heart J 2014; 35: 2010–20.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姚佑楠,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从事心力衰竭相关工作,研究方向为心衰管理、质量控制以及药物经济学。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疾病介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指无导致心肌异常的负荷因素(如高血压、瓣膜病)而发生的心室壁增厚或重量增加,以左心室和(或)右心室肥厚,顺应性下降为特征,属于一种遗传性心肌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可发生在婴儿到老年的任何时期,绝大多数患者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有症状的患者表现多样,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心悸、黑矇(眼前突然发黑、失明)、晕厥、猝死、心力衰竭等。确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可考虑行手术治疗,但预后差异较大,至少25%患者可生存到75岁以上。未经及时治疗的患者可进展为心衰甚至发生运动猝死。
推荐科普文章
  •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致主动脉瓣下狭窄者称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因为有梗阻存在,所以长时间的梗阻会导致心脏扩大,从而导致心功能不全等一系列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所以,发现肥厚型心肌病存在梗阻,就需要考虑使用各种方法解除梗阻或者改善梗阻的存在。

     

     

    改善梗阻的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手术方法:

     

    1.无水酒精化学消融:

     

    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可做无水乙醇化学消融术,其原理是造影后,将肥厚部分的室间隔心肌使用酒精的方法人为使其坏死,方法是使用导丝到供应室间隔血液的冠状动脉,使用OTW球囊封堵室间隔血流,避免酒精倒流进入冠状动脉主支,然后注入无水酒精从而导致心肌坏死。人为的制造室间隔心肌梗死,室间隔心肌坏死后室间隔将变薄,从而解除或者改善梗阻。

     

    风险:人为造成一次心肌梗死,虽然梗死区域局限于室间隔,但仍然存在心梗后相关并发症的可能。

     

    2.外科手术切除肥厚心肌:

     

    是较为直接的方法,手术打开心脏,直视下切除部分肥厚心肌,然后重新缝合,手术后解除或者改善梗阻,是效果更为直接的方式之一。

     

    风险:创伤大,手术风险较高,且患者痛苦程度较大,花费也相对较高,手术中和手术后各类并发症相对较多。

     

    3.起搏器植入改善梗阻

     

    起搏器植入主要是DDD起搏器,DDD起搏器能够减少梗阻,其原理是通过房室顺序起搏,改变左室激动顺序,从而改变了心室间的协同收缩,从而降低梗阻压力及左室舒张末压,改善心功能。

    风险:价格昂贵,起搏器需要更换,且有起搏器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会相对持续时间较长。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手术治疗主要是此三种,手术风险最大者可能就是外科手术治疗了,但不管哪一种治疗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改善或者解除梗阻,延缓心脏功能异常的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从而改善病情。

     

    所以。任何治疗都是有风险的,如果没有罹患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可能是最为安全的,因为不需要做任何一种手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肥厚型心肌病这个疾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所以说对于患者和家人来说都是很不幸的,这个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够更好的控制病情,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个疾病的基本症状,才能个够更好的得到及时治疗。


    (1)劳力性呼吸困难:约80%的病人于劳累后出现呼吸急促,这与左室顺应性差,充盈受阻,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及肺淤血有关。

     


    (2)心前区闷痛:约2/3病人出现非典型的心绞痛,常因劳累诱发,持续时间长,对硝酸甘油反应不佳,可能由于肥厚的心肌需血量增加,冠状动脉血供相对不足,故有心肌缺血表现。


    (3)频发一过性晕厥:1/3病人发生于突然站立和运动后晕厥,片刻后可自行缓解,此症状可以是病人惟一的主诉。发生晕厥的原因认为:①由于左室顺应性差和流出道梗阻,造成心排血量降低,导致体循环、脑动脉供血不足所致;②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肥厚的心肌收缩力增加,致使左室顺应性进一步降低,舒张期血液充盈更少,流出道梗阻更加重,心排血量更减少,故病人常感心悸、乏力。


