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张树森

多发性硬化的反复及进展问题

多发性硬化的反复及进展问题

多发性硬化(muliplesclerosis, 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病灶的空间多发性和时间多发性。

1.发病机制
       
尚不明确。总的来说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外界病原体感染机体后,体内激活T淋巴细胞,由于神经髓鞘多肽片段与外界病原体可能存在相同抗原,可发生交叉免疫反应,被激活的T淋巴细胞在攻击外界病原体的同时,也攻击了神经髓鞘,从而导致脱髓鞘病变。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区别是,本疾病尚未检查出特异性的抗体。
 
2.病理
       
MS病理特点为炎性脱髓鞘,进展阶段主要病理为神经元变性。镜下可见急性期髓鞘崩解和脱失,轴突相对完好,少突胶质细胞轻度变性和增生,可见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单核、淋巴和浆细胞)浸润。病变晚期轴突崩解,神经细胞减少,代之以神经胶质形成的硬化斑。这些病理特点决定了,在MS的急性期,通过积极、及时的治疗通常效果较好。而反复发作的中晚期MS患者,可以从炎症性病变转变为变性、萎缩性病变,对治疗的反应不佳,效果不好,还会进行性加重。
 
3.临床分型
       

MS是连续的疾病谱,外表就像一座静止的冰山,实际上冰山下面的活动基本从未停止过,所以MS表现为多发性。MS可分为四种亚型,见下表:

4.辅助检查

       

不同于NMOSD,诊断MS缺乏特异性的检查,主要有包括磁共振成像和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ligoclonal band,OCB)等。

 

5.治疗

       

MS的治疗总体上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治疗。急性期一线治疗是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可以与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合用。

       

疾病修饰治疗(disease modifying therapies,DMTs)是缓解期推荐的治疗方法,根据药物作用机理DMTs大致可分为5个类型:

(1)炎性介质调节剂:干扰素为代表;

(2)免疫细胞迁移抑制剂:以芬戈莫德、西尼莫德为代表;

(3)细胞耗竭/诱导治疗:以克拉屈滨、奥瑞珠单抗、利妥昔单抗为代表;

(4)免疫耐受疗法:以醋酸格拉默(glatiramer acetate)为代表;

(5)细胞内反应调节剂:以特立氟胺和富马酸二甲酯为代表。

1)β-干扰素

       

能抑制T淋巴细胞的激活,减少炎性细胞穿透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2)醋酸格拉默

       

一种结构类似于髓鞘碱性蛋白的合成氨基酸聚合物,可能通过激活其反应性Th2细胞,促进抗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诱导髓鞘反应性T细胞的免疫耐受而发挥抗炎作用。

 

3)米托蒽醌

       

一种具有细胞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的蒽醌衍生物。通过减少B淋巴细胞,抑制辅助性T淋巴细胞功能,促进抑制性T细胞的活性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4)芬戈莫德和西尼莫德

       

它们同属于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S1P)受体调节剂,可介导外周S1P受体下调,进而抑制淋巴细胞从淋巴结流出,促使细胞进入淋巴组织,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内淋巴细胞的浸润,最终阻止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

 

5)特立氟胺

       

为来氟米特的活性产物,通过抑制线粒体内的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而抑制嘧啶合成,进而抑制淋巴细胞增殖。

 

6)硫唑嘌呤

       

具有细胞毒性及免疫抑制作用。

 

7)单抗类药物

     

阿仑单抗能靶向作用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使其数量减少,从而减轻炎性反应。那他珠单抗能靶向作用于T细胞膜表面的细胞黏附分子α4整合素,防止T细胞黏附到内皮细胞上,阻止白细胞穿过血脑屏障向中枢神经系统迁移,最终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反应。奥瑞珠单抗是抗CD20单抗,可选择性地耗竭表达CD20的B细胞,通过消耗CD20+B细胞,从而抑制B细胞介导的MS病理免疫过程。

 

6.MS的反复及进展问题

       

需要承认的是,无论使用以上何种或几种上述药物,都无法完全阻断MS的反复及进展问题。MS像一座安静矗立在海面上的冰山,看似平静,实际上冰山下面的活动基本从未停止过。临床上的一些MS患者,从症状及体征上看是没有复发和进展的,但定期复查头颅核磁共振,却发现病灶较前增多,部分病灶还处于活动期。

       

