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隋静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1********272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小儿内科

可处方
99%
好评率
2060
接诊人数
0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向隋静医生问诊
服务图标
图文问诊
¥66
/48小时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服务图标
私人医生
¥200
/1个月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隋静医生介绍
专业擅长
儿科疾病,新生儿护理,儿童保健与营养,腹泻,便秘,腹痛,咳嗽,黄疸,湿疹,辅食添加,食物过敏
个人简介
从事儿科工作20年,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擅长儿童内科,特别是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儿童营养与保健。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
患者评价
99%好评率
回复质量
100%好评
服务态度
100%好评
回复速度
100%好评
u***8
评价详情:孩子拉肚子拉了一个多月,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听取了隋医生的建议,目前正在逐步康复中,谢谢隋医生的耐心指导!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2-10-27
j***6
评价详情:隋医生真的非常好,医术高明!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1-12-03
j***g
评价详情:感谢主任,每次有什么问题都会想到隋医生,中国好医生,问题回答的特别明确,,特别有耐心,感谢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0-12-12
倍***0
评价详情:每次有问题,第一想到的就是隋医生,每次都能快速解决问题。这是第二次主动评论,感谢隋医生。按隋医生的解决办法,问诊还没结束,娃已经好了。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0-12-02
u***z
评价详情:非常感谢隋医生,宝宝肠胃出现问题,当妈妈的棕总是很焦虑,很多疑问,很多担忧。不管什么时间,我一有担心、疑问的时候就会发信息咨询医生,医生非常耐心、细心的回答问题,她非常专业和敬业,我非常信任隋医生👩‍⚕️。希望在老师的帮助下,宝宝能尽快回复健康。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0-11-13
科普文章

文章 发热高峰来临,家长做好准备了吗? ——发热时如何用药   

目前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肆虐,又快到了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峰期,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生病表现。宝宝一发热家长就很焦虑, “发热恐惧症”几乎每个家长都存在。 但在着急宝宝发热的同时,家长需要对发热时接触的药物要做到心中有数 退热药 不要单单以降低体温为目的使用退热药,退热药也不能预防高热惊厥。 当宝宝因为发热不舒服,且体温达到38.5℃以上,再考虑服用退热药。退热药不治疗疾病,当药效消退后,体温可能会再次升高。 ★儿童常用的退热药只有两种: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较温和的退热药。可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 布洛芬——其优点是退热平稳且持久,控制退烧时间平均约6小时左右,最高可达8小时。而且它对于39℃以上的高热退烧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要好。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 ★退热药使用注意事项: 退热药一般间隔4~6小时服用。选择一种服用即可,不推荐交替服用退热药。 当用一种退热药退热效果不好的时候,最短间隔2个小时可以服用另外一种退热药。 不建议给年龄低于16岁的儿童使用阿斯匹林退热。阿司匹林会明显增加发生瑞氏综合症的机会, 小于3个月的小婴儿慎用退热药。 肛栓退热药效果差,只用于完全不能接受口服退热药。 退热针目前已被淘汰。 感冒药 针对感冒症状的药物:可减轻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喷嚏、流涕、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很多家长都喜欢在发热的时候,给宝宝同时服用这类药物。 这类感冒药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一般包括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马来酸氯苯那敏等。其中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和伪麻黄碱可以缓解鼻腔黏膜充血或过敏引起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症状,对乙酰氨基酚针对退热,右美沙芬针对咳嗽。 这类药物成分复杂,服用这类复方性感冒药,等于同时服用很多无需的药物(比如无发热的时候,服用这类药物里面同时有退热等成分)。 如果宝宝在服用了这类复方制剂同时又服用退热药,等于用药重复,就会出现药物过量的问题。 因为孩子付出的代价(可能的药物副反应等)超出孩子从药物中得到的收益(减轻症状),所以欧美国家目前都建议不要让4~6岁以下儿童服用这类复合感冒药。 对于婴幼儿来说,没有必要用这类感冒药。 中药/中成药 很多家长认为中药纯天然,中药很安全。对比西药尤其是国外进口药物说明书,西药副作用、禁忌一大堆,家长就觉得药物毒性大,不能给宝宝吃。而中药说明书多简单,什么都没有写,植物提取的,很安全。实际上,我国大部分中药没有特别严格的临床试验,因此药品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适应人群等等通常注明“尚不明确”。“尚不明确”只表明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不代表安全,不代表没有毒副作用。要牢记“是药三分毒”。 儿童发热时,不推荐使用中药。 抗生素 不要滥用抗生素:在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抗生素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普通的感冒发烧、流鼻涕、咳嗽,80~90%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没有治疗作用。反复咳嗽有可能是感染后咳嗽、变异型哮喘等过敏体质的一种表现,抗生素治疗也是无效的。如果宝宝持续高热超过24~48小时或低热超过3~5天,或咳嗽严重、呼吸急促,或症状好转后又反复等,要及时去儿科就诊,做详细的查体,查血常规筛查是否有细菌感染,再决定是否应用抗生素及抗生素疗程。而不要家长自己擅自给孩子服用。 一旦使用抗生素,就要足量足疗程完全抗生素疗程。不要擅自停药换药,否则很容易导致细菌“死灰复燃”。 抗病毒药物 病毒感染主要是通过自身抵抗力抵抗过去。没有必要吃什么抗病毒药物,目前也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如果考虑或明确诊断流感,尽早(在发热的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会明显缓解流感症状及缩短流感病程。但奥司他韦对其他呼吸道病毒没有治疗作用。 宝宝发热时,家长都希望马上用药物控制住体温。任何疾病及药物治疗都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针对性服药。除了退热药之外,其他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儿科医生隋静 文章首发于育果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155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关于发热的几个谬论

要避免下列关于发热的谬论 “发热会烧坏脑子”——这是谬论。 研究证明,人类生病的时候发烧,调高体温是身体抵抗病菌的一种方式。算是一种保护性的本能反应,目的在加强我们对于疾病的抵抗力。 当体温高于42℃时,高温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极端病例中,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或严重的中暑。感染引起的未经治疗的发烧很少会超过41℃。 当发烧本身是由于中枢系统的疾病导致的,比如脑膜炎、脑炎,才可能使脑实质本身受到破坏,可能会造成智力障碍等后遗症。 发烧引起高热惊厥的机率只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多见于幼儿期。高热惊厥多在5分钟内停止,它不会造成任何永久性伤害。但是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排除中枢系统感染导致的惊厥。 发烧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 ,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在发热期间,是不用担心宝宝会烧坏脑或者落下什么后遗症。 “发热越高说明宝宝病情越重“——这是谬论。 还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测量体温只是帮助了解宝宝疾病的情况,发烧的程度并不代表宝宝病情有多严重。患有轻度感染的儿童可能发高烧,而患有严重感染的儿童可能根本没有发烧。 当宝宝发烧时,爸爸妈妈不能只是盯着体温数字,还应该多点关注宝宝的行为及表现。如果宝宝的精神状态还好,就不必太过于担心;如果精神状态较差,则需要及时就诊。 发热就要捂着,捂出汗就好啦。——这是谬论。 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且排汗散热功能弱,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如捂得太多或外界高温,不利用体温下降。 小婴儿儿捂得太多,可以出现“捂热综合症”。婴儿身体高热、大汗淋漓,严重者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循环衰竭。所以一旦发热,尽量晾开衣物(在没有对流风的情况下)。 有的宝宝在发热前有手脚冰冷、发抖,这是寒战,表明在半小时内体温会升到39℃以上。在寒战期,适当保暖,比如喝温开水、泡热水脚、适当增加衣被让孩子感觉舒适。等寒战停止,也就是体温到达顶峰的时候,再及时打开包被全身散热。 酒精擦浴降温效果最好——这是谬论 目前已经摈弃酒精擦浴,它只是让皮下血管收缩,摸起来好像退烧了,事实上不但无法达到退烧的目的,还会造成体内温度的增加及酒精中毒的危险。 当我们的身体试图抵抗感染时,就容易出现发热,儿童通常比成人更容易发烧。如果您的孩子发烧时仍玩耍的很好,无需采取任何措施降低其体温。当发热使宝宝不舒服的时候,您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降温。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158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发热高峰来临,家长做好准备了吗?——儿童发热的观点需要更新了