    (4)乏力、头晕与昏厥,多在活动时发生,是由于心率加快,使原已舒张期充盈欠佳的左心室舒张期进一步缩短,使原已舒张期充盈欠佳的左心室舒张期进一步缩短,加重充盈不足,心排血量减低。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由于交感神经作用使肥厚的心肌收缩加强,加重流出道梗阻,心排血量骤减而引起症状。

     


    (5)心悸,由于心功能减退或心律失常所致。


    (4)猝死:多数学者认为有下列情况为猝死高危者:①发生过心脏骤停的幸存者,且有室颤证据;②发生过持续性心动过速的病人;③有猝死家族史;④有高危性的基因突变(如Arg403Cln突变);⑤幼年发病者;⑥心肌肥厚显著者;⑦运动引起的低血压。


    (5)心力衰竭:在病情晚期,可出现左、右心力衰竭的症状,如气喘、心慌、不能平卧、肝脏增大、下肢水肿等等。由于心肌顺应性减低,心室舒张末期压显著增高,继而心房压升高,且常合并心房颤动。晚期患者心肌纤维化广泛,心室收缩功能也减弱,易发生心力衰竭与猝死。

  • 临床数据显示,近年来心脏病患者越来越多了,而且死于心脏病这一疾病的患者也不断增多。所以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讲,及时接受医学治疗尤为迫切。治疗心脏病通常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辅助治疗措施三大治疗措施。下面就心脏病的治疗方式进行介绍:

     

     

    1、 内科药物治疗:

     

    主要是指硝酸酯类和中药合剂等冠脉扩张药物(硝酸甘油、消心痛、鲁南欣康、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另外,钙离子拮抗剂(合心爽、络活喜)、β-受体阻断剂(倍他乐克)可以起到缓解冠脉痉挛、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ACEI类(悦宁定、蒙诺)可以减低心脏后负荷,在医师的指导下可以酌情联合使用。对于急性心肌梗塞6小时的没有溶栓禁忌的患者,可以考虑施行溶栓治疗。由于溶栓治疗有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所以溶栓治疗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应具备一旦溶栓失败则转行急诊PTCA或急诊CABG治疗的条件。

     

     

    2、内科介入治疗:

     

    包括PTCA、支架植入、激光旋切等方法。介入治疗最大的优点是创伤小,实施迅速,对于急性心梗等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患者易于接受。但由于其本身技术上的缺陷,对于冠脉病变弥漫、伴有偏心性钙化斑块、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等属于绝对或相对禁忌。另外,在PTCA+支架植入6个月内约有1/4~1/3的患者出现冠脉内再狭窄,这是目前心脏内科急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出现的覆膜支架使植入后再狭窄率明显下降,但尚无远期通畅率的报告,并且费用高昂。

     

    3、外科手术治疗:

     

    主要是指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CABG手术的远期效果在冠心病治疗中是最好的,采用乳内动脉、桡动脉等搭桥,10年通畅率在90%以上;即使采用大隐静脉等搭桥10年通畅率也在60%左右。在美国,每年CABG手术例数在几十万例以上,而在我国,由于心脏外科起步较晚、患者存在惧怕手术的心理、以及一些其他原因,每年CABG的手术例数不到5000例,并且都集中在北京等医疗水平相对高的地区,在全国的普遍推广尚需进一步努力。

     

     

    4、激光打孔:

     

    激光打孔手术是在80年代发展的技术,适用于不能行PTCA,也不能耐受CABG手术,但必须治疗的严重冠心病患者,但现在其疗效尚未完全肯定。

     

    5、 心脏移植:

     

    终末期冠心病患者,大面积心肌梗塞,心功能低下,EF值&lt;30%;或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反复心绞痛,心梗发作,内科治疗无效而又无法行搭桥手术的患者,可行心脏移植。

     

    随着近几年生活水平提高,三高人群越来越多了,心脏病人群也在不断增多。这说明三高人群与心脏病人群是存在一定的关联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多采取一些辅助措施,例如运动锻炼身体,饮食习惯调理身体。

  • 用什么方法去诊断是否患上冠心病?这是很多人想知道得一个问题,冠心病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发于老人家的身上,近几年有趋向于年轻化。所以,必要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的身体问题。


