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近年来,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为推动中药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工信部近日发布了《2013年度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申报指南》。该指南旨在通过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以及名贵中药材产业化生产基地和滚动支持以往项目等三个方面,共选定33个中药材品种予以扶持。
据悉,项目扶持资金可能从2012年的1.35亿元增加到5亿元。这一举措将有助于确保中药材数量和品质的稳定,为中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根据《申报指南》,2013年主要扶持33个中药材品种,包括22个大宗药材品种和11个濒危稀缺药材品种。其中,药材产业化基地主要针对中药大品种和民族药特色品种,特别是中药基本药物和创新药的支撑性原料药材的保障。名贵中药材产业化则针对资源稀缺、价格昂贵、野变家技术有基础但尚未有效建立人工繁育基地的名贵中药材,如穿山甲、羚羊角、冬虫夏草等。
《申报指南》要求,每个中药材生产基地项目应确保新增建设面积达到该品种全省总面积的10%以上,或可提高该药材供应量10%以上,且生产的药材质量达到或高于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
近年来,国家对中药产业发展非常重视。‘十一五’期间,工信部每年对中药材种植安排2500万元扶持资金;‘十二五’期间每年增加1亿元,升至1.25亿元;2012年的扶持资金规模再次增加1000万元,扶持规模达到1.35亿元。据透露,本次项目扶持申请的资金额可能高达5亿元。
工信部消费品司医药处副处长张军表示,中药材扶持项目作为国家专项,其目的在于确保中药工业得到稳定的药材来源。通过专项资金的扶持,对主要药材品种的质量、数量以及价格三个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从而以小带大,维护整个中药材和中成药工业的稳定发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仿制药,作为与原研药具有相同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替代药品,在降低医疗支出、提高药品可及性、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仿制药市场却面临着诸多困境。一方面,医保和招投标政策限制了仿制药的推广,导致民族仿制药企业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另一方面,我国仿制药市场处于低水平仿制和低利润混战的状态,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药监局于2012年发布了《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旨在提高仿制药质量,促进仿制药市场健康发展。然而,相关专家指出,仅靠质量一致性评价还不足以解决问题,还需要从政策层面给予更多扶持。
恒生制药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王麟表示,希望国家能够从医保和招投标等方面给予仿制药更多的支持。例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通过后,可以优先进入医保目录,并给予报销;在招投标过程中,可以对民族仿制药首仿产品给予优先考虑。
此外,王麟还指出,我国仿制药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总之,我国仿制药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药品监管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提高药品安全监管水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积极推动药品审评审批改革,将部分药品注册申请事项委托省局承担,实现了国家总局与省局分类负责、互为支撑的审评审批格局。
5月12日,第六届药物信息协会(DIA)中国年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主题为:质量与合规——满足患者需求的保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尹力在大会上致辞,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医药产业发展和药品监管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自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以来,我国药品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加强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推进药品监管改革,实现了药品问题标本兼治。到2013年底,796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通过检查,保证了药品生产质量。1200多家其他类别的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了新修订的药品GMP认证,推动了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在药品审评审批改革方面,国家总局将继续推进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审评审批效率。同时,还将加快立法进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满足患者的需求,保护患者权益。
此外,国家总局还将继续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严惩重处高压态势,重点开展对制售假劣药品、网上非法销售药品、违法广告等的专项整治。同时,加快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电子化等技术手段,提高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
总之,我国药品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不断努力。通过加强监管、完善法规、推进改革,我国药品安全水平将不断提高,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药品。
在当前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头号威胁。据统计,我国亚健康人群占比高达75%,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健康的广泛关注,也催生了大健康产业的兴起。
大健康产业涵盖了医疗、康复、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相关领域,旨在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大健康产业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如何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大健康市场中脱颖而出呢?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策略:
