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都是评价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以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两者各有优缺点,也各有利弊,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检查方式,需要根据情况来决定,不能一成不变的认为冠状动脉CTA好或者冠状动脉造影更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冠状动脉CTA啥东西?
冠状动脉CTA是一种冠状动脉无创检查,其检查的主要原理是在冠状动脉内使用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迅速打入冠状动脉血管内,再使用CT快速多层扫描和图象重建技术,生成冠状动脉图象的一种技术,能基本了解冠脉病变部位及狭窄程度。
冠状动脉CTA有啥优势?
1.无创:冠状动脉CTA是一个“无创、快速、准确”的冠心病检查手段,成为许多需要了解冠脉情况患者的福音。比起介人冠状动脉造影,心脏CT最大的优点就是无创。
2.更好评估斑块情况:当然除了无创,与冠脉造影相比,心脏CT对于测量冠脉钙化斑块负荷、了解冠脉管壁及冠脉外情况、检查先天性冠脉发育异常等也有优势。
3.风险更小:冠脉CTA因为无创,且无侵入性操作,所以,和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其风险更小。
4.费用更低:冠状动脉CTA比冠脉造影费用要低廉很多,且安全性高,副作用相比更少。
冠状动脉CTA有啥缺点?
1.图像为静态图像,相比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情况评估更差;
2.对心率和操作重建要求更高;
3.受血管钙化情况影响较大;
4.因为是静态图像,不能评价血流情况及其流动方向。
冠状动脉造影是啥东西?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项用于检查冠状动脉血管是否正常的一项常用检查放手。其是一种有创操作,需要将造影导管经外周动脉送至升主动脉,然后送到冠状动脉开口,从而静推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的一种方法。冠状动脉造影也被称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有啥优势?
1.动态多角度展示血管情况,对病变评估更为准确,也能对治疗方式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作用。
2.对心率和其他条件要求更低,适合更多人群进行造影检查。
3.可进行直接介入治疗,检查同时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4.受血管钙化等影响较小,可较好的判断血流流向和血流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有啥缺点?
1.有创操作:因为需要将造影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开口,有创操作,所以病人可能更为不适。
2.风险更大:因为是侵入性操作,所以风险更大,并发症可能更多。
3.费用更高:和冠脉CTA相比,费用更高。
4.不能反映血管壁及斑块的情况:和冠脉CTA相比,血管壁的情况不如CTA显示更好。
如何选择做CTA还是做造影?
1.对于不适原因明确为冠心病的病人,首选造影,而对于原因不明的胸部不适,首选CTA。
2.拟行外科手术需要评估冠脉情况的情况首选CTA。
3.拟行冠脉介入或者冠脉外科手术的情况首选造影。
4.临床确诊或者高度怀疑冠心病者首选冠脉造影。
5.搭桥患者评估桥血管,首选CTA。
6.评估介入效果或支架效果以及溶栓术后情况首选造影。
其实描述这么多,很简单的来讲,对于有进一步治疗以及原有明确的病人,首选造影。其次,可首选CT进行评估。
而最简单的方法,其实是谨遵医嘱。因为医生需要不同维度的了解你的情况,就需要作出不同的检查,有时候,我们需要把冠脉CTA和造影都做了,才能更好的判断下一步怎么办?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是心内科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也是心内科医生的一双眼睛。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明确病变,鉴别诊断,并指导下一步治疗,所以,离开冠状动脉造影的心内科,几乎可以说是不完整的心内科。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十分安全的手术方法。现在在心内科应用非常广泛。
那么冠状动脉造影是怎么做的呢?
