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尿糖可推测血糖水平?

尿糖可推测血糖水平?
发表人:秒懂健康

  糖尿病患者常用尿糖“+”号来判断病情、指导治疗,然而由于每个病人的肾糖阈值不同,尿糖与血糖的相关对应值就不一样。比如,同是尿糖一个“+”,而血糖有的是10.0mmol/L,有的是13.0mmol/L,有的则是8.0mmol/L。因而在治疗前,病人应测定一下自己的肾糖阈是正常、增高、还是减低,使尿糖检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血糖水平,起到正确判定病情,指导治疗的目的。在当前血糖监测尚不普及的情况下,即便是城市能用血糖仪监测血糖的患者也不足10%,更不要说贫穷边远地区,能正确运用尿糖监测,不失为简便有效的方法。

  正常人尿中仅有微量葡萄糖,每100毫升约20毫克,此时尿糖检查为阴性。当血糖超过一定浓度时,血液里的葡萄糖就会从尿中排出(尿糖),当尿糖呈阳性时所对应的血糖值,就是肾糖阈,一般为8.9~10.0mmol/L。肾糖阈正常时,尿糖随血糖升高而增多,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病友可以通过尿糖血糖折算法测定肾糖阈。笔者曾用此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肾糖阈104例,并与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同时进行(也可以单独测定),通过实际应用,笔者发现此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实用。

  肾糖阈正常时,尿糖与血糖有如下对应关系:

  一般说来,血糖10.0~12.8mmol/L时,尿糖“+”;血糖12.8~15.5mmol/L时,尿糖“++”;血糖15.5~17.8mmol/L时,尿糖“+++”;血糖>17.8mmol/L时,尿糖“++++”。

  测定方法:先将尿排空,半小时后再同时检测血糖、尿糖,将两者结果与上述对应值比较:血糖与尿糖对应值一致为肾糖阈正常,血糖值>尿糖对应值为肾糖阈增高,血糖值<尿糖对应值为肾糖阈减低。如尿糖“+”,血糖13.8mmol/L为肾糖阈增高,即血糖值高于尿糖加号,表明肾脏排泄糖的功能下降,重者可引发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常见于久病和老年人。此时尿糖就不能正确反映血糖水平了,病人常常误认为自己的尿糖正常了,病情好转了,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如甲病人经常尿糖一个“+”,而血糖高达15.5mmol/L,表明肾糖阈高,多见于久病的病人,此时若以尿糖指导治疗,常会出现服用药量过小、治疗不达标等现象。又如乙病人尿糖“+”,而血糖7.0mmol/L,表明肾糖阈降低,见于初患病人,此时若以尿糖指导用药,就会服药过量,引发低血糖反应。

  用尿糖血糖对照法测定肾糖阈应注意:

  ①尿糖阳性时方可做此试验,排尿与抽血间隔越短越好。试验前膀胱的尿一定要排空,有尿遗留的病人不做此试验。

  ②若用电脑法“++”约相当于试纸法“+”。

  ③肾糖阈对尿糖有明显影响。

  ④严格操作程序,要分别测定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肾糖阈,因餐后血糖升高快,尿糖升高慢,两者对应值可有微小变化。

  ⑤遇有不易判定的结果,应以血糖值为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糖是人体血液中的糖,如果糖含量过高,就会导致血管发炎,堵塞,从而引起各种心血管疾病。但是除了注意饮食,多锻炼外,实际上还可以靠一招“喝水”,来帮助稳定,控制血糖。

     

    水分无法稀释血液中的糖分,但是它可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

    当血糖升高时,许多人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吃,多喝,多尿,但是体重减轻”,这段时间有些人会下意识地感觉,“如果频尿,我就少喝点水好了。”但实际上,这反倒使症状更加严重。

     

    由于饮水不足,血液变浓,导致血糖值升高,而身体会将这些过多的糖分输送到肾脏,试图排出体外,但由于糖分实在太高,肾脏的渗透压整个被搞乱了,要排出的时候就会连水一起排出。因此,“频尿”是糖尿病本身的一种症状,并非是喝水引起的,而是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保持血糖平衡。

     

