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猪大油虽香,但真不能多吃

猪大油虽香,但真不能多吃
发表人:听我说健康

人们对猪大油的热爱,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猪油拌饭、猪油捞面、猪油炒菜.......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猪大油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各种食材遇到猪大油,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现在大把大把的人被诊断为肥胖、高血脂,还是难忘那口猪大油。

尤其最近几年,有新闻说猪大油好,更是给了人们吃猪大油的理由。扒一扒这条新闻发现事情根本没有那么简单,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国家地理》等媒体发表过一篇主题为“全世界最有营养的100种食物排行榜”的报道,说猪油在全世界最有营养的100种食物排行榜里位列第八!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个排行榜的评价体系是有问题的,是按照“理想食物”的标尺来衡量,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奶只有0.48分,禽肉为0分,猪大油0.73分(排名第8)......可见,这个排行榜的排名不可信。

 

扒一扒猪大油的脂肪酸组成

100克猪大油含30%多的饱和脂肪,40%左右的不饱和脂肪,10%左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E等。单看这一系列数据,感觉猪大油的营养还真不赖。但是,猪大油最让人诟病的是其含有的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对人体不重要吗?

首先,膳食中的饱和脂肪酸并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况且人体需要的饱和脂肪酸可以由肝脏自行合成,你就是一点儿饱和脂肪酸不吃,身体也不会缺乏。其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对心脑血管系统是有害的,是导致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每天膳食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应小于总能量的10%。假设,一个普通成人每天需要的能量推荐摄入量是2000千卡,那么膳食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小于20克。

乍一听,一天可以吃20克饱和脂肪酸,都换成猪大油的话大约有50克呢,还真不少!但是,你要清楚一点,日常膳食中各种肉类、火腿肠、鸡蛋、牛奶、坚果、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橄榄油等所有烹调油都含有饱和脂肪酸,一些加工食品,如方便面、饼干、面包、蛋黄酥、麻花、油炸丸子、汉堡、薯条等等都含有饱和脂肪酸。所以,即使你一点猪大油不吃,每天20克饱和脂肪酸也很容易达标甚至超标。

 

如果你有血脂异常,这个限制量更低

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提醒,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摄入饱和脂肪酸应小于全天总能量的7%,这就意味着除了肉中本来就有的饱和脂肪酸,额外的猪大油最好是不吃,否则很容易就超标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体重正常,可以偶尔吃一点猪大油;如果你体重已经超重或肥胖,或已经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就不要吃猪大油了,每天吃的肉里边就有不少脂肪了。再说了,食用油种类那么多,菜籽油、大豆油、亚麻籽油、油茶籽油、橄榄油等,选择对自己健康更有利的油吧。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橄榄油的食用率非常高,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和喜爱,这不仅因为橄榄油的口感独特,还因为它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

     

    橄榄油是由新鲜的油橄榄果实直接冷榨而成,不经加热和化学处理,保留了天然的营养成分,所以橄榄油也被认为是迄今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食用的油,在西方被誉为“液体黄金“,具有极佳的天然保健功效、美容功效和理想的烹调用途。

     

    这样“完美”的油脂其价格自然也远超其他种类的食用油,普通人家可舍不得放开了用,但如果有一种可以将肥猪肉变成橄榄油的“神奇魔法”,你想不想知道呢? 

     

     

    红烧肉巧变“橄榄油”

     

    说到这个“神奇魔法”啊,它还有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红烧肉。提到红烧肉,总是让人联想到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脂肪这些词,要说红烧肉变油,那很简单,毕竟脂肪含量摆在这儿呢,可要说变出“橄榄油”,真是很难让人相信了。

     

    但其实这个“橄榄油”是带有引号的,是在脂肪结构上变得更接近橄榄油的比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有日本学者发现,猪肉在经过较长时间的炖煮后便可成为一种长寿食品,这也是日本冲绳县居民平均寿命较高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爱吃用小火长时间炖制的猪肉。

     

    在一篇专门测定红烧肉脂肪酸变化的文献中说到,五花肉在沸腾温度以下慢炖2小时之后,再测定肉块中的各种脂肪酸含量,在所有的脂肪酸当中,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从生肉的42.0%降低为30.0%,同时多不饱和脂肪酸从28.2%下降到22.0%,而单不饱和脂肪酸,也就是橄榄油中含量最多的那种,从29.8%上升到了48.1%,这个水平虽然还不能比拟橄榄油,但至少比花生油还多,是不是很神奇呢?