一、消毒、铺巾、连接压力等准备工作
患者如无禁忌症,而且同意行冠状动脉造影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常规准备工作,比如消毒、铺巾、连接压力、连接心电监护等常规准备工作。
二、局麻穿刺部位并穿刺动脉入路
局部麻醉是为了穿刺做准备,常用的造影入路有很多,比如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等等,而且都是双侧都可进行。局麻后,行动脉穿刺,送入导丝后,沿导丝送入穿刺鞘管,并沿鞘管注射入需要使用的药品。
三、送入导丝,沿导丝送入造影导管
送入泥鳅导丝或者其他造影导丝,使得导丝沿着动脉入路一直到降主动脉,沿导丝送入造影导管直至冠状动脉窦,送到窦后,撤出导丝,回抽造影导管,排空导管内的空气,并连接压力及三联三通,为造影做好准备。
四、转动导管,分别到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并造影留存
导管到位后,转动造影导管,使得造影导管分别到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并使用三联三通沿着造影导管推入造影剂,造影剂使得冠状动脉显影,显影后留存造影记录。
五、撤出造影导管,拔除鞘管,造影结束
造影成功后,撤出造影导管,拔除鞘管,包扎固定后,造影结束。
这就是造影的全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需要仔细注意,否则都有可能出现并发症导致造影失败。造影,也得小心应对。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静脉曲张看似对健康没有任何影响,但实际上如果长期恶化到静脉曲张第六期,就有可能导致肺栓塞而死亡。大多数人对静脉曲张的印象是,他们看到小腿或脚背上浮着静脉。但是,你知道静脉曲张严重到皮肤表面淤青甚至感染引起蜂窝组织炎时,应该去血管外科治疗吗?
人体各处的血管包括从心脏开始的动脉,将血液带回心脏的静脉,以及细胞交换营养和废物的微血管。静脉担负着将血液带回心脏的重任,必须抵抗重力,利用血管中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能够顺利流回心脏,形成血液循环。
当静脉中的瓣膜受损或先天性瓣膜闭锁不全时,就会形成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的发病率女性约为40%,男性约为25~30%。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会积聚大量的血液,越是积聚越会变成静脉曲张。
第一阶段:微血管细丝或蛛网状血管。
第二阶段:静脉曲张(站立时,血管直径大于3毫米)
第三阶段:踝关节组织水肿。
第四阶段:皮肤变化,包括血性皮炎、色素沉着、皮肤炎症、发红、萎缩和硬化(脂肪性皮肤硬化)
第五阶段:静脉伤口愈合。
第六阶段:开放性静脉伤口。
其实静脉曲张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因为人除了审美问题,不严重的话也能正常生活。但如果想进一步治疗静脉曲张,可以去心内科,心内科是内科的分支之一,主要看高血压、高血脂、外周循环系统疾病,以及各种心脏病,如心律失常、瓣膜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疾病等。
如果静脉曲张发展到第四期或晚期,如果已经从皮肤表面看到外伤,需要通过侵入性手术(心脏外科的一个分专业)来挽救,有时甚至血管直接暴露在皮肤上而出血。
除了心内科和血管外科,一些医院还设有心血管中心,将心内科和外科医疗团队整合在一起,共用复杂的手术室、检查室、重症监护室等。新的血管中心包括普通心脏病学、介入心血管病学、心脏电生理学和心血管外科,可为心血管疾病提供综合治疗。
在我国,每个医院的分类并不完全一样,但可以分为内科和外科。心内科和血管外科都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般来说,内科以开药为主,外科以动刀为主。然而,像心脏病学一样,有时会进行一些小手术,如放置支架或心脏导管。内科和外科可以相辅相成,互相帮助。
这里也提醒大家,如果走路时发现有不适,可以去医院咨询。还可以快走,穿压力袜,活动活动脚,长时间坐着或长时间站着,不时变换姿势,避免静脉曲张向你袭来!
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那么具体怎么区分冠心病呢?
一、冠心病有哪些检查方法?
冠心病的检查有很多种,这里讲的是许多的检查方法可以提示冠心病,但确诊方法咱们一会再叙述!常用的提示冠心病的检查有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脏磁共振、放射性核素、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等等!这些检查都可以提示患者有冠心病的可能!
二、哪些检查可以确诊冠心病?
冠心病的确诊,还是需要影像学证实冠脉病变的存在才行!所以,冠心病的确诊还是需要冠状动脉的检查才可以!冠状动脉造影被称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虽然其他检查很多时候也能够提示冠心病,但最后大多数都需要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造影就是用一根细如发丝的导管沿着桡动脉(手腕处)或股动脉(大腿处)的人为入口延行到心脏的冠状动脉开口处,然后把造影剂(在X光下显影)注入冠状动脉,这样冠状动脉内部的形态就可以显示出来。
三、做了造影就可以不做其他检查了?