    然而,水能帮助控制血糖,并非因为它能“稀释血糖”,而是它能改变代谢。饮水使身体感觉更健康,因为补充细胞缺水的水分,有助于身体新陈代谢,促进循环,提高血糖代谢能力。有时会总想吃东西,其实是因为身体缺水,才发出“吃”的信号,“喝够了水,身体就不容易感觉‘饿’了,自然就不会吃太多糖了,也就更容易控制饮食了。

     

    四种饮用时间安排。

    起床后立即喝一杯水,睡前2小时内不要喝水。

     

    由于压力荷尔蒙升高,加上一夜饥饿,会是血糖最高,血最浓的时候,所以记得喝一杯水,唤醒身体的新陈代谢系统,让血糖慢慢回到正常值。

     

    而且睡觉时,血糖会因为压力激素降低而下降,夜间低血糖会有问题,再加上晚上睡前喝水容易导致排尿,干扰睡眠,反倒带来危险,个人建议睡前2小时不要喝水。

     

    运动时要喝“矿物质水,电解质水”

     

    由于血糖过高,也容易有多汗的问题,水分比一般人流失得快,因此个人建议运动时可补充含电解质、矿物质的水分,让水分更容易留在体内。但是永远不要喝运动饮料,因为它太甜了。

     

    不渴的时候也要喝水,但“小口慢饮”

     

    尽管说高血糖会有“容易口渴”的问题,但是如果血糖值一直保持在最高点,因为总是感到口渴,反倒会对“口渴”的信号不敏感,即“感到口渴”。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定期喝水,只是如果没有口渴的时候,可以小口慢慢喝,每一次喝100~150cc左右即可。

     

    喝完茶,咖啡,酒后,要在同差不多水中补充水分。

     

    有时许多人会习惯于“以茶换水”或“以咖啡换水”,但实际上这两种饮品都会帮助排尿,反倒无法留住水分;个人建议在每一次尿完后,再补上差不多同样量的水。而且葡萄酒也是排尿饮品,所以喝完后还个人建议喝一杯水,也可以帮助酒精代谢。

     

  • 很多糖尿病人吃水果,生怕血糖一下子飙升,那么,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吃什么水果是比较合适的呢?今天就听听这4个糖尿病友怎么说。

     


    1、糖友小美


    原来我很喜欢吃水果,各种水果都爱吃,口渴时,吃点水果真香,到了夏天吃西瓜,一刀下去分两部分,拿勺子大口大口吃,真叫那个爽。根本不去切成小瓜瓣。到了秋冬,葡萄熟了,一次也吃许多。


    现在得糖尿病了,再不敢吃那么多了,平时,只能吃苹果,梨,桃,樱桃,猕猴桃,柚子,杏,但也不敢尽饱吃,每次只吃上几口,香蕉,菠萝蜜,桂圆,只是会少吃点,一次吃四五颗。


    总之,每次路过水果店,只能多看看,不敢多买了,为了血糖好,身体好,管好嘴吧!


    2、糖友王哥


    俺个大老爷们,打小就不咋爱吃水果,有几样会来把吃点,如甘庶、桔子、梨等。前年查出得糖尿病以后,水果就更少吃了,严格遵照大夫的吩咐增加营养的前提下悠着点吃些低碳水果。


    平时买回的苹果、桔子、柚子、葡萄、梨子啥的都会分开包装好,有间距搁冰箱里或架上保存,这样防止串味和相互影响加速变质。水果适当吃些,可以增加营养和各种维生素很有必要,悠着点吃就得嘞!

     


    3、糖友菲姐


    水果,琳琅满目,十分诱人,它不仅好看而且还好吃!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也是身体所需要的。但是,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和正常人那样,想怎么吃就怎样吃了,要有底线了!


    我得1型糖尿病33年了,刚得病时去医院就诊,医生就明确的告诉我,1天的饮食方案,主食5两左右,瘦肉2两,鸡蛋1个,豆制品少许,蔬菜可以多吃,水果不能多吃!