首先,大健康产品开发需要转变观念。过去,医药企业主要关注疾病的治疗,而大健康产业则更注重预防和保健。因此,企业需要从“治疗”观念转变为“预防、保健、康复、养生”的综合观念,将产品和服务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其次,服务范围也需要转变。过去,医药企业主要面向患病人群,而大健康产业则面向更广泛的群体,包括亚健康人群和关注健康的人群。企业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盈利模式也需要转变。过去,医药企业的盈利主要来自药品销售,而大健康产业则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盈利渠道,如养老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康复服务等。
中药企业进入大健康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企业拥有深厚的品牌底蕴、丰富的研发经验和良好的品控体系,这些都是其他企业难以比拟的。因此,中药企业可以借助自身优势,在转型大健康产业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然而,大健康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品牌延伸陷阱。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时,需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认知,避免过度扩张,否则只会导致失败。
总之,大健康产业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市场,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推进医疗改革,特别是在药品采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7日,安徽省出台《公立医疗机构基本用药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标志着安徽省药品集中采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次集中采购范围涵盖了1118种药物,其中包含520种国家基本药物,实现了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此举旨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减轻患者看病负担,让更多患者受益。
在药品采购过程中,安徽省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制定了详细的药物质量评价标准。同时,对于竞争不充分的独家垄断产品,采取了政府指导价的方式进行限制,确保了药品价格的合理性。
除了药品集中采购,安徽省还积极探索医用耗材和设备的集中采购。通过搭建集中交易平台,让医用耗材供应商和医院在平台上阳光操作,集中交易,进一步降低了医疗成本。
此外,安徽省还首次探索医用设备集中采购,通过分级分类采购的方式,降低了设备价格,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安徽省药品集中采购的实施,不仅减轻了患者看病负担,也为医疗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近年来,中医药的发展备受关注,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争议。如何看待这些争议?中医药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本文将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的观点,探讨中医药的未来发展之路。
首先,关于中医药是否为伪科学的争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中医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不是伪科学。尽管有人借中医之名行骗,伤害了中医药的声誉,但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潜力巨大。根据调查报告显示,90%的民众表示会关注中医药信息的传播,53%的民众生病后愿意首选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中医药的发展要顺应时代潮流,更多地服务老百姓的健康需求。
然而,中医药的接受度在年轻人中并不高。为了让年轻人信任中医药,需要将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体系,让年轻人从小正确认识中医药,培养对中医的感情,并亲身感受中医药的疗效。
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中医教育走势与中医人才培养的规律存在差距。要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人才,需要解决中医教育、收入和地位等方面的问题,让更多人把中医作为毕生追求。
中药材的质量问题也备受关注。为了保障中药材的质量,需要加强统筹管理,成立中药材专卖机构,从种植、采集、收购到加工,整个过程统筹起来。
振兴中医药,首先要从国家层面整体规划,完善机制和政策。要着力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管理的政策、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与利用的政策、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筹资政策、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等,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
通用名药,也称为仿制药,是指对已过专利保护期的原创药进行仿制的药品。在我国,通用名药产业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低利润率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制药企业可以借鉴国际经验,从仿制国际药品、提高仿制水平入手,逐步实现从低水平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跨越。
一、国际通用名药市场发展迅速
全球通用名药市场价值约为400亿美元,并以每年10%至15%的速度增长。其中,欧洲通用名药市场的增长速度高于美国。随着“重磅炸弹”式药品专利的到期,通用名药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二、政府政策支持通用名药发展
许多欧洲国家政府为了缓解医疗保险的压力,纷纷出台政策支持通用名药的发展。例如,德国和瑞典引入了“药方替代”政策,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推动通用名药市场的发展。
三、我国原料药产业为通用名药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原料药出口大国。这为我国制药企业进入国际通用名药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专业医药咨询公司为通用名药国际注册提供支持
随着我国专业医药咨询业的蓬勃发展,国际间交流的不断加强,一些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国际医药咨询公司及资深专家将会为中国通用名药进入欧洲市场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我国制药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实现从低水平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跨越。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日益关注,中药质量问题也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从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储存到药品的流通、销售,各个环节都存在着潜在的质量风险。
