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牛肉是一种优质蛋白,吃了对身体好处多多!”
“牛肉已经被列为2A级致癌物,吃了会引发癌症!”
牛肉
这是目前网络上对牛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在大家的潜意识里,牛肉不仅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佳品,而且口感也特别好,因此深受大家喜欢。但是网上有不少“科普”都认为牛肉会引发癌症,那牛肉到底还能吃吗?今天医者良言好好跟您聊一聊这个问题!
1.牛肉致癌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其实牛肉致癌是源于一项动物实验,来自加州大学的研究发现,大量吃红肉和奶酪会增加癌症的风险(特别是大肠癌)。
可能大家觉得奇怪了,吃红肉为何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呢?研究人员考虑可能是因为吃了大量的红肉以及奶酪后,会引发炎症反应,长期处于这种炎症的状态就会增加恶性肿瘤的风险,并且这个结论在小鼠身上得到了证实。
为了确定红肉是否致癌,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是进行动物实验,把试验动物分类两组,一组每天给予一定量的红肉,另一组不给予红肉,过一段时间进行统计,观察两组动物得癌症的概率是否有差异。之后进行致癌机制的研究,从生物化学或者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去阐明为何红肉会引发癌症。
可能大家觉得奇怪了,红肉致癌和牛肉有啥关系呢?其实红肉致癌不仅和牛肉有关系,而且还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牛肉就是属于红肉的一种。
可能大家并不了解到底什么才是红肉,这里我来介绍一下。在比较早的时候,把肉分为红肉和白肉是基于厨师做菜的需要,牛肉、羊肉等这类肉生的时候颜色发红、熟的时候颜色是褐色,而鸡肉、鱼肉等肉类无论是生的还是熟的颜色都是白色的,因此把前者称为红肉,后者称之为白肉。
后来的研究发现,红肉之所以发红是因为民安含有很多的肌红蛋白,这种蛋白质中二价铁离子的含量比较高,所以这类肉生的时候就是红色的。
肌红蛋白
随着研究的加深,发现肌红蛋白存在三种不同的形态,即氧合血红蛋白(鲜红色)、肌红蛋白(红色)、高铁肌红蛋白(褐色)。把牛肉切开的时候,切口外面的肉是鲜红色,而内部的肉是紫色的,很多朋友认为这是牛肉出现了异常,其实并不是。牛肉的外层和空气接触,所以变成了鲜红色的氧合肌红蛋白,而里面的肉还是红紫色的肌红蛋白。根据这个,可以把红肉定义为含有较高肌红蛋白的肉类!
然而按照上面的定义,很多的肉在分类的时候出现了矛盾。就拿火鸡腿来说吧,它的肌红蛋白含量在0.25%~0.3%左右,而猪肉的肌红蛋白含量在0.1%~0.3%左右,那猪肉到底是属于红肉还是白肉呢?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世界卫生组织直接作出了比较明确的定义:所有来自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来自于其他动物的肉都是白肉!
2.什么是2A级致癌物?如何看待牛肉致癌?
牛肉是2A级致癌物,吃了会致癌?医生一文解释清楚
肠癌
2A级致癌物主要是指对动物致癌性证据充足,但是对人致癌性证据不充足,也就是说目前还不能完全确信红肉的致癌作用,只是说它很有可能增加癌症的风险。
黄曲霉素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这种致癌物等级的分类主要的依据是致癌的可能性大小,和致癌的危险性关系不大。可能大家觉得这句话有点拗口,我来解释一下。就拿黄曲霉素和加工肉制品来说吧,它们同为1级致癌物,但是黄曲霉素只要少量接触就有致癌风险,而加工肉制品必须长期大量食用才有致癌的风险。虽然说黄曲霉素和加工肉制品同为1级致癌物,但是要说它们的致癌风险一样高,那显然是不太准确的。
另外,我们说致癌性的时候,它其实说得更多的是大数据统计出来的概率。就拿烟酒来说吧,它们都是1级致癌物,虽然它们的致癌性比较高,但是也并不是说只要吸烟、喝酒就会得癌症。在现实生活中,你依然能找到那种长年累月吸烟、喝酒,但是身体还不错的人。从概率的角度来说,那些长年吸烟、喝酒身体还没有得癌症的主要是因为运气比较好。
目前来说,红肉致癌的机制还不是太清楚,而且还存在着一些争议。有观点认为,哺乳动物的肉会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增加癌变的风险。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红肉本身不致癌,进食红肉致癌的真正原因是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杂环芳烃和杂环胺类。
根据现有的证据,你每天多吃100g的红肉,那癌症(主要是肠癌)的风险会增加17%左右。可能你感觉这个增加的风险不小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癌症本身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即便增加了17%左右的风险,它依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牛肉虽然是红肉的一种,但是它口感比较好,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果单纯因为牛肉的致癌风险就彻底抛弃它,我个人觉得并不值得。