以上DMTs药物从多个环节对髓鞘的炎症进行干预,如调节炎性介质、抑制免疫细胞迁移、淋巴细胞耗竭、诱导免疫耐受、调节细胞内反应等。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药物供选择,还是无法阻断MS患者的复发和进展?可能的原因如下:

 

(1)发病机制不明。至今MS的精确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尚未找到致病抗体,也可能还有其他机制没有被发现。

 

(2)发病环节复杂交错。目前已知的MS的发病机制中,涉及多种机制,而患者服用的DMTs药物往往是一两种,因为过多的DMTs药物一起应用,可能会对人体免疫抑制过度,导致发生感染、肿瘤等副作用。而一、两种DMTs药物有可能不能完全覆盖和阻断复杂交错的致病机制,因此无法预防MS的复发和进展。

 

(3)未能预防诱因。MS的复发和进展通常是有一些诱因的,比如劳累、受凉、感冒、腹泻、女性月经期、自行停药等。抽血化验发现,部分MS患者存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球蛋白的降低,这对于预防感染是不利的。

 

7.如何应对MS的反复及进展

 

(1)提高“好的”免疫。DMTs药物总的来说是抑制免疫的,在此过程中,同时也将人体正常的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好的”免疫力降低了,因此需要把“好的”免疫力提高上来。对于DMTs药物抑制B淋巴细胞、浆细胞所导致“好抗体”的降低,可定期(约每3个月)静滴补充一次人免疫球蛋白(5-10g)。对于T淋巴细胞过低的患者,一方面可减量原用药剂量,另一方面可根据情况使用胸腺肽,以升高T淋巴细胞。对于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的降低,可以升白针、促红细胞生成素;中药方面可以使用健脾补气、补肾生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熟地黄、鹿角胶、阿胶等。

 

(2)尽量避免诱因。劳累、加班、熬夜需尽量避免;平时注意保暖,避免到人多聚集之处,预防交叉感染;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女性月经期尤其要注意保暖、规律作息;勿自行减停DMTs药物。

 

(3)以网破网。MS的发病机制异常复杂,相互交错,并非免疫系统中的几个点的异常,有可能是整个免疫网络的异常,甚至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异常,因此作用于一两个靶点(以点破网)的治疗恐难奏效。虽然不同的DMTs药物是可以作用于多个靶点,但往往不能多个(大于3个)同时使用,以防免疫抑制过度,造成真菌、结核感染和发生肿瘤的副作用。

       

中药是作用于多靶点发挥作用的,可以参考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将多种具有免疫抑制及调剂作用的中药,必要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用调节内分泌、神经作用的中药制成方剂,将其编织成一个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网络,用这个“调节网络”去调整MS异常的“病机网络”,所以叫“以网破网”。

 

(4)长期服用

       

自行停药是MS的复发和进展因素,因此不能自行停用DMTs药物。临床观察发现,中药发挥作用通常需要 2-4周左右起效,继续维持疗效需要长期服用。但中药汤剂熬药麻烦,不便于保存和携带,口感差,因此难以长期坚持服用;中药颗粒剂虽然方便,冲服即可,但价格太贵,普通家庭难以坚持长期服用。中药丸剂是比较适合的,兼顾了疗效、携带、保存和价格,因此一般可以作为长期服用的中药剂型。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头晕是血压高引起的?

