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胡二尧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3********736

胡二尧

主治医师

南京市溧水区第三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可加号 可处方
99%
好评率
1.7万
接诊人数
1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别样的感觉——不宁腿综合征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又称不安腿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RLS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导致失眠、抑郁和焦虑。RL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后者由各种明确病因导致,如妊娠、尿毒症、缺铁、贫血或帕金森病等。 临床表现 RLS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强烈活动肢体的冲动/欲望,夜间睡眠或安静时出现或加重,患者对肢体深处不适感描述各异,如蚁爬感、蠕动感、灼烧感、触电感、憋胀感、酸困感、牵拉感、紧箍感、撕裂感、甚至疼痛。这种不适感尤以小腿显著,也可累及大腿及身体其他部位,如上肢、头部、腹部,且通常呈对称性。患者需要不停地活动下肢或下床行走,一旦恢复休息状态会再次出现上述不适感。其临床症状具有特征性昼夜变化规律,腿部不适感多出现在傍晚或夜间,发作高峰为午夜与凌晨之间,白天症状相对轻微。常导致日间疲劳、困倦、抑郁及焦虑。 诊断标准 根据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ICSD-3)诊断需满足以下三项: 1.有迫切需要活动腿部的欲望,通常伴腿部不适感或认为是由于腿部不适感所致,同时符合以下症状:①症状在休息或不活动状态下出现或加重,如躺着或坐着;②运动可使症状部分或完全缓解,如行走或伸展腿部,至少活动时症状缓解;③症状全部或主要发生在傍晚或夜间。 2.上述症状不能由其他疾病或行为问题解释(如腿抽筋、姿势不适、肌痛、静脉曲张、下肢水肿、关节炎或习惯性踮脚)。 3.上述症状导致患者忧虑、苦恼、睡眠紊乱,或心理、躯体、社会、职业、教育、行为及其他重要功能障碍。 治疗 避免使用可能诱发RLS的药物: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酚妥拉明、硝酸甘油、硝普钠、甲氧氯普胺及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抗组胺药:苯海拉明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目前多巴胺替代治疗属于RLS的一线治疗方式,合并血清铁减少的患者通过补充铁剂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对并发小纤维神经病变的继发性RLS患者可酌情加用针对神经痛的药物。当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75μg/L和(或)转铁蛋白饱和度<45%时,建议补充铁剂。推荐首选口服铁剂治疗3个月,并评估铁蛋白水平。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作为中-重度RLS的首选治疗,以小剂量(0.125 mg)起始。普拉克索是迄今唯一在中国获批RLS适应证的药物,可改善主观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情绪障碍。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症状恶化、思睡、疲劳、头昏和失眠。除症状恶化外,其余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1个月内。 α2δ钙通道配体:α2δ钙通道配体如加巴喷丁-恩那卡比、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均为多巴胺能疗法的替代治疗药物。

胡二尧

主治医师

南京市溧水区第三人民医院

7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不安分”的睡眠——RBD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即RBD,是一种特殊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在快速眼动(REM)睡眠期,患者出现与梦境相关的复杂运动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暴力的,如拳打脚踢、翻滚、跳跃等,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或同床者受伤。 病因与发病机制 RBD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与脑干内控制REM睡眠的神经核团功能异常有关。在正常情况下,REM睡眠期时,大脑会抑制身体的运动功能,以防止梦境中的动作在现实中发生。但在RBD患者中,这种抑制机制失效,导致患者将梦境中的动作在现实中表现出来。 临床表现 RBD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梦境演绎:患者在REM睡眠期将梦境中的情节通过动作表现出来,这些动作可能与梦境内容相关,但也可能不相关。 复杂运动行为:患者的动作复杂多样,可能包括拳打脚踢、翻滚、跳跃等,甚至可能下床行走或进行其他复杂活动。 伤害风险:由于患者的动作可能具有暴力性,因此存在伤害自己或同床者的风险。 梦境回忆:部分患者能够回忆起梦境内容,并意识到自己在睡眠中的行为。 诊断 RBD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睡眠监测结果。 睡眠监测(如多导睡眠图)可以观察到患者在REM睡眠期出现的异常运动行为,从而支持RBD的诊断。 治疗 RBD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氯硝西泮、褪黑素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REM睡眠或减少梦境活动,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遵循医嘱用药。 心理治疗:对于部分患者,心理治疗可能有助于缓解其症状。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对梦境和睡眠的认知,减少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 环境调整:为了降低伤害风险,患者可以采取一些环境调整措施,如使用软垫、护栏等保护设施,避免在睡眠中受伤。 预后与并发症 RBD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 部分患者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疾病的发展而逐渐缓解或消失,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持续存在症状并影响生活质量。 此外,RBD还可能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共存或相互转化,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和随访。

