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详细新生儿、幼儿、婴儿哭闹原因以及对策
当婴儿哭闹不睡时切忌不找原因,只是通过又抱、又拍、边走边哄勉强使其入睡,经常如此,将会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而且由于这样做并未去除影响婴儿睡眠的根本原因,使婴儿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日久将会影响婴儿的健康。(1~7为生理性哭声,8~11为情感性哭声,12~16为病理性哭声)
肚子饿(判断:上次喂奶间隔1~2小时以上,如果母亲用奶头或手指触及孩子的口角,婴儿就会立即转向奶头或手指侧,口唇做吮吸动作,哭声停止。出生第一个月时,有一半啼哭是由于饥饿或干渴引起的。这种哭声短而有力,比较有规律,中间有换气的间隔时间,渐渐急促。同时头部左右转动,口唇出现吸吮,伴伸舌和吞咽动作。是最常见的哭闹原因。我录了声波《惠氏光盘宝宝哭声区分(生理哭,情感哭,病理哭)》*可以直接双击播放。解决:简单的办法,是假定宝宝所有的哭泣都是因为饿了,一哭就先给他喂奶。但是, 3个小时宝宝没哭,你也得给孩子喂一次奶)
尿布湿或者拉大便(判断:纸尿裤指示条变色或者有大便;哭声常突然出现,有时很急,下肢的活动比上肢的活动要多。这个在哭闹出现的时候、一直哭闹的时候要多次、随时检查,解便前有时有面色涨红用力状。解决:换洗尿片)
太热了(判断:摸后背、脖子是不是潮湿或者出汗,测体温;哭声响亮,有力,皮肤潮红,额面部可以看到面色发红,轻度出汗,四肢出现活动,蹬被子,严重者可出现轻度发热。如果宝宝觉得太热了,他不太会像觉得冷了的时候那样让你知道,并且不会哭得那么厉害。解决:降温、减衣、通风、温水浴)
太冷了(判断:四肢凉;哭声低,乏力,皮肤花纹或紫绀,严重时苍白,干燥,全身蜷曲,动作减少。如果其腹部发凉,说明宝宝感到冷了。解决:保温)
不适(判断:衣裤、袜子、尿布勒着了或者咯着了、蚊子叮咬、皮肤发痒、锐物刺痛、包扎太紧;事先没有呜咽,也没有缓慢的哭泣,而是突然高声呼气,再吸气,然后又呼气,由此引起一连串的叫声。疼痛的啼哭还可分为偶发性疼痛型、通常性或慢性疼痛型。前者哭声突然而激烈,声音很响,不停地号叫,极度不安,脸上有痛苦的表情;后者则经常反复发生相似的啼哭。也有说空气不对流,空气不好导致啼哭。如果改变了什么导致小孩不适要查找什么改变了,例如以前没用米枕头,后来加了米枕头搞得小孩不舒服,一放上去就醒,睡不踏实,就考虑是改变了枕头导致的!解决:更改;有时解松衣被透透风,手足自由活动了,就逐渐安静)
运动性哭声(婴儿睡觉醒来,运动肢体时,常伴有节奏性的哭声,声音响亮,音调柔和,不嘶不哑,而脸色红润,呼吸正常。这对肺的舒张和呼吸肌的锻炼均有益。)
意外伤害(判断:婴儿长期哭闹,哭声凄泣,表情痛苦,而外表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仔细检查,看看是否为意外事故造成的内伤,特别是冬天衣着多的情况下,最易发生。例如,由于缚尿布的橡皮筋带子嵌进孩子的腹股沟组织,引起局部溃烂,就会导致婴儿哭闹不停。甚至有衣服上锐物刺痛或者固定用大头针没取下来扎着婴儿导致哭闹不停。有的是昆虫叮咬。解决:只要脱下衣服,认真检查,就会发现问题。现在一般要求婴儿每天洗澡,洗澡穿衣的时候多注意检查就是了)
要睡觉了或者被吵醒(判断:宝宝的哭声不太大,有规律,比较缠绵,甚至有些不安、打哈欠,露出犯困的表情。有的孩子只啼哭,弓背或踢腿。不到6个月的婴儿在睡醒1.5~2个小时后有上述表现,多半是累了。不要老是去抱他哄他,舍不得放开他,过多的哄抱只会使孩子更加疲劳而不肯入睡。累极了的孩子在睡觉前会大声地哭叫,可能持续10~30分钟。孩子越是累,哭得越大声,时间越长。浅睡眠时要轻声,不要吵醒他。解决:哄睡、每天临睡前留出20分钟让孩子安静下来,加之慢慢延长忽视孩子哭闹的时间,是很有效的方法)
求抱性哭声-感觉孤独(判断:开始哭声缓和,断断续续。当一直得不到家人抱时声调逐渐提高,哭声变为连续性。被抱起后,则哭声立即停止。这常见于某些已养成爱抱习惯的孩子。6个月以上的婴儿更容易觉得无聊和烦躁。他们醒来后不会乖乖地躺在床上超过20分钟。解决:抱起来,最初几个月里需要更多抱抱,这时候多抱不会宠坏)
抱的姿势不舒服(解决:更换姿势,躺着、横抱、竖抱(好像竖着抱,头俯在肩膀上拍背有时候效果不错,这样利于拍嗝,会舒服一些)、拍一拍、换个环境(比如户外)、换个人抱抱…)
外界环境刺激过度(刚出生的宝宝不能完全接受他们每天受到的外界刺激,比如光线、声音、被人抱来抱去。如果活动太多,宝宝可能会受不了。他们通过哭来表达"我受够了!"通常你的宝宝累了时,就会哭。)
排便困难、消化不良、腹胀等原因(这种哭往往来得突然,第一声又长又响,之后是较长时间的屏息,接着又是一声大哭。这时,父母要想办法让宝宝打出嗝来,他才会觉得好受一些。解决:拍嗝)
缺钙(一岁以内常发疾病,属于佝偻病。缺钙会导致哭闹、睡眠少、烦躁不安、出汗、枕秃等问题。解决:半个月或者1个月开始补钙(加VD),经常出门晒太阳)
