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罗氏制药,作为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始终致力于推动医药行业的创新和发展。近日,罗氏制药全球首席执行官施万博士表示,罗氏制药将助力上海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以国际标准完善、提升、拉动整个中国医药产业链。
罗氏制药上海园区扩容升级项目是罗氏制药助力上海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举措。该项目包括创新中心建设和生产基地二期项目的竣工。创新中心的建设将加速和提升一流药物研发能力,生产基地二期项目的竣工将极大优化小分子药物的产能,满足中国市场对于小分子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罗氏制药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和患者的支持。罗氏制药积极履行惠及更多中国患者的承诺,通过引进世界制药的先进技术,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医药行业的研发创新。
罗氏制药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也是不余遗力的。早在2004年,罗氏就成立了上海第一家跨国药企独资建立的研发中心,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跨领域研发团队,开发了极具潜力的新药产品线。今天宣布动工的罗氏制药创新中心,将有效促进罗氏与本土科研机构及国内创新企业的合作,吸引全球的科研人才植根中国。
罗氏制药上海园区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缩影。自1994年落户上海张江以来,罗氏制药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张江药谷的“巨无霸”,拥有包括药品研究、开发、生产和市场营销在内的完整的医药价值链。
未来,罗氏制药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中国医药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近年来,中药材市场乱象频发,假劣药材充斥其中,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疗效和患者的用药安全。本文将探讨中药材质量问题,分析其成因和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药材市场乱象
1. 以次充好:一些不法商家用低价药材冒充高价药材,如用小平贝冒充川贝,用树舌或其他菌类冒充灵芝等。
2. 混淆掺假:一些不法商家将不同药材混淆使用,或将杂质掺入药材中,如将山银花冒充金银花,在柏子仁里掺入砂石等。
3. 增重染色:一些不法商家使用滑石粉、硫酸镁等物质为药材增重,或使用染色剂为药材染色。
4. 药材质量不达标:一些药材生长环境恶劣,或采摘、加工、储存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导致药材质量不达标。
二、中药材质量问题危害
1. 影响中医药疗效:中药材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医药的疗效,使用假劣药材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延误病情。
2. 危害患者健康:一些假劣药材中含有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中毒或其他健康问题。
3. 损害中医药声誉:中药材质量问题严重损害了中医药的声誉,影响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
三、解决方案
1. 加强中药材市场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2. 建立中药材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中药材追溯体系,实现中药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3. 提高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更加严格的中药材质量标准,确保中药材质量。
4. 加强中药材种植和加工规范: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的规范管理,确保中药材质量。
5. 提高公众用药意识:加强公众用药教育,提高公众对中药材质量的重视程度。
近年来,同仁堂作为我国知名的中药企业,在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本文将围绕同仁堂的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展开,探讨其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同仁堂一直致力于药品的研发和创新,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制药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药品的品质和疗效。目前,同仁堂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药品研发中心,并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药品生产方面,同仁堂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到成品检测,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在销售渠道方面,同仁堂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市场,除了在国内开设超过1500家药店外,还在海外拥有70多家零售终端。今年,同仁堂计划进一步扩大销售规模,在国内新开100家左右药店,并在亚洲以及欧洲增加10家左右药店。
然而,同仁堂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药品在医院招标采购中,常常因为价格偏高等原因而不具优势。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同仁堂表示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新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竞争力;二是加强品牌保护,提升品牌价值;三是积极与医院沟通,寻求合作机会。
总之,同仁堂作为我国中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未来,同仁堂将继续秉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制药精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中药产品和服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用药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以山东省为例,自2017年8月1日起,基层医疗机构非基药采购金额占比上调至30%,这意味着基层医生可使用的非基药范围将有所增加,更好地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
这一政策的实施,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 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基层医疗机构是患者就医的第一道防线,扩大基层用药范围,可以使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
2. 促进分级诊疗:通过扩大基层用药范围,可以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实现分级诊疗,减轻上级医院的负担。
3.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使用更多非基药,可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4. 推动医药企业转型:基层用药大放开,将为医药企业拓展基层市场提供机遇,推动医药企业从关注高端市场向关注基层市场转型。
5. 降低患者用药成本: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使用更多非基药,可以降低患者的用药成本,让患者享受到更实惠的医疗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基层医疗机构在扩大用药范围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把控药品质量:基层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药品管理规定,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 加强药品管理: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药品的管理,防止药品流失和浪费。
3. 提高医生用药水平: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提高医生的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4. 加强监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的监管,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上海市政府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九大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六大支柱产业,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成为重点发展领域。
上海市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如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创新要素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作为产业龙头,吸引了众多创新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创新药物研发中心。
上海市通过多种措施,如提供金融扶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三业并举”等,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将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鲁南制药集团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2月26日,第十八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鲁南制药集团申报的专利“一种含有孟鲁司特钠的咀嚼片”(ZL201010003886.7)荣获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这也是鲁南制药获得的第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商品名:平奇)作为一款抗白三烯类平喘药物,在哮喘的预防和长期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主要适用于2岁及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哮喘的预防和长期治疗,能够有效减轻哮喘症状,预防运动诱发的支气管收缩,并对阿司匹林敏感的哮喘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鲁南制药集团一直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积极将其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集团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通过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认证。