目前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肆虐,又快到了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峰期,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生病表现。宝宝一发热家长就很焦虑, “发热恐惧症”几乎每个家长都存在。 但在着急宝宝发热的同时,家长需要更新对发热的认识,摒弃某些发热的谬论,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了解一下,体温为什么会升高。 人体脑部下丘脑的地方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正常人体的体温是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而让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体温维持在36~37℃左右。 大多数人的体温在一天中都会有所变化:早上低一些,晚上高一些;饮食、运动、情绪等因素也会使体温波动。一般这个波动范围在1℃内,都还算正常。 当感染等疾病或其他原因作用在体温调节中枢,而使体温的定位点上升,于是人体会进行很多生理反应而使体温上升,就出现发热。所以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且疾病的表现形式。 发烧是人体防御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会导致人体生病的细菌和病毒在37°C左右会大量繁殖。当病菌入侵人体后,大脑命令人体的温度升高,从而引导白细胞攻击并摧毁体内的病毒和细菌,抵抗病菌。从这方面说发烧也是一件好事。 测量温度最合适工具是腋下电子温度计、耳温计。 量体温的方法包括肛温、口温、腋温、耳温、额温等。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建议新生儿测体温应采用腋下电子体温计测体温,1个月至5 岁儿童可采用腋下电子测温计或耳温计。 美国儿科学会学术新闻网站指出,耳温计不应该给 2 岁以下孩子使用。美国儿科学会科普网站,给出的是 6 个月以下婴儿不能使用耳温计。 虽然不同机构给出的数据不同,推荐年龄有较大差别,但基于的原理是一致的,就是较小儿童耳道狭窄,不适合用耳温计。综合来看,小婴儿不建议用耳温计。 不建议采用额温(测量皮肤表面,准确度较差)、口温和肛温(操作有风险,及卫生问题)。 根据婴幼儿的特点,兼顾快速、准确、安全等因素,在家庭中最为简易的方式还是建议使用腋下电子体温计和耳温计。 发热标准及分度: 使用可靠的数字温度计确认发烧。当孩子的体温达到或高于下面水平时,就是发热。 从我国习惯、安全及卫生来看,家庭测量是以腋下温度为准。一般规定发热超过37.2 ℃以上就算发热。 发热分度:按体温状况(腋窝温度),发热分为 低热:37.3~37.9℃; 中等度热:38.0~38.9℃; 高热:39.0~40.9℃; 超高热:41.0℃以上。 下列发热需要就医: ★3个月以下宝宝体温38℃,3~6个月宝宝体温在39℃都需要及时就医。不是因为发烧会伤害小婴儿,而是发热可能是由非常严重的疾病(比如脑膜炎、肺炎等)导致的,需要及时诊断确保正确接受治疗。 ★流感流行季节,6个月以上宝宝发热超过39℃以上,同时出现有以下两种或多种症状:咳嗽,喉咙痛,流鼻涕或鼻塞,身体疼痛,头痛,畏寒,疲倦和腹泻。症状进展迅速,要考虑流感可能。流感需要尽早服用奥司他韦以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心动过速:<12个月,心率大于每分钟 160次;12–24个月,心率大于每分钟150次;2-5年,心率大于每分钟140次。 ★呼吸增快:0-5个月,呼吸频率每分钟大于60次;6-12个月,呼吸频率大于每分钟50次;大于12个月,呼吸速度大于每分钟40次。 ★出现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 ★口唇皮肤发青。 ★脱水表现:口唇黏膜干燥;眼窝及前囟凹陷;哭时泪水;6~8小时无尿。 ★惊厥。 ★精神差,精神萎靡、不吃不哭不动。 ★伴有其他明显症状,如剧烈咳嗽、频繁吐泻、全身皮疹等。 ★连续发热三天以上不见好转。 发热时家庭护理要点: ★多喝水;为孩子提供定期的液体(水,稀释果汁等)。母乳喂养的婴儿最合适的液体是母乳。 ★冷饮:大孩子在发热时可以吃些冰棒和酸奶,以帮助身体从内而外冷却并保持水分。 ★脱掉过多的衣物,衣服要穿宽松透气的。 ★保持房间凉爽,这可以帮助散热。 物理降温 多用于低温(体温不超过38.5℃)或高热服药后体温下降不理想情况。 物理降温只是让宝宝舒服一些,所以如果宝宝不耐受物理降温措施,没有必要非给宝宝做物理降温。 除了上述家庭护理的要点外,还包括下列方法: ★温水拭浴或洗热水澡:用温水毛巾搓揉皮肤皱褶处(血管丰富,尤其重点擦拭腋下、肘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 ★洗热水澡,水温应该使您的手臂感到温热,但不烫,洗完澡后立即将宝宝擦干,并穿着轻便的衣服。避免使用冷水浴,这可能会导致宝宝发抖,反而使温度升得更高。 ★冰袋冷敷: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状态包上毛巾给宝宝冷敷(或凉毛巾)头部; ★退热贴:退热贴面积小,退热效果差。只适用于小婴儿。因宝宝小,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可考虑退热贴。 儿科医生隋静 本文首发于育果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158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出现高热惊厥怎么办?_操作篇

