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尿毒症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尿毒症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发表人:孟立强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肾病内科 副主任医师 孟立强

 

尿毒症患者生活中需要注意:

 

第一、首先尿毒症患者要注意休息,不能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否则会加重病情。尿毒症病人由于体内的毒素不能正常地排出,造成自身的酸碱平衡紊乱,主要症状可能会有全身皮肤瘙痒,这时候一定不要用手挠,挠破了也会造成皮肤的溃疡,可以用温水轻擦。

 

第二、如果患者尿量少,一定要注意水的摄入,要大量饮水。

 

第三、注意血压的问题。血压控制一定要平稳,不要过高,尤其是收缩压不要超过180mmHg,要防止脑出血等危险因素的发生。

 

第四、要注意不能感染。因为尿毒症患者体质差,容易出现感冒、腹泻、泌尿系感染等情况而加重肾脏的负担。

 

第五、患者一定要坚持规律透析,不要擅自拖透或者少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尿毒症疾病介绍:
尿毒症脑病,是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继发了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本病较常见,在肾衰竭中的发生率大63%以上。该病的发作与肾衰竭有关。临床表现包括意识障碍、幻觉、扑翼样震颤等。治疗上综合治疗为主。预后情况一般,大多数患者经过长期治疗后,可治愈。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肾病内科 副主任医师 孟立强

     

    尿毒症患者不能治愈,但是可以通过早期治疗来控制病情。

     

    尿毒症早期是慢性肾衰早期,慢性肾衰早期时症状往往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肌酐升高或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包括降压、降糖、调节血脂,同时也可以接受中医药治疗,有许多慢性肾脏病的病人指标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

     

    但是由于慢性肾衰不能治愈,一方面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另一方面还要防止进展。慢性肾衰是不断进展的疾病,而且是加速度的进展,越往后发展越快,所以早期治疗非常必要。一旦进展到终末期肾病时,单纯药物治疗不能解决问题,只能靠透析或肾移植才能维持生命。所以要强调早期治疗,早期干预,积极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进展到尿毒症期。

  •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肾病内科 副主任医师 孟立强

     

    引起尿毒症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

     

    第一、慢性肾炎。慢性肾炎持续进展导致肾组织破坏越来越重,直到最后失去功能,出现尿毒症。慢性肾炎是引发尿毒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糖、脂肪代谢紊乱,在高糖状态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引起肾小球内的炎症反应,累积肾小管肾间质,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以及肾间质纤维化,肾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引起尿毒症。目前糖尿病肾病造成的尿毒症的比例日趋增高,在我们国家的特大城市中已经成为第一位的病例。

     

    第三、高血压肾病、部分高血压的患者可以造成肾脏的损伤,进而发展到尿毒症。长期高血压使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压力增高,肾小球内的高压导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启动肾脏纤维化的进程。

     

    第四、慢性尿路堵塞。肾结石、双侧输尿管结石、尿路狭窄、前列腺肥大、泌尿系统肿瘤等可以导致梗阻性肾病的发生,并成为尿毒症的病因之一。

     

    第五、全身性疾病。尿毒症会继发于全身性疾病。除了上述所说的糖尿病、高血压之外,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也可以导致尿毒症。

     

    第六、先天性疾病。如果患有先天性肾脏疾患,比如多囊肾以及遗传性肾炎,还有各种先天性的肾小管功能障碍等,也可以导致尿毒症。

     

    第七、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如果治疗不当的话,不仅可以引发结石,还可以引起病菌逆性感染,导致慢性肾盂肾炎。长期的慢性肾盂肾炎也可以导致肾功能的间歇下降,而导致尿毒症。

  •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肾病内科 副主任医师 孟立强

     

    尿毒症晚期的病人具体能活多久,受到个人体质、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尿毒症会大大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大多尿毒症的病人通过透析来维持生命,还有部分病人接受肾移植治疗。如果规律透析,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尿毒症的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有极少一部分患者甚至仅靠透析可以生存30年以上。但是在透析过程中患者经常出现各种的并发症,增加了死亡的风险。

     

    因此建议尿毒症的患者要积极接受治疗,正规透析,积极治疗并发症,尽可能地延长寿命,并且获得非常好的生活质量。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肾病内科 副主任医师 赵新菊

    慢性肾病不一定会发展成尿毒症。

    如果患者出现下列的异常,比如尿检异常,出现蛋白尿、血尿等或者血检有异常,发现血肌酐升高、不明原因的贫血,或者影像学的异常,比如像肾脏缩小、两侧肾脏大小不一样,或者病理有异常,那么或者是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只要符合其中任何一条,那么时间超过3个月,都考虑是慢性肾脏病。

