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药材干燥度的经验鉴别

药材干燥度的经验鉴别
发表人:医者仁心

中药材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药材干燥度是保证药材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药材之所以产生霉变,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繁殖,而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离不开水分。因此,确保药材干燥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活动,避免药材霉变,保持其良好品质。

虽然不同药材对干燥程度的要求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即以贮藏期间不被虫蛀、不发霉变质为标准。近年来,虽然不少经营者单位开始使用仪器测定药材干燥度,但产地药农加工干燥仍然主要依靠经验鉴别。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经验鉴别方法:

1. 断面特征鉴别法

将根、根茎、枝干及皮类中药材折断,观察断面色泽是否一致,中间和外层是否有明显分界线。若色泽一致,无分界线,则表明药材已干透;若色泽不一致,或有新鲜时相同的色泽,则表明药材内部尚未干透。

2. 敲击鉴别法

干燥的药材在相互敲击时,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若声音沉闷不清脆,则说明药材未干透。但含糖量较高的药材,如桂圆、天冬等,干燥后敲击声音可能并不清脆,此时应采用其他标准进行鉴别。

3. 质地鉴别法

干燥药材质地坚硬、脆,牙咬、手折都费力。若质地柔软,则说明药材尚未干燥。

4. 手插牙咬鉴别法

对果实、种子类药材,用牙咬、手插感到很硬,说明药材已干燥透。若手插入时阻力很大,不易插到底,甚至有湿润感,则说明药材未干透。

5. 手搓鉴别法

全草类药材,用手折易碎断,叶、花用手搓易成粉末,说明药材已干燥透。若柔软不易折断或粉碎,则说明药材未干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科研用药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科研用药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2009年6月26日至28日,2009国际生物经济大会(BioEco 2009)暨第44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NewDrugs China)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医药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生物经济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

    大会期间,与会专家围绕生物制药、基因治疗、精准医疗、生物材料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以下是一些会议现场精彩瞬间:

    会议现场照片1

    除了学术交流,大会还举办了多场新产品、新技术展示活动。众多创新成果的亮相,为我国生物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会议现场照片2

    此外,大会还安排了专题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针对生物经济政策、产业投资、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我国生物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会议现场照片3

    2009国际生物经济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国内外生物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为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一种新型中药剂型,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传统中药饮片经过现代工艺提取、浓缩、干燥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中药配方颗粒具有服用方便、携带方便、质量可控等优点,深受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喜爱。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发展面临着以下问题:

    1. 质量参差不齐:不同厂家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其质量标准、生产工艺、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患者难以选择。

    2. 研发投入不足: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限制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

    3. 行业竞争激烈: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战频发,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4. 药品监管难度大: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中药配方颗粒的监管难度较大,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为了促进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制定统一的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制定统一的中药配方颗粒标准,规范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有效成分含量等,提高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加强行业监管:加强对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监管,严厉打击不合格产品,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3. 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和安全性。

    4. 加强行业自律: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 近年来,埃博拉病毒疫情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威胁,美国卫生部门下属的Biomedical Advanc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uthority(BARDA)近日宣布,将向默沙东及其合作者NewLink Genetics公司投资7600万美元,用于加速新型埃博拉病毒疫苗rVSV?G-ZEBOV GP (V920)的研发进程。

    据悉,V920疫苗已获得美国FDA的突破性疗法认证和欧盟EMA的优先审核认证。在此次投资支持下,V920的研发和生产工作将进一步加速,预计将于明年向FDA提交上市申请。

    NewLink公司的首席科学官Thomas Monath博士表示,此次投资将有助于V920的研发和生产工作,一旦获批,将有助于临床医生控制疫情。在BARDA的支持下,V920将在两年内完成至少12个临床研究,包括几项临床III期研究。

    默沙东于2014年与NewLink公司签订了关于V920的合作协议,并向其支付了共计5000万美元的相关费用。未来,NewLink公司还将在该疫苗的销售过程中分享一定比例的销售收入。

    除了默沙东和新Link,强生、葛兰素史克等医药巨头也在埃博拉病毒疫苗领域进行了相关研究。2014年出现的埃博拉疫情促使全球医药部门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

