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冠vs流感:谁对心血管的影响更大?

新冠vs流感:谁对心血管的影响更大?
发表人:医咖会

COVID-19流感的临床特征重叠,两种疾病之间有相似之处。考虑到COVID-19的高传播率和2020年末季节性流感来袭,COVID-19和流感的双重流行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血管问题。下文将从以下方面比较流感病毒与SARS-CoV-2病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心血管死亡率;ICU入住率;血管并发症;心血管疾病事件;心血管住院率;预防策略。

 

图1. 流感与COVID-19的整体比较

(图源:BMC Med. 2020; 18(1): 403)

 

心血管死亡率

流感的死亡率通常会报告为CDC每年的季节性流感死亡人数估计,而COVID-19通常直接报告粗死亡率数据,在直接比较两者数据时可能会不准确(图2)。研究显示,中国目前COVID-19的病死率为1.38 %(95 %CI 1.23~1.53),约是季节性流感的15倍( 0.0962%)。

图2. 流感和Covid-19死亡率的对比

(图源:BMC Med. 2020; 18(1): 403)

 

流感患者心血管死亡率

10项观察性研究报告了就诊时心脏异常的急性流感患者的死亡数据,这些研究中流感或类似流感住院人群的死亡率为3.8 %~50%不等。各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与流感存在相关性。时间序列分析显示,缺血性心脏病和急性心肌梗死(MI)死亡率的增长与流感高峰期相吻合。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流感死亡率相关性的报道较少,两项研究报告说流感死亡率与已有心血管疾病无关。

 

COVID-19患者心血管死亡率

过去的5个月中,16项观察性研究报告了COVID-19感染且伴随心脏异常患者的死亡率数据,总死亡率在1.4 %~61.5 %,高于急性流感患者的死亡率。与流感相似,在COVID-19患者中也观察到心血管死亡率增加,关于增加幅度,有研究显示死亡者的急性心脏损伤的发生率远高于幸存者(59% vs 1%)。COVID-19感染患者中,已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致命性结局的风险会增加。据报道,约有15%~70%的COVID-19死亡患者有心血管疾病,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确定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否对COVID-19有特定易感性。

 

ICU收治率

流感患者的ICU入住率

有两项研究表明,急性流感住院患者ICU入住率分别为1%和81%(后者为H1N1大流行期间的临床重症患者报告数据)。相关研究显示,急性流感患者平均住ICU时间为6~12天,57%~68%患者需要有创机械通气。心血管疾病是这些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这些研究列队中,约5.4%~35.2%的流感患者有心血管疾病病史。

 

COVID-19患者的ICU入住率

COVID-19住院患者中ICU入住率为5%~79%。来自意大利的汇总数据显示,12 %的COVID-19住院患者需要进入ICU,这比流感患者的预期ICU入住率要高。近期一项多中心研究纳入326例患者(211例COVID-19患者;115例流感患者),结果表明,无任何流感患者需要ICU治疗,而21.3 %的COVID-19患者需要进入ICU。

 

血管并发症

严重COVID-19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加,尤其是静脉血栓栓塞和动脉血栓栓塞。报告显示外周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在27%~69%,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可高达79%。由于过度炎症会增加凝血因子的生成,使得COVID-19患者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出现血管并发症。流感有类似但较轻的炎症反应,流感患者中很少有报道血管并发症。

 

从一项比较COVID-19患者与流感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的研究可以推断出,COVID-19血管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结果显示,COVID-19患者卒中发生风险是流感患者的7.5倍。高危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进行药物性预防可改善结局。但是,有些研究发现标准剂量的预防性治疗措施,仍发生了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因此,仍需要更多数据来评估这些方案的最佳治疗剂量。

 

心血管疾病事件 

流感与心血管疾病事件

流感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一项Meta分析发现,出现流感相关症状后,心梗的发生风险增加了约两倍。另一项研究表明,流感血清学检测阳性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显著增加。两项病例交叉研究评估了卒中与因流感住院的相关性,显示出现流感症状后15天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增加。

 

COVID-19与心血管疾病事件

目前尚无COVID-19急性感染恢复数月后的长期心血管影响数据。最近一项有关COVID-19康复患者心肌损伤的研究表明,78 %患者有心肌受累。与流感相比,COVID-19感染后心血管并发症负担可能更高,因为SARS-CoV-2病毒的潜在炎症反应更为强烈。

 

心血管住院率

流感期间的心血管住院率

流感高峰期与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增加相关。一项研究使用社区监测数据,分析心梗/心力衰竭住院频率与每月流感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流感活动度增加5%,心衰住院数增加24%。

 

COVID-19期间的心血管住院率

第1例COVID-19确诊病例以来,心力衰竭住院人数减少了约50%。从2020年3月开始,每日住院率显著下降,可能是病人担心感染而减少了住院或就诊的缘故。未能及时就诊可能会带来更大风险,容易导致不良预后,增加院外心脏骤停和猝死的风险。应做好严格的社会隔离措施遏制病毒传播,促进患者及时就诊。

 

预防策略

预防流感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流感疫苗不仅能在流感高峰期将流感风险降低40%~60%,而且具有良好耐受性,不良反应少。流感疫苗对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潜在保护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预防COVID-19

目前,有超过100种COVID-19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评估,短时间内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疫苗十分具有挑战性。借鉴过去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疫苗研发可能有助于快速开发潜在疫苗。疫苗问世之前,保持距离、注意手部卫生和戴口罩是降低SARS-CoV-2传播最有效的方案,这些措施也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的传播风险,帮助控制双重流行病。

 

参考文献:BMC Med. 2020 Dec 18;18(1):403.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姚佑楠,就读于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从事心力衰竭相关工作,研究方向为心衰管理、质量控制以及药物经济学。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介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为新型冠状病毒侵入肺部,引起以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累及多个器官,为新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1-3]。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新冠病毒爆发至今已有近两年时间,尽管目前国内对疫情的控制形势不错,全民疫苗接种也在有序的推进中,但疫情却始终反反复复、此起彼伏,甚至在全球范围内的很多其他地区,新冠病毒依旧是一场冲击着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大灾害。目前,所见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同时,无症状感染者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染源[1]。除了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和无症状的传播特点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影响并增加着人们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你知道都有哪些吗?