有很多人会认为,如果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那么是不是做了造影就可以不做其他方面的相关检查了呢?当然不是这样,对于做过造影的患者,仍然需要做心脏彩超、心电图、放射性核素、血液等检查,来综合判断患者病情,并指出下一步治疗方向和治疗方案!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可能会经常被患者及家属问到心电,彩超,造影之间的差别,这就要求医生除了自身要掌握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具有较好的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要做到不仅自己能看懂,还要做到能把这些枯燥的医学知识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解释给患者,方便大家更加容易理解。今天我们就借此向大家简单形象的解释一下彩超、心电、造影三者之间的区别!
彩超、心电、造影三者之间的有哪些区别?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心脏比作是一个房间,一个房间主要包括了电路、水路、墙壁、门窗等结构。我们一般把心肌生理放电看作线路,把冠脉看作为水路,同时把心脏瓣膜以及心肌看作为门窗和墙壁。
(1)心脏彩超:
主要是看心脏结构、心脏运动以及瓣膜等结构的情况。心脏彩超主要观察的是心脏的结构情况;通过观察心室壁的情况来判断心脏是否心室肥厚;还可以通过观察瓣膜的情况来判断心脏这个房子门窗是否能正常的开关。同时还可以看房子之间是否有洞,例如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等。
心脏彩超可以观察左心室的射血值,从而判断心功能是否正常。
(2)心电图:
主要是观察心脏的电路系统是否有传导异常,同时还可以通过心电图来判断是心脏的线路之间的传导出现了问题还是发生冲动的窦房结出现了问题,因此可以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案进行具体的治疗。普通心电图主要用于心律失常的判断以及心肌缺血等症状的判断。
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相比,检查高效,价格低廉,以前几块钱可以做一个,现在价格稍微涨了些,大概几十元一个,而且对人体没有任何影响或伤害,特别是它能检查出心梗、心率失常,因此凡是急症、危重症,大部分患者都会安排做这个检查。
(3)冠脉造影:
继续以房子为比喻,冠脉造影主要是观察屋子的水管(冠状动脉)有没有生锈、狭窄、硬化、堵塞等问题,并用来判断心脏血液供应是否正常;还可以通过发现具体哪根血管有问题来判断心脏的具体哪个壁可能会受到损伤。主要是来诊断冠心病的,因此被称作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很多冠心病的患者都听过心脏造影,甚至有不少患者已经做过,心脏造影其实学名叫做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就是将一根软管通过动脉血管送到心脏的血管开口,再注入一些造影剂通过X线的照射,让心脏血管以及心脏的情况显现出来。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开展的很完善了,冠脉造影可以很直观的让医生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病情,除了可以用于诊断冠心病之外,还可以用于治疗冠心病,比如造影下进行支架置入等。
由于心脏造影是有创检查,需要注意检查后适当休息。心脏造影术后并没有固定一个休息的时间,而是随着患者本人的自身情况来看的。如果是从手臂桡动脉脉穿刺入路的,这种创伤比较小,在拔除鞘管后,对穿刺点局部压迫4-6小时,就可以拆除加压绷带。而通过大腿股动脉穿刺入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大腿部位的动脉容易有出血的现象,所以造影拔管后,常规压迫穿刺点20分钟后需要评估穿刺点有无活动性出血。若穿刺点无活动性出血,则需要制动并加压包扎18-24小时后,才可以拆除绷带,并可以开始轻度活动。如果使用封堵器,患者可以在平卧制动后6小时开始床上活动。
无论是哪种方式医生都会注意穿刺点有无渗血、红肿及杂音,穿刺的肢体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张力、温度及活动有无异常。如果有异常,会相应处理,如果没有异常,患者3天后就可以考虑出院。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彩超、心电、造影这三项检查是反映的心脏不同方面的问题,因此每项检查都很重要,都是不可取代的!
