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虹膜异色患者应积极就医

虹膜异色患者应积极就医
发表人:手护妈妈

虹膜异色好发于眼部遭受创伤者、患有异色性睫状体炎综合征、神经母细胞瘤者、眼部黑色素瘤者以及应用贝美前列腺素滴眼液等药物的人群。患者双眼虹膜颜色不同或同一只眼虹膜各部分颜色不同时,需要去眼科检查,做裂隙灯显微镜等发现虹膜颜色不同可以明确诊断。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虹膜异色,可能伴有虹膜炎等疾病,高度怀疑为虹膜异色时,应及时就医。若突然出现视力下降,应立即就医。

 

 

一、虹膜异色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通过视诊等观察患者的眼部有无出现颜色异常或是是否存在发红、肿胀、外伤等情况,同时进行视力检查,明确视力是否下降。
血常规检查:通过抽血明确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的计数,可判断是否发生感染。
生化检查:主要是通过对血液以及尿液中儿茶酚胺以及代谢物水平的测定,明确有无神经母细胞瘤的存在。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排除患者是否需在眼部的肿瘤。
裂隙灯检查:可以发现虹膜颜色不同,对于了解眼前节(角膜、虹膜、睫状体等)有无病变可提供客观依据。
基因检测:对于难以诊断或是鉴别的患者建议行基因检测。
患者双侧眼睛虹膜颜色不同或者同一只眼睛虹膜各部颜色不一,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发现眼部病变即可明确诊断。

 

二、虹膜异色的治疗方式

 

由于虹膜异色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缺乏治疗措施,后天性虹膜异色要针对其病因治疗,属于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跟踪观察治疗。

药物治疗:虹膜异色如果因眼部炎症导致,应在医师指导下积极做好抗炎治疗,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普南扑灵滴眼液和醋酸泼尼松滴眼液。

手术治疗:如果因眼部肿瘤导致,应及时行手术治疗,辅助配合药物、放疗等治疗方式。

 

 

虹膜异色,尤其是先天性虹膜异色目前尚无法治愈,后天性虹膜异色治疗原发病是疾病预后的关键。虹膜异色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可以考虑半年复查一次。先天性虹膜异色可以考虑每年进行一次复查;后天性虹膜异色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每月复查。

 

三、虹膜异色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虹膜异色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病情改善或者保持稳定为主,特别是后天性患者,预防原发病病情发展是关键,患者可使用普通镜子观察病情变化。先天性虹膜异色患者可正常运动,后天性虹膜异色根据原发病具体病情,遵医嘱要求进行活动。平时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眼部疲劳,可适当做眼保健操,改善眼部血液循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单纯性虹膜异色症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单纯性虹膜异色症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虹膜异色又称为虹膜异色症,是指双眼虹膜颜色不同或者同一只眼睛虹膜各部颜色不一,病因不明,有先天和后天因素两种。先天性虹膜异色可能与遗传有关。后天性虹膜异色可能是炎症、肿瘤等导致虹膜损伤或者虹膜色素缺失引起。先天性虹膜异色目前没有有效治疗药物,一般以观察为主,预后较好。后天性虹膜异色治疗原发病是关键,如虹膜肿瘤引起的,可以考虑行手术、药物等相关治疗。异色虹膜睫状体炎患者,主要是预防继发的青光眼、并发的白内障。

     

     

    一、虹膜异色可以分为几类?


    虹膜异色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分为两大类:

    先天性虹膜异色:可能与遗传有关,无特殊不适,患者无自觉症状,一般在眼科体检或者经由他人发现。
    后天性虹膜异色:可能与炎症或者肿瘤等导致虹膜损伤有关系,也可能是虹膜色素缺失。常见于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虹膜异色、神经性虹膜异色症、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等。


    二、虹膜异色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虹膜异色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先天性虹膜异色可能与遗传有关,后天性虹膜异色可能是炎症等引起。此病好发于异色虹膜睫状体炎、虹膜肿瘤等患者。