家长最怕碰到宝宝出现抽搐,看着宝宝出现四肢抽动、人事不省,家长特别手足无措,担心是什么严重疾病,或是对宝宝脑子造成影响。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是儿童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因,多见于6个月至5岁,是指体温高于38ºC的儿童发生的惊厥,同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全身性代谢异常及无热性惊厥病史。是儿科医生日常工作中最常遇到的急症之一。 这个病原来叫“高热惊厥”,因为大部分热性惊厥发生是体温高于39C。但因为体温超过38C就可以出现惊厥,所以近年改成“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病因不清,与遗传、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髓鞘形成不完善有关等。是一个年龄性疾病,一般到上小学后,热性惊厥发作会消失。 热性惊厥发生于发热头24小时内,发作时间多在 5 分钟内。 5岁以下儿童的发生率为2%-4%,发病高峰在12-18月龄。少部分热性惊厥反复发生。 热性惊厥可能令家长很恐惧担忧,但绝大部分的热性惊厥预后良好,不会造成脑损伤或影响智力。 惊厥表现 突然起病:在发热头24小时出现。有的宝宝先出现惊厥,才发现宝宝已经发热。 意识丧失。 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口周发绀 惊厥是全身性发作,表现为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 呼吸不规整、皮肤青紫或大小便失禁。 惊厥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 发作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继而转入嗜睡状态。 宝宝在家出现惊厥,家长怎么做 首先要明确——没有什么措施可以促进惊厥停止,大多数热性惊厥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 家长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 确保患儿周围环境安全, 将宝宝放在平整的表面上,如地板或床上,去除孩子附近的坚硬或尖锐物体。 将宝宝去枕平卧,松解过紧衣物,解开颈部扣子。 头偏向一侧,防止宝宝吸入呕吐物或分泌物等。 清理口周围分泌物,用软布把宝宝口周围的唾液和残渣清理干净,但不要强行探入孩子口中。如果嘴里有食物,将头转向一侧,不要试图将食物取出。 避免声、光、摇晃、喂水等刺激。 尽量仔细观察都发生什么(开始惊厥及结束时间,宝宝表现等),以便您以后可以向医生描述。如果您能够录制惊厥的视频片段以向医生展示,这将非常有用。 家长可拨打 120 急救电话寻求指导,为抢救赢得时间。 惊厥过后,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明确惊厥原因。 宝宝惊厥时,家长不要做这些动作: 在惊厥发作期间,不要在孩子的嘴里放任何物品:惊厥发作中的孩子一般不会咬伤自己的舌头。反倒是人为塞进嘴里的手指、棉签、筷子、勺子等物,容易造成呼吸不通畅或者口腔损伤。 不要在惊厥的时候给宝宝喂水或喂药,很容易造成误吸窒息。 不要摇晃或拍打你的孩子。 不要约束或紧抱你的孩子,同样引起呼吸不畅。而且无意识地抽动时强行制动宝宝,容易造成孩子受伤。 不要掐孩子人中,没有止惊作用。 不要把抽搐中宝宝放到浴缸中降温,在水中惊厥宝宝很容易窒息。 不要在孩子惊厥发作时,急忙抱着孩子往医院跑。本身惊厥很快恢复,而且抱着宝宝疾跑过程中,同样会有呼吸不畅或误吸窒息风险。 不要在惊厥发作后就不管了,要去医院进一步查明原因,排除神经系统的疾病等。 热性惊厥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惊厥后带宝宝去医院就诊的目的是确定发烧的原因。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病因。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代谢性疾病,如低钙血症、低钠血症 - 脑发育异常 - 既往无热惊厥史 排除其他疾病的检查: - 脑电图(EEG)异常放电多提示癫痫可能。 - 腰椎穿刺化验脑脊液,可明确是否有脑膜炎、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血清葡萄糖,钠,钙,镁和磷以及肝肾功能化验排除代谢紊乱。 - 头颅MRI看脑发育情况。 明确单纯热性惊厥不需要做上述检查。 热性惊厥诊断 1.发病年龄多为6个月至5岁,亦可<6个月或>5岁。 2.大多数热性惊厥发作在发烧的最初几个小时内,在体温最初升高期间。体温升高至38℃以上出现惊厥。 3.惊厥持续约10秒钟至数分钟,极少超过10分钟,多发作1次。 4.惊厥为全身性对称发作,发作时意识丧失,惊厥过后意识恢复快,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5.脑电图于惊厥1~2周后恢复正常。 6.预后良好。 7.既往有热性惊厥史,如条件不完全符合前述6条依据,而又能排除引起惊厥的其他疾病,可诊断为复杂性高热惊厥。 热性惊厥治疗 对于单纯性热性惊厥,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发病。 ≥15分钟的热性惊厥可能需要药物治疗,仔细监测循环和呼吸状况。如果药物控制不理想,惊厥持续存在,有时需行气管插管。 同时给予退热治疗。 热性惊厥预后 热性惊厥预后是良好的,几乎没有神经问题或癫痫的风险。 总结要点: 热性惊厥发生于发热头24小时内,发作时间短暂,预后良好。 宝宝出现惊厥时,家长要冷静,保证周围环境安全,避免异物吸入,发作停止后医院就诊;不要束缚宝宝,不要在惊厥宝宝身上做很多动作,都无法阻断惊厥发作。 热性惊厥不需要治疗,只需要治疗引起发热的疾病。 本文首发于育果网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158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关于热性惊厥,家长要记住的要点!

●热性惊厥是指6个月至5岁之间的儿童,在体温高于38 ºC的儿童发生抽搐。 ●热性惊厥表现令人恐惧。但是,它们不会造成持久伤害。智力和大脑发育等方面不会受到热性惊厥的影响,并且热性癫痫发作并不意味着宝宝以后就会出现癫痫。 ●热性惊厥发生在发热的第一天,大多数热性惊厥发生在温度高于39ºC。 ●大多数热性惊厥是全身性抽搐,持续时间短。惊厥持续15分钟或更长时间不常见。 ●在惊厥期间,家长要保持冷静,尽量不要惊慌。 ●惊厥后要去医院就诊确定发烧的原因。排除脑膜炎等其他引起发热、惊厥的疾病。 ●患有热性惊厥儿童有再次发生热性惊厥的风险; 复发率约为30%至35%。不是每次发烧时都会发生热性惊厥。大多数复发发生在初次热性惊厥发作的一年内。 ●单纯性热性惊厥后儿童发生癫痫的风险几乎等同于从未发生过热性惊厥的儿童。 ●没有什么可以防止热性惊厥的发生。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156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高热惊厥后续篇

