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科医生给新手爸妈总结的60条育儿经验

儿科医生给新手爸妈总结的60条育儿经验
发表人:主治医师谢磊
 
宝宝出生后到底应该怎样照顾?
 
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有哪些技巧?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一位儿科医生为大家总结了60条经验
 
一起来学习吧
 
 
 
母乳喂养篇
1、产后头几天,不要马上喝过多汤水。此时新妈妈的乳腺管尚不通畅,如果过多地喝汤,分泌的乳汁很可能会堵塞乳腺管,从而导致乳腺炎,反而不利于哺乳。2、母乳喂养宝宝6个月之内,不需要给宝宝吃其他任何食物。
 
 
 
3、纯母乳的宝宝6个月内不需要喝水,因为无论母乳还是奶粉都含大量的水,多喝水会增加孩子肝肾负担。
 
 
 
4、喂奶后要给宝宝拍嗝,如果不拍出来,宝宝很容易溢奶。
 
 
 
5、不要等宝宝已经很饿了才喂,宝宝吃得太急容易呛;孩子吃饱了不可勉强再喂,强迫喂奶容易发生意外。
 
 
 
6、不要让宝宝躺着吃奶:
 
 
 
●咽喉是三叉路口:食道、耳道、气管,喂奶时一定要注意耳朵高度高于咽喉,否则一旦奶水入耳易得中耳炎。孩子喝奶有时会因为困而睡觉,小嘴会动,也会吸出奶,但由于睡觉无吞咽行为,会呛奶,重者会导致吸入性肺炎。 
 
 
 
●妈妈在喂奶时如果发困,尤其是晚上、半夜打盹,容易堵住孩子口鼻造成窒息。
 
 
 
7、母乳的颜色和稀稠度不是有无营养的指标。宝宝6个月以后的母乳依然有营养,只要妈妈愿意,可以一直喂养到自然离乳。
8、宝宝第一口辅食最好是强化铁的婴儿营养米粉,其营养价值远超过蛋黄或者蔬菜泥等单一食物,市售婴儿米粉比自制的更营养、更有益。
 
 
 
9、不要给宝宝喂煮菜水。蔬菜表面的色素、化肥、农药会溶于水内,菜水内甚至含有重金属,这些都会危害到孩子健康,添加辅食后,蔬菜泥更适合宝宝。  10、不建议用奶瓶喂养辅食。奶瓶喂养是吸吮和吞咽的过程,而碗和勺有助于孩子开展咀嚼和吞咽能力。
 
 
 
11、给宝宝初添水果,不要选择过甜或者过酸的水果,避免味道过重,出现厌奶和厌食。
 
 
 
12、周岁以内的孩子辅食不需要加盐,加糖。盐影响血压、增加肾脏负担,糖分过多引发龋齿,应尽量少吃。
 
 
 
13、不要常给三岁以下孩子喝纯净水、矿泉水,白开水对孩子是最好的。
 
 
 
14、喝可乐等碳酸饮料会影响钙吸收。孩子六岁后才可以喝茶。 
 
 
 
15、婴儿每次辅食量可有20%左右的浮动差异,每天的进食量也不固定。
 
 
 
16、别给孩子吹凉汤饭,这样做容易传播龋齿,如果大人嚼过的食物再让孩子吃,龋齿率更高。 
17、含钙的食品怎么吃更补钙?
 
 
 
●虾皮
 
 
 
可将虾皮先用水煮10分钟,过滤掉水,再将虾皮剁碎宝宝食用,孩子大点直接吃虾皮。如果宝宝是初次吃虾皮,妈妈要注意观察食用后是否有过敏现象。
 
 
 
●芝麻酱
 
 
 
含钙仅次于虾皮,且利于吸收,直接吃或抹花卷、馒头上吃。
 
 
 
●豆腐皮
 
 
 
菜类含钙最高,剁碎拌饭或直接吃。
 
 
 
●豌豆
 
 
 
含钙也很高,弄熟捻碎吃。  
 
 
 
18、不宜给婴幼儿吃没煮熟的鸡蛋(煎蛋要3分钟,煮蛋要7分钟)。
19、五岁(含五岁)以下女幼童,每周吃一次油炸食品,就是过量,成年后得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38%。(请让孩子远离洋快餐)。
 