    可以说33年糖龄的我,在患病的前几年,几乎是很少吃水果的,后来在控糖岁月中,我也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饮食规律,找到了适合自己吃的水果,对血糖升糖指数能够接受的水果,在血糖平稳时,我会在两餐之间加点水果,或者是晚上十点加餐。


    我经常吃的水果包括:青枣;雪花梨(吃1/4);苹果(1/4)橙子(1/4);橘子(1小个);柚子(1瓣);猕猴桃(1个)西瓜,只是吃紧挨着皮的部分少吃一点。


    如果血糖不稳漂浮不定时,我还是以西红柿 (大的)、黄瓜为主,小西红柿(圣女果)我不能吃,它的含糖量比较高,对我不适合!


    对于我来说,榴莲,火龙果,干得大枣绝对不能吃,吃了血糖飙升。


    糖人啊!管理好自己靠自己,这些年来我总结归纳了,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生命掌控在自己手里,珍爱自己就是珍惜一切……


    4、糖友李希


    说起吃水果,我以前并不怎么喜欢,只对几个特别的喜爱吃,比如榴莲,椰子,荔枝,龙眼,冬枣等等这一类高糖的水果,一次吃好多,其余不爱吃。


    得糖后,通过不断学习,知道了那些水果都是高GL的升糖炸弹,所以忍痛割爱,而且为了防止贪嘴,拒绝诱惑,坚决不买,眼不见为净。


    同时 捡起了平时不爱吃的对健康有益的水果,比如樱桃、苹果、柚子等等,每天不同样,换着花样吃,现在也渐渐习惯了,并爱上吃水果,现在最爱的是猕猴桃,小点的一口一个,最多吃2个,所以,也不会影响血糖。

  • 作者:冯献荣

    感觉喝水甜甜是不是得了糖尿病,人们在喝水的时候感到有一丝丝甜甜的味道,所以他们担心是不是患有糖尿病,不过不能单凭这个现象断定自己患上糖尿病,因为造成口甜的原因有很多,所以不能一概而论。那么口甜和糖尿病有什么关系,造成口甜的原因有哪些。

    为什么喝水会甜甜呢

    这个情况和吃饭感觉甜甜一样的道理,因为口腔有分泌淀粉酶,然后就分解成葡萄糖分子,而这些分子是甜甜的,所以我们会有时候感到喝水也甜甜的原因。还有一种情况也会造成口甜的,就是运动过后出了大量的汗液,身体处于缺水状态,这个时候身体糖分的浓度就会升高,因此运动后喝水也会感到有一些甜甜的。

    喝水甜甜和糖尿病有没有关系呢

    在多数情况下,喝水感到甜的和糖尿病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喝水甜可能是血糖升高造成,也可能是上述讲到原因造成的,实在担心可以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一般糖尿病的症状有尿多,因为糖尿病的关系影响到肾脏器官,所以容易出现尿多症状;此外,糖尿病患者容易口渴,很多时候需要多喝水,从而增加尿液,还有体重变化,一些糖尿病患者体重容易不断下降,也有一些患者在患病前有肥胖现象,因此要早点去检查,不然体重会逐渐下降。

    综上所述,喝水感到甜和糖尿病没有什么关系的,还有口甜也可能是脾胃虚弱造成的,所以为了避开口甜症状,在平日饮食里,大家应该多吃清淡食物,少吃糖分高的食物。还有面对糖尿病的时候不需要过于紧张,而是要积极治疗,做好相关防治措施,不要糖尿病影响到正常生活。

  • 小区邻居李阿姨今天拦住了亮哥,问我:空腹血糖1次6.8mmol/l,复查7.2mmol/l,到底是不是糖尿病呢?我想大家也一定会有相同的疑问,糖尿病该如何确诊呢,这样情况,是用药还是不用药呢?

     

     

    这就是涉及到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血糖监测及治疗问题了。我结合《国家基层糖尿病管理手册(2019)》给您细细解读。今天我们只讨论2型糖尿病。

     

    我们先来看一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且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 mmol/L或

     

    (2)空腹血浆血糖(FPG)≥7.0 mmol/L 或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 血浆葡萄糖≥11.1 mmol/L

     

    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 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异常或糖耐量异常;

     

    对于(2)(3)无典型糖尿病症状,需改日复查空腹血浆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浆血糖以确认;

     

    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高血糖病史,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重新评定糖代谢状态

     

    如果符合上述标准,就可以诊断2型糖尿病了。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一定是医院化验室的静脉血糖,家庭中的血糖仪不作为诊断标准。像李阿姨这样在药店用血糖仪测的精准度不够,所以建议去医院抽静脉血化验。

     

    那么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又是怎么回事呢?