家长教育管理 宝宝出现过热性惊厥后,很多家长非常担心,甚至不敢睡觉,不错眼珠的盯着宝宝,怕宝宝会再次出现惊厥,怕惊厥对脑子造成伤害… 所幸,大部分热性惊厥在一次热程中只发作1次,而且对宝宝大脑不会有任何损失。大多数患有热性惊厥的儿童没有任何长期健康问题。 有些儿童热性惊厥可能会复发。 绝大部分在6岁左右,热性惊厥发作不再出现。 热性惊厥会导致脑损伤吗? 不会! 无论热性惊厥看起来有多么吓人,但它不会造成脑损伤。 同样发热也不会“烧坏脑子”。发烧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 ,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在发热期间,是不用担心宝宝会烧坏脑或者落下什么后遗症。 当发烧、或惊厥本身是由于中枢系统的疾病导致的,比如脑膜炎、脑炎,才可能使脑实质本身受到破坏,可能会造成智力障碍等后遗症。 热性惊厥会再次发生吗? 可能! 大约三分之一的患有热性惊厥的儿童在随后的感染期间会再次出现热性惊厥。这通常出现在一年内。10% 的患儿有 3 次或更多次热性惊厥发作。 - 复发率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初次热性惊厥年龄越小,热性惊厥复发的风险越大(1岁内首发热性惊厥,复发率50%; 2岁30%)。 - 首次热性惊厥时,持续时间越长,说明患儿神经系统稳定性越差,越容易复发。 - 发烧开始和惊厥发作之间的时间很短,越容易复发。 - 惊厥发作前发烧程度低,越容易复发热性惊厥。 - 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热性惊厥或癫痫,更容易出现热性惊厥复发。 可以通过服用退热药来预防宝宝出现热性惊厥吗? 不会! 服用退热药(扑热息痛或布洛芬)有助于减少发烧,会让您的孩子更舒服,但不会阻止热性惊厥发生。 孩子出现惊厥时不要使用退烧药。等待惊厥结束后,再给予退热药。 宝宝发热时如何处理? 发烧是身体对感染的自然反应,使用药物治疗孩子的发烧不会阻止惊厥或缩短其持续时间,但可以使孩子感觉更加舒适。 1.物理降温措施: 多用于低温(体温不超过38.5℃)或高热服药后体温下降不理想情况。物理降温只是让宝宝舒服一些,所以如果宝宝不耐受物理降温措施,没有必要非给宝宝做物理降温。目前很多国家已经不太推荐物理降温。 脱掉过多的衣物,只穿一层衣物(单衣裤); 房间不要太热或太冷; 给宝宝喝水,少量多次饮水; 洗澡; 温水擦浴、头枕冰袋、退热贴等,都可能使宝宝不舒服,没有必要用。 目前已经摒弃酒精擦浴,很容易透过皮肤吸收酒精,造成宝宝酒精中毒。所以不要用酒精擦浴降温。 2.退热药: 体温超过38.5C,服用退热药。 儿童用退热药只有两大类: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及布洛芬。 不建议儿童使用阿司匹林类退热药,偶尔会出现瑞氏综合症,是一种严重急性脑病合并肝损害的疾病。 小于3个月的小婴儿慎用退热药。 退热针已被淘汰,退热效果不优于口服退热药。 如何预防热性惊厥? 很遗憾,目前研究表明,使用药物控制发烧不太可能预防进一步的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能很快自行停止抽搐,对宝宝大脑等无不良影响。抗惊厥药物(用于预防热性惊厥)相关的不良副作用超过了热性惊厥发作本身所带来的风险。 一般不主张用抗惊厥剂药物来防止惊厥再发。 有热性惊厥的孩子的父母应建议仔细监测疾病时他们的孩子的体温,高热时给予退热药(即使对照研究没有显示出退热治疗可以防止热性惊厥再次发生)。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可以考虑预防性应用抗惊厥药物: - 短时间内频繁热性惊厥发作:6 个月内发作大于3次或1年内发作大于4次 - 热性惊厥发作大于 15 min,需应用药物治疗才能停止。 建议间歇性预防治疗。具体如下: 由于热性惊厥多发生在发热24小时内,故在发热开始的时候给予地西泮片口服,0.3mg/kg.次,每8小时1次,一般服用2~3次。 热性惊厥会发展为癫痫吗? 几乎不可能! 热性惊厥仅在发烧时出现惊厥。癫痫患儿是反复的无热惊厥发作。 许多父母担心如果他们的孩子出现热性惊厥,他们的孩子会在年长时患上癫痫。即使有的宝宝有许多次热性惊厥发作,也不意味着他们以后将出现癫痫可能。 据估计,没有发热性惊厥发作的人有大约1%的机会出现癫痫;单纯性热性惊厥史的儿童在其后发生癫痫的几率为1.0%~1.5%,与正常人无异;有复杂性热性惊厥史的儿童在其后患上癫痫的机会为20%。 发展为癫痫的危险因素: - 复杂性热性惊厥 - 直系亲属中有癫痫病史 - 首次热性惊厥前已有神经系统发育延迟或异常体征 有热性惊厥病史的宝宝可以接种预防针吗? 可以! 热性惊厥不是预防接种的禁忌。 有热性惊厥史的宝宝,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就可以接种疫苗。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156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感冒,家长需要知道的知识点

普通感冒(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表现,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几乎每个宝宝每年都会出现几次感冒。但感冒来临,家长仍会特别焦虑担心。 对于感冒,家长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一.感冒很常见,感冒次数多不代表宝宝免疫力低下 这与小儿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如咳嗽反射及纤毛运动功能差,难以有效清除吸入的尘埃和异物颗粒;与小儿各系统器官仍在迅速发育期,免疫力尚未健全有关;也可能与营养状况、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缺乏有关;环境或护理因素改变而致病,比如刚上幼儿园,哭闹焦虑不适应,或小朋友多容易交叉感染等。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宝宝容易患上感冒。 2岁前宝宝每年感冒不超过7次,学龄前的孩子一年约有6次感冒,青少年和成人每年大约有两到四次感冒,都是正常现象。所以家长不要以为宝宝1~2个月一次感冒就是免疫力低导致,而盲目给宝宝服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二.感冒如何传播 宝宝可以从兄弟姐妹,父母,其他家庭成员,玩伴或看护人身上感染感冒。特别是在感冒症状出现的头2至4天内,传染性最强。 通常以三种方式传播: ●直接接触—感冒患者的鼻子,嘴巴,眼周和手上被分泌物污染,都会有病菌。通过触摸这些部位,会被传染上感冒。 ●间接接触—接触感冒患者接触过的东西,如玩具、门把手、桌面、书籍、键盘、手机等。病菌可以在这些物品表面停留数小时。 ●飞沫传播—当病患咳嗽或打喷嚏时,病菌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距离可达3米左右。 今年因为疫情关系,宝宝不能上幼儿园、上学,很少去公共场合,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明显下降。家长可以想想2019年宝宝病过几次,是不是今年生病明显少很多。这就是因为宝宝生活环境单一,少接触人群,周围环境干净,注意洗手,就会减少生病次数。 三.感冒症状 一开始是感觉身体不舒服,其后会出现下列症状,但不一定所有症状都出现。 流鼻涕 打喷嚏 疲倦、肌肉酸痛 发烧(有时) 喉咙痛 咳嗽 食欲不振,轻微腹泻和/或呕吐 除了小婴儿或免疫受损儿童外,健康儿童的感冒并不危险。 感冒症状通常在4到10天内不经治疗就会消失。 四.大部分感冒都是病毒感染 80%—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超过200种不同的病毒会引起感冒,但鼻病毒是最常见的罪魁祸首。这些病菌进入鼻子和喉咙的保护层,引发人体免疫系统反应,出现喉咙痛,头痛和鼻涕等感冒症状。 病毒感染没有特别的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只针对流感病毒,对于其他呼吸道病毒没有治疗作用。 抗生素也不治疗病毒感染。 一旦表现出感冒症状(如咳嗽流涕等),任何药物都不能阻止感冒进程。病毒感染主要通过自身抵抗力抵抗过去。感冒的治疗主要就是对症治疗,即出现什么症状治疗什么症状。治疗的目的就是让宝宝舒服一些。 当然,医生通过宝宝生病表现、查体情况、化验血常规等综合分析后,考虑是细菌感染,要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并要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 五.下列措施能让感冒的宝宝舒服些 充足休息、睡眠; 多给宝宝喝水,白开水或果汁可以防止脱水,并保持宝宝的鼻子和嘴巴湿润; 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湿度维持在50~60%; 淋浴,充满蒸汽的浴室,会缓解宝宝鼻塞及肌肉疼痛等; 用生理海水盐喷鼻或洗鼻减轻流涕鼻塞,表面鼻分泌物可以用吸鼻器吸出,或湿棉签蘸出。帮助或鼓励大孩子流鼻涕; 鼻子周围皮肤上涂抹凡士林以舒缓肌肤; 鼻塞影响睡眠时,抬高宝宝头部; 大于1岁宝宝咳嗽或喉咙痛时,服用蜂蜜缓解; 国外医生都推荐鸡汤利于感冒恢复,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用温热的鸡汤。鸡汤有助于抑制造成充血的白细胞。 *目前研究无法证实在感冒期间补充维生素C或锌制剂能减少感冒症状持续的时间或减轻感冒的严重程度,所以感冒期间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没有治疗作用。 六.什么时候需要医院就诊 3个月以下的婴儿出现感冒症状 频繁高热超过1天或低热超过3天 咳嗽剧烈,痰多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三凹征阳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 不寻常的嗜睡/疲倦 进食进水差、出现尿少等脱水症状 头痛 喉咙疼痛影响吞咽 胸部或腹部疼痛 颈部淋巴结肿大 耳朵痛 感冒症状一周无好转 七.感冒的预防 如此多的病毒都会导致感冒,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感冒。加强生活护理来减少感冒发生。 避免接触感冒患者; 避免二手烟,香烟烟雾会让宝宝更容易生病; 经常洗手(包括宝宝及成人),尤其是在接触宝宝前,或在抠鼻子后; 经常清洁宝宝的玩具; 宝宝的杯子,餐具或毛巾要专人专用;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捂嘴,而不是手(手容易传播病菌)。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155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冠疫情期间,儿童如何接种流感疫苗 原创 儿科医生隋静