     

     

    一、肥胖

     

    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超重人群患新冠病毒重症风险为1.44倍,肥胖人群为1.97倍,而超重人群的死亡风险增加1.27倍,肥胖人群增加2.27倍,且新冠病毒疫苗对肥胖患者的疗效也可能因此而降低。这可能是因为超重或肥胖者的脂肪细胞中含有更多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新冠病毒可利用这种酶侵入人体细胞,而正常体重的人,脂肪细胞少,病毒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侵入人体。同时,肥胖会引起新陈代谢的变化、免疫力的下降,造成肺部抵抗力受损,降低肺功能。

     

    二、饮酒、吸烟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酒精会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加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如果是已经被感染的患者,饮酒会使病情变得更加严重。同时,有研究显示饮酒与一些传染性、非传染性的疾病有关,而这些疾病可能使一个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吸烟也会使新冠肺炎的风险增加,部分原因可能是一种酶的水平增加,而这种酶会使病毒更容易进入肺部。

     

    三、慢性疾病患者

     

    诸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长期患病破坏了他们机体的免疫力,不仅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且一旦感染,病情进展相对较快,重症率和死亡率都会更高。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低免疫力导致患者的呼吸道疾病迁延不愈,而长期低下的免疫力又使得机体更加容易遭受新冠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

     

     

    四、季节性特点

     

    除了热带地区,许多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在特定季节重复出现。研究表明,冠状病毒在温带地区表现出与流感类似的季节性,冬季流感的发病率较高,因为人们冬季里待在室内的时间较多,由此抑制了人体的免疫功能,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在冬季可能更具传染性。

     

    五、公共卫生防控措施

     

    不同呼吸道病毒之间的传播方式是相似的,所以防控措施是共通的,通过配戴口罩等个人防护设备、增加社交距离、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室内聚集等做法能够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也有助于减小季节性流感爆发的压力。

     

    此外,高龄、疫苗接种的时效性,甚至是饮食都有可能对感染新冠病毒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即使是在疫情被控制的当下,大家还是应该做好力所能及之事,如出门佩戴口罩、勤洗手等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毒传播地机会。

     

    参考文献
    [1]Anfinrud P.,斯塔德尼茨基 V.,Bax C.E.,和Bax A.,2020,视觉化语音生成的口服液液滴与激光散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doi:10,1056/NEJMc2007800
  • 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且病毒传播方式趋于多样化,国内多地本土零星散发病例持续不断出现。在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大家仍然要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

     

    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冬天即将到来, 当流感遇上新冠,两者会叠加感染吗?我们该怎么办?

     

     

    当流感遇新冠,叠加风险不容忽视!

     

    1、流感和新冠症状易混淆,均需核酸筛查

     

    新冠肺炎和流感均可经呼吸道传染的高传染性疾病,患病初期的症状都以发热、咳嗽与乏力为主,从而加大了鉴别难度。而这些人群如果没有及时就诊,就可能发生隐形感染。所以在有呼吸道症状之后,患者均需进行核酸筛查,减少隐形感染及隐患。

     

    2、免疫力较低人群,容易叠加感染风险

     

    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免疫性疾病的人群以及老年人,在被一种病毒感染之后,免疫力会进一步下降,进而增加感染其他病毒、细菌等感染风险。

     

    多重因素影响下,疫情会二次暴发吗?

     

    秋冬季本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气温降低有利于新冠、流感等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10月30日一场医药健康线上峰会中表示,“由于我们已经初具一套群防群控机制”,按照现在中国的防疫制度和措施强度,他不认为今年冬天会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会在中国暴发。

     

    同时,钟南山院士仍然指出要做好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等预防措施,这些用来预防新冠病毒最有效的办法,对于防控流感也同样有效。

     

     

    流感疫苗防流感,也防新冠吗?

     

    “流感疫苗是不能防新冠病毒感染的,它跟新冠疫苗完全是两回事儿。”CDC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明确表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新冠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两者虽然都是病毒,但其基因和蛋白质差异巨大。

     

    因此,流感疫苗仅仅针对流感病毒的感染,不仅不防新冠,对其他的有类似症状的呼吸道传染病也没有预防效果。

     

    有必要接种流感疫苗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主任说:总体上来讲,我们认为新冠跟流感是叠加存在的,我们要把这个风险降下来,一旦生病,至少打了流感苗,不会因为合并感染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

     

    最新版《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表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尤其在今年全球新冠疫情严重流行态势持续的大背景下,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情况。

     

    做到以下几点

     

    吃:专家指出,营养对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应多样化饮食,一顿饭中主食占40%,蔬菜水果占30%,肉蛋奶占20%,其他则为调味品。吃好每一顿饭、好好吃饭、应该是每个人在这个冬天要先做到的。

     

    练:专家指出,适度且有规律的运动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好处。因此建议每周锻炼3天至7天、每次30分钟~1小时,可以选择慢跑、太极等相对平缓的运动方式。

     

    睡:良好的睡眠卫生有利于昼夜节律的正常运转,同时还可以产生褪黑素,帮助提高免疫力。成人最好能够保证7~9小时的睡眠,儿童最好要保证每天8小时的充足睡眠。

     

    戒:只要从现在开始少吸一点、少喝一点,循序渐进,最后戒烟戒酒,对于自己还是家人都是一种健康保护!

     

    乐:当你感到压力时,身体会释放出一种免疫抑制激素——皮质醇。与此相反,在愉快的情况下会释放其他激素,如内啡肽,除镇痛外,还可能提高免疫力。无论何时、无论面对何事,保持好心情是身体健康的开始~

     

    秋冬之际、疫情之下,保护好自己,就是对他人最大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魏伟, 徐叔云. 免疫系统褪黑素结合位点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6, 05:392-394.

    [2] 王佩玲(Pei-Ling Wang), 林晏如(Yen-Ju Ling). 探讨陌生人压力源与害羞学龄前儿童的唾液皮质醇浓度变化之关[J]. 辅导与谘商学报, 2011, 33(1):63-85.