     

    空腹血糖筛查是简便易行的糖尿病筛查方法,宜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的可能性。比如像李阿姨这种情况,我们在医院空腹静脉抽血化验也会遇到,一次低于7.0mmol/L,一次高于7.0mmol/L,到底是不是糖尿病,单靠空腹血糖判定不了,所以就需要借助OGTT了。

     

    如果空腹血糖或任意点血糖异常(空腹血糖≥6.1 mmol/L 或任意点血糖≥7.8 mmol/L),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建议行OGTT(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 h血糖),具体方法如下。

     

    1.晨7:00—9:00时开始,受试者空腹(8~10 h)口服溶于300 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75 g,如用1分子水葡萄糖(医院常用的50%葡萄糖8.25支)则为82.5 g。儿童则予每千克体重1.75 g,总量不超过75 g。糖水在5 min之内服完。

     

    2.从服糖第1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和服糖后2 h分别在前臂采血测血糖。

     

    3.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但也无须绝对卧床。

     

    4.血标本应尽早送检。

     

    5.试验前3 d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 g。

     

    6.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或苯妥英钠等)3~7 d。

     

    所以李阿姨这种情况就需要行OGTT试验了,然后根据OGTT实验结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判定。

     

    如果达不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又比正常血糖偏高,医学上就是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

     

    当空腹血糖在6.1~<7.0mmol/L,OGTT2小时<7.8mmol/L就称为空腹血糖受损。

     

    当空腹血糖<7.0mmol/L,OGTT2小时<7.8~<11.0mmol/L,称为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统称为糖调节受损(糖尿病前期)

     

    临床上经常看到空腹血糖为6-7mmol/L的患者,餐后血糖可以达到15mmol/L,其实早已经是糖尿病了,却因为空腹血糖没有明显升高,又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而被忽略了,住院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有并发症了,所以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预防糖尿病很重要。

     

    对于糖尿病大家都能够足够重视了,也知道糖尿病的危害。

     

    而对于糖尿病前期却往往忽略了,希望通过此文章能一起大家的重视。注意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糖,采用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适度运动方式控制血糖。

     

    以下是血糖仪测血糖的注意事项分享给大家:

     

    毛细血管血糖检测规范

     

    1.测试前的准备:

     

    (1)检查试纸条和质控品贮存是否恰当。

     

    (2)检查试纸条的有效期及调码(如需要)是否符合。

     

    (3)清洁血糖仪并妥善保管。

     

    (4)检查质控品有效期

  •   【典型问题】医生,你好,我患糖尿病多年了,现在正在打胰岛素,很想咨询下每天什么时候测血糖最准?在怎样特殊情况下该测血糖了?

      【我们的解答】不同的患者病情不同,血糖测量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异。

      餐前血糖检测,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关注的,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者;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以仅供参考,测量血糖和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所以我们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关键一:测血糖的时间

      最好是在早晨空腹时、三餐前、三餐后 2 小时和睡前。医生一般并不要求你每天都测 8 次。但是,你可以从上面的时间中,每天选不同的时间,一天做 1 ~ 2 次。这样,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得到一份血糖随饮食和时间波动的完整的资料。

      如果你正在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就需多测几次。你可以选择以下时间检测:

      ※ 在运动之前、之中和之后。

      ※ 当你怀疑自己的血糖水平正在降低时。

      ※ 当你开始使用一种新的降糖药时。

      ※ 在你患其他疾病时。

      关键二:监测的频度多少为宜?

      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度,你可以和医生咨询后自己决定。当近期血糖常常偏高时,应监测空腹及餐后两小时血糖,它们能较准确地反映出你血糖升高的水平。而当你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你最好注意监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可以尝试间隔一段时间,在某日的不同时间测 4 ~ 6 次血糖,了解一天 24 小时中血糖的变化规律。对于血糖控制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以较长。但对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人,及使用胰岛素治疗,新被确诊糖尿病,近期血糖控制不稳定,近期有低血糖发生,换药或调整剂量,妊娠,出现生病、手术、运动、外出、饮酒等各种生活应激情况的患者,应增加监测频率。另外,驾车时发生低血糖是非常危险的,因此驾车前监测血糖十分必要。

      关键三:餐后 2 小时血糖如何监测?