    然而,在攻克埃博拉病毒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埃博拉病毒患者数量有限,难以招募到足够的患者进行疫苗测试;其次,患者遗体处理困难,给疫苗测试带来不便;此外,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尚不明确,这给疫苗研发和适用人群划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总之,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发进展备受关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相信未来我们将能够有效应对埃博拉病毒这一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 黄煌教授提出的“药人方人”理论,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该理论强调从患者的体质、体型等整体出发,寻找适合患者体质的方药。本文将详细介绍“药人方人”理论的形成过程、具体内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黄煌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五种“药人”:桂枝体质、麻黄体质、柴胡体质、黄芪体质、大黄体质。每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对应的疾病,如桂枝体质多见于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适合长期服用桂枝汤类方药。

    除了“药人”,黄煌教授还提出了“方人”的概念,即对某方有效且适合长期服用的体质类型。如温经汤体质、三黄泻心汤体质等。这些“方人”与某些疾病或某类疾病相关,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导。

    “药人方人”理论的提出,有助于中医学生从纷繁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转向朴实无华的临床技术。同时,该理论也强调了体质的确定是有效且安全使用中药的基础。在慢性病治疗中,针对体质用药可以减少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药人方人”理论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中,需要更多临床实践来验证和完善。

  • 在阅读古代医学文献时,我们常会遇到诸如‘斤、两、铢、钱、分、厘、刀圭、撮、方寸匕’等计量单位。这些古老的度量衡单位究竟与现代公制有何关联?它们又是如何进行计量的呢?

    汉代神医华佗对药物计量有着独到的见解。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他对微小药物的份量了如指掌,无需借助度量衡器具。

    为了更好地理解古代度量衡,我们需要追溯一下我国古代度量衡的起源。最初,人们以自然物体,如黍、粟或人的体重、身长、手指关节长度等作为长度、重量、容量的基本计算标准。

    古人将100粒黍排列起来,取其长度作为1尺的标准,称为‘黍尺’。历代尺的标准长度有所不同,如秦汉时期1尺约为27.65厘米,唐代约为31.10厘米,清代约为32.00厘米。

    古代容量单位也以黍作为计算标准。‘圭’又称‘刀圭’,是一种玉器,古代用于抄取散药。一刀圭的散药容量约为64粒黍。‘撮’也是一种容量单位,相当于现代2.1毫升,可容纳四个刀圭的黍,合起来为256粒黍。

    ‘匕’或‘方寸匕’也是古代容量单位,相当于10粒梧桐子大。一刀圭是一方寸匕的十分之一。

    古代容量单位龠、合、升、斗、斛等也都是十进制。秦汉时期1升约为342.5毫升,唐宋时期约为664.1毫升,清代约为1035.5毫升。

    古人以100粒黍的重量作为一铢的标准,但一铢的具体重量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一铢是96粒黍的重量,也有人认为是144粒粟的重量。24铢重为一两,十六两重为一斤。唐代以后,两以下改用十进制的钱、分、厘等单位。

    旧制一市斤等于十六两。秦汉时期一斤约为258.24克,唐代约为596.82克,清代约为596.82克。

  •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药品采购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日,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北京将探索新的药品采购模式,以期降低采购成本,调整利益格局。

    传统模式下,药品采购主要由卫生部门负责,各医院根据需求和中标目录进行单独采购。这种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如采购成本高、药价虚高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将探索以下几种新的采购模式:

    1. 集团采购:由多家医院联合集体团购药品,以降低采购成本。

    2. 医保部门参与采购:由医保部门牵头,负责药品的招标和采购,以确保药品质量和价格合理。

    3. 药品集中采购:由专门的机构负责药品的集中采购,以实现药品采购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新的采购模式将带来以下好处:

    1. 降低采购成本:通过集团采购、集中采购等方式,可以降低药品采购成本,减轻医保负担。

    2. 调整利益格局:新的采购模式将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使药品价格更加合理,有利于患者。

    3. 提高药品质量:医保部门参与采购,可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当然,新的采购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保证药品质量等。但相信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新的采购模式将为医疗行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总之,北京市探索新的药品采购模式,是医疗行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降低药品采购成本,调整利益格局,提高药品质量,让患者受益。

  •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关注国际市场。近期,第九届中国成长型医药企业发展论坛将在泰国曼谷举行,届时将有千余家中国药企参与。

