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脑微梗死和痴呆密切相关

脑微梗死和痴呆密切相关
发表人:主任医师高天理

脑微梗死和痴呆密切相关

    在老化的大脑中,微梗死包括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很小但非常常见的缺血性脑损伤,其出现频率从16%~64%不等。脑微梗死的直径为0.05-3mm,虽小但有其危险性,这种缺血性病变几乎可以在人脑中的任何地方找到。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脑微梗死可能存在的更严重的影响,比如血管性痴呆。脑微梗死的本身发病机制仍有待阐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导致认知障碍和痴呆的机制。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微梗死可能与较大梗死的发病机理类似,但实际上尚未对微梗死的发病机制进行充分研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其他血管性痴呆疾病介绍: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常见慢性病,主要发病原因为脑血管病。典型症状为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严重情况下可致人死亡。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预后情况一般,可生存时间较短,一般为8-10年。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现代人有多喜欢「囤东西」?

     

    去年促销囤下的卫生用品,十几年前的旧衣服,在各平台收藏了几百条文章和视频,多数都没有点开过……

     

     

    不少人抱着“留着,总会有用”的心态囤货,但你知道吗,过度囤积一旦影响到日常生活,可能就是病了。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带你认识囤积症,并教你科学缓解囤积行为。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 袁勇贵 主治医生 侯正华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沈 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张敏婷

     

    囤积过度也是一种「病」

     

    实际上,留着旧物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囤积欲,指人们总想获得东西、收集东西、保留东西的欲望。这种欲望与生俱来,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物资常常是匮乏的,所以想大量囤积物品来保障自己的生活。

     

    然而,如今的我们早已从原来的匮乏状态转变为供应过量状态,在适度范围内收集喜欢的、有价值的东西,可视为收藏,但如果过度收集不愿丢弃,影响生活、交际,则可能是种病。

     

    19世纪80年代在美国曼哈顿住着一对兄弟:他们彻底与外界隔离,弟弟每天在夜深人静时外出疯狂收集各类报纸、书籍、家具、乐器等废弃物。为了防止盗贼,兄弟俩在屋内各处设有自制防盗陷阱和机关。

     

    很快,房子变成了一座迷宫,电线捆绑的废品和垃圾组成了一个复杂的隧道。

     

     

    某一天,弟弟不小心被机关绊了一跤,接着被房屋中倾倒的130多吨垃圾砸死。失明和瘫痪的哥哥因弟弟死后没有食物也很快饿死。直到邻居闻到异味报警,警察在将近三个星期的清理中,才在垃圾堆下找到俩兄弟早已腐败的尸体。

     

     

    这就是科利尔兄弟的故事,他们患严重的囤积症,囤积症甚至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科利尔兄弟综合征”。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修订版所述,囤积障碍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类,和强迫症相似,表现为不可抗拒地强迫囤积东西。

     

    患者在不停添置新东西的同时,不舍得扔掉旧物,于是有大量没用的东西堆积在家。

     

    国外调查显示,成人的囤积症发病率约为1%~3%,以老年人、男性和低收入者较为多见,在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也不少见。

     

    很多人以为囤积癖是因为懒惰和不讲卫生,但其原因复杂得多。

     

    害怕做错决定

    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无法承担选择错误的后果。这些人难以确定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害怕“做错决定”。他们大多有选择困难症,决定是否扔掉某件东西时需要花更多时间,导致丢弃物品的速度跟不上积压的速度。

     

    获得安全感

    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在远古时期,人们要囤积粮食、必需品来保障生活,以此获得安全感。时代已变,但“囤积-安全”的认知没变。我们还是会通过囤积,比如存钱、存粮以及其他任何能让我们感到丰盛和富足的东西,来确保安全。

     

     

    难以割舍的情感

    囤积症患者对物品有着旁人难以理解的感情,轻则舍不得扔掉用过的老物件、旧东西,重则把扔掉的又从垃圾堆中捡回来,会努力搜寻与物品有关的记忆,很难割舍那份联系。

     

    爱囤东西也可能是老痴

     

    家里堆积东西往往给人懒惰、不喜欢整理收拾物品或不讲卫生的印象。但患囤积症的人,有更深层次的情绪、认知问题。严重囤积物品还可能是老年痴呆的症状之一,或是脑病征兆。

     

    不正常的囤积通常有哪些表现呢?最新版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五版)》新增了囤积症为诊断项目,而不是以往归类在强迫症范畴内。如果有这些特征,家人应尽早带老人来就医:

     

    1. 持续性的丢弃困难,不管东西实际价值如何,都难以分离;

     

    2. 保有物品的需求,觉得有一天会用到,对丢弃感到苦恼;

     

    3. 住所拥挤或凌乱,大量囤积物品,堆积如山;

     

    4. 常常需要家庭成员强制整理;

     

    5. 生活其他重要领域功能减损,囤物的行为已经引起很多困恼,影响到家庭成员关系、社交、职业和环境安全等;

     

    6.无法解释为其他疾病,比如非身体病痛引起,也不能用其他精神疾病来解释。

     

     

    临床上有严重囤积行为的多为老年人,可能是脑功能存在明显紊乱,对物品有认知障碍并形成病态依恋。

     

    比如,他们害怕丢掉重要的东西,夸大物品的功用,赋予物品人性化特征;或对物品放置的感知减弱,无法分类,也容易忘记与物品相关的重要信息,所以喜欢将物品放在视线范围内。

     

    如何缓解“囤积行为”

     

    积攒大量旧物不愿扔的人要清醒审视自己的囤积欲,多想想“这些东西我现在需要吗”“一个月内用得上吗”,如果答案是否定,就果断地清理掉那些“可能有用但很久没用”的东西。

     

    如果难以做到每天及时清理,就定一个时间,如每周末,按时整理和扔掉一些东西。学会给生活与工作做减法,将生活空间与心理空间腾出来给真正重要的事情。

     

