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问一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否逆转?

【一问一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否逆转?
发表人:宋雷

答:以前我们一般认为粥样硬化斑块是不能逆转的,但是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大剂量他汀药物或PCSK-9抑制剂类的药物,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大幅度降低,达到70mg/dL(1.8mmol/L)以下,甚至更低的水平,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粥样硬化斑块缩小,也就是所谓的逆转斑块。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逆转斑块非常困难,我们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尽量稳定斑块,不让斑块继续加重,不容易破裂或形成血栓从而堵塞血管,达到这个目的,就能够让患者的心梗、脑梗、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疾病风险降到最低。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外膜斑疾病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累及周身动脉的慢性病变,病因尚不明确,与年龄、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相关。病变从血管内膜开始,逐渐在血管内形成黄色粥样的脂质沉积,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动脉血管失去弹性、脆性增加并出现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病变累及冠状动脉、颅内动脉、主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四肢动脉时,可出现胸闷、胸痛、头晕、水肿、肢体疼痛等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应积极改变生活方式,配合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如未进行控制,病变涉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者,一般预后不良。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主要由于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等引发的一种慢性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如果疾病发生在心脏则常为心肌梗死,发生在脑部则常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由于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很多老年人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因此如何预防此类疾病或是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银杏叶片和心可舒片是临床上常见的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那么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又有哪些区别?我们又该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银杏叶片

     

    银杏是银杏科银杏属多年生落叶乔木,其种子和叶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我国是中医药文明的发源地,很久以前就开始将银杏入药用于治疗中医诊断属于瘀血阻络证的患者。目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研究使用银杏叶制剂,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银杏叶制剂具有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

     

    1)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银杏叶制剂有片剂、胶囊剂、滴丸、口服液等,无论何种剂型,其主要活性成分都是黄酮醇苷类和萜类内酯,黄酮醇苷类可以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降低微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萜类内酯是银杏叶特有的成分,具有极强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抑制作用,即我们老百姓常说的抗血栓形成。

     

    2)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银杏叶制剂药理学作用机制日益清楚,主要为:①抗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②抗动脉粥样硬化;③抑制心室重构;④抗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⑤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因此特别适合心脑血管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3高人群。

     


    心可舒片

     

    心可舒片顾名思义就是吃了可以让心脏很舒服的药物。它是一复方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丹参、葛根、三七、山楂和木香。主要药理作用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1)丹参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药效。葛根归脾、胃、肺经,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通经活络之功效。再和三七、山楂、木香这些行气止痛的中药以不同比例调配,便制成临床疗效颇佳的心脑疾病用药。

     

    2)心可舒片临床上常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对于胸闷、心绞痛、高血压、头晕、头痛、心律失常、高血脂等症状疗效明显。

     
    总结

     

    总的来说,银杏叶片侧重于血瘀阻络的患者,如果血液粘稠、动脉硬化、血栓风险很高,银杏叶制剂将是不错的选择。心可舒片侧重于气血阻滞的患者,如果胸闷、心慌、血气不顺,活血和顺气两者并存,心可舒片可以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口服银杏叶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年12月第40卷第12期。
    [2]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4)。
  • "人与动脉同寿",这是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的名言。意思是说,人的动脉血管质量与人的实际寿命是同步的。然而今天,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这一类心血管相关的“富贵病”已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主要病种。

    “救救动脉吧!”

    这是许多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心声。无数偏方在各种传说下备受推崇,各种预防性的保健品销量蹭蹭上涨。中年人纷纷戒烟戒酒,控制体重,捧起了普洱茶和枸杞水。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并不是烟酒、肥胖这些传统的风险因素可以解释的。难道,动脉的救赎真的靠得住偏方?

    关于科学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一百多年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乳酸菌之父”梅契尼科夫曾说:“肠道健康的人身体才健康,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人体衰老和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他提出的人体自身中毒学说认为,人体垃圾因为某些原因过量沉积在体内,导致机体慢性中毒,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感染与炎症,从来都与心血管疾病(CVD)和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展紧密相关。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肠道菌群与AS之间的“爱恨情仇”也被逐渐挖掘。

    图1: 肠道菌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1

     

    Nat Commun:中国学者首次揭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

    2017年10月10日,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何昆仑团队和广东省人民医院钟诗龙团队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完成了首个中国人群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CVD)的宏基因组研究项目。其研究结果发表于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2。

    图2: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7-00900-1

     

    该研究发现,肠道细菌代谢人体摄入的胆碱、磷脂酰胆碱和L-肉碱,产生三甲胺(TMA),三甲胺(TMA)在肝脏中被氧化为三甲胺-N-氧化物(TMAO),而高水平的TMAO会增加动物模型罹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同时也与人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同时该研究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与健康人存在显著差异(p<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三个簇的微生物丰度增加明显,以肠杆菌科、口腔来源菌(比如链球菌)以及梭菌为代表,这些微生物的增加明显地抑制了一些有益菌的富集,比如柔嫩梭菌。而且链球菌丰度的变化和血压呈现显著正相关,肠杆菌科的丰度变化和心肌指标呈现正相关。为了更进一步研究,研究人员构建了仅基于47个肠道微生物的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风险预测模型,其风险评分效能可高达86% 。