     
    不过这个肉变“油”的过程可不能偷懒,如果仅仅用水焯一下,脂肪酸并没有这种明显的变化趋势,甚至饱和脂肪酸还略微提升了一点点。只有在慢炖1小时之后,饱和脂肪酸含量才有轻微的下降,而2小时之后就会明显下降,所以炖制过程一定要做足功夫,保证2小时以上的小火慢炖。

     

     

    脂肪”跑去”哪儿了?

     

    有人可能好奇:为什么炖着炖着,猪肉里的脂肪就不见了呢?难道真的让“魔法”变走了?其实一方面,可能是焯烫去掉了一部分脂肪,而在炖制的过程中又溶出了一部分脂肪在汤汁中;另一个方面,可能是在长时间的加热过程中,脂肪和其他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比如与烹饪时加入的黄酒中醇类发生酯化反应等等。由于这些反应都会随着加热时间延长而逐渐发生,所以可以理解为,加热时间越长,原封不动的脂肪就会越少。

     

    所以,如果你爱吃肉,不如就试试这小火慢炖的红烧肉吧,肥而不腻,一饱口福的同时还能有益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 成年人肩上扛着多大的压力?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答案。但你最应该担心的压力,可能是——「血压」。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7.9%,也就是说,每4位成年人中就有1位高血压患者。

     

    但很多高血压患者因为没有明显感觉,或觉得自己年轻时就开始服药伤害大,并没有接受早期治疗。

     

     

    高血压是怎么“压”出来的?它怎样一步步伤害身体?《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老中青三代该怎样防控高血压。

     

    受访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医师 郭冀珍

     

    本文作者 | 水欣

    本文编辑 | 任琳贤

     

    血压稳,血液循环的保障

     

    人体心脏和血管组成了一个密闭循环系统。

     

    心脏收缩泵出来的血液大量流入主动脉血管里,会对血管壁造成一定冲击力,这就是收缩压;

     

    心脏舒张时,主动脉血管通过自身弹力压缩,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血管和器官,形成的压力叫舒张压。

     

    二者合称为血压,是血液循环到人体各个角落、为所有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的必要条件。

     

     

    人体主要靠神经和体液影响心脏、血管活动,分配血容量,调节血压。在它们的作用下,健康人体即使血压暂时升高,也会很快调回合理范围。

     

    中枢神经系统可根据身体内部及昼夜、温度等外部环境的需要,通过改变心脏输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对血压进行调节。

     

    体液中很多物质会影响血压波动,例如肾上腺素可使心跳加快加强,心脏输出量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外周血管广泛收缩。

     

    此外,心脏功能好、血管弹性好、管腔粗细适度,也会让血压调节阻力减小,全身血液循环更稳定。

     

     

    血压波动的规律一般为“勺型”(如上图),白天活动多,血液循环和身体代谢快,血压较高;夜间身体休息,血液循环相对慢下来,血压较低。

     

    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具体分为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年龄增长、缺乏体力活动、血脂异常和糖尿病及大气污染等。

     

    这些都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损伤心血管健康,进而导致高血压。

     

    身体有个“血压理想值”

     

    理想血压是收缩压小于12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80毫米汞柱,120~139/80~89毫米汞柱为正常高值血压。

     

    高血压分3级:

     

    轻度高血压,收缩压在140~15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在90~99毫米汞柱。

     

    中度高血压,收缩压在160~17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在100~109毫米汞柱。

     

    重度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8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110毫米汞柱。

     

    高血压怎样伤害身体

     

    先损害血管

     

    高血压最先损害血管,长期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大,会使血管弹性越来越差,好比一个气球被吹胀多日后,放掉空气也不能恢复原样。

     

    进一步引发重点器官病变

     

    血管问题又可能进一步引发心脏、大脑、肾脏等重点靶器官病变。

     

    血压水平尤其与心血管风险密切相关,在高血压诱发的诸多疾病中,脑卒中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也明显上升,其他并发症还有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终末期肾病。

     

    与肾脏互相伤害

     

    肾脏损伤通常是因为顽固性高血压,持续10~20年的高血压会引发肾功能减退,部分发展成肾衰竭;肾损伤反过来又会影响血压控制,导致恶性循环。

     

    郭冀珍强调,高血压带来的损伤会随时间推移而增强,因此血压控制越早越好。

     

    青中老年高血压特征一览

     


    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有什么特点?专家分别做出了解读。

     