    过度的囤积很可能伴有强迫症,收集时既愉悦又痛苦,扔掉时既解脱又焦虑,内心不断处于矛盾中。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尽早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如果你亲友中有囤积症患者:

     


    避免争吵

    不要威胁对方或在未经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扔掉东西,大规模的清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他们通常会重新开始囤积东西。

     


    注重教育

    和患者沟通囤积的危害,提前做好安全保障,例如注意火灾隐患、堵塞厕所等。

     


    劝说就医

    囤积患者通常还存在身体或心理健康问题,例如身体残疾、慢性疲劳、关节炎、肥胖、抑郁或焦虑等,最好能劝他们及时就医。

     

     

    如果你身边有老人患囤积症:

     

    当老人仅仅是不断囤积,不加分类整理,也不想出售废品,那家人就需要根据情况严重程度,考虑为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比较大。

     

    囤积症的老人很少主动就医,身边亲人的协助就尤为重要:

     

    要用支持开放的态度:比如单独辟出一个空间让他集中收集,备好手套防止手受伤,定期帮助他变卖废物换钱等。

     

    用同理心取代指责:在理解的基础上,与老人坐下来耐心讨论,可以尝试列清单来勾选清理的顺序。

     

    在尊重老人的前提下帮忙丢掉没用的东西:慢慢地“断舍离”,让他自己体会到“东西丢弃后,生活并没有差别”,多次经历这种丢弃后,老人就会比较不害怕清理。

     

    要鼓励老人多参与社交:就不会把每天的心思都放在储物上了。

     

    如果老人爱收集,但会归类整理,而且对以后怎么处理有自己的安排和想法,是没有问题的。

     

    并不是所有的囤积都需要改正,只有当囤积行为让你感到痛苦,生活因此而混乱,才需要积极寻求帮助来改掉这个习惯。▲

     

    本期编辑:邓玉

  • 在看到一个头颅CT结果显示腔隙性脑梗塞后,不少患者会产生疑惑,这是脑梗塞吗?但自己却没有任何症状啊,在临床上的确有许多患者弄不清楚这个问题。

     

    但是弄清这个问题又对许多腔隙性脑梗患者发展为脑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今天就来介绍一下脑梗和腔梗的异同。

     

     

    脑梗和腔梗的区别

     

    1.梗塞血管不同

     

    腔梗发生病变的血管主要在脑组织分支以及深穿支动脉,由于不是脑组织主要的供血血管,因此多数情况下只造成脑组织深部的小软化灶,所以病情也较轻。但脑梗则要严重得多,脑梗的病变血管甚至可能发生在大动脉或者大静脉,所以会造成的脑实质坏死范围较大。

     

    2.病变部位的区别

     

    腔梗的好发部位主要在桥脑基底部、内囊、基底节等部位,而脑梗由于大中血管发生栓塞,所以由这些血管支配的部位均可出现病变。

     

    3.临床表现不同

     

    腔梗由于梗塞灶较小,所以通常没有任何症状,患者也很难主动发现。但脑梗发病通常会有明显的症状,包括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眩晕伴呕吐;意识障碍或抽搐等等。

     

    4.梗塞灶范围大小不同

     

    腔梗的梗塞灶较小,通常直径<20mm,以5-15mm多见,而脑梗的梗塞范围通常会>20mm甚至更大,如不及时治疗会有严重的后遗症。

     

    5.治疗方法不同

     

    对于腔梗的治疗,其目的是预防再发以及防止进一步出现更大的梗塞灶,所以治疗上主要以纠正高危因素,改善脑血管循环为主。而脑梗的治疗则需要分秒必争,如患者情况许可最好进行溶栓治疗,这样能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后遗症,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梗和腔梗的相同之处

     

    要说两者的相同之处,那就是导致发病的高危因素相同。大多数的研究均显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吸烟等都是导致这两种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所以要预防这两种疾病的发生,就需要有效地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如果有心脏病的还要积极治疗。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即使是无症状的腔梗也不能轻视,因为发生过腔梗的患者如不加以重视以后会大概率发展为脑梗,严重地说这相当于在脑内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所以需要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中风后,尽管身体恢复缓慢,但有时会出现情绪低落或无理取闹。也许是“血管性失智症”

    什么是血管性失智症?

    动脉型失智症是继退化性失智症之后第二大失智原因,约占所有失智症患者的20~30%,发生于脑血管病变之后,如果是严重中风,在康复后1年内有5%的机率转变为失智症,5年内机率上升到25%,算是蛮高了。

     

     

    一般而言,小中风,受损的血管比较不会影响认知功能,但复发或发展为小中风的机率会越来越高,所以还是要特别注意;而阻塞小中风的血管,如果恰好位于认知区域,也会引起失智,而一些小中风在出现症状之前并不会有症状,直到出现症状时,可能已经是多次中风,从而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

     

    由于血管性失智症一定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因此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就成了常见病,同时也可能伴有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失智症,如阿兹海默症等。但中风后所致的单功能减退,不能说就是“失智症”,如失语症、语言障碍等,一定要有记忆丧失、认知功能障碍才属于失智症。

    血管性失智症和阿兹海默症的区别是什么?

    它是一种退化性疾病,开始发病后认知功能下降,并且病程加快,不仅记忆力减退,人格改变的症状也更加明显。但是血管性失智症是由脑神经损伤引起的,在接受治疗后可得到轻微缓解,再下降,因此又被称为“阶梯退化”。

     

    血管性失智患者性格变化较慢,一开始可能仅仅是反应迟钝、健忘,或有晕眩感觉,在快要中风的时候,或在中风后还能行走的人中,也可能会出现步态不稳、行走迟缓,但也会逐渐合并其他心理问题。

     

    比如无名的哭泣,抗压减低,变得不喜欢接触人群,甚至有忧郁情绪,但有时又会自己开始大笑等重复行为;这些很容易被身边的家人认为是中风、卧床所致的心理问题,其实是失智症的症状。而且在发病较长时间后,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

    怎样预防血管性失智症?