胡二尧

主治医师

南京市溧水区第三人民医院

2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抗帕金森病药物怎么吃?你吃对了吗?

抗帕金森病药物服用时间

胡二尧

主治医师

南京市溧水区第三人民医院

3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抗癫痫药需终身服用吗?何时可考虑停药?

抗癫痫药物(AEDs)是控制癫痫发作的主要手段,大约有 65%~85% 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可通过 AEDs 得到控制。 然而,每日服药对患者工作生活学习造成的不便、药物对患者认知和心理的不良影响、育龄期妇女备孕期间害怕药物致畸、癫痫已经长时间未发作等种种原因促使癫痫患者愿意尝试撤药,同时撤药后复发又成为医生与患者不得不担心的问题。 本文重点谈一谈影响癫痫患者撤药预后的因素以及撤药时机的选择,希望能提高癫痫患者对撤药的认识,指导临床实践。 1、撤药后癫痫复发的危险因素 01. 发病年龄 癫痫发作年龄与撤药后癫痫复发呈 u 型关系,出生时风险升高,在 3~4 岁时降至最低点,10 岁时开始再次升高,25 岁时趋于稳定。青少年期发生的癫痫撤药后的复发风险要明显高于儿童期及成人期发生的癫痫。 02. 癫痫病因 结构性病损是撤药后癫痫复发的高危因素之一。与遗传性或不明原因的癫痫相比,结构性病因的癫痫患者撤药复发的风险显著增高; 如大脑先天畸形、既往神经损伤、脑瘤、先天代谢障碍、外伤、卒中、梅毒、艾滋病、围产期损伤及发育迟缓等均为撤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03. 发作类型 全面性发作不同亚型患者撤药后再发风险不尽相同,全面性强直阵挛及肌阵挛发作均会导致撤药后的高复发风险,而失神发作的复发风险通常较低。 04. 癫痫综合征 不同类型癫痫综合征对撤药后复发风险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 儿童癫痫综合征如儿童失神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癫痫等属于预后良好的良性癫痫,其撤药后癫痫缓解状态可维持较长时间,复发风险低; 而青少年肌阵挛型癫痫、Lennox-Gastaut 综合征、West 综合征等癫痫综合征较易发展为难治性癫痫,远期预后不佳,此类癫痫在撤药后极易出现癫痫发作。 05. AEDs 治疗效果 良好的癫痫缓解状态能够减少撤药后的复发风险,而较长的癫痫缓解时间也可以降低撤药后癫痫复发的风险。 初始 AEDs 治疗开始后立即达到至少 6 个月的无癫痫发作,提示患者癫痫长期缓解率较高。3 个月内对治疗的快速反应则是至少 5 年无癫痫发作的重要预测因素。 使用超过 1 种以上 AEDs 治疗的患者,其撤药后的复发风险较单药治疗的患者明显增高;而使用 2 种及以上 AEDs 仍不能控制的癫痫患者则不应考虑在达到癫痫缓解状态下进行撤药。 06. 脑电图 脑电图是否能预测撤药后复发风险目前研究结果尚不完全一致,撤药前后的脑电图变化可能对撤药后的复发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撤药前脑电图检查如存在多区域的阵发性异常或癫痫样放电则患者撤药后复发风险较高;撤药前脑电图示慢波和尖峰放电同时存在同样与 AEDs 撤药后高复发风险相关。 07. 其他 临床上部分患者通常在癫痫发作控制后不遵医嘱自行进行 AEDs 撤药,此类患者撤药后复发风险显著高于遵医嘱进行撤药的癫痫患者。 此外,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等被证明不是撤药后复发的明确危险因素。 2 、个体化撤药时机的选择 癫痫患者在服用 AEDs 时不再出现癫痫发作,可能会考虑停止用药。目前,对于癫痫缓解情况下 AEDs 撤药的适当时机仍然存在争议。 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一般至少 2 年及以上没有发作的癫痫患者才考虑逐渐减量和停药,具体还需要结合癫痫类型、缓解时间和 AEDs 类型而定。 1)研究显示,当局灶性癫痫患者癫痫缓解持续时间大于 5 年时,撤药不会增加癫痫复发的风险,因此建议针对局灶性癫痫患者,在发作控制 5 年以上可以尝试进行撤药。 2)艾滋病、梅毒、病毒性脑炎等继发性癫痫患者需要长期服用 AEDs,即便发作控制后相当一段时间,临床上也不建议进行撤药尝试。 3)对于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患者,目前较为公认的方案是在 2~4 年无癫痫发作情况下结合脑电图检查结果尝试开始撤药。 4)儿童失神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癫痫及伴枕部棘波良性儿童癫痫等良性儿童癫痫综合征患者通常在发作控制后 1~2 年即可开始进行撤药。 5)对于 AEDs 早期反应较差的癫痫患者,应延长撤药前的无发作期。 6)对于服用苯巴比妥及苯二氮卓类 AEDs 的癫痫患者,撤药速度需要更加缓慢。对于接受一种以上 AEDs 治疗的患者,建议一次只调整一种药物的剂量。 7)对于癫痫患者的撤药决定还需考虑患者的社会属性及需求,例如同样是发作控制后符合撤药条件,准备怀孕的癫痫患者及经常从事驾驶或高危工作的患者其撤药的决定应有所不同。 撤药后的 2 年内是复发的高风险时段,一旦开始进行撤药,应力求在上述时段平稳缓慢地减低药物剂量,关注患者社会心理情况并叮嘱患者远离引起癫痫复发的相关因素。 AEDs 如何撤药是最佳方案,目前尚未确定,合理的做法是缓慢减少剂量,以尽可能减少撤药复发的潜在风险。 当患者在撤药过程中出现癫痫复发,建议立即重启 AEDs 治疗并根据治疗情况强化或调整现有 AEDs 治疗方案。