    青年时期:越早改越好

     

    青年时期较常见的高血压特征是舒张压较高,收缩压不太高,压差小。这是因为年轻人心脏功能处于较好状态,心肌收缩力较强,泵血一般不会过量。

     

    但年轻人通常因熬夜、压力大、久坐不动、超重和肥胖等因素,导致主动脉承受过多压力,引起舒张压升高,出现轻度高血压。

     

    这样的高血压,初期症状多数不太明显,少数患者有恶心、头疼等轻微症状,尽早改善生活方式可以减缓高血压进展,及早保护靶器官。

     

    中年期:高血压患病高峰

     

    中年时期的高血压,大部分是不良生活习惯的积累效应。

     

    该阶段高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高。这意味着,人体已经很长一段时期处于不良状态,主动脉长期痉挛紧张,动脉粥样硬化已经进行,血管弹性已变差,靶器官也遭到一定破坏难以逆转。

     

    但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意识到身体这种变化,近年来,中年期高血压引发的中风、冠状动脉病变,甚至猝死越来越多。

     


    老年时期:患病率超50%
    老年时期高血压,特点是舒张压变低,收缩压变高,压差缩小。

     

     

    随着机体衰老或其他慢性病缠身,心脏泵血能力变差,血管和其他脏器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机能衰退,全身大大小小的血液循环有所破坏,身体对血压的调控能力变差,血压也更易受危险因素影响而波动。

     

    心血管专家的4条建议

     

    郭冀珍指出,目前我国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分别为51.6%和45.8%,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不过从他国经验来看,加拿大经过加强高血压教育、国家社会干预,血压达标率已达64%。这说明只要加强管控,我国要达到2030年70%的治疗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她提出以下4方面建议:

     

    1.家家户户备个血压计

     

    所有年龄段人群都应关注血压健康,每个家庭要自备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普通人群建议每周测1次血压,有危险因素之一的、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或55岁以上男性及更年期后的女性等,建议定期监测。

     

    2.青年人积极控血压

     

    青年人高血压往往从血压波动大开始,这种波动较为隐匿。

     

    平时要减少熬夜、规律进食、控制体重。如果症状明显,有必要进行药物治疗时,一定要及早用药。

     

    3.中年人严格控血压

     

    研究表明,血压在120~129/80~84毫米汞柱和130~139/85~89 毫米汞柱的中年人群,10年后分别有45%和64%成为高血压患者。

     

    因此长期血压接近临界值(140/90毫米汞柱)的中年人,要尽早就诊,听取专业防控建议。

     

    4.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中减少盐、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坚持运动,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男女腰围分别控制在90厘米和85厘米以下;

     

    戒烟限酒,控制好情绪和睡眠。▲

     

    本期编辑:徐梦莲

  •   说起苦瓜,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吃起来很苦,由于独特的味道,很多人都不喜欢吃苦瓜。苦瓜虽苦,但是真的好东西。今天就为苦瓜正名。


      苦瓜虽苦,但好处很多

      苦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瓜类蔬菜,适量吃苦瓜对身体有不小的益处。

      清热消暑

      虽然现在已经进入秋季,但还有秋老虎。中医认为苦瓜有暑热、解烦渴的功效。苦瓜能泄去心中烦热,排除体内毒素。

      开胃消食

      苦瓜中含有苦瓜素和苦瓜甙,可刺激味蕾和唾液腺,促进胃液、胆汁的分泌,加快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

      增强免疫力

      苦瓜中台有类似奎宁的生理活性蛋白及大量维生素,能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体免疫力。

      从上文可见,吃苦瓜确实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那么,如何吃苦瓜?接下来,我们继续聊一聊。

      苦瓜,这样吃不错

      凉拌苦瓜

      材料:苦瓜、生抽、香油、盐、醋

      做法:苦瓜处理后切成片,冷锅烧水放盐。煮沸后,放入苦瓜焯水,2分钟后捞出,放入冰水冷却沥干。调料碗里加入生抽、醋、香油、水调匀,将酱汁倒入放着苦瓜的碗中,拌匀即可。

      苦瓜排骨汤

      材料:苦瓜、排骨、生姜、黄豆、盐

      做法:先将苦瓜、排骨、生姜洗净,黄豆浸泡变软。苦瓜、生姜切片,排骨切段或切小块。在铁锅里加入适量的水,放入姜、黄豆,大火滚沸,转中小火15-20分钟。放入排骨、苦瓜,煮10分钟,使用前加盐即可。