    一旦出现认知功能紊乱,失智患者很难治愈,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脑血管病变,可以像电脑断层、核磁共振一样对其进行筛查;而如果颈动脉出现狭窄,供脑血液流动,也会因脑缺血而导致认知功能紊乱,高血压更是一种高风险的病变群体。

     

    简言之,避免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是防止血管性失智症的方法,如吸烟、饮酒、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等,并且要注意多喝水,如果有家族病史也要尽早筛查。

     

     

    然而,与阿兹海默症相比,血管性失智症只要在早期恢复脑供血,就能阻止一些轻微损伤,并恢复一些认知功能;就像由于颈动脉狭窄而导致的脑缺血一样,可以放入血管支架扩张,减缓脑神经病变。

     

  • 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老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难以抗拒的自然规律。

     

    然而脑老化与痴呆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比如正常老人和痴呆病人的大脑都会出现萎缩,也可以出现脑内神经细胞减少等。

     

    但二者也有不同,即上述改变在痴呆病人的大脑内损害程度要重的多,由量变到质变,达到了病理状态,而并非生理性减退。

     

    因此,脑老化并不意味着痴呆,脑老化是生理过程,而痴呆是病理状态。

     

    大脑老化的都有哪些变化?

     

    大脑老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大脑体积的减少以及大脑重量的减轻。

     

    大脑的「重量」

     

     

    • 青年:人脑饱满充实,重量大约为1300克~1400克。
    • 老年:随着人到中年,特别是进入老年期后,大脑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表现为脑回变窄、脑沟加深、大脑皮层变薄,脑的重量也会减轻100~150克左右。

     

    一般年龄越大,上述改变越重。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大脑的这种改变已经可以应用一些仪器设备准确检出,例如脑CT或脑核磁共振成像(脑MRI)。

     

    这些仪器所拍下的照片可以记录一个人从青少年到老年脑的体积变化,清晰的显示不同时期的脑叶、脑区甚至脑回、脑沟随年龄出现的萎缩改变。

     

    神经细胞的「丢失」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们就已经证明了老年人脑内神经细胞较青年人减少,一般减少10~20%。

     

    但是在某些部位,神经细胞的脱失明显,如额叶和颞叶的部分区域,神经细胞的丢失可达40~50%。

     

    正常成年人大脑皮层的厚度约一公分左右,而一般老年人大脑皮层的厚度较青年人下降10~20%。

     

     

    值得重视的是,老年人脑内不同区域神经细胞的丢失程度是不同的:

     

    • 不随增龄而改变的神经细胞:负责面部肌肉运动的面神经核,以及主管眼球侧向转动的展神经核等。
    • 受年龄的影响的神经细胞:主管记忆的海马和杏仁核的神经细胞数量在老年人脑中与青年人相比,平均可减少15~20%。

     

    不同神经递质对大脑的影响

     

    由于海马和杏仁核与人的记忆和情绪密切相关,因此有理由认为老年人的记忆力减退、情感的波动是与这些部位神经细胞老化有关,有组织结构改变的基础。

     

    人类活动的神经信息传递可以通过电传递和化学传递两种方式完成。而后者所依赖的生物化学物质,也被称为「神经递质」相当重要。

     

    这些由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又被相应的神经细胞回收,再生产、又释放,循环往复。

     

     

    因为神经递质的产生与神经细胞密切相关、唇齿相依,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神经细胞的脱失,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各种神经递质的产生以及代谢变化,进而影响神经信息的传递。

     

    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是与人们学习记忆过程密切相关的化学递质,其含量的减低可以导致记忆力下降、学习能力受损。

     

    和乙酰胆碱活动相关的神经细胞广泛分布在大脑皮层,海马等脑组织中。

     

    由于老年人这些部位的神经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乙酰胆碱的产生及发挥作用的能力也会减弱。

     

    谷氨酸与γ-羟基丁酸

     

    谷氨酸与γ-羟基丁酸是一对相互制约的神经递质。谷氨酸属兴奋性递质,而后者为抑制性递质,这二种化学物质平衡才能维持神经功能的稳定。

     

    在老年人中,与这二种神经递质转化活动的神经细胞功能均有下降,因此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基本稳定性也变得十分脆弱。

     

    五羟色胺

     

    五羟色胺这种神经递质除了与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相关外,它和人的情感、睡眠调控紧密关联。

     

    而在老年人脑中,与五羟色胺合成、分泌以及代谢活动相关的神经细胞均有脱失或活力下降,这与老年人一些情感活动障碍不无关系。

     

    缓解脑老化进程,可以这么做

     

    认识脑老化的客观规律,正视这一客观现象,不仅老年人本身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其亲朋好友也应帮助其创造温馨和谐的活环境和氛围。

     

     

    可以鼓励其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尽可能的减缓脑老化的进程,延迟脑功能衰退症状的出现。

     

    要增强记忆功能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 保持专注:注意力集中,专心一致,高度精神关注可以帮助你捕捉到瞬间发生的事物。

    2. 加强重复、学习:如头一天看一篇小说,如果以后再不去想它,可能就此遗忘,但如果第二日、第三日再回味一下,和他人交流一下,就有可能长时间记住书的内容,甚至终生不忘。

    3. 加强趣味性:一件使人动情的事物可以让人即刻记住而且长期保留,而对平淡无奇,索然无味的事件可能毫无印象,所以提高兴趣是保持记忆的重要条件。

    4. 联想与实践:即动脑、动手、增加视觉、色彩形象等,都是保持记忆力的好办法。

  • 我们说一个人得了高血压,有哪些危害?其中影响和危害最大的就是我们的血管!比如心脏血管受到影响,发生故障会出现冠心病,导致心肌梗死;而肾脏血管被影响以后,会出现肾炎、肾功能下降等等;同样假如是我们的脑血管受到影响出现问题以后,那就会出现脑梗,也就是大家平时说的中风。

     

    所以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常常与我们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比如吸烟、喝酒、高血脂等等共存,可损伤我们人体的重要脏器,比如刚刚提到的心、脑、肾,这也是我们的重点器官,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往往可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心梗、脑梗,都是非常致命的。

     

     
    但是大家得了高血压以后,注意,也不要慌!

