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如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心肌病的诸多分类中,扩张型心肌病是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是心室发生扩大,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引起的疾病。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方法比较简单,可以通过症状、检查项目来进行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x光线、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同位素检查。
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免疫低,各个器官功能持续下降,这样很容易造成心脏疾如扩张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双侧心室扩大,导致心脏收缩能力下降,症状轻微的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严重的患者会诱发死亡。那么诊断扩张性心肌病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诱发扩张型心肌病的因素较多,和病毒性感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细胞免疫性疾病有很大关系。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方法非常简单,可以通过症状和检查项目来进行判断。下面为大家逐一介绍。
第一,通过症状诊断
扩张性心肌病一般是发生在中老年人群,发病比较隐匿,病程缓慢高达数10年之久。患者在发病早期会出现气短水肿的症状,特别是劳累过后,症状会加重并伴随疲劳,休息后气短的症状会消失。随着病情加重,会发生心率加快出现心律失常,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心室颤动、肺栓塞等并发症。
第二,通过检查项目来进行诊断
扩张型心肌病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x光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同位素检查、心肌活检。通过x光线检查可发现心脏出现肥大,一般是出现在左心房。通过心电图检测发现stt波发生改变,通过心内膜心肌活检,会出现特异性改变,为诊断扩张型心肌病提供更准确的结果。患者在做检查时不要太过于紧张,积极配合医生。
以上两个方面是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方法,希望能帮助更多的患者。一旦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首先要多注意休息,采取低盐的饮食习惯,对症治疗,减少并发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可以使用强心剂和扩张血管药物,手术治疗适合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采取心脏移植或者是人工辅助装置。
心肌病有很多种类,扩张型心肌病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那么如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专家称,我们的患者朋友们应该了解一下有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本文中专家就详细为您介绍一下哪些药物能够有效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体征特点多数是以左心室有明显扩大,有时也见于右心室。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常继发于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等症状。
生长素(GH):有学者研究发现长期生长素分泌低下的患者左室重量下降,左室腔内径扩大,心功能损害,类似扩张型心肌病样临床改变。生长素能增强心功能,提高心脏指数及左室最大dp/dt值,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和外周血管阻力,对心率无影响。
抗氧化剂:包括卡托普利、维生素E、维生素C和钙通道阻滞剂(主要是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草等)。
新型正性肌力、扩血管药:包括心钠素、前列腺素、氟司喹南、维司力农、抗利尿激素血管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肾素抑制剂、钙增敏剂(匹莫苯)、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α一甲基对酪氨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脑钠肽(BNP)等。
他汀类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自身免疫应答是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因子关系密切,他汀类具有抗炎症作用,因而在临床上开始探索他汀类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有学者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可以改善心功能、神经体液失衡和临床症状,长期应用是否获益有待临床试验验证。
生长素、抗氧化剂、新型正性肌力扩血管药、他汀类药物都是可以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时经常采用的药物,只要对症使用且使用的当都具有很好的治理效果,除了以上这些药物外还有一些药物也是可以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它们是:莨菪碱类、心肌代谢药物(1,6一二磷酸果糖)、辅酶Q10、肉毒碱、甲状腺激素和镁剂等。
上文中的内容就是专家详细帮助我们介绍的哪些药物能够有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还希望对大家都能够有所帮助。我们的患者朋友们应该了解一下有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菜是最重要的,从根本上康复是最为重要的。
肥厚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估计全球患病率为0.2-0.5%。肥厚型心肌病的定义是在没有异常心脏负荷情况下(例如高血压或主动脉瓣狭窄)出现左心室壁增厚现象。2020年11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新版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指南[1]。近期,柳叶刀杂志发布了一篇针对肥厚型心肌病的文章[2],主要总结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指南更新建议,包括风险评估、初始治疗以及进一步治疗策略。
肥厚型心肌病的评估
临床识别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通常包括以下三组方法:评估各种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心绞痛或晕厥和晕厥前兆;当家族中已经发现肥厚型心肌病时,进行系统性家族筛查;因其他疾病进行临床评估时偶然发现。