  • 随着各地学生陆陆续续的开学,所有行业开始回归疫情前的状态,大家陆陆续续有很多疑问。比如关于孩子开学的、疫情的防控持续性的,还有很多很多感染相关的问题。今天,请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屠溪琳,为我们解答相关的问题:

     

    问题一:陆续返校的学生们,如何注意个人防护?「未阳」的孩子,在学校怎么办?

     

    孩子们要遵从学校安排,配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现在处于开学季,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期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对于开学后的防疫操作有明确的指示。开学返校前一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要及时进行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症状未消失前,暂缓返校。师生返校后连续7天开展健康监测,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师生日常健康监测,不带病到校工作或学习。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返校可能需要远行,在返校途中佩戴好口罩、尽可能不聚集,少接触公共物品。冬春交际之时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戴口罩、勤洗手等卫生习惯一定要保持,避免聚集,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近期我国传染源较少,孩子们要尽量避免聚集

     

    目前仍然未阳的同学,可能存在很多原因。有的由于防护措施到位,确实没「阳过」,有的感染后没有出现症状,是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有不易感个体的存在。传染病传播的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切断其中一环即可阻止传播,新冠病毒具有人群普遍易感性,不易感的个体是极少数。所以,我们只能着手于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近期我国传染源较少,孩子们要尽量避免聚集,平时在公共场合佩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手消毒,继续做好个人的防护措施,增强自身免疫力,以此来尽量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感染;同时,按时接种疫苗,加强被动免疫。

     

    问题二:群体免疫是否已经起效?新冠的毒力和传播力,是否呈现衰减趋势?现在是不是放松警惕的时刻了?

     

    我国已建立临时的群体免疫,短期内具有免疫保护

     

    截止当前,全国陆续有将近80%以上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可以说,我国目前已建立临时的群体免疫,短期内具有免疫保护。近期至少三个月内,发生疫情流行的风险较小。但对于新冠病毒来说,并非是终身免疫的,就是说大家体内抗体浓度会逐渐降低,低到一定程度则免疫作用消失,再次接触传染源则可能再次感染。

     

    新冠没有消失,仍是全民易感,切勿放松警惕!

     

    短期内虽然不会再有感染高峰,但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消失了。新冠病毒具有人群普遍易感性,具有极强的传播能力,这就意味着可能会出现个体的反复感染,可能会出现群体的再次感染高峰。因此,在任何情况下,做好个人防护、增强自身免疫力都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新冠病毒,永远不要放松警惕!虽然,较2019疫情伊始时,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已有大幅度下降,但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数量较多,而奥密克戎毒株传播性更强,此次新冠高峰致死人数亦令人痛心,因此,为了减少高危人群再次感染致死的风险,我们更要加强防护。

     

    问题三:冬春交界期,要注意哪些高发的传染病?如何加强自身的免疫力?

     

    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仍是主要传播渠道

     

    冬春季气候多变,病毒等微生物极易滋生,是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冬春季传染病多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传播;常急性起病,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比如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

     

    「打铁还得自身硬」,免疫力是最强防护!

     

    首先保持良好的身体免疫力是最重要的。同样的情况下,有人会生病有人就不生病,有人轻有人重,归根结底就是自身免疫力不同。很多人经常问医生要吃什么药来增强免疫力,其实对于没有免疫缺陷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不是靠吃药来增强免疫力,而是自身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饮食,不挑食偏食,多喝水,多吃水果,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加强体育锻炼,劳逸结合,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愉悦的心情。

     

    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公共场合注意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呼吸道礼仪,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不面对他人咳嗽或者大声说话。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这些都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 2月20日,网传北京市西城区外国语附小某班级因发热学生较多,由线下转为居家线上教学4天,经媒体记者核实,该消息属实,学生发热原因为甲流。京东健康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白澎,为我们答疑解惑:

     

    甲流感染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两者均属感冒,只是感染的病原体不同

     

    最近高感染率的甲流与普通感冒均属于感冒,区别在于病原体的不同,治疗手段也存在着差异。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普通感冒的病原体就比较复杂了,可能涉及鼻病毒、腺病毒、细菌等等。

     

    甲流和普通感冒的临床症状也不全一样

     

    从临床症状上来看,有相似之处,比如:发烧、咳嗽、咽痛等。但两者也存在细微差别,甲流多会引起高热(一般可能烧到39℃-40℃),全身症状也很重,可能还会伴有头痛、全身明显肌肉酸疼,还可能合并一些并发症,像肺炎,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甚至会危及生命;而普通感冒大部分会出现低热,伴随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甲流的传染性比普通感冒更强些,人群扩散能力更大,这也解释了近期甲流大规模流行的现象。

     

    对症治疗,是甲流和普通流感的共性

     

    甲流和普通感冒,均是需要通过对症来完成治疗的。其中,甲流需要使用抗病毒的药品,如:磷酸奥司他韦(别名:达菲);而普通感冒,则不需要使用特殊抗病毒的药物。

     

    哪些人是甲流易感人群?

     

    免疫力低下或缺乏的人群更易感

     

    甲流的易感人群和新冠易感人群非常相似。像老人(特别是平时合并慢性疾病者)、儿童等,免疫功能也比较弱,特别容易感染甲流病毒,另外孕产妇也易感。自身免疫缺乏,指的是罹患艾滋病、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也很难防止甲流的“侵犯”。

     

    近期如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该怎么办?甲流会流行多久?

     

    低热可以居家治疗,高热要高度重视

     

    如果只是单纯的低烧、低热、嗓子不舒服、流鼻涕,不一定非要去医院就诊,在家自服感冒药即可缓解症状,如感冒冲剂、连花清瘟。但体温超过38.5℃以上,且全身症状比较严重的,周身酸疼、头疼难忍的时候,还是要及时医院就诊,发热门诊是首选,可以先做些病原学检查,如是甲流感染,尽快使用上达菲等抗病毒药品是最好的。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比如鼻窦炎、肺炎、支气管炎等,3-5天症状不好转甚至加重,建议不论是甲流还是普通感冒,都要快速去医院就诊。

     

    甲流大约会流行1个月

     

    历史医学文献的研究上,的确没有明确指出甲流的流行有个时间范围。但据我的临床经验,并综合流行的地域、人群的特点及季节等因素来看,一般甲流易在冬春季节发生,大约的流行时间会在1个月左右。

  •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近日,“新冠后遗症”相关话题频繁登上微博热搜,比如新冠感染者在转阴后,还会持续存在咳嗽、乏力、心慌、盗汗等,甚至出现失眠、脱发等情况,“新冠后遗症”为什么持续存在,是可以恢复的吗?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颜炳柱为您解答。

     

    用户问题一:“新冠让我失眠,没想到我如此虚弱,一晚上眼睛瞪得像铜铃,新冠对睡眠怎么会这么大影响呀?”