 
 
日常护理篇
20、对新生儿来说,体温不超过37.5度都是正常的。
 
 
 
21、新生儿可以使用婴儿沐浴露,但不需要常用,一周一次即可。
 
 
 
22、护理婴幼儿需要注意:
 
 
 
●头部保温。这是为何刚出生的新生儿都给带上帽子的原因;
 
 
 
●允许婴儿手脚偏凉。只要颈部温热,就可说明室温及穿盖的合适,千万不要拿被子捂着。
 
 
 
23、出生后,在宝宝清醒、有看护的情况下,每天都让宝宝趴一会。多趴可以防止宝宝头部过扁和偏头,多趴的宝宝更易学会爬行,多趴还可促进宝宝心肺的发育。  24、周岁内的孩子禁止摇晃,宝宝未发育成熟的脑髓容易受到伤害,严重可致颅内出血、脑损伤脑震荡。 
 
 
 
25、一月的孩子横抱、二月的孩子斜抱、三月的孩子竖抱或托抱。
 
 
 
26、宝宝三个月前不用枕头,满3个月用1厘米高的枕头,7-8月用3厘米高的枕头。 
 
 
 
27、国外统计,使用地毯的家庭,其孩子得过敏性哮喘是不用家庭孩子的2-3倍,罪魁是尘螨,所以不建议使用地毯,如果有也要经常进行清洁除螨。
 
 
 
28、夏天太热或冬天太冷必须使用空调时,请注意空气滤网的定期更换和清洁,每隔2个小时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和新鲜。29、周岁内忌久坐(1个小时),研究表明,周岁内久坐超过1个小时的孩子会增加瘁死率。 
 
 
 
30、夜晚开灯睡觉会影响宝宝褪黑激素分泌,从而影响宝宝发育,所以要关灯睡。
 
 
 
不要让宝宝睡在父母中间,宝宝睡眠过程中耗氧量大,会导致宝宝呼吸不畅,而且容易被压到。最好让宝宝睡单独的婴儿床。
 
 
 
31、不要给宝宝穿开裆裤,容易被脏东西感染引发尿路感染,治疗不及时会上行导致感染型肾炎。而女宝宝则容易出现阴道炎。
 
 
 
32、如果要给宝宝洗脚,用跟体温接近的温水即可。  
 
 
 
33、防止尿布疹和红屁股,给宝宝用纸尿裤要及时更换。 
 
 
 
34、孩子3岁前最好不要蹬三轮车,容易形成O型腿或X型腿。
 
 
 
35、当宝宝长出第一颗牙时,妈妈就可以开始给宝宝刷牙了。
36、佝偻病患儿,除了补钙最重要的是及时补充维生素D。 
 
 
 
37、宝宝如果吃得少,不要强迫。强迫进食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尊重孩子对食物量的选择有利于喂养。 
 
 
 
38、只要生长正常,孩子的排便次数和性状无需关注。若生长缓慢,即使排便正常,也须寻找原因,及时调整。关注结果而不是过程。
 
 
 
39、不要用灯暖浴霸,因为会伤孩子的眼。真的需要使用,可在宝宝洗澡前提前开浴霸提升浴室温度,宝宝洗澡时关掉。 
 
 
 
40、13岁以前防止孩子发胖,因为这个阶段一旦发胖,肥胖会伴随他一生,其成年后得心脑血管及糖尿病的风险增大。41、喂奶期间,宝宝的大便里易出现奶瓣,这是对奶消化不够完全的表现,家长不需焦急。
 
 
 
42、宝宝吃某种食物后,出现呕吐、急性腹泻、湿疹等情况,属于典型的急性过敏。这种情况不考虑消化不良,应该立即停喂。
 
 
 
43、一旦确定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要至少对该食物回避3个月。
 
 
 
44、宝宝生病后拒绝喝药,家长没办法只好捏着鼻子强迫宝宝喝,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呛咳,同时宝宝的鼻黏膜也很容易损伤。
 
 
 
45、3个月以下的宝宝发烧要及时送往医院。宝宝发烧首选物理降温法,宝宝能吃的退烧药只有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46、咳嗽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射,宝宝咳嗽不推荐用镇咳药,可以用叩背、吸痰、雾化等物理方式来缓解。习惯培养篇
47、当宝宝会坐后,就可让宝宝坐餐椅进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8、鼓励宝宝自己吃饭,哪怕刚开始时他总是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
 
