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肝癌成“中国特色癌” 防控乙肝刻不容缓

肝癌成“中国特色癌” 防控乙肝刻不容缓
发表人:疾病解码者

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消化、解毒、分泌等重要功能。然而,我国肝脏疾病负担沉重,尤其是肝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近九成肝癌患者都与乙肝有关。

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肝细胞损伤,增加肝细胞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最终诱发肝癌。此外,长期酗酒、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水源污染等因素也增加了肝癌的发生风险。

为了预防肝癌,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乙肝疫苗。自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我国已成功预防了数千万例乙肝病毒感染。此外,定期体检、健康生活方式、避免接触致癌物质等措施也能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对于肝癌患者来说,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肝动脉介入治疗、放疗和化疗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肝功能状况,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肝癌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控乙肝、预防肝癌刻不容缓。通过接种疫苗、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肝移植状态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肝移植状态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肝脏移植手术作为一种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可以为许多患者带来新的生命希望。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肝移植手术。以下几种情况的患者,可能不适合接受肝移植治疗:

    1. 多器官功能衰竭:当患者同时出现肝脏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时,肝移植手术的风险极高,死亡率较高。

    2. 严重感染:肝移植手术后的患者免疫力较低,容易发生感染。如果患者存在严重感染,如细菌、真菌感染等,肝移植手术后的感染风险极大。

    3. 晚期肝癌: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如果肿瘤较大、数量较多、合并血管侵犯或肝外转移,肝移植手术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4. 肝硬化晚期:肝硬化晚期患者,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肝昏迷、脑出血等,肝移植手术的风险较高。

    5. 患者自身状况: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等,都会增加肝移植手术的风险。

    专家提示:对于不适合进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应积极寻求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保守治疗等,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肝脏移植作为一项成熟的治疗手段,在治疗多种肝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肝脏移植的临床评估展开,探讨患者进行肝移植的时机、适应症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首先,进行肝移植的患者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疾病严重程度已达到需要移植的程度,其他治疗方法已经无效;患者有良好的生存预期,能够依从用药方案;患者不存在影响生存或生命质量的并发症。

    早期转诊至移植中心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这将有助于移植中心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充足的时间了解治疗选择,做出决定。

    常见需要进行肝移植的情况包括:急性肝衰竭、肝细胞癌、慢性肝病、慢性胆道疾病、利尿治疗无效的腹水、慢性肝性脑病、肝肺综合征、携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患者以及其他罕见情况。

    在进行肝移植前,患者需要接受全面评估,包括肝脏疾病程度、身体条件、心理状态等。同时,患者需要了解肝移植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并与医生充分沟通,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肝脏移植术后,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嘱,定期复查,并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以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它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然而,面对这种疾病,我们并不无能为力。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甚至有可能实现病情的逆转。

    一、治疗肝硬化,药物治疗是基础

    药物治疗是肝硬化治疗的基础。常用的药物包括保肝药、抗病毒药物、抗纤维化药物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切勿自行购药或随意更改药物剂量。

    1. 保肝药:如甘草酸制剂、多烯磷脂酰胆碱等,可以减轻肝脏负担,保护肝细胞。

    2. 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适用于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3. 抗纤维化药物:如秋水仙碱、索非布韦等,可以抑制肝纤维化进程,延缓病情发展。

    二、治疗肝硬化,并发症不可忽视

    肝硬化患者常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腹水、食管静脉曲张、肝性脑病等。这些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治疗肝硬化时,必须重视并发症的治疗。

    1. 腹水:可以通过利尿剂、血浆置换等方法进行治疗。

    2. 食管静脉曲张:可以通过内镜下套扎、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3. 肝性脑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方法进行治疗。

    三、治疗肝硬化,肝移植是终极手段

    对于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肝移植可以彻底治愈肝硬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治疗肝硬化,日常保养不容忽视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膳食,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避免感染:加强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

    3.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总之,肝硬化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患者仍然可以重拾健康。

  •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铜代谢障碍,导致铜在体内沉积,损害肝脏、脑部和其他器官。目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Wilson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然而,选择合适的供体对于亲体肝移植的成功至关重要。传统的诊断方法,如临床表现、血清铜蓝蛋白和尿铜检测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近年来,DNA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Wilson病亲体肝移植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DNA测序技术可以检测患者ATP7B基因的突变情况,从而明确诊断Wilson病。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突变,可以了解其遗传背景,为选择合适的供体提供重要依据。此外,DNA测序技术还可以用于排除症状前患者,避免移植术后出现并发症。

    本文报道了2例Wilson病患者亲体肝移植的案例。通过DNA测序分析,发现其中1例患者的基因突变与临床诊断相符,其父母均为致病突变的杂合子;另1例患者被误诊为Wilson病,但其基因突变情况正常。这表明,DNA测序技术在诊断Wilson病和选择供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DNA测序技术为Wilson病亲体肝移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基因诊断,可以更准确、更有效地治疗Wilson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互联网医疗:我的肝移植术后随访之旅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坐在电脑前,心情有些忐忑。这是我第一次通过互联网医院与医生进行咨询,主要是关于我的肝移植术后随访问题。

    医生***非常专业和友好,他耐心地听我描述了近期的身体状况,包括肝功能检查的一些指标变化。虽然我在网上看了一些资料,但面对专业医生时,我还是显得有些紧张。

    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病史,包括手术前后的情况,以及我现在所用的药物。他告诉我,虽然我的群体反应抗体和HLA-I、HLA-II指标都是阴性,但这并不能完全排除慢性排异的可能性。