    图3: 肠道微生物的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风险预测模型

     

    Atherosclerosis:肠道微生物组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2018年5月2日,一篇发表在杂志《Atherosclerosis》上的文章再一次印证了肠道菌群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来自西安大略大学和Lawson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组或许和机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之间存在某种关联3。

    图4: https://doi.org/10.1016/j.atherosclerosis.2018.04.015

    该研究中提出,一些不明原因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尽管没有任何的高风险因素,却仍然有高水平的斑块负担,而肠道菌群的组成性差异或能解释这其中的关联。研究人员发现,原因不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液中肠道细菌产生的毒性代谢物的浓度显著增高。为此,他们专门研究了代谢物TMAO,对甲酚硫酸酯、甲酚葡糖苷酸和苯乙酰谷氨酰胺,并使用颈动脉超声测量了动脉中斑块的积聚情况。结果显示,在线性回归中,TMAO的水平和对甲酚硫酸盐是斑块负荷的重要预测因子。

    这项发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使用益生菌在肠道中对抗这些代谢化合物,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些方法包括粪便移植、益生菌疗法等等。

    Circulation Research:肠道菌群可通过独立的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以往的研究均认为,肠道菌群是通过代谢产物,如生成TMAO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然而,在2018年10月3日,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独特的动物模型证实,肠道菌群或可通过独立的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4!

    图5: doi: 10.1161/CIRCRESAHA.118.313234

     

    该研究将Casp1-/-小鼠的粪菌移植到雌性Ldlr-/-小鼠体内,发现菌群的改变使Ldlr-/-小鼠对几种炎症性疾病发生变得敏感。来自Casp1-/-小鼠的肠道菌群促进Ldlr-/-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并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白细胞数量、促炎性血浆细胞因子和中性粒细胞积累,减少菌群衍生的抗炎短链脂肪酸(SCFAs),值得注意的是,该动物模型中血脂和TMAO水平以及肠道完整性未受影响。

    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替代机制,认为肠道菌群可以独立于血脂和TMAO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将促炎性肠道菌群引入具有类人脂蛋白特征的小鼠模型会增加全身炎症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提示菌群组成、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Nature biotechnology:益生菌疗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终被证实!

    以上的研究均认为,肠道菌群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不少科学家认为调节肠道菌群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策略之一。那么,如何调节肠道菌群呢?

    2020年6月15日,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了关于肠道微生物影响人体健康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口服可选择性修饰细菌生长的分子环状D,L-α-肽,以定向改造小鼠肠道微生物群,可降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5。

    图6: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0-0549-5

    首先,研究人员使用高脂喂养建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模型鼠肠道微生物组呈现为不良的状态,从而诱发全身性炎症、高胆固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研究人员使用环肽治疗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小鼠后,其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了约36%。另外,经过10周的治疗后,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面积竟减少了约40%!

    图7: 环肽治疗减缓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近年来,肠道菌群的研究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肠道菌群的失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与肠道菌群的之间的联系已经被众多研究证实。然而,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虽然已有众多研究证实了其中的关联,可肠道菌群如何促进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这其中的机制尚未阐明。动物模型的研究成果如何转化为临床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传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饮酒等诸多因素依旧需要控制,路漫漫其修远兮,医学探究仍需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Jonsson, A. L. & Bäckhed, F. Role of gut microbiota in atherosclerosis. Nat Rev Cardiol 14, 79-87, doi:10.1038/nrcardio.2016.183 (2017).
    2、Jie, Z. et al. The gut microbiome in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at Commun 8, 845, doi:10.1038/s41467-017-00900-1 (2017).
    3、Bogiatzi, C. et al. Metabolic products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me and extremes of atherosclerosis. Atherosclerosis 273, 91-97, doi:https://doi.org/10.1016/j.atherosclerosis.2018.04.015 (2018).
    4、Brandsma, E. et al. A Proinflammatory Gut Microbiota Increases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Accelerates Atherosclerosis. Circ Res 124, 94-100, doi:10.1161/circresaha.118.313234 (2019).
    5、Chen, P. B. et al. Directed remodeling of the mouse gut microbiome inhibits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 Nature Biotechnology, doi:10.1038/s41587-020-0549-5 (2020).
     

    编辑:林怡婷(实习) / 健康界
    审稿专家:白婧 解放军总医院 老年病医学博士

     

  •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一种常见病。我们常见的冠心病,脑梗塞等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关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你又了解哪些东西呢?

     

     

    一、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关系?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推手和诱因,也意味着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概率明显升高。而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反过来也会诱发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所以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诱发,可谓是“狼狈为奸”“亢泄一气”。


    二、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年龄有什么特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运动的减少等多数原因,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年龄一再降低,我们身边不乏一二十岁就出现高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这些年轻的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比比皆是。但年龄仍然是左右患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年龄越高,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概率越高。但年龄不是决定其发生发展的唯一条件。


    三、四十岁出现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应该怎么办?

     

    事实上,无论哪一种年龄发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处理方法都大致相同,首先,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进行血压的控制,并把血压控制达标,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则根据其程度,发生部位以及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进行药物介入手术等相关治疗。所以40岁并不是一个决定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治疗方案的重要决定因素。所以,40岁的年龄就发生高血压,更需要严格的控制饮食、进行运动、戒除不良习惯,必要时合理的药物应用,才能避免悲剧在年轻时发生。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一、颈动脉斑块是咋回事?