 
 
49、宝宝吃饭时要专注,如果一边进食,一边玩玩具,会分散注意力,对于养成良好进食习惯不利,同时对消化也不好。
 
 
 
50、二周岁前最好不要给宝宝看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不利于宝宝视力。
 
 
 
51、2岁以下禁止看电视,3-4岁每周看电视总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每次看的时间以分钟计算。因为孩子的眼睛在前4岁是形成期,极容易受伤害,而且这种危害是不可逆的,无法修复。加微信1726076400免费咨询育儿问题
 
 
 
52、爸爸妈妈妈妈应该经常和宝宝说话,有益于亲子交流,也有益于宝宝以后的语言发展。 
 
 
 

53、外来品如婴儿餐桌椅、婴儿背带是好东西,但学步车却是对孩子不好的,孩子最好不使用学步车。 

55、一次只拿一个玩具,不玩了收起来再换一个,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56、2岁前的宝宝吃手不用强行阻止,这是TA的感觉运动系统正在发育,同时还可以消除宝宝的不安、烦躁、紧张感。

 

 

 

57、如果宝宝喜欢张嘴呼吸,一定要及时纠正。长期口呼吸,气流会冲击硬腭,使之变形,久而久之面部发育会受到影响,出现上唇短厚翘起、牙齿排列不整齐、咬合不良、上切牙突出形成龅牙等口腔畸形,影响宝宝颜值。育儿知识关注公众号:母婴健康育儿指导59、1岁半以前的宝宝身心发育有限,尿床和尿裤子无法避免,但也不要进行把屎把尿。可能会髋骨损伤,或者遗留尿频的毛病。一般2岁后再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

 

 

 

 

58、1 岁到 1 岁半左右的宝宝喜欢扔东西,这是宝宝上臂力量、抓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等运动技能在进一步发展,但要告诉宝宝什么不能扔,以及在哪儿可以扔,避免养成坏习惯。 54、没有智能启发作用的玩具可以不买,而类似积木或者七巧板孩子可以不断从中得到变化的玩具,可以适当购买。

 

59、1岁半以前的宝宝身心发育有限,尿床和尿裤子无法避免,但也不要进行把屎把尿。可能会髋骨损伤,或者遗留尿频的毛病。一般2岁后再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

 

60、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宝宝,父母是宝宝最好的玩伴。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敲牙齿会疼,可能是龋齿,另外牙外伤、根尖周炎也会出现牙齿敲击疼痛。

    1.龋齿:是一种在细菌感染等多因素作用下导致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表现为冷、热、酸、甜刺激疼痛。如果龋坏比较浅,可以选择充填修复;龋坏比较深,可以选择粘结修复或者嵌体修复。

    2.牙外伤:牙外伤时会出现敲击疼痛,如果牙根没有折断,让患牙休息两周,疼痛症状就会逐渐消失;如果牙根发生折断,建议拔牙后再进行种植牙或者其他义齿修复。

    3.根尖周炎:多是由于牙髓炎未及时治疗,导致牙齿根尖组织发生慢性炎症,表现为自发痛、咬合疼痛。最彻底的治疗方法是对牙齿进行根管治疗,术后观察 1~3 个月,如果根尖暗影区消失,可以进行冠修复,恢复牙齿的功能和形态。

    敲牙齿疼痛不可盲目处理,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遵医嘱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 洗完牙牙齿酸痛可能是生理因素、牙本质暴露、龋齿等因素所导致,建议注意口腔卫生、改善饮食,必要时遵医嘱用药治疗。

    1.生理因素:洗牙时超声波产生的能量可以将牙齿上的牙菌斑或牙结石去除,因机械性刺激导致洗牙后有酸痛感。建议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每天刷牙漱口避免细菌滋生,随着时间推移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

    2.牙本质暴露:清除牙结石后可能有牙本质暴露,导致牙齿酸胀或疼痛。建议注意饮食的调整,避免过酸、过甜、过冷、过热、过辣的食物对牙齿造成刺激,导致症状加重。必要时通过树脂材料进行填充,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3.龋齿:细菌感染导致牙体硬组织破坏,形成龋洞,也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到医院牙周科就诊,将龋坏的组织去除,然后进行填充帮助缓解。