      苦瓜 鸡蛋

      材料:苦瓜、鸡蛋、盐

      做法:苦瓜洗净,用淡盐水泡5-10分钟,切成片。鸡蛋放入碗中,加盐打散备用。烧锅热油加入苦瓜,炒至断生加入蛋液,翻炒2-3分钟,关火出锅。

  • 蒲公英虽然是一种很常见的野草,但是它的药效却不容被低估,所以蒲公英素有“药草皇后”的美誉。关于蒲公英,人们经常将它用于清热解毒、消肿祛湿,这些功效非常好,所以对人们的健康,也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大家只知道蒲公英的好处,却不知道蒲公英还有一些对健康有负面影响的因素,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为了更好地利用蒲公英,给我们的健康谋福利,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知道蒲公英有“三不喝”,了解是哪“三不喝”,对健康至关重要。

     

     

    虽然蒲公英可以清热解毒,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从中享受到这种健康福利。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因为天气炎热,外界的温度比较高,所以人们会想着喝蒲公英泡的水,从而缓解火气,结果与人们想象的刚好相反,有些人喝了不仅没有效果,反而给自己找来了大麻烦,为什么呢?

     

    因为有些人肠胃虚寒,这种状态下的胃肠,在被蒲公英“滋养”之后,情况只会变得更加糟糕。所以,在选择利用蒲公英泡水喝之前,先要弄清楚自己属于哪方面的体质,能否喝出理想的效果,如果不符合,就不要去喝,以免给自己的健康带来大麻烦。

     

     

    有些人认为,既然蒲公英对人体健康是有帮助的,那么为什么不多喝一点呢?在此提醒大家,不是说对身体好的东西,就一定要多去尝试,凡事都存在一个“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健康不仅不会从中获益,反而会受损。

     

    所以,建议大家每天喝蒲公英泡水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保量。一次冲泡的蒲公英,最多冲泡不要超过5次,每天差不多喝完这5次也就可以了,不要不断地去喝,因为喝多了,会刺激肠胃,从而导致腹泻、腹胀,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胃部痉挛等问题。

     

     

    大家都知道,隔夜菜最好不要去沾,宁可倒掉,也不要为了节约粮食,也选择继续吃。同样的道理,蒲公英也有自己的冲泡规范,一般不要将隔夜的蒲公英泡水,继续拿出来喝,为什么?

     

    因为过夜的蒲公英泡水,从一定程度上讲,可能已经发生了变质,水中会滋生出一些病菌,这些病菌会随着水一起进入人的肠胃,所以喝了这样的蒲公英泡水,不是在给自己的健康找帮手,而是在找麻烦,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看完了这些,相信大家对于蒲公英这种药草,也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学会充分利用蒲公英的优点,但是也必须遵循它的规律,一些细节做好了,才能够真正利用蒲公英养生。

  • 我身边总有朋友问我,最近感觉和二十岁左右时不一样,熬夜第二天就没精神,吃饭消化的也比以前慢了许多,可不可以吃些六味地黄丸补补肾,缓解衰老。

     

     

    我的建议是,不需要吃。六味地黄丸是中医很有名的补益剂,是药品,而非保健品。而且它并不能延缓衰老,准确的说它只能缓解某些衰老的表现,但对衰老这个自然规律没有作用。

     

    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当杯子里水少了,我们可以把水补满,当杯子里的水已经是满的了,那么再倒水,水会漾出来。

     

    六味地黄丸出自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桂附地黄丸去掉附子、肉桂得来。因为小儿稚阳之体,钱乙去掉这两味大热之药,使得方剂更为平和,力量虽然减小,但更适合儿童使用。其最初是用于治疗小儿立迟、行迟、齿迟、语迟、发迟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逐渐发现成年人肾虚轻证也可以应用。

     

     

    那么六味地黄为对于成人是起到什么作用呢?它可以滋补肾阴,当肾阴亏虚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时可以应用。

     

    肾阴虚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症状是腰膝酸软。比如我们一直平躺着睡,腰也不酸,但后来随着年龄增大,开始腰酸,总想着睡觉在腰下面垫上垫子;或者我们干活,之前一直没事,后来工作量不变时,开始腰酸。这种腰酸提示肾阴亏虚。如果我们因为过度劳累引起的腰酸,并不是肾阴虚。

     

     

