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美国的天赋教育理念强调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让他们的才能得以自然展现,而非通过过度加压的方式开发智力。这种教育理念的宗旨是:每个孩子都应获得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教育,就像为特殊儿童提供特殊教育一样,具有天赋的孩子也应得到适合其能力的特殊教育,以满足他们的智力发展需求。
不同地区的天赋教育形式各异,有的称为ETC(Extended Total Curriculum),意为“超越所有课程”,而有的则称为SCOPE,意为“发挥能力的机会”。
美国俄亥俄州AGATE组织对“天赋儿童”的描述颇具代表性:
天赋儿童往往不易被发现。他们并非总是课堂上最聪明、最听话的孩子。有时,他们可能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取笑老师,引人注目;有时,他们又可能坐在教室角落,默默无言。
与一般智商的孩子一样,天赋儿童也有着多样的个性和爱好。但在一定范围内,他们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可能包括:
1. 快速解决难题;
2. 喜欢有计划、有条理;
3. 拥有非凡的记忆力;
4. 喜欢与成年人或年纪比自己大的孩子交朋友;
5. 喜欢质疑权威;
6. 喜欢开轻松的玩笑;
7. 经常做白日梦;
8. 思考与众不同的问题;
9. 容易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
10. 看得到事物之间的关系;
11. 具有幽默感;
12. 看起来比同龄人早熟;
13. 投入比别人少的努力,却取得比别人多的成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放暑假了,家长们如何安排孩子的暑假生活呢?辅导班似乎成为了大部分家庭的选择,因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多学习的机会。然而,家长们又开始苦恼了,这样做真的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吗?无论“圈养”还是“放养”,都应以孩子自身为主,理性制定假期计划。
“圈养”理由:用课程填满孩子暑假生活
暑期伊始,各类暑期班就已经异常火爆。纳思书院的老师告诉我,今年报班主要集中在衔接班和拓展夏令营等方面,有的班供不应求,重现火爆场面。
然而,在现场还是可以听到孩子无精打采地抱怨,“这个假期我可能比上学还要累。”“我也很想让孩子过一个愉快的暑假,可我们夫妻二人都要上班,没办法照顾孩子,只好把他们交给辅导班了。”妈妈无奈地对我说,“孩子暑假里参加培训班,总比让他一天到晚闷在家里玩游戏、上网好吧。”
“放养”理由:让孩子享受自由玩乐
有的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没时间顾及孩子,而报辅导班孩子又觉得玩的时间少了,左思右想,反正难得的假期,索性“放养”孩子,让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被繁重的学习压力打垮,过个自在的暑假吧。
但是这样一来,孩子要么没命地玩;要么该睡不睡,该起不起,饮食无节制,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暑假作业马马虎虎,常常完不成。一个假期下来,不但没有什么收获,还可能影响了新学期的学习和精神。
家长陪同 学乐两不误
教育专家建议,一味的“圈养”或者“放养”都不合适,家长在暑期要切实担负起监护人的职责,不能一味地“放养”孩子,使孩子处于一种完全放任的“无监护”状态,或者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圈养”起来,暑假安排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并给孩子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
家长可以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娱乐,充当孩子暑期活动的向导和亲密伙伴。与孩子一起进行游泳、郊游、野营、爬山、欣赏音乐、制作小工艺品等有益的活动,从而丰富孩子的阅历。适龄青少年还可以参加一些适度的社会活动或公益劳动,使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培养其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格。
自闭症,一种神秘的疾病,让无数家庭陷入困境。本文将以《雨人》这部电影为引,深入探讨自闭症这一疾病,并介绍我国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的治疗方法。
《雨人》中,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雨人”患有自闭症,却拥有惊人的记忆力。这让我们不禁思考,自闭症儿童是否也拥有独特的天赋?事实上,自闭症儿童确实存在一些特殊能力,如超常的记忆力、音乐天赋等。然而,这些能力并不能掩盖他们社交障碍、语言障碍等问题。
在我国,自闭症儿童的诊断和治疗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许多自闭症儿童被误诊为精神发育迟缓,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为此,我国设立了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专门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诊断和治疗。
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的专家们采用多种方法治疗自闭症,包括行为疗法、语言疗法、社交技能训练等。其中,结构化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将日常生活分解成一个个环节,引导自闭症儿童进行学习和模仿。
除了家庭训练和学校教育,一些辅助治疗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海豚疗法、音乐疗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情绪、提高社交能力。
虽然自闭症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康复训练,许多自闭症儿童可以逐渐改善症状,融入社会。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自闭症儿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万多所,可新增园位500多万个,为更多幼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
为了进一步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保障幼儿教育公平,教育部将在年底前出台涉及公办、民办幼儿园的收费管理办法。该办法将对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实行全覆盖,明确收费标准制定依据和程序,确保收费合理、公开、透明。
此外,中央财政将设立扶持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用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园问题。同时,还将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给予资助,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
在幼儿园建设方面,教育部正在制定新的幼儿园建设标准,如农村幼儿园建设标准,将对规模、在园儿童人数和生均建设面积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幼儿园安全、舒适、适合幼儿成长。
总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正朝着更加规范化、普惠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为更多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条件。
创造力,即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更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有效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方法:
1. 鼓励孩子探索
孩子天生好奇,对周围的世界充满探索欲。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探索,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这种探索精神是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创造力的基础。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3. 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创造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应该营造一个充满爱、尊重和理解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成长。
4.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尝试新事物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让他们不断突破自我,发现新的可能性。
5.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是孩子创造力的催化剂。家长应该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兴趣爱好中找到乐趣,激发创造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外在形象。甚至有些老师也加入了‘变美’的行列,希望通过改变自己的外貌来提升学生的成绩。然而,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外在形象上,更重要的是内在素养和教学能力。一个外表平凡但教学有方的老师,同样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其次,过分关注外在形象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孩子们可能会过于关注老师的容貌,而忽略了学习本身。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提升自身素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 关注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因材施教。
