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张怀礼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3********295

张怀礼

主任医师

射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青少年儿童心理科

可处方
100%
好评率
3
接诊人数
0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从小培养孩子这4种能力,将来可以大大减少父母为孩子的操心

昨天心理门诊来了五家孩子初诊,其中初三的3个,还有一个被骗百万的成人。要想你的孩子未来健康,适应社会,从小就要训练他的四种心理能力: 1.感知能力, 对周围环境,他人的刺激信号及自我内部信号及时准确反应。 2.区分能力。己与非己,想象与现实,合法与违法,圈内与圈外等,能与不能,界线淸楚。 3.选择能力。面对期待和诱惑,能有效取舍目标,什么都想要的人,最终会庸人自扰。抓主要,抓主流,抓关键,盯能得到的。大脑如机场跑道,容纳数量有限,被琐事占了,正事就失去位置。 4.坚持能力。很多事情,很多任务都是长途,不象游戏短视频可以及满足。分析阻碍,自我赋能,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到达终点,实现目标。 上述4种能力是一个孩子未来适应社会变化,实现人生愿景,回报社会和人民的关键能力,从小就要通过预设各种生活场景,来有意识训练,小时候多费心,长大以后,父母会少费力。 一定要在生活场景中进行,不是唠叨和说教。

张怀礼

主任医师

射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63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对于精神分裂症而言,退而求次,才是人生的最佳选项

如果孩子或自己已成为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一员,那么退而求次,就变成人生的最佳选项。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往往都会伴随人的终生,曾经的梦想、愿景都将被改写,变成难以企及的地平线。如果仍以病前的梦想作为追求的目标,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挫败,这是自身综合特质和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极少数可以涅槃重生的个例除外。 这时候无论为家长也好,还是患者自身也好,就需要在现实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第二选择,那就是立足于现状,在此基础上活出自己的最佳状态,成为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这个群体里少数中的一员,你同样也是人生赢家。 任何事情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案,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用时间来换空间,斗转星移,曾经的痛苦和苍桑渐渐成为浮云。 同样换了一种环境,也可以给生命带来新的活力。最重要的是换个角度看人生,放下与自己的斗争,活出真实的自己,同样可以绽放精彩。 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影响最大的不是病情本身,而是没有学会放过自己,一直在执念飞驰的人生之路上迷茫地游走,始终找不到方向 ,无法落叶生根! 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专注心理治疗的的精神科砖家,分享有温度的的精神科知识,写给那些真正需要的读友。

张怀礼

主任医师

射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66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分裂症”觉得自己有点“冤”

有些精神障碍患者,以自己患病为由,不吃正餐只吃外卖,不想扫地洗衣做饭,甚至连房间脏乱不堪,这些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对于患者的这些问题,家长往往因为孩子患病而迁就,即使家长有要求,孩子也常以生病没力气为理由拒绝。 除了少数严重精神衰退的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大多数精障患者并没有丧失这些基本的能力,正常吃饭、扫扫拖地、整理房间的能力还是正常的,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绝大多数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经过了药物控制,即使幻觉妄想等认知、行为障碍并未完全消失,但是基本的生活能力并没有丧失,即使无法完成需要复杂脑力的活动,但完全可以胜任近于本能的简单义务。 什么问题都让“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这两货病背上这“锅”,它俩心里一定觉得有点“冤”。 愿意积极乐观生活,积极履行生活义务,勇敢面对各种环境变化的精神障碍患者,他们未来的康复能力,大概率要超过逃避义务、回避困难、自我封闭的患者! 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好,双相情感障碍也罢,与没有患者的人群一样,每天都得去面对和完成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任务,只是任务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患病者要比非患者面临的课题更多,不仅每天要面对新的发展任务,还要去完成非患者所不存在的问题,不但要去完成“新课”,还要补“旧课”,自然需要比非患者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 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尽可能去完成可胜任的义务,这是从患者走向康复的起点。 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专注心理治疗的的精神科砖家,分享有温度的的精神科知识,写给那些真正需要的读友。

张怀礼

主任医师

射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63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怎么解决精神分裂症患者“懒”的问题?