    (1)临床表现: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根据心绞痛发作时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特点和伴随症状及体征便可鉴别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可以说,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对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诊断至关重要。

     


    (2)心电图: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并能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


    (4)核素心肌显像: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则可提高检出率。


    (5)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同时,进行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


    (6)超声和血管内超声: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新技术。

     


    (7)心肌酶学检查: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8)心血池显像:可用于观察心室壁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影像,对于确定室壁运动及心功能有重要参考价值。


    以上就是关于诊断冠心病的几种方法,希望对大家都有所帮助,让大家更好更早的发现问题,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接受治疗,让治疗效果更加的好。如果身体有什么不适的话,就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最后小编感谢给位的阅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心肌病有很多种类,扩张型心肌病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那么如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专家称,我们的患者朋友们应该了解一下有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本文中专家就详细为您介绍一下哪些药物能够有效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体征特点多数是以左心室有明显扩大,有时也见于右心室。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常继发于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等症状。

     


    生长素(GH):有学者研究发现长期生长素分泌低下的患者左室重量下降,左室腔内径扩大,心功能损害,类似扩张型心肌病样临床改变。生长素能增强心功能,提高心脏指数及左室最大dp/dt值,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和外周血管阻力,对心率无影响。


    抗氧化剂:包括卡托普利、维生素E、维生素C和钙通道阻滞剂(主要是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草等)。


    新型正性肌力、扩血管药:包括心钠素、前列腺素、氟司喹南、维司力农、抗利尿激素血管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肾素抑制剂、钙增敏剂(匹莫苯)、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α一甲基对酪氨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脑钠肽(BNP)等。


    他汀类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自身免疫应答是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因子关系密切,他汀类具有抗炎症作用,因而在临床上开始探索他汀类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有学者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可以改善心功能、神经体液失衡和临床症状,长期应用是否获益有待临床试验验证。

     


    生长素、抗氧化剂、新型正性肌力扩血管药、他汀类药物都是可以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时经常采用的药物,只要对症使用且使用的当都具有很好的治理效果,除了以上这些药物外还有一些药物也是可以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它们是:莨菪碱类、心肌代谢药物(1,6一二磷酸果糖)、辅酶Q10、肉毒碱、甲状腺激素和镁剂等。


    上文中的内容就是专家详细帮助我们介绍的哪些药物能够有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还希望对大家都能够有所帮助。我们的患者朋友们应该了解一下有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菜是最重要的,从根本上康复是最为重要的。

  • 一、发生腺体样肥大的病因

     

     

    腺样体肥大常见的病因是急、慢性鼻咽炎的反复发作,邻近器官如鼻腔、鼻窦、扁桃体的炎症亦可波及鼻咽部,刺激腺样体组织增生。腺样体肥大多因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感染致病。常见原因是鼻咽部的炎症,及其邻近器官和组织的炎症反复刺激,使腺体发生病理性增生,例如急慢性鼻咽炎、鼻炎、咽炎等疾病,且多与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同时存在。

     

    二、腺体样肥大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腺样体肥大并引起睡眠呼吸暂停者为最佳手术适应证,此外,伴有反复发作炎症或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者,应尽早行腺样体切除术。腺样体肥大患者需要短期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营养,加强锻炼,预防感冒,增强机体抵抗力。根据病因可以局部给予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发生急性腺样体炎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以及病因进行相关治疗。

    2、药物治疗:鼻腔滴用0.5%麻黄碱,可以减轻鼻塞,但不宜长期使用。适当给予抗感染药物,如头孢克肟,若存在对头孢克肟过敏的情况,则改用阿奇霉素。必要时可服用糖皮质激素,如鼻喷激素,但要严格遵医嘱服药。病情较轻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采用鼻喷激素、白三烯拮抗剂缓解患者肿胀。存在感染的患儿医生会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