3.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 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5. 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
总之,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外在形象。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付出,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美的追求愈发重视,尤其是对下一代的审美教育。然而,有人认为,审美能力是天生的,只要具备感官就能感受和理解美。实则不然。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通过引导和培养,让孩子拥有一双审美的眼睛。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呢?首先,要注重自然环境的教育。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如四季变换、花草树木、山水风光等。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次,要注重艺术教育。艺术是人类审美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可以提升孩子的审美情趣。例如,带孩子参观美术馆、音乐会等,让他们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
此外,要注重文化教育。文化是审美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可以丰富孩子的审美内涵。例如,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历史人物故事,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最后,要注重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审美观念和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要注重自身的审美修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总之,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自然环境、艺术教育、文化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让孩子拥有一双审美的眼睛,感受生活的美好。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除了在胎教方面的作用外,音乐对于儿童智力开发和潜能激发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日本东京儿童俱乐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种“零岁方案”,旨在通过音乐培养优秀的孩子。
藤泽礼子小朋友就是这一方案的成功案例。从零岁开始,礼子就接受了音乐滋养,如今已是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她的父母从未强迫她学习,但她却非常自觉。每天放学回家,她都会花两个小时学习电子乐器,然后读书、做作业。此外,她每周还会参加英语课堂和书道馆,闲暇时还会制作偶人和贴花,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礼子的母亲认为,礼子之所以如此优秀,离不开从零岁开始的音乐滋养。礼子出生后,母亲就每天为她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虽然那时的礼子还只是一个刚能看清东西的小婴儿,但她却能够“领会”古典音乐的精髓。每当听到《命运交响曲》的旋律,不管怎样哭闹,她都会立刻安静下来,表现出一种欢喜无限的样子。
礼子的母亲为女儿安排了固定的时间听录音机,每天早晨8时到10时,雷打不动。每个月反复听同一内容以使之习惯。礼子的母亲认为,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习惯,到时不听她就会感到寂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
除了播放古典音乐外,录音机还能播放故事。因为有了听古典音乐的基础,礼子在听童话故事时一开始就表现出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绝不会走神。1周岁后,她就能随着录音机一起说了,后来甚至配合以翻看画册和图书。结果,令人吃惊的是,在她1岁8个月的时候,就达到了能阅读文字的程度。
专家认为,从零岁开始给孩子听音乐,可以尽早地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听力机制,让孩子尽早地理解别人的话,其记忆力和注意力也能充分发掘出来。这一点不仅表现在学习上,还会表现在社交方面,因为“听”也是社交的基础。正如礼子的母亲所说,除了从上小学开始礼子就总是班上第一名之外,她还是一个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他人富有同情心的优秀女孩子。
如今,礼子曾经使用过的录音和画册,在日本家长和孩子中间很受欢迎,而这种通过音乐从零岁开始培养优秀孩子的方案,也正在为广大家长所接受和实施。
近年来,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误区,其中两个较为典型的误区是‘教孩子学乖’和‘家庭教育围着学校转’。
首先,‘教孩子学乖’的误区主要表现在过度强调孩子的听话和顺从,将‘乖’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研究表明,那些‘不听话’的调皮孩子往往具有更强的意志力和独立性,更能适应未来的社会挑战。
其次,‘家庭教育围着学校转’的误区主要表现在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感到压力过大,失去童年的快乐。专家建议,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
以下是一些针对这两个误区的具体建议:
1.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2. 不要过度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
3. 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4.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总之,避免这两个家庭教育误区,有助于培养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要靠人才,而人才来源于良好的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呢?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营造创新氛围
良好的创新氛围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兴趣,鼓励他们自由探索、大胆尝试。在幼儿园环境中,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区域,如建构区、角色扮演区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二、体验创新快乐
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幼儿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教师应引导幼儿参与各种活动,让他们在尝试中体验到创新的乐趣。例如,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等,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创新的魅力。
三、抓住创新火花
幼儿的创新火花往往稍纵即逝,教师应及时捕捉并加以引导。当幼儿提出新颖的想法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肯定,而不是否定和批评。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将创新火花转化为具体的成果。
四、鼓励创新实践
创新需要实践,教师应鼓励幼儿将创新想法付诸实践。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家园共育
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家长应支持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在当今社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备受关注。而国外父母的教育理念,尤其是英国父母的教育方式,常常引发人们的热议。那么,国外父母真的只是简单“放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国家庭教育,了解英国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和自信。
与我国传统教育不同,英国父母普遍认为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为了让孩子能够适应社会,独立生活,他们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自我克制,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道德教育方面,英国中小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化过程”,让他们懂得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等基本道理。他们认为,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因此更注重孩子们从心灵深处理解伦理道德。
此外,英国父母并不认同“白纸论”,他们认为孩子天生具有部分继承自父母的基因,包括性格、脾气等心理特征。因此,他们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英国,学校教育强调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良知,通过选修宗教信仰课、班级讨论、集体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生命、承担责任。
与我国相比,英国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他们鼓励孩子自己进餐、杜绝偏食、挑食,并在餐桌上进行“进餐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
总之,英国父母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让孩子们在自由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