     

    一是得高血压的人是非常普遍的。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进行过4次比较普遍的成人血压普查,发现高血压发病不仅仅非常高,而且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上升趋势,从1959年的5.11%,1979年的7.73%、1991年的13.58%,已经到了2002年的18.80%了。所以发现自己高血压,不要怕,不要觉得自己得了很严重疾病,其实很多人都有,积极生活习惯干预,该吃药吃药就对了;

     
    二是高血压确实会损伤我们人体的重要脏器,但是这不是你血压今天一测高了,它明天或者这一个月,这一年,我们的心脑肾就不行了。它其实在心脑肾真正发生疾病之前,是有一个过程,有一些靶器官受损临床症状的。就拿我们的脑血管来说,可能早期就是表现为血管增厚、颈动脉斑块等等,只有到了晚期时候,越来越严重才会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破裂,引发脑梗!

     
    所以,大家可以发现一个人血压高以后,在得心梗、脑梗等等严重器官功能衰竭之前,我们是很有机会,时间去提前干预和预防的!那么血压高的人不想脑梗,晨起后不要着急做“几件事”,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我们先来看“为什么”血压高了会诱发脑梗?


    大脑可以说是我们人体对血液供应最为敏感的器官,同时大脑还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像我们一个人假如出现心脏骤停,脑细胞只要超过4分钟,没有血液供应供氧,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坏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医生反复跟大家强调心肺复苏要把握“黄金4分钟”,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心脏骤停的人能否被救回来!

     

    而我们一个人出现心脏骤停后为什么要选择按压心脏?很简单道理,就是人为的给我们血液增加一个压力,让血液能往我们大脑里面去流。像我们平时正常的时候,就不需要的,因为随着我们心脏的收缩、舒张交替进行,就会推动我们的血液在心脏、血管这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内持续流动,而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候就会对我们的血管壁产生一种侧压力,称之为血压,而正常的血压可以保证我们全身组织器官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但是一旦长期血压高,是很容易诱发脑梗的!而脑梗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病,而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脑血管破了,引起脑出血,压迫到了我们的脑组织,影响脑组织功能;

     
    二是血管堵了!但堵了又分为一种是脑血管本身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堵塞了,引起脑梗死;而另一种是心脏掉下来的血栓随着我们血流跑到我们大脑里面去了,造成脑血管堵塞;还有就是颈动脉斑块堵塞,导致大脑缺血或者是颈动脉斑块脱落导致脑血栓形成,诱发脑梗死。

     

    而这些原因,高血压都占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我们血管长期受到高血压的影响,由于脑血管又是那种比较薄的血管,这长期高压就很容易在我们的脑血管分叉地方引起一个类似小包一样的东西,医学上叫做血管瘤。

     

    血管瘤就像是一个定时炸弹,可能某一瞬间我们不注意,比如喝酒喝多了等等,就会导致血管瘤破裂,导致出血性脑卒中;

     

    同时长期高血压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更容易发生脱落,比如最常见的颈动脉斑块,一旦脱落就很大概率会诱发脑梗死。当然,脑血管本身也会出现!

     

    高血压诱发脑梗,就好像家里自来水管一样,长期水压过高,不仅仅容易爆管,而且还管里面的水垢也容易冲下来堵塞下级更小的水管,道理是一模一样的!

     

    高血压对脑卒中的发病形成机制,早就从以往引起脑出血的多,慢慢变成了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逐渐增多了!而且美国在过去100年内,在严格控制血压的前提下,整个国家发生脑卒中的概率下降了40%多!所以,预防脑梗,控制血压是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再来看“怎么办”,不想得脑梗的话,哪些事情不要去做?


    现在再来看这个问题就简单了,不想得脑梗,就是要控制住我们的血压。哪些事情不能做?那肯定就是会引起高血压或者血压不稳的事情少做,甚至不能做!

     

    那么有哪些?

     

    首先,我们说高血压患者晨起最好不要着急跑步,尤其是做一些剧烈运动。因为我们人在睡觉时候,是由大家的迷走神经控制的,这时候往往血压低、心率慢;

     

    但是当我们睡一觉,早上醒来时候,这神经反射会从我们的迷走神经变为交感神经主导,而这交感神经一旦激活以后,这血压就会增高,心率就会增快,所以哪怕我们正常人,早上醒来清晨血压都会增高。

     
    因此,对于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这种反应就会更为明显了。

     

    尤其是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多数动脉功能就已经不好了,所以更容易出现清晨高血压,而且在早上时候,也是我们血液黏度最高的时候,再加上一些升高血压激素水平的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极容易早上导致血压增高,而且那时候还没吃降压药,因此高血压患者早上运动,是比较危险的,最好少做,甚至不做!

     

    接着,我们说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除了早上有一些事情要注意、不能做以外,要想真正减少脑梗的发病率,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生活方式要去改变!事实上,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环境因素对于高血压的发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以前上班都是走路的,现在基本上不是坐车,就是开车,走路的非常少;以前我们上楼都是走楼梯的,现在到哪里基本上都是电梯。这些环境因素改变,导致大家生活方式改变,尤其是活动量的减少,也是导致我们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一定要保持一个体力的活动,尤其是中青年患者,运动体重下降很重要。

     

    第二,饮食习惯上要调整。得了高血压以后,咸是不能多吃的,还有就是高脂饮食也是不能吃太多的,同时饮酒要适度,不要暴饮暴食,这不仅仅会导致我们血脂异常,而且还会引起我们的血压的增高。因此,我们医生提倡清淡饮食,可以参照地中海饮食方式;

     

    第三,戒烟是有必要的。吸烟会加重血管硬化早就有研究证实的,一旦血管硬化严重以后,这发生脑梗的几率肯定会升高;

     
    第四,科学降压是关键!现在有很多中老年人,一提到高血压要吃药,就会有一种排斥心里,说吃了以后就停不下来了,就能不吃就不吃,或者喜欢找一些歪门邪方,最后是人财两空的,特别常见!