临床上常常遇到一些老年患者,七八十岁了,因为头晕或头昏就诊,说自己有多年的高血压,一直在吃降压药,结果一测血压,血压常在120/80mmHg以下。我说,老人家您可能是因为血压低导致的头昏,这些老人往往不信,甚至很不屑,觉得医生在胡说,明明120/80mmHg的血压是正常的,医生非得说是低了。还有一些年轻患者,体型肥胖,抽烟喝酒,睡觉打呼噜,也是因为头昏或头晕就诊,测血压为130/90mmHg,或130/95 mmHg,我跟他们说可能是血压高导致的。这些患者也不相信,明明是基本正常的血压,为什么说是高血压呢?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血压与脑供血说起。 脑供血与血压有着密切关系,在正常的血压范围以内,以及血压不过高或过低的范围内,脑供血可维持稳定,因此不会发生头昏症状。这是因为脑血管有一套调节脑血流的机制,血压高时脑血管收缩,血压低时脑血管扩张,为的就是保证脑血流。当血压过高,超过了脑血管的调节范围(能力)之后,脑供血会增加,患者会表现为头昏,脑胀,因为脑里面的血液多了;反之,当血压过低,超过了脑血管的调节范围(能力)之后,脑供血会减少,患者也会表现为头昏,因为脑里面的血液少了。也就是说无论血压高低,都有可能引起头昏,头昏并非都是高血压导致的。 关键是如何判断血压是高是低?正常血压的范围固然有一个标准,比如通常认为血压在90/60mmHg至140/90mmHg之间是正常的血压,这是普遍接受的标准,当然近些年标准还有一些更新。 我想说的是,这些所谓的标准是人定的,不是神定的,因此都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真理,高与不高,低与不低,不仅要看数字(即标准),也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实际情况来看。比如一个70多岁的老年人,血压152/90mmHg,没有头昏症状,生活的很好,就是一个正常的血压,虽然大于了所谓的标准。这样的患者有些医生给吃了降压药后,患者就头昏,再次测血压为120/75mmHg,血压虽然“正常”了,但有头昏症状了,这个120/75mmHg的血压对于这位老年患者就显得低了,或者可以称为“相对的低”,而原来的152/90mmHg的血压对于该患者并不高,而是正常。那些有高血压的长期吃降压药的患者,因为头昏来诊,测血压在120/80mmHg以下的,我通常会减量降压药,或者停用1种,患者往往血压逐渐上升,头昏逐渐改善,最后将血压控制在不头昏且能接受的范围即可。 另外一些年轻患者,血压接近于正常值高限的,比如血压为135/85mmHg,135/90mmHg,体型胖,不爱运动,抽烟,喝酒,睡觉打呼噜,具有头昏表现,这种血压就高了,虽然还在正常值范围内,或者可以叫作“相对的高”。这种患者通过加强锻炼,减肥、控制体重,控制烟酒,解决打呼噜问题,有些患者的血压就自动降低了,会降到110/70mmHg左右,头就不昏了。当然有些患者需要使用一点降压药。 所以对于头昏的患者,判断头昏与血压高低的关系,不仅要参考数字和正常标准,也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后患者的头昏改善情况及血压变化来判断,方为客观。

张树森

副主任医师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6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中国象棋与人体免疫