    出现慢性肾脏病可能会导致肾功能下降,但也不是所有的慢性肾脏病病人都会出现肾功能下降。如果肾脏病能早发现,及时治疗,有效控制,绝大部分患者都能保持肾功能稳定,不会发展到尿毒症期。只有大约20%的慢性肾脏病会进展到中晚期,也只有大约2%~4%的慢性肾脏病病人会进展到尿毒症期。

  •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肾病内科 副主任医师 孟立强

     

    如果患者出现胃口不佳、疲倦乏力、面色肤黄、浮肿、尿量改变等症状,需要警惕尿毒症的发生。

     

    第一、胃口不佳。这是由于尿毒症毒素在体内潴留,影响了消化功能所致。待病情发展,将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有异味,消化道出血也比较常见,其发生率比正常人明显增高,多是由于胃粘膜糜烂或消化性溃疡,尤以前者最为常见。

     

    第二、引起困倦乏力。工作繁重的人员大多将其归于工作紧张和劳累,而忽视了尿毒症的可能性。

     

    第三、面色泛黄。这是由于贫血和其他因素所致。

     

    第四、浮肿。因为肾脏不能将体内过多的水分排出,液体潴留在体内组织间隙中,早期仅在踝部及眼睑部浮肿,休息后可以消失,但是病情严重的时候可以出现持续性和全身性的浮肿。

     

    第五、尿量改变。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下降,部分病人随病程进展尿量会逐渐减少。

     

    第六、高血压。因为肾脏有排钠排水的功能,肾功能受损的时候体内会发生水钠潴留,另外此时肾脏也会分泌一些升高血压的物质,因此尿毒症的病人早期会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肾病内科 副主任医师 孟立强

     

    尿毒症高发病人有:

     

    第一、高血压患者。研究表明有部分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导致肾功能损伤,进而进展为尿毒症。

     

    第二、肾病患者。因为肾病是尿毒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所有的慢性肾脏疾病的最终结局都有可能会是尿毒症。在我国尿毒症的首要原因仍然是慢性肾炎,但是在尿毒症的原发病人中的比例目前处于下降趋势。

     

    第三、糖尿病患者。4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进展至糖尿病肾病,目前在尿毒症的原发病因之中,糖尿病肾病的比例逐渐增高。

     

    第四、泌尿系感染和尿路感染的患者,在各年龄段都可以发生泌尿系感染,尤其是育龄已婚妇女最为常见。

     

    第五、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的肾脏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退行性变,如果伴有肾病,可以增加尿毒症发生的几率。

  •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肾病内科 副主任医师 孟立强

     

    一般情况下憋尿不可能引起尿毒症。

     

    正常情况下,当膀胱里的尿液累计到200毫升时,人们开始有尿意感,膀胱内尿液达到500~600毫升时,会导致膀胱的过度膨胀,并且使控制排尿的肌肉膨胀变松弛。所以除了做某些检查需要短期憋尿时,其他的任何情况都不应该憋尿。由于女性尿道短,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如果女性经常憋尿更易引起炎症的发生,当带菌的尿液逆流到肾脏时可以引发肾盂肾炎。反复的慢性肾盂肾炎可以引发肾脏的永久的损伤,最终可以导致尿毒症,而危及生命。

     

    所以说憋尿虽然会导致尿毒症,但是不是那么容易得的,不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尽量不要憋尿为好。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孙秀芹

    尿崩症的危害有很多,中枢性尿崩症如果病变累及下丘脑口渴中枢的话,患者口渴的感觉可以消失,所以导致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因而身体出现严重的失水,血浆渗透压与血钠浓度显着升高,细胞内外均失水。患者可表现为皮肤干燥、头痛、肌痛、心率加快、烦躁、神志模糊、谵妄等。

    肾性尿崩症如果持续的病程比较长的话,就很容易出现尿量过多,引起淤积。当持续发展之后可能会出现膀胱膨胀、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慢性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还会出现电解质紊乱、高渗性脱水等症状。有的患者的膀胱控制机能会变得很差,这时候还会出现无法控制排尿的表现。

    此外,如果是儿童发病的话,肾性尿崩症还会引起智力发育和生长发育障碍,对我们的生活能力也会造成影响。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孙秀芹

    尿崩症的危害很大,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死亡。因此大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措施预防尿崩症。

    首先是精神要放松,一些尿崩患者患病是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当人体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忧伤等不良情绪的时候,人体的大脑皮层功能会受到障碍,这时候就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从而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和作用等障碍,所以想要预防尿崩症还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其次要注意饮食,要避免食用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辛辣刺激的东西也不要多吃,不然很容易诱发脑崩症,大家一定要做好饮食合理。