    洗完牙后牙齿酸痛,还要了解是否与牙科疾病有关,如牙周炎、牙龈炎、根尖周炎等也会引起上述症状,建议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升高,宝宝们的饮食营养也丰富起来。

     

    一些家长认为,宝宝年龄还小,等长大一些再开始注意口腔卫生也不迟。于是,被放任的食物残渣渐渐在牙隙中腐烂,细菌开始滋生,宝宝的牙齿逐渐被腐蚀。

     

    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5 岁儿童龋齿率为70%,龋齿患病率日益增长。

     

    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早早意识到保护乳牙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宝宝抗拒刷牙的哭闹,或是刷牙方法的误用,仍导致宝宝满口“烂牙”。

     

     

    给宝宝刷牙自然是越早越好,但万一宝宝抗拒、不配合怎么办?这时就需要家长的强制进行了。

     

    宝宝3岁以前,家长要在帮宝宝刷牙的同时,培养宝宝自主刷牙的意识;在宝宝3岁以后,逐渐有了刷牙意愿,家长可以在一旁检查宝宝刷牙方式,避免操作不当。

     

    家长们不要忽视乳牙的重要性,乳牙往往要伴随宝宝6-10年,如果在此期间没有好好保护,导致龋齿形成,很容易伤害到牙根牙髓,对日后恒牙的形成十分不利。

     

    因此,我们从宝宝出生开始,就要做好口腔卫生的护理。


    4-6个月

     

    这段月龄的宝宝大多数孩子吃奶,建议在哺乳后,宝妈可以采用一次性纱布擦拭宝宝的牙龈和口腔黏膜,避免病菌滋生。

     

    妈妈在清洁宝宝空腔的同时,可以观察宝宝出牙和口腔健康情况。

     

     

    6个月-3岁

     

    大部分宝宝在6-18个月时,宝宝的乳牙要陆陆续续长出来了。所以“刷牙计划”就该正式实施了。由于6个月以后的宝宝,普遍都开始添加辅食了,口中难免会留有食物残渣,建议妈妈开始用乳胶手指和温水给宝宝清理空腔。

     

    18个月以后,宝宝的自主意识开始建立。起初,宝宝对于刷牙一定是抗拒的。这时,就需要宝爸宝妈的耐心引导,以身作则,和宝宝一同刷牙。坚持早晚各一次刷牙,有利于培养刷牙习惯。

     

    由于宝宝的自控力还比较差,需要家长的培养和督促。在刷牙时,可以让宝爸制住孩子的四肢,将孩子的头平放在宝妈的膝上,然后由宝妈进行刷牙工作。

     

    由于这个年龄的宝宝还不能很好的漱口,因此牙膏的用量建议为米粒大小。而牙膏的选择建议使用低氟牙膏。

     

    家长培养孩子按时刷牙的习惯,不仅可以保持孩子的口腔卫生,还能训练宝宝的精细动作,加强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3-6岁

     

    三岁以上的儿童,已经有自主刷牙意识。在使用牙膏时,建议用量为豌豆粒大小的牙膏,然后用少量清水漱口。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适合采用“圆弧刷牙法”,刷牙时在牙面画圆圈的方法。家长在孩子刷完牙后,要检查牙内侧、和咬合面的洁净程度。


    6岁以后

     

    6岁以后,很多宝宝已经能自觉地刷牙,但需要家长检查刷牙的方法。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一般采用“巴氏刷牙法”,刷毛呈45-60°在牙齿、牙龈交界处进行刷动,并全面刷牙。

     

    牙齿咬合面上的窝沟,是蛀牙的高发地。恒磨牙的咬合面上会出现很深的窝沟,容易堆积代谢物、残渣,导致蛀牙。

     

    因此,在蛀牙未出现时,应及时进行窝沟封闭,防止食物残渣进入牙隙,保护牙齿。

     

    在6-7岁,第一次恒磨牙出现时进行第一次窝沟封闭;在11-13岁,第二次恒磨牙出现时进行第二次窝沟封闭。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定期进行牙齿检查,防患于未然。

     