    3、手术治疗:腺样体切除术腺样体肥大并引起睡眠呼吸暂停者为最佳手术适应证,此外,伴有反复发作或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者,应尽早行腺样体切除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与腺样体肥大关系密切,腺样体切除术已成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鼻窦炎的常规手术,如伴有扁桃体肥大,可与扁桃体切除术同时进行。早期腺样体切除术可使儿童受益,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水平。手术可在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传统的手术方法是腺样体刮除术和切除器切除术,将腺样体刮匙或切除器放入鼻咽顶后壁,将腺样体刮除或切除。全麻下鼻内镜直视下以腺样体切割刀头行腺样体切除术,或射频减容术已成为主要的手术方式,其优点是直视下操作避免邻近组织损伤,同时最大程度的切除腺样体。射频技术还有即时止血功能。

  • 按:影响肥胖的两个因素,一个是饮食和运动,饮食过多超过身体的消耗,便会转化成脂肪;从中医的角度看,痰湿停滞是导致肥胖的重要一方面,因此,通过中药的调节改善体质,能够对减肥起到极大的帮助。

     

     

    痰湿体质的形成,多是因为脾胃不足或者饮食超过胃肠负荷,胃肠生湿化痰饮,这些病理性的产物堆积在身体经络脏腑之间,就形成肥胖,并由此造成诸如脂肪瘤、脂肪肝、胸闷咳痰、皮肤油腻、小便混浊、身体困重、大便黏滞等痰湿相关的症状。

     

    杜绝痰湿等不良的代谢产物,最重要的是调节脾胃的功能,使脾胃能够正常消化排泄,保持健壮的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通过温阳温通、行气理气的药物,促进体内气机的流畅,痰湿病邪能够顺利的排泄消除,也是治疗痰湿病症的重要方面,以减轻体重。

     

    正因为如此,温阳健脾化痰利水祛湿是改善痰湿体质的基本思路,并配合加强运动,通过出汗等方面加强代谢,以及适当的控制饮食来减少能量的摄入,是减少肥胖病症发生的根本。


     【案例举例】


    曾经治疗一中年男性患者,三年来出现上腹胀痛症状,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常出现上腹胀闷疼痛、胃口减少、大便溏泻等症状,体重增长40斤,舌淡苔白腻。


    辩证考虑是脾阳亏虚、痰湿中阻而导致的胃肠症状,以及痰湿水湿流窜经络而导致的肥胖症状。

     

     

    沿用此辩证思路,用健脾理气和胃,化痰祛湿的中药,用药如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桂枝、苍术、厚朴、砂仁、薏苡仁、干姜等加减调理两月,胃肠症状逐渐改善消失,而体重也逐渐恢复如初。

     

    中药治疗肥胖症的思路,结合伴随的具体症状,沿用附子理中汤、二陈丸、陈夏六君汤、五苓散等药方加减,多数用来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代谢,以及排泄痰湿的能力,对辅助减肥有比较良好的效果。

     

    日后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少吃生冷肥腻难消化的饮食,对于防止体重反弹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

     

    以上病案用药经供参考,不宜照方抓药。

  • 一、老年性心肌病的一般治疗

     

    心力衰竭时应强调卧床休息,心力衰竭症状缓解后应鼓励老年人参加能耐受的体育活动,这对预防和治疗老年心肌病有较大作用。戒烟限酒,控制血压,抗心律失常,积极防治诱发因素,如避免劳累、限水限钠、纠正贫血,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注意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早处理。使用心肌营养药物如辅酶Q10、曲美他嗪等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从而改善心肌功能。

     

     

    二、老年性心肌病的药物治疗

     

    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西地兰:地高辛作为唯一不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死亡率的口服正性肌力药物,可降低心力衰竭加重所致的住院风险。老年患者或者肾功能受损者剂量减半,注意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并注意避免摄入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食物及药物。