不过需要注意一点,牛肉并不能吃得太多,一来它会增加致癌风险,另外牛肉中含有的饱和脂肪相对来说不低,吃多了也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根据膳食指南的推荐,每天摄入的红肉控制在50~75克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你想吃牛肉,但是又想降低致癌的风险,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从烹饪方式来说,尽量选择蒸、煮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煎、烧烤、烟熏等的烹饪方式。尽量少吃加工的牛肉制品,比如通过腌制、发酵、风干、烟熏等方式制作的牛肉。
最后总结:牛肉属于红肉的一种,已经被列为2A级致癌物了,如果长期大量地吃牛肉,那确实会增加致癌的风险。不过我个人认为牛肉的营养价值比较高,虽然它有一定的致癌性,但是我们也并不能就彻底就抛弃它,适当吃点还是可以的。如果每天吃的牛肉控制在50~75克,尽量选择蒸、煮的健康的烹饪方式,不吃加工类的牛肉制品,那得癌症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现如今,人们的饮食方式在不断改变,而患者肠胃疾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经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已有的肠胃病患者高达1.2亿,是当之无愧的“胃病大国”。因此,平时生活中我们要多注意肠胃的养护,更要及时调整饮食习惯,以免多种慢性胃病不断“找上门”。
大蒜是胃病”催化剂“?不妨看看医生怎么说
医生解释道:一般来说,大蒜对肠胃是不会造成严重伤害的,当然也不是胃病的“催化剂”,具体还需要根据食用量等因素决定。如果肠道健康情况下,适当地进食一些大蒜,其富含的大蒜素成分,还能够帮助抑菌解毒,并促进胃部消化液的分泌,改善消化能力差等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本身胃部有炎症,若是再大量摄入,很容易加重胃组织的负担,并诱发胃黏膜出现水肿和糜烂现象,严重时还易加重胃病,不利于肠胃正常运转。总之,我们在食用大蒜时,一定要注意控制摄入量,以免刺激肠胃组织,引起胃病出现。
医生:不想胃”报废“,冬季“2物”趁早撤远离
1.黑斑红薯
在寒冷的冬季里,红薯成为了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不论是蒸烤还是煮粥,味道都十分香甜,但若是红薯长了黑斑就不要再继续食用,因为其中会滋生出对人体有害的甘薯酮物质,能够对胃黏膜产生一定刺激,并且毒素也会损伤消化系统组织,导致胃部出现病变。
2.发芽土豆
土豆如果保存不当经常会出现发芽的情况,尤其是冬季,若是温度较低很容易使得土豆变质从而长出嫩芽。而临床医学证实,发芽土豆中含有一种名为黄樟素的致癌物,易引起肠胃组织受损,严重时还会加速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发生。
胃部病变后, 身体常有哪些表现?
1.饭后饱胀
进食后的几个小时内,经常会感觉到胃部张曼,并且还伴有反酸的情况,这是胃部出现炎症后常见的症状。
2.腹泻不止
肠道功能出现紊乱后,胃内的食物无法正常代谢排出,从而就会引起腹泻不止的情况,大多数时候大便呈水样。
3.上腹部疼痛
上腹部经常出现局限性刺痛或是钝痛感,可能是因为肠道内出现溃疡或糜烂所致,通常在餐后一至两小时内反应最为强烈。
如果有上述不适,建议体检下,看看有无胃部疾病的可能。同时,预防胃癌的发生,需要多方努力,社会加强环境污染的管控,个人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医疗机构加强胃癌的早筛,以及胃癌科普宣教,这样才能大大降低胃癌发病率。
肝脏对于人体的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肝脏是集解毒、排毒、合成凝血因子等重要功能于一身的"全能器官"。
但很多人意识不到肝脏的重要性,缺乏保养肝脏的意识,导致肝病患者日渐增多。
肝脏极为脆弱,生活中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都可能伤害到肝脏,而肝脏又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器官,其内部没有痛感神经的存在。
就算是病变,很少有人能发觉出来,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肝病患者一确诊就已经到了中晚期的原因。
身体这两处"变黑",很可能是肝癌前兆!希望你提高警惕
第一处:脸色发黑
肝病的典型特征就是脸色发黑、肤色暗沉。
肝脏受损后,储存肝血的能力也会下降,而脸部皮肤需要肝脏滋养,肝血不足,脸部便会出现面无血色、暗沉的现象。
此外,肝脏受损后,其代谢毒素、黑色素的能力下降,导致毒素淤堵肝内,进入血液中的毒素和黑色素增多,血液流经面部,毒素滞留在血管中,导致脸色发黑。
第二处:指甲发黑
正常人的指甲应该是有光泽,并且颜色是红润的,厚度也适中。
但肝脏受损,指甲可能会出现黑斑,甚至整个指甲颜色变黑。
肝主筋,专家认为,指甲也属于筋,所有的筋脉都需要肝血去滋养,若肝脏受损,筋脉则会出现异常,体现在指甲上就是出现黑斑、变薄。
忠告:3物赶快撤下餐桌
食物1:霉变食物
霉变食物,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相信也有很多人吃过。
而霉变食物对肝脏的伤害,非同小可。
肝脏是以代谢毒素为主的器官,而霉变食物中含有"剧毒"——黄曲霉毒素。
少量摄入1毫克,就可能有致癌的风险,劝你最好管住嘴。
也有人这样想,把发霉的部分削掉不就可以了吗?