    眼部创伤:若眼部遭受创伤,可导致患眼眼部组织的血管破裂从而造成眼部充血,使眼睛巩膜的颜色发生改变,出现巩膜异色的情况.
    异色性睫状体炎综合征:即Fuchs综合征,该病主要可导致患者出现巩膜异色、并发性白内障、睫状体炎,一般为单眼发病,病程进展缓慢,随着疾病的进展部分患者可发生青光眼。
    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神经细胞肿瘤,是由身体多个部位的未成熟神经细胞发展而来的肿瘤,当肿瘤压迫到颈部或胸部的神经时,可导致患者出现巩膜异色。
    黑色素瘤:是由黑色素细胞恶变导致,发生眼部黑色素瘤的患者其虹膜上可出现一个黑色的点,从而导致虹膜异色的现象。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的应用,如贝美前列腺素滴眼液等有可能引起巩膜的色素沉着增加,导致虹膜异色。

     


    三、虹膜异色患者的症状表现

     

    虹膜异色一般无自觉症状,典型体征是双眼虹膜颜色不同或者同一只眼睛虹膜各部颜色不一样。后天性虹膜异色有原发病的症状体征。

    完全异色:双眼虹膜颜色不同或者同一只眼睛虹膜各部颜色不一样。可以是双眼颜色完全不同,称为完全异色,如一只眼睛蓝色,一只眼睛棕色。
    分段异色:同一只眼睛虹膜异色,不同部位颜色不同。
    其他症状:本病可伴有原发病症状体征,如霍纳综合征,可见病侧轻度上睑下垂、瞳孔缩小、颜面无汗等。

    并发症:本病可以出现原发病的并发症,如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可以继发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等,继而可能会导致视力丧失。

  • 轻度散光可通过光学矫正帮助患者矫正视力,缓解视力模糊、疲劳、重影等现象。高度散光多数可通过手术得到治愈,但需根据自身情况判定。散光患者可通过眼镜得以矫正,也可进行手术治疗,多数可治愈。配戴眼镜矫正患者建议3~6个月进行复查,手术治疗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一、散光患者的饮食调理

     

    散光患者饮食上大部分没有禁忌,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可在日常生活中多补充含有维生素A且对眼睛有益的食物。进行手术的患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类食物,海鲜类食物也应尽量避免,以防伤口受到刺激,妨碍愈合。手术恢复期患者可适量食用含有维生素A的水果、蔬菜,以及高蛋白质食物。除手术期散光患者,其他患者日常饮食可按照喜好进行食用,无绝对禁忌。

     

    二、散光患者的日常护理

     

    散光患者应着重注意用眼护理以及眼部卫生、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用眼以及不良用眼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加重病情。日常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搓眼部,以防感染细菌引起眼部疾病。注意用眼时间,避免用眼过长,定时休息眼睛。避免昏暗情况下用眼,避免长时间看手机、电脑,以防导致视力下降。配戴眼镜矫正的患者需要注意眼睛的变化,如感到配戴不适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调整。患者可定期检测视力,出现视力下降等症状可及时就医。

     

    三、如何预防散光的发生?

     

    散光的发病原因不同、发病率居高,具有家族史以及曾有眼部疾病或手术的人群需注意散光的发生,以日常眼部护理为主要措施,需注意保护眼睛。

     

    1.早期筛查

     

    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可在早期进行检测,并定期进行检查。出现视力下降、视力疲劳、重影的人群,需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测。曾有过眼部疾病以及眼部手术史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检查。

     

    2.预防措施

     

    改正不良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看电子产品,可在30~40分钟左右时进行眼部休息。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检测,以防出现病情变化。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搓眼睛,例如游泳等运动需配戴泳镜,防止引起眼部疾病。保证看书时间和姿势合理,距离保持在30~40cm之间。

     

     

    四、孩子散光如何配镜?

     

    1、散光在100度以内,度数不高,并且双眼裸眼视力也在同龄人正常视力范围之内,可以不戴镜;

    2、散光在100度以内,但孩子的双眼裸眼视力相比同龄孩子差很多,低于该年龄段的正常视力范围,则要戴镜;

    3、散光高于150度,则不论孩子裸眼视力好坏,一般建议要戴镜,以免散光度数过高影响视力发育甚至导致弱视;

    4、散光超过200度,更建议长期戴镜,度数越高越应长期戴镜。

  • 一、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饮食注意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需补充微量元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推荐食用低热量、低盐、易于消化的食物,适当控制总热量,注意蛋白质的补充。还应供给适量的无机盐,如铜、锌。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人饮食要均衡,主副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胡萝卜、动物肝脏、瘦肉、蛋类等。忌烟、酒以及辛辣、油腻的食物。

