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王子平教授:这些肺癌的新进展和新方向你需要知道

王子平教授:这些肺癌的新进展和新方向你需要知道
发表人:秒懂健康


  01

  免疫治疗领域仍有诸多难题待解决

  《医学界》:近年来,肿瘤方面很多新进展和新药 试验 初次出现都是在肺癌领域。在肺癌诸多热点话题中,您最感兴趣的是哪些?

  王子平教授: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和中国都居首位,公众对此疾病的关注很多,目前最关注还是免疫治疗。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如果对患者不加选择,免疫治疗的有效率不见得比化疗强。

  免疫治疗的机制与继往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迥然不同。分子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组织中某些通路这条“线”或“网络”进行的治疗;免疫治疗则是调动机体内在的免疫细胞攻击自身肿瘤细胞,涉及肿瘤及宿主的整个系统,肿瘤存在的微环境即宿主对于免疫治疗的疗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全新手段,但要完全搞清楚机制,任务还很艰巨。它的机理很复杂,揭开免疫治疗之谜不在某个基因,而可能是整个免疫系统及免疫环境。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有可能会像当年靶向治疗,找到那把解锁的“钥匙”,便能打开这扇通向治愈肿瘤的大门。

  02

  作为“大众情人”, 抗血管生成药的联合方向在哪里

  《医学界》:肺癌领域,大家都在“讲免疫、说靶向、做化疗”。从各热点研究和指南来看,您认为对于联合用药目前有怎样的趋势?联合治疗中抗血管生成靶向药,例如贝伐珠单抗,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王子平教授:

  联合治疗是一个大的概念,中西医均都有综合治疗,肿瘤的综合治疗就非常强调联合治疗。联合治疗可以是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多种治疗药物的联合。通过治疗可以弥补治疗的不足,减少同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叠加,达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

  肿瘤的生长与转移离不开血流供应,肿瘤分泌的一些因子可以促进在肿瘤组织周围生成异常血管。这些生成的血管不正常,很多物质可以从中渗出,使肿瘤组织内压力增加。不仅如此,异常血管的生成还可以影像肿瘤组织的免疫微环境,使免疫环境遭到破坏,T细胞难以杀伤肿瘤细胞。所以纠正或逆转这种异常的血管,改善血流就是我们治疗肿瘤的一个重要途径。

  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我们将它比喻为一个“大众情人”。谁跟它谁就旺,不论是与化疗、靶治疗,还是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以往我们朴素地将抗血管生成治疗比喻成将肿瘤“饿死”。贝伐珠单抗确实能减轻肿瘤组织间质压力,这样可以提高肿瘤组织药物浓度。早年研究显示,肿瘤间质压力下降一倍,肿瘤组织中血药浓度就可以增加四倍。通过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可以让更多针对肿瘤细胞的药物进入肿瘤组织,以此提高治疗效率。

  既往的研究发现EGFR与VEGF之间有“cross-talk”,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提携。EGFR通路激活后通过MAKP/PI3K通路及至少三个转录因子:STAT3、Sp1与HIF来上调VEGF;在肿瘤乏氧的微环境下,VEGF的水平还依赖于HIF的调控,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发现EGFR与HIF的水平正相关;EGFR通路的抑制阻止了VEGF的下调,若同时抑制VEGF有协同作用的可能。

  例如,贝伐珠单抗与厄洛替尼的联合确实比单用厄洛替尼更具疗效。今年有台湾学者在这种联合治疗中发现发现两者联合较单一用药,很多正向免疫指标都上调了,如CTL细胞等上调,而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下调[1];而单用厄洛替尼者虽然也有很高的临床疗效,但没有看到治疗前后的这种变化。说明抗血管生成药和分子靶向药联合时,两者作用机制可能还涉及免疫调节。

  现在也有研究将贝伐珠单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提高了免疫药物的疗效。最经典的是IMpower-150研究[2]。研究者认为,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解除了异常血管生成所导致的:阻断树突状细胞成熟;阻止T细胞浸润进入肿瘤(细胞招募)及提高MDSC与调节性T细胞的活性与数量等,通过重塑肿瘤微环境,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抗肿瘤疗效。

  《医学界》:您认为未来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王子平教授:

  我认为,抗血管生成靶向药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得到阳性结果,其后可以考虑只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抗血管生成药物进行联合的研究;也可以开发抗PD-1/PD-L1与抗VEGFR双靶点的单克隆抗体。

  《医学界》:刚刚结束的WCLC、ESMO大会,以及前一段的ASCO会议上,肺癌领域也发布了若干重要研究,您最为关注的是哪些?能否简要解释。

  王子平教授:

  今年是肺癌治疗进步较大的一年,我们俗称“大年”。今年有若干研究结果是治疗模式发生了改变。不管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一线治疗、一线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还是二线治疗、局部晚期的巩固治疗等。今年还有很多对早期NSCLC进行术前辅助化疗的研究,令人脑洞大开。

  03

  微生物作用不可小觑

  《医学界》:您开展了哪些肺癌相关研究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王子平教授:

  微生物与人类某些疾病有关联性既往曾有过报道,甚至菌群失常与肥胖、糖尿病、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都有关系。近些年来有研究者报道肿瘤组织里也有微生物存在。一些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的免疫治疗疗效有很大关系。今年《science》、《nature》等杂志也连发数篇微生物与肿瘤关系的文章,这些观点已引起学者们关注。

  有研究者做过动物实验,当PD-1抑制剂用于肿瘤移植瘤小鼠效果不好时,将健康成人粪便中的微生物转移到小鼠体内,PD-1抑制剂会显示有效;还有研究发现,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期间使用抗生素会造成疗效不佳,而今年WCLC会议上也报道了免疫治疗期间对抗生素的使用要格外谨慎,能口服就尽量不用静脉输注,能短时间就不要长时间使用。

  微生物不仅与免疫治疗相关,还与化疗疗效相关。有人发现胰腺癌中存在γ变形杆菌时其化疗效果就差。因为这些微生物代谢掉了化疗药物;但将抗生素加入治疗方案,原来耐药的肿瘤药又再次敏感。

  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有意思,真是令人脑洞大开!如果肿瘤与微生物间的关系搞明确,也许可以用于临床疗效预测,或用此原理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众所周知,胰腺癌被人称之为“癌王”,因为其有着恶性程度高、难发现难治疗、低生存率的特点,很多患者在确诊的第一时间想的都是:存活率太低了,治不治吧,反正没什么希望。但是这种想法是特别错误的,现在医疗技术在飞速的发展,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也在不断延长,且生活质量也在提高。所以不要还没开始治疗就一味盲目的想着放弃。

     

    1. 国内现状

    局数据显示,2015年去国内的胰腺癌的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分别达到了9.5万和8.5万。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0.89,坐实了“癌王”的称号。

     

    以前胰腺癌的高发地区一直都在欧美,但近年来亚洲的发病率也在紧追不舍。胰腺癌的发病率跟地区的发达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专家解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造成胰腺癌的重大原因,因为胰腺本身就属于消化系统。胰腺癌的早期发现率极低,仅有5%-7%,大多数患者在被确诊时就已经处于晚期阶段了,因此5年的生存率也仅仅只有7%。

    2. 为什么发现既晚期?