一日在思考人体免疫系统,边走边想,在路边看两位老人下中国象棋,觉得二者有很大的类似之处,理解了中国象棋,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理解就不难了。 人体防御系统分为三层,或者说分为三道防线,一层比一层的级别高。 人体防御系统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屏障的阻挡作用,包括了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这种物理的、机械的屏障发挥了首当其冲的阻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作用。虽然简单,但有效实用,如果想加强这部分的作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佩戴防护用具(如口罩、隔离服、防护服)。人体防御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相当于楚河汉界,护城河挖得越深,防御工事铸造得越坚固,则抗御外敌的作用更强,这个很容易理解。 楚河汉界 人体防御系统的第二道防线相当于免疫系统中的固有免疫部分。所谓固有,就是天生就有的,生下来就有,所有生物都有,是比较普遍和普通的,因此从级别上并不高级。固有免疫系统包括了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抗菌蛋白等,它们对病原微生物中的细菌发挥的作用较大,对病毒也有作用,但作用弱,不是主要的。 突破第一道防御屏障的病原微生物会遭遇固有免疫系统的攻击,例如不小心被刀割到了手,很可能会继发感染而发生局部的红肿热痛,这时候发挥主要作用的就是固有免疫系统,固有免疫系统虽然级别不是很高,但对付这些细菌已近足够了,杀鸡焉用牛刀,就不需要更高级的防御系统出击了。 人体防御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即固有免疫系统,类似于中国象棋中的卒、马、炮、車、相(象),越过楚河汉界的敌方棋子首先会受到我方这些棋子的阻挡,这些棋子是具备一定的防御和攻击能力的,如果敌方只是过来一两个、两三个棋子,只要它们还存在,短时间内老将(帅)是不容易被轻易拿下的。类似卒、马、炮、車、相(象),固有免疫系统成员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多,损失几个甚至多个,虽然赢得可能性降低,但只要立足防守,至少也有平局的可能。 卒、马、炮、車、相(象)虽然有攻击和防御能力,很厉害,但在象棋中却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即使丢了它们,只要老将(帅)还在,就不是输棋,甚至还有赢得可能。这与固有免疫系统在人体防御系统中的位置和重要性很类似。例如一个人的中性粒细胞低,可能平时就是容易感冒、腹泻之类的,通过服用一点玉屏风散、理中丸就有效;就算发生了肺部感染,如果没有其他问题,通常使用一点抗生素也就可以控制住了,一般不会致命。就算中性粒细胞很低,通常也是不难解决的,通过升白针(集落细胞刺激因子,G-CSF)就可以短期内使其数量翻番。 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人体防御系统的第三道防线相当于免疫系统中获得性免疫部分。所谓获得性,就是需要后天建立的,建立的方式有两种:主动接种疫苗获得和被动感染获得。为什么要获得呢?因为需要。获得性免疫系统属于免疫系统的最高级别,并不是所有动物都有,只有脊椎动物才有健全的获得性免疫系统。因为这类动物的寿命比较长,长的寿命经历的病原微生物和被感染的可能性就增高,为了活下去,适者生存,不得不进化出一套获得性免疫系统。 获得性免疫系统包括淋巴细胞(T、B)以及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获得性免疫系统属于免疫系统的最高级别,还体现在它的作用上: (1)应对更难对付的病原体:获得性免疫系统对付的敌人更强大,看看需要打疫苗预防的疾病就知道了,那些都是厉害的、危害大和难治的疾病,固有免疫是挡不住的,这时候就需要获得性免疫系统来对付了,例如乙肝、结核、白喉、破伤风、宫颈癌等,都是致死性高、难治的疾病。 (2)指挥官的作用:固有免疫系统充其量是能打仗的士兵,但如果失去了指挥官的有效指挥,也是一盘散沙,没有战斗力,这个指挥官就是淋巴细胞。这个可以从临床现象看出来。一个肺部感染的患者,其血常规结果,如果只是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低,淋巴细胞正常或不是很低(>0.5*10^9/L),通常感染是比较容易控制的。但如果淋巴细胞计数很低(低于0.3*10^9/L),那么感染就比较难控制,如果淋巴细胞计数能够在支持治疗(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期间升上来,那么感染得到控制和患者存活的可能性就提高了,反之,患者很可能因为感染控制不住而死亡。 获得性免疫也叫特异性免疫,什么叫特异性,就是专属性,也可以理解为一对一性。一般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这就叫专属性、一对一性、特异性。例如破伤风疫苗只对预防破伤风有效,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无任何效果,反之亦然,这就叫特异性。固有免疫系统就不具备这种特异性,似乎对什么病原体都有些作用,但作用不强,针对性也不强,因此也只能应对一些普通的病原体感染了。 髓样干细胞和淋巴样干细胞,二者是亲兄弟关系,前者产生了固有免疫细胞,后者产生获得性免疫细胞。 获得性免疫系统属于人体防御系统的第三道防线,类似于中国象棋中的将(帅)和仕。将(帅)相当于淋巴干细胞,两个仕一个是T淋巴细胞,另一个是B淋巴细胞,前者负责细胞免疫,对病毒感染发挥重要作用,后者负责体液免疫。虽然它们的数量很少,仅仅3个棋子,但物以稀为贵,越稀缺的东西越重要,你看黄金、钻石稀缺,价格就贵。在象棋中,仕的作用似乎非常小,但只要它存在,对老将(帅)是一个重要的保护作用,即使車、马、炮丢了,也有平局的可能,只要老将(帅)还在,就不是输棋。淋巴干细胞是最重要的,相当于老将(帅),它不在了,棋就输了,因此下象棋的人都知道保住老将(帅)的重要性。 在临床上,自身免疫性疾病会使用到免疫抑制剂,其治疗作用是通过适度地减少淋巴细胞及抗体水平实现的,但不恰当的使用会导致骨髓抑制,导致淋巴细胞的水平下降,如果下降到太低的水平,血常规中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0.3*10^9/L,或淋巴细胞亚群分析CD4+淋巴细胞低于200个,那么患者感染失控的可能性就大大增高了,患者很可能死于感染失控。下象棋过程中,保老将(帅)就类似于保淋巴干细胞,保住了就不是输棋,保住了就能活着。 中国象棋与人体免疫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下象棋最重要的是保住老将(帅),在这个前提下能赢则赢。人体防御系统类似象棋,下象棋的过程类似度过人生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保命,在这个前提下尽可能过得更好,保命就是保将(帅)。

张树森

副主任医师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3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优势