胡二尧

住院医师

南京市溧水区第三人民医院

99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美多芭负荷试验

1.什么是美多芭负荷试验? 急性多巴胺能负荷试验(Acute Dopaminergic Challenge, ADC)是指患者在关期状态下,一次服用一定剂量的左旋多巴(如美多芭)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阿扑吗啡),医生通过观察和评估患者的运动特征和血压等指标,了解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从而对疾病的诊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疾病的特征做出判断。所以,简单地说,美多芭负荷试验就是医生观察患者对美多芭药物的反应。 2.美多芭负荷试验流程是怎样的? ① 评估前一天准备: 美多芭负荷试验通常是在关期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前一天晚上需要停用抗帕金森的药物(包括美多芭、森福罗等),以及不要饮酒、饮用咖啡,夜间禁食。对于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停药需要超过 12 小时,一般来说,建议停用抗帕金森药物的时间应该是其消除半衰期的 3-5 倍,但不能超过患者的耐受时间。 ② 评估当天: 清晨空腹服用多潘立酮,半小时后再服用美多芭,并分别在服用美多芭前,服用美多芭后 0.5 小时,1 小时,2 小时,3 小时,4 小时进行 UPDRS-III 评估以及卧立位血压的测量等。一共需要评估 6 次,整个过程大约 4.5-5 小时。 ③ 评估内容: 根据美多芭负荷试验的目的不同,评估的内容也相应的不同。一般常用 UPRS-III 来评估运动状况,测量卧立位血压。对于需要评估非运动症状和药物相关的运动症状的情况,如异动症,肌张力障碍等,会选择相应的量表和测量工具。 ④ 不良发应监测: 在美多芭负荷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晕、嗜睡、意识模糊和全身不适。所以整个过程中,医师会密切监测帕友的不良发应,如无上述情况,试验后正常服药进食即可。