    因为胰腺的生长位置处于腹腔的最深处,并且被腹膜所隐藏,所以即便胰腺发生病变也很难被发现。除此之外,胰腺癌在早期阶段,基本没有早期症状,只是随着病情的进展才会慢慢出现腹痛消瘦等症状,可是绝大多是患者还喜欢将这一症状归为胃部疾病,因此就在很大程度上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3. 胰腺癌晚期还有救吗?

    其实随着医疗技术的飞快发展,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相继问世,也给癌症患者们拓宽了不少的生存空间,且这个空间还在一直拓宽。对于胰腺癌的治疗,主要是采取综合性质的治疗措施,而不会选择单一的治疗方法。像一些胰腺癌晚期的患者,不能做手术,那就采取化疗的方法延缓病情,等到合适的时机可以做手术了,就开始进行手术治疗。除此之外,通常还会实施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即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制合适的治疗方案,也能很大程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4. 五个症状多留意

    早期的胰腺癌确实极难发现,但是只要多留意,还是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如果身体出现没来由的虚弱无力、腹部反复的隐隐作痛、十分严重的腰酸背痛、胰腺炎反复发作以及新发糖尿病的问题,哪怕只有一项,也要及时去医院好好检查了。

  • (NSCLC)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诊断时很多处于晚期,在这种情况下,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联合60至66Gy胸部常规分割放疗是标准诊疗策略。数据显示,这些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仍然很差,估计23%-32%不等。PACIFIC试验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

     

    二甲双胍是最广泛使用的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有实验显示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在NSCLC临床前模型中,二甲双胍激活AMPK,诱导P53,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以及肿瘤生长,并可增强肿瘤对放疗和化疗的反应。 这些发现得到了回顾性临床数据的支持,即在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提高。

     

    有研究者假设,二甲双胍可能会改善无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可为标准同步放化疗方案提供安全经济的辅助治疗。近日,《JAMA·肿瘤学》刊登了一项研究(OcoG-ALMERA研究),探讨了 二甲双胍联合同步放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2期随机临床试验,共招募了96名未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没有糖尿病。试验从2014年9月24日至2019年3月8日进行。最终有26名患者被分配到同步放化疗+二甲双胍治疗组,28名患者被分配到单独的同步放化疗治疗组。

     

    患者的治疗情况

    在54名随机接受治疗的患者中,30名为女性(55.6%),24名为男性(44.4%);平均年龄为65.6岁。大多数患者(39[72.2%])接受了顺铂+依托泊苷巩固治疗。

     

    二甲双胍组中25名接受放疗的患者中,有5名(20.0%)没有完成方案规定的化疗,其中3名患者因治疗相关毒性住院。对照组中,所有接受放疗的27名患者都按方案接受了60至63Gy/30日的分割放疗。

     

    二甲双胍组的25名患者中,有14名(56.0%)按计划完成了2个周期的化疗;4名患者接受了2个周期的化疗,但减少了剂量;其他7名患者只接受了1个周期的化疗。只有6名患者按照方案完成了整个1年的二甲双胍治疗。

     

    对照组的27名患者中,21人(77.8%)按计划完成了2个周期的化疗;4名患者没有接受最后一周的化疗。对照组的7名患者和二甲双胍组的4名患者接受了德瓦鲁单抗的免疫治疗。

     

    研究的主要发现

    在随机化治疗后的12个月内,二甲双胍组有18名(69.2%)患者发生过一次事件,包括:2人出现局部进展,10人出现远处转移,1人出现局部和远处转移,3人退出,2人在发现进展事件前死亡。对照组有12名(42.9%)患者发生过一次事件,包括:2人有局部进展,7人有远处转移,1人有新的原发疾病,2人退出。

     

    二甲双胍组的一年无进展生存率为34.8%,对照组为63.0%。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组患者的一年总生存率更差(85.2% vs 47.4%)。

     

    不良事件:二甲双胍组共有14名(53.8%)患者,对照组有7名(25.0%)患者经历了至少1次≥3级的不良事件。食管炎(5例[19.2%])和肺部感染(6例[23.1%])是二甲双胍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事件。

     

    讨论分析

    实验室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抑制NSCLC细胞和肿瘤的生长并提高其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基于这些发现,研究者假设二甲双胍可以改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在这项试验中,二甲双胍在细胞毒化疗期间作为同步放化疗方案的增敏剂,之后作为巩固治疗。

     

    这项研究不仅没有证明添加二甲双胍可以提高疗效,反而就患者结局而言,二甲双胍组不如对照组。虽然该试验的主要结果不是传统的时间-事件终点,但在所有次要疗效指标上,包括传统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二甲双胍组都具有劣势。

     

    二甲双胍被广泛用于糖尿病患者,通常耐受性良好。本试验中观察到的毒性反应增加是出乎意料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更多的二甲双胍组患者至少出现一次3级或更高等级的不良事件。食管炎和肺部感染是报告的主要不良事件,此类事件在标准放化疗方案中并非不典型。

     

    一项随机2期试验(NRG-LU001)也调查了二甲双胍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剂量为2000mg/d,但只是在细胞毒性化疗期间使用。该研究没有发现二甲双胍导致毒性增加,二甲双胍是在治疗期的头126天内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报告的大多数不良事件发生在头84天内。这两项研究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NRG-LU001中主要使用的是卡铂与紫杉醇巩固化疗,本试验中主要使用顺铂治疗方案。推测与卡铂+紫杉醇治疗相比,顺铂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时,其毒性可能更大。

     

    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观察到治疗方案中添加了二甲双胍后,治疗失败事件更多。可以推测,在二甲双胍患者中观察到的毒副作用增加限制了患者接受规定剂量的同步放化疗的能力。平均而言,二甲双胍组患者的总肿瘤体积和放疗靶区更大,这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可能有助于观察到的治疗失败和毒副作用的增加。

     

    二甲双胍会发生乳酸酸中毒,但比较少见。尽管本研究中没有明显的乳酸酸中毒病例,但可以推测,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发生亚临床乳酸酸中毒风险增加,可能导致代谢失调。本试验规模的很小,潜在混杂因素(如使用了免疫疗法)的组间差异可能部分解释了结果。

