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李林林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1********642

李林林

副主任医师

阳城县肿瘤医院 神经内科

可处方
99%
好评率
1.7万
接诊人数
30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一般指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血脂异常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所以血脂异常的干预对疾病的预防有很大的作用。 血脂异常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脂的化验检查。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为: 心脑血管病患者,肥胖,糖尿病,抽烟饮酒的患者。 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或者有血脂异常的人群。 目前一般主张 20-39 岁的人群,每 5 年检查异常血脂。40 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查一次血脂。对于有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般 3-6 个月检查一次血脂化验等。首次发现血脂异常,应该在 4 周左右复查,如果复查异常,则可确立血脂异常的诊断。 对于血脂异常的人群,需要积极干预,目的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 血脂异常最基础的治疗节食运动,戒烟戒酒。在临床经常见到一部分人群,虽然口服有调整血脂的药物,但不注意饮食控制,不进行体育运动,还继续抽烟饮酒。这种情况是不可取的。也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血脂异常要限制胆固醇的摄入,控制体重,如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是可以引起血脂代谢异常的。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总之,血脂异常的控制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善的。需要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体育运动,控制体重,适当的吃水果,坚果类食物。

李林林

副主任医师

阳城县肿瘤医院

129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高血压患者只是口服降压药物就可以了吗?

高血压目前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与年轻人生活压力大、肥胖、抽烟饮酒、缺乏锻炼等因素相关,另外和长期熬夜、久坐等也有一定关系。 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并不是说口服降压药物就万事大吉了。当然按照医生的医嘱,规律服药是必须的。但服药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用药期间需要定期测量血压,需要具体了解血压的变化情况。有的患者,只是盲从的服药,并不了解自己血压是否调整到正常,或者是否口服降压药物后血压降的太低,这些情况都需要定期监测血压来了解血压的变化情况。即便长期血压达标,也需要定期监测。可以在家自测,也可以到诊所测量。血压并不是降的越低越好。 第二,要注重睡眠质量对血压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睡眠和血压有一定的关系,长期熬夜,睡眠质量差,是会影响到高血压的疗效的,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单纯降压治疗效果一般不好,需要同时干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第三,情绪对血压的影响,长期焦虑,情绪不稳定等也会导致降压效果不佳,所以平素要注重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的波动。 第四,降压药物的剂型规格不同,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医生会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医生要求每日两次的降压药物,不可一次性将两次药物的剂量服用。这是因为每种药物的药效维持时间不同,有的口服一次,药效可以维持 24 小时,而有的需要每日两次才可以维持 24 小时。 第五,定期复查,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所以用药期间,建议定期医院复诊。有的降压药物可能会引起咳嗽,有的会引起心慌、下肢浮肿,有的会引起肝肾功能的异常,所以,用药期间,需要定期复诊。

李林林

副主任医师

阳城县肿瘤医院

126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高血压患者,只要开始服药就需要终身服药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高血压的人群在逐渐的向低龄化发展。高血压对人的健康和寿命有极大的影响,容易导致血管硬化,引起心脏病,肾脏疾病,脑出血,脑梗塞等高致残、致命性疾病。严重影响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所以高血压的规范预防和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一部分年轻人,多次测量血压偏高,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经过减肥、控制体重、体育锻炼等,血压仍偏高,医生建议口服降压药物,但患者总是认为,降压药只要开始口服,就需要终身服药,不能停服。所以不愿意降压治疗。降压药物真的是需要终身服药吗? 这种观点未必正确。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主要是根据用药以后血压的变化来决定的。一般情况,如果口服降压药物后,血压调整到正常水平。这种情况需要继续服药治疗维持。因为血压正常是服药的结果,停药后血压可能会在过一段时间重新升高。如果服用一段时间后,血压下降比较快,小于 90/60mmHg,且出现头晕等症状,这种情况建议减少降压药物剂量观察一段时间。如果药物减量后仍然头晕,血压偏低,这种情况就需要停药观察。

李林林

副主任医师

阳城县肿瘤医院

126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饮食与脑卒中

每天增加摄入蔬菜和水果,脑卒中相对危险度减少。过多摄入脂肪、胆固醇以及食盐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脑卒中风险增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膳食特点逐渐趋向于高热能、高脂肪和高糖模式,,增加了慢性疾病的风险。据 2018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发表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992 年、2002 年和 2010—2012 年中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脂肪摄入量分别为 58.3、76.2 和 79.9g,2002 年和 2010—2012 年脂肪供能比高达 35.0%和 36.1%。以饮料形式添加糖的消费量快速增加是发展中国家营养转变的主要特征之一。2018 年公布的 2010—2012 年中国成人含糖饮料消费状况显示,中国成人含糖饮料消费率为 50.1%,中国成人含糖饮料的每周 1 次及以上消费率为 15.3%,每天消费 1 次及以上的消费率为 1.3%。另一项关于 2010—2012 年我国 18 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膳食钠摄入状况研究显示,中国 18 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膳食钠的摄入量为每天 5.3g,已经明显低于 2002 年的 6.3g,但仍明显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在 2012 年发布成人和儿童钠摄入指南建议的成年居民平均每天钠的摄入量(> 每日维生素 C、维生素 E 及类胡萝卜素摄入量与脑卒中的风险无显著相关性。低钠、高钾摄入可降低脑卒中风险,可能与降低血压有关。过多摄入脂肪、胆固醇以及食盐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食物的种类单调也是造成营养素摄入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提倡饮食种类多样化,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量,每日钠盐摄入应少于 6g。