心脏造影检查就是将一根很细的导管插入到你的主动脉里,然后通过导管前面的小口向主动脉血液注入造影剂,使X射线可以将沿血管流动的造影剂在显示屏中显示出来血管及心脏的形态来。冠脉造影就是用一根细如发丝的导管沿着桡动脉(手腕处)或股动脉(大腿处)的人为入口延行到心脏的冠状动脉开口处,然后把造影剂(在X光下显影)注入冠状动脉,这样冠状动脉内部的形态就可以显示出。造影后如果患者需要进行介入治疗,主要是指我们常见的支架植入治疗,支架植入术指的是利用穿刺、导管、球囊导管扩张形成和金属内支架置入等技术,使狭窄、闭塞的血管或腔道扩张、再通,解决传统手术盲区的一种技术。那么很有可能患者需要分次操作,这是为什么呢?
一、分次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分次操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患者的生命安全!这其中根据个体情况不同,其细化目的也不尽相同,比如保证患者心功能,保证肾功能,确保支架安全,减少同时发生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的发生概率等等,但所有操作都是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分次操作的原因有哪些?
分次操作的原因有哪些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计划内的分次操作,另一类是计划外的分次操作!计划内的主要是比如患者心功能太差不能耐受更多造影剂、肾功能差肌酐清除率太低、多支病变、支架太多太长、病变太复杂、操作时间太长等等,患者在术前既做好分次手术的打算!计划外的则主要是一些术中意外并发症,比如手术操作时间太长、术中心功能不全等等使得临时改变一次操作的打算!
三、分次操作的利弊有哪些?
分次操作的好处,主要是为了使得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也就是为了患者更安全、心脏功能肾脏功能得到更好休息及恢复、患者得到更好休息及恢复、减少同时发生急性亚急性血栓的可能性等等!坏处就是,患者需要二次介入,增加有创操作次数等!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支架植入是治疗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我经常和我的同事以及患者说,如果没有介入治疗,那么心内科的医生就失去了一个非常有用的一只手臂。因为截止到目前冠心病较为有效的方法,除了口服药物和外科大计划以外,就剩下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占据了冠心病治疗的很大一部分比例。
但介入治疗并不是冠心病治疗的结束,而是冠心病治疗的开始,进入以后多久需要复查呢?为什么呢?咱们一起来讨论和探讨一下。
一、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需要多久复查一次?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建议介入治疗后的患者在没有异常情况的前提下要在出院以后的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和一年的时候进行必要的复查,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以后的每年中都建议到医院进行复查一次。当然如果患者有特殊的情况或者有突发的其他症状或事件,那么就需要随时到医院进行复诊。
二、复查都需要查哪些东西呢?
冠心病的复查也不是千篇一律,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必要的复查项目和方法,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患者多数要复查的是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心脏彩超等一些常规检查,如果患者有特殊情况,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特殊的一些检查,比如冠状动脉衰竭冠状动脉造影,心脏磁共振等相关检查。
三、为什么需要复查这么多次?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为什么要复查这么多次呢?这主要是和冠心病的本质是有关系的,冠心病是一个不能彻底根治的疾病,我们定期复查的目的是最大可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冠心病可能出现的相关危险,根据我们复查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选择合适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看懂了吗?我们复查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冠心病患者介入以后的安全,其实不仅仅是介入以后的冠心病,即便是不介入的冠心病,仅仅是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我们也建议进行遵医嘱的定期复查,才能有效的避免事件改善,愈后改善生活质量!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心血管造影是心内科最常见的检查冠心病的方法,也是最直观、最明确、价值最高的一种检查。但因为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侵入性的有创检查,其也被大多数人心里上所抵触。
一、那冠状动脉造影对身体有伤害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是侵入性操作,所以肯定会有伤害。
虽然有伤害,但伤害非常的小,小到有时候可以忽略不计!
二、冠状动脉造影会产生那些伤害?