    除此之外耳鸣,那种像蝉叫样轻微的耳鸣,提示肾阴亏虚。夜间睡觉盗汗、像在骨头里透出了的潮热,也是肾阴虚很典型的症状。

     

    六味地黄丸是众多滋补肾阴药物中力量最小,且药性最为平和的一种。它由三个补药和三个泻药组成,相对来说,服用后很少引起上火症状。

     

    不过笔者大学期间有一位学霸,在用咖啡提神无效后打起了六味地黄丸的主意,结果他的身上出现了莫名的酸臭味,这是很典型的补益不当。因为他根本没有肾阴虚,他只是疲劳,需要休息。

     

    正如开头我朋友问我的问题,我觉得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六味地黄丸,而是不熬夜,多运动,吃饭八分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不管到什么时候,无论生活条件贫苦还是匮乏,吃饭都是每个人每天关心的头等大事,因为我们身体在生活以及工作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以及能量,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不仅会导致整个人体力不支,而且还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而我们身体获取营养以及能量的主要方式就是吃饭。

     

     

    在前些年,因为生活条件差,所以饮食水平也比较低,所以很多人因为饮食不当出现营养不良、低血糖等问题。而这两年饮食水平提高了,可出现在人们身上的疾病类型却丝毫未减,反而有了增多的趋势,而这主要就跟饮食不规律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饮食不节制,喜欢吃各种重口味食物。

     

    可能很多人对甘油三酯并不熟悉,它能够给身体提供能量,保证身体的脂质代谢稳定,而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甘油三酯偏高的情况,如果不及时调控,很容易引发高血脂、高血压以及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问题。所以必须从忌口食物入手。


    肥肉

     

    很多人都喜欢吃肥肉,尤其是上了年的人,觉得肥肉香,可殊不知,肥肉里边的脂肪含量非常高,而且热量也非常高,几乎上同等重量的肥肉,能量是瘦肉的5倍还多,虽然脂肪能够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而且还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可如果摄入量太多,不仅会增加胆囊以及肠胃的消化负担,而且会给身体造成脂肪过剩,从而它们会进入血管,附着在血管壁上,沉淀在血液里,时间一长,甘油三酯会越来越高,进入引起高血脂。

     

     

    奶油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吃甜食,尤其是奶油,因为生活压力大,而甜食能够有效促进大脑释放多巴胺,给身体带来短暂的欢乐,起到缓解压力的效果,但是奶油里边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而且热量也非常高,不仅会导致身体过度肥胖,而且这些物质很难被身体吸收,自然就会渗入血管,然后在血管内发生沉淀,从而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同时还可能导致血管硬化以及血管堵塞等问题。

     
    鸡蛋

     

    对于很多人来说,鸡蛋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食物,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平时都会用鸡蛋补充营养,它里边的蛋白质、钙元素以及微量元素都能够给身体带来不少好处,但是在吃鸡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务必控制好摄入量,因为蛋黄中含有大量的脂质成分,吃太多很容易导致甘油三酯升高,还可能引起胆固醇升高,接着就可能使血脂失控。

     
    动物内脏

     

    早些年,动物内脏一直被人们当成垃圾扔掉,而这些年,随着烹饪方式的创新,动物内脏逐渐成了很多人追捧的美食,比如猪肝、鸡心以及鸭肠等等,可是这类食物不仅嘌呤含量高,会导致尿酸失控,而且它们里边的脂肪含量也非常高,被身体吸收后就会转化成甘油三酯,自然会让血脂、血压等指标失控。

  • 最近几年来,心血管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加,这除了和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关,还和摄入的能量增高有关,特别是油脂性食物。在这些油脂性食物之中,争议比较大的就是猪油,有人认为吃它容易引起血脂升高,但是现实中也有不少人吃植物油的血脂自然升高,照样得心血管疾病。那到底猪油到底能不能吃呢?今天医者良言为您解答这个问题,让您做到心中有数。

     

     

    猪油到底能不能吃?


