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心神经母细胞瘤单病种团队开展的关于“口服低剂量化疗药物节拍维持治疗对未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或抗GD2抗体治疗的高危神经母细胞瘤作用”的临床研究取得新突破,研究结果于2021年7月13日在Cancers杂志正式发表。孙晓非教授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甄子俊教授是共同第一作者。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小儿最常见的非中枢神经系统恶性实体瘤。低危或中危NB患儿预后良好。然而,高危NB患者预后较差,在接受诱导化疗、手术、单次大剂量化疗加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和放疗加顺式维甲酸维持治疗(Maintenance Therapy,MT)的患者中,其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约为40%。在现代免疫治疗时代,ASCT与抗GD2抗体联合应用,高危NB的生存率已提高至66%。因此,ASCT联合抗GD2抗体免疫治疗已被认为是高危NB的标准治疗方法。
ASCT是高危NB患者的巩固治疗方法之一,单次ASCT可使高危NB患者EFS增加约10%。然而,在中国,很少有家庭能够获得或负担得起昂贵的抗GD2抗体治疗(需要100-150万元人民币)。获得完全/非常好部分缓解(CR/VGPR)的高危NB患者中,大约70%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ASCT,包括治疗费用、身体耐受性差、无ASCT治疗条件和家庭因素。ASCT后复发率高也是许多家庭不选择ASCT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这些患者,生存率只有20%~30%,本课题组多年以来积极开发其他治疗方法来延缓高危NB患者的复发和延长生存期。
持续口服小剂量化疗药物节拍MT是值得探讨的选择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低剂量节律化疗具有促血管生成活性,抑制肿瘤生长,同时刺激免疫系统,有可能成为肿瘤维持治疗新疗法。几十年来,低剂量化疗药物节拍MT连续给药已成功应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移性软组织肉瘤等患儿,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一项开放性、多中心、Ⅲ期随机临床研究已证实低剂量环磷酰胺、长春瑞滨节拍MT可改善儿童高危横纹肌肉瘤患者的生存率。然而,低剂量化疗药物节拍MT在高危NB患者中的应用未见报道。本课题组自2013年开始,对未接受ASCT和/或抗GD2抗体治疗的CR/GPR/PR高危NB患者采用口服低剂量化疗药物节拍MT,改善了这些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针对21岁以下的初治高危NB患者。经过化疗+手术+放疗等常规综合治疗后获得CR/VGPR/PR的者接受或不接受口服环磷酰胺、长春瑞滨、足叶乙甙和/或拓扑替康和塞来昔布进行节拍维持治疗1年。共有217例高危NB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85例(85%)常规综合治疗后获得CR/VGPR/PR。167例Ⅳ期的患者接受或不接受化疗药物节拍MT治疗,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42.5 ± 5.1%和29.4 ± 6%(P = 0.017),总生存率(OS)分别为71.1 ± 4.7%和59.4 ± 6.4%(P = 0.022)。117例接受化疗药物节拍MT的高危患者3年EFS为42.7 ± 4.8%。MT毒性较轻,患者耐受性好。
我们进一步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发现Ⅳ期、MYCN扩增和Ⅳ期患者CR/VGPR/PR后未接受口服化疗药物节拍MT是无ASCT或抗GD2抗体治疗的高危NB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此外,在这项研究中,126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或进展,其中40例放弃进一步治疗而死亡。其余86例接受积极的挽救性化疗、手术、放疗或其他治疗,大部分患者在挽救性治疗后肿瘤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患者反复复发,反复治疗。复发后2年总生存率52.1%,部分患者复发后生存达5年以上。表明我们的挽救治疗方案是有效的,复发的高危NB患者仍然可以从积极的挽救治疗中获益。
我们的 研究证实,口服化疗药物节拍MT是无ASCT或抗GD2抗体治疗的高危NB患者的最佳选择之一,生存率已接近和相似于ASCT的水平,但治疗成本、毒副作用等等远低于后者,值得推广应用。
文章 “中肿”经验|我中心儿童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研究取得新突破
甄子俊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文章 “中肿”经验|我是怎样给伯基特淋巴瘤患儿制定化疗方案的?
甄子俊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文章 “中肿”经验|儿童伯基特淋巴瘤治疗方案的演变
甄子俊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孩子淋巴结肿大,已经进行了切片并送到医院进行病理会诊,目前正在接受美罗华、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和甲强龙等药物治疗,效果不错。请问医生,接下来该怎么办?
就诊科室:肿瘤内科
总交流次数:33
甄子俊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体检发现CT异常,血脂偏高,寻求医生建议。患者男性32岁
就诊科室:肿瘤内科
总交流次数:27
甄子俊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我最近做了全身CT和骨髓检查,结果显示可能有神经母细胞瘤的迹象,需要活检才能确诊。同时,我身上有很多牛奶咖啡斑,是否会影响到诊断和治疗?患者女性1岁11个月
就诊科室:肿瘤内科
总交流次数:26
甄子俊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