找不到原因(判断:可能与这些有关;吃药、打针、疫苗影响或者受惊、母亲的分离,换了保姆、脱衣服。解决:有时候可以喂奶安慰)
怀疑生病(判断:测量体温,观察哺乳、大小便、是否呕吐、口腔内部正常否。新生儿或者早产儿很多严重疾病体温并不升高,但是有拒奶现象,所以拒奶一般是严重疾病的征兆!婴儿长时间的啼哭、发病的早期和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啼哭,往往是早期病态的主要症状,以哭来报告他的病痛,常见病有鹅口疮、脓疱疹、尿布皮炎、肠道疾病、中耳炎、腹痛、骨关节损伤、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脱水热、各种感染的早期症状、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胆红素脑病、嵌顿疝。新生儿的哭因很多,哭声也是变化多端的,婴儿哭闹并非都是有病;孩子少哭、不哭反倒可能是疾病的征兆;而有些婴儿过多哭闹,亦可为疾病的信号。作为家长要仔细识别,以采取相应对策(以前就出现过患流行性脑膜炎、中毒性菌痢等危症的病婴,因家长对婴儿的哭闹不当回事,以至于错过早期治疗的机会,患儿的疾病急剧恶化,抢救无效而死亡。)。如若是病态的哭闹不安,结合其他症状表现,应及时送医院治疗。注意生病宝宝的哭声跟饿了或者烦了时的哭声不一样。一般来说,病理性哭闹哭声异乎寻常,持续时间长,或者时哭时停没有规律,哭声微弱或带有呻吟,有时还会出现间歇性,有时会喘不过气来,有时伴有高热或者其它异常性表现。给予喂奶或者爱抚只能暂时起作用。解决:看医生)
新生儿破伤风啼哭具有特征性,而且是最早期出现的症状,这是因为咀嚼肌痉挛不能吸乳,出现想吃又不能吃,因而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诉往往是长时间啼哭、拒奶。
婴儿哭闹时摇头,或以手抓耳,牵拉其耳廓时哭声更大,提示可能患有急性中耳炎或外耳道疖肿,或者是异物如小虫等进入了外耳道。
婴儿哭声嘶哑,可能为急性喉炎引起的声带水肿;哭声嘶哑伴有哮吼性咳嗽和呼吸困难,可能为白喉引起喉头和气管粘膜炎症,而造成呼吸道部分梗阻所致。
婴儿突然出现哭声急、声调高、停止快的“恼性尖叫”,可能有新生儿颅内出血、化脓性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伴有反复抽搐、喷射状呕吐、昏迷等症状。检查可见前囟饱满、颈项强直、四肢肌张力增高及病理性神经反射。当病情垂危时,则可出现低弱的呻吟。
如果宝宝并非每日固定型的哭闹,而是白天、晚上皆持续,或断断续续哭闹不安,或是有发烧、食欲不佳、活力变差等症状就应该儘快就医检查,排除是否有肠阻塞、肠套叠、疝气等严重急症。
如果宝宝止不住的哭闹(每周至少3天,每天至少大哭大闹3个小时) 就被称为肠绞痛。表现为小婴儿会出现突然性大声哭叫,可持续几小时,也可阵发性发作。哭时婴儿面部渐红,口周苍白,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双足发凉,双手紧握,抱哄喂奶都不能缓解,而最终以哭得力竭、排气或排便而停止,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婴儿肠绞痛。这是由于婴儿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或肠胀气引起的疼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常常发生在夜间,并多见于易激动、兴奋烦躁不安的婴儿。常见于出生2个星期至3个月的婴幼儿,在出生4~6星期达到高峰,通常最迟到4到6个月大左右会自动改善。依程度轻重不同,有的几个礼拜后就自然解除,但有的必须奋斗到6个月大。据统计有8%~45%的婴儿都曾有得过婴儿肠绞症。但是晚上固定时段啼哭难哄也不一定是肠绞痛,医生说肠绞痛基本哄不住,而且无论是否肠绞痛只要哭的时候小肚子也是硬的。
肠套叠是指肠子的前段套入后段的肠腔内,而产生肠黏膜肿胀及肠道阻塞。好发于2岁以下的小孩,肠套叠的四大症状:阵发性哭闹、呕吐、大多数在右中上腹部触到腊肠样包块、果酱样大便;因为会有剧烈腹痛、两腿蜷缩,哭过一阵就睡着,但没隔多久,又再大哭,无法安抚。肠套叠治疗必须早期诊断及早治疗,与肠绞痛的治疗完全不同,要非常小心。如果都不是,才考虑是否为肠绞痛所引起的肚子痛了。
急性阑尾炎:70%腹痛是转移性右下腹痛,疼痛位于右下腹部,固定。触摸时小儿有痛苦表情,拒按或用手推开医生的手。多伴有呕吐,血常规检查见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而急性肠梗阻则表现为呕吐(高位性)、腹胀及无排便排气(低位性),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患疝气的孩子发生嵌顿时更是哭得厉害。
上呼吸道感染以致于鼻塞影响呼吸和进食所造成的。蛲虫于夜间在肛门周周骚扰引起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