     

    总结

    OCOG-ALMERA试验显示,放化疗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相比那些单独接受放化疗的患者,前者的疗效更差,毒副作用更大。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尚不建议对没有糖尿病、要进行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二甲双胍。

     

    参考文献:

    JAMA Oncol. 2021;7(9):1333-1341.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  

    肺癌被称为癌症第一杀手,其发病与死亡已成为我国城市发病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5%。5年生存率仅15%,小细胞肺癌的两年生存率仅为1%,由于7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Ⅲb/Ⅳ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预后较差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很多患者丧失了治疗的信心和斗志,未能进行规范治疗,甚至有患者完全放弃治疗,因此而丧失的生存机会是很让人痛心的。肺癌大部分患者为晚期,不能手术治疗,这一时期的主要治疗目的为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大部分的肺癌患者需要化疗。

     

    化学治疗。即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是在第1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发现了芥子气可以杀死一般的白细胞,就认为芥子气可以杀死导致白血病的变异白细胞,于是芥子气就作为杀死变异白细胞及其他癌细胞的良药,但在治疗中患者普遍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脱发,乏力,感染等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不适感,成为肿瘤患者恐惧治疗的根源。随着新的化疗药物的出现,辅助化疗药物的发展,医药工作者对化疗药物的进一步认识,肿瘤患者对化疗的毒副反应已经较明显降低,肺癌患者对于化疗的恐惧也逐渐降低至消失。

     

    肺癌的化疗可分为根治性化疗、姑息性化疗、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以及胸腔及心包腔化疗。

    是否所有的肺癌患者都需要或都适合化疗呢?在选择晚期肺癌化疗方案时,我们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病理类型,

    2、病人的体质状态,

    3、基础疾病,如有糖尿病的患者,对于需要用糖皮质激素预防过敏的紫杉类,应该评估是否能很好控制血糖,

    4、患者对毒副作用可能的耐受情况,比如不能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使用长春瑞滨则有一定的困难,

    5、经济情况,

    另外肿瘤细胞上的一些分子的改变可能会是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下降,如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的改变使得某种药物的解毒受到影响,从而使其副作用明显增加,一旦研究数据进一步成熟,我们在选择化疗方案时,还应该尽可能获取上述分子标记的监测资料,在选择化疗方案时,针对每个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以提高化疗疗效,并最大限度减轻毒性。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肺癌患者都适合化疗,化疗的禁忌症包括以下几个常见的方面。

    1、kps<60或ecog>2的肺癌患者不宜进行化疗;

    2、白细胞少于3.0*10^9/L,血小板少于60*10^9/L,红细胞少于2×10^12/L的肺癌患者不宜进行化疗;

    3、肺癌患者伴有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或有炎症并发症和感染发热出血倾向者不宜化疗;

    4、在化疗中如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减药,停药或换药:治疗两周期后病变仍进展,或在化疗周期的休息期中再度恶化者,化疗不良反应达4级,对患者生命有明显威胁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时。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是铂类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药。Ⅰ-Ⅲ期的NSCLC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一般作为术后辅助治疗,也可作为ⅢA期患者的术前治疗,Ⅳ期患者以化疗为主,可以行局部的姑息性放疗。虽然对于NSCLC有效的化疗方案很多,但是总体疗效不高,一般在20%-40%,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能够达到CR(完全缓解)的患者较少,因此绝大部分不能通过化疗取得根治,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放疗,手术。而对于小细胞肺癌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对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目前最佳的联合化疗方案的总缓解率可达80%-90%,完全缓解率40%-50%, 中位生存期可达20个月。与无接受治疗的病人相比,有效的联合化疗能提高病人的中位生存期4-5倍,对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方案的有效率大约60%,中卫生存期7-9个月,有效率和生存期均低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病人。

     

    对于接受化疗的患者来说。除了化疗的疗效是最受关注的之外,化疗所带来的毒副反应是患者最为关心的话题,化疗药物主要为细胞毒药物,除了杀伤肿瘤细胞之外,对正常的人体组织及器官都有一定的损伤。针对目前临床常用的几种化疗药物来看,顺铂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和肾毒性,卡铂主要为胃肠道和血液学毒性,长春瑞宾为血液性毒性,胃肠道反应,静脉炎,紫杉类药物除了血液性毒性外,还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神经肌肉毒性,吉西他滨的胃肠道反应较小,主要分为血液性毒性和非血液性毒性两大方面。血液性毒性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下降。非血液性毒性主要表现为第一以下几个方面,

    1、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腹泻是化疗中最常见的消化道反应。

    2、肺毒性:发生率约为3%左右。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有干咳,呼吸困难,疲乏,进行性加重,很快出现发绀,静息下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等。大多与特定药物如博来霉素,甲胺蝶呤有关,

    3、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包炎等,使用不同药物发生的几率也不相同,常见的如蒽环类(阿霉素,表阿霉素等),紫杉类(紫杉醇、多西紫杉醇)。

    4、神经毒性:急性中枢毒性可表现为脑膜炎,慢性有脑白质病变几率下降。外周神经毒性表现为末梢神经如四肢及口周的麻木,感觉障碍,肌肉疼痛痉挛的常见药物如长春新建紫杉类的神经头像吉祥中枢毒性可表现为脑膜炎慢性慢性有脑白质病变,记忆力下降;外周围神经毒性表现为末梢神经,如四肢及口周的麻木,感觉障碍,肌肉疼痛,痉挛等。常见药物如长春新碱,紫杉类等等。

     

    怎样把化疗对机体伤害减到最小呢?

    这是肿瘤医师、肿瘤患者及家属最为关心的话题。

    1、首先营养支持治疗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化疗均可导致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造成营养丢失,补充不足,当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时,应及时尽早给予支持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口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等,合理的饮食十分重要,要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使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尽量避免服用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

    2、止吐治疗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在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的急性呕吐方案,有效率高、耐受性好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呕吐的常用药物,对延迟性呕吐联合应用胃腹安和皮脂激素亦有良好的效果。

    3、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技术绝对值小于500/μ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除了并发症增多外还可引起化疗推迟或药物剂量调低。这后两种情况对肺癌的根治性化疗不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能有效的缩短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如果已有一次的发热性粒细胞减少症出现。

    4、止痛治疗癌性疼痛是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症状之一,应该引起癌症患者及家属、医务工作者充分重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三阶段止痛治疗原则,单独或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可待因、吗啡等药物,配合其他辅助药物能缓解。大多数患者的疼痛感。