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得了2型糖尿病后,不去医院系统检查、评估胰岛功能、确立诊断,而是到处寻找偏方、验方,直到后来出现了并发症(比如周围神经病变、肾功能损害、心脑血管疾病等)才去医院诊治,这时候糖尿病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了,除了并发症已经出现之外,血糖控制也不理想。用他们自己的话讲,不正规诊疗的理由是,他们担心使用胰岛素等降糖药会依赖,以后就要一直使用了。我给他们的解释是,这不是依赖,而是病情需要。他们相信中药以及偏方验方能够解决他们的糖尿病问题。那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到底有没有用?答案是肯定的,具体有如下几点。 1、改善体质,调整机体内环境 相当部分患2型糖尿病的人有体质的偏颇。第一类是初次患2型糖尿病的,多年轻,40岁左右,偏胖,有小肚子,怕热,汗多,能吃能喝,体质比较好,也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通常是单位年度常规体检发现血糖增高来就诊的,有些患者也不就诊,因为他们没什么不舒服感,这类患者基本上属于气阴两虚。第二种就是患2型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年龄偏大,多在60岁以上,体型可胖可瘦,怕冷,或者怕冷怕热不明显,汗不多,吃饭没那么好,体质不强壮,这类患者疾病上属于脾气亏虚、脾肾阳虚,当然也有肝肾阴虚的。体质的偏颇或内环境的异常会导致胰岛细胞不能正常的发挥功能,而中药具有调整体质的功能,有利于改善人体内环境,因此有助于改善胰岛细胞功能,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 2、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当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并不低,反而增高,这提示发生了胰岛素抵抗,就是胰岛素不灵了,不好使了,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减轻胰岛素抵抗,西药有二甲双胍、吡格列酮。但年龄偏大的、肝肾功能不好的使用有限制。这时候中药就更为适合,可以使用黄连、黄芪、鬼箭羽等,没什么副作用,可以在辩证的前提下长期使用。 3、减少和延缓胰岛细胞凋亡 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胰岛细胞会凋亡,数量逐渐减少,这也是为什么病程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剂量越来越大,而血糖反而控制不佳的原因。通常病程越久的2型糖尿病患者,残余的胰岛细胞越少,也就更接近于1型糖尿病了,变得越来越难治。部分中药具有延缓胰岛细胞凋亡的作用,比如人参、刺五加等。 4、减轻血糖波动 病程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血糖波动比较大,这时候加胰岛素用量,低血糖风险增高,不加量的话血糖增高较为明显,治疗上有矛盾之处。中药具有减轻血糖波动的作用,通过调理脾胃,补肝益肾等方法即可。 5、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如果患了糖尿病永远都不会出现并发症,估计没人去看这个病的。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只要你能说出名字的器官和组织,基本上都可以成为糖尿病并发症的攻击靶点,比如血管、神经、眼睛、肾脏等等。糖尿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血糖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比如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得很达标,但是病程5年就发生了多个器官的并发症,有些则血糖控制得不怎么样,但20年过去了,也没怎么发生重大的并发症。所以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要综合处置,而中药具有这方面的优势。 需要强调的是,使用中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并不是什么西药都不使用,要看患者的具体胰岛细胞功能状态、是否合并并发症等情况。而中西医只是两种治疗手段而已。

张树森

副主任医师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6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患者半年前出现右边手脚麻木,左侧顶叶有缺血灶和脱髓鞘变。患者男性55岁

就诊科室:中医神经内科

总交流次数:25

医生建议:脑梗塞引起的右侧手脚麻木,建议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并考虑配合大活络丸等中成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清淡,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张树森

副主任医师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突发身体抽搐失去意识,初步判断为癫痫可能,询问相关情况及治疗建议。患者女性50岁

就诊科室:中医神经内科

总交流次数:45

医生建议:病情判断:根据患者的描述,初步判断为癫痫。癫痫是一种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治疗建议:建议患者尽快到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医生会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控制癫痫发作。同时,患者应注意避免刺激,保持平静,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张树森

副主任医师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长期咳嗽咳痰,寻求医生咨询。病史两个月,中途做过两次CT无大问题,但症状持续加重。患者女性45岁

就诊科室:中医神经内科

总交流次数:87

医生建议:建议继续输液使用消炎药和中药调理治疗。同时建议检查血常规、胸部CT、性激素、甲状腺功能和维生素D水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烟雾等刺激呼吸道。如症状持续加重或检查发现异常,请及时就医。中药方剂可根据患者体质情况开具针对性的药方进行治疗。

张树森

副主任医师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