    我有些困惑,医生***便耐心解释道,肝移植后的排斥诊断是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单凭一个指标来下结论。他建议我可以带着所有材料去门诊,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我的病情。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耐心和细心。他不仅给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推荐了我科的一位专门做术后随访的老师***,让我对后续的治疗和护理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这次线上咨询让我对互联网医院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敬业。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在他们的帮助下,健康地生活下去。

  •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器官捐献作为一种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昨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际扶轮3450地区合作建立的“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正式开通。这意味着,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可以通过该网站在线登记自己的器官捐献意愿,并有权随时修改或取消登记。

    该网站的开通,为我国器官捐献事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平台。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的,拥有国家专业资质的器官获取组织和器官捐献协调员,可以登录该网站,根据志愿者登记的器官捐献意愿,及时将器官取出挽救他人的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器官捐献不仅需要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还需要得到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根据我国的器官捐献与移植相关伦理法规,公民器官最终是否捐献,除了个人生前的意愿表达,还取决于其在弥留时是否符合器官捐献的医学状态,并需得到其近亲属的同意。

    因此,网站建议志愿者将身后捐献器官的意愿告知家人,以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网站还强调,目前登记的志愿者信息仅供国内已获授权的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使用。针对器官捐献资源是否可以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共享的问题,我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王海波表示,依据当前法律法规,内地器官移植医院可以为包括港澳台地区居民在内的中国公民进行器官移植,但不允许为外国公民提供器官移植服务或器官供体。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演员曾志伟在网站启动后成为首位登记的器官捐献志愿者,并被受聘为中国器官捐献宣传大使。他表示,器官捐献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器官捐献的行列中来。

  • 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由于肝脏功能尚可,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然而,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恶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代偿期肝硬化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代偿期肝硬化治疗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保肝药物、利尿剂等。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延缓病情进展。保肝药物可以保护肝脏细胞,改善肝功能。利尿剂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腹水和水肿症状。

    二、饮食治疗

    合理的饮食对于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遵循以下饮食原则:

    • 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 限制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
    • 控制盐分摄入,避免水肿
    • 禁酒,避免刺激性食物

    三、肝移植

    对于晚期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较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定期复查

    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 肝移植手术作为挽救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肝脏移植的供体来源一直是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活体肝移植应运而生。那么,活体肝移植手术对供体是否安全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活体肝移植手术具有供体来源广泛、手术时间短、费用较低等优点,成为临床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手术涉及到供体的健康安全,因此,活体肝移植手术对供体是否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早期活体肝移植手术主要应用于儿童患者,由于需要移植的肝脏组织量较小,手术风险相对较低。随着技术发展,活体肝移植手术逐渐应用于成人患者,但由于需要移植更大体积的肝脏,手术难度和风险也随之增加。

    活体肝移植手术的供体风险主要包括术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胆漏、应激性溃疡、切口疝、肺部感染等。死亡风险相对较低,据统计,儿童活体肝移植供体死亡率约为0.1%,成人活体肝移植供体死亡率约为0.2%。这些数据表明,活体肝移植手术对供体是相对安全的。

    为了降低活体肝移植手术的风险,术前需要对供体进行严格的评估,包括肝脏功能、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方面。术后也需要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活体肝移植手术的伦理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保护供体的权益,需要建立完善的伦理审查制度,确保手术的合法性和伦理性。

    总之,活体肝移植手术对供体是相对安全的,但仍需严格遵循手术规范和伦理原则,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肝移植术后,患者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胆道并发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胆道并发症主要包括胆瘘、胆道狭窄和胆管结石。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胆瘘。胆瘘是指在肝移植术后,胆管与周围组织之间的连接处出现破裂,导致胆汁渗漏到腹腔。早期胆瘘的出现可以通过穿刺引流、再次手术或者介入方法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果胆瘘合并有腹腔感染,还需要采取抗生素、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胆道狭窄。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胆道并发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供体、受体、胆道口径不相匹配,缝合过程中出现了口径匹配异常,导致吻合口狭窄。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胆道的缺血,特别是供体肝脏在体外保存时间过长,导致的冷缺血性损伤,以及胆管周围血液系统出现了一些特别是微小的毛细血管障碍,导致的胆道的缺血性损伤。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介入放置胆道支架或者通过再次手术来进行解决。

    最后,我们来说说胆管结石。移植术后胆管结石往往也是继发于胆管狭窄、胆道感染或者是胆瘘而出现的胆汁排除不畅。继发的胆管结石由于引起胆道梗阻,需要将结石取出,包括介入治疗、内镜下的治疗,或者是再次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处理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休息和避免过度劳累,以降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此外,肝移植术后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胆道并发症。在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在肝移植术后,患者还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 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胆道并发症。

    最后,祝愿所有肝移植术后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

  • 半个世纪以来,肝癌诊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

    1960年代早期,乙肝病毒作为肝癌的主要元凶被发现,为后续的预防工作奠定了基础。法国学者Henri Bismuth对肝脏解剖的完整描述,为肝癌的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1963年,肝移植手术的出现,为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20世纪70年代,丙肝病毒被发现,并成为肝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981年,第一个预防乙肝病毒的疫苗问世,为预防肝癌提供了有力手段。1983年,消融治疗的出现,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90年代,肝移植技术不断改进,使更多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的机会。2007年,索拉非尼成为第一个被证实有效的肝癌靶向药物,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为肝癌的防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