     

     

    二、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日常护理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护理应促进患者症状缓解,对患者眼底病变、视网膜电图等定期进行检查,并且严密观察患者的视力、视野等变化,还需避免发生白内障、青光眼等并发症,在并发症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疗。准确执行医嘱,按时服药,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戒烟、戒酒,包括二手烟,日常饮食要清淡,并注意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的摄入,油腻和摄盐量要严格把控。注意保护眼睛,避免过度用眼,炎热天气外出可戴墨镜。面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情绪激动。注意观察病人视力是否下降、视野是否缺损、色觉的变化及是否有夜盲症出现等。

    特殊注意事项:避免过量补充维生素E,以免加重疾病进展。视力及眼睛出现明显变化时需要及时就医。有遗传病史者注意要早期筛查。

     

    三、如何预防视网膜色素变性?

     

     

    目前视网膜色素变性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积极治疗原发病对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同时进行早期筛查,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的发生,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正确管理,也可以促进对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

    早期筛查:建议有此疾病遗传倾向,或有夜盲症等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期症状的患者尽早进行眼部检查,筛查方法如下:、检查是否有视网膜色素沉着和视网膜血管改变。、视觉电生理ERG的改变常早于眼底出现改变。早期有环形暗点,位置与赤道部病变相符。

    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健康查体,包括视力、眼底等检查。禁止近亲联姻,有家族史的夫妻在生育前进行遗传咨询。隐性遗传患者应尽量避免与本病家族史者结婚,更不能与也患有本病者结婚,显性遗传患者其子女发生本病的风险高。夜盲症患者应及早检查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早期表现为夜盲,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遵医嘱补充维生素A,预防夜盲症。

  • 上期我们介绍了青光眼的基本知识及临床表现,其实青光眼不可怕,只要正确治疗,放松心情就能够有效的防止复发。

     

    一、青光眼的治疗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必须十分警惕,如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导致失明。因此,出现青光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根据医嘱采取综合治疗。

     

    1.局部或全身用药。点降眼压眼药水,或全身应用降眼压的药物。

     

    2.择期手术。眼压控制后,根据情况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治疗。

     

    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不能拖。眼压控制后应尽早手术,才能较好地保存视力。否则,眼睛的视神经受压萎缩会导致视力不能恢复,那时做手术就晚了。

     

    4.定期复查。需要提醒的是,术后无论视力如何,都要定期复查,一般3个月或半年要进行一次详细的眼科检查,按时用药,防止复发。一旦出现眼痛、头痛、虹视、视力下降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二、眼压升高不能急

     

     

    许多青光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直关注眼压的变化,一旦眼压稍有升高就十分紧张。其实,这不仅不利于青光眼的治疗,还有可能再引起眼压升高。那么,青光眼患者应如何应对眼压升高呢?

     

    首先,心理上要正视这一疾病。有些患者得知患青光眼后非常恐惧,对治疗缺乏信心。其实青光眼不是不可治疗的,绝大多数青光眼通过药物及手术可得到有效控制,能够长久保持较良好的视力,只有少数病例控制不良,但也可以通过治疗来延长有用的视力,从而保持较好的生存质量。

     

    其次,青光眼患者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因为青光眼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情绪波动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通过对青光眼患者精神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诱发青光眼的主要精神因素为焦虑、急躁(脾气急)、抑郁(闷闷不乐)和暴怒。这些不良的情绪能够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对已有青光眼的患者会引起眼压的波动;另外,不良情绪还可引起血压升高、血管痉挛,对青光眼的视神经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青光眼患者在发作时可应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静坐放松等方法缓解紧张、急躁的情绪,以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平时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可以通过琴、棋、书、画、旅游等陶冶情操;也可经常听些的音乐,因为优美的乐曲能促进分泌有益于健康的物质,安抚神经细胞活动,平衡心理。

  • 青光眼,全球第一大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截止2020年,我国有2100万青光眼患者,致盲人数达567万[1]。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很多人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青光眼,对青光眼的危害更是一无所知,就算知道,也往往认为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并未引起重视。

     

     