     

    专家观点1:新冠感染恢复期,睡眠问题很常见

     

    临床观察,大部分患者感染后压力很大,每天互联网、媒体的信息又多,尤其看到重症、死亡等信息后,无法判断,出现担心、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直接影响了睡眠,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等症状。

     

    专家观点2:不良习惯才是失眠多梦的根源

     

    新冠病毒感染期间,各系统抵抗力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不良的睡眠习惯,会导致恢复期的身体,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不规律、熬夜、睡懒觉、睡前吃辣、剧烈运动等习惯,都是不利于睡眠的。

     

    专家观点3:上床后就想“睡觉”1件事儿

     

    睡眠的环境要安静、简单,刷视频、玩游戏都不要在睡前进行。吸烟、饮茶、饮咖啡都要避免,一切以睡好觉为原则。睡前可进行呼吸训练、冥想等,进行精神的放松。身体状态可以的话,每天可做20 min的有氧运动,也可以提升睡眠质量。30 min以内的午睡,可增强晚间睡眠质量,但睡多了晚上就睡不着了。还有个小妙招,睡前不要吃太饱、太撑,也会很难入睡。上述情况均不能缓解,仍存在失眠困扰,建议就医服药。

     

    用户问题二:“我30+程序员,头发一向浓密,没想到新冠直接让我脱发脱到露头皮,难道病毒破坏了我的毛囊?”

     

    专家观点1:尚无证据表明,病毒直接破坏毛囊

     

    目前,医学界尚未证实新冠病毒可直接破坏毛囊,但临床上可见新冠患者、“阳康”出现脱发、白发的现象。原因有可能为新冠感染后的炎症反应刺激毛囊,也可能是发热、精神压力导致的休止期脱发。随着病情的好转,会逐渐改善,并不会造成永久性脱发,也不能算是新冠的后遗症!

     

    专家观点2:脱发原因:熬夜+吃辣+压力大>新冠感染

     

    头油、头痒的情况,经常熬夜的人很常见。保质保量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使头皮血液供氧充足,从而保证毛囊的健康。保持身体水分充足,身心愉悦,少辛辣、少油腻,避免刺激头皮分泌大量油脂,从而堵塞毛囊导致脱发。

     

    用户问题三:阳康后,遗留的呼吸急促、咳嗽、乏力、疼痛,怎么办?

     

    专家观点1:症状可逆,但因人而异

     

    阳康后,有人会遗留1-3种不适,每个人恢复的时间不同。纠正大家,后遗症是终身伴随的,也是不可逆的,咱们这种症状是恢复期的症状,慢慢是能恢复正常的!

     

    专家观点2:症状能变好,但不能不重视

     

    • 呼吸急促若是焦虑情绪引起的,可腹部朝下躺平,进行俯卧呼吸;
    • 咳嗽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性反射,有助于清除呼吸道有害物质,严重者可以口服止咳药,无糖梨汤也是清咽止咳的不错饮品;
    • 乏力,来自于感染后体能的大量消耗,也与饮食不佳、吃得少,能量摄入不足及电解质紊乱,可以尝试中医疗法,补气养血;
    • 心悸、心慌者,注意休息,多多补充营养,但心率大于100次/分或者小于60次/分,需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建议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 关节的疼痛,与病毒感染炎症反应相关,温和的运动有助于缓解疼痛,热敷和刮痧也可以改善;良好的睡眠也有助于减轻疼痛正,如疼痛严重也可实弹选用扑热息痛或布洛芬等非处方镇痛药;
    • 嗅觉味觉消失,可尝试嗅觉味觉的训练,吃吃柠檬、闻闻香草等。

     

    最后强调,任何症状的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遵医嘱服药!

     

    用户问题四:完全无症状,我们还要做什么吗?

     

    专家观点1:返岗工作,循序渐进,不要着急

     

    保证体力,不要为了积压的工作过分疲劳,谨防流感或者普通感冒找上来,体力在恢复,免疫力也在一点点恢复。康复后1-2周,可以进行点温和的运动,胸痛、心悸者要及时暂停运动。

     

    专家观点2:高蛋白食物可多食用

     

    牛奶、鱼、虾、肉等等,富含蛋白的食物,可促进身体的恢复。大吃大喝,尽量避免。

  • 上呼吸道感染是我们平时非常熟悉的感冒。它的症状和支气管炎很类似。因此它们非常容易被人们混淆。其实这两种疾病是完全不同的。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在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等方面都有所区别。支气管炎对人体危害是相对较大的。

     

    上呼吸道感染又叫感冒。它是一种很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了上呼吸道感染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流涕,发热等症状。支气管炎是发生在支气管的炎症。支气管炎也会出现相类似的症状。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是不一样的疾病。下面针对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的区别做个简单介绍。

     

     

    什么叫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声门以上气道的感染,比如鼻炎、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等,感染的病原体通常是细菌,感冒也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但感冒还是有所区别,感冒主要以病毒感染为主,常见的症状是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也有的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咽干、流涕等,甚至还伴有轻度的低热。

     

    对于感冒,因为一般属于病毒感染,所以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通常一周左右就能自愈,所以治疗上以休息、多喝水、对症为主,除非患者合并了细菌感染,比如出现发热、咳黄痰等,此时可以家用一些抗生素对症治疗,但千万不能滥用。

     

    什么叫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作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1上,并能排除心、肺其他疾患而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可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d区别是什么?