    家长们不要忽视母乳宝宝的口腔卫生,因为乳牙一旦变成了龋牙,对日后的恒压萌出是由影响的,所以妈妈们无论采用哪种喂养方式,都要好好保护宝宝的牙齿。为宝宝以后能长出一口整齐的牙齿,立刻行动起来吧。

  • 儿童牙龈肿了可能和牙齿萌出、食物嵌塞、龋齿以及根尖周炎等有关,需要根据情况给予一般治疗、充填治疗以及根管治疗等。

    1.新牙萌出:如果孩子刚刚萌出新牙,由于新牙长出,可能会刺激牙龈出现红肿的现象,还可有痒症状或轻微发热等。属于正常情况,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

    2.食物嵌塞:如果孩子过多食用蛋糕以及饼干等食物,使得牙菌斑以及软垢堆积过多,牙齿受到嵌塞,没有及时清理,也可导致牙龈充血,出现红肿现象。需要注意口腔卫生,饭前饭后及时的刷牙漱口,有助于缓解。

    3.龋齿:如果孩子存在有龋齿,由于细菌感染或食物残留,也可导致牙龈红肿。这种情况一般需要对局部进行充填治疗,严重的甚至需要拔除龋齿。

    4.根尖周炎:根尖周炎通常和牙髓腔内部的细菌感染通过根尖孔向根尖周围的组织扩散有关,也可导致牙龈红肿,一般需要进行根管治疗。

    儿童牙龈肿了建议积极到医院就医,明确诊断,遵医嘱采用规范的治疗方案。平时要注意孩子清洁卫生,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家长都会被同一个问题所困扰:为什么有些孩子长大后“十八变”,越长越好看;有些孩子却不知不觉地“长残了”?其实,这些变化大部分都与孩子的口腔问题有关。

     

     

    大多数家长都觉得颜值只和脸型、五官等有关系,却忽略了牙齿其实也是影响颜值的因素之一。

     

    想要孩子有一口好的牙齿,那就得重视孩子的口腔问题。口腔问题虽然起初看上去并不严重,但长期的忽视它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以下就有三个比较常见的口腔问题,希望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一、牙外伤

     

    小孩正是最活泼好动的时候,同伴之间玩闹的时候难免会磕磕碰碰,这也就增加了牙齿损伤的风险。大量研究发现,多数孩子的牙齿都受过不同程度的损伤。

     

    小孩常见的牙外伤包括乳牙外伤和恒牙外伤两种。乳牙外伤容易发生在刚学走路或是刚上幼儿园的幼童身上,而恒牙外伤容易发生在6-10岁的、较为活泼好动的孩子身上。

     

     

    在所有牙外伤中,最易受伤的便是处在孩子面部最突出位置的上门牙。

     

    如果门牙摔掉后不及时处理导致牙齿缺失,那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颜值,连孩子的发音也会受到影响。而且由于牙齿的缺失,会导致相邻的牙齿向空隙靠拢,从而造成咬合紊乱,进而影响颅颌面的构成。

     

    所以如果你的小孩不幸发生恒牙掉落,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空腔医院修补。


    二、龋齿问题

     

    龋齿可是除了牙外伤之外,又一较为常见的口腔问题。

     

    小孩子们都爱吃甜食,有些幼小的孩子甚至有喝夜奶的习惯,而自我清洁能力较差,因此如果在进食之后不做好口腔的卫生清洁,就很容易引发龋齿。

     

    龋齿不仅会妨碍孩子的进食过程从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孩子的颜值,从而可能受到其他孩子的取笑。同时龋齿情况如果很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牙根发炎,从而影响底下新牙的发育,导致新牙矿化不全,牙齿“早产”。

     

    都说“乳牙不好,新牙基本也不会很好”。因此家长一定要控制孩子甜食和有色食品的摄入,培养孩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时刻注意口腔卫生。

     

    较小的孩子可以由家长用手指等辅助清洁,较大的孩子可以在家长帮助下使用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刷牙,根据年龄的不同适当辅以含氟牙膏。

     

    如果龋齿问题较为严重的,一定要带孩子及时治疗,不要影响孩子换新牙。

     

    三、张口呼吸

     

    张口呼吸也是孩子口腔问题中较为常见的。长期采用张口的方式进行呼吸,会影响到孩子的面部发育,使孩子出现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等问题,进而导致孩子出现嘴唇厚、面部缺乏表情等情况,从而导致孩子越长越丑。