    5、其他: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可减少组织水肿和过敏反应。

    总之,随着人类基因组学和药理学的发展性药物的不断问世,个体化治疗模式的推进,“化疗”不再是令患者和家属恐惧的代名词,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肺癌患者的生存也会得到逐步改善。

     

    作者:胡牧 

    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我是大医生》推荐嘉宾

     

    诊室直达>>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236110658069

  •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新闻,二三十岁就患上结直肠癌的,一发现就是中晚期,感觉很可怕。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这种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而且容易误诊。2017年做的一个流行病学统计,和1990年相比,我国结直肠癌患病率增长了203%。

     

     

    结直肠癌,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癌症,一般直肠癌更常见。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是第三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二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

     

    我国结直肠癌的疾病现状

     

    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7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87%;由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病例18.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01%,是导致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出地区、性别和年龄差异,但5年相对生存率近年来有所升高。

     

    根据2015年公布的数据来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按照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东部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最高。

     

     

    结直肠癌发病率25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25岁之后快速上升,80~84岁达到高峰;而死亡率在3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30岁之后快速增长,85岁后达到高峰。

     

    从2000年至2014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在发病率方面,农村地区年增长率高于城市地区。但近年来,5年相对生存率有所提升;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结直肠癌的高分地区,但是生存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上海市结直肠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为70.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是什么呢?

     

    结直肠癌的病因目前暂时不明确,但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家族史、炎症性肠病、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糖尿病、吸烟、大量饮酒等。

     

     

    有国外研究报道了乙醇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即日饮酒量每增加10 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7%;但是这一结论在中国人群中尚存在争议。

     

     

    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有哪些呢?

     

    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首先是合理饮食:现有研究证据表明,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有研究指出:(1)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每增加10 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9%;(2)全谷物每日摄入量每增加30 g,结直肠癌发风险降低5%;(3)乳制品每日摄入量每增加400 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13%。另外,科学规律的体育锻炼同样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  

    曾根一辉医生:

     

    京东健康的各位读者,大家好!

     

    我是曾根一辉,在日本从事肺癌的临床研究与治疗工作多年,是一名肺癌领域的专家医师。我有幸受聘于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指定合作伙伴——日本WeHealth株式会社,和京东健康的医生合作,向中国患者在线提供线第二诊疗意见(Second Opinion)

     

     

    “第二诊疗意见”这种模式在日本并不陌生,已经兴起多年,日本的大多数医院都可以提供第二诊疗意见服务,但是原则上要求患者或家属必须到医院门诊听取。通过互联网在线提供第二诊疗意见的服务是近几年才逐渐被接受的。

     

    受到2019年12月以来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中国患者暂时无法继续赴日做进一步检查或现场听取日本专家的第二诊疗意见,于是我受京东健康和日本WeHealth株式会社的委托,与京东健康的医生一起,为中国患者提供线上第二诊疗意见。

     

    作为境外服务的我,基本原则就是:仔细阅读分析患者病历信息后,综合目前阶段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效果,回答一些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并给出我的后续建议,以供中国患者和他们的主治医师参考。

     

    我发现,大部分中国的肺癌患者都有几个共同的疑问,比如:目前的诊断是否准确、用药是否精准、治疗方案是否为最佳方案等等。

     

     

    其实,在日本这种情况也很普遍。当患者确诊癌症时,很多人都会怀疑和焦虑。这并不是说医院和医生的诊断不够准确(当然需要首先排除误诊的可能性),而是普通人都有共同的心理特征。

     

    因此,我在做远程第二诊疗意见的过程中,除了帮助中国肺癌患者排除目前误诊的可能性之外,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后续的建议。

     

    其实,这段时间接触的中国肺癌患者中,误诊是非常少见的!因为肺癌这个领域,以目前中国的医疗水平,无论是影像检查还是活体检查,都是非常精准的。对于后续的治疗方案方面,由于中日两国医院、医生的不同以及癌症领域深入研究程度的不同,可能会有一些差别。

     

    比如在日本,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基因工程领域等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会相对比较成熟,因此在选择进一步精密检查方案和治疗方向的时候,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项。

     

    受访专家:曾根一辉

     

    京东健康患者故事一

     

    L女士几年前出现胸闷气短、偶有刺激性咳嗽、后背疼等症状,当时去医院检查为肺部结节。在2020年年末做了PET-CT、肺穿刺等检查后,被确诊为肺癌晚期(肺腺癌Ⅳ期)。

     

    因此,L女士很想知道这几个问题:目前医生的判断是否准确?首选的治疗方法是什么?针对检测出的基因突变,第一步是用靶向药物还是化疗?具体用什么药物?什么剂量合适?治疗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需要定期复查哪些项目?

     

    针对L女士的问题,京东健康海外医疗协调员向她收集了当时能提供的所有病历信息资料。经过仔细阅读病历信息,曾根一辉医生给出了一些他的看法。

     

    向京东健康寻求帮助的L女士

     

    1、当前的病情分析:

     

    检查时间:2020年12月1日

     

    1)活检诊断:左肺上叶原发灶行肿瘤穿刺,诊断为肺腺癌。

    2)基因检测:发现EGFR基因突变(Exon19缺失)。

    3)CT检查所示:肺野范围内,双肺多发粟粒样结节,认为该影像表现与多发肺转移的诊断是吻合的。

    注:虽然需要与结核病变进行鉴别诊断,但是根据粒状影的大小来判断转移并不矛盾。

     

    因此曾根一辉医生认为:不管是否出现远端转移,目前该患者的癌症分期都为Ⅳ期(即4期),肯定了中国医院及医生对该患者的诊断。

     

    诊断为肺腺癌

     

    2、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建议:

     

    从患者目前的分期来看,曾根一辉医生认为不适合手术或根治性放射治疗。

     

    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全身药物治疗。由于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所以服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为首选。

     

    目前,日本普遍将第3代EGFR-TKI即奥希替尼(Osimertinib)作为一线治疗药物。除了5%的药物性肺损伤概率及偶尔的致命风险需要注意外,该药物的其他不良反应多在允许范围之内,而且与细胞毒性抗癌药物相比,其不良反应较少,患者的生命质量(英文简称:QOL)较好。

     

    除此之外,近年来也有使用抗PD-1抗体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方法,但是一般认为对EGF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效果较差,因此不建议将其作为首选药物

     

    关于放射治疗,如果存在难以通过药物治疗的疾病,则考虑对患者头部或骨骼进行局部照射。但是,如果药物疗法能够控制疾病的进展,那么一般不需要实施放疗。

     

    此外,如果对EGFR-TKI出现耐药时,一般会转为细胞毒性抗癌药等疗法

     

    曾根一辉医生认为, 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全身药物治疗

     

    3、未来的风险评估(支气管扩张是否影响肺癌的治疗等),需要警惕的问题,定期复查的项目:

     

    虽然支气管扩张是在看似原发性的肿瘤内发现的,但是在将来的病程中认为几乎没有恶化的风险。

     

    开始治疗后,需要警惕EGFR-TKI的不良反应——肺损伤。如果发热、咳嗽、气喘等症状出现恶化,请尽早就医。

     

    定期复查的项目包括:

    1) 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检测;

    2) 通过胸透观察日常疾病的进展情况;

    3) 每几个月做一次胸部和腹部CT、脑部磁共振、骨显像及PET-CT等检测;

    4) 虽然EGFR-TKI是非常有效的药物,但是,其耐药的中位时间约为1年半,因此需要监测病情是否出现反复。

     

    定期复查很重要!