     

    所谓的颈动脉斑块,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颈动脉血管壁损伤、血流中的某些成分聚集而所形成的团块状结构。

     

     

    通俗的讲,就是血液中的某些东西聚集凝聚在了血管壁上,导致血管壁变得不光滑甚至凸出于血管腔内,导致血管腔狭窄的一种病理变化。

     

    颈动脉斑块的实质就是颈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生老病死的生理病理过程,有人指出,从出生开始,人们就开始有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颈部,就成了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或者颈动脉闭塞;发生在心脏的动脉粥样硬化,就使得心脏血管狭窄,可导致冠心病;发生在脑部的可形成脑血管疾病,发生于外周血管的粥样硬化,可导致外周血管疾病。

     

    二、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但常见的有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等。

     

    我们来细数一下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原因:

     

    1.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如抽烟、酗酒、高脂饮食、缺少运动等不良习惯。

     

    2.自身基础疾病导致的;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等疾病。

     

    3.个体差异导致的;如性别、年龄、性格、基因等,这些因素都是不可改变的。

     

    三、怎样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

     

    1.我们能够改变的是我们的生活习惯,所以去除不良生活习惯是预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我们可以改善的是控制好原发病,控制好血压血糖,减轻体重和降低血脂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3.当然我们不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年龄,性别,性格和基因!面对这些不可变的因素,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坦然面对。

     

    4.所以,预防颈动脉斑块,最主要的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戒烟、限酒、限制胆固醇摄入、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等等,包括其他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包括熬夜、劳累等等。

     

    注意以上情况,可预防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一、什么是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理改变,所谓动脉粥样硬化,多是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脂质的沉着,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从而导致的动脉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生老病死的生理病理过程,有人指出,从出生开始,人们就开始有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最为主要的病因,因为其狭窄位置不同,所导致的疾病也就不尽相同。如发生在心脏的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冠心病,发生在脑部的可形成脑血管疾病,发生于外周血管的粥样硬化,可导致外周血管疾病。

     

     

    二、动脉硬化能恢复吗?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一系列心、脑、外周等血管病的基础,正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个进展性的病理生理过程,所以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发生,基本是不能完全恢复正常的。

     

    就好比人每过一年就增加一岁一样,老去的一岁是永远无法回去的。

     

    三、怎样发现并诊断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现和诊断主要有几种方法:

     

    1.血管彩超,血管彩超可以发现诸如颈动脉斑块,下肢等外周动脉斑块,是较为简单的斑块检查方法。

     

    2.CT检查,CTA血管成像技术,是发现血管狭窄或者斑块的常用手段之一,其血管成像可以对血管壁情况较好的识别和诊断,但操作比彩超更为复杂。其实普通的CT平扫也可以发现较大的动脉粥样斑块以及钙化,但相比血管CT成像,其识别率非常低。

     

    3.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金标准,也是最为直接的检查方法,但其有创性和风险相比CT和彩超也更为危险,而且其检查成本也更为高昂。

     

    4.其他方法,比如血管内超声,光学相 干成像,MRI等等,也可以发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但相比来讲,其使用频率更低。

     

    四、怎样治疗?

     

    血管斑块一旦形成,其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一般主要是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药物,其次还需要针对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进行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

     

     

    2.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针对斑块较重,有因为斑块导致的相关症状的疾病,有可能需要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血管成型术以及支架植入等。

     

    3.外科手术,当斑块导致有相关症状,而且需要干预的时候,有时候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外科干预主要是斑块剥脱或者搭桥治疗等。

     

    4.生活方式干预,所有的斑块一旦确诊或者发现,都需要生活方式等行为干预,需要拒绝不良生活习惯,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生活方式干预。单纯的药物、介入和外科等治疗,不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其治疗肯定会无功而返。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胡大一大夫

    文章首发于: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主要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外周动脉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防患于未然,在上述疾病发生前的预防。

     

    管住嘴,迈开腿;吃动两平衡,实现健康体重。体重是便于测量、评估和管理的健康指标。体重正常了,血压、血糖和血脂都可能控制的更好。

     

     一、运动处方

     

    基本运动量: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如力所能及的快步走),每周不少于5天,每天30分钟。如青年人愿做高强度体力活动(如跑步),每天基本运动的时间可缩短至15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天。这里显然指的是有氧运动。

     

    关于运动有一个需澄清的误区,即每天完成了上述基本运动量,是否就可以长时间静息不动?实际上,我们还应利用碎片时间,多站立,多活动。这就是为什么提倡日行6000—10000步路。30分钟快步行走最多大约是3500步,加上碎片时间的运动积累,才能实现日行万步路。

     

    同时,每日也可做一些增强肌肉强度的抗阻运动和提升平衡能力的柔韧性运动。

     

    二、营养处方

     

    总量控制--八成饱

    合理搭配--多样化

     

    总量有控,一日三餐,餐前有适度食欲。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种类多样化。

     

    主食粗细搭配,应强调减少精加工米面的摄入。深度加工的米面,去除了有利于健康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族,也容易影响血糖与甘油三酯。