    在回答猪油能不能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先来介绍一下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这两个词语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从分子结构来看,这二者的最主要的区别是饱和脂肪酸没有不饱和双键,不饱和脂肪酸有不饱和双键。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什么是不饱和双键,这个不太好解释,大家只需要记住,不饱和双键是不稳定的,容易发生过氧化反应,而饱和脂肪酸不含有不饱和双键,所以它更稳定,不容易发生变化。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这个,我来举个例子吧。不饱和双键就像一个没有吃饱的人,不管谁给它食物,它就会听命于谁,所以它不忠心、不稳定,容易变节。饱和脂肪酸就像一个吃饱的人,无论谁给它食物都很难收买它,所以它不容易变节,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角色。


    饱和脂肪酸摄入多了以后,容易造成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对于人体而言,这三种脂质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它们的存在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像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都和摄入太多的的饱和脂肪酸有关。目前有大量的证据证明饱和脂肪酸还能增强脂肪合成酶的活性,更容易造成血脂升高。


    不饱和脂肪酸对于人体来说具有比较多的好处,首先人家能调节血脂代谢、不让血小板聚集、抑制或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可能很多不太清楚啥意思,不管不需要管这么多,只需要知道血小板聚集的多了,在血液中容易形成堵塞血管的物质,所以能增加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风险。现实中很多人吃阿司匹林的目的就是为了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脑梗死、心肌梗死等血栓性疾病的风险。


    虽然不饱和脂肪酸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缺陷。不饱和脂肪酸自身就不稳定,所以容易发生变化,特别是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大家不太清楚脂质过氧化的严重性,这里需要介绍一下。脂质过氧化以后,会形成过氧化脂质,这种脂质已经从好人变成了坏人了,它们能破坏人体结构,比如生物膜、遗传物质等,这样的话能加速衰老、降低人体免疫力,增加脑梗死、心肌梗死、癌症等疾病的发生率,我们平时看到的老年斑其实就和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关系。


    不过需要注意,大多数的油都是混合性的,不太可能都只含有饱和脂肪酸或者不饱和脂肪酸,只不过它们是以哪一种脂肪酸为主罢了,要区分这个其实也不难。单纯从外观上来看,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油类在常温下是固态的,而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油在常温下是液态的。


    一般来说动物油都是饱和脂肪酸,比如牛油、猪油、羊油等,不过这个也不是绝对的,有一些植物油是饱和脂肪酸,比如椰子油、可可油、棕榈油等。


    既然猪油是不饱和脂肪,那吃它肯定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更容易得心血管疾病。不过需要注意,猪油虽然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但是也不是不能吃,吃少点也是可以的。

     

     

    猪油到底能否引起心血管疾病?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应该知道猪油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既然是不饱和脂肪酸,那就容易引起血脂异常,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我们的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之道,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太过。猪油虽然吃多了不好,但是也可以适当吃一点的。饱和脂肪酸本身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人家比较稳定,比较忠心、不容易被收买。


    现实中很多人喜欢吃油炸食物,大部分人用的都是植物油。但是用植物油油炸食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要知道植物油是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它不稳定,在高温的条件下,它容易变节,容易裂解变质,容易产生致癌性的物质。所以如果油炸食物的时候,可以优先选择动物油。


    可能会有朋友觉得奇怪,既然植物油能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那在今天大家都很少吃动物性的情况下,为什么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升高的趋势?其实这个也好理解,当今的社会生活节奏比较快,大家的活动量和过去真的没法比。现在的食物能量比较高,而且摄入的不饱和脂肪酸也比较多,根据我国的膳食指南,一个人每天摄入的油应该控制在30mg以内,但是很明显,大多数人都是超标的,这些多余的饱和脂肪酸进入人体以后也会变成脂肪储存下来,也会引起高脂血症。


    过去的人虽然主要的油脂来源是猪油,但是那个时候大家的经济条件都不怎么好,不可能吃太多的猪油,而且大家都经常干重活,吃进去的多余脂肪都被消耗掉了,所以不容易引起血脂升高,自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就不会高。


    平时大家在选择油的时候,尽量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大多数植物油含有的都是不饱和脂肪酸,比如豆油、菜籽油、橄榄油、花生油等。像动物油、清香油、奶油、棕榈油、椰子油、白油、烤酥油等这类饱和脂肪酸,应该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即便是饱和不脂肪酸,也需要控制每天的摄入量在25mg左右,否则一样对身体不利。

  • 食用油是每家每户厨房里必备的烹饪用品之一,是一日三餐的重要“参与者”。你了解食用油吗?它里面超过99%的部分都是脂肪,可以说食用油=脂肪,而且无论是现在流行的橄榄油、亚麻籽油,还是传统的猪油、棕榈油,其产生的能量是没有什么差别的。食用油的好坏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可是你真的会“吃”油吗?

     

      

    油如何变成脂肪?