     

    事实上,对于高血压的治疗,除了上面提到的生活方式干预,最重要的就是药物干预,这是高血压最重要的环节。像一般轻度高血压患者来说,生活干预三个月都没有效果,那就要开始吃药了,至于吃什么药,吃多久,一定要遵医嘱,对于大部分高血压病人来说,都是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的!因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同时它也是一个沉默的疾病,无形的杀手,而让降低这个“杀手”的危险性,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合理降压药控制住血压。

  • 说起脑梗死大家都比较害怕,因为脑梗死的危害太大,每个人身边或多或少都有被脑梗死侵害的病人吧,这是因为得过脑梗死以后很多人不能说话、也不能走路、嘴角歪斜,试想一个人这些最基本的功能都没有了,能活多久呢?而且如果他们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会增加家庭的负担。但是腔隙性脑梗死和我们平时说的脑梗死是不是一回事呢?今天医者良言为您解答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病理学的一种诊断,它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很多人得了这种脑梗死以后没有什么明显症状,或者仅仅有轻微的头晕,它的梗死的面积是比较小的,犹如小米粒一样大小,直径大多数都在1.5厘米以内,体积多在1.7平方厘米以内。


    可能会有人有疑问了,脑部的血管不是供应的区域比较大吗?如果这些血管坏死了,那脑细胞坏死的区域怎么会小呢?其实腔隙性脑梗死是比较特殊的,因为被堵塞的血管大多是脑血管的末梢,它们直径和供血范围都小,所以单一分支的阻塞引起的脑细胞坏死的区域也小,这些细胞坏死以后就形成了小的脑梗死病灶,在临床上这类脑梗死占所有脑梗死的20%。


    2.腔隙性脑梗死有什么症状呢?


    虽然说大多数腔隙性脑梗死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但是它的症状也是复杂多样的,因为堵塞不同的血管,会有不同的症状,患者可能会有轻微的肢体麻木、头痛、头晕、走路摇晃、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些症状没有什么特异性,因此容易被误诊或者漏诊。

     


    3.腔隙性脑梗死还能治愈吗?


    我们需要明白,脑细胞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细胞,它不同于一般的细胞。像我们的皮肤如果被划破了还能愈合,而脑细胞是不可再生细胞,如果坏死就不会恢复正常。


    这时候估计会有人反驳我,我也得过脑梗死,但是经过治疗和功能锻炼以后并没有什么症状,我这完全恢复正常了,自然坏死的脑细胞也恢复正常了。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临床上如果坏死的区域小,有很多病人是可以通过这些治疗恢复正常人的生活,但是坏死的脑细胞是不可能恢复正常的,这是两个概念。我们可以看看村里的那些因为脑梗死不能走路的人,几年后他们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依然偏瘫,从这也能看出来脑细胞是不可再生。说这些是为了让大家明白,谁说能治愈脑梗死,那是不可能的,绝对是骗子。


    4.腔隙性脑梗死需要治疗吗?


    腔隙性脑梗死虽然梗死面积小,症状轻,但是如果不人为干预,它的会呈现进行性加重的特点,有可能会引起那种我们能看到的严重的脑梗死。因此如果被确诊为腔隙脑梗死以后还是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的。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需要按时服用药物控制这些指标达标,比如血压控制<130/80mmHg、空腹血糖控制在4.4~7mmol/L、血尿酸控制<300μmol/L。


    平时的时候注意定期复查脑部CT观察脑梗死病灶的变化,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另外生活中需要注意清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规律作息、按时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坚持运动、戒烟酒等。


    最后小结:脑梗死是无法治愈的,但是可以通过治疗来减轻症状。

  • 脑出血是一种出血性的脑卒中,也是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威胁。在脑出血的患者中,还有很多的中青年人,而且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脑出血也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脑出血的原因也有很多种,那么正如提问者说到的那样,为什么有的人没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因素,依然出现了脑出血呢?

     

     

    一、脑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吗?

     

    脑出血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高血压,这也是导致脑出血的最大的原因。但高血压却也不是脑出血的唯一原因。除外高血压,还有哪些因素是我们不可预测的呢?一方面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是常见的脑出血原因之一。而脑动脉瘤的患者,很多人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有的,脑动脉瘤的患者的脑出血,多数都是动脉瘤破裂导致。另一方面头部外伤等也是脑出血的重要原因。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等也可以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二、脑出血后都会有哪些症状?

     

    脑出血后恢复是否良好,一方面和脑出血后压迫损害的脑细胞的多少、是否死亡、位置、所承担的功能等诸多因素有关。另一方面还和出血后治疗是否及时,治疗是否得当等诸多因素有关系。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脑出血或所或少的都是会有症状的,因为理论上讲,只要有脑出血,就会有脑组织的坏死,进而导致后遗症。但如果治疗得当,干预及时,康复得体,可以使得后遗症看不出来或者影响较小。

     

    三、脑出血后如何保养?