     

    京东健康患者故事二

     

    W先生2021年2月在我国被诊断为“肺腺癌”,与L女士一样,W先生的疑虑也是诊断是否准确、后续需要怎样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仔细阅读和分析了W先生的病历后,曾根一辉医生给出了以下观点:

     

    担忧病情的W先生

     

    1、当前病情的分析:

     

    患者被诊断为肺腺癌。

    1) 胸膜活检组织中CDX2呈阳性,这可能是大肠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癌症的表现;

    2) 但是如果上下消化道内窥镜检查等没有异常,那么从PET-CT报告来看诊断为“原发性肺癌”并不矛盾。

    3) 首先,排除了误诊的可能性。

     

    不过,由于患者未能提供DICOM格式的影像检查资料,所以无法给出更深入、细致的评论。(注:在寻求国际第二诊疗意见时,为方便国外专家更精准地阅读病历和判断病情,需要患者最好提供国际上通用的DICOM格式影像资料)。

     

    2、对现行治疗方案的看法或建议:

     

    因已有胸膜转移的迹象,所以曾根一辉医生认为按照Ⅳ期(晚期)肺腺癌来治疗是妥当的。据悉,药物靶向的基因突变(EGFR, ALK, ROS-1, MET, BRAF等)为阴性(如有未检查的基因突变,最好进行相关检查),所以后续治疗可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化学疗法”为主要方向。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化学疗法”为主要方向

     

    3、关于新的检查或治疗方向:

     

    肺癌发生脑转移的几率较高,而且药物疗法对脑转移很难奏效,因此建议进行MRI等检查以明确是否出现脑转移。如果发生脑转移,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可以考虑对脑部进行放射治疗。

     

    目前患者在尝试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曾根一辉医生建议先调查抗体22C3中肿瘤组织PD-L1的表达。如果表达较低,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的效果可能会不太理想。

     

    左侧胸腔积液在引流后虽然得到了改善,但是今后有再次发生胸腔积液的可能,症状可能会再次加剧。如果可能的话,建议在药物治疗前实施胸膜粘连术,或者作为化学疗法,联合使用有减少胸腔积液效果的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等。

     

    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可以考虑放射治疗

     

    4、对患者问题的回答:

     

    如上所述,曾根一辉医生认为我国医院的诊断结果和迄今为止的治疗方案是妥当的。

     

    关于药物治疗,如果肿瘤组织PD-L1高表达(>50%)的话,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也是妥当的。

     

    在日本,如果患者目前一般情况良好的话,多会采用铂类联合化疗的方法。另外,由于胸腔积液有再度恶化的可能,所以建议可先实施胸膜粘连术,或者考虑贝伐珠单抗的联合治疗方案,即“阿特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卡铂+紫杉醇”的联合治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贝伐珠单抗有引起出血或血管栓塞等风险,有的患者可能不适合使用。如果PD-L1非高表达,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可能不易起效,所以可以采用上述4剂联合治疗的方法;但如果胸膜粘连术后即使PD-L1低表达了,就可采用相对长期奏效的“纳武单抗+伊匹单抗+化学疗法”

     

    虽然联用的药物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如果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上述方案也是非常值得参考的。当然,如果优先考虑不良反应的话,采用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也是一个选择。

     

    曾根一辉医生:

     

    以上两位患者都有共同的问题,即:目前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是否准确、后续需要如何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相信这也是大部分癌症患者都面临的问题。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国医疗技术和准段水平的进步,“误诊”现象非常少见。

     

    因此,通过远程第二诊疗意见,我希望首先能够帮助中国患者更加相信医生的诊断,排除误诊的可能,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不安的情绪。

     

    其次,因为中日两国所处医疗环境不同,采取的治疗方案可能会有差异,我希望通过第二诊疗意见以及与患者主治医生的合作,为患者介绍一些新的治疗方向,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医疗服务也将突破国界限制,医生可以为更多国际患者提供服务,消除他们的疑虑,从这个角度来看,跨境第二诊疗意见即是患者的一个强心剂,也帮助患者更加信任自己国家的医疗水平,同时还能给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向和希望。

     

    这也是京东健康很多海外专家愿意帮助更多中国患者的初衷。

     

    目前,京东健康已与多家海外医疗机构签订合作,整合全球优质医疗资源为中国患者服务。为保证服务质量和治疗连续性,京东健康会为患者协调相应专科的中国医生共同参与远程咨询服务,中外医生针对用户具体情进行探讨并给出解决方案。

     

    受访者 | 日本癌症学会认证癌症专家医师医学博士 曾根一辉

    文 | 黑凤梨

  • 很多人都存在“只有抽烟的人才会得肺癌”这样的错误观念。实际上,大家普遍都知道男性得肺癌的比例高,这与肺癌的首要致癌因素吸烟有关。中国男性的吸烟比例高达 52.1%,中国一半以上的男人是烟民。男性肺癌发病率、死亡率都是女性的两倍左右。但事实上,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低。在女性癌症发病中排名第二。

     

    中国女性的吸烟比例的确很低,只有 2.7%。有数据显示,亚洲 60%~80% 的肺癌女性患者从不抽烟。

     

     

    除此之外,肺癌的其它危险因素包括家族肺癌病史、接触某种空气污染物(石棉、砷、氡,甚至是柴油味)。

     

    为什么肺癌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肺癌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每年因肺癌死亡的女性甚至比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癌加起来死亡的人数还

    多。

     

    如果尽早确诊,肺癌的治愈率很高。但是只有约16%的患者在疾病的第1阶段就发现了肺癌。通常情况下,如果肺部中有7-8

    个结节小瘤,一般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大多数患者都是在肿瘤增长挤压呼吸道,造成一些呼吸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患了肺

    癌。

     

    如果突然出现以下异常,请及时去医院检查:呼吸困难;呕吐;头晕;持续咳嗽。

     

    一旦癌症扩散,肺部之外的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是中晚期肺癌,身体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症状:背痛;骨头疼;头疼;体重减轻;意识混乱。