1.穿刺损伤可能
桡动脉穿刺,又或者是股动脉穿刺、肱动脉穿刺,穿刺部位的渗出、血肿、动静脉瘘等,都可能是穿刺损伤,严重者可能会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甚至肢体坏死,但非常少见。
2.血管损伤可能
造影导管从动脉途径进入到冠状动脉,会出现动脉血管的损伤,轻者出现血管痉挛,重者血管出血,更严重者可出现血管夹层、闭塞,更为严重者,可能出现主动脉夹层,产生致命性的后果。
3.冠脉损害可能
冠状动脉被损害,其原理和血管损害差不多,都是可能会出现诸如穿孔、破裂、夹层、闭塞等可能性,严重者导致心包填塞、急性心肌梗死。
4.造影剂及其他用药并发症
冠状动脉造影是需要使用造影剂的,有时候还需要使用其他药物,而造影剂及其他药物导致的伤害主要是造影剂肾病、过敏,严重者导致过敏性休克,肾功能衰竭等。
5.感染可能
既然是有创操作,就有可能导致感染,但注意无菌操作及严格按照耗材标准执行,可避免此类并发症。
6.心律失常等心脏并发症
导管的侵入,会诱发心律失常的可能,轻者早搏,重者引起室颤等严重并发症。其次,造影检查会使得患者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或者导致急性心衰等心脏并发症的发生。
7.其他并发症
只有想不到,没有不可能,见过造影后穿刺侧坏疽的、见过纵膈血肿的,更为离奇的是,陈大夫还见过颈后血肿的并发症,其次报道的还有脑出血、脑栓塞等并发症。还有诸如对射线比较敏感的体质会出现放射性相关疾病,但均较为罕见。
冠状动脉造影作为一种常见的检查方式,其开展已经相当成熟,而且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是非常之低。但即便如此,随着造影例数的不断增加,仍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不断发生。我们只有严格把握适应症,并且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才能把各种风险降到最低,减少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
心肌梗死(心梗)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由不稳定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堵塞血管所致,但还有10%~15%的心梗发生在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异常及一些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冠脉造影正常,但发生心梗的可能原因。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持续性痉挛可以使冠状动脉急性闭塞,长时间的冠状动脉痉挛可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继发血小板的聚集和原位血栓的形成;而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释放缩血管的物质又进一步促进了冠脉的痉挛。
导致冠脉痉挛的因素有很多,吸烟、交感神经兴奋、某些药物作用(如甲状腺激素、麻醉药物、甲基麦角新碱、滥用可卡因等)均可导致冠脉痉挛。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长期大量吸烟,有大量研究显示,吸烟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心肌桥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通常行走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脂肪中或心外膜深面。然而,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可被浅层心肌覆盖,在心肌内走行,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称为心肌桥。
心肌桥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局部因素有关,近年发现,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的收缩期压迫不仅导致收缩期心肌血流灌注减少,而且舒张早、中期心肌灌注也受到影响,导致心肌缺血。
有研究发现,心肌桥患者中部分患者的症状类似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等心肌缺血、心绞痛症状,有时伴有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可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部分患者心电图呈缺血性改变,且症状发作时有ST-T弓背样抬高及相应的动态改变,较正常人有特异性区别。
微血管病变导致心肌局灶性坏死
临床上有10%~30%的存在心绞痛症状的患者接受冠脉造影后提示冠脉正常,被认为是微血管性心绞痛(心脏X综合征),多见于围绝经期女性。
微血管病变的机制可能包括微血管内皮功能不良、微血管痉挛以及交感张力增强等因素。当这些因素发生时,会导致冠脉血流储备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症状,严重者可能会造成局部心肌梗死。
有研究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临床上有缺血性ST-T改变者中有超过80%的患者存在相应的冠脉血流储备功能降低,提示存在冠脉微血管病变。
应激性心肌病
应激性心肌病(又称心尖球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应激诱发的剧烈胸痛,酷似急性心肌梗死表现。
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T波倒置、QT间期延长;心肌酶可以有轻到中度升高;心脏超声表现为短暂的左室心尖至中段气球样改变,运动减弱伴基底段收缩力增强。冠脉造影未见冠状动脉明显狭窄,心室造影提示收缩末期可见左室心尖至中段的心腔扩大、基底段缩窄。病因尚不清楚,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
冠脉内急性血栓自溶或溶栓后血栓消失
有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并不重,这部分患者冠脉造影正常,但可能心肌梗死之前血管存在一些微小斑块,在斑块的发展过程中,部分稳定斑块变得不稳定,发生破裂;由于管腔狭窄轻,没有形成充足的侧支循环,一旦破裂导致内膜损伤、内膜下胶原纤维暴露等,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栓。
但在形成血栓的同时,纤溶系统也会启动,造成血栓的早期自溶,因此一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尚存在血栓自溶的过程。加上积极抗凝溶栓治疗,冠脉造影也可能正常。
其他原因
其他原因包括栓子脱落、心肌氧的供需失衡、冠状动脉血管炎、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非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同样可引起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并可引起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
冠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预后可能要比冠心病所致的心梗好,但是绝不能因为冠脉造影正常就掉以轻心。部分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也许是更高危人群,在临床上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首先,虽然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手术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从名称看不一样,但实质上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手术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是一样的!