     

    脑出血后,一旦度过急性期,剩下的就是康复治疗。当然,如果是脑动脉瘤等其他原因诱发的脑出血,还需要针对脑动脉瘤进行治疗。但如果没有特殊治疗,剩下的就是避免诱发因素,预防好复发,尽可能的进行康复锻炼减少后遗症治疗了。

     

     

    看懂了吗?高血压不是脑出血的唯一诱因,没有高血压也会有脑出血。当然脑出血后主要是预防复发以及康复训练减少后遗症。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常见病症是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间减少,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小孩、大人、老人都会出现失眠的时候,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让人感到很痛苦。

     

    对于失眠的治疗,可不仅只有靠药物,非药物治疗也是很关键的,例如,目前业界认可的认知行为治疗手段,就可以很大程度上不依靠药物就能缓解一部分人的失眠,并且,对于需要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而言,也很实用,两者相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非药物治疗,首先要有一个适宜的睡眠环境,舒适的床、适度的枕头、充满安全感、安静黑暗及温度适度适宜的卧室;睡前不喝酒、茶、咖啡等提神醒脑的东西,不剧烈运动,不过饱过饥及大量饮水;建立一个“床=睡觉”的生理反射,尽量减少在床上的觉醒时间,也就是醒着的时候不要在床上待着,一定要在有睡意的时候再躺下,躺下15-20min还没睡着,就果断下床干点别的,等有睡意再上床。若是半夜醒来,不要在意几点,继续蒙头睡。无论多晚睡,尽量做到早上不赖床,即便是周末。对于失眠者,白天尽量不要午睡,或是进行适量运动,以感到疲惫为目的,这属于积累睡眠压力的一种办法,白天保持长时间的清醒状态,晚上则睡意越浓,也好入睡。

     

     

    而药物选择则是多方面的,但是药物只是辅助作用,且长期用药,易产生生理及心理上的依赖,停药后会出现反弹,所以,原则上用药物的话建议初期低剂量开始,短期、间断给药,辅以非药物治疗手段建立正常的睡眠周期,逐渐减药及停药。目前常用的主要是非苯二氮类药物,较苯二氮类副作用更小,针对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及早醒。患者可根据自身失眠障碍情况,合理选择用药。

     

    现如今,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各种各样的事情压的喘不过气,从而导致晚上胡思乱想,没办法入睡,到了白天昏昏沉沉,时间长了,抑郁的可能都有。所以良好的睡眠质量很重要,我们要调整生活习惯,平时多户外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促进睡眠,让自己时刻处于一个自然放松的状态,才能睡得香。

  • 阿尔茨海默症目前无法彻底治愈,只能通过药物缓解症状,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分为两类,一类是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另一类是控制精神症状的药物。

     

    一、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具有进行性加重的记忆力障碍,学习能力下降,综合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注意力、执行能力、语言能力和视空间能力下降。这些症状都与兴奋传递受到抑制有关,需要应用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

     

    1.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

     

    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够与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结合,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降解乙酰胆碱的活性,从而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到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的水解,增强对突触后膜胆碱能受体的刺激。

     

    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应用中用于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主要药物,主要包括石杉碱甲、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等。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厌食、失眠、头痛、头晕等,对此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 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

     

    具有调节谷氨酸活性的功能,临床上多用于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美金刚。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便秘、嗜睡、高血压,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3. 脑代谢赋活剂

     

    临床上用于改善认知功能,常用药物有奥拉西坦、茴拉西坦。主要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恶心、精神兴奋、睡眠紊乱,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对此药过敏者禁用。

     

    二、控制精神症状的药物

     

    许多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在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如抑郁、焦虑、幻觉、妄想、睡眠紊乱等症状。医生通常会给予患者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病类药物进行治疗。

     

    1.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当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出现抑郁、情感淡漠的时候,可以选用该类药物。主要包括氟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主要不良反应有食欲减退、胆固醇水平升高、嗜睡、眩晕、头痛、恶心、呕吐、便秘、瘙痒、关节痛、耳鸣等;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如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可选用此类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失眠、焦虑、头晕、头痛、口干、便秘,肝肾功能损害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对此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应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得擅自加减药物,更不得擅自停药,应该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用药期间严格监测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量或更换药物。

  •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老人:说话容易走神,语意总表达不清楚,老爱忘事,记忆力明显下降,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偶尔出现这些情况,你或许会认为是老人年纪大了健忘,对健康没什么影响。但其实,这些都是阿尔兹海默病,也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典型症状。

     

    据权威统计,全球患老年痴呆的人约有4600万,而我国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约有800万,位居世界第一。

      

     

    一般来讲,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群体,多是中老年人。但令人担忧的是,近几年来,也有不少年轻人患上了老年痴呆,发病人群已经有了年轻化趋势。按平均年龄来看,痴呆症的常见发病年龄,已经由以前的65岁,提前为55岁,整整提前了10年。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年痴呆的4大常见症状,

     

    1、智力衰退

     

    生活中,认真观察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行为,很容易就会发现他们智力已经明显下降。比如记忆力下降,明明拿在自己手里的东西,却还在到处寻找;注意力难以集中,与患者交流需要放慢语速,给他思维缓冲的时间;并且情绪容易失控。病情发展至后期,患者的记忆力、计算力和理解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均会丧失。

      

     

    2、行为改变

     

    病情发展初期,行为改变上主要表现为,不注意个人卫生,东西乱放,经常做些无意义的劳动,幼稚得像个小孩子。到后来病情严重时,就会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长期卧床不起,失去自由行动能力。

     

    3、情感改变

     

    发病初期,会像小孩一样幼稚,情绪不受控制,容易被激怒;等病情发展至后期,患者就会多呈“痴呆”的表情,情感也变得迟钝。

      
    4、外貌改变

     

    患者加速衰老,头发变白,牙齿开始脱落,肌肉萎缩流失,体重下降,身高变矮,手会不自觉地颤动,或者不自觉地摇头等。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上该病后,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痛苦,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影响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为避免老年痴呆症发生,这里向大家分享3种食物,平时多吃,或许可降低患老年痴呆的可能性。

      
    远离“老年痴呆”,牢记3大食品,保护血管,保健大脑

     

    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老年痴呆症的发生,与患者体内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不足存在一定联系。这两样元素也可以降低痴呆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补充叶酸可以多吃菠菜、油菜、胡萝卜和芹菜等;补充维生素B12可以多吃发酵后的豆制品。