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因为看似完好的部分,实则可能也已经被霉菌入侵了。
食物2:酒
喝酒伤肝,大多数人都知道。
可是,现在不论大小的聚会,都离不开酒。
酒中的成分几乎是由乙醇组成的,乙醇进入肝脏后,在脱氢酶的作用下,会变成对肝脏具有伤害性的物质——乙醛。
乙醛非常容易就会伤害到肝组织及肝细胞,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肝脏病变。
食物3:腌制食物
专家做过实验,腌制食物中含有极高的亚硝酸盐成分,经常摄入,会导致肝细胞受损,加重肝脏分解、代谢的负担。
经常如此,不仅会导致肝脏受损,还会损伤到血管,诱发高血压、高血脂等。
预防肝病,先从养护肝脏做起,建议养成2个好习惯
1、少生气
"气大伤肝",肝脏有疏泄的作用,若经常生气,会导致肝内气血无法正常运行,肝气郁结,损伤肝脏。
肝病科专家做过调查,脾气不好的人,或是经常生闷气的人,患肝病几率要比脾气好的人高很多。
建议平时少生气,尽量保持心态平和,就算是生气,也不要超过10分钟。
生气时,通过呐喊、郊游等方式将不良的情绪发泄出去,有助于肝脏健康。
2、多喝水
常喝水可促进肝内毒素的排出,降低患肝病的几率,若加些养肝的植物一起饮用。
小知识:多运动
"运动是养生最快捷、最简单的一种方式"。
坚持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可加速脂肪燃烧的速度,降低肝内的脂肪含量,降低患脂肪肝的几率。
但运动要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孙燕院士,今年91岁高龄,大约从30岁便开始致力于肝癌地研究,一件事,一做就是一辈子,直到现在还在到处奔波。
孙燕院士被称为"肿瘤圈内的常青树",在一次的记者访谈会中,有人问孙燕院士:"孙院士,您平时是怎么样预防癌症呢?"
孙院士回答道:"饮食很重要,平时应该远离一些致癌的食物,不然很容易损伤肝脏。"
提醒:3种食物致癌性太强,要少吃
食物1:霉变食物
霉变食物,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因为水果、蔬菜、五谷杂粮这些食物若是储存不当,很容易就会霉变,提醒大家:食物一旦霉变后,不要再食用。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就是食物霉变后所产生的。
很多人抱着节约的心态,会选择吃一些轻微霉变的食物,将发霉的部分削掉,剩下的继续食用。
其实这种方法也是错误的。
因为那些看着没有问题的食物,其中其实也早已被黄曲霉毒素所侵占了。
食物2:腌制食物
腌制的泡菜、水果、肉类等,这些食物受到不少人的喜爱,不分年龄,甚至有人每顿饭都要吃这些食物。
但是这些食物多吃却是毫无益处的。
因为食物经过腌制后,其中会产生一些有害肝脏健康的物质,叫做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同样属于致癌物质,摄入后,容易损伤肝脏,增加肝脏癌变的几率。
经过肝脏的代谢后,亚硝酸盐会成为亚硝酸铵,故而损伤到肝脏,劝你一定要少吃。
食物3:油炸、煎制食物
夏天的烧烤以及早上早起后的油条、晚餐的炸鸡等,这些食物的美味吸引了不少人。
很多人都喜欢吃。
但是,这些食物对肝脏却是有一定的害处的。
因为油炸以及煎制的食物中,会存在一定的苯并芘,而此物质与黄曲霉毒素、亚硝酸盐相同,都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偶尔食用或无大碍,但是长期食用,会给肝脏带来极大的伤害。
2种习惯,也容易损伤到肝脏,劝你改正
习惯1:熬夜
晚上,是肝脏的一个主要排毒时间。
因为晚上的23:00~1:00之间,是肝脏的主要工作时间,若晚上经常熬夜,会导致肝脏的毒素不能正常的排出,在肝内越堆越多,增加肝脏癌变的几率。
此外,熬夜时消耗的肝血也是比较多的,不利于人体的正常运行。
建议减少熬夜,早睡早起。
习惯2:抽烟、酗酒
抽烟、喝酒,是很多男性都有的习惯。
但是劝你趁早改掉,因为香烟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很多,比如:尼古丁、焦油等,这是主要的成分,这些有害物质经过燃烧后,会随着烟雾进入人体,不仅会加速血管的硬化,还会给肝脏增添解毒负担,增加肝脏癌变的几率。
此外,乙醇,是酒的主要含量,经肝脏代谢后的产物是乙醛,此物质会损伤肝细胞,增加肝细胞癌变的几率。
养护肝脏健康,2件事要常做
第一件:多运动
现在很多慢性疾病的出现都与平时不爱运动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说:脂肪肝、肝炎、高血脂、高血压等。