对于怀疑患有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 最常见的初始检查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这是做出诊断和表征血流动力学状态的主要成像检查。如果成像结果不确定或质量欠佳,则采用心脏MRI用于补充超声心动图的结果。 对于被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推荐进行至少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运动试验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功能能力和检测是否存在流出道梗阻。
基因检测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其家属的诊断和管理至关重要。基因检测也可能澄清表型特征不典型的疑似诊断。此外,建议所有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家族筛查。
心脏猝死风险的评估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定期评估心脏猝死风险非常重要。许多临床特征可以作为识别风险升高患者的潜在手段, 目前的评估依赖于以下因素:有心脏性猝死或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个人病史;最大的左心室壁厚度;心律失常相关晕厥史;心脏性猝死的家族史;有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50%);左心室心尖部动脉瘤;心脏MRI确定的广泛性心肌纤维化(>15–20%)。
研究者还开发了风险计算模型来帮助量化患者的风险程度[3]。该风险计算模型使用了部分影响心脏猝死的风险因素,并考虑了年龄、左心房大小和流出道梯度。一些临床医生使用风险模型来估计个体患者的风险,进而作为是否需要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主要决定因素。 一些医生建议使用风险标志物来帮助识别风险升高的患者,再使用风险模型计算风险估计值向患者传达风险的具体程度。这种联合评估方法有助于患者就是否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做出充分决策。
儿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所占的权重与成人不同,例如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对于估计个体风险的作用更加重要。体格较小的个体,植入式装置的复杂性也不同。目前已经开发了针对儿科患者的风险计算模型,但尚未获得广泛的临床应用。
初始治疗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迄今为止,尚无药物显示可以改变肥厚型心肌病的自然病程,无症状患者不需要仅仅因为诊断出肥厚型心肌病就开始用药。 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治疗原则取决于患者是否有流出道梗阻。
对于左室流出道梯度(静息或诱发) >50mmHg的患者,优化心肌收缩力、后负荷和前负荷非常重要。确保患者保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并尝试避免高剂量利尿剂或血管扩张剂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β受体阻滞剂通常是首选的药物治疗。如果β受体阻滞剂无效或不能耐受,则采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治疗是否成功取决于患者的症状情况,而不是左室流出道梯度。
对于没有明显流出道梗阻的患者,仍然可以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也可能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治疗策略中获益。
进一步治疗
一些患者在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治疗后,生活质量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改善。对于此类患者, 进一步治疗选择包括添加丙吡胺(一种强效负性肌力药),或者通过室间隔减容术缓解梗阻,如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或经皮室间隔消融术。丙吡胺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但副作用比较常见且有效性较低。两种侵入性治疗手段都应在有经验的医疗中心进行,患者预后明显更好,长期生存率甚至可以与一般人群类似。
经皮室间隔消融术是一种疼痛程度更轻、住院时间更短的方法,与手术治疗相比,其有效性略低,再干预率为10%。经皮室间隔消融术适合中等梗阻梯度的心肌肥厚患者,且衡量各治疗方案后倾向于非手术方法的患者。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有效性高达90-95%,且并发症发生率很低,死亡和卒中发生率约为0.5%。对于有其他心脏手术指征的患者、室壁非常厚或非常薄的患者、左室流出道梯度>80mmHg的患者、以及衡量治疗方案后倾向进行手术的患者,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明显更加有利。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症状。 对于合并心衰的患者,尤其是那些没有明显流出道梗阻的患者(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通常会根据心力衰竭临床指南进行治疗,包括选择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室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细胞水平上增强了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相互作用,并且由于左心室较小而提高了射血分数,因此与其他心肌病不同,当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射血分数低于50%时,就被归类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可能需要尽早转诊以考虑接受包括移植在内的心力衰竭治疗。
扩张型心肌病是心肌病里面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是心室发生扩大,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引起的疾病。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方法比较简单,可以通过症状、检查项目来进行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x光线、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同位素检查。