     

    大豆

     

    大豆对人体有很好的养生功效。其内含有的异黄酮物质,还有很好的脑部保健作用,并且不管选择怎样的烹饪方式,它的营养价值都不会降低太多。常吃豆类食品,不仅可以预防老年痴呆,还可降低动脉硬化、预防血脂异常等病症。

      
    吃鱼

     

    鱼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有一定的预防心脏病和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为了有效预防老年痴呆,还希望各位在生活中做到以下3点,

     

    避免饮酒、抽烟过量,大量酒精进入体内会使大脑机能和肝功能受到干扰,香烟中的各种有害物质,也会给大脑组织带来严重损伤。饮酒、抽烟的时间越长,患老年痴呆的可能性就越大。

     

    多运动,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也提高自身代谢能力,有效预防疾病。

     

    保持乐观心态,不要因为年龄增长,外形变老,而否定自己的能力,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多尝试。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远离老年痴呆,健康开心过好每一天!

  •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它指的是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脑卒中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出血性脑卒中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被称为“四高”疾病。在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发生脑卒中,其中约150万人死亡,700万人幸存但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脑卒中的高发病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为了提高人们对脑卒中的认识,我国成立了中国卒中学会,致力于推动脑卒中的防治工作。学会通过开展科普宣传、制定诊疗规范、推动卒中中心建设等措施,提高我国脑卒中的诊疗水平。

    预防脑卒中,首先要了解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等。通过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一旦发生脑卒中,要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脑卒中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治疗脑卒中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压、降血脂等药物,降低脑卒中的复发风险;手术治疗适用于出血性脑卒中和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则旨在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积极预防,及时治疗,是降低脑卒中危害的关键。

  • 睡眠障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常见的精神障碍,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据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的数据,每3人中就有1人存在睡眠问题,每10人中就有1人满足失眠的诊断标准。睡眠时长小于6小时的失眠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更为严重,而睡眠呼吸障碍则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发生风险。青少年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各种睡眠及情绪问题,形成恶性循环。为了提高公众对睡眠健康的重视,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在2019年世界睡眠日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并发布了《我国成人和儿童睡眠疾病患病与诊疗状况报告》。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生态和老龄化加剧,睡眠障碍患病率日益增加。报告还介绍了国内外睡眠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失眠、痴呆、不宁腿综合征、孕期睡眠障碍等疾病的患病率和治疗方法。此外,报告还强调了睡眠与脑信息处理、情绪加工、脑疾病预防等的重要性。

  • 今天,我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了一次在线问诊,医生非常专业和耐心。我向医生咨询了关于血管性痴呆、焦虑状态、高血压、腔梗性梗塞等多个疾病的情况,并且需要长期用药。医生详细了解了我的病情,给予了专业的建议,并为我开具了处方。我非常感谢医生的指导和关心,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医生对患者的责任和关怀。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不仅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还耐心解答了我的所有疑问,并且提醒我需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提交线下就诊信息审核后才能购买药物。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负责任的态度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充满信心,也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更加有信心。

    在接诊过程中,医生对我提出的各种疑问都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还提醒我需要定期复诊,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中的禁忌和注意事项。对于我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时,医生也建议我及时上线咨询或去线下就医。医生的细心关怀让我觉得自己受到了很好的照顾,也更加明白了医生的用心和责任。

    总的来说,这次在线问诊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对患者的关心,也使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充满了信心。我非常感谢医生为我提供的帮助和关心,也非常感谢互联网医院为患者提供了这样便捷的服务。

  •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急性脑血管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然而,这种救治虽然挽救了生命,却也留下了不可避免的后遗症,其中就包括脑血管性痴呆。

    脑血管性痴呆,顾名思义,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症状。其病理基础是脑动脉硬化,具体表现为脂质代谢障碍导致的脂肪堆积在血管壁,导致血管狭窄、弹性减低,严重者甚至完全阻塞。这种病变最终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引发脑细胞坏死、脑组织软化,形成大量梗塞和软化灶,从而引发痴呆症状。

    脑血管性痴呆的早期症状与神经衰弱类似,如头痛、头晕、失眠、耳鸣、易疲劳、易激动等。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等症状,如对新近发生的事情难以回忆,对往事却能较好地回忆;情绪易激动、伤感,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痛哭流涕或大发脾气。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的记忆力会逐渐减退,甚至连对往事的回忆也变得困难。

    由于血管阻塞的程度可能时轻时重,患者的病情也会有所波动,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但总体趋势是每况愈下。在痴呆的进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疑心和妄想,认为有人陷害他、偷他家的东西等等。然而,脑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生自私、怪癖、不近人情等性格变化较晚,也较轻,即使到了晚期,患者仍能保持原来的人格特点。这一点与老年性痴呆有所不同。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上,脑血管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在同一患者身上同时存在的情况十分常见,鉴别起来相当困难。

    早期诊断和治疗脑血管性痴呆至关重要。在出现脑衰弱症状前采取措施,可以阻止疾病的继续进展和恶化。患者应戒烟、戒酒、限制进食动物性脂肪或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吃些含碘的食物,以防止动脉硬化的进展。同时,要坚持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乐观情绪。

    目前,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的药物主要包括降低胆固醇、保护和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等作用的药物。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理想的“特效药”。因此,预防脑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在这个医疗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线上问诊已经成为许多人寻求医疗建议和治疗的首选。我是一位在互联网医院工作的医生,每天都在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一天,一个患者向我咨询了他父亲的症状,他说父亲老年患者,一阵一阵的记忆力清楚,有时又会迷惑。我仔细询问了患者关于父亲的病情,综合分析后,我怀疑他父亲可能患有血管性痴呆。我向患者解释了血管性痴呆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建议他尽快带父亲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患者对我的建议非常感激,他问我应该去哪家医院更好,我推荐了一家老年精神科或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患者听后表示感谢,他说会尽快带父亲去就医。