    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利尿剂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线用药,它通过消除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荷,可以很快地缓解淤血症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尿量增加。一旦淤血症状得到缓解,则以最小有效剂量长期维持以防再次发生液体潴留,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剂量。可同时合用保钾利尿剂或补充钾盐,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血压、电解质和肾功能。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可以延缓和逆转心室重构,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力衰竭症状,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螺内酯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具有防止心肌纤维化与心室重塑、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远期预后有很好的作用。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功能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病情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终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目前有证据可改善心力衰竭预后的β受体阻滞剂是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注意监测静息心率,以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分的剂量作为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量并长期维持。
    血管扩张药如硝普钠、硝酸酯类:通过扩张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在血压过低或血容量不足时应禁用血管扩张药,应用时要注意低血压的发生,故密切监测血压是十分重要的,以用药后平均血压较用药前降低10mmHg为宜。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据病情状况逐渐增加剂量。
    抗生素、化痰平喘药:如有感染发生,可加用抗生素抗感染,如有喘息、呼吸困难等可对症治疗。

     


    三、老年性心肌病的其他治疗

     

    介入治疗:少数患者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小于30%,已危及生命安全,而药物治疗不能控制,伴轻至中度心力衰竭症状、预后良好的患者建议置入心脏电复律除颤器(ICD),预防猝死的发生。
    手术治疗:心肌病患者若长期内科或介入等方法治疗无效,进入终末期阶段,在无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可考虑进行心脏移植。心脏移植手术风险大,费用高,供体难求,且术后需长期服用抗排异反应药物,因此老年人慎用。

  • 心肌病很很多分类,其中肥厚型心肌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它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所以说对于患者和家人来说都是很不幸的,这个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够更好的控制病情,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个疾病的基本症状,才能个够更好的得到及时治疗。


    1.症状


    (1)劳力性呼吸困难:约80%的病人于劳累后出现呼吸急促,这与左室顺应性差,充盈受阻,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及肺淤血有关。


    (2)心前区闷痛:约2/3病人出现非典型的心绞痛,常因劳累诱发,持续时间长,对硝酸甘油反应不佳,可能由于肥厚的心肌需血量增加,冠状动脉血供相对不足,故有心肌缺血表现。

     


    (3)频发一过性晕厥:1/3病人发生于突然站立和运动后晕厥,片刻后可自行缓解,此症状可以是病人惟一的主诉。发生晕厥的原因认为:①由于左室顺应性差和流出道梗阻,造成心排血量降低,导致体循环、脑动脉供血不足所致;②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肥厚的心肌收缩力增加,致使左室顺应性进一步降低,舒张期血液充盈更少,流出道梗阻更加重,心排血量更减少,故病人常感心悸、乏力。


    (4)乏力、头晕与昏厥,多在活动时发生,是由于心率加快,使原已舒张期充盈欠佳的左心室舒张期进一步缩短,使原已舒张期充盈欠佳的左心室舒张期进一步缩短,加重充盈不足,心排血量减低。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由于交感神经作用使肥厚的心肌收缩加强,加重流出道梗阻,心排血量骤减而引起症状


    (5)心悸,由于心功能减退或心律失常所致。


    (6)猝死:多数学者认为有下列情况为猝死高危者:①发生过心脏骤停的幸存者,且有室颤证据;②发生过持续性心动过速的病人;③有猝死家族史;④有高危性的基因突变(如Arg403Cln突变);⑤幼年发病者;⑥心肌肥厚显著者;⑦运动引起的低血压。


    (7)心力衰竭:在病情晚期,可出现左、右心力衰竭的症状,如气喘、心慌、不能平卧、肝脏增大、下肢水肿等等。由于心肌顺应性减低,心室舒张末期压显著增高,继而心房压升高,且常合并心房颤动。晚期患者心肌纤维化广泛,心室收缩功能也减弱,易发生心力衰竭与猝死。

     


    2.体征


    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有抬举性冲动。或有心尖双搏动,此是心房向顺应性降低的心室排血时产生的搏动在心尖搏动之前被触及。

     

    胸骨左缘下段心尖内侧可听到收缩中期或晚期喷射性杂音,向心尖而不向心底传播,可伴有收缩期震颤,见于有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凡增加心肌收缩力或减轻心脏负荷的措施如给洋地黄类、异丙肾上腺素(2μg/min)、亚硝酸异戊酯、硝酸甘油、作Valsalva动作、体力劳动后或过早搏动后均可使杂音增强;凡减弱心肌收缩力或增加心脏负荷的措施如给血管收缩药,β受体阻滞剂,下蹲,紧握掌时均可使杂音减弱。约半数患者同时可听到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