胡二尧

住院医师

南京市溧水区第三人民医院

94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震颤

震颤(tremor)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的抖动,是由于对抗肌群反复交替性收缩与松弛引起关节的节律性运动。 临床常见的震颤类型、临床表现及常见疾病如下: 01 静止性震颤: 是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节律性震颤,常见手指搓丸样动作,节律 4~6 Hz,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也见于下颌、唇和四肢。 是帕金森病的特征性体征,伴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面具脸,慌张步态和小步态等。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 )是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节律性震颤,常见手指搓丸样动作,频率 4~6 次/S,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也可见于下颌、唇和四肢等,是帕金森病的特征性体征。 震颤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首发症状,约 75%病人首先出现该症状。震颤是由于肢体的协同肌与拈抗肌连续发生连续的节律性的收缩与松弛所致。帕金森病典型的震颤为静止性震颤,即病人在安静状态或全身肌肉放松时出现,甚至表现更明显。震颤频率为 4~6Hz,震颤常最先出现于一侧上肢远端,典型的表现是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九样”震颤,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渐波及整个肢体,甚至影响到躯干,并从一侧上肢扩展至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下颌、口唇,舌头及头部一般最后受累。上、下肢均受累时;上肢震颤幅度大于下肢。只有极少数病人震颤仅出现于下肢。 静止性震颤是一种复合震颤,常伴随着交替的旋前一旋后和屈曲一伸展运动,而且不会单纯以一种形式出现,通常是可变的。发病早期,静止性震颤具有波动性,在随意运动时减轻或暂时消失,但数秒后又出现;至后期震颤在随意运动时仍持续存在,情绪激动、焦虑或疲劳时震颤加重,但在睡眠或麻醉时消失。目前,肌电图,三维加速测量计等技术可用于观察震颤的节律与频率,但尚无一项技术可作为客观评估震颤的标准。 02 意向性震颤: 属于运动性震颤,常见于小脑及脑干病变,在运动时发生,越接近目标越明显,上肢重于下肢,频率 4~5 Hz,幅度较大,不规则,可表现为辨距不良、共济失调和吟诗样语言。 意向性震颤又称动作性震颤,是皮质小脑受损的一种表现,是随意运动时出现的震颤。当肢体运动接近目的地时震颤加重,静止时震颤消失,常见于脊髓、小脑及传出通路的病变时。 临床表现为四肢乏力,行走摇晃呈蹒跚状,可以通过脑电图、头部 CT、核磁共振以及神经科医生专业的查体明确体征和辅助检查。病人不能完成精细动作,肌肉在完成动作时因抖动而把握不住动作的方向。意向性震颤是最突出的特点,动作越迅速,则抖动越明显,病人不能进行拮抗肌轮替快速重复动作,但在静止时看不出肌肉有异常的运动。 03 姿势性震颤: 常见于特发性震颤、慢性酒精中毒、肝性脑病、肝豆状核变性等,随意运动时不出现震颤,当运动完成、肢体和躯干保持某种姿势时才出现,肢体放松时震颤可消失,肌肉紧张时明显,震颤以上肢为主。 04 老年性震颤: 常见于老年人,常表现点头或晃头,肢体出现细微的快速震颤,无肌张力增高。一般运动不受影响,精细动作受累,如不能持筷吃饭。 05 生理性震颤: 正常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出现的肢体震颤,常见于焦虑、情绪紧张、疲劳、代谢紊乱或应用某些药物后,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