     

    适度进食动物蛋白,如鱼类、瘦肉(禽类和猪、牛、羊肉),每日一个鸡蛋,喝杯牛奶(可选低脂或脱脂的)和植物蛋白,如豆制品。

     

    坚果,每日3-4个核桃或一小把杏仁等。

     

    限盐:有益于高血压防治,每天不超过5g;限油:每天不超过25g;限糖:糖的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下。

     

    三、戒烟限酒处方

     

    零吸烟:不主动吸烟,不吸二手烟,不吸电子烟。无论含与不含尼古丁的电子烟都增加癌症风险。

     

    严格限酒:大量饮酒,伤心脏、伤血管,导致血压波动,甚至喝瘫、喝死在酒桌旁。大量喝酒还伤肾,伤胰腺。少量饮酒,包括红葡萄酒保护血管吗?真没证据!更像是影响力很大的卖红酒广告。为了健康应滴酒不沾。讲文化,要严格限量。改变敬酒、劝酒、端酒逼人喝酒的陋习。

     

    四、精神心理/睡眠处方

     

    焦虑/抑郁不仅导致人们的心情情绪变化,也会导致躯体的不适感,尤其是胸部与腹部的不舒服。易出现胸闷、胸痛、后背痛、心慌、气短、乏力,感觉气不够用,需长出气,运动时反觉更舒服。

     

    医患双方遇到此类症状,很容易“不谋而合”,达成共识,撒网式查冠心病,误判为心绞痛。腹部可出现腹胀,腹痛,食欲减退,急便,很容易想到胃肠出了毛病,上医院胃镜肠镜大扫荡,一无所获。

     

    焦虑的急性发作可有濒死感,患者往往呼叫120,看心脏急诊。有时一周内急诊数次。急诊反复查心电图和高度敏感的心肌微小损伤的指标——肌钙蛋白都正常。

     

    焦虑/抑郁可导致血压的明显波动,甚至平时血压一直正常的患者,血压可突然出现大幅波动。用作用快的短效降压药如卡托普利后,血压又可能突然过快过大幅度下降,患者血压高低都很难受,无所适从。这时有些医生,不懂也不重视精神心理常识,反而接下来去给患者查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嗜铬细胞瘤。

     

    哪些患者应想到自己的胸闷、胸痛、后背痛、心悸、乏力的症状可能是焦虑/抑郁导致的,而非冠心病呢?

     

    1. 月经正常的中青年女性并且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和肥胖;无冠心病家族史(直系亲属中无早发—指男性55岁前,女性65岁前—的冠心病),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极小。但焦虑/抑郁都常见。

     

    2. 虽做了冠状动脉CT,发现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血管狭窄,但程度不重;即使达到70%-80%狭窄,但无症状;或有症状,但不是心绞痛;做运动平板或踏车心电图或运动核素检查,无心肌缺血;如被过度做支架,症状往往不减轻,而且明显恶化加重者。

     

    3. 即使体检偶然发现冠状动脉某一分支慢性完全闭塞了(狭窄100%),但CT前运动中毫无不适;运动心电图无缺血,查出病变后,尤其被支架失败后,反而发生和日益加重的胸闷、胸痛等不适者。

     

    4. 因急性心肌梗死,及时做了支架,也很成功,但术后因不了解未来的病情结局,担心支架出事。手术即刻明显缓解或消除了胸痛症状,但出院后不久,胸部不适又出现了。但如认真对比,与支架前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并不一样。

     

    5. 搭桥术后,担心桥血管什么时候会闭堵,心有不安。

     

    上述情况,如反复在心内科就诊,疗效不好,反复CT或造影,有无新问题发现时,应找双心门诊,如用抗焦虑/抑郁药后,症状明显改善,更说明胸部不适症状的根源是精神心理问题。

     

    五、药物处方

     

    多数患者降血压、降血糖和降血脂可能需用药物。但应强调,刚发现的血压高、血糖高和血脂高,如果程度不重,不一定马上用药。可首先下决心,有行动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

     

    即使需用药的患者,也不能仅靠药物,只有同时认真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才可能用更少种类、更小剂量、更小副作用和更小经济成本的代价,换来更好更平衡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否则只能药越用种类越多,剂量越大,效果越来越差,副作用和成本越来越大,而且冠心病与卒中还防不住。

     

  •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并不明确,可能跟不良饮食习惯、吸烟、血脂异常等原因有关,通过饮食调整、戒烟、药物治疗去改善。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有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喜吃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饮食的人群,会导致体内的脂肪堆积,造成动脉壁脂质增厚,时间久了就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此类人群要进行饮食的调整,平时尽量低脂肪、低糖、低胆固醇饮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吸烟:烟中含有大量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长期吸烟会损伤血管,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此类人群要尽量减少抽烟,能戒烟尽量戒烟,也不要吸二手烟。

    血脂异常:人体血脂中含有很多成分,比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平时要注意饮食的控制,尽量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可遵医嘱服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钙等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多了,除了以上因素的影响,遗传、高血压也可能引发动脉粥样硬化,严重者建议及时就医,以上药物遵医嘱使用。

  • 打喷嚏通常有两种情形,一种呼之即出,畅快淋漓;另一种则酝酿半天,突然中断,让人不怎么痛快。

     

    为什么打完喷嚏会很爽?其实它不只是生理反应,还是人体的防御机制。如果连续打喷嚏,每一声“阿嚏”还有对应功能。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揭示打喷嚏的真实功能,并教你几个姿势科学打喷嚏。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 杨钦泰

     

    打喷嚏为什么让人满足?