其次,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在心内科并不是非常常用!
心内科的球囊扩张成形术,多数是扩张后不能支架植入,或者扩张后不宜植入支架的情况下,才单纯的进行球囊扩张成形术的。
球囊扩张术是通过介入的办法,把球囊送到预定部位进行扩张的一种介入手术的方法。临床上球囊扩张术可以分为冠状动脉内的球囊扩张和肺动脉的球囊扩张。
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历史中,其实最先开始的就是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但随后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单纯的PTCA后病变再狭窄率非常高,其扩张成形后的数月或者数年内,病变回缩,病变再发,病变加重,病变增生等情况非常严重。所以,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便被后来的支架植入术所代替。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是在病变扩张成型后,在病变处植入支架,金属支架得以支撑严重狭窄的病变,从而使得病变不再回缩,继而使得病变得以治疗。
大面积临床试验证明,支架植入优于单纯的球囊扩张,所以也就取代了球囊扩张术。
再者,新的球囊扩张术正常临床重新开始使用。
写入新指南的药物球囊,其实也是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一个延伸,其是在球囊的表面涂抹有一层紫杉醇等防止病变复发药物,球囊释放以后,药物得以保留在病变处,而这些药物会很好的预防病变的再复发等情况。
但药物球囊的使用也是有其指正的,其主要使用在小血管病变、严重的分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等不适合放支架的病变处,药物球囊的使用,解决了不能支架植入病人的处理难题。
最后,球囊扩张成形术前景广阔。
正是因为球囊扩张不植入支架,才使得更多人觉得其更为实用,也更让人容易接受,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的类似于药物球囊之类的治疗方法将更加多见,我们也将更加获益于这一日新月异的新技术。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一、什么是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冠脉造影,是心内科最为常用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之一。冠状动脉造影是通过造影剂,使得冠状动脉在X线下显影的一种方法。
二、冠状动脉造影怎么做的?
其原理是经上肢桡动脉或者其他动脉处穿刺后,使用造影导管通过动脉路径,使得导管开口放置于冠状动脉开口,选择性地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通过X线记录冠状动脉显影过程,用以判断冠状动脉有无病变,以及有无畸形,有无痉挛或者其他用途的一种检查方法。
冠脉造影术在局麻下进行,多数患者不会有特殊感觉,大多数患者过程顺利,整个检查过程多无明显不适。而且桡动脉术后无需卧床,术后即可即刻活动,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三、冠状动脉造影有什么并发症?
任何手术均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冠状动脉造影也不例外。
1、穿刺相关并发症
穿刺部位的局部出血、穿刺血肿,穿刺血管的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等,严重者出血较重,可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而且反复穿刺引起的动脉闭塞,也是穿刺并发症的一种。
2、血管相关并发症
血管通道作为进入造影导管的通道,也可能会出现相关并发症,如出血、血肿、血管痉挛、血管破裂等等。
3、导管导丝相关并发症
导丝缠绕,导丝断裂,导管断裂,导管导丝打结等等并发症,也是造影常见并发症之一。
4、冠脉相关并发症
心绞痛发作、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血管痉挛、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穿孔等等,是冠状动脉的严重并发症。
5、造影剂相关并发症
造影剂过敏、对比剂肾病等并发症,是造影剂引起的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6、心脏相关并发症
如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造影使得心功能不全发作,使得心律失常出现,严重者诱发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
7、其他并发症
比如栓塞并发症、其他脏器并发症等等。
当然,造影引起的并发症中,较少见到严重的并发症,绝大多数上述并发症都不会构成严重后果,而且随着造影的普及,熟练操作者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少的。
所以,冠状动脉造影是一项风险较小、相对安全、痛苦不大的简单操作,无需过度担心。
但仍然需要因人而异,一般情况较差,疾病相对凶险的病人,仍是造影的相对禁忌症。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早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劳力性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表现为在体力活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受冷空气刺激时,出现心前区的闷痛感。
心绞痛的发生,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其特征是阵发性心前区挤压痛,常位于胸骨后,可向心前区和左上肢内侧放射。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多数患者年龄超过40岁,男性多于女性。疲劳、情绪激动、饱腹感、寒冷、急性循环衰竭等都是常见的诱因。
治疗冠心病,西医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并进行积极的抗血栓治疗。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可以考虑介入或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轻、中度的患者,可以选择温香活血化瘀的速效中成药,对缓解症状、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有积极作用。
在心绞痛缓解期,目标是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预防并发症。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2. 多吃水果和蔬菜,摄入大量可溶性纤维,降低胆固醇水平。
3. 燕麦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最佳食物。
4. 鱼类富含保护心脏的优质脂肪。
5. 多吃富含钾、钙、镁和低钠的食物,如土豆、芋头、茄子、海带、生菜、冬瓜等。
6. 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芝麻酱、虾皮和绿色蔬菜,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7. 富含镁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小米、荞麦面、豆类和豆制品,可以降低血压。
8. 蛋白质摄入应适度,补充更多植物蛋白,如大豆。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至关重要。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低强度、有节律、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是首选。这些运动包括步行、快走、游泳、慢跑、骑自行车等。通过这些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缓解心理压力。
当然,在进行运动时,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除了运动,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ARBs、钙通道阻滞剂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按照医嘱进行用药。
总之,高血压患者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运动、饮食、药物、心理等方面的调整,以降低血压、改善生活质量。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种奇怪的感觉,那就是心慌。心慌是一种常见的不适症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将从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心脏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方面,为大家详细解析心慌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一、生活方式的影响