坚持运动,可以帮助肝脏减轻一部分代谢脂肪的压力,维持肝脏能够正常运转。
并且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肝脏分解毒素的能力,以及肝脏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有效降低了肝脏受损的几率。
可常做:骑自行车、慢跑、爬楼梯等这些有氧运动。
第二件:多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水分,常饮水对于促进肝脏排毒很有帮助。
小贴士:
肝不好的人,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较高的蔬菜和水果,如:草莓、海带、胡萝卜、苦瓜等,有助于修复受损肝细胞。
“吃肉会增加癌症的风险,这是否有科学依据?”
今天去查房的时候,有一个病人说他在网上看到有言论认为吃肉会增加癌症的风险,他对这个观点是半信半疑的。考虑到自己之前一直大鱼大肉的,所以他就比较担心自己因为吃肉而得癌症,因此就问了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那到底长期吃肉是否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呢?哪3种肉是我们应该少吃的呢?
1.吃肉真的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吗?这有什么科学依据?
红肉致癌的风险在网上广为流传,很多人刚开始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估计都有点惊讶,毕竟这对于无肉不欢的朋友来说,可以说是“灭顶之灾”呀!那红肉致癌的观点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红肉致癌的结论是源于一项动物实验,这个实验把动物分为两大组,一组动物每天摄入一定量的红肉,而另一组动物则不吃红肉,过一段时间后开始统计这两组动物得癌症的概率,结果发现长期吃红肉的这组动物得癌症的概率确实比不吃红肉的动物得癌症的概率高。
金枪鱼
可能很多人认为红色的肉就是红肉,其实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拿兔肉、小牛肉来说吧,它们就不是红色的,但是它们却属于红肉。即便是红色的肉,也不一定就是红肉,拿金枪鱼和火鸡腿来说吧,它们的外观虽然是红色的,但是它们却是白肉。
世界卫生组织对红肉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只要是来自于哺乳动物的肉,就都是红肉;来自于哺乳动物以外的肉都是白肉。
红肉致癌的理论是被得到公认的,早在2015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就把红肉列为了2A级致癌物,也就是说红肉致癌在动物实验拥有比较充足的证据,在人体实验没有充足的证据,红肉可能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这里需要注意,世界卫生组织对致癌物等级的划分是基于致癌性可能性的大小,和致癌的危险性没有太大的关系。可能大家对这句话不太理解,这里我来举例说明。就拿黄曲霉素、砒霜和来说吧,它们都属于1级致癌物,只要少量接触就会有致癌的风险,而烟和酒也属于一级致癌物,但是它们的致癌性很显然是没有黄曲霉素和砒霜的强的。
目前来说,红肉致癌的具体机制还不是太明确,但是有观点认为哺乳动物的肉中含有外源性的唾液酸,而这种物质会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增加癌变的风险;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肉在烹饪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杂环芳烃和杂环胺类物质,这两种物质具有致癌性,所以长期吃肉会增加致癌的风险。
有点生活经验的朋友估计都知道,在夏天的时候,一块肉在常温下保存,基本上2~3天就能闻到比较臭的味道,这说明肉的腐败程度比较高。当我们吃了肉以后,里面的营养被人体充分吸收以后,就会暂时储存在结肠内,这个时候里面的肉的腐败程度也是比较高的,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所以,长期吃肉会增加肠癌的风险也就不足为怪。
2.既然吃肉致癌,那我们还能吃肉吗?哪3种肉应该少吃?
