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小儿腹泻,盲目用药不可采?需要明确病因用药为好!
1、儿童腹泻是小毛病吗 孩子拉肚子是个小毛病吗 可真不小。 我国每年5岁以下儿童有3亿人次患腹泻,发病年龄以6个月~ 2岁婴幼儿为高发人群,1岁以下约有50%发病。5 岁以下儿童平均每年会发生3次急性腹泻。严重的慢性腹泻病程可达2个月以上。 咋就腹泻了呢,典型特征你知道吗 主要有以下两类原因: (1)非感染因素导致的,喂养不当、过敏性腹泻、气候等物理因素刺激、消化道以外的全身性疾病。 (2)感染性因素导致的,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感染;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 典型症状主要有:腹泻、腹痛、呕吐、发热。 2、发生腹泻,宝妈该如何及时应对: 补液是关键 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腹泻,预防脱水、及时补充水分最重要。判断是否脱水可以根据以下几点:尿量比平时减少、皮肤弹性降低、宝宝干哭不流眼泪、眼窝比平时凹陷等。 《世界卫生组织腹泻治疗指南》提示: 1. 无脱水患者,预防脱水,推荐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ORS)。 2. 轻中度脱水患者,推荐用口服补液疗法(oral rehydration therapy,ORT)口服ORS。 3. 重度脱水患儿,在静脉补液前, 如果患儿能喝水,即使喝得很少,也应该口服ORS 液。 4. 重度脱水患儿,静脉补液同时或静脉补液后, 如果患儿能喝水,所有的患儿都应该喝ORS 液。 3、用药误区需警惕 如何尽早治好,能否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关键,常见以下三个方面用药误区: 1. 静脉补液过多。 2. 抗病毒药物使用过多。 3.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 以下药物不可选,你“中招”了么? 抗生素: 1.氨基糖苷类(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 原因:6 岁以下儿童不常规使用。使用过量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可使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 2. 喹诺酮类药物(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原因:18 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不常规使用,可致骨关节病变,特别是负重骨关节软骨组织的损伤。 3.呋喃唑酮(又名痢特灵) 原因:因不良反应多不宜用于儿童。 止泻药: 1. 复方地芬诺酯(地芬诺酯、阿托品) 原因:2 岁以下儿童禁用。地芬诺酯为哌替啶的衍生物,有吗啡相同的基本结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长期应用时可产生依赖性,也极易导致小儿中毒。 2.抗病毒药物(包括利巴韦林、热毒宁等) 原因:目前应用利巴韦林,热毒宁等抗病毒药物仍十分普遍,目前尚无针对引起胃肠道感染的病毒的药物,抗病毒应用于急性腹泻病的证据不足,不推荐应用。 4、合理用药最关键 首选补液盐(ORS) 蒙脱石散: 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的可以用于儿童腹泻的黏膜保护剂,这个药物能够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和毒素,同时吸附在肠黏膜的表面,促进其黏膜修复。 补锌剂: 一些研究表明,补锌治疗可帮助改善腹泻预后,并降低随后几个月内腹泻的发生率。急性腹泻病在孩子能够进食后就予以补充,6 个月~ 5 岁儿童20 mg/ 天,持续10 ~ 14 天,这个推荐量相当于硫酸锌100 mg,葡萄糖酸锌140 mg,6 个月以下的婴儿补充量减少至10 mg/ 天。 肠道微生物制剂: 发生腹泻,肠道内的细菌比例大大失衡,像大肠杆菌这样的致病菌数量增多,而肠道正常菌群比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数量明显减少,所以如果我们补充了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需氧芽孢杆菌这些肠道正常菌群,可以重新建立肠道内菌群的正常平衡。但益生菌不等于有益菌或微生态菌群,因为每一种益生菌具有菌株特异性,不能推测其他益生菌具有相同作用,须证明该菌株对宿主健康有效性,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5、如何预防腹泻反复发生 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防护: 1. 注意个人卫生; 2. 提倡母乳喂养; 3. 积极防治营养不良; 4.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激素; 5. 接种疫苗:轮状病毒疫苗。
陈伟昌
副主任医师
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
334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