1. 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出现心慌。
2. 吸烟饮酒:吸烟饮酒会损害心脏健康,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慌。
3. 压力过大: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慌。
4. 饮食不当:饮食口味过重,摄入过多盐分、油脂等,会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心慌。
二、危险因素的影响
1. 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慌。
2. 高血脂:高血脂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慌。
3. 高血糖:高血糖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慌。
三、心脏疾病的影响
1. 冠心病:冠心病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起心慌、胸闷等症状。
2.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跳不规律,引起心慌。
四、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影响
1.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导致心率加快,引起心慌。
五、应对方法
1.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减轻压力。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
3. 心脏疾病治疗:针对心脏疾病进行治疗,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4. 内分泌系统疾病治疗: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健康问题。其中,心肌缺血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着严重影响。那么,心肌缺血患者能否喝咖啡呢?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为大家提供科学的解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心脏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供氧不足,心肌能量代谢异常,从而无法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病理状态。心脏活动所需的能量几乎完全由有氧代谢提供,因此心肌的血氧摄取率非常高。在正常情况下,身体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来维持相对恒定的血液供应和需求,确保心脏的正常运行。但当心肌血液供需失衡时,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
那么,心肌缺血患者能否喝咖啡呢?答案是否定的。咖啡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属于一种刺激性比较强的食物,容易诱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心脏收缩能力加强,增加心脏的负担,进而加重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缺血病情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心肌缺血患者在生活中一定要控制咖啡的摄入量,避免对心脏造成额外负担。
除了咖啡,心肌缺血患者还应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心肌缺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症状。治疗方面,需要口服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的药物,同时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心肌缺血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保持低盐、低脂、清淡的饮食,多吃红薯、番茄、胡萝卜和黑木耳等蔬菜,适量饮用绿茶。茶叶中含有少量茶碱,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对心肌缺血患者有益。其次,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大悲,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排便。睡前不宜观看紧张恐怖的影视作品,戒烟限酒,避免过度体力劳动或突然劳累。饭后不宜运动。最后,冠心病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情况,如病情发生变化,应及时就医。此外,冠心病高危人群也应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腹部肥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总之,心肌缺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情绪、运动等方面的调整,以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烹饪,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能够满足我们的味蕾,更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健康。食物的搭配、烹饪方法,都可能成为我们健康的“加减法”。
**加法篇**
★西红柿+橄榄油=心血管保护伞
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在经过橄榄油烹调后,能够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发挥其强大的抗氧化作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绿茶+枸杞=养生茶饮
绿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而枸杞则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二者搭配饮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酸奶+水果=益生菌盛宴
酸奶中的益生菌能够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而水果则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二者搭配,既美味又健康。
★黑豆+黑米=补肾养生
黑豆和黑米都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肾益精、养血乌发的作用。
**减法篇**
★辛辣食物-胃炎
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高糖食物-肥胖、糖尿病
高糖食物会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引发肥胖、糖尿病等疾病。
★酒精-肝脏疾病
过量饮酒会损伤肝脏,导致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
★腌制食物-胃癌
腌制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长期食用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表现,也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指出,预防冠心病应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首先,坚决不抽烟,包括二手烟在内。吸烟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而50岁前戒烟则可以被视为‘悬崖勒马’,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其次,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预防冠心病的关键。清淡饮食、少吃高能量食物,并多进行体育锻炼,如步行、爬楼梯等,都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
此外,张运院士还强调,定期体检对于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35岁后应定期检查血压、血脂,高危人群在40岁以后应定期检查血管,并进行动脉彩色B超等无创性检查。