     

    一声响亮的“阿嚏”背后,其实是身体正在清理可见或微小的过敏原、病毒和刺激物。

     

    美国伊利诺伊州研究人员解释,打喷嚏是一种保护机制。当我们的上呼吸道,特别是鼻子感觉到有潜在危害的外来物质时,就会以打喷嚏的形式将该物质排出体外。

     

    为什么打喷嚏很爽?

    之所以让人感到满足,是因为打喷嚏可以立即缓解鼻腔的瘙痒感,类似于抓痒。

     

    某种程度上,打喷嚏也是模仿高潮的体验。两者特点都是积累紧张感,然后快速、强烈释放。

     

    打喷嚏所涉及的肌肉收缩,可能会引发非常轻微的内啡肽激增。内啡肽与高潮时大脑分泌的化学物质一样,会触发大脑的愉悦感。

     

    为什么会连续打喷嚏?

    连续打很多个喷嚏,其实每一次打喷嚏各有功能:

     

    第一个喷嚏:并未完全清理鼻腔。

    第二个或第三个喷嚏:身体要确保所有刺激物已经安全地从鼻子中排出。

     

    为什么每个人打喷嚏的声音不同?

    一个人的喷嚏几乎音色一样独特。造成这种差异,主要与肺活量大小、鼻子、喉咙和嘴的独特结构有关。

     

     

    为什么打喷嚏会不自觉闭眼?

    人在打喷嚏时,会无意识地闭上双眼。因为如果不闭眼,打喷嚏会造成空气和鼻腔分泌物进入到眼睛当中。

     

    憋一次喷嚏有多伤身体?

     

    虽然打喷嚏会让人瞬时满足,但不停打喷嚏可能会很烦人。目前没有一种完美的方法可以阻止打喷嚏,因此最佳方法是找到触发它的原因。

     

    • 季节性过敏: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接触过敏原前或期间服用抗组胺药。
    • 感冒:感冒和流感病毒会使鼻黏膜肿胀,此时大脑会误认为鼻腔有异物,神经末梢便向大脑发送需要打喷嚏排出异物的信号。
    • 接触香水、二手烟或吃特定食物:建议远离这些刺激物,观察打喷嚏是否会减轻。
    • 空气干燥:可以用盐水冲洗液或便携式加湿器润滑鼻腔。
    • 突然被阳光照射:人从昏暗的地方走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时,连接大脑和鼻子的三叉神经会感受到光线,向大脑发送信号引发打喷嚏。

     

    如果无法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引发的打喷嚏,建议及时就医。

     

    打喷嚏时,喷嚏从肺部→口腔→鼻腔,沿途的胸部、颈部、头面部的肌肉突然剧烈收缩,而且是瞬间完成的动作,所以在它达到顶峰时速度快且力量强。

     

     

    有时强烈的喷嚏可引起以下危险:

     

    如头、颈、胸部血管内压力骤然升高,对于一些有潜在疾病的人来说,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引起鼻出血、颅内出血等严重甚至致命的并发症。

    中耳内压力骤增,引起鼓膜破裂等;

    因强烈反射性的腰肌收缩运动,引起腰肌损伤或腰椎间盘突出。

     

    建议打喷嚏一定不要憋。强忍时,气流有可能会通过鼻后气管进到耳中,从而震裂鼓膜。此外,强忍喷嚏还会损害大脑和眼部血管功能,拉扯背部肌肉,甚至伤及肋骨。

     

    如果因为特殊环境原因,不得不忍住喷嚏,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化解”:当想打喷嚏时,尝试摩擦鼻子,尽力用鼻子深呼吸,按住上嘴唇,就可以压制住喷嚏。

     

    坐着打喷嚏,身体压力小

     

    普通人一生中约有24小时用于打喷嚏,平均每天2次。而打喷嚏也会加速病毒传播,通常一个喷嚏包含约4万个飞沫微粒,非常利于传播疾病。

     

    因此,打喷嚏时建议学会几种正确姿势:

     

    1.用手肘或纸巾捂口鼻

    疫情当下,一些人打喷嚏经常喜欢摘掉口罩,实际上这反而会加速病菌传播速率。切勿摘下口罩打喷嚏,打完喷嚏后的口罩要及时更换。

     

    没戴口罩时,打喷嚏时不能直接用双手捂口鼻,要用纸巾代替,如果临时找不到可用手肘衣袖代替,喷出的飞沫可阻挡在手肘皮肤或衣服上。

     

    如果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口鼻,一定要及时洗手,避免与人握手或触碰公共物品,造成二次污染。

     

    2.切勿将口鼻捂太紧

    打喷嚏时如果将口鼻完全捂住,喷嚏的压力经过咽鼓管作用在耳道鼓膜上,严重时会造成鼓膜穿孔,因此打喷嚏用纸巾或衣袖扣住口鼻时,不要压得太紧,要留有一定空间来减压。

     