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免疫低,各个器官功能持续下降,这样很容易造成心脏疾如扩张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双侧心室扩大,导致心脏收缩能力下降,症状轻微的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严重的患者会诱发死亡。那么诊断扩张性心肌病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诱发扩张型心肌病的因素较多,和病毒性感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细胞免疫性疾病有很大关系。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方法非常简单,可以通过症状和检查项目来进行判断。下面为大家逐一介绍。
第一,通过症状诊断。扩张性心肌病一般是发生在中老年人群,发病比较隐匿,病程缓慢高达数10年之久。患者在发病早期会出现气短水肿的症状,特别是劳累过后,症状会加重并伴随疲劳,休息后气短的症状会消失。随着病情加重,会发生心率加快出现心律失常,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心室颤动、肺栓塞等并发症。
第二,通过检查项目来进行诊断。扩张型心肌病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x光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同位素检查、心肌活检。通过x光线检查可发现心脏出现肥大,一般是出现在左心房。通过心电图检测发现stt波发生改变,通过心内膜心肌活检,会出现特异性改变,为诊断扩张型心肌病提供更准确的结果。患者在做检查时不要太过于紧张,积极配合医生。
以上两个方面是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方法,希望能帮助更多的患者。一旦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首先要多注意休息,采取低盐的饮食习惯,对症治疗,减少并发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可以使用强心剂和扩张血管药物,手术治疗适合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采取心脏移植或者是人工辅助装置。
肥厚型心肌病这个疾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所以说对于患者和家人来说都是很不幸的,这个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够更好的控制病情,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个疾病的基本症状,才能个够更好的得到及时治疗。
(1)劳力性呼吸困难:约80%的病人于劳累后出现呼吸急促,这与左室顺应性差,充盈受阻,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及肺淤血有关。
(2)心前区闷痛:约2/3病人出现非典型的心绞痛,常因劳累诱发,持续时间长,对硝酸甘油反应不佳,可能由于肥厚的心肌需血量增加,冠状动脉血供相对不足,故有心肌缺血表现。
(3)频发一过性晕厥:1/3病人发生于突然站立和运动后晕厥,片刻后可自行缓解,此症状可以是病人惟一的主诉。发生晕厥的原因认为:①由于左室顺应性差和流出道梗阻,造成心排血量降低,导致体循环、脑动脉供血不足所致;②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肥厚的心肌收缩力增加,致使左室顺应性进一步降低,舒张期血液充盈更少,流出道梗阻更加重,心排血量更减少,故病人常感心悸、乏力。
(4)乏力、头晕与昏厥,多在活动时发生,是由于心率加快,使原已舒张期充盈欠佳的左心室舒张期进一步缩短,使原已舒张期充盈欠佳的左心室舒张期进一步缩短,加重充盈不足,心排血量减低。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由于交感神经作用使肥厚的心肌收缩加强,加重流出道梗阻,心排血量骤减而引起症状。
(5)心悸,由于心功能减退或心律失常所致。
(4)猝死:多数学者认为有下列情况为猝死高危者:①发生过心脏骤停的幸存者,且有室颤证据;②发生过持续性心动过速的病人;③有猝死家族史;④有高危性的基因突变(如Arg403Cln突变);⑤幼年发病者;⑥心肌肥厚显著者;⑦运动引起的低血压。
(5)心力衰竭:在病情晚期,可出现左、右心力衰竭的症状,如气喘、心慌、不能平卧、肝脏增大、下肢水肿等等。由于心肌顺应性减低,心室舒张末期压显著增高,继而心房压升高,且常合并心房颤动。晚期患者心肌纤维化广泛,心室收缩功能也减弱,易发生心力衰竭与猝死。
心脏病是生活中常见心血管疾病,很多人对心脏病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心脏病也是分种类的,不同类型的疾病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以下就是有问必答网的专家对常见的心脏病的种类介绍。
心脏病的分类一:
风湿性心脏.病:也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各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
心脏病的分类二:
先天性心脏病:一些染色体异常的疾病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遗传史。
心脏病的分类三:
冠心病:抽烟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血管硬化狭窄,使血流受阻,易使心肌缺氧而受损。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或紧缩样疼痛;体力活动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饱餐、寒冷或看惊险片时胸痛、心悸;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性生活或排便困难时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
心脏病的种类四:
高血压心脏病:动脉性高血压会导致左心室肥大;肺高压症会导致右心室肥大。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心脏的左心室泵血阻力上升,左心室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心肌耗氧增加,心肌重量增加,但无相应的供血增加。同时,高血压损害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使供应心肌的血液减少。两者联合作用,会导致心律紊乱、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一般来说,心脏病患者的症状在呼吸,或者脸色上都会有一定的体现,一般就是指呼吸异常,主要是指在呼吸节奏会紧凑,尤其是在运动的情况下,表现得更加明显,而脸色主要是指患者的脸色会出现苍白的情况。
心脏病患者的早期症状:
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这是常见的心脏病的早期症状。
皮肤: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也是常见的心脏病的早期症状。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呼吸: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耳朵:心脏病的早期症状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综上所述,大家也能明白心脏病的具体分类和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心脏病的发作一般都是比较突然的,但其实,在心脏病发作之前,也不是完全的没有任何征兆,但这种征兆往往不明显,非常容易被患者忽视,比如,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等,但不是胃痛等,摸清种类才能因病施治,采取适合自己的治疗措施,争取尽快使得身体康复。