经常有家长问我,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常“懒”怎么办?这的确是一个令家长头疼的问题,用了许多方法都没有效果。 精神分裂症的“懒”,有人说它是阴性症状,也有人说他是行为退缩也好,自我封闭,无论怎么定义精神分裂症的“懒”,解决问题才是患者家长最关心的,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入手。 一个具体的行为,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行为受到两到因素的影响,一是动机,二是胜任。精神分裂症患者之所以“懒”,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都有关系,我认为动机不足是主要原因。 行为的背后是意愿,意愿的背后是感觉,感觉的背后是情绪。只有能让患者感觉到有吸引力,又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患者才愿意动起来。 这里的“吸引力”,指的是患者感觉得到的,不是家长以为的那种,家长经常想当然地认为某件事很有意义,在精神分裂患者眼里,可能啥都不是。 重建患者的患者,强化患者的感者,维护患者的感者,精神分裂症患者才能越来越愿意“动”起来,患者如此,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专注心理治疗的的精神科砖家,分享有温度的的精神科知识,写给那些真正需要的读友。

张怀礼

主任医师

射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65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听懂医生的话,你可以少走弯路

当精神科大夫建议患者去大医院进一步诊治,并不是说大医院就能治好你的病,主要是让你增加对这个病的认识,寻找更好的治疗机会。因为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疾病,易复发难根治,需要长期治疗,是典型的“三高”疾病,根治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目前仍是世界性难题。 “在小医院没有治好,是医生水平不行,大医院没看好,那是病情过于复杂”。这已成了许多患者家属的思维定势。基层精神科大夫为避免这个棘手的矛盾,通常不会将患者揽在手中,往往建议有的患者去上级医院多看看。 精神科与内外妇儿科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对医生的见识与经验要求更高,特别是高难度手术的熟练程度,决定了外科医生的真正水平,一年做10台高难手术与一年做100台,熟练程度肯定不是一个量级的。 患方的理解和支持,鼓励着医生尝试更积极的治疗方案,挑剔和苛求,则会引发医生更多的自我保护。如果你的经济条件允许,不妨去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多走走,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就不建议到处奔波四处折腾了,在当地找一个值得信任的专家,可以起到差不多的效果,还可以节省很多费用。

张怀礼

主任医师

射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63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为何经常有人诉说几个月彻夜不眠?

一个人真的能几个月彻夜不眠吗?答案是否定的,不能。如果几个月彻夜不眠,早已精神崩溃。 经常有患者诉说,自己经常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整夜不睡,为此非常痛苦。其实,你不是彻夜不眠,而是睡眠质量差,进不了深度睡眠,家人可以听到患者打呼,但患者早上起来会诉说一夜没睡着。 一夜睡眠往往在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分为SWS睡眠和REM睡眠,通常第1、2个睡眠周期深度睡眠时间较长,后面的睡眠周期深睡越来越短,如果第1个周期没有进入深睡,早上起床后的主观感觉会很差,疲乏无力,头昏,精神不振,总感觉没有睡醒。 要增加深度睡眠,睡前要避免兴奋性的活动,白天不用咖啡、浓茶等物质,睡前三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放下对失眠的焦虑和过度期待,顺其自然地入睡,如果生活中发生压力事件,或患者焦虑、抑郁、甲亢等精神疾病、生理疾病,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长期失眠,可以配合4-7-8呼吸法、身体扫描法等方法,配合睡眠。如果睡眠节律紊乱,白天想睡,晚上活跃,则需要重建正常睡眠节律。 即使夜里睡得不好,早上最好时按时起身,不要无休止地赖床,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律,进行全方位睡眠健康管理,才有可能恢复正常。否则大概率变成慢性失眠,不上床想睡,上了床就辗转反侧睡不着。

张怀礼

主任医师

射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64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幻听妄想被“说”没了,并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万事大吉的起点