     

    第二音可呈反常分裂,是由于左心室喷血受阻,主动脉瓣延迟关闭所致。第三音常见于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心前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最为常见,这种杂音来自于室内梗阻,杂音的响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可随不同条件而变化,杂音部位在胸骨左缘3、4、5肋间或心尖区内侧,为粗糙的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可伴震颤。


    非梗阻型HCM病人,由于心室腔对称性肥厚,静息和激发时无室内压差,所以在胸骨左缘及心尖区无收缩期杂音,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期轻微杂音,系左室充盈受阻所致。

  • 心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而心肌病这种疾病的诊断非常困难,诊断主要靠症状和体检。在心电图上有时也可表现出特征性的异常。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可用来证实该病的诊断。如仍不能确诊,可进行心导管检查。在导管检查中还可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以获得确实的诊断和明确病因。

     


    心肌病疾病的诊断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症状和体检是它的主要诊断方法。有时也会在心电图上表现出特征性的异常。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可用来证实该病的诊断。如果还是不能确定,可进行心导管检查。在导管检查中还可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以获得确实的诊断和明确病因。下面就是对如何给心肌病做诊断的简单介绍。


    (1)心电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ST段压低,低或倒置T波,病理Q波。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常显示左心室肥大,ST-T改变,在某些情况下,Q波、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很常见。


    限制性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包括:低电压,心房和心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与心房颤动。


    (2)体格检查


    肥厚型心肌病:体格检查可向左扩大,心脏前部可听到和收缩性中晚期杂音,第二心音常分裂。


    限制性心肌病:检查心脏跳动,心脏衰弱的声音,单纯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听到舒张期奔马律和心律失常。

     


    (3)超声心动图


    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腔扩大,室间隔减小,左室后壁、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流出道扩大。


    肥厚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对疾病的诊断价值,为室间隔和左心室壁肥厚的现象,两厚度比大于正常1.3:1。临床现象,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往往诊断。


    限制性心肌病: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显示狭窄的心腔,心尖闭塞,心内膜的增厚,和严重的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4)其他:


    心室造影显示肥厚型心肌病,心室腔变窄,心肌增厚进入心室腔。在诊断扩张型心肌病,X射线显示心内膜钙化的心脏轻度增大。

     


    上面的内容就是给心肌病做诊断的一些方法,都是非常有用的,自然对于心肌病患者诊断病情是非常有帮助的。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应当引起注意。一定要及时去正规的大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选择治疗的方式,同时患者要保持放松的心态,一定会把病治好。

  • 肥厚型心肌病,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心肌肥厚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疾病。根据心脏内血液流出通道是否有梗阻,可以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这种疾病在不同年龄、性别和体型的人群中均有发生,其中肥胖人群是肥厚型心肌病的高发人群。

    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特点如下:

    1. 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甚至短暂的意识丧失:由于心脏舒张功能减低,导致心脏无法充分充盈血液,进而出现乏力、气短等症状,活动能力下降。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头晕、晕厥,休息状态下可能出现气短。

    2. 胸痛:胸痛是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见症状,常因劳累诱发,休息后可缓解。但部分患者也可能在休息或睡眠时出现胸痛。胸痛的原因主要与心肌缺血有关,心肌细胞过度肥大导致微血管密度减小,引起心肌相对缺血。

    3. 心悸、心律不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常感到心悸,有时出现心跳过快或过慢。严重的心悸和心律失常可能导致休克等严重后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通常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导致心悸。

    针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避免剧烈运动。过重体重会增加心脏负担,提高患病风险;避免剧烈运动可减少肥厚型心肌病发作。患者在进行体能活动时,应听从医生建议,合理适量运动。

    此外,针对肥厚型心肌病,药物治疗也是重要手段。常见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可减轻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严重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肌切除术等。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需要长期关注和管理的疾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疾病。