李林林

副主任医师

阳城县肿瘤医院

127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感冒需要口服消炎药吗?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有好多门诊的病人,咨询感冒是不是要用消炎药物。有一部分病人,感冒后,常规自行购买阿莫西林胶囊等消炎药物口服。并且有部分年龄大的患者,认为感冒不口服消炎药物,感冒就不能改善。这些情况你是否遇到过?或者你是否感冒后就经常口服消炎药物呢?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感冒这个常见的疾病。普通的感冒超过 95%的是病毒感染,且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就是说不经治疗,5-7 天也可以自行改善。日常用的感冒药,主要是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等症状。既然是病毒感染性的疾病,那么用消炎药物就一点用处都没有,况且口服消炎药还容易引起药物的副作用,长期口服还容易引起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以感冒用消炎药物没有科学道理。 还有一部分病人,只要感冒,就要求输液治疗。其实,一般的感冒不需要输液治疗,除非感冒引起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这种情况可以适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但不是输注消炎药物! 当然,如果感冒并发了急性鼻窦炎,肺炎,这种情况就需要在医生的吩咐下用消炎药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李林林

副主任医师

阳城县肿瘤医院

126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脏病与脑卒中

心房颤动、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均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其中以心房颤动最为重要。 心源性栓塞造成的卒中占缺血性卒中的 14%~30%,而心房颤动导致的心源性卒中约占 70%。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比常人高出 5 倍。 2018 年,一项来自"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的数据显示,我国 40 岁及以上人群房颤的整体患病率为 2.31%。另一项来自"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的研究显示,房颤患者的卒中患病率为 9.48%,显著高于非房颤患者的卒中患病率 2.26%,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在低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高收入地区分别是非房颤患者的 1.72、1.63 和 1.66 倍。2017 年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1999~2014 年,中国人群房颤相关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增长了至少 2.5 倍,其中大部分发病患者未接受抗凝治疗。2014 年,来自全球抗凝治疗注册登记研究中国亚组患者的数据分析显示,在入组的 805 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仅有 28.7%的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并且有近 1/5 的患者未用任何抗栓治疗。 心脏病常引起脑栓塞,预防措施主要是应用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所有的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都应该进行抗凝治疗;对于存在抗凝治疗禁忌或拒绝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应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应结合患者的出血风险进行抗栓药物的选用。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为华法林,使国际标准化比值控制在 2.0~3.0;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也可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等,还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可酌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李林林

副主任医师

阳城县肿瘤医院

127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镜、肠镜检查前为何要检查乙肝、丙肝?

现在我们到医院如果因病情需要做胃镜、肠镜等侵入性检查,医生会要求患者先抽血化验乙肝系列、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和艾滋病抗体等传染病系列,有部分患者对此不能理解,会错误的认为医生以及医院是为了医院的收入,属于过度检查。下面简单解释一下这些检查的必要性。 胃镜、肠镜等检查都属于侵入性检查,是有创检查,检查过程中有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粘膜破损,局部组织出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本身的血液里头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或者梅毒、艾滋病病毒,就有可能会很隐秘的粘附在检查的器具上。因为有些检查工具是需要重复使用的,当然重复使用前是经过充分的消毒的,但如果已经粘附了相关染病病毒的检查工具,即便充分消毒,也不敢说百分之百的就不会传播给其他的被检查者。就如同输血的患者,即便输血前的血液经过多次检测都没有问题,也不能绝对说就不会感染传染病。 如果患者做胃镜、肠镜检查前传染病病毒检查为阳性,一般医生会让患者在最好一个做胃镜或者肠镜检查,避免交叉感染,传染给其他患者。然后检查器具会经过一夜的充分消毒,就不会有病原微生物粘附在检查器具上。 其他在临床需要提前化验传染病系列的情况还见于所有的手术操作前(急诊手术除外),膀胱镜、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阴道镜等检查前,孕产妇生孩子前等情况。 所以,大夫在做上述检查前让患者抽血化验传染病系列是出于安全考虑,对患者负责,而不是过度检查、违规检查。因为无论是乙肝、丙肝,还是梅毒、艾滋病,一旦感染,不容易清除,而且会给患者身体带来很大的损伤。

李林林

副主任医师

阳城县肿瘤医院

126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得了高血压就一定要口服降压药吗?