药物治疗可以消除幻听等精神症状,但也不是绝对的,有些患者即使用药物治疗,幻觉、妄想也难以消失。 在家长的要求下,最近在网络平台上,接待过几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数月甚至数年,幻听症状仍有残留,有的从来就没有消失过。 通过语音视频咨询了两三次,患者的幻听消失了,家长以为从此就万事大吉了,我每次都强调了,今天幻听消失,不是说明天、后天、以后就一定不会出现了,幻听产生的背后有其复杂的动力因素。在动因没有消除的情况下,随时都有可能再次重现的可能。 患者的幻听被我“说”没了,不是说精神分裂症这个问题就万事大吉了,如果说康复过程要走100步,幻听的暂时消失,只是表示康复走好了第1步,还有99步的路途还没有开始呢!指望通过几次网络咨询就将幻听、妄想、行为障碍等若干年积累形成的问题彻底解决,我真的没有这个能力,还是另寻能力强、水平高的专家吧。 精神分裂症这个疾病有其复杂的发病过程,虽然至今没有完全阐明发病机制,但是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而言,家庭还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的。 精神分裂症康复是以月、季、年为时间单位的,在短期内将问题彻底解决,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求胜心切,有害无益。 即使幻听目前消失,但是并不稳定,如果遇到环境的刺激影响,或是情绪状态的明显波动,幻听就有可能出现,如果情绪和心理状态如果重新被破坏了,内心担心的焦虑恐惧对象就会重新活跃,患者的臆想与现实的区分能力就会明显下降,注意力会重新聚集到原来关注的对象和内容上面,外界不相关的信号经听觉输入大脑后,被错误的“程序”编译成患者担心的内容,于是幻听复现了。 一个人的情绪波动,往往与现实环境的复杂变化有密切关系,患者用自身过往经历形成的局限性经验去解决环境问题,当发现事情没有按照自己臆想的心理剧本去发展,就会产生无力感、无助感、挫败感等形形式式的焦虑、恐惧和担心。 我们每天都要去完成环境提出来的要求和任务,如果持续无法完成环境中的变化因素的应对,叠加的压力水平会不断增高,最终超出患者承受的心理极限,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心理机制失灵,出现了明显的精神崩溃。 一旦患者精神崩溃,那么问题就不会仅仅局限于幻觉、妄想症状了,日常的三餐饮食,每天的睡眠休息,都会受到影响,接踵而来的学习工作压力,患者的行为活动,有可能全线崩溃,如果走到这一步,往往都要住院治疗了。 不低估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心理极限,很多人的心理天花板不在无限遥远的天空,就在头顶不远的上方,所以,不要轻视压力效应的叠加和积累可能带来的严重破坏性。 当一个患者的心理安全感得到修复,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并接受了自我的平凡和不完美,并且这种新的思想真正融入灵魂和生命,并能够自动化地出现在患者生命中的每一天,这时患者才算真正完成了自我的心理建设和心理修复,精神分裂症才能真正地从此远离你。 以上是我的个人体会和心得,勿找我要所谓的双盲研究报告,如果认为值得一看,就取其之长吧,如果你认为是无稽之谈,那我完全同意你,我也很少写精神分裂症的文章了,被怼的机会也不多了。 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专注心理治疗的的精神科砖家,分享有温度的的精神科知识。

张怀礼

主任医师

射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61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分裂症能否根治?

精神分裂症能根治吗?我经常收到患者家人的询问。这个问题我真的难以完美地回答。 你说治不好吧,不仅会打击患者家人的信心,而且还真有少部分患者最后摆脱了药物,真正完成了逆袭,无法否认的是,很大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最终会走向自我封闭、脱离社会,功能退化。 你说精神分裂症能可能治得好吧,有太多的患者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们要说我胡说八道。 而且影响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的这影响因素太多,患者自身、家庭、学校、医院,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病情反复。 我是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从事精神科疾病诊断治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三十多年,接触过各种各样表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分裂症能否根治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它涉及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学等问题,目前为止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原因,都没有真正阐明,所以能否根治精神分裂症就无从谈起,因此我真的没法给你准确的回答,也请不要再来问我诸如此类的问题。 精神分裂症即使能根治,也不会属于所有患者,有的人即使没有精神分裂症,也无法与社会接轨,饭来都不愿张口,衣来也不知伸手。 即使精神分裂症无法根治,也可以带着一些症状,去坦然地面对生活,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所有的得到都是靠你辛勤付出。 即使摘不了精分的标签,也有可能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佼佼者,未必就活得不如没患病的人。 我遇到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只有初中文化,二十多年前做生意被骗100多万,倾家荡产而发病的,服药治疗七年,东山再起,靠登三轮车卖南北货,不仅停药二十多年没复发,还买了几套房,今年快60岁了,已将自己的生意传承给子女管理了。她说认识我,她生病时我才二十多岁,但我对她却一点也没有印象,看我不太相信她,就给我讲了她的康复故事。 希望这个精分分裂症患者的成长故事,能给精分患者带来一点启发。反复追问精神分裂症能否根治这个问题,没有多大的意义。 当你真正变得强大起来,过去面临的所有困境都不再是问题,这时你才能无须看人脸色说话行事,你才能不用担心被人打击被人抛弃,也无须害怕别人在议论嘲讽你的外表和能力,问题是你能否变得强大强起来,即使没有生病,对很多人而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专注心理行为治疗研究的的精神科砖家,分享有温度的的精神科知识。