    3.坐着打喷嚏比站着更好

    一旦鼻子发痒就做好打喷嚏准备,坐着比站着好,这样可以减小胸腹腔的压力变化。

     

    如果是站着打喷嚏,最好把一只手放在腰部支撑身体,以对抗冲击力,保护脊椎。

     

    如果打喷嚏时太急,来不及把手放在腰部,可立刻半蹲下来,胸腹腔的压力变化小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自然也会降低。

     

    4.打喷嚏避免弯腰低头

    打喷嚏时,要有意识地收缩颈部和腰部肌肉,对抗打喷嚏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

     

    很多人打喷嚏时会习惯性地弯腰低头,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弯腰这个习惯性瞬间动作,可能因强烈反应性的腰肌扭动、不协调收缩,引起腰肌损伤或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 很多人在早晨起床后会出现恶心干呕症状,但是由于这些症状出现时间短,而且持续时间不长,就容易被大家忽略,但是这种做法有可能造成病情的拖延。为什么说是病情呢?因为这些症状很有可能预示着慢性咽炎的发生。

     

    当然,其他原因也有可能会造成恶心干呕症状的出现,但是更多的还是由于慢性咽炎造成的。所以大家最好不要忽视恶心干呕症状。也许即使知道了会有慢性咽炎,他们也不会特别在意,因为他们认为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且并不会有大的危害,所以导致了他们忽视慢性咽炎情况的发生。

     

     

    慢性咽炎一般都是指咽痒、咽干、咽异物感,长期的咳嗽,总是觉得嗓子里有痰,这样的一组症候群,其实通常来讲,慢性咽炎本身并没有什么严重的并发症。但是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慢性咽炎本身,这些症状的表现,可能是一些其他比较重要疾病的表现,也就是说可能我们咽喉部,存在的一些病变引起的,咽喉部的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容易被误诊为慢性咽炎。那么通常来讲,咽喉部的一些肿物、囊肿,包括产生发生在会厌、喉部的肿瘤,都可以引起咽的异物感,长期觉得刺激性的咳嗽。

     

    但是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慢性咽炎的危害十分严重,慢性咽炎发展下去,加重的不仅仅是那些外在症状表现,而且本身的炎症也会加重,这就有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对身体健康有很严重的危害。所以说,我们不能忽视慢性咽炎,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好慢性咽炎的预防工作。

     

    生活中如何预防慢性咽炎?

    1、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休息,早睡早起。

     

    2、在饮食上要戒烟酒,少吃辛辣食物。

     

    3、保持口腔卫生,饭后使用盐水漱口。

     

    4、远离刺激性环境,如粉尘,刺激性气体,恶劣天气等。

     

    5、要增加身体的抵抗力,这就需要我们平时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

     

    6、要积极治疗自身疾病,包括急性咽炎,贫血,气管炎,肝肾疾病等。以免影响身体健康,让病菌趁虚而入。

     

    7、要学会爱护自己的嗓子,合理用嗓,做好嗓子的保护工作。

     

    平时做好预防工作,而且也不要忽略恶心干呕等症状,就能很轻松的避免慢性咽炎的发生。

  • 谈起结石,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是“肾结石”!肾结石指发生于肾盏,肾盂及肾盂与输尿管连接部的结石。通俗讲,就是肾脏里面长出了“石头”。

     

    在泌尿系统的各个器官中,肾脏通常是结石常形成的部位。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每20个人中,就有一个会患肾结石!

     

    当然,结石不止会存在肾脏中,胆囊中也会存在,除以上两者以外,人体结石常见的部位还有输尿管,膀胱,消化系统与泌尿系统等。而今天主要了解肾结石的相关知识!

     

     

     

    一,肾结石的分类

     

    肾结石按照组成的成分不同,可分为5种!

     

    1. 磷酸盐结石,在碱性尿液中易于形成,约占比6% ~ 9%;

     

    2. 草酸盐结石,肾结石多见于此类,易在中性尿液中形成,约占比80%~84%;

     

    3. 尿酸盐结石,易在酸性尿液中形成,这类大部分是高尿酸血症导致的肾结石,随着高尿酸的增加,这类结石患者也每年愈增,约占比6%~ 10%;

     

    4. 胱氨酸结石,易在酸性尿液中形成,属于一种非常特殊的结石,为一种遗传性疾病,是由于体内一种染色体的突变,引发胱氨酸分泌过多导致结石,复发率极高,一般情况下,胱氨酸结石容易在儿童时期出现,约占比1%;

     

    5. 黄嘌呤盐结石,易在酸性尿液中形成,此类型比较少见,约占比1%以下。

      

     

    二,预防方法

     

    肾结石患者,除了要改变饮食结构,多喝水,适量运动以外,还可以针对结石的性质不同,选用不同药物来进行预防。

     

    尿酸盐、胱氨酸、黄嘌呤盐结石由于体内的环境改变,常在酸性尿液中形成。可选择口服碳酸氢钠,就是常说的小苏打,一日10g或口服复方枸橼酸钠溶液(枸橼酸140g、枸橼酸钠98g、水加至1000ml)一日25 ~ 75ml,早中晚分3~ 4次服,期间每次间隔至少2小时,可以碱化尿液。