胡二尧

住院医师

南京市溧水区第三人民医院

89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4.11 世界帕金森病日:和谐共生,美好生活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可以治愈吗?下面就「帕金森病」的常见困惑和疑问进行讲解。 01、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吗? 不是所有的手抖都是帕金森病,也不是所有的帕金森病都手抖。 帕金森病的典型手抖多表现为单侧起病,安静状态下出现,活动后会消失。 手抖还可能出现在特发性震颤、甲亢、小脑功能损害等情况。特发性震颤的手抖,多为双侧表现,活动或维持姿势时出现。小脑功能损害的手抖,表现为越接近目标,抖动越加重。甲亢的手抖通常比较细微,会伴随心慌、出汗等症状。 02、出现什么症状需要考虑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主要包括四种症状,「慢、硬、抖、摔」。 四种症状中最核心的症状是动作慢,这是诊断帕金森病必须有的表现。快速重复动作的笨拙,例如打鸡蛋、刷牙、切菜等,可以通过做手部的快速握拳或者快速对指的动作来测试自己是否有动作变慢的问题。其次是手抖或者肢体僵硬,如果患者有动作慢,伴随手抖或者肢体僵硬其中一种表现,我们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有帕金森的问题。 03、帕金森病可以治愈吗? 帕金森病目前并不能治愈,但帕金森病是可以治疗的疾病,能够通过药物、手术、康复等方法改善症状。 修饰疾病进程的新药在研发中,包括针对 α-突触核蛋白的单抗药物、针对 LRRK2 激酶这一靶点的药物等,药物研发有望提前到针对更早期的临床前驱期或者临床前期高危人群。 经过多年的临床前研究,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已经从实验室的研究阶段跨越至临床药品开发阶段。 康复治疗是贯穿帕金森病全程的重要治疗方法,随着帕金森最新康复指南的发布,有望更精准的指导患者锻炼,减轻运动和非运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04、帕金森病需要终身服药吗? 目前来讲,患帕金森病是需要终身服药的。 现在尚无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服用药物可以控制帕金森症状,减轻疾病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抗帕金森药物种类比较多,服药方案往往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个体化制定,并随着病情的发展进行调整。因此,建议帕金森患者遵循医生的建议规律服药治疗,不要擅自停药;定期复诊,由医生评估病情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调药。 05、DBS 手术后还需要吃药吗?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手术后是需要吃药的,但是可以显著减少药量和用药相关的运动并发症。 DBS 手术通过调节帕金森病患者脑内的异常环路,可以有效改善强直、动作迟缓、震颤等运动症状,其效果可以长时间维持。同时,DBS 手术的刺激信号持续发挥作用,避免了口服药物脉冲样的神经刺激,因此对于开关现象、异动症等并发症效果良好。但是 DBS 手术不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步态障碍、记忆力下降、焦虑抑郁、白日嗜睡、失眠等症状,因此需要联合应用口服药物,最终达到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06、PD 患者夜间睡眠障碍,需要如何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很常见,发生率约 60%~80%,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白日嗜睡、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不宁腿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等。 针对帕金森病的睡眠障碍,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是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创造舒适安全的睡眠环境。 其次,选择合理的抗帕金森药物,调整或增加夜间多巴胺能药物的剂量或次数,或使用长效缓释药物改善夜间运动障碍,从而改善夜间睡眠。 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进行个体化治疗,如失眠患者可以尝试小剂量、间断、短期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需至呼吸科就诊,严重者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可使用小剂量的氯硝西泮;白日嗜睡患者需调整多巴胺药物剂量,试用促醒剂等。 最后,心理治疗对于改善睡眠障碍同样重要。患者需正确对待疾病,解除消极、悲观、抑郁、不安情绪;患者家属需鼓励患者,维护患者自尊心,学会倾听,给患者提供疏泄焦虑的机会;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改善情绪药物进行干预。 致谢:感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孙虹主任、梅珊珊主任及张慧、刘疏影、徐希彤博士的文章分享。