张怀礼

主任医师

射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62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一个原本正常的人,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精神分裂的

一个人除非突然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等外在因素,否则是不会突然就患上精神病的,部分躯体因素、物理化学因素也有可能引发精神障碍。 这里主要谈的是精神分裂症这种非器质性的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都不是突然发生的,有的患者发病时间较短,好象是急性起病,被某个事件刺激发病了,实际上前期往往都有一个漫长的潜伏过程,只是在这个潜伏期内患者的表现,没有引起周围人的关注而已。 根据本人三十多的工作经历和观察来看,结合传统精神病学关于精神分裂症多因素共同致病的理论,提出了精神分裂症以下五个时期的发展过程。 一、种子期: 生物基因或大脑结构缺陷,埋下精神分裂症隐患。但是有很多基因缺陷的人并不会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个性上有些偏离而已,看起来某些方面与有的孩子有些不同,因为孩子较小,并不会引起家长的注意。 家长总是认为孩子长大了,问题就会自然消失。这方面的因素主要与生物遗传基因、个体神经类型有关,突出的表现有些孩子从小就比较难带。 这个阶段是精神障碍预防的最早期,有家族史的,个性明显偏差的,环境适应困难的,思想稀奇固怪的孩子,家长就要注意了,将来是精神障碍的易感者,不是说一定会精神分裂症,而是容易被与各种精神障碍结缘。 这个时期主要是指幼儿期和少年期。 二、萌芽期: 在生物学基础上,成长过程中受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稳定的人格缺陷,偏离了社会要求的常模水平,具体表现为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稳定化的反应风格,偏离了与社会大多数人的一致性,呈现社会大众视野中的“小众”、“非主流“”、“另类”特征。 这个阶段并不表现为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思想、行为出现明显的偏离常态。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如下情况,敏感多疑,自尊心强,人际关系协调困难,自卑,在现实生活中成功体验较少,规则感不足,不断在挫折中强化了自己的认知偏差,社会功能出现明显的缺陷。 这个阶段突出的表现是“性格的改变“和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不足,固执己见,易牛角尖,总是认为别人不够友好,自我反省的能力弱,外归因倾向明显,问题是别人的,自己没有错,为人处事缺少迂回曲折的弹性。 如果在这个阶段及时施以帮助,帮助患者调整认知,化解心理矛盾,客观地认识自己和环境,提升患者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精神分裂这个问题有可能就此中止,不再进入下一个阶段,或是延缓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时间。 这个阶段主要是指青春期及青壮年期,是精神分裂症的两个高发期。 三、滋长期: 人格缺陷在持续 社会化的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的社会不适应和心理冲突,这时期处于严重的焦虑、迷茫、恐惧、烦躁、痛苦之中。 这个阶段突出的表现是环境适应能力的矛盾。 人是社会性动物,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需履行应尽的义务,客观地评估自己和他人,遵守社会的游戏规则,适应环境的要求,应对环境中各种冲突和矛盾,确立合适的对标对象,遇到问题解决不了应及时转弯。这是社会对每一个人的共同要求。 而这一点恰恰是精神分裂症最有困难的地方。 到了这个阶段,很多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面已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了,轻则效率下则 ,重则难以为则,成绩下滑,工作出错,人际关系紧张等,但是分裂的症状尚没有出现,说明这个阶段,患者对自己的精神世界尚有一定的掌控能力。 四、爆发期: 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超过患者承受极限,精神体系崩溃。 这个阶段看似”正常“,其实正处于暴风雨的前夜,周围人从外表上只是感觉这个人有些“怪”而已,并未发现幻觉、妄想、行为怪异的分裂症状。 外人看起来风平浪静,实则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患者内心的各种矛盾、冲突在不断堆积和纠结之中。 这个阶段患者注意力不集中,整个人被焦虑、迷茫、恐惧包围了,内心是非常痛苦的,有的孩子会与家长倾诉痛苦,但是大多数家长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往往辅以简单的安慰和说教,甚至认为孩子是自寻烦恼没事找事,将孩子一顿训斥。 最后一扇门被关上了,孩子不再抱有求助的希望,再大的困难只好自己硬扛。 在这个阶段患者已到临近精神崩溃的边缘,只差一根导火线了。很多人会认为孩子也没有遇到什么大事就发病了啊,到了这个阶段,哪怕是一根轻微的稻草,都有可能压跨骆驼的,这里讲的是患者经过长期的内外消耗,已不堪承受之重了。 这根稻草可能是一件重要的事,也可能是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甚至是可能是同学的一个眼神,一个玩笑,都有可能彻底引爆问题。