     

    很多肾结石患者发现自己在夜间,会出现强烈的疼痛感,此时每晚还可以加服乙酰唑胺0.25g,可维持夜间尿液碱化,可减少尿酸盐、胱氨酸、黄嘌呤盐结石的形成。

     

    根据草酸盐、磷酸盐结石的形成,可每日口服维生素C1~ 2g,每日一次,可酸化尿液,减少草酸盐、磷酸盐结石的形成。

    如果需要减少尿钙的排泄,可口服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一次50mg,一日2次。如果要减少尿液中草酸盐的排出;可在此基础上,加口服维生素B6,一日200mg。

     

    除此之外,防治复发性草酸钙结石;还可以口服氧化镁一次100mg,一日3次;口服氢氧化铝凝胶一日30-60ml,可减少胃肠道对磷的吸收,从而预防磷酸盐结石形成;口服阿司匹林一日1000mg,以增加尿中磷酸钙的溶解度,预防磷酸钙结石复发。

     

    希望以上知识能帮助到各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动脉血管壁的增厚和变硬。动脉硬化检测是评估动脉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主要检测动脉血管的弹性、僵硬度以及是否存在斑块和血管腔狭窄。

    动脉硬化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血管彩超和动脉造影。血管彩超可以检查颈动脉、股动脉或肱动脉等部位的血管内膜厚度、斑块情况和血流速度,从而间接判断血管腔狭窄程度。对于深部血管,如脑动脉和冠状动脉,可以通过动脉造影检查,观察是否存在斑块、钙化以及血管腔通畅程度,为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早期动脉硬化患者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生活习惯和充足的睡眠。中期患者可能出现血管痉挛、脑梗死、冠心病等症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服用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或抗凝等药物。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低钠低脂饮食,少吃油炸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以预防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监测和治疗。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管彩超或动脉造影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动脉硬化问题。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以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

    动脉硬化检测不仅可以评估血管健康状况,还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动脉硬化检测,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通过血管彩超、动脉造影等检查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动脉硬化问题,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

  • 血栓,这种看似遥远的疾病,却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静脉血栓栓塞(VTE)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类型。静脉血栓栓塞是指血液在静脉内形成血栓,并可能堵塞血管,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静脉血栓栓塞而死亡或残疾。

    那么,如何预防血栓的形成呢?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西红柿这种常见的蔬菜,竟然具有神奇的抗血栓作用。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这种物质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

    一项由苏格兰阿伯丁市的研究小组进行的实验显示,每天饮用一杯西红柿汁,可以使血液粘稠度平均下降70%。此外,西红柿的这种抗血栓作用在97%的受试者身上都有显现,并且可以持续长达18个小时。

    那么,如何通过日常饮食来预防血栓的形成呢?除了西红柿,以下这些食物也具有抗血栓作用:

    • 绿茶:绿茶中的儿茶素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
    • 洋葱:洋葱中的硫化物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 大蒜:大蒜中的硫化物具有抗凝血作用,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
    • 核桃:核桃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血液粘稠度。
    • 燕麦:燕麦富含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血栓的形成。

    除了饮食,以下这些方法也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

    • 保持适当的体重:肥胖会增加患血栓的风险。
    •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 适当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
    • 避免久坐: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总之,预防血栓的形成需要从饮食、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入手。西红柿这种神奇的蔬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预防血栓的方法。

  •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纤维化和钙化,导致血管壁变硬、变窄,甚至阻塞。那么,哪些人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因素。

    首先,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风险因素。男性超过40岁以及女性绝经期以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其次,家族病史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如果有直系亲属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那么本人患病的几率也会相对较高。

    除了年龄和家族病史,以下因素也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1. 高血脂:血脂水平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2. 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3.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程度较重,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4. 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5. 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都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为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建议以下措施:

    1. 控制血脂水平:通过合理饮食、运动等方式,将血脂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 控制血压: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建议戒烟限酒。

    5. 健康饮食: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高盐、高糖食物。

    6. 适量运动:坚持适量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 鸡蛋作为常见的营养食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过量食用鸡蛋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将探讨鸡蛋过量摄入的危害,以及如何科学地食用鸡蛋。

    首先,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胆固醇,过量摄入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对于产妇来说,过量食用鸡蛋会导致胆固醇摄入量过高,增加患病风险。

    其次,过量食用鸡蛋容易导致营养过剩,引起肥胖。产妇在哺乳期间,每天的热量需求较高,过量摄入鸡蛋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多,增加肥胖风险。

    此外,过量食用鸡蛋还会导致体内营养素不平衡,影响健康。鸡蛋虽然营养价值高,但并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长期过量食用鸡蛋会导致其他食物摄入量减少,造成营养素不平衡。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应该科学地食用鸡蛋。根据营养学观点,老年人每天食用1-2个鸡蛋为宜;青年和中年人,从事脑力劳动或轻体力劳动的,每天食用2个鸡蛋比较合适;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每天可食用2-3个鸡蛋;少年和儿童,由于生长发育快,每天也可食用2-3个鸡蛋;孕妇、产妇、乳母以及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每天可食用3-4个鸡蛋,但不宜过多。

