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医药研发领域,中国正面临着人才短缺和经验不足的挑战。一种新药从理论到产业化再到临床应用,需要经历漫长的研发过程,其中涉及许多复杂环节。为了提升中国医药研发水平,北大与赛诺菲中国研发中心携手合作,共同探索新的研发模式。
北大作为中国顶尖的学府,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学科资源。赛诺菲作为全球领先的制药企业,拥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双方的合作,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中国医药研发的进步。
合作项目将围绕新药研发、转化医学、临床研究等方面展开。双方将共同建立产学研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双方还将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更多优秀的医药研发人才。
此次合作,源于双方对医学事业的共同追求和对人类健康的高度责任感。北大与赛诺菲的强强联合,将为中国医药研发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中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合作项目将聚焦以下方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医药的需求不断增长。然而,中药民族药产业在种植、研发、加工等方面仍面临诸多困境,制约着产业发展。本文将围绕广西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药材种植水平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中药材种植规模、品种、质量等方面难以满足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导致药材供应不稳定,影响药企产能提升和稳定发展。
其次,科研成果的产业转换能力较弱。中药、民族药药物研发的立项、评奖困难,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导致科研成果难以及时转化。
第三,制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深加工技术尚未突破,产业链不均衡。此外,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难以吸引更多资金投入。
针对以上困境,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发展特色大宗地道药材种植,保障药材供应质量和规模;二是加强药材市场流通环节监管,提升质量标准体系;三是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业转换能力;四是完善产业链,提升企业竞争力。
总之,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在2008年,众多新药纷纷上市,其中一些凭借出色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实用性,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有望成为下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
(一)琥珀酸去甲文拉法辛口服控释片:这款由惠氏制药生产的创新药物,用于治疗成人严重抑郁性障碍(MDD)。其一日一次的给药方式,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便捷的治疗选择。此外,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近,安全性较高。
(二)复方阿利克仑/氢氯噻嗪片:阿利克仑是一种新型降压药物,与氢氯噻嗪联合使用,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该药物已在40多个国家获得批准,市场前景广阔。
(三)复方烟酸/拉罗皮兰控释片:这款药物结合了烟酸和拉罗皮兰,可以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从而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休克的危险。
(四)格拉司琼透皮控释贴片:这是全球首个获准上市的5HT3受体拮抗剂透皮控释贴片产品,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无需注射和口服的新选择,有效缓解恶心和呕吐症状。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些新药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改善生活质量。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药企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中华药业作为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在深耕海外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拥抱互联网,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并推出了一系列大健康与化妆品产品,实现了大健康与化妆品产业的雁形战略。
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中华药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将产品出口至亚非拉等87个国家和地区,并获得了多项国际奖项。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需求,中华药业针对欧美地区的清凉油产品进行了“量身定做”,确保产品质量和效果。
除了海外市场,中华药业还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并开始涉足线上销售。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中华药业推出了一系列大健康与化妆品产品,包括护手霜、润唇膏、美体乳等,丰富了产品线。
在创新方面,中华药业坚持“坚持不懈地创新是持续发展的根本”的理念,不断推出新产品,拓展销售渠道。丁家龙总经理表示,未来中华药业将继续深耕海外市场,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并推出更多优质产品,实现大健康与化妆品产业的雁形战略。
通过拓展海外市场、拥抱互联网、推出新产品,中华药业正在焕发新的活力,为中国药企的国际化发展树立了榜样。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一种新型中药制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中药配方颗粒行业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其安全性问题也一直备受争议。为了推动中医药产业的标准化建设,华润三九积极响应国家药监局的政策,于2019年9月22日联合中国药学会中药临床评价专业委员会正式启动十万例配方颗粒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非干预性的研究方法,对配方颗粒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计划纳入10万例受试者。这是全国首次开展的最大规模的全品种配方颗粒安全性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项目。
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因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配方颗粒的质量和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华润三九此次启动的研究项目,将为配方颗粒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
项目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湖北省中医院、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等单位的60余名课题研究者参与。项目将持续扩大入组医院,以确保研究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中国药学会中药临床评价专业委员杨忠奇主委在启动会上介绍了整个方案,表示这项研究将有助于全面了解配方颗粒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案。
华润三九表示,希望通过该项目为行业提供大样本系统性的安全性研究数据,规范配方颗粒行业标准,引领中药配方颗粒行业高质量、健康、有序发展。未来,华润三九将继续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随着儿童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儿童用药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都面临着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儿童用药没有小剂量包装,导致“用一半扔一半”的浪费现象。
例如,李女士的儿子亮亮(化名)因肺炎住院,使用的抗生素只用了1/3就扔掉了,相当于浪费了20多元钱。当李女士提出开小剂量注射液时,医生告诉她,这种注射液没有儿童型。这种情况在许多医院都普遍存在。
鞍山某医院儿科的苏大夫表示,医生在给孩子看病时,都需要根据孩子的体重酌量用药。目前医院销售的剂型大多为500毫升,但儿童所需剂量只有一二百毫升,尤其是新生儿用得更少。剩下的药考虑到用药安全的问题,也不能再给别的孩子用,只能是全部扔掉。这无疑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医生介绍,目前一些高价位的进口药已经有了儿童小剂量,但一些中等价位的常用药却只有一个剂量。此外,医院在进药时也都考虑到多数患者的使用情况,只有一个规格的常用剂量,这样儿童用药时就只能是按照实际用量,用一半扔一半了。