    建议少喝咖啡、浓茶,如果大家平时候有尿频的这种症状,最好避免喝浓茶和咖啡,因为咖啡和茶叶中有茶碱和咖啡因,它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有利尿的功能。所以经常喝咖啡和浓茶都会引起尿量增多。

  •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孙秀芹

     

    尿崩症一般表现为尿量的严重增多,严重时每日的尿量可以达到4000到5000毫升,尿崩症是否为发展为尿毒症,需要根据尿崩症的不同病因来确定。尿崩症有可能会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导致,被称之为中枢性尿崩症。这一类的患者,常常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但并非由肾脏的本身病变所导致,对肾功能来说,患者不一定存在有肾功能的异常。

     

    还有病人可能是由于内分泌疾病所导致,这些病人也并非由肾脏疾病本身所引起的。但是也有病人是因为肾脏疾病所导致的,把它称之为肾性尿崩症。这一类患者可能会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有可能逐渐发展为尿毒症的。

  •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一旦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肾病患者面临尿毒症的风险极高。本文将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危害,以及如何通过控制血糖和早期检测来预防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肾脏损伤,进而发展为糖尿病肾病。据统计,约25%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在6年内、50%的患者在10年内、75%的患者在15年内发展为尿毒症。

    糖尿病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旦发展为尿毒症,患者需要长期透析治疗,费用昂贵且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预防糖尿病肾病至关重要。

    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此外,定期进行肾脏功能检测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除了控制血糖,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肾病:

    1. 健康饮食:控制饮食中的糖分和脂肪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2.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管理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加重肾脏负担。

    5. 定期体检:每年进行一次肾脏功能检测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医师冯仲林提醒,肾脏健康不容忽视。糖尿病患者应重视血糖控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肾病,保护肾脏健康。

  •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肾脏功能逐渐衰退,肾萎缩成为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那么,当老年人出现肾萎缩时,应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我们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如果老年人出现肾萎缩,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医生会通过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等方法,确定萎缩是一侧肾脏还是双侧肾脏。如果是单侧肾脏萎缩,并且伴有难以控制的血压,可能需要考虑进行肾动脉支架手术。此外,还需配合抗血小板的药物,以降低血压。

    如果是双侧轻度肾萎缩,可以通过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来控制血压,并注意饮食调整。低盐、优质低蛋白的饮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同时,对于酸中毒患者,可以选择碳酸氢钠等碱性制剂进行纠正。

    然而,如果出现严重的双肾萎缩,患者可能会出现水肿、贫血、代谢性脑病等并发症。此时,血液透析成为必要的治疗手段。

    肾萎缩是一种病理生理变化,其发生可能与创伤、感染、炎症、血循环功能紊乱、免疫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体内毒素累积,最终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因此,对于肾萎缩患者,要及时监测血肌酐的变化,避免使用肾毒性的药物,避免感染、血容量不足、高血压等加重肾功能损害的因素,从而延缓肾功能的发展,预防尿毒症的发生。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压和血糖,以减少对肾脏的损害。此外,戒烟戒酒、避免滥用药物,特别是对肾脏有损伤的药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尽量少吃高钾和高磷的食物,如水果、坚果、肉类和乳制品等。同时,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过高导致的血管硬化,进而引发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总之,老年人肾萎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可以有效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 新月体肾炎,一种鲜为人知的肾脏疾病,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它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肾脏疾病,属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种类型。由于发病率低,公众对其了解甚少,导致早期诊断率低,预后较差。

    患者通常会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迅速恶化,进展至尿毒症期。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挽救肾脏、挽救生命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月体肾炎的症状、治疗、预防等相关知识,帮助公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一、新月体肾炎的症状

    1. 血尿:尿液颜色变红,呈洗肉水样或酱油色。

    2. 蛋白尿:尿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可出现泡沫尿。

    3. 水肿:眼睑、面部、下肢等部位出现水肿。

    4. 高血压:血压升高。

    5. 肾功能不全:出现少尿、无尿、血肌酐升高等症状。

    二、新月体肾炎的治疗

    1.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2. 血浆置换:通过血浆置换将患者体内的异常抗体清除。

    3. 肾脏移植:对于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可考虑肾脏移植。

    三、新月体肾炎的预防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饮酒等。

    2.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肾脏疾病。

    四、总结

    新月体肾炎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肾脏疾病,公众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2011年3月10日,第六个世界肾脏病日如约而至,今年的主题为“保护肾脏,挽救心脏”。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余学清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普通人的15倍,而尿毒症透析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更是高达普通人的35倍以上,因此,保护肾脏,挽救心脏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余学清教授还强调,中国的腹透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发症极低,应当大力推广,避免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互相影响,导致死亡风险大大增加。