高血压的发病率及发现率有上升的趋势。统计表明,血压下降 20%可以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以及对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高血压的预防和规范治疗显得格外重要。但只要发现高血压,就一定要口服药物来降压吗? 高血压的治疗并非单靠口服药物来降压。而是通过综合的干预,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包括降低体重,低盐饮食,限制脂肪摄入,加强运动,戒烟戒酒。 哪些高血压病人需要考虑降压治疗呢?一般情况,收缩压大于 159mmHg 或(和)舒张压大于 99mmHg 才考虑给予口服降压药物。另外如果高血压合并有糖尿病,或者心脏病,脑梗塞,脑出血等情况,只要诊断高血压就需要药物干预。还有就是高血压经过减肥,运动,饮食调整,长时间仍然偏高的患者也建议规律口服降压药物。 所以,有了高血压,不必惊慌,在医生指导下生活方式干预观察。并不是说必须马上服药治疗。

李林林

副主任医师

阳城县肿瘤医院

126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肥胖和脑卒中

肥胖人群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这与肥胖可导致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高血糖是分不开的。超重和肥胖会增加卒中的发病风险,国内研究表明,肥胖者缺血性卒中发病率是非肥胖患者的 2 倍。 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整体上呈快速增长趋势。2014 年 22 个省、区、市国家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20 岁~69 岁城乡居民超重的粗患病率为 34.26%,男性为 39.91%,高于女性的 28.42%,乡村居民高于城镇居民,分别为 34.70%和 34.03%;肥胖的粗患病率为 10.98%,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 13.29% 和 8.59%,乡 村 居 民 高 于 城 镇 居 民,分别为 12.47%和 10.19%。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患病率与成年人类似。1991—2011 年纳入 53298 名调查对象的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的数据显示,2 岁~18 岁儿童超重年龄标化患病率从 1991 年的 6.2%增长至 2011 年 15.4%。2016 年中国体育运动与健身-青年研究纳入了 116615 例 9 岁~17 岁学龄儿童横断面调查数据,数据显示,中国 9 岁~17 岁学龄儿童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 14.4%和 11.9%。儿童肥胖的防控刻不容缓。 目前认为男性腰围大于臀围和女性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增高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肥胖易导致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有关。研究表明,当体重指数在 22.5~25 时死亡率最低,当体重指数>25 时,体重指数每增加 5,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增加 30%,血管性死亡风险增加 40%。因此,肥胖和超重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合理的饮食,适当减轻体重。 但控制体重一定要科学合理,临床常见到部分超重患者不能合理减肥,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女性超重患者,不合理控制体重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贫血,脱水等并发症。

李林林

副主任医师

阳城县肿瘤医院

127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运动与脑卒中

与缺乏运动的人群相比,体力活动能够降低卒中或死亡风险 27%;与不锻炼的人群相比,中等运动程度能够降低卒中风险 20%。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证明,体力活动不足是卒中的危险因素,而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体力活动适用于任何年龄层卒中的预防,并且年轻人群受益程度更多。 据 2010 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显示,以每次锻炼 10min、每周至少 3d、每次中等强度及以上运动为有效体育锻炼,我国成年人群参加有效体育锻炼的比例仅为 11.9%。与其他年龄组相比,25 岁~44 岁和 75 岁以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最低。近年来中国青少年面临着体力活动不足与静坐时间过长的双重挑战。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 2006 年—2015 年 4 次横断面调查的数据显示,6 岁~17 岁在校儿童青少年闲暇静坐活动总时间呈明显增长趋势,其中闲暇使用计算机时间增长趋势明显,从每周的 71 分钟增加至每周 204 分钟,尤以 6 岁~11 岁低龄组儿童青少年使用计算机时间增长最快,增长达 5 倍。 目前,国际上多以体力活动消耗小于 4180kJ/周作为体力活动不足的判断标准。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还可通过对血压、血糖和体重的控制而起到预防脑卒中的作用。 从任何年龄段开始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或者是卒中患者病情恢复后,医生评估可以适当运动的患者及时开始规律运动,都有益于卒中的预防和预后。 无论年龄,无论性别,只要没有严重的心肺疾病等绝对禁忌症,都建议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的生活习惯。运动的强度以及持续时间、频率、运动方式等依据个人身体情况决定。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慢跑、跳绳、打羽毛球、游泳等方式。

李林林

副主任医师

阳城县肿瘤医院

1275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71条记录共8页
...
李林林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104610 次
总文章 71 篇
在线服务患者 17423 次
患者评价 17011 个
获得锦旗 30 个
入驻时间 2020-05-08 18:11:22
李林林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30 个
医德高尚
21个
感恩有您
1个
济世良医
2个
医者仁心
6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