    在这次问诊中,我不仅仅是提供了医疗建议,更重要的是给予了患者关怀和支持。作为一名医生,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 血管老年痴呆,又称血管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痴呆症。晚期血管老年痴呆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能力下降。具体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记忆缺失、失去记忆等。患者空间能力衰弱,无法在时间、地点、人物身上找到方向感,甚至忘记自己身处何地。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障碍,如幻觉、妄想、攻击、易怒等症状。

    血管老年痴呆的病因复杂,目前尚无明确结论。但研究表明,基因、淀粉样物质的沉积、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老年人脑白质疏松、慢性脑缺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都可能导致血管性痴呆。脑血管疾病或脑部前额叶、颞叶、边缘系统、大脑损伤等都可能导致患者记忆力、注意力、执行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损伤。

    针对血管老年痴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式,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患者应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瘦肉、牛肉等。此外,患者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多听音乐,以调节情绪。同时,患者应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熬夜等。

    在日常生活中,家人和朋友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家属应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同时,家属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时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此外,家属还应定期带患者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血管老年痴呆晚期症状严重,对患者和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因此,预防血管老年痴呆的发生至关重要。为了预防血管老年痴呆,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等。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
    • 加强脑力训练,提高记忆力、注意力、执行能力等。

    总之,血管老年痴呆晚期症状严重,对患者和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了解血管老年痴呆的病因、症状、预防措施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血管老年痴呆。

  • 我最近在网上查到了一家互联网医院,听说可以在线问诊,很是方便。于是我带着爸爸的病例资料,向医生咨询了一下。医生很耐心地倾听了我的描述,然后询问了一些细节,最后给出了专业的建议。我感到很满意,觉得这种线上问诊真的很方便。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给爸爸开了一份处方,然后提交给药师审核。审核通过后,我就可以预约购药了。同时,我也向医生询问了一些关于药品用法的问题,医生也很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惑。

    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心的品质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觉得这种线上问诊真的很适合忙碌的现代人,不用特意去医院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真的很方便。

  • 我是79岁的老人,最近一年来,我的记性越来越差。刚开始只是小事,忘记了家里人的生日,或者是去超市买东西时忘了拿回家的东西。但是这半年来,情况变得更糟了。我不仅不认识字,连写字也变得困难。两个月前,我甚至开始出现囤物癖好,家里到处都是我捡来的东西。我的家人很担心,带我去市医院做了全面的检查。结果显示我有血管硬化和小脑萎缩。医生开了一些药给我,但吃了第一天后,第二天早晨起来我就感到头晕眼花。这种感觉让我非常害怕,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吃药引起的。我的家人也很着急,他们带我去看了很多医生,但都没有找到解决办法。直到有一天,我们在网上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们决定试一试。

    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我遇到了一个非常专业的医生。医生首先告诉我,我的情况可能是血管性痴呆引起的,并不是什么阿尔茨海默病。听到这个消息,我和家人都松了一口气。医生还说,我的头晕眼花可能跟吃药无关,而是由于血管性痴呆本身引起的。医生建议我继续吃药,并且给了我一些调理的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理,我的症状有所改善。虽然我知道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但我和家人都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给了我们希望和帮助。

    血管性痴呆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血管性痴呆的常见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能力下降、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等。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 推荐科室 神经内科 调理要点 1. 按医嘱服用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 3. 进行认知训练和记忆力训练,帮助患者保持和提高认知功能。 4. 维持社交活动,避免孤独和抑郁情绪的出现。 5.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我是一位普通上班族,最近发现爸爸的情况有些不对劲。他的记忆力明显下降,说话也变得支离破碎,有时候还会说错词。我很担心他,但由于工作繁忙,无法立刻带他去医院就诊。

    于是我通过互联网搜索到了一个匿名的互联网医院,可以在线咨询专业医生。我通过平台预约了一位神经内科的医生,开始了在线问诊。

    医生很有耐心地询问了爸爸的症状和既往病史,听完后建议给爸爸做一下颅脑磁共振,以排查早期痴呆的情况。他还解释说,早期痴呆症状会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语言组织能力下降等,需要及时干预。

    我很担心爸爸的状况,医生安慰我说,虽然早期痴呆无法逆转,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延缓病情。他还提示我,做检查前没有特殊注意事项,只需要医生评估和颅脑磁共振。

    整个在线问诊过程很顺利,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感到很安心。他不仅给予了专业的建议,还在沟通中表现出良好的人文关怀。我决定尽快带爸爸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 我曾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直到那一天,我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了。今年初,我经历了三次脑梗死和一次脑出血,虽然经过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基本恢复,但我发现自己的大脑有时会出现认知混乱。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生活在过去,对话时说的都是过去的情况和事;有时候我会忘记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想要去做并不存在的事。这种情况让我感到非常窘迫和焦急,仿佛我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权。

    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找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通过线上问诊,我遇到了一位非常专业的医生。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病史和症状,并对我进行了初步诊断,认为我可能患有血管性痴呆。医生建议我服用安理申和思考林胶囊来治疗血管性痴呆,并提醒我注意监测血压,因为尼麦角林可能会使血压偏低。同时,医生也关心我的骨折和炎症情况,建议我在治疗痴呆的同时,也要注意骨折的康复和炎症的控制。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治疗。虽然这条路并不容易,但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让我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帮助,避免了繁琐的挂号和等待过程。更重要的是,医生给予了我信心和希望,让我相信我可以战胜这个疾病,重新找回生活的控制权。

    血管性痴呆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血管性痴呆的常见症状包括记忆力下降、判断力减退、语言能力受损、空间定向能力下降等。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推荐科室 神经内科 调理要点 1.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2. 遵医嘱服用药物,如安理申、尼麦角林等; 3. 进行认知训练和康复治疗;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5. 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共同面对挑战。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