胡二尧

住院医师

南京市溧水区第三人民医院

25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让人失眠的“腿”——不宁腿综合征

不宁腿综合征,又称不安腿综合征(RLS)也被称为Willis-Ekbom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不局限于尿毒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强烈的、不受控制的活动腿的冲动,大多发生在透析过程中或夜间,安静或休息时加重,活动后好转。 01不宁腿综合征的病因机制 尚未明确,研究显示家族史、BTBD9 基因、中枢神经系统铁缺乏或铁代谢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功能紊乱、神经环路异常、贫血、转铁蛋白饱和度<20%、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不佳等均为不宁腿综合征发生的可能机制。 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可能的常见发病机制: 1、铁代谢异常与多巴胺功能紊乱 铁是神经系统多巴胺循环所必需的,并且是多巴胺合成限速酶(即酪氨酸羟化酶) 的关键辅助因子。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中铁缺乏及多巴胺功能紊乱已被公认为其主要发病机制。在目前的研究中,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是RLS的保护因素,表明血液透析患者有必要尽快开始肾性贫血治疗。 2、慢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RLS与尿毒症患者的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关,在CRP较高、 血清铁蛋白较高和转铁蛋白饱和度较低的患者中普遍存在RLS症状。 3、内环境紊乱和中大分子毒素累积 在透析患者中除了多巴胺失衡,大脑中铁的储藏减少或铁调节障碍外,高磷血症、贫血和其他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在患者的RLS的病理生理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内环境的紊乱和毒素的积累,尤其是中大分子毒素,可能会影响神经传导,导致神经纤维变性和脱髓鞘,最终导致RLS发生。甲状旁腺激素是一种中等分子量的毒素,其积累会损害神经传导并导致纤维脱髓鞘。 4、毒素蓄积 对于透析患者,即便透析再充分,体内仍旧会有小分子毒素及中大分子毒素的蓄积。其中,中大分子毒素,如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的蓄积,已被证实与不安腿综合征有关。 5、遗传因素 在原发性不安腿患者中约 50% 以上的患者有家族史,常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02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不受控制的冲动或欲望 强烈、迫切地想要移动肢体,夜间睡眠或安静时出现或加重,需要不停地活动下肢或下床行走,一旦恢复休息状态,会再次出现上述不适感。 2.感觉异常 对肢体深处不适感描述各异,如蚁爬感、蠕动感、灼烧感、触电感、牵拉感、紧箍感、撕裂感,甚至疼痛,有时没有腿部不适感也存在活动腿的冲动(这种情况可能透析病人多见)。 3.累及部位 上述不适感尤以小腿显著,也可累及大腿及身体其他部位,如上肢等,通常呈对称性。 4.规律性 有特征性昼夜变化规律,腿部不适感多在傍晚或夜间出现,发作高峰为午夜与凌晨之间,白天症状相对轻微,部分患者透析过程中仍可以频繁发作。 5.伴随症状 大多数患者存在睡眠紊乱,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睡眠期或清醒期周期性肢体运动,常导致日间疲劳、困倦、抑郁及焦虑。 03不宁腿综合征的治疗 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1.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尿毒症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多数观点认为RLS发病机制与中枢多巴胺功能紊乱有关。国际不宁腿综合征研究组将多巴胺能药物治疗RLS有效作为RLS的支持诊断,且多巴胺能药物已成为临床治疗RLS的一线药物。如罗匹尼罗,普拉克索。 2.铁剂:补充铁剂对改善不宁腿症状也有一定作用,口服或者静脉补充铁剂。及时纠正缺铁性贫血。有研究表明,充足的铁储备对RLS/PLMS来说是有效的,那么肾友们的铁储备也是需要定期监测,如果铁缺乏,可以通过口服铁剂和静脉注射方式补铁。 3.根据睡眠情况给予助睡眠药物:苯二氮类如安定等。 4.补充维生素B12:当缺乏维生素B12时,可引起神经障碍、脊髓变性。已有学者研究证实,经补充维生素B12针剂治疗后,可以减轻RLS的症状。 非药物治疗 1.提高透析的充分性: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有助于改善不宁腿的症状。 2.有氧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改善原发性RLS腿部不适症状,尤其是渐进式有氧运动训练,如慢跑、瑜伽、游泳等。 3.物理疗法:近红外光照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重复经颅电刺激、振动垫等,可不同程度改善夜间睡眠质量和缓解情绪障碍等。 4.针灸疗法:建议使用针灸疗法改善不宁腿症状及睡眠质量,取穴主要为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等位置。 5.手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中分子毒素堆积,国外报道一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伴随高钙血症继发RLS的特殊病例,患者在切除甲状旁腺后血清PTH和血钙水平恢复正常,RLS症状得到缓解。 04不宁腿综合征的日常护理 1.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以及适度的运动,均对缓解不安腿综合征的症状有所帮助。 2.尽量避免咖啡因和酒精:这两种物质可能会加重不安腿综合征的症状。 3.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的安静、温湿度适宜。床上用品舒适,卧室避免放置电子设备,如电视、手机或电脑等。以帮助获得更好的睡眠。 4.温度管理: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过冷或过热都可能加重症状。 5.避免长时间久坐:如果可能,尽量避免长时间久坐,如长时间看电视或电脑。定期站立和走动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 6.规律的运动:规律的运动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不安腿综合征的症状。 7.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影响生活质量,应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根据症状重新调整治疗方案或提供其他的建议。