    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超过视神经所能耐受的程度,而引起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的一种严重眼病。青光眼会对视神经造成不可逆伤害,严重时会导致失明。同时,青光眼是一种终身眼病,虽然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青光眼的高发人群,但实际上,随着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设备的普及,青光眼早已呈现年轻化趋势,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患上青光眼,连婴幼儿也不例外。

     

    家住长沙的小玉就是一个年轻的青光眼患者。“我从15岁就确诊了青光眼,现在已经三年多了。”小玉是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段宣初教授的老熟人了,几乎每隔两个星期就来复查一次。刚开始,家长只是发现小玉习惯性眯眼,但视力几乎天天都在下降,右眼严重到戴镜也看不清,严重时还伴有眼胀痛、充血的现象。

     

    几经辗转,小玉的妈妈带她来到眼科医院向青光眼科段宣初教授问诊,被确诊为“双眼青少年型青光眼”“右眼并发性白内障”。在问诊时,段教授也得知,小玉的外婆就是青光眼患者,因此小玉属于青光眼高风险人群——有家族青光眼病史人群。

     

     

    同时,段教授提醒患近视眼的年轻人:需定期进行青光眼排查,因为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也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高度近视以及短期内眼镜片度数进行性加深的人,更应该警惕青光眼的发生。因为早期青光眼患者缺乏典型症状,很多年轻人容易将它误认为是工作劳累所致,便自行购买眼药水来滴,往往贻误了病情,导致严重后果发生。

     

    得了青光眼怎么办?

     

     

    青光眼不可逆但能治!青光眼治疗关键在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青光眼治疗是通过控制眼压来维持视神经视功能稳定,主要有三种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轻或者早期患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同时,各种各样的激光手术也可以降低眼压;通过以上两者都得不到控制,则需手术治疗。

     

  • 若眼睛出现红肿、视觉模糊、阳光刺激流泪、眼睛疼痛,或伴有分泌物增多,以及长时间配戴美瞳、隐形眼镜所致眼睛干涩、充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一、就诊需要做的检查

     

    病灶刮片检查:可对本病进行快速诊断,刮取溃疡底部或边缘做涂片,甲醇或95%乙醇固定5~10分钟,然后做革兰氏染色,紫染细菌为革兰阳性菌,红染为革兰阴性菌,并根据对细菌形态学的观察,初步认定致病细菌种类。
    细菌培养:将细菌分别接种到血琼脂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无论革兰阳性菌或阴性菌,在血琼脂培养基均可生长,巧克力培养基适合于厌氧菌(如嗜血杆菌属)的生长,而麦康凯培养基中生长的主要是革兰阴性菌,根据细菌的生长状况进一步的生化试验,最终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选择相对的细菌鉴定卡鉴定细菌。
    裂隙灯显微镜:裂隙灯是一种专业的眼科检查仪器,可以提供明亮的光源和放大倍数,以检测角膜炎的特征和程度,同时可辅助眼科医生对眼睑、结膜、巩膜、虹膜、晶状体进行全面的检查。
    体格检查:可以通过视诊检查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眼部肿胀、眼角流脓或者观察巩膜是否存在黄染、充血的情况,可以通过触诊检查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按压痛以及眼部是否存在肿块。


    二、角膜炎如何确诊?

     

    据患者症状和体征可初步判断是否为角膜炎,如有无眼部外伤史以及出现视力下降、畏光、异物感、疼痛、流泪等典型症状。裂隙灯检查可见睫状体充血、角膜浸润以及溃疡形成。病灶刮片检查对于真菌性角膜炎,如能找到菌丝可快速诊断真菌性角膜炎,镜检阳性率在50%~90%之间。

     

    三、角膜炎和结膜炎的区别

     

    结膜炎和角膜炎是眼表常见的两大炎症,区别如下:

    1、发生部位不同:结膜炎是指白眼珠发炎,角膜炎是指黑眼珠发炎。黑眼珠是一种通俗的说法,角膜其实不是黑色,而是透明色,透明的角膜反衬到虹膜颜色,常称为黑眼珠;

    2、症状不同:角膜炎症直接会导致角膜表面上皮发生问题,患者会有明显的异物感、刺痛、流泪,或者引起视力下降,角膜炎的症状相对比结膜炎严重,当患者发生角膜炎时通常会有主观不适感。结膜炎主观症状相对较轻,结膜炎最常见的表现是结膜充血,炎症越严重,结膜充血范围越重,充血程度也越重。