  • 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简称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的治疗,首选药物疗法。常见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以减少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避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从而缓解患者症状。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可以降低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顺应性,提高心室舒张力。

    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是通过切除部分肥厚室间隔心肌来缓解症状,但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情绪波动,这些都有助于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心态。

    此外,患者可以咨询专业的心内科医生,了解更多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科室推荐:心内科、心血管内科、心脏中心

  • 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特点是心肌肥厚,导致心脏血流受阻。

    针对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在症状较轻时,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改善心肌功能,缓解供血不足和缺氧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2. 射频消融手术:对于症状较重或出现心律不齐、房颤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选择射频消融手术来切除异常肥厚的心肌,改善血流受阻的情况。

    3. 起搏器植入:对于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来帮助调节心律,保证心脏的正常跳动。

    4. 心脏移植: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病情严重且其他治疗方法无效,可能需要考虑心脏移植。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养,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戒烟限酒等。

    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长期的治疗和随访。通过合理的治疗和保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患者早期常出现呼吸困难、劳动性呼吸困难等症状。面对这种疾病,及时就医、彻底诊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至关重要。

    在治疗方面,患者需要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进行诊断。根据医生的建议,长期规律地服用药物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重要措施。常见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舒缓肥厚的心肌,防止心动过速,避免心律失常。

    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可以切除肥厚的心肌,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猝死的风险。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在饮食上,要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降低盐的摄入,以免加重心脏的负担。在日常生活中,要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治疗不及时会出现猝死的风险。因此,患者需要遵医嘱长期规律地服用药物,增强心脏功能,同时注意日常保养,降低猝死的风险。

  • 肥厚型心肌病,作为一种心脏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这种疾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肥厚型梗阻心肌病是否能够根治,以及有哪些根治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肥厚型心肌病具有一定的治愈几率,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治疗难度。因此,要想实现根治,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严格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正确的治疗。

    那么,针对肥厚型梗阻心肌病,目前有哪些根治方法呢?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

    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肥厚型梗阻心肌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最常见的手术方法是室间隔切除术。这种手术可以有效地消除病灶,改善心室流出道,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术后可能出现室间隔穿孔、心室破裂、主动脉瓣反流等并发症。

    2.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主要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心功能不全以及存在严重流出到梗阻的患者。具体操作方法为通过导管将酒精注入肥厚部分的心肌,使其梗死,从而减轻心室流出道、主动脉峰值压力差和梗阻。虽然介入治疗的效果不错,但同样存在禁忌症,如终末期心衰、年幼患者、高龄患者等。

    除了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提高治疗效果:

    1. 保持乐观轻松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3. 严格控制饮酒量,避免饮酒对心脏造成进一步伤害。

    4. 适当进行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总之,肥厚型梗阻心肌病具有一定的治愈几率,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以及日常保养等方法,提高治愈的可能性。在此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保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战胜疾病,重获健康。

  • 今天早上,我如往常一样,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打开了互联网医院的平台。屏幕上出现了一位专业医生的肖像,我向他描述了我的症状:上楼时胸闷,胸口有时疼痛,血压偏高。

    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详细情况,并告诉我,根据我的症状和之前在县医院进行的二甲级心脏彩超结果,他初步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我有些惊讶,但医生安慰我说,虽然不同医院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可能存在差异,但他建议我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随后,我询问了关于肥厚性心肌病的一些注意事项,医生告诉我,这种疾病可能与遗传有关,建议我将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也检查一下心脏彩超。他还提醒我,不能过度劳累,避免负重。

    我又提到了另一个担忧:腔隙性脑梗塞。医生告诉我,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这两种疾病之间存在关联,但他建议我最好到大医院进行更全面的检查。

    整个咨询过程中,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让我感到非常安心。他不仅给出了专业的诊断和建议,还提醒我要关注家庭成员的健康,这让我深感温暖。

    服务结束后,医生告诉我,他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有需要,请及时去医院就诊。虽然心中仍有疑惑,但我对这次线上问诊的体验感到非常满意。