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估计全球患病率为0.2-0.5%。肥厚型心肌病的定义是在没有异常心脏负荷情况下(例如高血压或主动脉瓣狭窄)出现左心室壁增厚现象。2020年11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新版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指南[1]。近期,柳叶刀杂志发布了一篇针对肥厚型心肌病的文章[2],主要总结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指南更新建议,包括风险评估、初始治疗以及进一步治疗策略。
肥厚型心肌病的评估
临床识别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通常包括以下三组方法:评估各种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心绞痛或晕厥和晕厥前兆;当家族中已经发现肥厚型心肌病时,进行系统性家族筛查;因其他疾病进行临床评估时偶然发现。
对于怀疑患有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 最常见的初始检查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这是做出诊断和表征血流动力学状态的主要成像检查。如果成像结果不确定或质量欠佳,则采用心脏MRI用于补充超声心动图的结果。 对于被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推荐进行至少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运动试验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功能能力和检测是否存在流出道梗阻。
基因检测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其家属的诊断和管理至关重要。基因检测也可能澄清表型特征不典型的疑似诊断。此外,建议所有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家族筛查。
心脏猝死风险的评估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定期评估心脏猝死风险非常重要。许多临床特征可以作为识别风险升高患者的潜在手段, 目前的评估依赖于以下因素:有心脏性猝死或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个人病史;最大的左心室壁厚度;心律失常相关晕厥史;心脏性猝死的家族史;有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50%);左心室心尖部动脉瘤;心脏MRI确定的广泛性心肌纤维化(>15–20%)。
研究者还开发了风险计算模型来帮助量化患者的风险程度[3]。该风险计算模型使用了部分影响心脏猝死的风险因素,并考虑了年龄、左心房大小和流出道梯度。一些临床医生使用风险模型来估计个体患者的风险,进而作为是否需要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主要决定因素。 一些医生建议使用风险标志物来帮助识别风险升高的患者,再使用风险模型计算风险估计值向患者传达风险的具体程度。这种联合评估方法有助于患者就是否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做出充分决策。
儿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所占的权重与成人不同,例如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对于估计个体风险的作用更加重要。体格较小的个体,植入式装置的复杂性也不同。目前已经开发了针对儿科患者的风险计算模型,但尚未获得广泛的临床应用。
初始治疗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迄今为止,尚无药物显示可以改变肥厚型心肌病的自然病程,无症状患者不需要仅仅因为诊断出肥厚型心肌病就开始用药。 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治疗原则取决于患者是否有流出道梗阻。
对于左室流出道梯度(静息或诱发) >50mmHg的患者,优化心肌收缩力、后负荷和前负荷非常重要。确保患者保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并尝试避免高剂量利尿剂或血管扩张剂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β受体阻滞剂通常是首选的药物治疗。如果β受体阻滞剂无效或不能耐受,则采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治疗是否成功取决于患者的症状情况,而不是左室流出道梯度。
对于没有明显流出道梗阻的患者,仍然可以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也可能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治疗策略中获益。
进一步治疗
一些患者在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治疗后,生活质量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改善。对于此类患者, 进一步治疗选择包括添加丙吡胺(一种强效负性肌力药),或者通过室间隔减容术缓解梗阻,如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或经皮室间隔消融术。丙吡胺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但副作用比较常见且有效性较低。两种侵入性治疗手段都应在有经验的医疗中心进行,患者预后明显更好,长期生存率甚至可以与一般人群类似。
经皮室间隔消融术是一种疼痛程度更轻、住院时间更短的方法,与手术治疗相比,其有效性略低,再干预率为10%。经皮室间隔消融术适合中等梗阻梯度的心肌肥厚患者,且衡量各治疗方案后倾向于非手术方法的患者。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有效性高达90-95%,且并发症发生率很低,死亡和卒中发生率约为0.5%。对于有其他心脏手术指征的患者、室壁非常厚或非常薄的患者、左室流出道梯度>80mmHg的患者、以及衡量治疗方案后倾向进行手术的患者,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明显更加有利。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症状。 对于合并心衰的患者,尤其是那些没有明显流出道梗阻的患者(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通常会根据心力衰竭临床指南进行治疗,包括选择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室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细胞水平上增强了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相互作用,并且由于左心室较小而提高了射血分数,因此与其他心肌病不同,当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射血分数低于50%时,就被归类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可能需要尽早转诊以考虑接受包括移植在内的心力衰竭治疗。
参考文献:
1. Circulation 2020; 142: e533–57.
2.Lancet. 2021 Sep 30;S0140-6736(21)01205-8.
3. Eur Heart J 2014; 35: 2010–20.
心肌病的病因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心肌病病因也不一样,该病在临床方面分为不同的类型,对于患者的健康损害严重,它的治疗固然重要,且在治疗前期应当分析具体类型,还要分析患者的病发原因,进行综合的考虑,展开治疗的工作,这样才能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有效保护了患者的健康。
心肌病非常的普遍,在心脏病中非常的严重,该病的类型繁多,很多人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心肌病,从而给心脏以及全身健康带来伤害。治疗该病必须要进行全方面的考虑,了解到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诱发因素,展开针对性的治疗工作。那么治疗心肌病的方法有哪些呢?
1、扩张型心肌病,此类型的患者多注意休息,合理的使用镇静剂,特别是发生心衰时要注重低盐饮食,心力衰竭严重的患者,宜采用强心药或者是利尿药物,比如呋塞米等,同时配合一些扩血管药物,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肥厚型心肌病,针对没有症状或者是室间隔肥厚不明显的患者需要暂行观察,病情严重的话及早展开药物治疗,不宜使用洋地黄制剂或者是硝酸甘油,遵医嘱服用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药物有心得安、氨酰心安等,可控制患者的病情,利于心脏部位的健康。
3、限制型心肌病,该病应当注重病因治疗,当患者出现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时,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者是细胞毒药物进行治疗,减少了嗜酸性细胞,从而阻止了内膜心肌纤维化的发展。
4、继发性心肌病,结合患者的病情可以注射使用左卡尼汀,能够起到满意的疗效,部分患者会产生不良的反应,比如恶心、呕吐等。
5、围生期心肌病,此类型发生在妊娠期及产后的女性身边,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进行治疗,用药后减轻了患者心律失常等不适的症状。
由于心肌病的类型繁多,各位朋友需要认真了解心肌病的相关知识,结合不同的类型展开治疗方面的工作,每一位朋友应当清楚的了解心肌病的知识,心脏部位出现异常的症状后,分析具体的类型,积极的展开治疗方面的工作,患者必须要合理用药治疗。
人的一生不长,可谓是转瞬即逝,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多多少少会受到一定的伤害,因此就有的人因为心脏受到了伤害而让自己患上了心肌病,从而也就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了很大的伤害,那么现在医学上对于心肌病的检查方法都有哪些呢?