根据现有的证据,每天多吃100g的红肉癌症的风险会增加100g,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得癌症本身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提升17%以后,它依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我们都知道,红肉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外,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比如铁、锌、烟酸、维生素B12、核黄素等。我们不能因为红肉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就一点红肉都不吃了,毕竟我国的膳食指南也是强调了均衡饮食,而且也提到了需要适当吃一些肉。
如果我们注意控制吃肉的量在75g以内,优先选择白肉,尽量选择蒸、煮、炖的烹饪方式,吃肉的时候搭配着吃点蔬菜和水果,那得癌症的风险就会很小很小!
不过需要注意,以下这3种肉建议少吃:
加工肉类:我们需要明白加工肉类的定义,即经过腌制、烟熏、发酵、风干等方式处理,用以提升口感或者延长保存时间的肉类,主要包括火腿、香肠、牛肉干、腊肉、罐头肉等。
在2017年的时候,加工肉类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了一类致癌物的清单中,而且有研究发现,每天吃50g的加工肉类,得大肠癌的风险就会增加18%。
加工肉类致癌主要考虑和里面含有亚硝酸盐和多环胺类化学物质有关。新鲜的肉类在腌制、熏制等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本身不具有致癌性,但是它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生的亚硝胺类物质是具有致癌性的。肉类在烹饪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胺类物质,而这种物质也具有致癌性。
生鱼片: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吃生鱼片的习惯,而且吃的主要是淡水鱼。淡水鱼可能会被一种名为华支睾吸虫的寄生虫感染,当人吃了这种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生鱼片后,这种寄生虫就有可能会寄生在人体内。
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在肝脏内的胆管内,长此以往,可引起胆管炎、肝纤维化、肝硬化,从而增加肝癌的风险。
另外华支睾吸虫目前已经被列为了一类致癌物,我们平时尽量不要吃生肉片。
高温烹饪的肉类: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食物在高温下烹饪,会发生一种名为美拉德反应的化学变化。在这个化学变化之中,会产生一种丙烯酰胺的致癌物,而丙烯酰胺已经被列为了2A级致癌物。
虽然说高温烹饪的肉类致癌性不强,但是长期大量摄入,肯定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少吃或者不吃高温烹饪的肉类。
得越好越易得肠癌
于教授说,以高脂饮食为例,它的另一个称号是大肠癌的“催化剂”。美国人喜食油炸类食品、暗红色肉类(牛、羊、鸡肉)以及熏烤食品。这些高脂食物含大量饱和脂肪酸,易导致大肠菌群组成紊乱,促使致癌物生成和发展。与之相反,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大肠癌发病率却明显低于美国,主要也是高脂肪摄入 量较少。因此,将脂肪摄入限制在总热量30%以下是预防大肠癌的主要手段。
此外,预防大肠癌应重视其他危险因素。如曾进行阑尾炎手术、结肠腺瘤病史、家族肠癌史的高危人群,应注意大便状况,每年要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大便习惯改变,如便次增多、便秘等是大肠癌的早期症状,若已出现大便带血、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症状时,表示病情已发展到中晚期,应尽快进行结肠镜、X线钡剂灌肠检查,以明确诊断。
让纤维素刷刷你的肠道
膳食纤维被营养学家称为“没有营养”的营养,因为它的作用是其他营养素所无法替代的。缺乏膳食纤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会延长,造成肠道对废 物再次吸收,导致粪便中的致癌物长时间刺激肠壁。因此,纤维素被称为肠道的清洁工,它就像一把小刷子一样,促进肠道蠕动,清洗肠道内的垃圾和废物,减少肠 道致癌物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大肠癌的发病危险。
美国防癌协会推荐每人每天摄食30~40克膳食纤维;日本70岁以下每天标准摄入量是19~27克;我国推荐的标准是每日膳食纤维30克。