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仍严重持续,且欧美国家进入第二波流行期。而每年11月份到来年3月份又是流感的流行季节,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情况。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 今年流感疫苗种类中还增加了鼻喷流感疫苗,家长需要对流感疫苗方方面面做一个深度了解。 本文约4500字,阅读15分钟左右,也可以直接跳到文末看总结内容。 问:去年得过流感,今年还需要接种流感疫苗吗? 答:需要。 流感的病毒主要是A、B和C型流感病毒(也就是甲型、乙型、丙型流感病毒),即使同一种病毒也有很多的亚型。流感病毒一直在变异的,人体对于流感病毒也没有持久性免疫力,得过流感的人还会再得流感。所以需要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问:去年接种过流感疫苗,今年还需要接种吗? 答:每年都需要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后产生的抗体会随着时间流失而逐渐下降。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变化。每季流感疫苗是根据上一季流感病株流行情况进行疫苗调整的,以保证预防最流行、最常见的流感病毒菌株。 问:每年都打流感疫苗,会不会产生耐药性,疫苗保护效果降低? 答:不会。 流感疫苗与抗生素等会发生耐药性的药物有本质不同。疫苗能激发机体产生抗体,抵抗流感病毒。它是减少药物耐药的手段之一,完全不存在耐药问题。 问:什么时候接种流感疫苗? 答:最好在 10 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 10 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 每年九月推出流感疫苗,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还需要一段时间。一般来说,完成接种后(9岁以下宝宝接种2剂后)通常2-4 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 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我国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为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建议在 10 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 10 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进行免疫接种。同一流感流行季节,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重复接种。 问:选择何种流感疫苗? 答:对于获得许可的,适合年龄的流感疫苗,实行自愿自费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 今年接种计划与往年有些差异,新增加三价减毒活疫苗,是鼻喷疫苗,0.2ml/剂次,用于3岁以上的宝宝。 市面上注射用流感疫苗有三价和四价疫苗:与以往是相同的 三价疫苗分裂解和亚单位疫苗两类。 三价裂解疫苗用于6月龄以上人群,有0.25ml和0.5ml两个品种; 三价亚单位疫苗用于3岁以上儿童,0.5ml/剂次。 四价疫苗均为裂解疫苗,用于3岁以上儿童,0.5ml/剂次。 也就是说3岁以下宝宝只能选择三价裂解疫苗,即三价裂解疫苗0.25ml/剂,注射剂;3岁以上宝宝可以选择任何流感疫苗,0.5ml/剂注射剂,或0.2ml鼻喷疫苗。 问:今年新上市的鼻喷流感疫苗与传统注射剂流感疫苗有什么区别? 答:鼻喷流感疫苗是三价减毒活疫苗。 也就是将活的流感病毒进行毒力减弱处理,通过鼻喷给药,让疫苗通过鼻黏膜吸收进入体内,减毒活疫苗无法致病但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注射流感疫苗是灭活的疫苗。就是把活的流感病毒杀死,保留有效成分制成疫苗,注射入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 问:什么人适合接种流感疫苗? 答:建议6个月以上人群都应该接种流感疫苗。 特别是以下几类人群,属于流感并发症的高危人群,更应该积极接种流感疫苗: •孕妇 •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 •50岁以上的人群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住在养老院或长期居住在护理中心/医院的人群 •一起居住或照顾流感并发症高危的人群的群体,包括:医护人员;流感并发症高危人群的家属;6 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由于现有流感疫苗不可以直接给 6 月龄以下婴儿接种),可通过母亲孕期接种和对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接种流感疫苗,以预防流感。 问:哪些人不宜接种注射剂流感疫苗? 答:下列人群禁忌注射流感疫苗: •6个月以内的婴儿; •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疫苗里面的辅料、甲醛、裂解剂及抗生素)过敏者禁止接种; •患伴或不伴发热症状的轻中度急性疾病者,建议症状消退后再接种。 问:鸡蛋过敏的人群能接种注射剂流感疫苗吗? 答:可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版和 2020 版)以及《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未将鸡蛋过敏者列为禁忌人群。 有过严重鸡蛋过敏反应病史的人群(除荨麻疹之外的其他严重过敏症状,如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胸闷,或反复呕吐,需要肾上腺素或其他紧急医疗干预),应在医院医生监督下,在有抢救设备的情况下,注射流感疫苗,并在疫苗注射后观察30分钟。因为疫苗严重过敏反应绝大部分都在注射后30分钟内发生。 问:鼻喷流感疫苗禁忌症是不是比注射剂更多? 答:是的。 下列人群不可接种鼻喷流感疫苗: 3岁(36月龄)以下儿童或18岁以上成人 已知对本品所含任何成分(包括鸡蛋、辅料、硫酸庆大霉素)过敏者; 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继续发作期和发热者 妊娠期妇女; 使用阿司匹林或含有水杨酸成分药物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 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鼻炎患者。 下列情况慎重接种鼻喷流感疫苗: 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患慢性疾病者、有癫痫史者、过敏体质者; 任何哮喘患者、活动性喘息或或5岁以下患有反复喘息的儿童; 需要与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进行密切接触的人群; 接种前 48 小时或或接种后2周内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者(会影响本品保护效果); 接种2天内,使用任何其他鼻内给药制剂。 也就是说,大于3岁的宝宝有过敏体质,或对鸡蛋过敏,或有鼻炎、喘息、哮喘等过敏性呼吸道症状,或有惊厥个人或家族史,或有慢性疾病,或注射前后使用抗流感药物或鼻喷药物都不推荐用鼻喷流感疫苗,是可以选择注射剂流感疫苗。 问:不同年龄段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是不一样的? 答:是的。 也就是说: 6个月~8岁,首次注射流感疫苗或之前只接种过一剂疫苗者,本季应接种2剂,2剂疫苗间隔4周。 6个月~8岁,非首次注射流感疫苗,即以前接种过两剂疫苗(在任何时候),本季接种1剂。 9岁以上儿童、青少年(无论之前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都只接种1剂。 问:接种前家长要注意什么事项? 答:要详细告知宝宝情况、用药情况,家长同时需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重点阅读【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 近期及任何正在进行的治疗,包括非处方药及疫苗等,均应告知医生。 问:接种部位有哪些? 答:注射疫苗采用肌肉注射。6 月龄至 1 岁婴幼儿的接种部位以大腿前外侧为最佳,大于 1 岁儿童首选上臂三角肌接种疫苗。 鼻喷流感疫苗,本身疫苗自带鼻喷装置,接种时两个鼻孔各喷一下(即每个鼻孔喷0.1ml)。鼻喷接种后,需要让宝宝头部后仰至少1分钟后再起身。 宝宝不耐受鼻喷操作,或接种后宝宝多次打喷嚏或擤鼻涕,理论上可能会影响疫苗保护效果。 问:接种疫苗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接种后不要立刻离开接种地点,在接种地点停留半小时,观察是否有急性过敏反应。 回家后护理要点: 在接种当天最好不要洗澡,保证疫苗接种部位的清洁,防止发生局部感染。 建议多喝一些开白水; 接种疫苗后,不要参加过于剧烈的活动,尤其是避免注射部位肢体过度活动。 观察宝宝反应、体温及有无皮疹。 注射剂疫苗接种后最常见的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发红,肿胀,这种临时反应发生率15-20%;不到1%的接种者会在接种后1-2天出现如发热,寒战,肌肉酸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并不意味着患上流感。 接种鼻喷流感疫苗后报告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流鼻涕或鼻塞、头痛、发烧、呕吐、腹痛和肌痛等,多与第一次接种鼻喷疫苗有关,并且为自限性。 疫苗接种后发热,多数会在24小时内消退。接种疫苗引起的发烧一般温度较低,很少超过38C。 注射后超过72小时发生的发热,与疫苗相关的可能性很小。 一旦孩子体温超过38.5C,使用退烧药降温后体温又复升,需要到医院就诊。 问:哪些症状提示有严重的过敏反应,需要紧急就诊或处理? 答:严重过敏反应的症状,出现下列症状之一,需要立即需求医生救治。 呼吸困难; 声音嘶哑或喘息; 眼睛或嘴唇肿胀左右; 面色苍白; 大片荨麻疹; 无力、头晕; 心脏加速。 严重过敏反应大部分出现在接种疫苗后半小时内,接种后不要立刻离开接种地点,在接种地点停留半小时,观察是否有急性过敏反应。 问:为什么打完流感疫苗还是会感冒? 答:接种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并不能预防普通感冒。 引起感冒的病原体有上百种,流感疫苗对于细菌、非流感病毒( 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或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的感冒无能为力。很多人身体中本身就携带病原,一旦免疫力下降,就会出现感冒症状。接种后发生的感冒大多不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是普通感冒。 问:接种流感疫苗肯定不会得流感了吗? 答:流感疫苗的有效率并不是100%。 因为流感病毒有许多种分型,每年的上半年,WHO(世界卫生组织)会针对该年的流感病毒分型做一个流行病预测,预测出3~4种可能在该年流行的病毒株,疫苗厂家以此为依据生产疫苗。如果某一病毒株没有被准确预测,进而没有被该年的流感疫苗覆盖,即使注射了流感疫苗,仍有患上流感。或接种个体产生的抗体不充分,接触的流感病毒毒力强,有些人会出现流感症状的。但注射过流感疫苗后再得流感,症状比较轻,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要小很多。 问:注射流感疫苗会诱发高热惊厥吗? 答:不会。 注射疫苗不会诱发高热惊厥。而且疫苗预防流感发生,减少高热,也会减少高热惊厥的发生。 美国CDC研究表明流感疫苗和13价肺炎疫苗或百白破疫苗同时注射时,高热惊厥发生的危险性会轻微增加。所以有高热惊厥史的儿童建议单独注射流感疫苗。 问:流感疫苗与其他疫苗接种计划如何安排? 答:灭活流感疫苗(即注射剂流感疫苗)可以与其它灭活疫苗及减毒活疫苗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 减毒流感疫苗(即鼻喷流感疫苗)必须间隔 28 天以上才可接种其他减毒活疫苗。 问:抗流感药物不等于流感疫苗吧? 答:是的。 奥司他韦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2周内接触流感病人的紧急预防措施。或治疗流感的药物。 抗流感药物预防后一般可以得到6周的保护,故药物预防并非一劳永逸,不是吃一次管一季。 所以预防流感的关键是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前48小时服用抗流感药物及接种2周内用抗流感药物可以选择注射剂流感疫苗,但不建议选择鼻喷流感疫苗(会影响保护性抗体产生)。 本篇总结 预防流感的关键是疫苗接种。大于6个月的儿童都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最好在 10 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 10 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 3岁以上宝宝,有过敏体质,或对鸡蛋过敏,或有鼻炎、喘息、哮喘等过敏性呼吸道症状,或有惊厥个人或家族史,或有慢性疾病,或注射前后使用抗流感药物或鼻喷药物都不推荐用鼻喷流感疫苗,是可以选择注射剂流感疫苗。 接种计划: 6个月~8岁,首次注射流感疫苗或之前只接种过一剂疫苗者,本季应接种2剂,2剂疫苗间隔4周。 6个月~8岁,非首次注射流感疫苗,即以前接种过两剂疫苗(在任何时候),本季接种1剂。 9岁以上儿童、青少年(无论之前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都只接种1剂。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154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生宝宝变黄了,如何治疗?