      监测餐后 2 小时血糖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当前的饮食、药物等治疗计划是否能良好地控制血糖,因此在监测餐后血糖时,只有和平常一样吃饭、服药,才能正确地反映出日常的血糖控制情况。有人特意在监测血糖那天停止用药是错误的。餐后两小时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并且精确到分,用同一块表计时,不能从进餐中间或结束后开始计时。

      关键四:在什么特殊情况下该测血糖了?

      1. 出现饥饿感。

      许多患者认为,有饥饿感就是低血糖。其实有些患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自身血糖很高但不能被身体利用,也会产生饥饿感。因此,觉得特别饿,一定要查查血糖,以避免盲目施治。

      2.口渴。

      口渴是高血糖的症状之一,因此在喝水前最好搞清楚,到底是因为血糖高还是因为体内缺水。

      3. 疲劳

      血糖波动时,患者易感疲劳。所以,如果觉得全身没劲,应测一下血糖,采取相应措施。

      4.开车。

      患者在高血糖或低血糖时开车都是很危险的。如果血糖过低,你可以先吃点糖,15分钟后再检测一下,确认正常后再上路。如果测出来血糖过高,最好请别人开车。

      5.睡得特别死。

      有些患者睡得特别死,血糖高、低都不能把他们弄醒。对这些患者来说,如果血糖近期不稳定,最好上床前测一下,上闹钟半夜起来再测一次。

      6. 气变大。

      低血糖的症状包括易怒、焦虑、颤抖、心慌、出汗、饥饿等,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因此出现情绪变糟时,也许该测血糖了。

      7.压力骤增。

      家庭变故、工作压力会使血糖水平升高,如果压力来源持续存在,需要频测血糖。

      8.忙碌。

      忙碌本身会让血糖升高,另外也容易让人忘记测血糖,甚至忘记吃饭。因此,忙的时候不妨用闹钟或便条来提醒自己测血糖。

      9.锻炼。

      运动会使血糖短暂升高,接下来又能降低血糖。应该咨询医生,看看运动前可以接受的血糖是多少。锻炼时要把应急的甜食和手机、血糖仪带在身边。

      10.感觉任何不适。

      糖尿病人应该对身体的暗示保持敏感,出现任何不适都要尽快测血糖。

      作者简介:张炯光 中西医学士+高级营养师

      毕业于是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

      熟练掌握常见病中西医的诊治;

      熟练掌握营养学知识,熟悉糖尿病、高血压营养咨询。

        

  • 贫血和低血糖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们有时会出现类似的症状,比如两者都会引起人们的头晕、乏力、面色出现苍白等症状,但我们大家一定要弄清楚贫血和低血糖的区别,两者不仅在症状上有很多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异。低血糖的患者在平时就要注意糖分的补充要及时,贫血患者要注意吃有营养的食物补充体内缺乏的营养元素,下面一起来看看贫血与低血糖的区别。

     

    贫血与低血糖的差别

    贫血和低血糖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贫血和低血糖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事实上贫血和低血糖都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同时因为两者的发病症状有点类似,所以很多人会把贫血和低血糖混为一谈,从而导致出现治疗失误,延误了疾病的及时治疗,进而导致病情出现恶化,所以我们要正确区分贫血和低血糖还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两者发病症状有何不同。先是低血糖症状,低血糖发病时环责会出现身体虚弱、莫名的出汗、心悸、身体会出现震颤、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注意力也会出现不容易集中、视力也出现障碍问题、意识还会出现逐渐模糊等,严重者还会出现抽搐甚至是昏迷。

     

    贫血,贫血患者的脸首先会发白,其中还会出现嘴唇、口腔粘膜、指甲发白的表现,贫血的人头发偏枯黄色,不是那么黑,不会瞬间身体不舒服,而是经常感到身体出现疲倦无力,有的患者还会出现不爱运动的现象,少数人的患者还会出现厌食的症状。