     

    人体内脂肪的来源主要包括肝脏自身合成的脂肪酸和食物中吃进的油脂,脂类对于人体的主要生理作用就是提供消耗所需的能量,一旦摄入和产生的脂肪酸无法被身体完全消耗掉,就会囤积在体内变成脂肪。

     

    油脂从进入人体开始,自口腔到胃,再到十二指肠,经过各器官分泌的脂肪酶和各类消化液,已被消化掉了大约20%-30%。油脂需要被分解成单个的脂肪酸才利于肠道吸收,而被吸收后的脂肪酸通过脂蛋白被输送到各个器官组织充当能源物质,一旦这些能源物质利用不完,就会被储存起来,变成肥肉。

     

    如何健康吃油?

     

    听起来食用油这么“恐怖”,尤其是对于那些减肥、健身的人来说,恐怕是避之不及,再也不吃了。但人体既然被先天设计成需要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假如刻意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取,相当于剥夺了人体的原材料,对于身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修复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健康、合理的吃油呢?

     

    1、不同种类的食用油搭配使用。

     

    脂肪酸一般分为三种,包括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同的食用油这三种脂肪酸的含量也不相同,中国营养学会对于这三种脂肪酸摄入量的推荐比例是1:1:1,由于不同食用油这三种脂肪酸含量比例差别较大,所以建议家里常备3中不同的食用油,搭配食用。

     

     

    2、多用植物油。

     

    考虑到饱和脂肪酸可以从日常膳食中的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中获得,也可在人体内自身合成。而对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如α-亚麻酸和亚油酸,则大部分来源于植物油。

     

    3、做饭少油。

     

    无论是什么食用油,成人每天油脂的推荐摄入量都是25-30克,所以在日常做饭时,应该注意对食用油用量的控制,比如可以选择蒸、煮、炖、焖、熘、凉拌等更为省油的烹饪方式,或者是选择喷雾型食用油,油滴小,分散均匀,从而达到省油目的。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不同食用油的烟点是不同的,做菜时千万不要等油开始冒烟了才下锅,这时的食用油已经开始产生有害的氧化物和致癌物质。我们要选择相适应的烹饪方式,注意烹饪时长,才能做出好吃又健康的一日三餐哟。

  • 说到香囊,相信很多人对它的认识都来自于古装电视剧,它的出现通常离不开一段爱情故事,在其中作为定情信物,表达爱意。黛玉就曾赠宝玉香囊,还因为宝玉转赠他人而生气毁掉了成对的另一只。

     

    其实香囊的作用远不止如此,更有防治疫毒、避秽化浊、防止蚊虫、毒蛇叮咬的作用,对女性而言,甚至还有养颜护肤的功效,所以“香”文化在中国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沿袭流变,从未消弭,历朝历代的人都爱香、用香、敬香,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甚至文人墨客皆以香为风雅。现在,就让我们来揭开“香”的奥秘吧。

     

     

    佩香疗法

     

    香囊在中医里属于佩香疗法的一种,是将芳香药末装入特制布袋中佩挂身上,借药味挥发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长期佩戴同样的香囊,香味便会附着在衣服或体表肌肤之上,其中的中药成分经口鼻吸入,可对人体进行整体调节。中药学理论认为,芳香味能散、能行、能开,具有化湿、辟秽、开窍、醒脾等功效,比如具有芳香味的藿香能化湿,薄荷能辟秽,麝香能开窍,佩兰能醒脾等。所以香囊起什么作用,取决于其中放什么样的香料。

     

    那么,哪些香料有助于我们日常养生呢?什么样的香囊又能对女性有养颜美容的功效呢?我们来看看。

     

     

    香料所用的芳香植物,很多即使香料也是可以入药的中草药,各有不同的功效,比如玫瑰有舒缓情绪、开窍宁神、镇静助眠的作用,藿香可以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发汗,明目的功效,不同的香料配配在一起,相互补充就会产生不同的功效,下面就来介绍几个香囊配方吧。

     

    1. 预防感冒

     

    将艾叶、苍术、藿香、川芎、白芷、黄芪各等量一份研碎,装入袋中。分量多少可根据用途选择,若随身携带,分量可减少,若是放置在屋内或车上,则可以适当做大些。此方尤其适用于老人和孩子。

     

    2.安神助眠

     

    合欢花、干柠檬、远志、金盏菊、百合花,制作用法同上,可清心除烦、安神助眠,适合平时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的人使用。

     

    3.美容养颜

     