这根稻草出现的时侯,就是精神分裂症的起爆点。 通常在发病之前会经历一段生活事件,虽然有时看起来并不是那么重要。 五、转折期: 病情爆发以后,各种精神症状不同程度地出现,有的以幻觉为主,看见死人、怪物,听见有人议论、评价,有的听到有人在背后做作或谋害等等,有的表现为妄想或思维混乱,有的表现为情绪狂躁失控,有的表现为行为躁动,举止怪异,这些症状外人理解不了,对于患者自身而言,都是有具体的含义的,症状往往对应着生存与发展的心理需求。 不妨深度思考一下,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下去,他到底需要哪些元素,可以以自己为例来具体剖析,你就会对患者的症状进一步体会和理解,在我其它文章中多有述及,这里不再重复。 在门诊药物与住院治疗的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缓解,精神功能得到部分恢复。 但是患者上述的矛盾、纠结、冲突等问题,是不是仍然摆在那,只是被精神分裂的症状掩盖了,不那么突出而已了。 患者因为治疗,工作、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的压力暂时解除而已,但所有的治疗和康复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回归社会,回到原来的工作学习和家庭环境,这只是时间问题,消除症状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当患者重新面对原来的问题时,他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大多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和方式上,于是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循环之中。 药物能控制精神症状,但很难显著提升患者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力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是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后,形成的实用经验,但是患者、家长莫不希望在短期内实现“能力”的突飞猛进,于是到处求医问药,却不愿停下脚步用心思考来龙去脉。 六、分化期: 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自知后,开始反省和完善自我,提升自己与社会化要求的匹配,通俗地讲就是向主流靠近,被社会接纳,融入大环境,获得满意的康复水平。 但是多数患者由于条件限制,陷入缓解、复发、再缓解、再复发的轮回。 总体来讲,大约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恢复良好,大部分患者预后不佳,要想成为三分之一中的一员,就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康复的过程就是成长过程的逆向修正。这是人性的弱点背道而驰的,是痛苦的,艰难的,需要坚强意志的,有多少人愿意去为些不懈努力呢,坚持一阵容易,长期坚持不易! 一株小苗长成了弯曲的大树,再想去修正树干,难度可想而知。 即使不能完全将弯曲的树干完成育直,只要积极主动,用心投入,刻意练习,在坚强意志的支配下,就会离目标更近,再近! 如果你希望了解精神分裂症相关康复知识,可以看看下面这本通俗的科普书。 七、后记: 写下三千多字的内容,其实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既不容易得到太多的认同,医生也很难有时间关注这些,即使关注到,也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具体解决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我相信,总有一些真正需要这些知识的读友,希望能为他们提供一点方向。 大家只关注具体的精神症状,发病时间和严重程度,对照诊断标准用药,根据《诊疗规范》《治疗指南》等,既省力也不会惹麻烦,在当前医患双方信任度不高的情况下,按标准动作进行,自保成为了大多数医生的首选项目,按教科书的治疗方案开展诊疗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创新,别出新裁是有风险的。 但我还是用了两天的时间,辛辛苦苦码了几千字,总有一些人需要这些知识。以上情况,可能有人认为我纯粹瞎扯。也可能有的人表现不够典型,有兴趣的人可以根据文中的表现,对照身边的患者,看看是否如此。 如果你觉得我所言属实,那就动动你的小手指,鼓励一下码字精神吧, 让我知道你还在关注我,让我相信还需要继续写下去! 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因为涉及到患者很多方面,难以用短文表述,即使讲了方法,仍然需要有效地执行,而成败取决于细节和坚持,这是更难的事情。 一句话的内容,甚至可能需要患者用一生的时间去努力,但愿每个人都多些坚持和耐心! 不求更好地成为自己,只求更好地成为自己,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独特个体,适合自己就好,即使身患精分,照样可以绽放自己的精彩! 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有温度的精神心理科砖家,分享有温度的精神康复知识,写给那些真正需要的读友。

张怀礼

主任医师

射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24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一个正常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双向情感障碍的?