    治疗

    贫血和低血糖的症状不同,所以它的治疗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第一如果是低血糖的治疗,低血糖的病人关键的治疗方案就是补糖,在平时生活中要多吃些高能量的食物,种类要多样化,不能只吃一个品种,这样还会造成营养不足。平时贫血的病人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如大枣、桂圆等。

     

     

    其实贫血和低血糖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通过以上的知识分享希望可以帮助过更多的人们。我们可以根据症状选择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可以尽快地帮助我们恢复身体的健康。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也应该多学习一点知识方便我们更好的维持身体的健康。

  • 作者:孙志伟

    相信大家对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并不了解,有时候糖尿病和饭前饭后都有关系,更不用说在肚子饿的情况下会造成什么样子的影响发生了,如果肚子特别饥饿而没有办法及时得到营养,就容易导致很多情况产生,而贫血血糖升高也只是其中的一种问题。

    肚子饿的时候,身体就会缺少营养,这个时候体内胰岛素不足,血糖升高到肾脏没有办法过滤血液时,不能把全部的糖分吸收回来就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形成。其实这是最典型的症状了,糖尿病发生后可以利用一些胰岛素或者是饮食的方式来进行控制。注射胰岛素是正确的方法,不要给身体上造成任何问题,最关键的是饮食一定要注重,不能吃太甜的东西,以免糖尿病加重。因此,患者如果肚子饿就要及时补充,尽快做到少食多餐。

    对于低热量的情况,可以吃一些冬瓜,青菜,茄子,黄瓜,西红柿的蔬菜,既能减轻饥饿感,又不会让血糖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如果能够再吃一些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类型的食物,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如果血糖高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医生给出一个正确的方案,千万不要因为不了解血糖升高的情况而给身体上增加负担和影响。喝水也能够缓解饥饿感,有时候口渴和饿的感觉很容易混淆。所以,在饿的情况下要去吃一些东西来改变血糖升高的问题。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容易引发血糖升高,这就是我们人类应该要注意的问题了。饥饿感的确会引起很多的问题,不只会有血糖升高的现象,还会有很多其它的情况发生,所以在了解和注意的过程中,要正确的认识到这个问题。

  •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是如此。有的患者以多饮多尿为主,有的以消瘦、乏力为主,有的以急性或慢性并发症为首发症状,不管何种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加强运动和锻练,即可增加糖的利用,又可增强体质。另外,消除肥胖、吸烟、高脂等易患因素,也很重要。


    糖尿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的高了,很多人对糖尿病的症状不了解,所以,发现自己糖尿病的时候已经很晚了,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糖尿病的正常值是多少呢?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糖尿病呢?今天我们就大家解答一些关于糖尿病的问题。

     


    对于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指标是不一样的,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正常值的检查安全范围应该是6.1左右,或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1,所以,餐前和餐后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空腹的血糖在6-7之间,那么可认为是空腹血糖损害,但也不能判断为糖尿病,餐后2小时的血糖在7.8-11之间也是血糖损害,这种情况说明有可能有糖尿病的发病迹象,积极的预防和改善可有效的预防糖尿病。


    如果通过血糖测试血糖值已经超过11的话,那就可能会是糖尿病,但是这个过程还不能判定,因为很多外部的原因也可能引起短暂的血糖升高,比如今天吃的糖太多,也会有一过性的血糖升高,这个时候就需要多次测量了,如果多次检查的血糖都是11以上,那基本就可以判定为糖尿病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如何控制呢?控制到多少算正常呢?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一般都是药物,必须要使用药物,单独的锻炼和饮食控制是很难将血糖降到理想水平的,不能随意的停药,如果是先天性的1型糖尿病,则是需要胰岛素降糖,不管是何种方式降糖,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将血糖控制到餐后10以下,只要血糖不长时间超过11,就是正常的。


    对于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必须的,如果药物不能控制,及早的使用胰岛素,而1型的糖尿病只能使用胰岛素,药物是没有用的,在治疗糖尿病期间,一定要经常检测血糖,控制好自己的血糖,除此以外,还要注意饮食和锻炼,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最难控制,一定要注意。

  • 糖友失禁三部曲:频尿、急尿、尿失禁。为什么糖友们容易漏尿或尿失禁?四成以上糖尿病患者超过65岁,高龄群体尿失禁的比例本来就很高,从性别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前列腺肥大,膀胱尿路出口堵塞,影响排尿的女性伴随着生产、肥胖、月经停止等妇科问题,也会引起压力性尿失禁关于糖尿病引起的尿失禁,分为急性和慢性。

     

    进一步说明急性高血糖值在3人以上1人以下,其中1人尿多,血糖值高,尿频增加,有些人进厕所尿不出来,慢性高血糖引起膀胱神经系统的病变,膀胱异常收缩失禁不能依靠自觉!