     

    为什么会得肺癌?都是这6个原因导致,请远离他们

     

    1、吸烟

     

    长期吸烟可生诱发鳞状上皮肺癌、或未分化小细胞肺癌。烟草的组成成份及燃烧时的烟雾中含有3-4苯丙芘、砷、亚硝胺类

    多种致癌和促癌物质。

     

    据统计,70~80%的肺癌是由长期吸烟引起的;吸烟人群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人群高10~20倍;吸烟时间越长,吸烟的支

    数越多和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机会越大;妇女被动吸烟,肺癌的发病率较配偶不吸烟者高2倍以上。

     

    2、职业因素

     

    指从事石棉、砷、铬、镍、煤焦油以及放射性元素有关的职业,由于长期接触致癌物质,肺癌的发病率高。

     

    3、大气污染

     

    已知工业废气、煤和汽油燃烧造成的大气污染,是城市较农村肺癌发病率高的因素之一。

     

     

    4、肺部慢性疾病

     

    肺部一些炎症性病变及肺纤维瘢痕病变,刺激肺组织,引起癌变率升高,如肺结核、矽肺、尘肺等,这些疾病经常与肺癌并

    存。

     

    5、人体内在因素

     

    家族遗传及人体免疫机能降低、代谢活动、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能对肺癌的发病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6、营养状况

     

    维生素E、B2的缺乏及不足在肺癌患者中较为突出。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维甲类、β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锌、硒)等易发生肺癌。此外,人们还应该提高对肺癌的认识,早检查意味着早发现,这样可以减少癌症晚期才发现的情况。尽早治疗,对肺癌的康复至关重要。

     

    许多早期就发现肺癌的患者建议,如果出现持续数周(超过2-3周)的咳嗽,就应该尽快去医院检查了。你是最了解自己身体的人,如果感到异样,不要耽误,请尽快去医院检查,这甚至可以帮助挽回你的生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前段时间港媒报道称TVB老戏骨廖启智因患胃癌停工,而就在3月28日晚,他的经纪公司就发文宣布了一个噩耗:廖启智先生因患胃癌,于28日晚上8时32分离世,享年66岁。

     

     

    对于喜欢香港电影的观众来说,这位黄金配角一定不陌生。

     

    他出道40年,电影、电视、舞台剧均有涉及,贡献了无数荧幕形象,例如《无间道》、《笼民》、《无双》、《怪侠一枝梅》等,凭借着出色的演技和敬业的精神曾多次提名金像奖最佳男配。

     

    其实在去年,廖启智就已经确诊,并且开始接受治疗,但无奈已经到了晚期。

     

    前段时间吴孟达因肝癌去世,如今又是廖启智因胃癌去世,当他们发现癌症之时,都是到了晚期。Dr.京为这些老戏骨感到遗憾,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幸事件又一次告诉我们:

     

    预防癌症,早发现早治疗才是重中之重。

     

    胃癌会盯上哪些人?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全世界胃癌新发病例约108.9万例,居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的第5位。2020年全世界因胃癌死亡病例约76.9万例,居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第 4 位,其中 43.9% 发病病例和 48.6% 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

     

    相对于其他疾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胃癌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图源:pixabay

     

    胃癌的发病是复杂的,由多种因素引起,比如遗传、生活习惯、细菌感染等[3]

     

    一、家庭遗传因素

     

    胃癌患者有家族聚集性,胃癌的癌变与抑癌基因有关。

     

    二、生活习惯因素

     

    1.  饮食不健康

     

    高盐、高油食物会破坏胃粘膜,长期过量食用这类食物会增加患胃病的风险。并且如今人们生活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人饮食和作息都不够规律,常常饿一顿饱一顿,所以胃的小毛病屡见不鲜。

     

    而廖启智先生对待工作十分认真,去年确诊之时都没有放弃工作,很可能因为平日工作忙碌而忽略了健康饮食方式。

     

    2.  长期吸烟喝酒

     

    根据《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发表的《2000—2019年中国胃癌流行病学趋势分析》中的统计图可知,中国男性胃癌标化发病率是女性的3.0倍,标化死亡率是女性的2.7倍[1]

     

    2000—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变化趋势[1]

     

    2000—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1]

    图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乙醇以及香烟中的尼古丁会直接刺激胃粘膜,可能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形成。而男性吸烟和喝酒比例远高于女性,所以男性胃癌的发病率也高于女性。

     

    三、细菌感染因素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导致胃癌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感染者较无感染者胃癌发病风险增加1倍[1]。家庭中共用筷子、牙刷都有可能传染幽门螺旋杆菌。

     

    图源:pixabay

     

    所以,想要远离胃癌,日常生活中需要多多注意健康。

     

    胃癌治疗要趁早

     

    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5%[4],所以及早发现对于胃癌的治疗大有益处。

     

    那么胃癌在早期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部分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胀气、恶心等[2]

     

    但绝大多数胃癌没有早期症状,并且常与胃炎以及其他胃部慢性疾病症状相似,不容易引起重视,从而容易放松警惕。直到中晚期才会出现明显消瘦、黑便、腹痛等更明显症状,然而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如果廖启智先生早些开始做检查,可能悲剧就不会发生。

     

    所以不管再忙,当胃部出现不适之时一定要前往医院做胃癌筛查,排除隐患。

     

    一、哪些人需要做筛查?

     

    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②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

    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④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二、如何做筛查?[4]

     

    在大多数人印象里,一提起检查胃病,想到的就是做胃镜,但多数人对于做胃镜抱有抵抗心理,其实大家不必太过担心,实在不想做胃镜可以先进行血清学筛查。

     

    血清学筛查是指胃蛋白酶原(PG)检测、胃泌素17检测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三种,如果做完这三项检查后发现有问题,再去做胃镜也不迟。

     

    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可以选择两种方式。

    1. 抽血检查幽门螺杆菌的抗体

    2. 碳13、14呼气实验,也就是常说的吹气实验,无需抽血

     

    做完以上三项检查后,根据PG检查和HP的检查结果可以将患者患胃癌的风险分为A、B、C、D四级,再根据级别分类来决定接下来的检查。如果检查结果处于A级,说明不用做胃镜检查了,但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定期做复查还是很有必要的。

     

    胃癌风险分级表[4]

     

    早期胃癌筛查步骤[4]

    资料来源:《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

     

    血清学检测可用于胃癌的初筛,检测费用较低,相比胃镜只需采血,降低了痛苦,更加适合想要排除胃癌的人群进行初筛。

     

    筛查出的高危人群,及B级、C级、D级三类,则需要去医院消化内科做内镜筛查,内镜筛查可选择电子胃镜筛查、超细胃镜检查、磁控胶囊胃镜筛查、高清内镜精查。

     