     

     

    因为角膜和结膜在解剖上的密切关系,所以角膜炎和结膜炎通常会并发。严重的结膜炎可以导致角膜炎,严重的角膜炎也可以并发结膜炎,有时两者会共同存在。

  •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常见疑难眼病。该病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可导致失明。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失明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在急性发作期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

     

     

    青光眼发现与治疗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如能早期诊断,对保护视功能极为重要,以下几点对早发现,早诊断很有帮助:

     

    家族史: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涨,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查眼压:在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眼底改变: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查视野:视野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视盘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

     

    对青光眼最好先用药物治疗,若在最大药量下仍不能控制眼压,可考虑手术治疗,应先用低浓度的药液,后用高浓度的药液滴眼,并根据不同药物的有效降压作用时间,决定每天点药的次数,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在24小时内能维持有效药量,睡前可用眼膏涂眼。开角型青光眼治疗后的随访也很重要,即使眼压已经控制,仍应每4~6周复查一次,包括眼压,眼底和视力,每年应检查一次视野,以保证治疗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青光眼会遗传么?

     

    青光眼到目前所知没有绝对的遗传性,但是有青光眼家庭病史的人,糖尿病,高龄患白内障的老人,另外特别是高度近视的人,都是所谓的高危险群,台北市立阳明医院针对高度近视的青少年人做视神经的检查,发现视神经盘的神经纤维层有缺损变薄的现象;而高度近视眼轴加长,视神经承受的变形压力也变大,压力造成眼内循环的障碍进而影响到眼内的血流,因此在高度近视的年轻病人也发现开放性青光眼和类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视野变化,不可不注意。

  • 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基本病理改变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病史10年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为50%,超过20年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几乎10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欧美发达国家成人盲的首位。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目前我国糖尿病人也日渐增多,确诊患者超过9000万,隐性患者近1.5亿。随着糖尿病患者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者也呈现上升趋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盲,不可逆,需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糖尿病一旦确诊,糖尿病患者就需要去眼科检查,眼底镜检查是常规检查项目,可以了解有无视网膜病变发生,比较敏感的检查项目是视觉诱发电位、闪光视网膜电流图尤其是震荡电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隐匿,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眼底表现也不明显,而此时眼科特殊检查可能就存在异常。一旦眼科特检存在异常就需要早干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除高血糖外,还有高血压、血脂高、血黏稠、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等。因此治疗糖尿病除控制血糖外,对基础疾病也需要控制。

     

    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6.0%以下。存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在135/80mmHg最为理想。血脂、血黏度也需要控制在正常水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需要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导升明(羟苯磺酸钙)、怡开(胰激肽原酶)、递法明、阿司匹林或者潘生丁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期需要激光光凝治疗,黄斑水肿者格栅样光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毛细血管无灌注或者新生血管形成者,全视网膜光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是预防控制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措施,方法简便、廉价、效果好。可以考虑玻璃体腔注射长效激素曲安奈德、雷珠单抗或者康柏西普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需要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适用于玻璃体积血三个月不吸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眼压升高产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考虑视网膜冷冻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大部分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无法根治,所以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具体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检查结果以及医生判断而定。

     

     

    一、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

     

    静脉化学治疗:多根据个体差异及病情的进展情况,应用长春新碱、卡铂、依托泊苷、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制定合适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也可以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来减少创伤及并发症。


    动脉化学治疗:多采用马法兰、卡铂、托普替康等药物,通过股动脉插管,从颈内动脉至眼动脉直接注入眼内,为一种介入治疗方法。


    玻璃体腔化学治疗:适用于伴有玻璃体肿瘤播散种植的患者,在玻璃体腔内直接注入马法兰、托普替康等药物。


    2、手术治疗

     

    眼球摘除术:适用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或存在视神经转移倾向且无保留视力需求的患者,摘除眼球后可植入义眼,保持眼部的美观。
    眶内容物摘除术:适用于肿瘤扩散至视神经或向眶内生长的患者,术后应联合化学疗法,必要时可遵医嘱进行放射治疗。


    3、其他治疗

     

    放射治疗为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放疗方案,是一种用放射线来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其他治疗还包括联合化学治疗同步进行,可以采用激光光凝治疗、冷凝治疗、加热治疗等治疗方法,使肿瘤细胞萎缩或消灭。

     

    二、如何预防视网膜母细胞瘤?