    需要桃花、红花、玫瑰花、百合花、白芷、甘松各等量一份,制作用法同上,此方有养颜美容、润肤祛斑的功效,适合面部色斑、皮肤粗燥暗沉的人群。

     

    以下人群小心佩戴

     

    香囊的配方还有很多种,但如何配伍还是要遵循一定的药理,千万不要自己随意搭,毕竟不是所有一加一都等于二的。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尽管香囊适用于大部分人佩戴,但过敏体质者、孕妇及体质虚弱者不建议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对于香囊中的香料,不要以为贵的就是好的,其功效更在于如何配伍,并非价格的高低,而且香囊也只能作为辅助治疗,若是生病了,还是要配合药物等主要治疗方法,同时也要注意保健和锻炼哦。

     

  • 肝脏功能繁多,发挥着如:凝血、排毒、分泌胆汁、代谢等作用,在人体承担着重要责任。

     

    养生的关键在于怎么养肝,而"吃"就是养肝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生活中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很多疾病。

     

    肝脏功能强大但也非常脆弱。

     

     

    据调查,在饮食方面存在很大问题的人更容易得肝病,经常食用不健康的食物,也是诱发肝病的因素之一。

     

    现在人们大都还是比较注重养生的,为了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不能光以吃饱、好吃为目的,每天摄入的食物应该考虑身体是否真的需要,是否会在体内产生有害物质。

     

    3种食物或是肝病"元凶",劝你尽早远离

     

    1、高脂食物

     

    高脂食物是指,脂肪含量高油腻的食物,比如:炸鸡、红烧肉、羊肉串等。

     

    由于脂肪含量太高,人体摄入后,肝脏来不及代谢,部分脂肪会囤积于肝脏中,极易诱发脂肪肝。

     

    因此,建议生活中,应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缓解肝脏代谢负担,降低肝脏患病率。

     

     

    2、发霉水果

     

    发霉的水果就算切了发霉的部位,也还是不能吃!

     

    水果发霉部分,就是霉菌菌丝完全成熟的状态,切掉发霉的部分它依然含有大量黄曲霉毒素。

     

    它是一种真菌毒素,有着非常强的致癌性,并且主要损害肝脏。

     

    日常生活中,霉变的水果、过期的食用油、坚果、发霉的筷子中都有黄曲霉毒素的身影。

     

    3、久泡木耳

     

    木耳,深受大众的喜爱的一种食物。但食用不当就会损伤肝脏。

     

     

    木耳在食用前需要用水泡发,但木耳在水里浸泡时间太长,就特别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出现米酵菌酸,一种有害肝脏的毒素。

     

    米酵菌酸的毒性特别强,在摄入人体后,在解毒时严重毒害肝脏,频繁食用就会损害肝脏健康,增加病变几率。

     

    身体出现这2种症状尽快就医

     

    1、右上腹疼痛

     

    右上腹出现疼痛是已经属于非常严重的一种症状了。

     

    肝细胞在发生病变后,有可能会引起的右上腹疼痛,因为肝脏没有痛感神经,痛感多是因为肝脏外的包膜发出的。

     

    肝脏外的包膜上有丰富的神经,肝脏出现严重炎症,极有可能会诱发肝脏肿胀,刺激肝包膜传输痛感,导致右上腹疼痛。

     

     

    2、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后期可能会导致消化道出血,随着病情的严重门脉血压过高压,门脉高压导致脾脏增大,胃底和食管下段出现静脉曲张,严重的还会出现破裂出血,造成消化道出血。

     

    肝脏不好还会使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减少,使皮肤破损时出血量大,且不能马上止血。

     

    出现这种情况多半是肝脏受损导致的,建议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养肝2件事,坚持做,肝脏功能逐渐增强

     

    1、多运动

     

     

    合理饮食,合理锻炼,运动可以分泌多巴胺,让人心情愉悦,提高睡眠质量。

     

    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肝脏代谢速度,增强肝脏代谢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肝脏排出毒素,预防肝脏受到更多毒害。还能减少体内脂肪,预防脂肪肝。

     

    建议:合理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2、多喝水

     

    多喝水,有助补充水分,帮助稀释血液中毒素,降低毒素浓度,减少对肝脏的损害。菊花茶能清肝、养肝,帮助调节气血。

     

     

    健康小妙招:

     

    人逢喜事精神爽,保持好的心情,精神状态都会变得不一样。

     

    "怒气伤肝,郁结于肝"说的都是生气对肝脏的伤害,好的心情有益于身体健康。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