儿科医生隋静 当新生宝宝皮肤发黄,很多新手爸妈有这样的疑问“我家宝宝虽然胆红素值很高、皮肤黄,吃奶好,睡觉好,一切都好,为什么非要照蓝光呢?” ※病理性黄疸除了皮肤黄染,对新生儿所造成的损害主要有两个方面: (1)原发疾病:引起黄疸上升的那些「病理性因素」本身就是一种危害,如溶血、感染等,这些都需要治疗; (2)胆红素脑病:当重度黄疸时,大量的游离胆红素进入中枢系统,这些胆红素对脑细胞是有毒性作用的,它可以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进而引起了神经系统的永久功能障碍(如运动、听力、学习等障碍),这就叫胆红素脑病。该病对宝宝造成损害极大,必须积极预防治疗。 ※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目的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光疗是最常用的有效又安全的方法。 干预方法:包括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治疗。 一.光照疗法 光疗标准:很难用单一的数值来界定,不同胎龄、不同日龄的新生儿都有不同的光疗指征,另外还需考虑是否存在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需要医生综合分析。建议家长遵医嘱进行光疗。 光疗的原理:通过一连串复杂的光化学反应,使脂溶性的胆红素转换为水溶性的胆红素,不需要经过肝脏代谢,直接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加快了胆红素的清除速度。 最常用的光源是蓝光,这主要是因为胆红素能吸收的光线中,以波长 450~460nm 的光线作用最强,而蓝光的波长则在 425~475nm,最符合要求。 光疗的效果与暴露的皮肤面积、光照的强度以及持续的时间都呈正相关。对于一般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光照时间达到 24~48 小时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当胆红素小于220umol/l (12.9mg/dl)就可以停止光疗。 光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一般 6-12 h 监测一次。当光疗结束后 12-18 h 应监测胆红素水平,以防黄疸反跳。 蓝光治疗的安全性非常高,很少有什么不良反应。但要注意光疗时应用遮光眼罩遮住双眼,用尿布遮盖会阴部,尽量暴露其他部位的皮肤。 二.药物治疗: 白蛋白:主要用于结合游离的胆红素,减少血液中的游离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静注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溶血的患者,用于阻断溶血过程。 三.换血治疗:可以换出血液中的胆红素、抗体及致敏红细胞,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溶血症或已出现早期胆红脑病临床表现者。 我国目前大部分产科,阴道分娩新生儿在出生后 48 至 72 h 出院,剖宫产在 96 至 120h 出院,所以刚回家几天黄疸监测越要积极,有问题及时就诊。 ※家长初步评估宝宝黄疸的程度:爸妈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 轻度黄疸—黄疸最早出现在头面部,胆红素值大概是 5 - 6 mg/dL,可以继续观察; 中度黄疸—皮肤黄染波及躯干、四肢近段,胆红素10 mg/dL以上。如生后不足 3 天,宝宝需要医院就诊; 重度黄疸—皮肤黄染已经达到四肢远端、手心、脚心,巩膜等均黄染(即全身黄染),胆红素值超过17 mg/dL以上,需要带宝宝医院测胆红素值了。 ※对于早期新生儿黄疸,家长如何帮助宝宝退黄:就是加强喂养,促进排便。 通俗地说,让宝宝「多吃多拉」,促进排便,减少肠肝循环,减缓胆红素上升速度。 ※不靠谱的退黄方法/偏方: 1.口服茵栀黄:2016年8月3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公告,要求茵栀黄注射液修改说明书,标注“新生儿、婴幼儿禁用”。茵栀黄口服液或颗粒在临床上被大量使用,是治疗新生儿黄疸仅有的一种中成药。茵栀黄口服液是否也应该禁用呢?业内尚存争议。从我一个西医角度来看,茵栀黄主要用于病理性肝炎的退黄治疗,对于大部分新生儿黄疸病因没有治疗作用。而且茵栀黄会影响宝宝消化道功能,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同时导致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茵栀黄口服液中有金银花提取物,金银花可以诱发G6PD缺乏症(蚕豆病)者发病。2014 版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治疗部分都没有提及用茵栀黄退黄。 2.晒太阳退黄疸:在家晒太阳基本没有任何作用,弊大于利 太阳光包含了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其中也有蓝光,所以晒太阳对降黄疸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阳光中的蓝光量微乎其微,而且蓝光透不过玻璃,透不过衣物,这就是为什么照蓝光时需要尽可能多裸露皮肤。对于需要积极降黄疸的患儿来说在家晒太阳退黄是杯水车薪。而且6个月以下的宝宝需要避免阳光直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宝宝眼睛、皮肤有损害。 3. 喝葡萄糖水: 葡萄糖水对黄疸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占据新生儿本来就不大的胃容量,从而造成吃奶减少、排便减少,胆红素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增加肠道重吸收胆红素,反而不利于退黄。 4.在家自测胆红素,在家光疗: 现在有些家长从网上租经皮测胆红素仪在家监测宝宝胆红素。可以,但只是一个粗筛方法。医院的测量仪器是定期校对的,而网上租的测量仪估计不会有定期校对,很可能有测量误差。而且在家操作时要注意测量时保护好宝宝眼睛,而且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如果胆红素持续增高超过15以上,或宝宝全身皮肤黄染,最好带宝宝去医院测胆红素,并根据宝宝日龄及出生前后情况决定治疗方案。 有的家长不舍得宝宝住院,甚至租蓝光设备在家自我光疗。这种操作是不推荐的。 蓝光治疗需要专业培训。在蓝光治疗中宝宝需要全身裸露,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眼睛、外阴。同时需要保持恒定温度湿度,注意观察宝宝有无脱水、发热等表现。 同时蓝光毯、蓝光灯等蓝光设施,需要定期清洗,定期校对,更换蓝光管等。 这些在家都不能保证,宝宝这些小,操作需谨慎。蓝光治疗需要去医院进行。 综上所述,生理性黄疸是不用治疗就消退的黄疸,病理性黄疸是需要治疗的黄疸。生理性或病理性黄疸不是简单地靠数值来区分的。事实上,生理性黄疸的胆红素范围受遗传、种族、喂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很难得出一个统一适用的标准。判断是否病理性黄疸,医生要根据黄疸的发生时间、进展快慢、围产史以及合并症等多种因素来综合判断,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医疗干预。家长在宝宝回家后要充分重视皮肤黄染变化,有情况及时就诊。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147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生宝宝胆红素脑病很凶险,家长需重视