    同时,张口呼吸会使孩子舌头后缩,导致孩子气道部分受阻。因此为了呼吸更顺畅,孩子可能会采取仰头的方式呼吸,但同时为了保持整体的平衡,他们可能会以驼背的形式来调整自己。

     

    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体态,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可能导致孩子形成畏缩、懦弱的性格。

     

    总而言之,口腔问题虽然看上去不是很严重,但对它的忽视却可能会引起不小的后果,甚至可能会导致孩子越长越丑。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口腔问题,教育孩子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有条件的家长建议可以每半年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可以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

  • 春季美食种类多,应季果蔬营养多,但是春节也是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入春后,孩子呼吸系统疾病也随之增多。这个季节,也正是孩子长身体的时期,摄入足够营养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孩子的身高和健康。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适合孩子的春季果蔬指南!

     

    1. 菠萝

     

    满街售卖的菠萝,让孩子垂涎欲滴,春季正是吃菠萝的好时节。菠萝肉饱满肥厚,香甜可口,让孩子欲罢不能。菠萝不仅口味佳,而且,适当摄入还有助于增进孩子的食欲,促进肠胃消化,让孩子多吃饭,促进身体发育。

     

    注意事项:菠萝不能和萝卜一起吃,不但破坏菠萝中的维生素C,而且可以诱发甲状腺肿。

     

     

    2. 山竹

     

    山竹新鲜多汁,口感爽滑,颇受孩子的喜爱,也是春季水果的热门选手。山竹有助于去燥降火,给孩子身体补充水分,此外,山竹中含有山酮素,有抗氧化能力,能增强免疫系统健康,提高孩子免疫力,继而增强孩子体质。

     

    注意事项:孩子每天最多吃3个山竹,过多可能会引起便秘,而且,如果孩子体质虚寒,则不宜多吃山竹。

     

    3. 枇杷

     

    枇杷酸甜可口,果肉软嫩、细腻,汁水丰富,很容易勾起孩子的食欲。此外,枇杷营养丰富,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果胶、胡萝卜素、鞣质、苹果酸、柠檬酸、钾、磷、铁、钙以及多种维生素等,可以提高孩子的视力、预防感冒。《本草纲目》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枇杷果有祛痰止咳、生津润肺、清热健胃之功效,很多治咳嗽的儿童药,也都以枇杷入药。

     

    注意事项:枇杷不能和含有丰富蛋白质的物质一起食用。比如牛奶,因为蛋白质可以和枇杷中的果酸相结合,产生大量的有机酸,这种有机酸会导致蛋白质产生变性、沉淀,再进入人体之后容易产生腹泻、腹痛的情况。

     

    4. 桑葚

     

     

    桑葚酸甜且多汁,吃入一颗,肉厚汁多,让孩子忍不住多吃几颗。桑葚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葡萄糖、蔗糖、果糖、鞣质、苹果酸、钙、维生素B1 、B2 、C 、尼克酸等成分,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种功效。桑葚不仅能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特别适用于读书用眼久的孩子,而且具有免疫促进作用,让孩子身体更健康。此外,桑葚还健脾胃,助消化,能帮助孩子提高新陈代谢,促进肠道消化。

     

    注意事项:桑椹不能吃太多,因为桑椹含有溶血性过敏物质和透明质酸,过量食用就会很容易导致溶血性肠炎的发生。

  • 有的家长认为,既然流感疫苗能有效预防流感,那打了流感针,孩子就不会得流感了?这里要注意,我们用的词是“预防”,并不是完全阻断,虽然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疫苗的保护力可以达到100%,因此无法保证孩子接种后就肯定不得流感。

     

    而且,即使打了流感疫苗,接种后抗体增加到足以预防流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大概需要14-30天才能发挥保护效应,所以接种流感疫苗后的2-4周内还是会有得流感的可能。

     

    流感的潜伏期通常为 1~4 天,如果在疫苗产生抗体之前就已经感染了病毒,也会出现得流感的情况。由于普通感冒和轻症流感有相似症状,家长应学会识别孩子是否得了流感,以便早做处理。

     

