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一种精神障碍,医学检查结果常呈阴性
- 患者坚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未被诊断的疾病
- 临床上以心理治疗为主,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
简介
疑病症是一种较少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担心或者相信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常反复就医,并且在得到阴性诊断或医生解释后,患者仍坚持己见,继续到处求医。疑病症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患者大多起病缓慢,且病程持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治疗以认知治疗等心理治疗为主,必要时辅以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药物治疗,患者症状大多可以缓解,但病程较长的患者预后常较差[1]。
症状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为患者固执地认为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且未被诊断的躯体疾病,具体表现为反复就医,在得到无严重躯体疾病诊断后,患者仍坚持自己的想法,继续四处寻医。
诊断依据:
目前,疑病症没有用于确诊的辅助检查方法,心理量表测试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一些根据患者自诉症状所做的检查(如颅脑CT、心脏彩超等)则用于排除其他躯体疾病。
医生在诊断疑病症时,可参考的诊断依据如下:
- 患者坚持认为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躯体疾病,且该观念持续存在,比如每天至少有1小时在担忧自己患病;
- 患者不存在躯体症状,即使有,也并不支持严重躯体疾病的诊断。患者的患病想法建立在对躯体症状或体征的夸大性悲观理解之上,如稍有头痛就担心自己有脑部肿瘤等;
- 过度关心身体健康状况和身体轻微的变化,常反复就医、花大量时间搜索疾病资料等;
- 患者不相信医生作出的诊断解释,哪怕多位医生作出无严重疾病保证,患者仍不能打消顾虑,频繁更换其他医生寻求诊疗。
- 患者常因此感到精神痛苦,或出现社交、教育、职业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障碍[1]。
疑病症有哪些类型?
疑病症尚缺乏权威统一的分类方法。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不常见。疑病症临床上比较少见,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患者于20~30岁间首发的情况最多,男女均可患病,无明显性别差异[2]。
是否可以治愈?
不可治愈。疑病症难以根治,但及时有效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忧虑,减少病态行为,从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
是否遗传?
可能遗传。疑病症可有家族聚集性,但遗传研究尚无具体定论[1]。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我总是担心家人生病,刷社交媒体就更焦虑了,可能是焦虑症吗?
我总是担心家人生病,刷社交媒体就更焦虑了,可能是焦虑症吗?
这是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与医生的一次对话。那个下午,我坐在家中的沙发上,手里紧握着手机,心跳加速。屏幕上滚动着一条条关于疾病的信息,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各种不祥的预感。
“你好。”我小心翼翼地打破了沉默,声音颤抖着。医生温和地回应:“你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我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恐慌:“焦虑,疑病,是焦虑症吗?”
医生问我这种情况持续了多久,我回答说已经有一年半了。接着,他询问我是否有任何压力。我告诉他,每当我刷抖音、小红书之类的社交媒体平台,看到有人生病或者所谓的医学科普文章时,我就会开始担心家人也会生病,无法自拔。这种思想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住了我,令我痛苦不堪。
医生建议我做一个心理测试,使用的是量表卡片。我按照指示完成了测试,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恐惧。结果显示,我的焦虑和抑郁程度都很高。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我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焦虑。通过与医生的交流和测试结果的反馈,我开始寻求专业的帮助,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模式。现在,我仍然会担心家人的健康,但我已经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应对这种情绪,不再让它控制我的生活。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希望你能像我一样,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寻求帮助。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生命之光传递者
文章 我总是很焦虑,精神紧张,疑病,怎么办?
我总是很焦虑,精神紧张,疑病,怎么办?
这是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上向医生提出的问题。我的名字叫小雨,今年28岁,已婚并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从生完孩子后,我的疑病症状愈发严重,已经持续了一年半了。
那天晚上,我在家中独自一人,女儿和丈夫都外出。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我和我的手机。我刷着抖音和小红书,看到一些关于疾病的科普文章和视频,心中就开始不安起来。我总是把那些症状往自己和家人身上套,怀疑他们得了什么大病。这种想法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我,无法自拔。
我拨通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热线,接通后,医生温柔地问我有什么问题。我向她描述了自己的情况,包括焦虑、精神紧张和疑病症状。医生耐心地听完后,问我是否有记忆力下降、自责自卑、疲劳乏力、生活兴趣爱好下降以及对生活失去希望等情况。我一一回答了她的问题,发现自己几乎都有这些症状。
医生让我做了一个抑郁量表测试,结果显示我有中重度抑郁。听到这个结果,我感到一阵恐慌和无助。医生安慰我说,我的情况如果持续超过两周以上,需要尽快告诉家人,并在他们的陪同下去当地的精神心理科就诊。医生还说,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可以结合抑郁量表测试,明确诊断的,以便及时的干预治疗,以免影响我的生活和学习,以及带来不良后果的。
我向医生解释说,我没有躯体症状,因为我疑病不怀疑我自己。我怀疑家人,父母孩子。医生再次强调了我需要去当地的精神科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结合测试,可以明确诊断的。医生还说,可以服药结合心理治疗的。
挂断电话后,我感到一阵释然。虽然我知道自己需要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但至少现在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给了我希望和方向。我决定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希望能够早日走出这个困扰我的阴影。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问题,或者知道有人有这样的情况,希望你能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健康管理专家
文章 总感觉「要阳」或「复阳」,是精神出问题了吗?