    相关阅读:

    肾病花了中国多少钱

    9成糖肾病患者不知肾脏很“受伤”

    此外,许多慢性肾病病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大大增加。究其原因,在于肾脏功能减弱的同时,会导致人体对水和钠元素的清除能力下降,导致大量的“垃圾”淤积在心血管内,而作为人体的“发动机”,心脏将会直接受到损害,导致慢性肾病病人经常患上心血管疾病。

    这些心血管疾病有多可怕?余学清教授表示:正常情况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死亡率是普通人的15倍以上,但尿毒症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话,死亡率可达正常人的35倍以上。只有去除慢性肾脏病,才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心脏与肾脏,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我国目前约有尿毒症患者100万,他们急需透析来维持生命,但据余学清教授的估计,长期稳定、合理接受透析的病人只有15—20万,还有近80万患者没有接受正规合理的透析治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制约病人前往医院的重要因素中,除了部分医院透析能力欠缺之外,大多数与持续透析引起的大量费用有关。据悉,透析治疗,每年的花费保守估计在6—8万元。

    余学清教授建议大力推广腹透,不仅方便易行,最重要的是,腹透能够节省10%—12%的费用,这对于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来说,都是极为划算的。

    在香港、墨西哥、英国等地,腹透率可达80%,甚至85%。但中国只有12%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加之腹透不需要每周到医院,病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自己操作,只有在发生并发症时才需要前往大型医院,也可以节省大量的医疗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医院的功能。

  • 尿毒症,作为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的一种表现形式,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在治疗尿毒症的过程中,许多患者对所谓的“偏方”抱有期望,那么,这些偏方真的可信吗?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病因复杂,难以对症下药

    尿毒症的病因复杂,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尿毒症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而继发性尿毒症则多由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发展而来。由于病因复杂,患者的病情差异较大,因此,针对不同病因和病情的尿毒症患者,治疗方案也应有所不同。而偏方往往缺乏针对性,难以对症下药。

    2. 治标不治本,延误病情

    部分偏方虽然可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尿毒症。例如,一些偏方通过峻泻逐水的方法来消肿,虽然可以暂时缓解水肿症状,但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因此,过度依赖偏方治疗尿毒症,可能会延误病情。

    3. 药物成分不明,存在安全隐患

    许多偏方具有保密性,其药物成分并不明确。有些药物可能具有肾毒性,长期使用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在使用偏方治疗尿毒症时,需要谨慎对待。

    4. 游医乱象,误导患者

    社会上存在一些游医,他们为了迎合患者心理,夸大偏方的作用,甚至吹嘘为“包治百病”。实际上,这些偏方往往并无实际疗效,甚至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因此,患者需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5. 民间偏方,良莠不齐

    民间流传的偏方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缺乏科学依据,一些偏方可能存在误导性。因此,在使用民间偏方治疗尿毒症时,需要慎重选择,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尿毒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切勿轻信偏方。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血液透析作为一项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为无数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带来了希望。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透析的原理、适应症、护理要点以及营养补充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治疗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是一种人工肾脏替代疗法,通过透析器将患者的血液引入体外,经过透析液净化后再输回体内,从而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平衡的目的。血液透析的适应症包括终末期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首先,要保证透析器、透析管路等设备的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其次,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此外,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克服病痛带来的心理压力。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补充也十分重要。由于透析过程中会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患者需要通过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具体来说,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1.0-1.2克/公斤体重,热量摄入应保证每日约138.07-146.44千焦耳/公斤体重。此外,患者还应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避免食用高脂食物。

    血液透析患者在进行家庭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透析器、透析管路等设备的清洁与消毒,预防感染。

    2. 观察透析过程中的出血、疼痛等情况,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

    3.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4.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5. 积极参加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   感冒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很多人在感冒后会感觉疲劳,并且在小便时发现尿液中泡沫增多,这种现象往往被人们忽视。然而,这可能是慢性肾病的早期信号,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慢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特点是肾脏功能逐渐恶化,最终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IgA肾病是慢性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病的52.8%。这种疾病在20多年前比例还只有35%,近年来增长速度很快,且多以20岁-40岁青壮年居多。

      IgA肾病的特点是隐匿性强,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等到确诊时已经进入Ⅲ期甚至Ⅳ期。等到Ⅲ期时,患者会出现水肿、小便发红等症状。Ⅳ期病情会快速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Ⅴ期大都已发展成尿毒症,需要定期进行血液透析。