     

    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是不一样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体温多数在38℃以下,持续时间较短。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或气喘一般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患者饮食量会稍有减少,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上呼吸道感染数天后,症状就能得到缓解。而支气管炎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清涕、咽痛和声音嘶哑等临床症状。支气管炎的全身症状比较轻微,患者会出现低热、畏寒、周身乏力,咽喉部发痒,刺激性咳嗽,胸骨后疼痛等全身性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的危害性和治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上呼吸道感染对人体的危害比支气管炎小的多。上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一些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是常用的药物。如果有发热头痛的症状,可以选用解热镇痛药。上呼吸道感染通过药物的治疗会有明显的好转。而支气管炎需要使用祛痰镇咳和解痉平喘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有脓性痰,就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以上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的区别。相对于感冒来说,支气管炎对患者的危害更大。如果患者出现类似的症状,需要正确区分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都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否则都会引起更严重的肺炎。

     

     

  • 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都是评价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以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两者各有优缺点,也各有利弊,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检查方式,需要根据情况来决定,不能一成不变的认为冠状动脉CTA好或者冠状动脉造影更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冠状动脉CTA啥东西?

     

     

    冠状动脉CTA是一种冠状动脉无创检查,其检查的主要原理是在冠状动脉内使用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迅速打入冠状动脉血管内,再使用CT快速多层扫描和图象重建技术,生成冠状动脉图象的一种技术,能基本了解冠脉病变部位及狭窄程度。

     

    冠状动脉CTA有啥优势?

     

    1.无创:冠状动脉CTA是一个“无创、快速、准确”的冠心病检查手段,成为许多需要了解冠脉情况患者的福音。比起介人冠状动脉造影,心脏CT最大的优点就是无创。

     

    2.更好评估斑块情况:当然除了无创,与冠脉造影相比,心脏CT对于测量冠脉钙化斑块负荷、了解冠脉管壁及冠脉外情况、检查先天性冠脉发育异常等也有优势。

     

    3.风险更小:冠脉CTA因为无创,且无侵入性操作,所以,和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其风险更小。

     

    4.费用更低:冠状动脉CTA比冠脉造影费用要低廉很多,且安全性高,副作用相比更少。

     

    冠状动脉CTA有啥缺点?

     

    1.图像为静态图像,相比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情况评估更差;

     

    2.对心率和操作重建要求更高;

     

    3.受血管钙化情况影响较大;

     

    4.因为是静态图像,不能评价血流情况及其流动方向。

     

    冠状动脉造影是啥东西?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项用于检查冠状动脉血管是否正常的一项常用检查放手。其是一种有创操作,需要将造影导管经外周动脉送至升主动脉,然后送到冠状动脉开口,从而静推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的一种方法。冠状动脉造影也被称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有啥优势?

     

    1.动态多角度展示血管情况,对病变评估更为准确,也能对治疗方式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作用。

     

    2.对心率和其他条件要求更低,适合更多人群进行造影检查。

     

    3.可进行直接介入治疗,检查同时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4.受血管钙化等影响较小,可较好的判断血流流向和血流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有啥缺点?

     

    1.有创操作:因为需要将造影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开口,有创操作,所以病人可能更为不适。

     

    2.风险更大:因为是侵入性操作,所以风险更大,并发症可能更多。

     

    3.费用更高:和冠脉CTA相比,费用更高。

     

    4.不能反映血管壁及斑块的情况:和冠脉CTA相比,血管壁的情况不如CTA显示更好。

     

    如何选择做CTA还是做造影?

     

    1.对于不适原因明确为冠心病的病人,首选造影,而对于原因不明的胸部不适,首选CTA。

     

    2.拟行外科手术需要评估冠脉情况的情况首选CTA。

     

    3.拟行冠脉介入或者冠脉外科手术的情况首选造影。

     

    4.临床确诊或者高度怀疑冠心病者首选冠脉造影。

     

    5.搭桥患者评估桥血管,首选CTA。

     

    6.评估介入效果或支架效果以及溶栓术后情况首选造影。

     

    其实描述这么多,很简单的来讲,对于有进一步治疗以及原有明确的病人,首选造影。其次,可首选CT进行评估。

     

    而最简单的方法,其实是谨遵医嘱。因为医生需要不同维度的了解你的情况,就需要作出不同的检查,有时候,我们需要把冠脉CTA和造影都做了,才能更好的判断下一步怎么办?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中医理论并非源自于哲学,而是长期临床实践的结果!

     

    疫情爆发后,中医的连花清瘟和刮痧在国际上“大放异彩”,这之后,中国乃至世界对于“中医”又有了全新的认识[1]!

     

     

    自2019年12月末以来,在中国政府在强有力的政策和指挥下,新冠肺炎的疫情基本控制在国门之内,也为世界争取了2个多月的“缓冲期”。

     

    中药为何会发挥作用?

     

    目前,国内外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了一些对“疫毒”相关的现代多种病毒具有广谱性抑制作用的中草药。

     

    如有报道指出:广陈皮、桑寄生、藿香、紫苏叶、佩兰等对肠道病毒有抑制作用;黄芩、黄连、黄柏、银花、柴胡、贯众、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含羞草等对呼吸道病毒有抑制作用;多花水仙、接骨木等对乙型脑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板蓝根、荆芥、薄荷等对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蒲公英、鸭脚木等对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等。在抗病毒患者的治疗中也常用苦参等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多数中药的抗病毒作用,往往不是特异性抑制病毒,而是通过调节机体的整体状态,起到阻止病毒侵害人体的作用。

     

    由此不难看出,中医对“疫毒”认识系统全面,从“疫毒”的成因、感染途径,到“疫病”的证候特点及治法、方药齐备,再到历代医家不计其数的成功治疗案例,均彰显中医辨证论治、局部与整体并重的优势。

     

    而中药复方的“多兵种、全方位”协同作战,更是战胜包括目前新冠肺炎在内的各种新疫病的关键所在,值得重视和推广运用[2]。

     

    以前,“刮痧”备受争议

     

    还记得很多年前的一个电影——刮痧。

     

    电影讲的是留居美国的一家人,因为孩子发烧使用刮痧退热,而被美国政府误会“虐童”,最终险些失去孩子抚养权的故事。

     

    但近些年“老外”也开始逐渐接受了“刮痧”这种常见的中医疗法!