土砖家聊双相情感障碍这个大问题,小医生谈双相障碍发病原因,不如大三甲专家权威,也有人可能嗤之以鼻,我分享的不是大师口中的权威科学,而是我长期临床工作的思考和总结。 我是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从事精神心理科临床诊疗和心理教学工作三十余年,专注精神康复赋能,心理行为建设,人格矫正与重塑,心理咨询师执业赋能。今天探讨一个正常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双向情感障碍的。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前因后果、发病逻辑,目前尚无公认和统一的说法,各种猜想、假说和学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缺乏足够的实证支持。 尽管如此,我们仍有必要去探寻双相情绪障碍的发病路径和发病逻辑,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其发病的来龙去脉及病情的最终走向与预防,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 生物学层面的原因,比如家族遗传、基因缺陷、神经递质、神经类型等,这方面研究要求和研究条件较高,即使你发现自己的遗传基因问题,但对患者而言,你也无法改变基因,实用意义有限。 作为基层精神心理科医生,我更倾向于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我更关注知识对患者的实用性,理论再先进,成果再超前,只有为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水平服务,对患者而言才有实际意义。这里主要从离患者切身利益最近的社会心理层面来探讨双相情感障碍。 我在一线工作30年余年,从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总结来看(非双盲对照性学术研究),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发展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当然还可能包括这里未涉及的其它若干因素: 1、易感特质 双相患者神经系统灵活性往往较差,对刺激反应敏感,刺激阈值较低,平衡性弱,个性固执甚至有些偏激,处理问题时心理弹性不足,难以审时度势灵活进退。 题主有讲到自己性格阴郁,自我封闭,不喜与人交流,平素也没什么朋友,思想复杂多思多虑,情商不高,常被人欺负,生活还没有规律。这种特质或这种状态,很容易出现情感性精神障碍,但是不一定就会发生,只是代表了一种倾向性,也可以称为双相情感易感者。 2、诱发因素 患者内向敏感,情感沟通少,情绪管理能力弱,遇到打击和委屈自己扛,不擅长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个体在环境掌控方面,往往是处于弱势的,每天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不如意的大小烦心事,没有一定的情绪管理和排解能力,负性情绪就会不断蓄积,到达一定强度时,个体就会处于水满自溢的高风险状态,这时可能一件并不起眼的小事,就会引发患者情绪行为的彻底崩溃。 3、症状维持 经受挫败和打击后,情绪跌入低谷,如果不良刺激持续存在,抑郁、无助、矛盾,悲哀等负性情感就会扩散,并且产生身心的交互影响,导致精神状态和生理状况进一步恶化,抑郁加重,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一个人是不会甘心被环境轻易左右的,必然会反复挣扎和斗争,甚至会采用反向心理防御,从抑郁状态转向亢奋,幻想自己变得强大,无所不能,情绪高昂,精力充沛,信心爆棚,甚至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呈现出“躁狂”表现。 4、循环往复。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而言,抑郁与躁狂交替发生,有些患者交替发作现象比较明显,但也有患者交替现象并不显著,有的以抑郁为主要表现,躁狂症状不突出,有的患者则相反。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掌控命运,实际情况往往相反,个人可掌控的部分非常有限,很多时候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当患者经过虚幻的无效折腾后,发现自己仍然还是原来的深坑里难以自拨,什么都没有改变得了,自然不可避免地重新坠入抑郁状态之中。 在漫长的时间里,随着生存环境的波动,患者在努力挣扎扑腾与无望无助躺平之间循环往复,构成了双相障碍周而复始地波动。 尽管双相情感障碍成因复杂,但并不妨碍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和路径,去探索对双相障碍的前因后果,即使没有来自实验室的研究数据,也没有艰深难懂的新潮概念,但是我们以人为本,以人的思想情感、人性需求、自我价值、发展需要等着眼点,去探索双相情感障碍这个问题,就会离双相患者深遂的心灵更近一些,比高深复杂的抽象理论更接地气,让社会大众看得见、看得懂,双相情感障碍这个“重性精神障碍”背后的故事!

张怀礼

主任医师

射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111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11条记录共2页
张怀礼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150 次
总文章 11 篇
在线服务患者 2 次
患者评价 3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2-11-09 13:52:20
张怀礼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2 人
随访中的患者 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