(1)心电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检查以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为主,少数出现病理性Q波。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常示左室肥厚及ST-T改变,部分出现Q波,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常见。
限制型心肌病:心电图示低电压、心房和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和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
(2)体格检查
肥厚型心肌病:体检心界可向左扩大,心前区可闻及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第二心音常分裂。
限制型心肌病:查体心脏搏动弱、心音纯、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闻舒张期奔马律及心律不齐。
(3)超声心动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示心脏各腔室扩大,室间隔、左室后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降低,左右心室流出道扩大。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价值很大,表现为室间隔和左心室壁肥厚,二者厚度之比多大于正常的1.3:1。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心动图和心室造影检查常可确诊。
限制型心肌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腔狭小、心尖部闭塞、心内膜增厚和心室舒张功能严重受损。
(4)其它:
心室造影检查可看到肥厚型心肌病示的心室腔缩小,肥厚的心肌凸入心室腔内。在扩张型心肌病的检查中,X线可看出心脏轻度扩大,部分可见心内膜钙化阴影。
心肌病的检查方法主要就是以上这些,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医院做以上这些检查,从而就可以准确知道自己身体的情况,同时每一位心肌病患者也应该去做以上这些检查项目,那样也才知道准确知道自己的病情是否很严重。
病史摘要
男性,71岁,因“反复胸闷、气逼3年, 加重2天”入院
现病史特点:
• 病程长,起病急,3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
• 反复多次住院,效果不佳,近2天来症状加重
• 夜间不能平卧,阵发性呼吸困难,伴有心慌
• 无胸痛,无发热,无咳嗽咳痰等
既往史
Ø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180/100mmHg, 口服络活喜,厄贝沙坦等降压治疗,服药不规律,血压控制欠佳
Ø
Ø心房颤动病史10余年,不规律服用华法林
Ø
Ø发现血糖高2月余,未服药控制
•
Ø既往冠状动脉造影术未见明显异常
体格检查
•T 36.6℃ , P 85次/分, R 20次/分,BP 145/86mmHg 神志清晰,无颈静脉怒张,两肺呼吸减弱,双侧可闻少量湿性啰音。心界扩大,心率101次/分,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2/6级吹风样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
•心电图提示:1、心房颤动 2、多源性室性早搏 3、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 4、部分导联ST-T改变 5、左心室肥大
辅助检查
•心脏超声:1、左室壁运动弥漫性低平,左心功能减低 2、双房、左室增大;升主动脉增宽;3、二返、三返 4、少量心包积液 5、肺动脉中度高压;升主动脉增宽
实验室检查
Ø血常规:RBC 2.99*10^12/L, 血红蛋白 88g/L
Ø肝功能:白蛋白36.2g/L 肾功能:血肌酐 89.0umol/L 电解质:血钾3.60mmol/L
Ø心肌酶谱:CK、CK-MB正常,肌钙蛋白I 0.380ug/L,肌红蛋白 366ug/L
Ø餐后2h血糖:13.61mmol/L
Ø 凝血功能:INR 1.90, PT 20.8S,APTT 33.8S,D-二聚体 1.13mg/L
Ø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23700.0ng/L
Ø甲状腺功能正常 自身免疫抗体正常
Ø24小时出入量:入量790ml,总出量:550ml
入院诊断
Ø扩张型心肌病
Ø心房颤动(CHA2DS2-VASc评分:4分,HAS-BLED评分:1分 )
Ø心功能不全(III级)
Ø心包积液
Ø高血压3级(极高危)
Ø2型糖尿病
Ø贫血(中度)
Ø肺部感染
Ø胸腔积液
诊疗经过
Ø强心:地高辛 0.125 mg po qd
Ø利尿:呋塞米 20mg po qd, 螺内酯 20mg po qd
Ø抑制心肌重构:贝那普利 10mg po qd
Ø补钾:氯化钾片 1.0 po bid
Ø降低心肌耗氧:倍他乐克 12.5mg po bid
Ø降糖:阿卡波糖 50mg po tid
Ø营养心肌:盐酸曲美他嗪 20mg po tid
Ø降压:拜新同 30mg po qd
Ø华法林:3mg po qd 诺欣妥 50mg po bid
Ø呋塞米 (20mg iv st)西地兰 (0.4mg iv st)
Ø给与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左西孟旦:独特的三重作用机制
•左西孟旦临床疗效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和心肌保护三重作用机制为基础
•不增加心肌耗氧量、不易诱导恶性心律失常
•可扩张冠状动脉亦可扩张阻力血管,对血管扩张作用逐级增强
•缺血预适应样作用保护心脏、抗顿抑和抗缺血效应
权威指南对左西孟旦的临床推荐
2005年欧洲急性心衰指南(Ⅱa,B级证据)
左西孟旦成为全球第一个指南推荐的钙增敏剂。建议左西孟旦用于收缩功能不全,无严重症状性低血压的低心输出量的心衰患者
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IIa,B级证据)
左西孟旦可用于正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心衰患者。左西孟旦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等方面不劣于多巴酚丁胺,且使患者的BNP水平明显下降。冠心病患者应用不增加病死率
2018年欧洲急慢性心衰诊治指南(Ⅱb,C级证据)
•低血压(SBP<90mmHg)和/液体补充下仍有低灌注的患者可短期静脉应用正性肌力药物,以增加心输出量、升高血压、增加外周灌注及维持终末器官功能。
•由β受体阻滞剂引起的低血压和低灌注,可考虑静脉应用左西孟旦或磷酸二酯酶III抑制剂拮抗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脏扩大和心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患者常常伴有心律失常,如永久性房颤。这种心律失常会导致心房内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起脑梗塞、肺栓塞等栓塞性疾病。
因此,对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永久性房颤的患者,长期抗凝治疗至关重要。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华法林需要定期监测INR值,以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患者还需注意饮食和药物对华法林血药浓度的影响。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复杂,包括感染、过敏性心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毒、内分泌疾病、代谢疾病等。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这些病原体可直接侵入心肌,引起慢性炎症,最终导致心肌损害。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补充足够的硒元素有助于改善心肌病心律失常。富硒食品包括海参、松茸、蘑菇、龙眼肉等。
对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建议定期到心内科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心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总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永久性房颤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降低栓塞性疾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心肌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治疗结果因病因和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于轻微的心肌炎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通常可以恢复正常的心脏功能。然而,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病变则难以彻底治愈。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心脏逐渐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的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来控制病情。肥厚型心肌病则是心肌肥厚,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患者需要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