胡二尧

住院医师

南京市溧水区第三人民医院

21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让人烦恼的“肉跳”:肉跳就是渐冻症吗?

肌肉跳动不一定是运动神经元病(渐冻症)。 肌束震颤俗称“肉跳“,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症状,然而当临床上许多患者发现自己有肉跳时,便焦虑不已,经常将肉跳与运动神经元病划为等号,但究竟是什么导致肉跳的产生呢? 1.肌束震颤(肉跳)是指一部分肌肉出现无规律、不随意地收缩和颤搐。由于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神经兴奋性增高,运动单位自发放电形成束颤电位,当束颤位置较表浅或束颤电位出现频率较多时便可肉眼观测到肌束震颤。当然,运动神经元病是由于“侧索硬化“或脊髓前角细胞的坏死,使终端的肌纤维失去上游神经的抑制作用而表现出高“兴奋性“,导致“肉跳“。 2.临床上大多数出现的“肉跳“都是良性的,医学上亦称为良性肌束震颤综合症(BFS),其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身体局部肌肉出现不自主的肌束颤动而无其他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最多见于面部以及四肢部肌肉,不会进展为其它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肉跳“会在运动后明显,休息后缓解,而且受情绪影响明显,尤其是伴焦虑状态时会明显加重。 身上的肌肉跳动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的患者一般是在疲劳或者是长期剧烈运动后,肌肉受刺激时产生,肌肉会不自觉的跳动。 引起肉跳的原因较多,可能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神经元病: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脊髓前角细胞受损后可出现明显跳动,一般跳动部位相对固定,可能合并无力和肌肉萎缩;早期的患者可以出现肌束震颤的症状,从而表现身上的肌肉经常跳动。 2.周围神经病:如糖尿病、营养不良、中毒代谢性因素、外伤等因素,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能出现肉跳。 3.良性肌肉震颤:精神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精神紧张时可能出现明显肉跳,表现为身上的肌肉经常跳动。一般不会合并肌肉无力和萎缩,且跳动在全身各部位都可能存在,且受情绪影响大,越紧张焦虑,症状越严重。 鉴别诊断: 运动神经元病和良性肌束震颤最明显的区别是,运动神经元病除“肉跳“外通常会伴肌肉的萎缩与无力,而良性肌束震颤综合症的肌力、肌张力与腱反射均正常,也不伴有肌肉萎缩。 除了运动神经元病以外,出现“肉跳“还可见于以下多种疾病和情况: 某些代谢性疾病如甲亢、低血钙,和感染性疾病如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及遗传变性疾病如腓骨肌萎缩症等也可出现肉跳;甚至于某些毒物如蜘蛛、蝎子等的叮咬也可导致肉跳;不恰当的运动,饮用过量的咖啡以及某些药物的使用如外科麻醉使用的琥珀酰胆碱等情况也可引起“肉跳“。临床上出现“肉跳“若需要进行鉴别时可以做肌电图或肌肉超声以明确。 总而言之,“肉跳“可出现于多种疾病和生活状况中,有可能是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警示,也有可能能是一种良性状态,原因较多,包括良性和恶性疾病,要根据伴发症状如肌肉无力、萎缩等,判断具体原因。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完善肌电图、抽血化验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胡二尧

住院医师

南京市溧水区第三人民医院

21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体检发现“腔隙性脑梗塞”怎么办?

