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儿因心脏排血功能减弱,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
- 通常由心脏血管疾病和非心脏血管疾病引起。
- 该病为新生儿急症,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简介
新生儿心力衰竭,主要是因各种原因所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而致心室舒张或射血能力障碍的综合征。以血流动力学异常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和呼吸困难等,为新生儿常见急症,发病早期十分隐匿,多数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常可危及患儿生命,影响新生儿预后,目前主要以强心、利尿、扩张血管来改善心衰症状。
症状表现
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眼睑轻度水肿。
诊断依据
- 病史: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排血功能减弱,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出现心衰体征,应考虑心力衰竭。
- 临床表现:呼吸急促、肺部可听诊可闻及干或湿啰音;心动过速,心音减弱,可出现奔马律;胸片及超声心动图异常、利钠肽(BNP/NT-proBNP)水平升高;右肋下可触及肝脏>3cm或短期内进行性增大,或用洋地黄后缩小;烦躁、纳差,慢性心力衰竭者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喂养困难、易疲乏、体重不增等。
心力衰竭有那些类型?
-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
- 慢性心力衰竭: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该病常见。本病的发生率为1.2%~3.6%[1]。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主要通过强心、利尿、扩张血管来改善心衰症状。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新生儿心力衰竭能治好吗
新生儿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及早发现和积极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治愈。
新生儿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家长需要留心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呼吸、吃奶等情况。一旦发现宝宝出现呼吸困难、吃奶困难、面色苍白、下肢水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新生儿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脏负荷。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利尿剂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心脏负担;ACEI和ARB可以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率,减少心脏耗氧量。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重症新生儿心力衰竭,如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改善心脏结构,恢复心脏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新生儿心力衰竭的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家长需要保证宝宝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宝宝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定期带宝宝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新生儿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与早期发现和治疗密切相关。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精准医疗探秘
文章 银川冬季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与治疗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是一种由于肺动脉压力异常增高导致的疾病。在新生儿出生后,肺动脉压力会逐渐降低,以适应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平衡。然而,对于患有PPHN的新生儿,肺动脉压力无法降低,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二、家庭预防措施
1. 注意保暖:在银川冬季,家长应确保新生儿的生活环境温暖,避免因受寒导致疾病加重。
2. 避免感冒:家长要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避免新生儿感染感冒病毒,以免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3. 注意饮食:家长在喂养新生儿时,应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
4. 定期体检:家长应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5. 环境卫生:保持新生儿生活环境的清洁,避免细菌和病毒滋生。
三、治疗策略
1. 药物治疗:对于PPHN新生儿,药物治疗是首选。常用的药物包括前列腺素E1、硝酸甘油等。
2. 机械通气:对于病情较重的新生儿,可采取机械通气治疗,以减轻心脏负担。
3.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肺动脉瓣置换术等。
四、家庭护理
1. 观察病情:家长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面色等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2. 饮食护理:保证新生儿营养充足,避免因营养不良导致病情加重。
3. 环境护理:保持新生儿生活环境的安静、舒适,有利于病情恢复。
通过以上措施,家长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健康驿站
文章 济南秋季新生儿发绀的家庭预防和治疗
一、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新生儿受凉。
2. 注意新生儿保暖,特别是在秋冬季,要确保新生儿穿着合适,避免感冒。
3. 加强孕期保健,合理膳食,保证新生儿营养充足。
4. 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新生儿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发绀。
5. 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关注新生儿皮肤、黏膜颜色变化。
二、治疗策略
1. 针对发绀的原因进行治疗,如缺氧、心力衰竭等。
2. 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新生儿充足的营养摄入。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新生儿受到二手烟等有害气体的侵害。
4. 加强家庭护理,如合理喂养、定期翻身等,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5.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如纠正缺氧、改善血液循环等。
药事通
蔡丽娥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童传凤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孙国举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