心肌损伤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胸闷、心悸和呼吸急促等症状。诊断心肌损伤需要通过血常规、病毒检测、心电图、心肌酶学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
心肌病包括多种类型,如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等。由于心肌细胞损伤不可逆,一旦心脏扩张,就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预防心室重构是治疗心肌病的重要原则,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II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持起居规律和合理饮食,避免高油、高盐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定期进行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并定期复查,根据复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在治疗心肌病变的过程中,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就诊,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化治疗。
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脏疾病,它会导致心脏肌肉的异常扩张、肥厚或收缩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心肌病的类型多样,其中扩张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一种。
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心肌炎是一种心肌的炎症性疾病,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程通常是自限性的,但也可能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甚至需要心脏移植。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包括发热、全身疲劳、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等。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头晕、极度疲劳等症状。在复发或持续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心跳骤停、心律失常等症状。
心肌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充足休息,避免体力劳动和锻炼;2. 饮食宜清淡,多吃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3. 定期检测身体状况。
治疗心肌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心脏移植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心脏移植是治疗晚期心肌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对于心肌病患者来说,选择一家专业的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至关重要。建议患者选择口碑好、技术实力强的医院进行治疗。
心脏扩大,又称心脏增大,是指心脏的房室增大以及心脏形状的改变。这种状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缺血性代偿性心脏增大、心肌炎、高血压、营养不良等。治疗心脏扩大的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并采取相应的辅助治疗措施。
首先,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血压,避免心脏进一步扩大。对于心肌炎患者,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病毒治疗等。其次,增强机体抵抗力也是治疗心脏扩大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提高营养摄入等方式实现。常见的疫苗包括气管炎疫苗、流感病毒灭活疫苗、麻疹灭活疫苗等。此外,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治疗也是治疗心脏扩大的重要手段。中医认为,心脏扩大与机体抵抗力下降、血液循环不畅、肺循环不畅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治疗侧重于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肺循环。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按摩、拔罐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保暖、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受凉感冒。饮食上,应清淡易消化,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和脂肪,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也是治疗心脏扩大的关键。
对于心脏扩大患者,定期进行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监护、血压监护、血氧监护等治疗,以及扩血管、抗感染、利尿、强心等抗心力衰竭治疗。
肥胖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关系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肥胖人群中心功能紊乱的风险较高,这可能与心脏负担加重、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本文将探讨肥胖与扩张型心肌病之间的关系,并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肥胖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
肥胖是扩张型心肌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人群的心脏负担较重,心脏需要泵血到全身各个部位,长期过度的负担会导致心脏肌肉组织肥大,进而引发心肌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最终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除了心脏负担加重外,肥胖还可能导致以下因素,从而增加扩张型心肌病的风险:
1. 代谢紊乱:肥胖人群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代谢紊乱情况,这些因素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细胞损伤的风险。
2. 炎症反应:肥胖会导致慢性低度炎症反应,炎症因子会损伤心肌细胞,促进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和发展。
3. 病毒感染:肥胖人群的免疫系统功能可能受到影响,病毒感染更容易侵入心脏组织,引发心肌炎,进而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二、肥胖与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肥胖人群出现扩张型心肌病的症状可能较非肥胖人群更为隐匿,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表现:
1. 呼吸困难: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
2. 胸闷:休息时也感到胸闷,可能与心脏扩大、心脏功能减退有关。
3. 心悸:心跳加快、不规则,可能与心律失常有关。
4. 腹水、下肢水肿:心脏功能减退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等。
三、肥胖与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
肥胖是扩张型心肌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体重是治疗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膳食、增加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代谢紊乱、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以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脏负担。
3. 心脏移植:对于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疗手段。
四、肥胖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预防