     

     

    除了中药方剂之外,中医还有砭、针、灸、按跷、导引等治疗方法。

     

    其中,中医砭法刮痧也是可以治疗瘟疫的。参考中国历史,刮痧则是中医临床治疗瘟疫的重要方法之一。

     

    从中医角度,顾植山教授认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COⅥD-19”疫情的发生,燥、湿、火、寒都有,六淫杂陈,错综复杂。

     

    “伏燥”和“木疬”之气是贯穿始终的病机之本,随时变化的火、湿、寒等是病机标。尤其新冠肺炎的重症,都是内燥较甚者。因此,把新冠病毒感染一概称为“肺炎”值得商榷。

     

    在治疗上,除了中药之法外,中医六术之首的刮痧,具疏通经络,驱邪外出之功,还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效。且刮痧方便易学,取材亦相当容易,易于推广[3]。

     

    刮痧也能提高免疫力?是真的!

     

    大量临床实验证明,李氏虎符铜砭刮痧发现,刮拭胸腺可有效激活机体T淋巴细胞输出量增加,提升自愈力、免疫力。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费景兰在临床通过刮拭胸腺对T细胞亚群影响进行初步研究,在刮痧前、刮痧后30min、24h、72h分别留取血标本检査T淋巴细胞。

     

    结果显示:

    1)刮痧前CD4/CD8、T细胞CD3(+)降低,提示机体免疫力低下;

    2)刮痧后30 min CD4/CD8、T细胞CD3(+)升至正常;

    3)刮痧后24h、72h后CD4/CD8、T细胞CD3(+)均处于正常范围,提示机体免疫力恢复正常。

     

    因此,刮痧可调动人体气血运动,达到强肺补气之功,在治未病及既病防变方面优势突出,可有效阻挡或减轻新型冠状病毒对人体的伤害。

     

    希望居家隔离群众或一线抗疫的医务工作者和老百姓都能够采取刮痧等方法,提高自身免疫能力,阻击疫情蔓延[3]。

     

    温馨提示:

    我们在这里郑重的提示您,如果发生了疑似症状,还是不要自己在家中坚持或者拒绝治疗,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医院会根据您的情况采取正确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周东浩,中医整体观不同于西医整体观[A].医学争鸣,2019,06:45-48;

    [2]李济仁,李艳,新冠病毒来袭 中医为何可以发挥作用?[N].健康报,2020-3-18(005);

    [3] 王雷,费景兰,温媛媛,李道政.中医刮痧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实用中医内科杂志.https://doi.org/10.13729/j.issn.1671-7813.Z20200182

     

    审稿人 | 京东互联网医院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袁玉琴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后遗症之四:增加糖尿病风险

     

    《柳叶刀》发文称新冠病毒与糖尿病存在双向关系。新冠病毒会破坏人体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从而增加糖尿病风险,而本身患有糖尿病的新冠患者,死亡风险则更高!

     

     

    后遗症之五:肾脏损伤

     

    肾脏负责过滤血液,由于新冠患者肺部通气不畅,容易影响血液质量和新陈代谢,对肾脏也有损害。《国际肾脏》杂志的一份研究表明,武汉因为新冠病毒去世的被调查的26人中,有9人患有急性肾损伤,其他7人肾脏中也被检测出了新冠病毒。也就是说,病毒可以依附在肾脏细胞上攻击肾脏。

     

    后遗症之六:味觉、嗅觉失灵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一项针对欧洲新冠患者的研究发现,分别有85.6%和88%的患者报告了嗅觉和味觉功能障碍。按这个比例计算,目前全球超过1亿的新冠患者中,有多达数百万人现在正在被嗅觉问题困扰。由新冠导致的嗅觉方面后遗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从患病初期开始,人们可能会完全闻不到气味(嗅觉缺失症);在从新冠中康复后的一周左右,病中的嗅觉缺失会逐渐缓解;之后则可能发现某些气味被扭曲(嗅觉倒错症),常常使事物闻起来令人恶心,或者闻到不存在的东西(幻嗅症)。

     

    遗症之七:心脏受损

     

    肺是氧气交换的重要器官,当病毒侵犯了肺部,就会影响氧气的交换,使得细胞内氧代谢紊乱,易导致缺氧、细胞损伤坏死、心血管系统功能受损等。另外,病毒感染,还可能会引起急性心肌炎和心脏衰竭。美国心脏协会的专家说,可能有40%的重症患者出现了心率不齐,还有大约20%的患者经历了心肌炎等心脏损伤。

     

     

    后遗症之八:肺功能下降,肺纤维化

     

    新冠病毒攻击肺部,所以肺部损伤不难预料。中国网的一篇刊文指出,有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新冠患者,治疗后肺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例如肺间质纤维化。这主要是肺间质修复过度留下的痕迹,同时患者的气体交换能力也是受损的。而且对于纤维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晚期可能要进行移植手术。

     

    因此,防新冠容不得大意和侥幸!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勤洗手、不聚集……这些依然要严格执行。另外,现在国家已经开放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大家也要尽快预约打疫苗~

  • 我一直以来都对自己的健康非常重视,定期体检是我的必修课。然而,最近一次的核酸检测却让我有些担忧。医生在我的舌头上刮了两下,取样后离开了。这种方式是否会影响检测结果?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意见。

    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功能,我很快就联系到了一位资深的医生。医生告诉我,标准的核酸检测通常是从咽喉部扁桃体附近取样,而不是舌头。虽然舌头底下也可能检测到阳性结果,但可能性相对较小。医生还提到了一些其他的检测方法,如通过鼻腔进行深部采样,虽然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但结果更为准确。

    听完医生的解释,我松了一口气。看来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种线上问诊的方式真的很方便,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避免了不必要的外出和接触风险。同时,医生的专业知识也让我对自己的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就医指南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常见症状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主要用于检测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易感人群主要是近期有疫情地区旅行史或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群。 推荐科室 呼吸内科或感染科 调理要点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等; 2. 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地区; 3. 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并进行核酸检测; 4.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应的隔离和治疗; 5. 加强身体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 2024年新冠病毒的治疗:线上问诊和药物选择