    一般流感出现高烧的频率较高,部分可高达39℃-40℃,而且高烧往往会持续3-5天,吃退烧药也不容易降下来。常伴有呼吸道和全身症状如: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食欲也比较差,可能还会有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还可能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此外,流感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而流感病毒的流行毒株可能每年都在变,不同地方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也不同,因此疫苗都是针对当年的流行毒株进行研制的。还有监测数据表明,流感病毒抗体大概只能维持一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即使新一季将流行的流毒株没有变化,也需要每年接种才能持续获得免疫力,获得有效保护。

     

    并且我们不能一味的单靠流感疫苗来保护自己,坚持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1.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嘱咐孩子勤洗手,避免触摸眼睛、口鼻等,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2.居家隔离: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家人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注意居家隔离,为避免交叉感染,应戴口罩、勤洗手、分开就餐、不共用毛巾,更不应带病上学、上班等;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不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

     

     

    3.注意均衡营养,适当运动,规律作息:营养均衡,饮食有节,注重顾护脾胃;多做运动,坚持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注意保暖防寒,适时增减衣物,保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

  • 睡觉尿床可能与生理因素、急性尿路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前列腺增生等因素有关,确诊后需合理治疗。1.生理因素:身体比较劳累,在晚上睡眠过深,可能会出现尿床,只是偶尔出现,属于生理现象,没有其他临床症状,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2.急性尿路感染:如急性膀胱炎,感染比较严重,可能会引起急迫性尿失禁,可导致晚上尿床,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确诊后遵医嘱应用阿莫西林、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治疗。3.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能与雌激素缺乏以及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有关,膀胱频繁收缩,严重时可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引起尿床,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确诊后遵医嘱应用托特罗定片、索利那新片等药物治疗。4.前列腺增生:主要出现于老年男性群体当中,可引起排尿困难、尿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充溢性尿失禁,在晚上尿床。确诊后遵医嘱应用非那雄胺及坦索罗辛等药物治疗,严重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睡觉尿床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频繁尿床或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建议就医诊治,避免病变加重。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宝宝容易出现积食的时节,在我接触的病患案例中,“饺子”“粽子”“包子”“卷饼”“汤圆”这类食物,都是常见的“积食制造犯”,因为这些食物材料的构成中,又是面饼面皮又是肉馅,而且往往还不止一种肉,是“三鲜”混杂,这对孩子脆弱的肠胃系统是巨大的挑战。

     

     

    打个比方,转动脖子会不会?健康人都能做到,骑自行车容易不容易?大多数人都会骑;写字难不难?经过小学教育,基本都能写出自己的名字;好了,现在让你把这三个动作一块做试试!

     

    做不来,那就对了!正常人都做不了,如果做得了,那是天赋异禀骨骼清奇。

     

    所以,给孩子的食物,肉类应尽量避免和面饼糯米等混杂在一起,极易引起消化不良与积食,尤其是有些家长热衷于给宝宝包小馄饨、小饺子,小小的,很可爱,宝宝也爱吃,但是不好消化。

     

    宝宝该怎么吃粽子呢?

     

    由于宝贝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不如成人,加之粽子是糯米做的,粘性大,软糯,宝贝的咀嚼能力有限,从而导致宝贝对粽子类的食物消化更差。

     

    所以,给宝贝吃粽子,宝贝越小给的量越少,甚至控制不给宝贝吃。一般来说,1岁以内的宝贝尽量不给,1-2岁的宝贝可以给粽子的1/5,2-3岁可以给1/3的粽子,3岁-7岁给半个或者2/3的粽子就可以了。

     

    粽子种类的选择也要选择品种单一,像肉粽、蛋黄粽、还有什么奇奇怪怪的粽子就不要给宝宝吃了。粽子的热量很高,所以算主食食物,注意扣减主食摄入量,粽子的材料是糯米,糯米的黏性大,容易粘在宝宝的口腔,所以吃完粽子要给宝宝清洁口腔,以免在口腔残留引起蛀牙,适量蘸糖可以减弱粽子的黏性,但对于宝宝来说,糖还是要尽量少摄入,对宝宝的味蕾刺激很大,养成重口味就不好了。

     

    还要注意一点,粽子黏腻,注意防噎到,尤其是枣粽子的枣核,家长要提前把枣核剔除,以免发生呛咳,不要空腹吃粽子,也不要在晚上吃,如果宝宝有胃肠道的问题或者腺样体、扁桃体肥大也要忌口,就不能吃粽子。