那么,多少克新鲜水果、蔬菜才含有30克膳食纤维素呢?一般来说,大约等同于10个苹果、19根香蕉、4斤芹菜、6个番茄等。显然,要想达到这 样的摄入量,一般人很难做到。不过,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即便达不到标准量,对大肠癌预防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另外,玉米、小米、大麦、小麦皮(米 糠)和麦粉(黑面包的材料)等杂粮食物纤维含量较多;蔬菜中的胡萝卜、四季豆、豌豆、薯类等也是纤维素的高能食品。
小潘今年26岁,大学毕业以后就独自一人来广东打工。
刚来广东的时候生活压力特别大,工资很低,物价很高,小潘的生活很是节俭,经常吃剩菜剩饭,有时候做一顿饭要分好几次才能吃完。
为了节省开支,小潘经常去菜市场买发蔫的蔬菜,去水果店买坏掉的处理水果,还自己腌制了泡菜。
工作时为了跟上同事们的脚步,经常熬夜加班,为了省钱,吃饭时会食用自己带来的剩菜剩饭。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小潘在这一年里饮食和生活作息都不规律。
就在最近几个月,小潘感觉自己的身体很乏力,提不起精神,体重也在急速下降,还经常出现腹胀腹痛,小潘实在是忍不下去了,这才去医院做了检查。
检查结果为肝癌晚期,把小潘吓了一跳,立马住院接受治疗,经过2个月的治疗,还是没有控制住病情,离开了人世。
医生经过了解后得知:原来引发肝癌的原因主要是饮食,少食2物,比酒精还伤肝
1、腌制食物
小潘经常自己腌制泡菜,新鲜的食物用重盐腌制后,会产生亚硝酸盐,经常食用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会直接伤害肝细胞,造成肝脏损伤,引起肝硬化。
2、剩菜剩饭
小潘为了省钱,总是会将剩菜剩饭热热再次食用,有时候会做一顿吃一两天,这种行为习惯对肝脏的危害很大。
吃不完的剩菜很容易滋生细菌,经过再次加热,会增加亚硝酸盐的含量,经常食用,会危害肝脏健康,诱发肝癌。
肝脏异常,会有以下几个明显症状
皮肤暗黄,眼睛发黄,发痒;
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脸上长痘痘;
身体疲倦,四肢无力,经常犯困;
两鬓白发增多,情绪无法控制,经常生气;
嘴里发苦,嘴干,有口臭;
伤口难愈合,身形消瘦;
头发经常出油,脸上也经常出油;
腹部疼痛,肚子胀气。
养肝要谨记3点,肝脏会越来越健康
1、多喝水
多喝水可以减轻肝脏排毒的压力,可以在水里加入养肝的营养物质,补水的同时还可以养护肝脏茶。
这些食材就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枸杞、牛蒡根、桂花等养肝小食材,长期饮用,缓解肝气郁结,清肝火排毒,养肝利胆,为肝脏补充营养物质,呵护肝脏健康。
2、早点睡
不要熬夜,按时睡觉,每天要保证8个小时的睡眠,睡眠质量也会影响肝脏健康,熬夜会影响肝脏排毒,影响肝脏细胞自我修复,想要肝脏健康,要养成早睡的好习惯。
3、注意饮食
少食用油腻的食物,肝喜绿,可以多食用绿色有机蔬菜,不可以爆饮暴食,按时吃饭,保证饮食规律。
如果经常食用高热量食物,体内脂肪过多,会使肝脏代谢困难,影响肝脏健康,切记要荤素搭配,保证营养均衡。
以上就是护肝的几个非常关键点要点,都是比较重要的。
我们日常如果能坚持做,能够很有效的保护好人体的肝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大大降低自己患病的几率。
大部分人都知道生肉上可能会携带一些病原微生物,所以一般家庭在做饭的时候对待生肉都会注意清洁。那么,到底生肉中到底是什么“细菌”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要格外引起注意呢?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种牛羊肉上比较常见的细菌——布鲁氏菌。
什么是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是一种致病菌,属于革兰氏阴性、兼性细胞内寄生菌。在我国,布鲁氏菌主要来自羊肉,而且以羊型布鲁氏杆菌对人体的传播性最强、致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其次为牛肉和猪肉。
布鲁菌病(也称布病、波浪热)就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是全球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为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
布鲁氏菌怎样感染
布鲁氏菌可以在细胞内寄生,能适应细胞内的环境。如果人体没有专门对付它的抗体,它就可以比非细胞内寄生的细菌更容易待在细胞内,并且由于身处正常细胞内,可免受人体体液中的特异性抗体和其他抗菌物质攻击。
如此,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反而起到了保护布鲁氏杆菌的效果。这时候,淋巴结就成了局部原发性病灶,一些强壮的细菌就会在吞噬细胞内就地取材,大肆进行代谢和繁殖活动,从内部逐渐瓦解吞噬细胞。