    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人们对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在2024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疫苗接种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有所减缓,但仍有许多人需要接受治疗。对于那些无法亲自前往医院的人来说,线上问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2024年新冠病毒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进行的治疗。我们还将讨论一些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药物,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来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线上问诊的优点

    线上问诊的最大优点是它的便利性。患者可以在家中或任何有网络连接的地方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这对于那些居住在偏远地区、行动不便或担心感染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另外,线上问诊也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因为患者不需要花费时间和资源去医院排队等待。

    2024年新冠病毒的治疗药物

    目前,已经有多种药物被证明对新冠病毒有效。以下是一些在2024年被广泛使用的药物:

    • 瑞德西韦(Remdesivir):这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它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
    • 帕克斯洛维德(Paxlovid):这是另一种抗病毒药物,已被证明可以显著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
    • 莫诺拉韦(Molnupiravir):这是一种口服抗病毒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新冠病毒感染。它可以减少病毒载量并缩短病程。

    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

    选择合适的药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症状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健康问题。因此,在选择药物之前,应该首先进行线上问诊或咨询医生。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推荐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结论

    总的来说,2024年新冠病毒的治疗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线上问诊为那些无法亲自前往医院的人提供了一个方便的选择,而多种药物的出现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项。然而,选择合适的药物仍然需要医生的专业指导。因此,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请务必寻求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 新冠前三天症状:如何利用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

    在新冠疫情期间,及早识别和治疗症状至关重要。通常,新冠病毒感染的前三天是最关键的时期。许多人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症状,但如果不及时处理,情况可能会迅速恶化。幸运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解决方案。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新冠病毒感染的前三天可能出现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发热、干咳、乏力、肌肉或关节疼痛、喉咙痛、头痛、失去嗅觉或味觉等。如果你在这段时间内出现了任何以上症状,应该立即采取行动。

    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是现代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允许患者在家中通过视频或文字与医生进行实时交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和交叉感染的风险,还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前三天症状,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提供了以下几个优点:

    • 快速诊断:通过线上问诊,你可以迅速得到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他们可以根据你的症状和健康状况提供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 远程监测:如果你的症状不是很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在家中自我隔离并进行远程监测。他们可以定期与你联系,跟踪你的症状变化,并在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 药物配送:一些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平台还提供药物配送服务。这样,你就可以在家中接收到所需的药物,无需亲自去药店或医院。

    总的来说,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前三天症状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和高效的解决方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服务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面对面医疗服务。如果你的症状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应立即寻求紧急医疗帮助。

  • 14天潜伏期:揭秘新冠病毒的隐形威胁

    自从新冠病毒(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以来,人们对其传播和潜伏期的了解日益深入。其中,14天潜伏期这个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什么?本文将探讨14天潜伏期的科学依据、对公共卫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和他人。

    什么是潜伏期?

    潜伏期是指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在新冠病毒的情况下,潜伏期通常被认为是2到14天,平均为5天左右。这意味着,一个人可能在不显示任何症状的情况下携带并传播病毒。

    为什么14天是关键?

    14天的潜伏期是基于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得出的。这个数字代表了大多数感染者在接触病毒后可能出现症状的最长时间。因此,14天被广泛用于确定接触者需要隔离的时间长度,以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潜伏期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14天潜伏期对公共卫生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它使得追踪和隔离接触者变得更加困难。由于感染者可能在不显示任何症状的情况下传播病毒,因此很难确定谁需要被隔离。其次,潜伏期延长了病毒在社区中的传播时间,增加了控制疫情的难度。最后,潜伏期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压力,因为即使没有症状,感染者也可能需要接受隔离和治疗。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和他人?

    尽管14天潜伏期增加了新冠病毒的传播风险,但我们仍然可以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以下是一些建议:

    • 遵守当地的公共卫生指南,包括社交距离、佩戴口罩和勤洗手等。
    • 如果你有旅行史或与已知感染者接触过,主动进行14天的自我隔离。
    • 定期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在接触可能感染者后。
    • 如果你出现任何新冠病毒相关的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你的接触史。

    总之,14天潜伏期是新冠病毒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疫情,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 新冠和感冒的最大区别:如何通过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进行正确诊断

    在当前的全球卫生环境中,区分新冠病毒(COVID-19)和普通感冒变得尤为重要。虽然两者都属于呼吸道疾病,但它们在病因、症状、传播方式和治疗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患者可以获得及时、专业的医疗建议,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诊。

    病因

    新冠病毒是一种由SARS-CoV-2引起的传染病,属于冠状病毒家族。普通感冒则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包括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新冠病毒比普通感冒更具传染性和致命性。

    症状

    新冠病毒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干咳、疲劳、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肌肉疼痛、喉咙痛、头痛、味觉或嗅觉丧失等症状。普通感冒的症状通常较轻,主要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喉咙痛、轻微发热等。

    传播方式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例如咳嗽、打喷嚏或近距离接触时产生的飞沫。它也可以通过接触受污染的表面然后再触摸口、鼻或眼睛而传播。普通感冒的传播方式类似,但其传染性相对较低。

    治疗方法

    目前,新冠病毒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支持性疗法,包括氧疗、抗生素(用于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和其他对症治疗。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包括机械通气等。普通感冒的治疗通常是对症的,例如使用退烧药、止咳药和鼻腔喷雾剂等。

    如何通过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进行正确诊断

    如果您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或普通感冒,首先应该联系当地的卫生部门或使用可靠的在线医疗服务进行咨询。通过视频或电话会议,医生可以评估您的症状、旅行史和接触史,提供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请注意,自我诊断和自我治疗可能会延误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加剧病情。

    总之,新冠病毒和普通感冒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了解这些区别并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建议,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诊。随着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普及,获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变得更加便捷和安全。