     

     

    尿失禁也被称为社交癌症,大多女性约30%有尿失禁现象,尿漏不仅容易引起会阴部的红肿和溃疡、泌尿道感染等,严重的还会引起自主能力的丧失和社交障碍。

     

    例如,尿失禁的糖友和孙子一起玩的结果,孙子一靠近就闻到异味,长期引起关系的疏远和自卑感。这里建议糖友和照顾者的家人,从3个方向可以知道是否有尿失禁:

     

    1. 排尿次数增加。通常小便增加的次数是渐进的,很多人可能会疏忽,周围的家人和照顾者也可以帮助观察。

     

    2. 清洗裤子时发现尿味变重。

     

    3. 夜尿次数增加。通常早上起床小便,夜尿次数增加,妨碍睡眠时需要注意。通过体贴和同情心,积极面对尿失禁的糖友中也有因尿失禁而关闭自己的人,发生了很多高龄糖友忧郁的情况,因为我们没有体贴这位温暖的建议在护理时体贴和同情心,和长辈积极面对。

     

    他也特别注意高龄糖友:

     

    1. 确实检查。如果有尿失禁症状,男性应进行腺摄影检查,女性应进行泌尿科、妇科检查。

     

    2. 实行糖控制,避免长期高血糖对膀胱功能的伤害。

     

    3. 减少夜尿问题。白天尽量多喝水,小便,到了晚上不要接触茶和咖啡等利尿饮料,睡觉前尽量排尿,膀胱受损,一次不干净的话,可以多次解决,减少夜尿问题。

     

    4. 适度使用失禁防护产品进行辅助。晚上起床上厕所不仅不方便,还容易发生跌倒等危险,可以考虑使用成人纸尿布的辅助,减少长辈上厕所,提高整体睡眠质量,维持身心健康。

     

    试穿尿布的第一手体验:真干爽!也许我们无法阻止尿液泄漏,但我们可以改善生活。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男女专用的防漏尿垫,可以让糖友勇敢地出门,也不怕停止尿液乘坐观光巴士。

     

     

    为了体验尿布的感觉,我们邀请医务人员试穿尿布,没有不舒服,还很清爽。面对高龄社会,大多数人都会到达这一天,无论是治疗、糖控制还是护理,家庭都需要更加体贴和关注,使生活更加健康舒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在我国也是引起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的主要杀手之一。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因为糖是甜的,所以糖尿病也被称之为甜蜜的杀手。

     

    关于糖尿病,估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但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很多人依然是一知半解,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糖尿病,看一看和糖尿病有关的那些知识。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胰岛分泌胰岛素障碍,或者分泌出的胰岛素功能障碍,导致体内血糖代谢异常的一种疾病。因为体内糖分代谢异常,使得患者出现血糖、尿糖升高,进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二、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很多糖尿病可以没有症状,只是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或者在治疗其他疾病时发现糖尿病。但依然有很多糖尿病是有症状的,比如常见的糖尿病症状主要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吃饭吃得多、喝水喝得多、小便尿的多以及体重一直减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多一少的症状。

     

    三、糖尿病怎样检查出来?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大多数糖尿病测个血糖便能确诊,但如果患者的血糖正好处于诊断糖尿病的边缘时,就需要检测更多的东西来确诊了。比如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糖代量试验等,以明确患者是否为糖尿病患者。

     

     

    四、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糖尿病,主要是管住嘴、迈开腿,远离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控制体重。只有管住嘴,适当运动,才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概率。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糖尿病我们不知道,甚至知道是糖尿病我们不控制。才是最为可怕的。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