     

     

    对于遗传因素导致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非遗传因素导致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积极治疗原发病因,避免不利的影响因素,可降低发病风险。

     

    1、早期筛查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筛查:对于患有家族遗传病史的高危人群,宜从第一次进行身体检查开始,尽早进行眼科检查,尽早干预,规避风险。对于有病毒感染等情况下的高危人群,有条件下也应尽早进行筛查。
    视网膜母细胞瘤筛查的方法:一般通过询问病史,结合眼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影像学检查可以较为直观的观察到肿瘤的生长情况,具有诊断价值。


    2、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避免并发症。做好手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避免用力揉压眼部皮肤。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在孕育下一代之前应做好产前检测及疾病筛查,提高胎儿的生存率。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有面部疖肿、毛囊炎等疾病,应先治愈后再进行眼部手术治疗。

  • 视网膜脱离要注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当出现眼前有漂浮物、有光闪烁感、视野模糊、出现黑影遮挡的症状时要高度注意,及时就医,尤其对于平时喜欢吃含糖量高的食物、高度近视、受严重眼外伤者及早产儿、有糖尿病史者,更应密切关注。已经确诊为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若出现球壁穿孔、眼压升高,立即就医。视网膜脱离患者优先考虑去眼科。如患者出现严重症状,可转眼科专科医院眼底病专科。

     

    一、视网膜脱离需要做的检查

     

     

    询问病史:采集病史是诊断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基础,包括患者的年龄、职业,是否近视、有眼部外伤史、手术史、视网膜脱离家族史,是否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症状何时出现以及持续时间,是否有眼前漂浮物、闪光感、黑影遮挡、视野缺损、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自觉症状。
    体格检查:分为视力检查和视野检查,能帮助诊断病因和确定视力损伤的情况。
    眼底镜检查: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视网膜的情况。
    超声检查:可发现视网膜裂隙、视网膜脱离是否损伤了视网膜上的血管,而发生眼球内出血。
    相干光断层成像仪(OCT):OCT主要用于黄斑部检查,可清楚地显示黄斑裂孔、黄斑板层裂孔、黄斑囊样水肿、黄斑劈裂和黄斑前膜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FFA对的病因诊断有帮助,只要屈光间质透明,常规做FFA,可显示很多具有确诊意义的阳性表现。
    其他检查:如果患者的眼睛发生出血,超声检查无法明确时,可行CT、MRI检查。另外,CT、MRI还能用于肿瘤引起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鉴别诊断。


    如果患者有眼部外伤史、手术史、视网膜脱离家族史、糖尿病或高血压等病史。有典型症状,如眼前有漂浮物、有光闪烁感、视野模糊,出现黑影遮挡等。视力检查和视野检查能检查出视网膜损伤,视网膜检查可以看到视网膜有裂孔或者已经发生脱离。

     

    二、视网膜脱离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视网膜劈裂症:视网膜劈裂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本身的裂开,而视网膜脱离是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另外,视网膜劈裂发生于正视眼或远视眼,很少伴有近视,80%累及双眼,而且两侧对称。眼底检查可见部分视网膜球形隆起,劈裂内层可见各样裂孔,但外侧也破裂时液化的玻璃体可进入视网膜下,形成视网膜脱离,可通过眼部B超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进行鉴别。
    脉络膜脱离:脉络膜脱离为脉络膜内液体积聚(一般为积血),导致视网膜向玻璃体腔内隆起,但间接眼底镜下为黑褐色球形,半球形隆起,视网膜活动度很小,没有视网膜裂孔。患者主诉疼痛严重,前节炎症反应重,伴有较重的低眼压。一般伴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脱离,可通过眼部B超鉴别。
    葡萄膜渗漏综合征:多见于中年男性,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单眼者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眼底检查可见球状隆起,随体位改变,有明显波动感,无裂孔,常有低眼压,超声波检查显示为浆液性脱离。有时可见眼轴短,巩膜增厚超过2mm,根据以上检查结果即可进行鉴别。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