一批批布鲁氏杆菌,重新进入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就形成了“全身无中毒症状,但血液中可检测出细菌存在”的菌血症。在血液里,吞噬细胞军队又来与布鲁氏杆菌作战,战场随血流扩展到全身。
随后,这些被吞噬的布鲁氏杆菌集中在肝、脾、骨髓等地开始繁殖,成了多发性病灶。当敌“菌”规模越来越大,吞噬细胞应接不暇时,布鲁氏杆菌则在细胞外的血液中代谢和繁殖,从而造成败血症,长时间引起间歇性发热,也就是“波浪热” “弛张热”之名的由来。
我国将布病列为乙类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反复高热、肌肉和关节疼痛、淋巴肿大、肝脏肿大、脾脏肿大等,部分慢性病里还会有脊柱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其并发症包括了脑膜炎、心内膜炎、菌血症、毒血症、血管炎、脊柱炎等。
除了畜牧业的从业人员易被布鲁氏菌感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理生肉的时候也可能被感染。比如:如果手部有皮肤破损,这个时候如果去接触生的牛、羊、猪肉,细菌有可能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如果清洗生肉的时候水龙头开的太大,飞溅的水花可能将布鲁氏菌带进鼻腔粘膜,继而感染人体。
因此预防布鲁菌感染非常重要,我们呢需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健康不受到坏细菌的侵害。
对于烤焦的食物能否致癌,一定要区分烧焦的食物是什么,谷物类一般不致癌,肉类一般带有致癌物质。
谷物类
一般而言,面等谷物类的东西炒焦了,其性质就会发生改变,从中医角度来看,就有了消食化气止泻的作用。就是说,它们是可以吃的,而且有了一定的治疗作用。而肉类食品焦糊后,就会产生毒素,产生致癌物质,所以,焦肉是不可以吃的。
用炒过的大米碾成粉后,冲泡服用,可治疗小儿腹泻,是民间常用的方子,简单易行。这实际上就相当于炭的吸附作用,虽然还不是活性炭。(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是原料500℃炭化,然后800-900℃加水蒸气活化)。
很多草药都是通过炒糊来达到助消化效果的。治疗消化不良的【焦三仙】(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就是家喻户晓的名方,经过炒炙焦黄的谷稻芽(大米、小麦)具有消积、化肉食的功效。
蛋白质类食物
烧糊的东西多少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纯的纤维,脂肪和淀粉烧焦基本不产生有毒物质,但蛋白质被烧焦,会产生多种致癌物质,主要是氨基酸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尤其与脂肪一同烧焦时,苯并吡、杂环胺的含量会增加许多,而这两种物质均为强致癌物质,容易导致食道癌、胃癌等。
有烟烧烤出的肉,带有高浓度的苯并(a)芘。一磅烤好的牛排中苯并芘的量比300支香烟产生的烟雾中还要多。
摄入的焦黑物是否达到致癌量呢?
偶尔吃了烤肉上的焦黑物,无须过度担心。人体有强大的DNA损伤修复机制。但一旦超过了修复限度,就会引发不可逆疾病,甚至引发癌症。不药博士也喜欢吃烧烤,但一般会选择无烟烧烤,或者把烧糊的部分去掉或者干脆不吃。这样既享受到美味,也不至于使身体受到伤害。
烹饪温度有讲究
一般在200℃以下,不会产生致癌性物质,如食物被炸焦,则温度已达400℃左右。所以烹饪食物最好采取煮、蒸的方法。用油锅炒食物时,应注意煸炒,以避免锅底温度过高而把食物炒焦。特别是烘烤富含脂肪、蛋白质的食品,更要注意控制温度。
欢迎关注不药博士!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广西的小伙刘文,在村子里是知名的老光棍。小时候家庭困难,经常吃不饱,错过了发育时间,身高只有一米六,常年佝偻着背在村子里无所事事。
在老人眼里,他就是游手好闲的那种人,地也不种,工也不打,靠亲戚看不下去给他救济才活到现在。
年轻的时候刘文还会帮家里做做农活,直到后来迷上打牌,输得裤衩子都差点搭进去,刘文的父亲以断绝父子关系威胁,他也仍旧收不了手。
后来家人不再给他钱了,他就四处找亲友借钱,再次输光之后,也没有人愿意再搭理他,更没人想把自家的姑娘推入火坑。所以至今43岁了,还是没找到老婆。
还是刘文的母亲看不下去,在他被赶出家门之后,还偷偷给他送些自己腌的咸菜、腌肉,刘文干脆就自己买点米,每天就煮白粥配咸菜腌肉吃,把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里,刘文瘦成了个猴子,还时常感到肚子疼。但是因为没钱看病,所以每次肚子疼,他都会忍过去,直到有次母亲来送菜,看到他疼得冷汗直冒,在地上打滚,这才把他送到村里的卫生所看病。
卫生所条件有限,也检查不出所以然,只是开了些止痛的胃药,并且嘱咐他到城里的医院去看看。
母亲知道刘文没钱,所以把自己之前做工攒下来的一些钱给他,千交代万交代一定去医院看看,别弄出大病,没想到刘文嘴上答应得好好的,转头就拿着这些钱去打牌了,毫无意外再次输了个精光。