对于儿童,预防冠心病也应从娃娃抓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饮食结构,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都有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易损斑块是导致心梗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冠心病的防治中,稳定易损斑块至关重要。目前,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等药物以及中药通心络胶囊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稳定斑块的作用。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为了早期发现和治疗冠心病,我们需要了解其诊断方法。
一、冠心病的主要症状
1. 胸痛:这是冠心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压迫感、紧缩感或疼痛,位于胸骨后,可向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放射。疼痛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2. 气短:在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
3. 疲劳:无明显原因的疲劳感,休息后难以恢复。
4. 心悸:感到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二、冠心病的诊断方法
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冠心病的相关症状。
2.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如血压、心率、心律等。
3. 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可显示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变化。
4.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判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5. 核素心肌显像: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心肌显像剂,观察心肌的血流情况,判断心肌缺血。
6. 冠状动脉造影:这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直观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病变部位。
三、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
1. 预防:控制血压、血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
2. 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总之,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血脂是血液中的一种脂质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为身体组织提供能量。当血脂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容易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其中就包括冠心病。
高血脂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使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增加血管硬化的风险。而冠状动脉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液流通受阻,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引发冠心病。
为了预防和控制冠心病,我们需要关注血脂水平。以下是一些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冠心病的建议:
1.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少吃油腻、高胆固醇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控制体重: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5. 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的人群,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开具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等,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从而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加重。
心肌缺血,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胸闷、气短、心绞痛等不适症状。那么,面对这些症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心肌缺血的常见症状。大多数心肌缺血患者会出现心绞痛,早期多为劳累性心绞痛。疼痛的诱因包括活动增加、情绪激动、寒冷和感染。疼痛部位通常在胸前区或胸骨后,大约在左胸乳头附近,大小和范围约为一个手掌。疼痛性质为剧痛,严重者甚至会感到恐惧和濒死。典型的心绞痛持续时间较短,约3到5分钟。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喉咙紧绷、牙痛、左肩和手臂放射痛以及背痛等伴随症状。
针对心肌缺血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ACEI、ARB、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血糖稳定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稳定斑块,调节血脂,降低血压,控制血糖等。介入治疗可以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方法迅速缓解血管狭窄,改善心肌缺血。对于更严重的冠心病,可以考虑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为心脏建立新的血液流通路径。
除了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保养也非常重要。心肌缺血患者可以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或瘦肉的摄入,同时增加富含粗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坚果等。这些食物可以为人体提供更多的钾、钙、镁和抗氧化物质,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延缓心肌缺血的进展。
如果您出现胸闷、气短、心绞痛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并遵循医嘱进行日常保养,以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除了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关注血脂、血压等指标,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想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过量运动可能导致低血糖甚至心血管事件,而运动量不足则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近期,一项名为NAVIGATOR的研究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指导。
该研究表明,对于糖耐量受损(IGT)的心血管高危人群,每天步行2000步(约20分钟),1年后心血管疾病风险可降低10%。即使此前没有步行习惯,每天增加2000步,心血管风险也能降低8%。
除了步行,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降低心血管风险:
1. 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
2. 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
3. 保持平和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定期体检,监测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
5. 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心血管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