截至目前,鲁南制药集团已申报国内外专利1026项,获授权571项,被确定为 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和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此外,鲁南制药集团还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如“一种含奥利司他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米力农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法罗培南钠的制备方法”、“瑞舒伐他汀及其盐的制备方法”等,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鲁南制药集团此次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充分体现了集团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实力。未来,鲁南制药集团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推动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马庆文 隋华芹 报道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全球科研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德国研究人员在最新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望为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应用化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许多致病细菌在合成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时,需要一种特殊的酶进行催化。这一发现为开发新型抗生素提供了新的靶点。
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在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过去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细菌通过一种特殊的酶催化异戊二烯合成这两种化合物。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深入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一催化过程的最后阶段。
这一发现意味着,如果能够找到能够破坏病菌合成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的最后一步催化反应的物质,就有可能开发出新的抗生素,从而有效对抗细菌感染。
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在积极寻找新的抗生素研发方法。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成果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除了抗生素研发之外,研究人员还指出,这一发现对于理解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机制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细菌的代谢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细菌感染的发生机制,从而为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提供新的思路。
近年来,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备受关注。然而,长春高新2009年送至广西疾控中心进行二期临床试验的艾滋病疫苗至今没有公告任何进展,而其股价却在这4年多时间里上涨了至少17倍,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比尔·盖茨和高盛也加入到了这场艾滋病疫苗的资本赌局中,耗资上亿元潜伏天坛生物,该公司的艾滋病疫苗目前正在北京佑安医院进行二期临床试验。虽然目前全球还没有任何艾滋病疫苗获得成功,但这场资本赌局依然充满了悬念。
北京佑安医院是一家著名的传染病医院,中国疾控中心邵一鸣教授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联合研发的艾滋病疫苗在这里进行二期临床试验。该疫苗采用了痘苗病毒作为载体,联合DNA疫苗使用,进展速度出乎意料。
长春高新支持的艾滋病疫苗项目由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孔维教授领导的团队研发,是国内首例进入临床试验的艾滋病疫苗。然而,由于志愿者招募困难,临床试验不得不一再拖延,引发了市场对其前景的担忧。
长春高新对首例艾滋病疫苗研制投入不过1000多万元,但大股东却减持了大量股份,套现资金达到2亿元。这引发了市场对其融资机制和研发投入的质疑。
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充满了风险,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目前,全球仍有多个艾滋病疫苗项目在进行临床试验,包括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中国医药研发投入相对较小,资本市场也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融资机制,这为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带来了挑战。
近年来,我国药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药品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加强药品安全管理,提高药品安全水平,第四届全国医院药剂科建设与管理学术研讨会于7月14-15日在北京召开。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药房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旨在分享全国同行在医院药剂科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探讨现阶段医院药剂科建设的正确模式和管理的先进方法,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药剂科装备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
会议指出,明确药师责任,提高药师地位,是减少药品安全事故、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翟所迪认为,药师应以改善患者健康和福利为目标,通过药物治疗工作,确立药师在医疗团队中的地位与作用。
此外,会议还探讨了如何提高门诊药房调剂服务效率,缩短患者取药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朱珠教授表示,通过增加人手、建立快速取药窗口、采用自动调配设备、使用电子审方系统等措施,可以有效缩短患者取药时间。
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于加强我国医院药剂科建设与管理,提高药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抗生素,曾经被誉为‘最伟大的医药发明’,在二战期间拯救了无数生命。然而,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其效果逐渐减弱,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如何科学管理抗生素,减缓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多省市医疗卫生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期抑制抗生素过度使用,降低医疗费用,降低医疗风险。其中,取消门诊输液,便是重要举措之一。
北大医院作为国内知名医院,在抗菌药物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始终控制在6%以下,这得益于医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首先,北大医院成立了专项管理小组,定期举办抗菌药物管理例会,打通各个职能处室的管理‘孤岛’,集中精力解决合理用药问题。其次,医院明确责任,加强监控,对特殊使用的抗菌药进行抽查,对重点科室、重点人员进行重点监控。此外,医院还把科室合理用药的评估结果与年终绩效、科室综合排名相挂钩,激励医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北大医院还注重临床药师的作用,将临床药师纳入到专项管理小组,帮助他们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提供合理化建议。此外,医院还根据日常监控中发现的异常数据,针对个别病种、重点科室开展更为深入的用药辅导和监控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北大医院在2015年发布的新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倡导‘能口服就不注射’的用药原则。医院通过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贵州省医药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全国医药产业的重要力量。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展示贵州省医药产业的最新发展情况。
一、中药民族药工业总产值稳步增长
截至2013年底,贵州省中药民族药工业总产值为301.46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20%。这得益于贵州省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民族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
二、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自2014年以来,贵州省已建成医药产业园区6个,在建医药产业园区13个。这些园区为医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推动了医药产业的集聚发展。
三、医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截至2013年底,贵州省共有医药工业企业254户,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55户、医疗器械企业99户。这些企业涵盖了中药、化学药、生物药等多个领域,为贵州省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药品生产批号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2013年底,贵州省共有药品生产批号2264个,其中,中药1176个,化学药品1068个,生物制品20个。这些批号涵盖了多个治疗领域,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五、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自2014年以来,贵州省已建成医药产业园区6个,在建医药产业园区13个。这些园区为医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推动了医药产业的集聚发展。
六、医药科研实力不断提升
截至2013年底,贵州省共有医药科研人员1842人,全年医药科研经费达到2.9亿元。这些科研人员为贵州省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七、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截至2013年底,中药材种植抚育面积突破400万亩,居全国第3位。这些中药材不仅满足了贵州省医药产业的需求,还出口到国外,增加了贵州省的出口收入。
总之,贵州省医药产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相信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贵州省医药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