首先,中药材的种植环节是影响中药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都可能对中药材的品质造成影响。此外,中药材的加工和炮制过程也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操作不规范、工艺落后等,导致中药成分不稳定,影响药效。
其次,药品的流通环节也存在着诸多风险。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可能采取掺假、伪造等手段,将劣质药品流入市场。此外,药品的储存和运输条件不达标,也可能导致药品变质,影响其安全性。
为了保障中药质量,相关部门和企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中药材种植、加工、储存等环节的监管,确保中药材的品质;
2. 严格药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防止劣质药品流入市场;
3. 建立健全药品追溯体系,实现药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
4. 加强中药研发,提高中药质量和疗效;
5. 加强公众宣传,提高公众对中药质量的认知。
总之,中药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确保中药质量安全,让消费者用得放心。
近年来,中药材市场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曾经昂贵的药材品种,如今却遭遇了价格暴跌的行情,部分品种跌幅甚至超过70%。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药材价格的剧烈波动呢?本文将为您深入解析中药材价格“高烧”四年后的暴跌原因及影响。
一、中药材价格暴跌的原因
1. 市场供需失衡:中药材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供需失衡。近年来,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大幅增加,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自然下跌。
2. 报复性回调:经过四年的价格上涨,中药材市场积累了大量的投机性需求,一旦价格下跌,这些投机者会迅速抛售,进一步加剧价格下跌。
3. 政策因素:国家近年来对中药材市场的调控力度加大,如限制野生药材采挖、推广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等政策,也对中药材价格产生了影响。
二、中药材价格暴跌的影响
1. 对药企的影响:中药材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药企的成本和利润。以太子参为例,其是江中药业的主营产品健胃消食片的主要原材料,占公司原料成本近60%。中药材价格下跌,将降低药企的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
2. 对消费者的影响:中药材价格下跌,消费者购买中药材的负担将减轻,有利于提高用药率。
3. 对中药材种植户的影响:中药材价格下跌,中药材种植户的收益将降低,可能导致中药材种植面积减少,影响中药材供应。
三、应对中药材价格波动的建议
1. 药企应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库存结构,降低库存成本。
2. 药企应加强与中药材种植户的合作,共同应对市场风险。
3. 政府应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癌症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好消息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抗癌药物正在研发中。近日,中珠控股子公司与美国药企TNI生物公司合作研发的抗癌药物取得了新进展,即将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据悉,TNI生物公司已按照美国FDA的要求,于8月底召开了三期临床会议,并正在补充实验数据。一旦补充完毕,即可进入待批阶段。这标志着中珠控股与TNI生物公司的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望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2012年,中珠控股控股子公司潜江制药与TNI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血液、骨髓造血系统癌症及癌症患者免疫力恢复的抗癌药物。双方约定,待美方进入三期临床后再确定进一步的合作。此次TNI生物公司获准进入三期临床,意味着双方合作有望进入新阶段。
目前,中国食药监局与FDA的合作协议为TNI生物公司在中国的三期临床试验提供了绿色通道。这将为TNI生物公司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提供便利,加快新药上市进程。此外,湖北潜江制药将负责资金的筹备,预计三期计划的花费为3000万至4000万美元。若成功,湖北潜江制药将获得该药在中国境内的独家特许权。
据了解,TNI公司已拥有治疗血液、骨髓造血系统癌症及癌症患者免疫力恢复的抗癌药物,并在临床前研究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果。此次与潜江制药的合作,有助于加强潜江制药的药品研发力度,增加药品储备,为我国癌症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癌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此外,定期体检、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都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措施。让我们共同期待新型抗癌药物的出现,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2012年,药品招标采购成为热议话题,其中五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现行招标制度只招标,不采购,导致药品供应链出现问题;二是企业公关成本增加,影响药品价格;三是中标后采购的药品质量难以保证;四是药品流通秩序混乱,商业贿赂难以杜绝;五是“以药补医”扭曲了医疗机构的价值取向。
2012年10月,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会议指出,未来推动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重点将发生三个转变:从注重平台建设向深化机制创新转变;从注重降低药品价格向注重药品质量价格综合效果转变;从注重药品招标向注重采购合同履行和药品使用转变。
未来,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完善基本药物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短缺药品监测机制、建立省级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等,仍将是我国药品集中采购的重要内容。
未来药品招标趋势预判:
宏观航标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