腔隙性脑梗死,多是在体检进行脑CT和核磁共振时发现,在退休老人中并不少见。众所周知,脑梗死对健康和生命的威胁,许多老人闻之色变。其实它虽是脑梗死的“嫡系部队”,但比较特殊,应正确看待。 脑梗死的种类 脑梗死(简称脑梗)是因为脑局部供血障碍所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进而产生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其临床症状有突发性的失语、肢体偏瘫、嘴麻、肢体功能障碍等。脑梗死依据其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约占脑梗死的20%~30%。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虽是脑梗的一种,但因其比较微小,很多情况下没有什么症状,最开始是解剖学或病理学名词,专指在颅内出现直径小于3-4毫米的梗塞灶,是毛细血管的堵塞,在影像学上形成一个腔隙灶,所以与常说的脑梗是有明显区别的。 腔梗和脑梗有哪些不同 梗塞灶不同 腔梗属于较小的梗塞灶,直径为0.2至15毫米,而脑梗梗塞灶直径都在15毫米以上,也会出现特别大面积的梗塞灶。 病因不同 腔梗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引起小动脉变性,而脑梗病因多种多样,可以是心源性栓塞,也可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颈动脉斑块或狭窄,还可是小动脉玻璃样变等。 症状不同 腔梗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有症状患者可出现肢体活动笨拙、言语不清、肢体轻度偏瘫等,症状较轻,而脑梗则有偏瘫、失语等较严重症状。 治疗方法不同腔梗有症状时,需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治疗;对于无症状者,常规体检影像发现有腔隙性梗塞灶患者,主要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治疗。而脑梗死的治疗较为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药物治疗,有的还须进行手术或支架取栓等治疗。 腔梗的原因 腔梗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大脑半球或者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的动脉硬化与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从而导致管腔闭塞而形成一种小的梗死灶。过度肥胖、缺乏运动以及不良生活习惯,与腔梗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的腔梗患者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无症状腔梗,常在体检是进行颅脑CT、核磁检查时发现病灶。 如果腔梗发生在脑部功能性区域,有些患者也可以表现为局灶性的症状和体征,如出现单侧肢体麻木、头痛、头晕、嗜睡等症状。 腔梗的危害 大脑的结构分为皮质和白质,皮质主要是产生各种命令的部位。白质是传输命令的部位。腔梗容易发生在白质区。因此,很多由灰质产生的命令不能传导下去,就会引发各种功能障碍。 梗反复发作后,患者会逐渐出现记忆障碍、延迟回忆功能障碍、执行功能障碍、信息处理速度下降等危害,也会增加痴呆的风险。腔梗还会引发心理方面的疾病,例如焦虑、抑郁等。而心理疾病又会增加腔梗的复发几率。因此,腔梗虽然面积小,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可忽视。 防治腔梗六要 控制高危因素 如治疗高血压、房颤、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等,遵医嘱按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按时按量服药,控制其发展。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如戒烟,限酒,不熬夜,不迷恋网络游戏等。 合理饮食 荤素搭配以素食为主,减少盐、糖的摄入量,少吃肥腻食物,定时定量进食,控制体重。 适当运动 根据身体状况和爱好选择散步、做操、打太极拳、打乒乓球、跳健身舞等,一般不宜做剧烈活动,但也防止久坐不动,要多到空气新鲜的室外活动。 做好心理调适 消除忧虑烦恼 要正确看待腔梗,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和血管衰老是不可逆转的,但可推迟其发展,防止其复发。对人生要持乐观态度。 恰当进行治疗 如果没有症状,须征求医生建议,有的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同时控制各种高危因素;有的可应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腔梗的复发,由医生根据腔梗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制订治疗方案。如果腔梗患者突然发生口角歪斜、一侧手脚无力、讲话困难等症状,则说明病情有所发展,应尽快送医就诊。

胡二尧

住院医师

南京市溧水区第三人民医院

211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14条记录共2页
胡二尧医生寄语
医者仁心,仁爱奉献,倾心为您服务!
胡二尧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133280 次
总文章 14 篇
在线服务患者 16655 次
患者评价 12295 个
获得锦旗 1 个
入驻时间 2022-02-15 14:37:11
胡二尧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16655 人
随访中的患者 3429 人
胡二尧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1 个
医德高尚
1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