    1.  电子胃镜检查

    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因为检查仪器会接触舌根部,所以容易引起呕吐反映,具有一定痛苦,接受度较差。

     

    2.  超细胃镜检查

    相比于第一种的电子胃镜,超细经鼻腔插入,降低了不适感。

     

    3.  磁控胶囊胃镜筛查

    吞下一枚胶囊即可,全程无痛苦、便捷、诊断准确度高,有助于发现胃癌前病变或状态,但价格不菲。

     

    4.  高清内镜检查

    所谓高清,就是比普通内镜更加清晰,胃癌的检出率也更高。

     

    图源:图虫创意

     

    为避免做胃镜时感到痛苦,Dr.京在这里提醒大家,在做胃镜时,可以做以下几项准备:

    1.  检查前不要紧张,保持心情放松,平静呼吸。

    2.  实在无法接受,可以选择无痛胃镜。

     

    具体做哪一项可依据自身的接受程度以及财务状况进行选择,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正常,那么就可以暂时放心了接下来定期做复查就可以,无特殊情况建议一年复查一次。

     

    如果检查发现黏膜充血、糜烂甚至是溃疡等,先不要紧张,需要进行活检,来判断一下是否为恶性。

     

    今年有太多熟悉的人离我们而去,同时也在提醒着我们,想要远离癌症,日常防护和定期检查都要做起来。

     

    参考文献:

    [1] 曹毛毛,李贺,孙殿钦, 等.2000—2019年中国胃癌流行病学趋势分析[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1,20(1):102-109. DOI:10.3760/cma.j.cn115610-20201130-00746.

    [2]张晓红,冯莉,贝颂华, 等.25万例症状性患者胃镜筛查早期胃癌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28(1):34-36. DOI:10.3969/j.issn.1006-5709.2019.01.008.

    [3]张琴,谭婷婷,王明婷, 等.胃癌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7):1008-1010. DOI:10.19435/j.1672-1721.2020.07.069.

    [4]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7):433-448.DOI: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4.07.001.

    [5]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等.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8,12(1):8-14. DOI:10.3760/cma.j.issn.1674-0815.2018.01.003.

    除微博截图与视频截图外,其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甲状腺个子不大、压力不小,近年来发病率一骑绝尘。

     

    下图中的红线代表甲状腺癌,发病率从2000年突然开始飙升,每年以平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

     

     

    为什么甲状腺癌越来越常见?《生命时报》采访肿瘤及内分泌专家,教你保护好“多灾多难”的甲状腺。

     

    受访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鹿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内科副主任医师   周新荣

    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中心主任、教授   李超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赵鹏程

     

    1个坏消息

    甲状腺癌加速增长

     

    甲状腺癌成了发病率增速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且在全球都很普遍。

     

     

    • 韩国2010年新增癌症患者中,甲状腺癌占17.8%,发病率排名第1;
    • 美国1990年到2009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近5倍;
    • 中国2015年,甲状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中位居第4位。北京市甲状腺癌发病率近9年增长225.2%。

     

    令人悲伤的是,女性甲状腺疾病发生率是男性的4倍,甲状腺癌发生率是男性的3倍

     

    2个好消息

    甲状腺癌是相对“善良”的

     

    为何全球患甲状腺癌的人数大幅增加?

     

    查来查去,医生发现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检测仪器进步了。

     

    1 患者变多,是因为检查先进了

     

    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上升和高分辨率B超的出现有关。

     

    彩超被作为常规体检的筛查项目普及之后,筛出的甲状腺病例增多。

     

    彩超的精准性和敏感性远优于过去,甚至可以发现小到2毫米的癌变,导致原来没发现的疾病如甲状腺结节(包括甲状腺癌)被发现。

     

     

    2 甲状腺癌死亡率低

     

    甲状腺癌虽然发病率高,但导致的死亡率很低。

     

    美国从1950年到2004年,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明显,但死亡率反而降低了44%,2011年死亡1780例,2013年死亡1890例。

     

    因此在医生们看来,甲状腺癌是一个相对“善良”的恶性肿瘤,也就是恶性程度较低。

     

    对于确诊的甲状腺癌,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

     

    6个信号提示癌症来了

     

    以下6个症状是甲状腺癌的表现,出现的时候最好及时查查甲状腺。

     

     

    // 声音改变

    高分化侵袭性甲状腺癌的症状之一,就是甲状腺周围结构被肿瘤局部侵入,包括控制声带的神经。如果该神经受到癌症侵袭,就会引起声音嘶哑或改变。

     

    // 咳血

    由于甲状腺紧挨着气管和食管,如果甲状腺癌侵入了这两个部位,就会造成咳血。

     

    // 吞咽或呼吸困难

    如果增大的肿瘤压迫了颈部结构(包括气管或食管),患者就可能出现吞咽或呼吸困难。

     

    // 严重腹泻

    这种症状只见于甲状腺髓样癌。有时,病人会出现慢性腹泻,病程长达数月或数年。他们会去看消化内科,试图找出腹泻的病因,结果却是甲状腺髓样癌。对于那些患有甲状腺髓样癌的人来说,他们每天排便次数多达10~20次。

     

    // 颈部下方有大的肿块

    此症状多是在患者做体格检查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这种肿块通常是无痛的。如果你的颈部接受过强烈辐射,一定要提防患癌风险。

     

    // 淋巴结肿大

    甲状腺癌瘤体增大时,就会导致颈部侧面的淋巴结肿大。

     

    此外,童年期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接触史、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彩超。

     

    5个防癌细节护好甲状腺

     

    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可以有效降低发生甲状腺结节或癌的风险。

     

     

     1  避免过度劳累

    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不会直接影响甲状腺,但可通过扰乱神经、内分泌系统,造成免疫功能失调,破坏对自身抗原的“兼容性”,导致甲状腺被免疫系统攻击。

     

    2  避免电离辐射

    甲状腺是人体内对放射最敏感的器官,所以应尽量减少可能的放射线暴露。

     

    3  适量摄入碘盐

    绝大部分人在日常食物中获取的总碘量仍然不足。除有特殊要求外,正常人最好食用加碘盐,但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

     

    4  对镜自查

    对着镜子,头部稍微后仰,露出颈部。

     

    • 一看:颈部两侧是否对称、肿大。已有结节的,平时可以对着镜子看它是否在长大,通常结节长到2厘米时就会比较明显。
    • 二找:找到随着吞咽动作上下活动的甲状腺。
    • 三摸:含一口水,用手指触摸颈部下方(喉结两侧),水吞下去时,感觉有没有小鼓包、小肿块,或硬的小结节。