儿科医生隋静 我们儿科医生之所以重视新生儿黄疸,一方面,因为有的病理性黄疸是由于原发病引起,如感染、溶血等,这些都是需要积极治疗的;另一方面,是因为胆红素过高,可能出现胆红素脑病。急性胆红素脑病可能是可逆的,如果不积极治疗,则可能导致永久性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出现智力、运动发育障碍,造成宝宝终身残疾。 为什么会出现胆红素脑病呢? 我们大脑中有一道屏障——血脑屏障,它的作用在于限制某些物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以避免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血中游离胆红素(即间接胆红素)是被允许进入的。正常情况下,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含量不高,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的胆红素并不多,所以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 当出现重度黄疸即血清胆红素〉342umol/L (20mg/dl),大量的游离胆红素进入中枢系统,沉积到大脑基底核,视丘下核、苍白球等部位,使神经核被黄染,胆红素神经毒性所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称之为急性胆红素脑病。 典型的急性胆红素脑病经历3个阶段: 脑病第一期(警告期):主要表现为嗜睡、拒乳、肌张力减退、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抑制症状,也有表现为呼吸暂停、心动过缓。此阶段胆红素水平如能迅速降低,上述表现是可逆的。如不处理大约经过半天到1天进入痉挛期。 脑病第二期(痉挛期):拒乳、呻吟、尖叫、凝视、眼球震颤、呼吸暂停、呼吸不规则、呼吸困难、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或角弓反张等兴奋症状,重者可深度昏迷,甚至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此阶段出现肌张力增高者可发展为慢性胆红素脑病,如紧急换血可能逆转中枢神经系统改变。 脑病第三期(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消失,转为肌张力降低,吸吮和反应逐渐恢复,继而呼吸好转,1~2周后急性期症状可全部消失。 经抢救成功者大部分病人遗留后遗症——慢性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即胆红素毒性所致慢性、永久性的脑损伤。 核黄疸典型表现通常在1岁前婴儿喂养困难,高调哭声和肌张力减低,但深腱反射增强,持续颈强直,运动发育迟缓及不同程度的智力减退,最终发展为手足徐动型脑瘫。 典型核黄疸有四联征,包括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眼球运动障碍和牙釉质发育异常。 哪些患儿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 (1)重度以上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常在 342.2umol/L 以上,即>20 mg/dl); (2)虽血胆红素指标未达重度以上,但合并同族免疫性溶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 缺乏、早产儿、缺氧、脱水、低血糖、感染、酸中毒、低白蛋白血症等危险因素者,也易发生胆红素脑病。主要是因为这些情况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会增高,胆红素进入更加容易。 (3)低出生体重儿甚至在 171 - 239μmol/L(10 - 14 mg/dl)即可发生胆红素脑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时通常缺乏典型症状,而表现为呼吸暂停、循环呼吸功能急剧恶化等,不易诊断。 胆红素脑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典型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 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辅助诊断。 早期干预治疗是防止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和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关键 1.换血疗法:换出过多的胆红素和致敏的红细胞,降低血清胆红素。 2.蓝光治疗:改变胆红素的结构,使胆红素更易排出。 3.药物治疗:补充白蛋白或血浆可减少游离胆红素,使透过血脑屏障的胆红素减少。 4.及时治疗原发病可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因素。 5.已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根据各期表现给予对症治疗。后遗症期可指导早期干预智力和运动发育。 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关键在于预防 积极降低胆红素水平,同时尽量减少高危因素的发生 在宝宝出生头1周,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宝宝皮肤黄染情况,监测胆红素增长情况。 对于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一定要遵医嘱,住院蓝光等治疗。 一旦重度黄疸宝宝出现拒奶、反应差,就需要引起家长、医生重视,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147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问诊记录