  • 肥厚性心肌病,作为一种以心肌肥厚为主要特征的病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缓解患者的痛苦,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根据病情的具体状态,可以选择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起搏治疗、中医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 起搏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选择起搏治疗。这种治疗方法通过植入起搏器,调整心脏节律,减轻心室流出道的梗阻现象,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2.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肥厚性心肌病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3.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手术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可以改善心脏流出道,缓解心悸、胸痛等症状。但手术风险较大,需要在专业医院进行评估。

    4. 日常保养: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建议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5. 医院选择:对于肥厚性心肌病的治疗,选择一家专业医院非常重要。建议患者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口碑的医院,以便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6. 科室选择:在治疗肥厚性心肌病时,患者需要选择相应的科室进行治疗。例如,心内科、中医科等。不同科室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之,肥厚性心肌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并注意日常保养,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心脏疾病,其特征是心肌肥厚,导致心脏瓣膜狭窄,从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这种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查方法:

      首先,胸部X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大小和形态。通常情况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影会增大,左心室增大,但升主动脉不会扩大或瓣叶钙化。在晚期病例中,左心房、右心室也可能增大,肺野血管可能会出现郁血现象。

      其次,心电图检查可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或心肌损伤。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可能会显示左心室肥大和劳损,有时前胸aVL和I导联会呈现异常Q波。此外,还可能出现完全性右束支、左束支或左前半支传导阻滞和左心房肥大等症状。

      心导管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法,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右心导管检查可能会显示肺动脉压力升高或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左心导管检查则可以观察到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显著升高,以及左心室腔与流出道之间存在收缩期压力阶差。此外,心导管检查还可以观察到主动脉或周围动脉的压力波形变化。

      选择性左心室造影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心脏的结构。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这种检查可以显示出流出道前上方肥厚隆起的心室间隔和流出道后壁的二尖瓣前瓣叶,以及左心室腔弯曲、收缩末期左心室容量小和粗大的乳头肌等特征。

      此外,左心室造影还可以判断是否存在二尖瓣关闭不全。对于成年患者,建议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了解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

      最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心脏的实时运动和血流情况。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显示左心室壁显著增厚,心室间隔较心室后壁更为肥厚,左心室腔小,流出道狭窄,以及心脏收缩时二尖瓣前瓣叶向前移位等症状。

  •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其特征是心肌肥厚,导致心脏结构发生变化,影响心脏功能。针对肥厚型心肌病的复查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于病情稳定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心电图和多普勒超声检查。这种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情的进展。

    如果患者出现窦性心律且左房内径大于或等于45mm的情况,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相关检查。这是因为这类患者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建议每4个月复查一次。这可以帮助医生更密切地监测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定期的检查外,患者还应该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养。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合理饮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同时,患者还应该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治疗方面,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和改善心脏功能。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主要针对严重的心肌肥厚和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

    总之,肥厚型心肌病的复查时间和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进行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特点是心肌肥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杂音的增强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那么,肥厚型心肌病杂音增强是怎么回事呢?

    要了解肥厚型心肌病杂音增强的原因,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首先,医生会进行心脏杂音听诊,通过听诊可以判断杂音的性质和位置。其次,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心脏的结构和血流情况,从而进一步明确杂音产生的原因。最后,病理学诊断可以确定心肌肥厚的程度和类型。

    肥厚型心肌病杂音增强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从而使得心脏收缩力增强,杂音也随之增强。这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2. 心脏负荷变化:心脏负荷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也会导致心脏收缩力增强,杂音增强。

    3.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硝酸甘油等,可以导致心脏收缩力增强,从而使得杂音增强。

    4. 心脏结构异常:心脏结构异常,如流出道阻塞、瓣膜病变等,也会导致杂音增强。

    针对肥厚型心肌病杂音增强的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方面,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来降低心脏收缩力,从而减轻杂音。手术治疗方面,对于严重的心脏结构异常,如流出道阻塞、瓣膜病变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首先,患者应该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其次,患者应该戒烟限酒,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最后,患者应该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