  • 高脂血症,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本文将深入探讨高脂血症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首先,让我们明确高脂血症的病因。高脂血症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生活方式等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家族中有高脂血症病史的人更容易患病。饮食因素方面,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会导致血脂升高。此外,缺乏运动、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高脂血症的危害不容忽视。高脂血症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此外,高脂血症还可能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针对高脂血症的防治,首先要从生活方式入手。合理饮食、增加运动、戒烟限酒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在饮食方面,建议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高胆固醇的食物。在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除了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也是高脂血症的重要治疗手段。常用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等。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降脂药物,可以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高脂血症,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脂药物,并定期进行血脂监测。

  • 脑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血管壁逐渐老化,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血管壁的防御能力下降。长期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会进一步加剧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壁上形成斑块,斑块逐渐增大,导致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当血管腔完全闭塞时,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形成脑血栓。

    除了动脉粥样硬化,以下因素也可能导致脑血栓的形成:

    1. 血液凝固性增加:如血小板增多、凝血因子异常等。

    2. 血液动力学改变:如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等。

    3. 脑部血管异常:如血管畸形、动脉瘤等。

    脑血栓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

    1. 突发性的肢体无力或麻木。

    2. 语言障碍或吞咽困难。

    3. 意识障碍。

    4. 头痛、恶心、呕吐等。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 多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症状与动脉硬化的部位密切相关。本文将详细介绍多动脉硬化的症状、原因、预防和治疗。

    一、多动脉硬化的症状

    1. 脑动脉硬化: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心绞痛等。

    3. 下肢动脉硬化:乏力、疼痛、麻木、怕冷等。

    4. 肾动脉硬化:肾脏功能减退、少尿、蛋白尿、高血压等。

    二、多动脉硬化的原因

    1. 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多动脉硬化最常见的原因,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等密切相关。

    2.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动脉硬化病史的人更容易患病。

    3.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

    三、多动脉硬化的预防

    1. 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

    2.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动脉硬化。

    四、多动脉硬化的治疗

    1.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降血脂药物、降压药物等。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五、多动脉硬化患者的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2. 定期复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血管壁上的脂质沉积,导致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缺乏运动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动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运动可以增加心脏的泵血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将血脂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其次,运动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坏胆固醇(LDL)的积累,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这种被称为“好胆固醇”的物质有助于清除血管壁上的脂质。研究表明,长期坚持运动的人,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缺乏运动的人。

    除了降低血脂水平,运动还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即血管内壁的细胞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而运动可以增强血管内皮功能,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除了运动,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1. 健康饮食:控制脂肪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

    2.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3. 控制体重:肥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5. 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压力。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为了维护血管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合理的饮食也至关重要。以下八种食物,被誉为“血管清道夫”,可以帮助我们清理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

    1. 荞麦:血管的“弹性剂”

    荞麦富含维生素P,这是一种特殊的生物类黄酮,可以增强血管壁的弹性,降低血管脆性,预防血管破裂。此外,荞麦中还含有芦丁,可以降低血脂、抗炎、抗氧化,对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2. 鱼类:心血管疾病的“天然良药”

    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深海鱼类中的欧米伽-3脂肪酸,可以降低血脂、抗炎、抗氧化,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作用。建议每周至少吃两次鱼,以获得充足的欧米伽-3脂肪酸。

    3. 苹果:血管的“守护神”

    苹果富含果胶、膳食纤维、维生素C等营养素,可以降低血脂、抗炎、抗氧化,对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研究发现,每天吃两个苹果,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茶叶:血管的“清道夫”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血栓等多种作用,可以降低血脂、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建议每天喝3-4杯茶,以获得充足的茶多酚。

    5. 坚果:血管的“守护者”

    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矿物质等营养素,可以降低血脂、抗炎、抗氧化,对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建议每天吃一小把坚果,以获得充足的坚果营养素。

    6. 海带:血管的“净化器”

    海带富含岩藻多糖、昆布素等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血脂、抗炎、抗氧化,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作用。

    7. 茄子:血管的“保护伞”

    茄子富含维生素P,可以增强血管壁的弹性,降低血管脆性,预防血管破裂。

    8. 洋葱:血管的“舒张剂”

    洋葱富含前列腺素A,可以舒张血管,降低血压,预防血栓形成。

  • 胸闷是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症状,特别是在14岁的青少年中,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青少年胸闷的常见原因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1.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青少年胸闷的常见原因之一。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供应不足,可能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痉挛导致。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心肌缺血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和抗高血压药物等。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手术治疗可能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血管成形术。

    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可能导致青少年胸闷。COPD的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气促等。治疗COPD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皮质类固醇和抗生素等。氧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手术治疗可能包括肺减容手术或肺移植。

    3. 胸膜炎:胸膜炎是指胸膜的炎症,可能导致青少年胸闷。胸膜炎的原因包括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治疗胸膜炎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炎药物等。物理治疗包括胸腔闭式引流和胸膜活检。手术治疗可能包括胸膜切除术。

    4. 胸廓畸形:胸廓畸形是指胸廓的形状异常,可能导致青少年胸闷。胸廓畸形的原因包括先天性畸形、后天性畸形等。治疗胸廓畸形的方法包括手术矫正、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5.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可能导致青少年胸闷。心律失常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疾病、药物副作用等。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