用成人药给儿童服,不仅浪费药品资源,还可能危害儿童的健康。那么,为什么儿童剂型药会这么少呢?某药厂的医药代表道出原因,按照目前的相关药品生产管理规定,改换药品包装大小属于剂型改变,需要有新的药品批号,不仅申报程序复杂,而且会使成本相应增加。同时,相对成人用药而言,儿童用量要小得多,投入回报率较低,生产企业当然不愿意为此“自找麻烦”。此外,改包装后,药盒、说明书等各类成本至少会上升20%,这些成本势必要添到药价中去,可能会导致小包装药品表面上看似便宜了,实际药品单价却上去的情况出现,市场难以接受。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和生产企业能够重视儿童用药问题,加大对儿童用药的研发和生产力度,让更多的儿童能够用上安全、有效的药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医药的疗效和优势逐渐被世界所认可。目前,我国与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药合作机制,中医药传播范围已覆盖近170个国家。然而,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绿色壁垒和缺乏话语权是制约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
中药出口过程中,往往需要面对严格的注册审批和成分检测,而这些标准和流程往往由其他国家制定。这使得中药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话语权。例如,欧盟自2011年起实施的《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就对中药出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中药进入欧洲市场的难度。
此外,一些国家和组织对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提出质疑,例如绿色和平组织就曾对中国草药的农药残留问题发出警告。这主要是因为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不统一,以及中药与西药的评价体系存在差异。中药作为经验科学,其疗效和安全性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临床试验来验证。
为了推动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我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加强中药材种植、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监管。
2. 推动中药标准化建设,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质量标准。
3. 加强中药的国际传播和推广,提升中药的国际影响力。
4. 加强中药企业与国外医药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中药走向国际市场。
近年来,我国药品市场发展迅速,但药品质量差异问题却日益凸显。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发布的《影响药品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分析》报告显示,国内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存在明显的质量差异。
报告指出,我国目前共有16695个药品标准,其中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4567个品种,仅占药品标准品种总量的27%。而大部分药品标准均为1990年以前制订,在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报告还指出,目前我国94.7%的药品上市许可是在2007年实施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之前发放的,远低于目前现行的上市批准标准。这些产品中,仿制药占绝大多数,且多数没有与被仿制品进行对照性研究,只有极少数产品进行了生物等效性试验研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对2007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前批准的仿制药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要完成这项任务挑战巨大。
北京秦脉医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顾问陈哲峰认为,新版GMP为中国药品质量划定了更高的“及格线”。他建议,监管部门应在进一步完善仿制药再评价的方案设计的同时,利用2015年药典升级的机会,提前对部分产品质量标准进行专项升级,对达不到要求的仿制药进行淘汰。
总的来说,药品质量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大事。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不断加强药品监管,提高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2012年7月21日,北京房山区遭遇了特大暴雨的袭击,造成了严重的灾害。暴雨过后,病毒和细菌大量繁殖,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风险急剧增加。为了应对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北京市多家医药企业纷纷伸出援手,为灾区提供了急需的药品。
其中,以岭药业、同仁堂等知名药企积极响应,向房山区捐赠了大量药品。这些药品包括防暑降温、消炎、防治胃肠道疾病、消毒灭菌等多个品种,市场价值高达50余万元。这些药品的捐赠,为灾区医院缓解了燃眉之急,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及时的治疗保障。
以岭药业捐赠了价值46万元的连花清瘟颗粒、阿奇霉素、阿昔洛韦等应急药品。这些药品在灾后疾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房山区副区长曹蕾表示,以岭药业的捐赠解决了房山区中医医院药品短缺的问题,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及时的治疗。
此次捐赠活动体现了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展现了“大雨无情人有情,良药有价情无价”的崇高精神。在灾难面前,医药企业积极行动,为灾区人民提供了及时的帮助,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除了药品捐赠外,医药企业还通过多种方式为灾区提供帮助。例如,同仁堂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免费的健康咨询和义诊服务;国药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则捐赠了大量的生活物资,帮助受灾群众度过难关。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我们看到了医药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相信,在医药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灾区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疫情,重建家园。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地位逐渐提升。继三九集团收购东亚制药后,我国中药产业再次迎来重大突破,成功跻身日本市场。
三九集团作为我国知名的中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次收购东亚制药,标志着三九集团正式进入日本市场,为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东亚制药是一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牌制药企业,其产品在日本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此次收购,三九集团将借助东亚制药在日本市场的渠道优势,进一步扩大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中医药企业“走出去”。此次三九集团收购东亚制药,正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收购完成后,三九集团将充分利用东亚制药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三九集团还将加强与日本市场的合作,推动我国中药在日本市场的普及和应用。
我国中药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崛起,对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国中药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优质的中医药产品和服务。
瑞士,这个仅有700万人口的小国,却拥有世界领先的医药化学技术和发达的医疗卫生体系。尽管人口数量有限,但瑞士在医药卫生方面的开支却一直居高不下,且持续上升。
瑞士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5%。老年人生活优裕,对各类保健型药物有着长期稳定的需求。此外,瑞士本身是一个医药生产大国,拥有世界领先的医药化学技术和诺华、罗氏等著名医药化工生产企业。然而,瑞士市场上外国进口药占据着很大比例,主要是美国和欧洲产品。
近年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药的疗效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所认同。例如,人参胶囊在瑞士市场销售情况良好。瑞士还成立了“瑞士针灸及中医协会”,旨在研究和推广中国医术、针灸等。此外,瑞士的数家药店中,已有中药在长期销售。
尽管瑞士药品市场容量不大,竞争激烈,但中药在瑞士市场仍有广阔的前景。中药独特的疗效和丰富的品种,有望在瑞士市场获得认可和推广。
瑞士物价总水平高,药品价格昂贵。中国药品一旦进入瑞士市场,将有望获得充足的利润空间,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中国对瑞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总之,中药在瑞士市场前景看好,有望为瑞士人民带来健康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