近期,网络平台上频频冒出一种新的“不明疾病”——“幻阳症”,好多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出现了此疾病的诸多“症状”。总感觉「要阳」或「复阳」,是精神出问题了吗?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闫俊带来了解答。
问题一:总感觉「要阳」或「复阳」,是精神出问题了吗?
专家观点1:怀疑阳性(又叫「幻阳」),不是「疑病症」
怀疑阳性(又叫「幻阳」)与临床诊断「疑病症」不大一样,这是一种比较片面的理解。但是,「幻阳」也传达了一种焦虑的情绪,比如「我发烧了,肯定阳了」,这种想法都是过分顾虑和关注疾病的状态。焦虑的情绪会影响自我感受,判断事情也会出现偏差,甚至过度放大,比如:明明没发烧,但是觉得头很晕、很烫。越是关注,感觉就越明显。面对焦虑情绪,要学会定期关注身体,而不是时时刻刻,比如量体温,早一次晚一次就够,2min量一次真的夸张了!
专家观点2:生理上,条件反射可识别疾病
身体是一个很完善的系统,疾病症状靠条件反射去识别,不可能发烧24小时,身体没感知。不要盲目猜测,一旦思维进行了暗示,就会有「我肯定阳了」的想法,这就是负性认知。自我的判断不一定准确,不如将症状描述给家人,让家人协助判断,或者直接量个体温,自己的怀疑就会得到缓解。
专家观点3:没「阳过」,一定要正常生活
带好N95口罩,勤洗手、不乱摸,远离阳性患者,这些事情能保证,就该上班上班,该约饭约饭,该休息休息,别像惊弓之鸟一般。有的朋友,为了防止感染,呆家里几个月不出屋,心理上一定会出现问题。如果感觉非常焦虑,可以尝试「呼吸放松」、「正念放松」、「冥想」等方式,让身心放松下来。强迫自己半夜加班、剧烈运动、减肥熬夜都不是现阶段重点要做的事情,别打破生活的大规律,大家千万注意。
专家观点4:官方媒体信息最可靠!
每天网上的各类信息,无形中会给大家造成恐慌情绪。大众甄别新信息的能力有限,最好直接关注官方媒体或平台的消息,医生自媒体账号要看看有无医疗资质。其他博眼球的内容,最好不要轻信,以免「对号入座」,实在害怕,就去医院检查看看。
问题二:近1月来,精神心理的病人怎么增加了?
专家观点1:诊断焦虑的患者多了
焦虑、失眠、怀疑自己智能下降的患者们明显增多了。「阳过」之后,总是觉得身体上存有不适;没有阳的人总是害怕自己感染;长时间居家办公的人们,返岗后一下不适应,焦虑情绪也滋生。
专家观点2:觉得睡眠不好,睡眠质量就会越差
人的身体是有弹性的,如果失眠状态持续2周,且对工作生活影响很大,一定要主动到精神心理科就诊,接受心理辅导,放松练习也是不错的选择,安眠类的药物可酌情使用。如果失眠仅仅1-2天,很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心理创伤等事件,要给身体自我调节的过程。上床后,就只想睡觉,不拿手机、不胡思乱想,保持心态平和。
问题三:居家上课的孩子、惧怕病毒的老人,心理上如何调整?
活动和交流空间受限,易发焦虑
上网课的孩子们,缺少参与户外活动的机会,在这期间处于「封闭状态」,出现焦虑抑郁的概率大大增加。人是群体类动物,独处缺乏社交,沟通的方式只能是线上,感知少了,往往会出现失落和挫败感,焦虑也就慢慢出现了。而老人身体基础本身较差,负面新闻看多了,也会感觉战战兢兢。家长应该在安全陪伴孩子们的情况下,带他们去户外散散心,鼓励孩子战胜情绪,勇敢面对自己;老年人则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与常就诊的医生保持密切联络,可保证突发疾病的及时救治。
问题四: 上班族从「居家办公」到「职场办公」,要克服什么?
工作上的压力一点点增加
工作的负荷要像「阶梯」,一点一点加码。有朋友想短期就把之前的进度追回来,这是不可取的。建议不要过于激进,毕竟身体尚在恢复阶段,以能适应的强度为准。可以将工作分时限来安排,紧急的事情尽快做,常规的工作慢慢干,能延后的尽量往后放一放,把身体的状态调整到最佳。现在,团队工作更多,寻求同伴的帮助也是不错的选择。
京东健康
汤珺
主任医师
青少年儿童心理科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张家瑞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
天津市人民医院
高学正
主治医师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