     

    如发现问题,应尽早去医院排查。

     

    5  定期检查甲功

     

    35岁后,尤其女性,最好每5年做一次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彩超;妊娠女性必须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备孕前,推荐女性筛查促甲状腺激素(TSH)等相关指标。

     

    此外,生活中要尽量避开重金属、农药等环境“毒素”;避免雌激素滥用,警惕含雌激素类化妆品、保健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 有时,我们会感到喉咙里像卡了什么东西一样咽不下、吐不出,经常会认为是上火或是咽炎,并不太往心里去,多喝水,吃点药。喉咙嘛,能怎样,过几天就好了。但是啊,有一种现象,如果总是觉得有东西,像被鸡蛋卡住了似的,那就要提高警惕了。这个“鸡蛋”还真不是喝点水就能下去的。

     

    喉癌的危害

     

    喉癌其实就是喉黏膜上皮细胞癌变而引起的恶性肿瘤疾病。是头颈部癌症的“首席”,近年来发病率更有升高的趋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可以时刻警惕、早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便能以“保卫”健康、“战胜”喉癌。

     

    一.    知己知彼:喉癌的三大部位

     

    分类一、声门癌

     

    声门癌即指发生在声带间声门区的喉癌。这一类型发病率最高,约占喉癌的60%。

     

    在声门癌早期,声带处细胞的恶性增殖会影响声带的正常振动发声,造成声音嘶哑等症状。而到了晚期,癌变细胞会突破上皮层基底膜“入侵”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引起组织细胞分泌增加和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刺激咳嗽、造成痰中有血,若声门癌进一步恶化则会造成声带固定,从而堵塞声门、引发呼吸困难。

     

    分类二、声门上癌

     

    声门上癌即指发生在声带上方喉部喉前庭的喉癌。它的发病率仅次于声门上癌,约占喉癌的30%-40%。

     

     

    声门上癌来得“无声无息”,在早期我们只会感到喉咙肿胀,而无其他特别的感觉,也常常因此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直到晚期,癌变细胞发生转移,声门上癌才对我们展露“獠牙”:癌变细胞转移到声带区会引起发声嘶哑;“攻击”组织细胞破坏血管同样会引起咳嗽、血痰等症状;最终恶化增大则会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

     

    分类三、声门下癌

     

    声门下癌即指发生在声带下方声门下腔的喉癌。它的发病率最低,只占喉癌的4%-6%。

     

     

    声门下癌的起病则更为隐秘,我们往往很难在早期就及时发现它的存在。只有到了晚期,它才会表现出喉咙有异物感、发声嘶哑、长期咳嗽、痰中带血、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所以我们更应该对它提高警惕,别等到“回天乏术”后再追悔莫及!

     

    二.    拉响警报:关注喉癌的危险因素

     

    喉癌的致病原因是什么尚未有定论。但是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过度发声、过烫饮食和电离辐射都和喉癌的发生有关,均为喉癌的危险因素。

     

     

    三.    寻医问诊:了解喉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和化疗是现代治疗喉癌的主要方法。针对早期患者,往往只需用激光等方法摘除肿瘤部位即可;对于晚期患者,则要先辅以化疗措施,以减少癌细胞的扩散范围,再实行全喉或半摘除术,以达到彻底消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虽然小小的喉中“鸡蛋”,有可能是致死“恶魔”。但是也无需害怕,我们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就能“消灭”喉癌、“捍卫”生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一、重视口腔卫生,干净呼吸系统

     

    清洁口腔+清洗鼻腔,能帮助减少一些有害微生物通过呼吸循环系统进入肺部的机会。

    1.清洁口腔

     

    饭前刷牙、饭后漱口。刷牙用“巴氏刷牙法”,且每天三次,每次刷够3分钟。及时更换牙刷。健康人群的牙刷一般每3个月更换一次,感冒等疾病痊愈后也需更换牙刷。定期护理。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洁牙,及时清除掉长期堆积在牙周的菌斑,以及刷不掉的软垢、残留。

     

    2.清洗鼻腔

     

    清洗鼻腔可使鼻毛不致成束贴在黏膜上,而更好地发挥其过滤空气的作用;还可除去许多病原菌,减少感染机会。每天早晚在洗脸的时候,可以让清水稍微进入鼻腔中,达到清洗鼻子的目的;而鼻炎患者则建议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二、平衡肠道菌群

     

    益生菌和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健康,从而间接性地降低肺癌风险。国际期刊《JAMA Oncology》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显示:摄入纤维最高的和最少的人相比,患肺癌的风险降低了17%;食用益生菌最多的与从不食用益生菌的人相比,患肺癌的风险降低了19%;益生菌和纤维的摄入都最高的人与纤维摄入少、又不食用益生菌的人相比,患肺癌的风险降低了33%。因此平时要多吃高纤维的果蔬、含益生菌的发酵食物。

     

    三、早发现,早治疗

     

    80%的肺癌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这也是它高死亡率的主因之一,所以早发现很关键!

     

    1.抓住早期症状

     

    不明原因的刺激性干咳,尤其是遇到冷空气、刺激性气味等,会加重咳嗽;另外,夜间咳嗽、突然咯血、胸痛不适、杵状指(手指末端无痛性增生、肥厚、肿胀)等也可能是肺癌的征兆。一旦出现,建议立即就医检查。

     

    2.定期体检

     

    胸部低剂量CT,可以看到2-3毫米的异物,是目前公认的,针对早期发现肺癌最有效的手段。荷兰一项研究表明,接受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男性肺癌死亡率降低26%,女性肺癌死亡率降低61%。所以对于50岁以上人群,以及其他肺癌高危人群而言,应每年做一次。

     

    3.肺癌的高危人群

     

    长期吸烟:吸烟指数=吸烟年数*每日吸烟的支数>400支;吸二手烟大于20年;长期工作在粉尘颗粒较多的环境;长期工作在密闭环境中;有肺癌家族史的人

    四、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肺气一虚,人体推动血脉的功能减弱,各种病邪更容易侵体,肺炎、肺癌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故为气虚的人可推荐中药方“扶正抗癌饮”,即为黄芪30g,枸杞10g,罗汉果1个。具体方法为锅中加入300ml水,放入黄芪浸泡30分钟,再文火煎煮30分钟,倒出药液备用;黄芪留在锅中,加水150ml,加入10g枸杞,煮15分钟; 将煮好的药液倒出,两份药液晾凉至70℃左右,加入一枚掰碎的罗汉果,浸泡30分钟即可饮用。此方适合有易感冒、咳嗽、气喘吁吁等肺气虚症状的人,有助于逆转气虚肺癌体质,辅助预防肺癌。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