     

     

    粽子好吃,莫要贪吃哦!​​​​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李奇

    文章首发于 | 儿科李奇大夫

     

    中草药汤剂是目前中医最常用的药物剂型之一。但是门诊中很多家长咨询如何煎制中药,也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喂药困难,所以今天的话题是:小儿汤药的煎服。

     

     

    材料要求

     

    锅:

    煎药时最好用材质安全、受热均匀的砂锅、陶锅及搪瓷锅,不建议使用铁锅、铜锅及铝锅;也不建议使用带油垢的锅,煎药锅最好与烹煮食物的锅分开使用。

     

    水:

    煎药用水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饮用凉水,不要加热水。

     

    药材:

    许多中药都是经过炮制加工过的,无需清洗。

     

     

    常规药材怎么煎?

     

    1、首先将药放入锅内,加入适量凉水,水位要高于药物约2-3cm。

     

    2、浸泡约15-20分钟。(先煎药无需浸泡,可以在煎先煎药时把其它药物浸泡好)

     

    泡药水不必倒掉,浸泡后直接煎煮。

     

    3、开始煎药(头煎药):煎药时先用大火(武火)煮开,再用小火(文火)煮约15-30分钟,这样药物的有效成分才能彻底溶解出来。

     

    有些药物因质地粘稠、易成糊状,故应频频搅动,以免水干药糊。

     

    解表药和清解药煎药时间要稍短,约10-15分钟,而调理和滋补的中药煎的时间要长,约20-30分钟,具体可遵医嘱。

     

    4、将溶剂倒入盛药容器,在煎药锅中再次加凉水至淹没药即可,重复步骤3,第二次煎药。

     

    煎药一般要煎两次,第二煎不需要浸泡,将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在一起,分2-3次服用。

     

    特殊煎法的药物如何煎?

     

    先煎药:需要在煎群药之前先煎煮20分钟后再与群药同煮。

    后下药:在头煎药出锅前5-10分钟放入。

    包煎药:用纱布包裹后再与其它药一起煎煮。

    另煎药:单独煎煮取汁,服用时兑服。

    冲服药:用药液直接冲服,不用煎煮。

    烊化药:放入热水或药液中加热溶化再服用。

     

    药煎糊了怎么办?

     

    倒掉,并且把煎药锅彻底清洗干净,重新取药煎煮。药物煎糊以后,成分会发生变化,切不可因为节省、害怕重新煎药的繁琐等心理而继续服用。

     

    为避免药物煎糊,除选择好的药锅外,还应保持药锅干净,煎药时应专心,期间不时翻动,避免糊底。

     

     

    服药的常见问题

     

    1、服药方法及用量优先遵从医嘱。以下服药方法适用于无严格医嘱的情况:

     

    服用中药汤剂比较困难的孩子,煎药时尽量煎的少一些,可分多次温服,一日服完。

     

    1岁左右的孩子,可煎60毫升,每服10-20毫升,日服3次;

    2-5岁的孩子,可煎100-150毫升,每服30-50毫升,日服3次;

    6岁以上的儿童,可煎200毫升,每服100毫升,日服2次。

     

    若服药后出现呕吐或发热、饮食不佳者,可减少每次服药量,多次服用,效果更佳。

     

    2、什么时间服药比较合理?

     

    服药时间最好在餐前或餐后0.5-1小时。

     

    对于上幼儿园不方便中餐前后服药的小朋友,通常我们会建议早上上学前、下午放学后,晚上睡觉前服药。

     

    3、服药需要忌口吗?

     

    服药期间,一般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有的需要忌食油煎、油炸、油腻不好消化的食物;有的需要忌食鱼虾螃蟹,牛羊肉,香菜、茴香等发物。

     

    一些特定疾病,比如咳嗽、便秘等,还需要根据病情适当忌口。

     

    另外,服药前后间隔1小时再喝牛奶。

     

    4、是否可以在汤药中加糖调味?

     

    能够顺利服药的孩子,我们不建议加糖。但中药汤剂酸苦,有些孩子难以下咽,适量加糖影响也不大,对于临床上服药困难的孩子我常建议在服药后,再给糖吃,这样可以很快解除口中的苦味。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