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什么是假膜性肠炎?
假膜性肠炎,又称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在50~60岁的中老年人身上,其发生与抗生素的滥用密切相关。当人体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有害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就会引发假膜性肠炎。
该疾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泻、腹痛、腹胀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中毒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假膜性肠炎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假膜性肠炎的病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抗生素滥用:长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衡,有害菌大量繁殖。
2. 免疫功能低下:如长期患有慢性疾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3. 肠道菌群失调:如长期服用抗生素、肠道手术等,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治疗假膜性肠炎的主要方法包括:
1. 停止使用抗生素:避免进一步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2. 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健康。
3. 对症治疗:如使用止泻药、止痛药等缓解症状。
4. 支持治疗:如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预防假膜性肠炎的关键在于:
1. 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医嘱,避免滥用。
2.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3. 均衡饮食,保持肠道菌群平衡。
4.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肠道感染。
中医养生之道
文章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防治方法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顾名思义,是指由于抗生素的不当使用或滥用导致的一种肠道疾病。这种疾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轻型的菌株失调性腹泻,另一种是重型的伪膜性肠炎。这两种类型实际上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
伪膜性肠炎是一种发生于结肠黏膜的急性渗出性坏死性炎症,多发生于应用广谱抗生素的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由于广谱抗菌药物广泛地抑制了肠道正常菌群而引起菌群失调,某些条件致病菌如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等过度繁殖,引起肠道二重感染,并产生大量内外毒素,使肠道和全身呈严重中毒反应,死亡率很高。其临床表现为:早期有轻重不等的腹泻,常伴有腹部绞痛,少数病例有腹部压痛、反跳痛及白细胞增多,老年体弱和重症者可有大量水样便或黏液和脓血样便,少数可排出斑块状假膜,可发热380C_40T:,电解质失衡和循环衰竭,还有少数患者可出现肠穿孔。
急性出血性肠炎主要由半合成青霉素(以氨苄青霉素最多见)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突然腹痛,呈绞痛,排血便,进展迅速,很快脱水、虚脱和休克,停药后病情好转。治疗时间平均10天,预后一般较好。发病率的高低与抗生素的种类及临床上应用的频繁程度有一定关系。本病多发生在老年体弱、长期应用抗生素病史的患者,婴幼儿也可发生。
诊断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关键在于: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或停药4周内突然出现腹泻,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者。腹泻无其他原因解释者。结肠黏膜有假膜或糜烂。大便中能检出或培养出难辨菌。停用抗生素后症状缓解者。
滥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是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主要原因。因此,老年人使用抗感染药物时,必须根据感染程度及药品不良反应,结合老年人的特点使用。尽量使用不良反应小的抗菌药,并依据肾功能,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应用抗生素及肠道消炎药物时,严格控制适应症,密切观察病人情况,遇有不明原因的腹泻或腹泻加重,应及时停用原抗菌药物,并及时去医院诊治。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睡眠等。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
总之,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是一种严重的肠道疾病,需要引起重视。通过正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和良好的日常保养,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病。
健康饮食指南
文章 广州家长分享:京东互联网医院,小儿消化科专家助力腹泻宝宝恢复健康
那天,阳光明媚,我像往常一样去了一家知名的线上医院——京东互联网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由于近期频繁腹泻,我决定通过网络平台向一位来自小儿消化科的专家咨询。医生助理的热情问候让我倍感亲切,她耐心地引导我填写病情描述,详细地询问了我发病的诱因、症状持续时间、检查结果和前期治疗情况。
医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专家,她不仅耐心倾听我的描述,还仔细查看了我上传的大便检查照片。经过一番询问和检查,她初步判断我可能患有肠炎,并指出这与我之前长期服用头孢地尼有关,可能是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医生建议我服用甲硝唑治疗,并让我尝试无乳糖的奶粉和赖氨蒲锌来帮助营养和恢复。她还提醒我益生菌可吃可不吃,而蒙脱石散则可以继续使用。对于我担心的出血情况,医生安慰我说,肠炎确实可能会导致出血,但不必过于害怕。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深感敬佩。她不仅给出了明确的治疗建议,还关心我的情绪,让我感受到了医患之间的温暖。如今,我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和那位医生为我带来的帮助。
健康百科
谭嗣伟
副主任医师
肛肠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裴书飞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南阳市中心医院
李博
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