      如何早期发现IgA肾病呢?王永钧教授提醒,感冒后感觉疲劳,小便时发现泡沫增多,应及时去医院进行尿检,检查是否有尿蛋白、红细胞等指标。另外,反复感冒或扁桃体发炎的患者,也建议进行尿常规检查。扁桃体发炎会释放IgA,诱发IgA肾病。

      除了IgA肾病,其他可能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因素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肾毒性药物长期应用等。这些因素都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需要引起重视。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中的尿检是早期发现肾病的重要途径。

      需要注意的是,尿检前不要喝太多水,以免冲淡尿液出现假阴性。但也不能长时间不喝水,尿检时的尿量最好能达到1000毫升以上。尿比重达到1.015左右比较合适,若小于1.005说明尿液太淡了,大于1.03说明太浓了,这都会影响诊断结果。

      如果尿检结果显示尿蛋白一个“+”,但没有红细胞,建议多做两次检查。总之,关注肾脏健康,及时发现和治疗肾脏疾病,对于预防慢性肾病至关重要。

  • 尿毒症作为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若不进行透析治疗,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这些并发症包括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贫血和心衰症状。电解质紊乱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影响心脏、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酸中毒则会导致体内酸碱平衡紊乱,损害多个器官;贫血和心衰症状则会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尿毒症的病因复杂,包括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病和肾血管疾病等。当肌酐超过707微摩尔每升或肌酐清除率小于10毫升每分钟时,即可诊断为尿毒症。因此,一旦发现肾脏问题,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尿毒症的治疗主要包括透析和肾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常用的透析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肾移植则是治愈尿毒症的有效方法,但需要合适的肾源。

    除了透析和肾移植,尿毒症患者还需要积极治疗并发症,如贫血、骨病和高血压等。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纠正贫血,活性维生素D可以纠正骨病,而控制血压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尿毒症患者应注意饮食和饮水。应遵循低盐、低脂、优质蛋白的饮食原则,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同时,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肾脏疾病,避免病情恶化。

    总之,尿毒症患者应积极治疗,遵循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 尿毒症,这一可怕的疾病,给无数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担忧。尿毒症是一种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表现,其病程缠绵,病机错综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针对尿毒症的治疗,中医学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医认为,尿毒症的发生与肾、脾、肺、心等多个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时需要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一、中药内服:中医治疗尿毒症,常选用生黄芪、附子、虫草、仙灵脾、巴戟天、姜半夏、丹参、车前子、苏梗、黄连、大黄、桃红、当归、红花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温肾泻浊、化瘀清利等功效,能够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祛邪而不伤正气,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

    二、中药灌肠:中药灌肠是清除体内氮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常用的灌肠药物有大黄、附子、生牡蛎、土茯苓、蒲公英等,这些药物能够通腑泄浊,促进毒素从肠道排泄,抑制蛋白分解,防止肠道内毒素吸收。

    三、穴位敷贴:穴位敷贴是一种将药物敷贴于穴位的外治方法,具有温肾、活络、利尿、清浊等功效。常用的穴位敷贴药物有生大黄、丹参、益母草、薏米仁、川芎、甘遂等。

    四、药浴:药浴是一种将药物煎煮成药水,浸泡全身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浴药物有麻黄、桂枝、羌活、丹参、红花、川芎、防风、细辛等,这些药物能够改善肾血流量,改善循环功能,起到利尿作用。

    五、脐疗:脐疗是一种将药物敷置于脐部的外治方法,具有滋补脾肾、降浊排毒、消肿利水等功效。常用的脐疗药物有大黄、附子、细辛、黄芪、益母草、车前子等。

  • 尿毒症是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它会导致肾脏功能衰竭,从而影响人体的代谢和健康。面对尿毒症,许多患者都想知道,吃中药能否治愈尿毒症。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尿毒症的类型。尿毒症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种类型。对于可逆的尿毒症,通过合理的治疗,如中药、西药、透析等,有望改善病情。而对于不可逆的尿毒症,如慢性肾脏病晚期、肾衰竭等,则很难完全治愈。

    对于尿毒症患者,中药治疗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 附子、白术各15g,太子参、黄芪、丹参、益母草、淮牛膝、垂盆草、紫花地丁、白茅根各15g,杜仲12g,生大黄6~15g(后下)。
    • 为改善肾功能加冬虫草6g,心慌气短者加吉林参10g,血瘀症状明显者加红花10g,鸡血藤15g。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感冒,保持身体温暖。
    •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对于尿毒症患者,中药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但并不能完全治愈。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保养,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