预防肥胖是预防扩张型心肌病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膳食,控制热量摄入,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2. 增加运动:适量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心功能。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并控制肥胖、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
5. 心脏康复:对于患有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心脏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扩张性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心肌疾病,其特征为心脏扩大和心功能减退。对于患有扩张性心肌病的患者来说,饮食调理对于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饮食方面,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高蛋白饮食: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心脏的修复和功能维持至关重要。患者可以适量摄入牛奶、鱼类、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2. 低盐低脂饮食:过多的盐分和脂肪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因此,患者应限制食盐和油脂的摄入,选择低盐低脂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
3. 易消化饮食: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脏功能较差,消化系统负担较大。因此,患者应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馒头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4. 适量摄入水分: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但应注意不要过量饮水,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5. 适量控制食物总量: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体重,适量控制食物总量,避免过度摄入导致体重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除了饮食调理,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劳累、保持情绪稳定等。同时,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营养均衡、低盐低脂、易消化、适量控制食物总量。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有助于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扩张性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逐渐扩大,心肌功能减退。患者常常出现心悸、气促、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力衰竭。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呢?
首先,在饮食方面,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原则,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对控制病情也有积极作用。
其次,在休息方面,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提高心脏功能,减轻症状。同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对病情恢复也有益处。
对于伴有血栓的患者,抗凝治疗是预防病情恶化的重要手段。华法林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在使用华法林期间,患者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确保药物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此外,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心内科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总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应重视饮食、休息、药物等方面的调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心脏增大,这一医学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病因。以下我们将探讨心脏增大的常见原因,并介绍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首先,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是导致心脏增大的常见病因。这两种心肌病均表现为心脏肌肉的异常增厚或扩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其次,高血压和冠心病也是导致心脏增大的常见原因。高血压会导致心脏长期承受过高的压力,而冠心病则会导致心脏缺血缺氧,进而引起心脏增大。
此外,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肌炎也可能导致心脏增大。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心脏在出生时就存在的畸形,而心肌炎则是一种心肌炎症性疾病,可能导致心脏肌肉受损。
针对心脏增大,预防和治疗措施主要包括:
1.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通过定期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早期发现心脏增大的迹象,并及时进行治疗。
2. 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和血脂,以减轻心脏负担。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心脏负担,应尽量避免。
4. 适度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5. 饮食调理: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6.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总之,心脏增大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通过早期诊断、积极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心脏增大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扩张型心肌病,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指的是心脏肌肉扩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那么,扩张型心肌病有救吗?答案是肯定的。目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免疫因素、酒精和药物滥用等因素有关。
药物治疗是扩张型心肌病治疗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总之,扩张型心肌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保养,患者仍然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
今天下午,我带着父亲来到了互联网医院,他最近有些身体不适,尤其是心影增大的情况让我很担心。医生助理小张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告诉我主任正在忙碌,建议我将父亲的病情和检查资料留言在这里,主任会在空闲时回复我。
第二天,主任在百忙之中回复了我们的留言。他详细询问了父亲的情况,包括之前做过的心脏CT和心电图等检查结果。主任说,根据CT的结果,需要进一步检查心脏超声,以评估心脏的大小。
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再次来到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心脏超声的检查。主任根据检查结果,告诉我们心脏确实有增大的情况,并询问了父亲是否有基础疾病。得知父亲有高血压后,主任建议控制好血压即可。
然而,父亲在散步时心跳突然加速到120次/分钟,让我更加担忧。我再次联系了主任,询问是否需要住院。主任告诉我,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住院或门诊治疗。最终,我们决定住院系统检查,并接受静脉输液治疗。
住院期间,医生和护士都非常关心父亲,耐心地为他讲解病情和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父亲的心跳逐渐恢复正常,病情也得到了控制。我们非常感谢主任和其他医护人员,他们专业的态度和耐心的服务让我们感到十分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