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放线菌病

放线菌病

别名:放线菌感染,放射菌病,颊疡

就诊科室:

传染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放线菌病介绍
  • 一种慢性肉芽肿性、感染性疾病
  • 以结节、脓肿、含硫磺颗粒的脓液为典型表现
  • 经足量、长疗程抗生素治疗后可痊愈

简介

放线菌病是一种由放线菌感染而引起的进行性、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常表现为脓肿、结节,溃破形成瘘管、窦道,以脓液中可找到硫磺颗粒为特征,该病不具有传染性,经及时、足量的青霉素治疗后可痊愈[1-3]

症状表现[2]

根据涉及的器官不同,症状表现不同,常表现为脓肿、结节,溃破形成瘘管、窦道,脓液中可找到硫磺颗粒。

诊断依据[1-2]

依据患者病史,如近期口腔炎、拔牙史等,结合典型临床表现,以及脓液中找到硫磺颗粒,可确诊本病。

疾病类型[1-2]

根据感染途径和涉及的器官不同,临床上分为以下几种:

  1. 面颈部放线菌病:最常见,患者大多近期有口腔炎、拔牙史或下颌骨骨折史,表现为后颈面部肿胀、不断产生新结节、多发脓肿及瘘管形成;
  2. 胸部放线菌病:多由颈部感染直接蔓延所致,主要表现为咳嗽、脓痰、发热、咯血等;
  3. 腹部放线菌病:感染源多为肠道或生殖道的菌群,好发于回盲部,可表现为腹部包块、腹痛、便血等;
  4. 盆腔放线菌病:多继发于腹部感染,也有因宫内放置不合适或不洁避孕用具所致,常见症状为腹痛; 
  5. 脊柱放线菌病:常继发于其他病灶,早期症状轻微,如颈、背部疼痛,晚期由于肉芽组织形成可致脊髓压迫症。

是否具有传染性[1-2]

怎么预防[1]

注意个人口腔卫生可预防本病。

是否常见[2]

放线菌分布遍及世界各地,患病率与年龄无关,男多于女,农民及野外作业者较多见,好发于面颈部。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该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是否可以治愈[2]

可以治愈:通过尽早的应用大剂量、足疗程的青霉素可痊愈。

是否遗传[1-2]

是否在医保范围内?

放线菌病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放线菌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放线菌病是一种由放线菌属、蛛网膜菌属等原核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病原菌包括以色列放线菌、牛型放线菌、赖氏放线菌、丙酸蛛网菌和艾氏双歧杆菌等。这些微生物在人体中普遍存在,尤其在口腔中较为常见。放线菌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外伤、外科手术、免疫力下降等。

放线菌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感染人体:

1. 皮肤外伤:放线菌通过皮肤外伤进入人体组织,引起感染。

2. 外科手术:手术过程中,放线菌可能通过医疗器械传播,导致感染。

3. 免疫力下降: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放线菌病。

4. 口腔感染:口腔中的放线菌通过口腔黏膜进入人体组织,引起感染。

放线菌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窦道形成、脓肿等。治疗放线菌病的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口腔卫生,避免皮肤外伤,增强免疫力,预防放线菌病的发生。

未来医疗领航员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放线菌病病因

放线菌病是一种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不同于真菌,放线菌是一种厌氧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空气、土壤和水源。其中,以色列氏放线菌是人口腔正常菌群中的腐物寄生菌,也是引起放线菌病的主要病原菌。

放线菌病的主要病原菌包括以色列放线菌、牛型放线菌、赖氏放线菌、丙酸蛛网菌和艾氏双歧杆菌等。这些病原菌属于原核微生物,具有发达的菌丝和孢子,但菌丝多无隔,呈单细胞结构,无细胞核,细胞质中无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放线菌对溶菌酶和抗生素敏感,但对抗真菌药物耐受。

放线菌病的发病机制与口腔微生物丛有关。放线菌通过黏附在口腔表面,特别是牙斑上,并通过蛋白与蛋白的复杂立体化学反应以及植物血凝素糖类相互作用而取得附着。此外,放线菌还能介导口腔放线菌与米氏链球菌血链族及其他口腔菌丛的细胞共聚,从而形成多微生物性感染。放线菌感染后,常合并细菌感染,损害由中心逐渐通过窦道向周围蔓延,侵犯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筋膜、骨骼及内脏等处。

放线菌感染可引起化脓性和伴有剧烈纤维化的肉芽肿性炎症反应。损害内常能见到浆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化脓中心周围则可出现大型巨噬细胞,胞质为泡沫样。感染发展穿越筋膜,最终形成引流窦道。硫磺颗粒和引流窦道是放线菌病的典型表征。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因此,预防放线菌病的关键在于防止该菌从伤口进入体内,平时注意伤口的卫生处理。

医疗科普小站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颈淋巴结结核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颈淋巴结结核作为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常常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例如癌症、肿瘤等。虽然颈淋巴结结核的危害相对较小,但我们仍需警惕,了解其可能混淆的疾病,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颈淋巴结结核若仅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而无寒性脓肿或溃疡形成时,诊断难度较大,需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别:

1. 急性和慢性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常由扁桃体炎、口腔龋齿感染等引起。急性期常有高热、不适等症状,淋巴结肿大,压痛明显。治疗后可迅速消退。

2. 恶性淋巴瘤:淋巴系统的原发恶性肿瘤,初期常表现为颈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质硬、可活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增大、融合,可出现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伴有发热、消瘦、乏力等症状。

3. 颈部转移癌:多见于成人,常表现为颈侧区或锁骨上窝出现坚硬的肿大淋巴结,质硬、固定。晚期可出现坏死、溃破、感染等症状。

4. 放线菌病:常继发于牙齿感染或口腔外伤,表现为下颌或面部出现单个、质硬的肿块,可有疼痛、压痛等症状。肿块中心坏死液化形成脓肿后,可有波动感,溃破形成多个窦道,经久不愈。

5. 颈部结核:颈部结核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可伴有寒性脓肿、溃疡等症状。

为了准确诊断颈淋巴结结核,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了解可能的感染源。

2. 观察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特征。

3. 进行实验室检查,如淋巴结穿刺、细菌培养等。

4. 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5. 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了解颈淋巴结结核及其可能混淆的疾病,有助于我们及时诊断和治疗,保障身体健康。

医疗科普小站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