    此次论坛由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主办,旨在促进中国医药企业与海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行业发展大计。论坛期间,将邀请众多医药行业专家、政府官员和知名企业家进行精彩演讲,并举办多场专业论坛和沙龙活动。

    以下是论坛的主要内容:

    • 开幕式
    • 颁发2014年医药成长奖
    • 第五届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会员大会
    • 医药工业、医药零售、医疗器械等板块的论坛、沙龙活动
    • 参加2014东盟(曼谷)中国进出口商品博览会开幕式

    此次论坛将为中国药企提供一个展示自身实力、拓展国际市场的平台,有助于推动我国药品零售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 近年来,我国药品价格问题备受关注。为规范药品价格管理,发改委药品价格审评中心于近期对《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办法》、《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工作规范》、《药品成本普查办法》、《药品成本普查工作规范》、《药品成本审核办法》、《药品成本审核工作规范》等六项制度进行了集体讨论,研究修改上述办法,进一步修改完善评审工作制度。

    早在2011年12月,发改委就印发了《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办法(试行)》(简称《暂行办法》),自此开始实施新的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办法。该办法成为近年来发改委开展多轮药品调价的重要依据。

    《暂行办法》指出,调查人员在调查药品出厂价格时,要明确区分调查药品的销售方式,包括自主销售、代理销售、委托加工等。此举旨在解决以往媒体报道的天价药问题,避免以出厂价这个指标与零售价直接作对比,从而更科学地评估药品价格。

    当时出台《暂行办法》的背景是,不少媒体报道的天价药,直接以出厂价这个指标与零售价直接作对比。业内认为,这个出厂价可能仅仅是药品的工料费,而药品的销售形式、推广、税收、仓储、投标、配送等刚性成本都由大包商承担。因此,这个出厂价可能仅仅是药品生产成本加上药企的利润。

    随着这几年的不断调查,发改委或有新举措。据被调查企业称,2014年初发改委调查成本时颇为严格,不仅查账,而且深入一线检验投料和生产过程。这一动向显然已经超出此前《暂行办法》的范围。因此,这次修改,很有可能进一步严格规范出厂价调查行为。

    昨日有业内称,这一办法的修改,极有可能是为发改委进一步降价提供政策依据,并表示值得密切关注。

    此外,我国政府还积极推动药品集中采购和谈判,降低药品价格。目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我国将继续深化药品价格改革,让患者用上更实惠的药品。

    总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药品价格问题,通过多种措施降低药品价格,保障人民群众用药需求。相信在政府的努力下,我国药品价格将得到有效控制,让更多患者受益。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其中,药品价格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降低药品价格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药品价格问题。

    一、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

    药品价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一般来说,药品价格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 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设备折旧等成本。

    2. 研发投入:药品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研发成本也会影响到药品价格。

    3.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程度不同,药品价格也会有所差异。

    4. 政策因素:政府的价格调控政策也会对药品价格产生影响。

    二、药品价格的影响因素

    1. 原材料价格: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药品的生产成本。

    2. 研发投入:新药研发投入增加,会导致药品价格上升。

    3.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旺盛时,药品价格可能会上涨。

    4. 政策因素:政府的价格调控政策、医保政策等都会对药品价格产生影响。

    三、如何降低药品价格

    1. 优化药品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2.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

    3. 加强药品市场监管,打击价格垄断行为。

    4.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保制度。

    5. 提高药品流通效率,减少中间环节。

  • 百特医疗,一家拥有80多年历史的世界知名医疗器械公司,近日宣布在华投资3.5亿人民币,设立全球首家研发中心。这一举措标志着百特医疗在中国市场加大科研创新力度,以满足中国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苏州研发中心的成立,将为百特医疗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该中心占地近10,000平方米,拥有130名研发人员,专注于配方开发、分析化学、工艺开发、包装及材料开发等领域。

    百特医疗一直致力于研发创新,为中国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产品和服务。自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百特医疗不断引入先进的医疗技术,如腹膜透析疗法、静脉输液软袋等,为中国医疗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医疗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医疗创新的需求日益增长。百特医疗苏州研发中心的成立,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医疗行业的创新水平,培养科技研发人才,为患者提供更多优质的医疗选择。

    百特医疗苏州研发中心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提升百特医疗自身的研发实力,也将为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期待百特医疗苏州研发中心在未来为中国医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