  •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在面对健康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症状和疾病。近期,随着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发烧和喉咙疼痛是很多人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的关键词,希望能找到答案:这些症状是否意味着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发烧和喉咙疼痛是非常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普通感冒、流感、过敏反应等。因此,仅凭这些症状无法确定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医疗检查和诊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问诊和互联网医院成为了越来越多人选择的就医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当前疫情下,避免了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通过线上问诊平台,患者可以与医生进行实时交流,详细描述自己的症状和病史,医生则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给出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线上问诊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面对面就医。对于一些需要物理检查和实验室测试的疾病,线上问诊可能无法提供准确的诊断。此外,患者在使用线上问诊服务时,也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个人信息,选择正规、可靠的平台和医生。

    总的来说,虽然发烧和喉咙疼痛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之一,但不能仅凭这些症状就做出判断。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就医,通过线上问诊或传统面对面就医的方式,接受专业的医疗检查和诊断。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共同抗击疫情。

  • 2024年新冠病毒来袭:如何利用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应对

    随着2024年新冠病毒的再次出现,全球卫生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缓解传统医疗资源的压力,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平台成为了抗击疫情的重要工具。本文将探讨这些平台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新冠病毒的威胁。

    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的未来

    互联网医院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它通过在线平台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包括在线问诊、电子处方、远程监护等。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接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还可以大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线上问诊:疫情下的首选

    线上问诊是指患者通过网络平台与医生进行实时的文字、语音或视频交流,获取医疗咨询和初步诊断。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患者到医院就诊,减少人员聚集,有效防止病毒传播。同时,线上问诊也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更复杂的病例。

    如何选择合适的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平台

    在选择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平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是否有资质认证:确保平台有合法的医疗服务资质和认证。
    • 医生团队:查看平台的医生团队是否由专业的医生组成,并且是否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来处理新冠病毒相关的病例。
    • 服务范围:了解平台提供的服务范围,是否包括在线问诊、电子处方、远程监护等。
    • 用户评价:查看其他用户对平台的评价和反馈,了解平台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结论

    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平台在2024年新冠病毒疫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合理利用这些平台,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疫情挑战,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同时,也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平台,确保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 新冠病毒感染的在线诊断和治疗

    随着新冠病毒(COVID-19)的全球传播,许多人开始寻求在线医疗服务来获取关于该病毒的信息和治疗建议。虽然目前没有特定的消炎药被证明对新冠病毒有效,但是一些抗病毒药物和支持性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并加速康复。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来获取新冠病毒感染的专业医疗建议和治疗。

    在线问诊的优势

    在线问诊为那些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的方式来获取医疗建议。以下是在线问诊的几个主要优势:

    • 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通过在线问诊,患者可以避免去医院或诊所,从而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 快速获取专业意见:患者可以迅速与医生或医疗专业人员进行交流,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指导。
    • 24/7可用性:许多在线医疗服务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确保患者在需要时可以随时获取帮助。

    选择合适的在线医疗服务

    在选择在线医疗服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信誉度:选择一个有良好声誉和正规认证的在线医疗服务提供商。
    • 专业性:确保服务提供商的医生或医疗专业人员具有相关的资格和经验。
    • 隐私和安全:了解服务提供商如何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和健康数据的隐私和安全。

    新冠病毒感染的在线诊断和治疗

    如果您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以下是一些步骤可以帮助您在线获取诊断和治疗建议:

    1. 进行自我评估:首先,使用在线新冠病毒症状检查工具来评估自己的症状是否与新冠病毒感染相符。
    2. 联系在线医疗服务:如果您认为自己可能感染了新冠病毒,立即联系一个可靠的在线医疗服务提供商。
    3. 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隔离、休息、服用药物等治疗措施。

    请记住,虽然在线医疗服务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支持,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面对面的医疗评估和治疗。始终遵循公共卫生指南和医生的建议,以确保您和周围的人的安全和健康。

  •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深夜里,通过网络电话向一位陌生的医生求助。然而,新冠疫情的肆虐让我不得不这样做。我的宝宝可能被传染了,发烧不退,我心急如焚,感觉世界都在崩塌。幸运的是,赵医生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了。

    赵医生告诉我,目前年龄段的宝宝,新冠病毒感染是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的,但多数宝宝,新冠病毒感染能够良好恢复的。家长需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但千万不用特别担心。这些话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的黑暗。

    在赵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注意宝宝的饮食和休息,避免了可能引发过敏的食物,并添加了肠道益生菌口服调整胃肠道功能。赵医生还建议我如果明天大便依然稀烂,会建议完成一次大便常规检测。这些专业的建议让我感到安心和放心。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重要性。在疫情期间,线上问诊不仅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还可以及时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赵医生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医生,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我度过了难关。

    新冠病毒感染的儿童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新冠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鼻塞、流涕、咽痛、肌肉疼痛、头痛、嗅觉或味觉丧失等症状。儿童和婴幼儿可能会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源; 2. 注意宝宝的饮食和休息,避免可能引发过敏的食物; 3. 添加肠道益生菌口服调整胃肠道功能; 4. 如果宝宝出现大便稀烂等症状,及时就医; 5.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 2024年阳性最新症状:如何通过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获取帮助

    随着2024年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出现,阳性感染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头痛、肌肉疼痛、咳嗽、发热、乏力、嗓子痛、味觉或嗅觉丧失等。由于新冠病毒的传播性,许多人选择在家中自我隔离并通过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来获取医疗帮助。

    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平台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的方式来与医生进行沟通。通过这些平台,患者可以描述自己的症状、上传相关的检查结果,并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对于那些担心去医院可能会增加感染风险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如果您在2024年感染了新冠病毒并出现了阳性结果,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帮助您管理症状并保持健康:

    •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频繁洗手、避免触摸面部、戴口罩等都是减少病毒传播的有效方法。
    • 休息和补充水分:确保您有足够的休息和水分摄入,以帮助身体恢复。
    • 使用退烧药和止痛药:如果您有发热或身体不适,可以使用退烧药和止痛药来缓解症状。但请务必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使用。
    • 保持社交距离:尽量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以防止病毒传播。
    •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如果您的症状加重或持续不改善,请及时联系您的医生或使用线上问诊服务。

    总之,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平台在2024年新冠病毒疫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这些平台,患者可以更容易地获得医疗帮助,减少不必要的接触和传播风险。记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休息和补充水分、使用退烧药和止痛药、保持社交距离以及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都是管理新冠病毒症状的有效方法。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