刘文嘴里直呼“晦气”,把牌推开站起身的时候,胃痛又再次发作,这次来得比之前都猛烈,直接整个人晕过去。旁边的人急忙联系了他母亲,连夜送到了城里的医院。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这不是普通的胃痛,刘文的胃里是有一个肿瘤,胃部的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即使全力救治也只剩下不到半年的寿命了。
医生在对刘文的饮食习惯进行了解之后,基本确定了病因。原来跟刘文平时吃的腌肉咸菜有很大的关系。
母亲给他腌肉咸菜只是应急,但没想到他竟然顿顿都在吃,这些咸菜腌肉偶尔吃还行,但是顿顿吃,比辣椒更伤胃。
咸菜是用盐腌的,盐分过高,其中的钠离子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重要的是咸菜中会生成亚硝酸盐,会在胃中转化成亚硝胺,这在“致癌名单”上早有记录,会增加胃部癌变的几率。
医生:当身体出现以下异常,要警惕胃癌“上门”
1、急速消瘦
2、口臭口苦
3、经常打嗝
4、胃胀反酸
5、大便发黑
6、幽门杆菌感染
医生提议,若想养好胃,平生做多2件事
1、多喝养胃水
中医上通常建议食疗养胃,《本草纲目》中就记载许多养胃方,其中有一则就是用火麻仁研磨成粉与水同饮,养胃效果不错。
2、饮食健康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饮食要均衡,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蛋白质等,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类食物,多吃南瓜、山药、小米粥等养胃食物。
酒肉穿肠而过,是潇洒,更是隐患。决定肠道是否健康的因素,就是我们摄入的食物和水。肠道健康,会随着饮食、营养、饮用水质的不同而改变。
为什么不良的饮食方式,会伤害肠道健康?看消化科医生怎么说
就拿肉食来说吧,为什么肉食会破坏肠道健康呢?这是因为肉食中没有膳食纤维,而且含有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如果大量摄入肉类或肉类加工品,而很少摄入粮食、豆类、蔬菜等碳水化合物的话,排便量就会减少一些。而为了将粪便运送至直肠,大肠需要很用力地蠕动,结果导致肠壁大部分的肌肉层变厚。
另外,由于摄入了大量脂肪,不但表层皮下脂肪增厚,肠道周围的脂肪层也会变厚,内径变细,肠壁皱褶增加,这样稍微有一点刺激,就容易引起痉挛疼痛。
而且,长期在这种饮食状态下,肠内压也会明显升高,不但会引起消化障碍,诱发便秘等问题,严重的也会出现肠道突然破裂穿孔的情况。长久下去,肠道上皮细胞(非常容易恶性转化的细胞)会在有害物质的累积刺激下,发生变异,增加患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几率。
至于可能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升高,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从而合并心脏病、肾脏病、心肌梗死、中风等病症,就更不用多说了。所以,以肉食为主的人,外表除了部分人群的大腹便便,看不出不健康的状态,但是内在的肠道却在饱受折磨,苦不堪言。所以,通过上面的分析,容易伤害肠道健康的饮食,就一目了然了:
1、高脂肪、高胆固醇、高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各种含油量高和油炸过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奶油制品等。各种反式脂肪酸高的食物,如方便面、油酥饼、泡芙、蛋黄派、奶油面包、奶茶、冰淇淋等。
2、烧烤类食品。高温炭火加热使肉类产苯并芘、亚硝胺等对肠道有害的物质,长期食用会增加消化道肿瘤的风险。不是不能吃,控制“量”很重要,不能长期吃,偶尔吃一吃也是可以的。
3、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满足了你的嘴,但是辛苦了你的肠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止辣椒,也包括咖喱、花椒等等,会诱发肠胃炎甚至恶性病变。对于辛辣刺激食物,可能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如果您不能很好的耐受,或者没有吃辣的习惯,还是少吃为好。
4、酒,尤其40度以上的劣质白酒,对肠道伤害较大。还有像浓咖啡、浓茶等,长期饮用也会损伤肠道。
怎么吃最健康?
分享一个营养学大师提出的观点:我们人类有10对臼齿,4对门齿,2对犬齿,按比例就是5:2:1,臼齿用来吃粮食和豆类,门齿用来吃水果和蔬菜,犬齿用来吃肉类,各司其职。饮食上,对应划分成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既7:1,是最好的保持饮食平衡的方案。
【不药博士】简介: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