宝宝吃蛋黄后出现红疹,疑似食物过敏,需注意蛋黄过敏问题。患者男性6个月27天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15

医生建议:疾病:婴儿疑似食物过敏,皮肤出现红疹。用药:建议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生活建议:暂停添加蛋黄和其他辅食,观察皮疹消退情况。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查看详情

宝宝从六点开始发烧,最高体温38.5度,有流清鼻涕和眼周发红的症状,家里人基本上都在感冒,4岁哥哥周四感冒高烧,宝宝是第一次发烧。患者男性6个月23天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29

医生建议:宝宝可能是被家里人传染的病毒性感冒,主要通过自身抵抗力抵抗过去。请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8.5度服用退热药,多喝水,暂停添加新的辅食。病毒感染没有特别的药,主要通过自身抵抗力抵抗过去。需要注意有一个疾病就是幼儿急疹。尽量不要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人,避免再次传染。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查看详情

宝宝在转奶过程中出现大便异常和湿疹,需要了解如何调整奶粉配比和治疗湿疹,宝宝6个月大,正在转换奶粉。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42

医生建议:对于宝宝的转奶过程,需要慢慢进行,避免过快转奶导致不适应。同时,观察宝宝的反应和大便情况,根据情况调整配比。对于湿疹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可能需要暂停转奶,先治疗湿疹。等湿疹情况好转后,再继续转奶。保持宝宝的环境清洁,避免接触刺激物,预防湿疹的发生。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查看详情

宝宝肛周有锥状突出物,排便困难,疼痛。患者男性2岁7个月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11

医生建议:肛周锥状突出可能由于排便困难、便秘引起,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喝水,保持肛周清洁,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缓释药物。注意生活饮食调整,预防感染。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查看详情

宝宝咳嗽、流鼻涕,做了5天雾化,想知道雾化的药物和停药原因,是否需要继续雾化和去医院查血。患者男性3岁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8

医生建议:对于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抗生素不治疗病毒。建议继续每天晚上做一次雾化,至少再做3~7天,并白天用生理海水盐喷鼻缓解流涕鼻塞。给宝宝多喝水,喝蜂蜜水,梨水,少吃海鲜等发物。易坦静吃1周左右。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查看详情

宝宝胳膊痛、头痛,体温正常,嗜酸细胞高,疑似过敏。患者女性5岁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23

医生建议:过敏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建议避免已知过敏原,观察症状变化。若症状加重,及时就医。治疗上,避免过敏原是关键,可使用抗过敏药物缓解症状。生活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查看详情

宝宝发烧38.5度以上,喝完退热药就吐了,好了后还是会哭闹,手脚凉,后脖颈凉,偶尔咳嗽,需要怎么处理?患者男性1岁1个月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20

医生建议:对于宝宝的发烧,正确使用退热药是关键,注意计算剂量和服用间隔。如果宝宝在恢复期仍然哭闹,可能是因为生病不舒服或情绪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安慰。宝宝好了后可以正常生活,但要避免一次吃太多油腻的食物,洗澡后要把头发擦干。偶尔咳嗽可以通过多喝水和一些蜂蜜水、梨水来缓解。如果宝宝持续哭闹不能缓解,可能是心肌损害,需要去医院做相关检查。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查看详情

13公斤宝宝高烧、腹泻,伴有轻微流涕和咳嗽,接触过发热的小朋友,需要医生帮助诊断和治疗。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51

医生建议:宝宝可能患有细菌感染,建议使用头孢克肟进行治疗。同时,需要注意多喝水,饮食清淡,避免油腻和凉的食物。如出现高热惊厥,应立即就医。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查看详情

3岁男童体重偏轻,经常生病,最近出现睡觉时脚底抽搐现象,曾经对牛奶蛋白过敏,喝小安素四个月未见明显体重增长。患者男性3岁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14

医生建议:宝宝可能患有营养不良,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过敏源、血生化、甲状腺功能、免疫功能和微量元素等。同时,建议去小儿消化专业医生那里做详细的身体检查。为了改善宝宝的营养状况,确保宝宝的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另外,加强宝宝的免疫力,可以通过适当的户外活动和合理的休息来实现。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查看详情

孩子总是很嗜睡,白天和晚上都睡不醒,体温有时高达39.3度,腿部会不自主抽动,家里有新冠病人,担心孩子也感染了。同时,孩子的鼻子总是堵塞,晚上打鼾很大声,白天也张嘴呼吸,感觉鼻子里有很多鼻涕,昨晚孩子咳嗽很厉害,感觉喉咙里有痰。请问医生该如何处理?患者男性4岁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45

医生建议:根据宝宝的症状和家中有新冠病人的情况,初步判断宝宝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嗜睡、抽搐和呼吸道症状。建议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对于消化道症状,需要服用益生菌和蒙脱石散,饮食清淡,多喝水,必要时补充补液盐。对于鼻腔和呼吸道症状,需要使用生理盐水和布地奈德做雾化治疗。对于咳嗽和喉咙有痰的症状,需要做雾化治疗,使用口服止咳祛痰药,多喝水,喝蜂蜜和梨水,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

隋静

副主任医师

北京明德医院

查看详情
隋静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12530 次
总文章 24 篇
在线服务患者 1770 次
患者评价 1746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17-11-02 16: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